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bēng

分崩离析

  • 组合 ABCD式
  • 结构 联合式
  • 感情 中性
  • 年代 古代
  • 热度 常用

拼音 fēn bēng lí xī 怎么读

注音 ㄈㄣ ㄅㄥ ㄌㄧˊ ㄒㄧ

繁体 分崩離析

感情 中性成语

近义词 土崩瓦解   四分五裂   豆剖瓜分

反义词 牢不可破   固若金汤   坚不可摧   坚如磐石

分崩离析的意思

折叠展开

崩:倒塌崩裂;析:散开;解体。
分裂崩溃;离散解体。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例子战争使全国分崩离析的局面变成了比较团结的局面。(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正音“ 分”,读作“fēn”,不能读作“fèn”。

辨形“ 析”,不能写作“ 柝”。

辨析分崩离析”和“ 土崩瓦解”都有“分裂、瓦解”的意思。不同在于:“分崩离析”偏重于“ 分裂”;强调人心涣散;而“ 土崩瓦解”偏重在“ 崩溃”;强调彻底垮台。

谜语(谜底:分崩离析)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季康子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权力,想攻打附近的颛臾国。季康子的谋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问孔子该如何处理。孔子说:“治理一国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国内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恐怕要祸起萧墙了。”

分崩离析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形容国家或集团的分裂瓦解。语出《论语・季氏》。△“ 土崩瓦解”、“ 祸起萧墙”

【典源】

《论语・季氏》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1]也,[2]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3]而不能守也,而谋动[4]于邦内。吾恐[5]之忧,不在[6],而在[7]之内也。”

注解

[1]由与求:由,仲由(公元前542—前480),春秋鲁国卞人,字子路,一字季路。孔子弟子,性好勇、事亲孝。仕卫,死于孔悝之难。富政治长才,在孔门四科中,列于政事科。求,冉求(公元前522∼?),字子有。春秋时代鲁国人。为孔子弟子。性谦退,有才艺,擅长政事。鲁哀公三年时成为季氏的家臣,在孔门弟子中名列政事科。亦称为“冉有”。

[2]相:辅佐。

[3]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4]干戈:比喻兵事、战乱。

[5]季孙:春秋时鲁国大夫世家,与孟孙、叔孙并称“ 三桓”,掌握鲁国实权。

[6]颛臾:鲁国境内一附庸国,故城在今山东省蒙阴县西北。颛,音zhuān

[7]萧墙:萧,肃敬。墙,指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

【典故】

孔子是春秋的贤人,于鲁国从政时,鲁国大治。后因政治理念与国君不合,周游列国十三年,却未受到其他国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鲁国,致力于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 有教无类”的精神,开平民教育的先河,门下有弟子三千人。孔门后学记录孔子应答弟子、时人以及弟子间的问答之语,而成《论语》一书,其中可见孔子思想的脉络,以及他的治学方式。在〈季氏〉篇中记载,由于季氏要攻打颛臾,所以辅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来请教孔子的意见。孔子回答:“一个国家如果财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匮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之内没有祸乱,就不会倾覆。如果他国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们,使他们来归。他们来归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今你们两人辅佐季氏,不能德化他国的人民,邦国分裂瓦解,无法保全,反而要在国内动兵征伐。我怕季氏的忧患,不是远在颛臾,而是近在朝中啊!”后来“分崩离析”这句成语从原文中摘出,就用来形容国家或集团的分裂瓦解。

【书证】

  • 01.《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源)
  • 02.《后汉书・卷一六・邓寇列传・邓禹》:“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 03.《魏书・卷一○五之三・天象志三》:“仍见者,事荐也,后代其踵而行之,以至于分崩离析乎?”
  • 04.唐・崔祐甫〈上宰相牋〉:“孔明以分崩离析之时,事要荒割据之主,尚能恢弘王度,克广德心,鱼鳖咸若,引为己任。”
  • 05.宋・司马光《温国文正司马公集・卷一八・保业》:“臣窃观自周室东迁以来,王政不行,诸侯逐进,分崩离析,不可胜纪。”
  • 06.明・李清《三垣笔记・卷下・补遗》:“乃今江北四镇,岌岌乎分崩离析。”
  • 07.《痛史》第一七回:“此时正是国家分崩离析之际,岂可听其闲居!”

【用法】

语义形容国家或集团的分裂瓦解。

类别用在“消散瓦解”的表述上。

例句

人民用民主力量让专权体制分崩离析

在内战中,他们饱尝国家分崩离析、骨肉相隔异地的痛苦。

良好的制度可使公司经营健全,不会因为董事会改组就分崩离析

老董事长一死,子孙就陷入财产争夺战,原来辛苦建立的企业王国顿时分崩离析

【辨识】

形音析,音|。分开、离散。不可写作“ 折”。

分崩离析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fall separately and split differently
  2. 四分五裂(しぶんごれつ),支離滅裂(しりめつれつ)
  3. s'effondrer(se désagréger)
  4. in Verfall und Zersplitterung geraten(auseinanderfallen)
  5. распáд

分崩离析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析”字开头的成语接龙(顺接)

  • 析律舞文
  • 文质彬彬
  • 彬彬有礼
  • 礼贤下士
  • 士饱马腾
  • 腾云驾雾
  • 雾里看花
  • 花枝招展
  • 展眼舒眉
  • 眉开眼笑
  • 笑里藏刀
  • 刀山火海
  • 海底捞针
  • 针锋相对
  • 对牛弹琴
  • 琴棋书画
  • 画蛇添足
  • 足智多谋
  • 谋财害命
  • 命蹇时乖
  • 乖唇蜜舌
  • 舌剑唇枪
  • 枪林弹雨
  • 完整接龙

“分”字结尾的成语接龙(逆接)

  • 入木三分
  • 长驱直入
  • 来日方长
  • 突如其来
  • 狼奔豕突
  • 拒虎进狼
  • 来者不拒
  • 纷至沓来
  • 议论纷纷
  • 不可思议
  • 进可替不
  • 循序渐进
  • 有章可循
  • 应有尽有
  • 有求必应
  • 绝无仅有
  • 坚苦卓绝
  • 脆而不坚
  • 干干脆脆
  • 乳臭未干
  • 孤犊触乳
  • 人单势孤
  • 咄咄逼人
  • 完整接龙

分崩离析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ēn,fèn), 刀部,共4画

㈠ 分 [ fēn ]

①. 区划开。 如: 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

②.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 如: 分发。分忧。分心劳神。

③.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 如: 分会。分行(háng )。

④. 散,离。 如: 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

⑤. 辨别。 如: 区分。分析。

⑥. 区划而成的部分。 如: 二分之一。

⑦. 一半。 如: 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

㈡ 分 [ fèn ]

①.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 如: 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

②.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 如: 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

③. 料想。 如: “自分已死久矣”。

④.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 如: 知识分子。

读音(bēng), 山部,共11画

①. 倒塌。 如: 崩塌。崩坍。崩毁。崩解(jiě)。崩溃。崩决。崩颓。分崩离析。

②. 破裂。 如: 崩裂。把气球吹崩了。

③. 崩裂的东西击中。 如: 放爆竹崩了手。

④. 败坏。 如: 礼坏乐(yuè)崩。

⑤. 称枪毙。 如: 拉出去崩了。

⑥. 君主时代称帝王死。 如: 驾崩。

读音(lí), 禸部,共10画

①. 相距,隔开。 如: 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②. 离开,分开。 如: 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 )。支离破碎。

③. 缺少。 如: 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

④.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⑤. 古同“罹”,遭受。

⑥.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⑦.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⑧. 姓。

读音(xī), 木部,共8画

①. 分开。 如: 条分缕析。分崩离析。

②. 解释。 如: 分析。剖析。析疑。赏析。析出(a.分析出来;b.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辨析。

分崩离析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
分的成语 崩的成语 离的成语 析的成语

分崩离析相似的成语

折叠展开
离析分崩 分崩荡析 离析涣奔 条分缕析 骨肉分离 身首分离 分毫析厘 荡析离居 毫分缕析 析缕分条 首身分离 铢分毫析 鸾分凤离 丝分缕析 分条析理 分烟析生 分丝析缕 分家析产 分章析句 分烟析产 析圭分组 析交离亲 缕析条分 析圭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