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办公  
信息公告  
更多>>  
DOI
高级检索 
常见问题解答  
更多>>  
  海洋资讯

[理事新著]胡波:《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

47.8K

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胡波老师新著《后马汉时代的中国海权》在2018年5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的海权理论,系统回顾了中国近代以来海权建设的历史,在客观理性把握中国的海洋先天禀赋、所处的时代条件和世界军事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构出一条中国海权的崛起之路。全书分概念与形势、现状与目标及手段与路径三大部分,共十章25万余字。

该书紧密结合当前海权发展的新内涵,对马汉和杰弗里·蒂尔等人关于海权要素的论述进行了批判性继承,并由此建立了一套评价海权强弱的四大类十二项评价体系。通过指标的测量,作者指出,中国海权在前三十多年进步明显,但多数指标在世界的排名多在第5位左右,甚至更靠后。因此,我们不能得出中国海权已经处于“世界老二”的论断,最多可以说中国海权有成为“世界第二”的潜质。

作者认为,基于中国面临的国内外条件,考虑到海权各大要素和中国的发展潜力。中国宜追求“近海控制、区域存在和全球影响”的强大海权。近海控制,即在毗邻的东亚近海谋求一定程度的战略优势或海上控制,以确保台湾走向统一、防止朝鲜半岛出现敌对政权、捍卫钓鱼岛及南沙岛礁的主权、维护中国进出大洋通道的安全,并引领地区海洋秩序;区域存在,即在利益攸关的西太平洋及北部印度洋保持有效军事存在和强大外交影响,主要起威慑和牵制作用,防范敌对国家或集团从外线对中国事务进行介入和干预,或危害中国的重大国家利益;全球影响,即通过临时性的军事部署、军事演习、军舰互访等行动和国际海洋政治博弈,积极提供海洋军事、外交和经济等方面的国际公共产品,在全球海域内发挥独特的政治外交作用。

如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作者指出,除了国力需要保持目前的崛起势头外,还必须坚持三大创新,即范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该书语言简洁优美、犀利而深刻,思想性强、论证严谨,值得政策官员、学者和广大关注中国海权和海洋强国建设的读者一读。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 综合报道


 

点击: 2306 次
:
版权所有 © 2015 《太平洋学报》编辑部©电话/传真:010-68575728    京ICP备17004193号-2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马官营家园3号院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