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摄影师和340位老红军的故事

来源:  江南都市报     |    日期:  2022年08月03日     |    制作:  严佳成     |    新闻热线:  0791-86849110

  江南都市报讯 全媒体记者段萍报道:“我要抱着和你拍照,因为抱着你就是回到了江西……”家住南昌八一起义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戴廷耀是一位摄影师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专注于军人题材的拍摄,让他成为国内拍摄老红军人数最多的摄影师。20多年来,他走遍全国各地共记录下340名江西籍和曾在江西工作的老红军们;他行驶3万多公里,在江西各地寻访180多名抗战老兵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红军们一位位离开人世,他那些珍贵的影像资料也被送进了档案馆进行永久保存。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对戴廷耀进行了采访,听他讲述当年拍摄老红军的幕后故事,尤其是那些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再回到家乡的老红军,他们讲述对江西红土地无尽思念之情的情境,每每想起,都令人动容。

  12年记录了340位老红军

  拍过的最后一位红军今年四月份离世

  从2001年开始至2013年结束,戴廷耀共采访、拍摄了340位老红军,其中有视频记录的为100多位。2022年4月1日,戴廷耀采访过的最后一位老红军邹衍也离开了人世,享年107岁。被拍摄的老红军中,有马夫、警卫员、卫生员、医师,有战士、班长、将军以及国家领导人,人物众多。他们各自讲述着自己当年亲身经历的长征故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还原真实的历史。

  老红军邹衍。

  2013年是戴廷耀采访老红军的最后一年。那一年他到资溪县为摄影爱好者们讲述如何进行人物拍摄,并以拍摄老红军为案例。学员中有人向他推荐了资溪县最后一位老红军徐如壁,经过多方联系,于当年3月13日前往解放军总后勤部苏州干休所其家中采访。时年,徐如壁已98岁。

  老红军陈旭东。

  2013年7月,戴廷耀拍摄的最后一位老红军则是陈旭东。那时他因为拍摄老红军题材早已是闻名全国的摄影师,有很多人向他提供线索,此次就是经毛泽东外孙女孔冬梅介绍,前往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采访正在住院的陈旭东。

  191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的王泉媛曾任湘赣省妇女部长、西路军妇女先锋团团长。她是戴廷耀采访拍摄时间最长的一位老红军,除了中午吃饭,从早上10时一直录制到下午5时,“从头到尾给我讲述了她一生的革命故事”。

  老红军王泉媛。

  拍摄时,这些老红军都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老人家喜欢坐在房子里,光线不能太刺眼,因此拍摄环境不可能搞得很明亮。我只能利用自然光,有的时候屋内只有10瓦、15瓦的日光灯,就打开窗户,让老红军尽量地往窗户边靠一靠。”

  有时屋内狭小,连三角架也放不下,为了慢速拍摄,戴廷耀只能靠双手固定相机,将背带缠绕在手上,背靠墙,使得两手稳稳地端住照相机,一拍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拍摄过程,拍照、摄像都是戴廷耀一个人完成,“我把摄像机架好位置,自己就坐在摄像机边,照相机放在腿上,手拿本子边听边记,有时看到老红军讲着讲着比划起动作时,就抓起准备好的照相机随时抓拍他们的表情和动作”。

  “照相机、录像机、镜头还有设备等,光三角架就有7公斤重”,这样的拍摄需要消耗大量体力,但戴廷耀就是这样一个人背着40多公斤重的设备多年如一日奔走在全国各地采访拍摄。

  老红军照片被央视《开学第一课》选中

  走进校园老红军故事让大学生感动

  戴廷耀走上记录老红军的摄影之路,缘起年轻时在赣南当兵就曾与老红军接触。那时参军的他经常会到老红军家去打扫卫生,有时候老红军也会被请到连队来给他们讲革命故事。“特别是我打球扭伤脚以后住在部队医院,边上就是一栋老红军楼,吃完晚饭老红军们聚在广场上聊天,常能听到很多精彩的红军故事。”那时是20世纪70年代,当时老红军们年龄大多在五六十岁左右。

  老红军夏精才。

  如今,戴廷耀拍摄的老红军照片被央视《开学第一课》播放,他受邀走进全省大中学校,讲述老红军的故事。戴廷耀印象深刻的是在南昌大学文学院举办讲座时,老红军夏精才的故事特别打动学生。夏精才出生在贵州黔西县的一个穷苦人家,3岁时父亲去世,他只能跟着母亲出去要饭。14岁的时候,红军来到家乡,他加入了红军新兵连。夏精才说,加入红军刚开始是为了能有饭吃,后来在部队学到了革命道理,明白革命不是为了自己吃饭,是要为普天下的劳苦大众都能够吃上饭。没有读过书的夏精才感言,长征就是他的大学。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文化教员每天都会写一个字贴在背包上让大家学,日积月累,夏精才学会了几百个字,可以读报纸写东西。部队宿营的时候,大家围坐成一圈,文化教员说一个字,他们就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地是纸,树枝是笔,当年的红军们就是这样学习文化的。

  讲到这里,戴廷耀对学生们说,今天你们有这么明亮的教室,这么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么好的老师,以及家里人无条件地支持你们读书,如果还不好好学习,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对得起父母吗?听到这里,很多学生现场都流下了眼泪,被老红军故事深深感动。

  拍完老红军后,戴廷耀于2015年继续采访江西健在的抗战老兵,目前共采访了180多位。“2015年采访的时候江西还有300多位抗战老兵,2019年采访时是100多位,现在我自己统计了一下,只有76位抗战老兵了。”

  “抱着你就像抱住了江西”

  最让人动容的是老红军们的思乡之情

  在戴廷耀采访的340位老红军中,其中二百八十位左右都是江西籍,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健康原因晚年无法再回到家乡,于是在采访过程中,他们把无限的思乡之情都倾注在来自江西的戴廷耀身上。

  老红军刘芝䘵。

  在沈阳军区总医院采访刘芝䘵时,他躺在床上插着氧气管,当勤务兵敲门报告,有江西人来访时,“他回头看到我,立马就坐了起来,把氧气管拔掉,哗哗地放声大哭起来”。刘芝䘵1912年出生在江西瑞金,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自从长征离开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因此当他看到来自江西的戴廷耀,一时激动得无法控制情绪。

  出生在江西永新的谭启龙,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省长、山东省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浙江省委第一书记等。2002年12月23日,戴廷耀去济南省委二住宅区采访谭启龙时,在警卫室里从下午2点一直待到4点多钟也没能被允许进入。他本想通过唠家常与警卫处长联络感情,可无论聊得怎么投缘,对方始终不放行,这让戴廷耀很沮丧。对方说,谭老身体不好,他是我们的老领导,对人民特别好,在山东很受人尊重,省委书记来看他都会提前一天打招呼,中央电视台采访也要预约,你怎么可能一来就说要进去。

  老红军谭启龙。

  眼看着天渐渐黑下来,外面还下着鹅毛大雪,戴廷耀抱着最后的希望对警卫处长说,那请你给首长打个电话,如果首长同意我就进去,不同意我立马就走。电话拨通后,当听说是江西来人了,电话那头只有一连串的“好!好!好!”放下电话的警卫处长告诉戴廷耀,首长说请你进去。在走到住宅区大院的最里面,转弯来到门口时,眼前的一幕让戴廷耀震惊了。只见快90岁的谭启龙穿着一件厚夹克衫,两只手插在口袋里,“就站在外面的雪地里等着我,看得我的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特别感动。我赶忙说,这么冷的天谭老您怎么站在这里等我,他说你从江西来,我不在这等能行吗?”而就在戴廷耀此次采访完后的一个月时间,谭启龙于2003年1月22日在济南病逝。

  老红军贺劲南,江西永新人,长征时曾是王震的警卫员。当戴廷耀去其新疆乌鲁木齐的家中采访时,86岁的贺劲南一定要抱着他拍张照,他说,“抱着你就像抱住了江西,感觉回到了家乡。”

  曾经,这些老红军在江西挥洒热血,他们对家乡这片红土地有着最深情的爱意,无论走得多远离开多久,他们对这片红土地的思念只会愈加浓烈。目前,由戴廷耀记录和拍摄的老红军以及他们口述的革命故事,都已经被收集整理好,一批批捐赠给了江西省档案馆,它们将让家乡人永远铭记。(图片由戴廷耀拍摄和提供)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金路遥

  值班编委:朱晓晖



分享到 6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