zhěndàidàn

枕戈待旦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偏正式
  • 感情 褒义
  • 年代 古代
  • 热度 常用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怎么读

注音 ㄓㄣˇ ㄍㄜ ㄉㄞˋ ㄉㄢˋ

感情 褒义成语

近义词 枕戈寝甲   严阵以待   枕戈以待   枕戈坐甲   蓄势待发

反义词 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   醉生梦死

枕戈待旦的意思

折叠展开

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
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我先前只知道武将大抵通文,当“枕戈待旦”的时候,就会做骈体电报,这回才明白虽是文官,也有深谙韬略的了。(鲁迅《准风月谈 冲》)

正音“ 戈”,读作“gē”,不能读作“gě”。

辨形“ 枕”,不能写作“ 忱”;“ 待”,不能写作“ 侍”。

辨析枕戈待旦”和“ 严阵以待”都有“警惕性高;等待敌人”的意思。但“ 严阵以待”偏重在做好了充分准备;以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枕戈待旦”偏重在杀敌心切;指睡觉时仍不放松戒备;等待着杀敌。

谜语 一级战备 (谜底:枕戈待旦)

故事 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他的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被选拔为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领导晋阳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用计巧退胡兵,实现了从前枕戈待旦时的远大理想。

枕戈待旦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枕著武器等待天明。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随时准备作战。#语出晋・孙盛《晋阳秋》。后用“枕戈待旦”形容人全神戒备,丝毫不敢松懈。

【典源】

#晋・孙盛《晋阳秋》(据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

逖与司空刘琨俱以雄豪著名。年二十四,与琨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而寝。中夜闻鸡鸣,俱起曰:“此非恶声也。”每语世事,则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共起,吾与足下相避中原耳!”为汝南太守,值京师倾覆,率流民数百家南度,行达泗口,安东板为徐州刺史。逖既有豪才,常慷慨以中原为己任,乃说中宗雪复神州之计,拜为豫州刺史,使自招募。逖遂率部曲百余家,北度江,誓曰:“祖逖若不清中原而复济此者,有如大江!”攻城略地,招怀义士,屡摧石虎,虎不敢复闚河南,石勒为逖母墓置守吏。[1]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2]逆虏,常恐[3]先吾箸鞭耳!”会其病卒。

注解

[1]刘琨:公元270∼318,字越石,晋魏昌人。惠帝时以功封广武侯,元帝拜为侍中太尉。刘琨忠于晋室,负重望,为段匹䃅所忌而被杀。

[2]枭:音xiāo,斩除、消灭。

[3]祖生:祖逖(公元266—321),字士稚,晋范阳人。早年经常与刘琨闻鸡起舞,刻苦自励。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楫,誓复中原,率师与石勒相持,黄河以南,尽为晋土。后由于朝廷大臣不和,奥援不力,遂忧愤而死。逖,音

[4]箸:音zhù,标举、挥舞。通“ 著”。

参考

另可参考:《晋书・卷六二・刘琨列传》

【典故】

晋朝的祖逖和刘琨都以雄豪著名于世。他们在司州主簿任内,因为意气相投而成为好朋友,常在半夜听到鸡鸣声就起来练剑,并且经常说起自己的抱负,想在国家动荡之际以有用之身报效国家。后来祖逖当汝南太守时,国都洛阳被匈奴人占领,他率领百姓往南搬迁到泗口这个地方。等安顿好之后,他向当时尚未即位的晋元帝司马睿表明复兴中原的抱负,于是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马北伐,并且发誓说:“如果不能光复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几次打败后赵石勒,光复了黄河以南的地方。刘琨知道他被任用后,在写给亲友的信上说:“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灭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驰骋沙场。”后来“枕戈待旦”被用来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随时准备作战。亦用来形容人全神戒备,丝毫不敢松懈。

【书证】

  • 01.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刘孝标注引晋・孙盛《晋阳秋》:“刘琨与亲旧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箸鞭耳!』”(源)
  • 02.《晋书・卷六二・刘琨列传》:“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其意气相期如此。”
  • 03.《明史・卷二七四・史可法列传》:“夫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无救。”
  • 04.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三出:“上廑宵旰之忧,下混华戎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
  • 05.《精忠岳传》第四七回:“正国家多事之秋,宜臣子枕戈待旦之日也。”

【用法】

语义形容杀敌报国之心急切,随时准备作战。

类别用在“警戒备战”的表述上。

例句

前线将士们枕戈待旦,随时准备为保家卫国而战。

大战一触即发,将士们枕戈待旦,一刻也不敢松懈。

因为战况相当吃紧,战士们就在壕沟中枕戈待旦,相当辛苦。

语义形容人全神戒备,丝毫不敢松懈。

类别用在“专注警戒”的表述上。

例句

几位同仁为了筹备这次的展示会,已经枕戈待旦好些天了。

听说这次有几家公司准备竞标,我们得发挥枕戈待旦的精神,争取最大的机会。

枕戈待旦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make a pillow of one's spear waiting for daybreak
  2. быть в состоянии боевой готовности

枕戈待旦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旦”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旦夕之间
  • 间不容发
  • 发扬光大
  • 大义凛然
  • 然糠照薪
  • 薪尽火传
  • 传宗接代
  • 代人捉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谋财害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雨过天青
  • 青梅竹马
  • 马首是瞻
  • 完整接龙

“枕”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死伤相枕
  • 出生入死
  • 水落石出
  • 跋山涉水
  • 打谩评跋
  • 风吹雨打
  • 满面春风
  • 功德圆满
  • 好大喜功
  • 投其所好
  • 臭味相投
  • 口尚乳臭
  • 良药苦口
  • 丧尽天良
  • 心惊胆丧
  • 将心比心
  • 虾兵蟹将
  • 水母目虾
  • 高山流水
  • 水涨船高
  • 一衣带水
  • 始终如一
  • 下车伊始
  • 完整接龙

枕戈待旦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ěn), 木部,共8画

①. 躺着时垫在头下的东西。 如: 枕头。落(lào )枕。枕席。

②. 躺着的时候,把头放在枕头上或器物上。 如: 枕戈待旦。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③. 垫着。 如: 枕木(铁路上承受铁轨的横木)。枕腕(写字运笔的一种方法,右手垫在左手上写)。

读音(gē), 戈部,共4画

①.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 如: 干(gān)戈。倒(dǎo )戈。枕戈待旦。

②. 姓。

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㈠ 待 [ dài ]

①. 等,等候。 如: 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②.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 如: 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③.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 如: 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㈡ 待 [ dāi ]

①. 停留,逗留,迟延。 如: 你待一会儿再走。

读音(dàn), 日部,共5画

①. 早晨。 如: 旦暮。通宵达旦。枕戈待旦。

②.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 如: 旦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③.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 如: 老旦。花旦。

④.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枕戈待旦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枕的成语 戈的成语 待的成语 旦的成语

枕戈待旦相似的成语

折叠展开
枕戈待敌 枕戈达旦 枕戈以待 枕戈待命 枕戈俟旦 枕戈寝甲 枕戈坐甲 被甲枕戈 枕戈尝胆 泣血枕戈 秉烛待旦 枕戈泣血 枕戈饮胆 枕戈汗马 坐而待旦 枕戈剚刃 衽革枕戈 寝苫枕戈 枕戈击楫 枕戈披甲 枕戈饮血 坐以待旦 信誓旦旦 嗷嗷待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