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
Pinterest
Email
Telegram

运用PDCA模型,通过循环系统化、过程可视化和行为习惯化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不断去发现和修正可以改善的地方,帮助我们获得更快的成长,从而提升工作的效能和生活的品质。

1. 模型介绍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美国人休哈特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所以也称做戴明环。其主要包含四个阶段:

① Plan 计划

围绕目标,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相关数据,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② Do 执行

按照计划去执行,在现实中去实践,让自己真正行动起来。

③ Check 检查

检查实施的结果,并且与目标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和评估实施的效果,分清楚哪些地方做对了,哪些地方做错了,找出具体需要改善的地方。

④ Action 改善

形成正向激励的机制,总结成功的经验,把好的方法沉淀下来,变成标准化的流程。

以上四个阶段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成,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周而复始,螺旋上升。在 PDCA 循环中,最关键的是明确目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那么就会在原地转圈,无论循环多少次,都不能获得真正的提升。

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调整目标,避免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

2. 应用举例

PDCA 循环模型最初是用来做质量管理,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面我以提升个人能力为例,说明 PDCA 循环模型的应用过程。

比如,我的学习目标是:平均每天深度学习 2 个小时。

应用 PDCA 循环模型:

① Plan 计划

我通过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时间,发现早晨是 深度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我制定了相应的实施计划: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度学习。

② Do 执行

我按照计划去执行,并且把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完整地记录下来。

③ Check 检查

我根据自己记录的数据,每天检查实际学习的时长,与目标时长进行对比分析。

④ Action 改善

如果深度学习超过 2 小时,那么我就总结经验,把好的方法沉淀下来,变成一种标准化的流程,促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让自己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当天深度学习的时间不达标,那么就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然后制定改善的计划,进入到下一个 PDCA 循环中。

同理,我把 PDCA 循环模型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从分析 思维模型中获得一些系统化的理论,从记录的时间和情绪中获得一些实践的经验,再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升级自己的核心认知。

与之前相比,我的工作效能明显提升,做出了更多有效的工作成果,但加班时间反而变少了。所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进行深度学习、用心写作和健身运动,这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能力的提升,从而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形成正向循环。

人生的系统很像一棵大树,目标就像树根,为大树提供营养,大类就像树干,支撑起人生的方方面面,小类就像树枝,是对目标的细分,而具体事件就像树叶,促进树枝和树干的生长,它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为一体,互相促进。

PDCA循环模型

我养成每天复盘总结的习惯,其实也是在应用PDCA循环模型提升自己的过程。假如我没有养成记录时间和情绪的习惯,完全靠大脑的记忆,那么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改善,导致没有形成闭环,也就很难获得快速的成长。

最后的话:一个 PDCA 循环,如果进一步细分的话,那么通常包括以下 8 个步骤:

①明确目标
②分析现状
③发现问题
④制定计划
⑤采取措施
⑥检查结果
⑦总结经验
⑧不断循环

以上 8 个步骤,即打造了一个不断成长的正循环:

运用成长模型的过程,经历了计划与复盘、认知规律、帮助决策、付诸行动的循环,同时也经历了 3 种心灵过程:身体过程、情绪过程和思维过程。

身体过程,就是身体对事物的感知;情绪过程,就是事物的接受或抵触;思维过程,则是用文字思考的过程。
因为有了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的参与,所以心灵活动才变得更加生动和饱满。

在用心写作的时候,我会努力用讲故事的形式,包括背景、冲突、疑问和解答,调动身体对事物的感知,用调动情感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用分析思维模型,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我们其实每天都在经历一个又一个的 PDCA 循环,大循环套着小循环,小循环保障和推动着大循环,彼此协同,不断提高,逐渐向目标迈进。

总之,PDCA是一个对个人工作及生活影响最深远、最有效的工具。它强大到几乎可以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以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开展。

愿你在探索智慧的路上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