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英镑的百年贬值之路:每次危机都是同一个原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其他途径关注界面…

英镑的百年贬值之路:每次危机都是同一个原因

英国的历史就是一段不断在国际上打肿了脸充胖子的历史,甚至不惜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一战、尤其是二战以来,英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全面被美国取代,曾经举足轻重的英镑开启了长达百年的贬值之路。每隔十几年甚至几年就爆发的货币危机,为英镑铺设了一个又一个“更下一层楼的台阶”。

最新一次是席卷全球市场的“退欧风暴”。“退欧”黑天鹅飞出之后,按贸易加权衡量的英镑汇率收跌上月一度至168年新低73.73,跌穿2008年金融危机、1992年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和1931年退出金本位制等任何一次危机时的低点。

以美元衡量的英镑汇率在10月7日亚市早盘的闪崩中一度触及1.1841(此是彭博数据,路透数据更显示已经跌至1.14),为1985年3月26日以来的新低。

在汇率这样一个“相对而言”的世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法则同样适用。和此前的历次英镑危机一样,看似意外的退欧背后,是英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下滑(德国核心之下,英国在欧盟中难有作为,反而承受了许多弊端)。

赢得两次世界大战,英镑却走上百年的贬值之路

大约一百年前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完成了新旧霸主的交替,也拉开了英镑长达一个世纪的贬值大幕。

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并且沦为债务国,从战前美国欠英国约30亿美元一举逆转为倒欠美国47亿美元。同时,内债也因战争而直线上升,从战前的6.45亿英镑猛增至战后的66亿英镑(数据来自网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英镑被迫以大幅贬值的尴尬姿态迎接一战的胜利。

元气大伤、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英镑贬值本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大英帝国的政客们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试图让英镑汇率恢复至战前的荣光。为此,在经济被战争打的满目疮痍的1920年代,他们强行实施了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时任财政大臣丘吉尔更在1925年把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人为地高估了英镑。然而,席卷全球的大萧条让他们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经济实力大不如前,英镑却希望维持从前的地位,英国错过了以廉价货币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机会。1925-1931年也成为了英镑金本位制的绝唱。

1931年再次放弃金本位后,英镑再次崩盘。经济学家向松祚曾这样评价:"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以后一直再没有回来过,恢复过金本位制,所以这个时候就标志着英镑它从世界一个主要货币,已经衰落下来了。"

30年代中期,英镑虽再度雄起,但美元走弱是主导因素。没过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镑再度跳水。如果说一战动摇了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那么二战彻底葬送了日不落帝国。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自由浮动,任由美元摆布

英国在二战中虽胜尤败,经济贸易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债务已经堆积如山(一战的都还没还清)。

国际地位自然就一落千丈。时任英国首相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重塑战后体系的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从左到右依次为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盯住美元。自此,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然而,1英镑兑4.03美元的汇率仍然被证明是英国政客们高估了战后经济的承受能力。1949年9月18日,英镑对美元骤贬30.5%至2.8美元。即便如此,英国还是未能改变接下来18年中,持续遭遇平衡国际收支问题和货币危机的命运: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对美元汇率降至2.4,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

经常账户疲软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最终导致国际收支账户陷入赤字),以及诸如缺乏竞争力等英国经济基本面上的问题被认为是此次英镑贬值的主要原因(Hirsch, 1965; Middleton, 2002)。但此次贬值之际,英国通胀已经在上升,贬值无异于给通胀“火上浇油”。此后十五年中,英国始终与高企的通胀和低迷的经济相伴。

1971年,尼克松总统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实质性地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次年6月英国政府宣布英镑实行浮动汇率机制,并于74年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因担心完全自由兑换可能导致英镑崩盘。即便如此,英镑对美元仍然一路下跌,到1976年时竟然跌至了1.6。

捉襟见肘的英国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数十亿美元的援助,以缓解投资者的持续挤兑。在IMF的建议下,英国政府实施了紧缩的财政政策,削减通胀并改善经济,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贸易逆差严重,美元经历了长达4年的贬值,英镑迎来了一波反弹,到1980年初,对美元一度上涨到了2.5上方。1979年成为英镑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英镑实现了自由浮动。

好景不长,80年代前期美元的崛起再次将英镑打入了“地狱”,这一次的低点在1.05,即便是今年的意外脱欧也没将英镑打至这个水平。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英镑的大幅贬值,英国的国际贸易获得巨大优势,外汇储备逐年增长,1984年底英国外汇储备为69.71亿美元,到1988年底,英国外汇储备激增至411.17亿美元。

加之1985年达成的让美元对日元、英镑等货币大幅贬值的“广场协议”,英镑从1985年底开始逐渐升值,到90年代初对美元一度升值2上方。

两德统一奠定欧洲核心,英格兰银行败给了一个男人

不过,英镑的贬值噩梦远未结束。

1990年10月,英国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简称EMS)。欧洲货币体系使西欧各国的货币不再盯住黄金或美元,而是相互盯住;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货币汇率稳定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内,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进行浮动,而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以德国马克为核心。

作为欧元体系的前身,EMS同样面临着成员国之间经济形势分化带来的掣肘。特别是1992年2月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致使一些欧洲货币如英镑、意大利里拉等明显被高估,这些国家本就面临巨大的降息或贬值压力,还得被迫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德国在货币政策尚保持一致。

这个漏洞被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看在眼里。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时,他已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一旦构成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链条”出现松动,像他这样的投机者便会乘虚而人,对这些松动的“链条”发起进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随者也会闻风而动,使汇率更加摇摆不定,最终,对追风机制的依靠比市场接纳它们的容量大得多,直到整个机制被摧毁。

索罗斯苦等的机会终于在1992年出现。德国经济实力因东西德统一而大大增强,币值稳定,但通货膨胀压力大增,被迫提高利率以缓解通胀压力。而英国与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增加,亟需低利率刺激经济。无视英国和意大利请求的德国在当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后,英意两国汇率大跌,并且跌破了浮动的下限。

尽管英国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等人虽然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并且英国央行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但索罗斯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毕竟说白了,这其实是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和日渐式微的英国之间选边站罢了。

结局我们再熟悉不过,索罗斯成了《经济学人》杂志口中那个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他的英镑空单为他带来了近10亿美元盈利,加上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在这一年,他的量子基金回报率高达67.5%。

此后几年中,英镑始终没有展开像样的反弹,整体在1.5-1.6上下浮动。直到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欧元的诞生和美元指数的周期性见顶,英镑才迎来一段持续性的上涨,并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冲上了2.1。

随后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美元再度成为避风港,英镑对美元一度跌破1.4。随后伴随着美国展开3轮量化宽松(QE)致使美元走贬,英镑再次获得喘息之机,一度涨至1.7上方。直到2014年美联储开始缩减QE,并步入加息周期,带动美元重新走强,英镑再度走贬。

忘记做大哥的光辉岁月,拥抱独善其身的未来?

不过,真正可与1967、1976或1992年相提并论的英镑危机,自1992年以来唯有今年的“脱欧”。英镑不仅在退欧公投结果出来当天暴跌8%,更在10月初新首相特里莎·梅有关于“硬脱欧”的表态后发生了前述的闪崩。

当然,也有人不认为这是货币危机,因为要引发一场经典的“货币危机”,英镑的跌势必须能阻止外国证券投资流入英国,而英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在脱欧以后反而出现了持续的大涨。债市直到最近2个月随着特朗普上台才开始下跌。

“现在不是英镑危机,但有变成危机的可能,”拥有30年汇市经验的澳洲国民银行(NAB)全球外汇策略联席主管Nick Parsons表示。“当英镑换不到一美元或者一欧元的时候,无疑就是英镑危机。”

“英国的历史就是一段不断在国际上打肿了脸充胖子的历史,甚至不惜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贡献了前面那张英镑兑美元历史汇率图的前银行家Frances Coppola在博客中写道:

“英国不再是世界的大哥,已经好多年了,尽管它自己并不知道。人们是时候意识到这一点,并停止那些重返光辉岁月的幻想。即便是在当时,1945年英镑的估值也高到英国难以承受,更何况现在!是时候放下过去,拥抱未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乔治·索罗斯

  • 索罗斯基金会终止在欧盟大部分工作,将战略重点转向其他地区
  • 索罗斯旗下OSF基金将裁员40%
金融 金融界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英镑的百年贬值之路:每次危机都是同一个原因

英国的历史就是一段不断在国际上打肿了脸充胖子的历史,甚至不惜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

一战、尤其是二战以来,英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全面被美国取代,曾经举足轻重的英镑开启了长达百年的贬值之路。每隔十几年甚至几年就爆发的货币危机,为英镑铺设了一个又一个“更下一层楼的台阶”。

最新一次是席卷全球市场的“退欧风暴”。“退欧”黑天鹅飞出之后,按贸易加权衡量的英镑汇率收跌上月一度至168年新低73.73,跌穿2008年金融危机、1992年英国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和1931年退出金本位制等任何一次危机时的低点。

以美元衡量的英镑汇率在10月7日亚市早盘的闪崩中一度触及1.1841(此是彭博数据,路透数据更显示已经跌至1.14),为1985年3月26日以来的新低。

在汇率这样一个“相对而言”的世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法则同样适用。和此前的历次英镑危机一样,看似意外的退欧背后,是英国国际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下滑(德国核心之下,英国在欧盟中难有作为,反而承受了许多弊端)。

赢得两次世界大战,英镑却走上百年的贬值之路

大约一百年前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完成了新旧霸主的交替,也拉开了英镑长达一个世纪的贬值大幕。

在这次战争中,英国士兵伤亡约80万,军费开支近100亿英镑,国民财富损失了三分之一;对外贸易方面,出口额仅为进口的二分之一,巨额的贸易逆差,迫使英国变卖海外投资的四分之一去补偿贸易的巨额逆差,并且沦为债务国,从战前美国欠英国约30亿美元一举逆转为倒欠美国47亿美元。同时,内债也因战争而直线上升,从战前的6.45亿英镑猛增至战后的66亿英镑(数据来自网络)。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英镑被迫以大幅贬值的尴尬姿态迎接一战的胜利。

元气大伤、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英镑贬值本是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大英帝国的政客们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他们试图让英镑汇率恢复至战前的荣光。为此,在经济被战争打的满目疮痍的1920年代,他们强行实施了紧缩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时任财政大臣丘吉尔更在1925年把英镑恢复到金本位制,人为地高估了英镑。然而,席卷全球的大萧条让他们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经济实力大不如前,英镑却希望维持从前的地位,英国错过了以廉价货币增强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机会。1925-1931年也成为了英镑金本位制的绝唱。

1931年再次放弃金本位后,英镑再次崩盘。经济学家向松祚曾这样评价:"英镑脱离了金本位制以后一直再没有回来过,恢复过金本位制,所以这个时候就标志着英镑它从世界一个主要货币,已经衰落下来了。"

30年代中期,英镑虽再度雄起,但美元走弱是主导因素。没过几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镑再度跳水。如果说一战动摇了英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那么二战彻底葬送了日不落帝国。

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自由浮动,任由美元摆布

英国在二战中虽胜尤败,经济贸易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债务已经堆积如山(一战的都还没还清)。

国际地位自然就一落千丈。时任英国首相吉尔在回忆录里这样描述自己参加重塑战后体系的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北极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从左到右依次为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在布雷顿森林召开,确定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盯住美元。自此,英镑作为世界结算货币的地位逐渐被美元所取代。

然而,1英镑兑4.03美元的汇率仍然被证明是英国政客们高估了战后经济的承受能力。1949年9月18日,英镑对美元骤贬30.5%至2.8美元。即便如此,英国还是未能改变接下来18年中,持续遭遇平衡国际收支问题和货币危机的命运:1967年11月18日英镑贬值14.3%,对美元汇率降至2.4,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

经常账户疲软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最终导致国际收支账户陷入赤字),以及诸如缺乏竞争力等英国经济基本面上的问题被认为是此次英镑贬值的主要原因(Hirsch, 1965; Middleton, 2002)。但此次贬值之际,英国通胀已经在上升,贬值无异于给通胀“火上浇油”。此后十五年中,英国始终与高企的通胀和低迷的经济相伴。

1971年,尼克松总统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实质性地终结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次年6月英国政府宣布英镑实行浮动汇率机制,并于74年进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因担心完全自由兑换可能导致英镑崩盘。即便如此,英镑对美元仍然一路下跌,到1976年时竟然跌至了1.6。

捉襟见肘的英国政府被迫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数十亿美元的援助,以缓解投资者的持续挤兑。在IMF的建议下,英国政府实施了紧缩的财政政策,削减通胀并改善经济,加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国贸易逆差严重,美元经历了长达4年的贬值,英镑迎来了一波反弹,到1980年初,对美元一度上涨到了2.5上方。1979年成为英镑的一个转折点,这一年英镑实现了自由浮动。

好景不长,80年代前期美元的崛起再次将英镑打入了“地狱”,这一次的低点在1.05,即便是今年的意外脱欧也没将英镑打至这个水平。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随着英镑的大幅贬值,英国的国际贸易获得巨大优势,外汇储备逐年增长,1984年底英国外汇储备为69.71亿美元,到1988年底,英国外汇储备激增至411.17亿美元。

加之1985年达成的让美元对日元、英镑等货币大幅贬值的“广场协议”,英镑从1985年底开始逐渐升值,到90年代初对美元一度升值2上方。

两德统一奠定欧洲核心,英格兰银行败给了一个男人

不过,英镑的贬值噩梦远未结束。

1990年10月,英国加入了欧洲货币体系(简称EMS)。欧洲货币体系使西欧各国的货币不再盯住黄金或美元,而是相互盯住;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货币汇率稳定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内,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进行浮动,而各成员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以德国马克为核心。

作为欧元体系的前身,EMS同样面临着成员国之间经济形势分化带来的掣肘。特别是1992年2月签订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致使一些欧洲货币如英镑、意大利里拉等明显被高估,这些国家本就面临巨大的降息或贬值压力,还得被迫与经济实力雄厚的德国在货币政策尚保持一致。

这个漏洞被对冲基金大鳄索罗斯看在眼里。早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之时,他已预见到欧洲汇率体系将会由于各国的经济实力以及各自的国家利益而很难保持协调一致。一旦构成欧洲汇率体系的一些“链条”出现松动,像他这样的投机者便会乘虚而人,对这些松动的“链条”发起进攻,而其他的潮流追随者也会闻风而动,使汇率更加摇摆不定,最终,对追风机制的依靠比市场接纳它们的容量大得多,直到整个机制被摧毁。

索罗斯苦等的机会终于在1992年出现。德国经济实力因东西德统一而大大增强,币值稳定,但通货膨胀压力大增,被迫提高利率以缓解通胀压力。而英国与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增长缓慢,失业增加,亟需低利率刺激经济。无视英国和意大利请求的德国在当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后,英意两国汇率大跌,并且跌破了浮动的下限。

尽管英国首相梅杰和财政大臣等人虽然在各种公开场合一再重申坚持现有政策不变,英国有能力将英镑留在欧洲汇率体系内,并且英国央行也进行了大规模的干预。但索罗斯却深信英国不能保住它在欧洲汇率体系中的地位,英国政府只是虚张声势罢了。毕竟说白了,这其实是在经济实力强大的德国和日渐式微的英国之间选边站罢了。

结局我们再熟悉不过,索罗斯成了《经济学人》杂志口中那个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他的英镑空单为他带来了近10亿美元盈利,加上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使他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在这一年,他的量子基金回报率高达67.5%。

此后几年中,英镑始终没有展开像样的反弹,整体在1.5-1.6上下浮动。直到进入新世纪,伴随着欧元的诞生和美元指数的周期性见顶,英镑才迎来一段持续性的上涨,并在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冲上了2.1。

随后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美元再度成为避风港,英镑对美元一度跌破1.4。随后伴随着美国展开3轮量化宽松(QE)致使美元走贬,英镑再次获得喘息之机,一度涨至1.7上方。直到2014年美联储开始缩减QE,并步入加息周期,带动美元重新走强,英镑再度走贬。

忘记做大哥的光辉岁月,拥抱独善其身的未来?

不过,真正可与1967、1976或1992年相提并论的英镑危机,自1992年以来唯有今年的“脱欧”。英镑不仅在退欧公投结果出来当天暴跌8%,更在10月初新首相特里莎·梅有关于“硬脱欧”的表态后发生了前述的闪崩。

当然,也有人不认为这是货币危机,因为要引发一场经典的“货币危机”,英镑的跌势必须能阻止外国证券投资流入英国,而英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在脱欧以后反而出现了持续的大涨。债市直到最近2个月随着特朗普上台才开始下跌。

“现在不是英镑危机,但有变成危机的可能,”拥有30年汇市经验的澳洲国民银行(NAB)全球外汇策略联席主管Nick Parsons表示。“当英镑换不到一美元或者一欧元的时候,无疑就是英镑危机。”

“英国的历史就是一段不断在国际上打肿了脸充胖子的历史,甚至不惜以牺牲国内经济为代价,”贡献了前面那张英镑兑美元历史汇率图的前银行家Frances Coppola在博客中写道:

“英国不再是世界的大哥,已经好多年了,尽管它自己并不知道。人们是时候意识到这一点,并停止那些重返光辉岁月的幻想。即便是在当时,1945年英镑的估值也高到英国难以承受,更何况现在!是时候放下过去,拥抱未来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聚圣源雁字起名大全周易起名软件下载东北饺子起什么店名好饭店起名根据什么起姓名测试能不能在一起适合起名的诗句美好酒店blog.sina.com.cn姓储的男孩名字怎么起格兰蒂亚3下载男刚生起名家具店起名大全所有十画的起名吉利字爬灰什么意思五行属属水起名大全张姓女宝宝起名华西村股票女孩起名常用字大全五金公司免费起名杨丞琳个人资料lol起名字大全霸气婵字在起名中的禁忌建筑劳务公司起名大全大全册子福利啪啪吧6月28日是什么星座伶仃的意思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起名生肖鼠医疗器械 起名姓贾起名称女孩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