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ppt106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鲁教版 / 高中课件 / 必修二课件
  • 文件类型: ppt, doc
  • 资源大小: 1.24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6/5/23 8:16: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21张,教案约1200字。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听听那冷雨
  一、教材分析
  《听听那冷雨》是鲁教版必修二中的一篇散文。单元话题是“山水神韵”旨在让学生徜徉于山水之间,聆听文学大师们的心语,感受他们丰富而深邃的哲思。这篇文章在以往的语文教材中是没有的,在高中一年级的学习中代表的是现代散文的意境之美。作者好比夜莺,坐在漆黑之中用甜美的声音唱着自己的孤独,而此时的冷雨是天公替他流下的思乡之泪。这样一篇文章,对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增加文化积淀来说,是很好的。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起点能力对学习这篇文章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文化积少,阅读这篇文章是有一定难度的,初读不知所云,再读凌乱无章。所以目标设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从面到点,强调诵读。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
  能力目标: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课前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播放有关雨声的音频,营造学习这篇文章的氛围。
  二、课堂上,巧用PPT课件展示,激活语文教学,全面展示文本,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三、在整体把握文本阶段,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在理解作者的思乡情感这一环节中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思乡曲》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究主题。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情境导入 欣赏音乐,进入情境 播放音频
  整体感知 教师对其中的难辨字进行点拨 学生自读文本
  品味语言 创设情境,适时点拨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表观点 PPT演示

  传统下载 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 有奖报错 加入收藏 下载帮助

相关文章

  • 一切云情雨意,宛然其中——浅析余光中先生《听听那冷雨》情感抒..
  • 离开家乡愈远,怀乡之情日重——《听听那冷雨》赏析
  • 雨韵·诗韵·情韵——读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
  • 《听听那冷雨》:最是那柔情的冷雨
  • 凄风冷雨亦成诗——浅论《听听那冷雨》的诗化特征
  • 《听听那冷雨》:用精纯的文字形成的雨珠
  • 缕缕诗雨,酽酽乡愁——余光中《听听那冷雨》赏读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 《诗经》两首ppt118
  • 《采薇》ppt93
  • 《采薇》ppt92
  • 《采薇》ppt91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64
  •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ppt48
  • 《采薇》ppt90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63
  • 《采薇》ppt89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62

推荐下载

  • 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ppt(课件
  • 《阿房宫赋》ppt202
  • 《人生百相》ppt1(课件+学案,12份打包
  • 《感受艺术魅力》ppt1(课件+学案,10份
  • 《探索科学奥秘》ppt1(课件+学案,10份
  • 《山水神韵》ppt1(课件+学案,11份打包
  • 高中语文必修二ppt2(13份)
  •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ppt(课件+教案
  • 《赤壁赋》ppt280
  • 《游褒禅山记》ppt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