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 返回首页
首页 新闻 机构 阅读 服务

全部栏目

机构
协会简介 协会章程 协会领导 部门机构 直属单位 团体会员 主管社团 专门委员会 历届主席团 历届全委会
新闻
时政 文学动态 作协工作 市州作协 十百千 网络文学 万千百十
阅读
小说 散文 诗歌 文学评论 校园文学 其他阅读 文学访谈 作家新作 新书快讯
服务
入会须知 会员管理 文学奖项 报刊联盟 四川文学 星星诗刊 当代文坛 四川作家报
公告公示
公告公示 讣告 征稿启事 新会员发展名单 人事考试
专题专栏

文学访谈

罗伟章 李 黎:一切文本和想象都需要根植于大地

李 黎

罗伟章







无论多么瑰伟的想象,都生发于大地,否则会因为无根而变得廉价


李 黎:罗老师您好,这是我第三次跟您正式对谈,第一次是《现代快报·读品周刊》的“读家对谈”,第二次是南京凤凰云书坊的活动。次数虽然不多,但感觉话题说不完。您刚刚出版了一本报告文学《下庄村的道路》,该书入选了2022年中国好书七月榜单,这背后的问题是,一个严肃小说家,怎么才能在写作的题材、方式上进行较为顺畅的切换?您之前长时间关于乡土的小说创作,是不是为这本正面书写脱贫攻坚的报告文学打下了基础?


罗伟章:李黎好,每次见面我们都聊到文学,这当然是一种珍贵的相遇。

你说写作题材和方式的切换,方式是指体裁吗?创作不同体裁的作品,很多作家都有进行过。当然,小说和报告文学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了小说和诗歌。就我本人而言,切换得并不顺畅。其中的难点,首先还不是这两种文体的写作本身,而是在于我愿不愿意。一个长时间进行小说创作的人,虚构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还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在我心目中,小说是最具张力的文体,它给予我的,是现实以里的,又是现实之外的,是已知的,也是未知的。未知充满无限可能。对可能性的探索,说到底,是对“应该”的探索——世界应该如此。所以,虚构能为写作者建立一种精神秩序,在这个秩序王国里,一切充满“信”的力量、“真实”的力量。

通过虚构得来的真实,有个艰难的求索过程,但报告文学不一样,它先把一个“真实”交到你手上,你的任务变得很直接:证明它。证明真实和求索真实,完全是两种思维。但我变换过来,不仅写了《下庄村的道路》,还写了《凉山叙事》。是因为我发现,我对大地上的事情有了隔膜。而无论多么瑰伟的想象,都生发于大地,否则会因为无根而变得廉价。我需要了解,不是道听途说和走马观花式的了解,是深入现实肌理,把自身命运置于时代命运中去考量。

如果从文体层面讲,我是写了两部报告文学作品,从创作走向上讲,我是为今后的小说写作积累素材和积蓄能量。

文体之间当然会相互哺育,小说对主体性的要求,用于报告文学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说,一个“真实”摆在那里,你也不能只是被动地证明。你要有变被动为主动的能力,否则,你和你的书中人物,就只能工具化,这样就很难谈到价值,事实上是没有价值。再就是,报告文学的题材,具有公共性、共有性,比如脱贫攻坚这一举国行动,投身于书写这项工程的作家车载斗量,如何写出独特性,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时候,小说对视角的考究又会帮上忙,视角变了,变得是你的了,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新的发现,让你不至于只能写出公共的和共有的部分。此外,小说写作对结构的要求、对人物塑造和语言的要求,都会让报告文学生辉,也为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正名。


李 黎:关于《下庄村的道路》一书,有一些对它的介绍我特别认可,也感同身受,例如“毛相林和他的村庄,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只是一粒草芥”。这种描述在我的少年时代就有了,只是很难说清。少年时代我生活在南京郊县的一个村庄,丘陵里、长江边,整个世界就是半个行政村、三五个自然村和小学校那么大,去一趟镇上,在之前之后都会兴奋不已,如果能去一趟南京的话,整个人就恍惚了,当然,在恍惚中也感受到了渺小。虽然渺小,却有无数人的一切。在发展经济和生态保护之间,在脱贫致富和情感道德之间,似乎有个平衡的问题。下庄村是不是也一样面临这个两难问题?您在《下庄村的道路》里怎么处理这方面的矛盾?


罗伟章:在《下庄村的道路》里,我所表达的,不是人定胜天,而是人如何战胜自己,是否有勇气战胜自己。人定胜天这个成语,有广义和狭义两解,广义上,是指人力能战胜自然,狭义是指人通过努力,能改变自身命运。我取狭义,是因为人类对自身和大自然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发现“胜天”这种说法,不仅仅是无法完成的任务,还严重损害了人与自然相互妥协和“商量”的关系,是对自然伦理的否定性描述。但人改变自身命运却是可以的,也是应该的。

你说得对,的确存在两难。比如我说人可以改变自身命运,在改变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下庄村那种地方,只有通过改变自然结构才能改变自身命运,矛盾和两难就出现了。但我们要明白的是,讲生态保护,不是说一切都要维持原生态,那太浪漫主义了,大家都要茹毛饮血去了,生态保护是指: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的独立性和脆弱性,尊重自然并善加利用。

遗憾的是,人并没有做到,人性之一便是得寸进尺,欲望一旦打开,就可能成为潘多拉魔盒,魔盒中的“灾祸之源”,贪婪是排在第一位的。人类因为贪婪和恶性竞争对大自然犯下的罪,已十分深重,因此无论怎样强调生态意识,都不过分。哪怕像下庄村那样,一个天坑似的村子,四面大山围困,出入举步维艰,动不动就摔死人,病人也经常死在送去医院的半道上,他们为了生活要在悬崖绝壁上修路,也被质疑是否会破坏环境。

但我们依然要说,顺应自然,不是说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顺应和改造,在最深层的意义上也并不矛盾。而且,下庄人从1997年开始,以最原始的工具,问天要路,历时七年,死了六个人,在陡峭山崖上抠出八公里,这种悲壮是难以想象的,因而深具力量。他们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凝聚成的“下庄精神”,其价值内涵已远远大于修路本身,那种造福子孙的情怀,排除万难的勇毅,自力更生的骨气,不胜不休的信念,不仅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光芒闪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也是非常具有穿透力的。


我们在谈论经验的时候,心里装着历史,装着时间,装着族群,大一点,是民族、国家,再大一点,是人类、世界


李 黎:您之前说过,“好的虚构都有着对日常经验的高度把握,都有植物特性,即自然生长的特性,否则就是失效的”。如果用这个标准衡量您的“尘世三部曲”(《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包括《谁在敲门》,似乎给人掌握了方法之后豁然开朗的感觉。但我们在谈及日常经验的时候,其实也容易陷入泛滥或者动摇的状态,似乎一切都是,又似乎一切都不是。如果一切都是,那么日常经验就失去了可以对比参照的事物,等于失效,如果一切都不是,日常经验又成了难以企及的因素。作为处理日常经验的高手,很想听听您在这个方面的看法。


罗伟章:这当中有两个概念,一是经验,二是经历。经历是个体性的,经验是共通性的。所以我们在谈论经验的时候,心里装着历史,装着时间,装着族群,大一点,是民族、国家,再大一点,是人类、世界。千千万万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规范,共同的情感、心理和价值判断,这些都是经验的范畴,尽管不恒定,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既有丰富的参照物,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住。所谓能被把握,就是能被理解。它们已经成为了常识。

我说好的虚构具有植物特性,是强调对常识的尊重,也是强调从种子萌芽到长成参天大树的内在逻辑——是逻辑,而不是过程。虚构的广阔空间,正蕴含在对过程的捕捉、截取、省略、倒置以及对可能性的想象当中。卡夫卡让人变成甲虫,虽不合常理,却有深沉的内在逻辑;《聊斋志异》里的诸多篇章,也是从内在逻辑出发的。内在逻辑不成立,就不可能逼近真实。《西游记》里的真假孙悟空,我们之所以觉得有深刻的真实性,就在于作家体察到了人性逻辑。

但这当中有个问题,逻辑没有裂缝吗?是不可以改变的吗?如果有裂缝,也可以改变,由此生成的经验,用于写作中还有效吗?当然有效。这几乎不需要举例,遍地都是例子。你说自来水不干净,不能直接喝,手也不干净,不能直接拿东西吃,可是用自来水洗过的手,就可以直接拿东西吃了——从逻辑上讲,这是有问题的,但是大家都遵守,遵守就有效。反过来,对断裂的审视,对习以为常的质疑,是文学对日常经验的另一种处理,并构成另一个维度。

总之我是觉得,所谓日常经验,不只是已经获得的,更不单指那些合理的、正确的,它有广阔的内涵。

“尘世三部曲”里面的经验处理,和《谁在敲门》明显不同,前者想象的成分重,后者根植于大地,是一寸一寸推进的。两种方式各有妙处,也各有难度。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遵从事物的内在逻辑,也都对内在逻辑深表怀疑。


李 黎:《隐秘史》是您最新的长篇小说,它参加了首届“凤凰文学奖”评选,印象中在评奖过程中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很多专家评委都不吝用“惊艳”“无懈可击”等来形容。我个人也觉得,《隐秘史》把乡土小说往前推动了一大步。和以往那些优秀的甚至恢弘的乡土小说相比,《隐秘史》没有写乡土的巨变和其中的命运,没有戏剧性冲突,没有城乡的撕裂,没有离乡返乡的大命题,而是写了一个相对静态的乡村。在《隐秘史》里,乡土包括它的自然环境、风物、作息规律等等,终于从人声鼎沸的现代化大潮中摆脱出来,成为主角。人也是主角,但不是唯一,只是乡土上万物之一,必须遵循乡村自身的规律。乡土具备了衰败和兴盛两个方面,衰败的是人造之物,最具代表性的是坍塌的房屋,而兴盛的是动植物,是从早到晚的一天、从春到冬的四季,还有人的精神世界。“英雄光环”从《隐秘史》中彻底消失,普通人,甚至不如意的、“不重要”的人的内心世界,成了正面书写的对象,也成了某种庞然大物。个人感觉,《隐秘史》可能还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是经济大潮之下相对落后停滞的乡村图景,一方面是重新重视乡村建设发展时人的巨大能量,而且,和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乡村不同,现在的乡村中的人应该是见过世面的,就是每个个体的人,可能都从当年的集体情绪变成了对自身的反思探索。不知道在《隐秘史》出版近半年后,罗老师对它的看法有哪些不变的和变化的?


罗伟章:你说普通人、“不重要”的人,成了《隐秘史》这部小说中的庞然大物,这话说得好。当我们怀着尊重生命的态度,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庞然大物”。不仅人,万物皆然。《隐秘史》包括《声音史》《寂静史》,里面的一棵小草、一粒露珠、一片云彩,都是自主而坚实的存在。

过去我们谈论乡村,身后有一个巨大的背景:城市。作家们写乡村,不说全部,至少大多数是以城市之眼看乡村——城市后花园似的乡村,或者跟城市二元对立的乡村,自带张力,自带陌生化效果。现在不一样了,城市和乡村已有了深度融合。讯息的发达,让乡村不再闭塞,开到乡村去的超市,让乡村与城市具备了形式上共有的生活资源,特别是几十年的打工潮,乡村有两三代人都去城市摸爬滚打过,他们怀着以下就上的心态,毫不设防地接受着城市的观念,然后把那些观念带回乡村。作为弱势的乡村文化,完全经不起这样的冲击。

这样一来,就有两种理解乡村的方向:一,乡村与城市对立的资格彻底丧失,彻底沦落为城市的附庸,即是说,从乡村坍塌下去的,绝不只是久无人居的房屋;二,乡村从背后站到了前台,与城市一起成为了主角。

《隐秘史》就是这种背景下的小说。它截取一个“静态”的瞬间,在那个瞬间里,人仿佛从喧嚣当中退出来,关注到了身边物、眼前物,而这些东西以前是被忽视的,或者说不是被当成自主的生命而存在的,现在,微小如蚂蚁,如蜜蜂,也呈现出自己生命的丰饶。人在注意到这些的同时,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内心。沉睡的被唤醒了。这种苏醒,显然不是以前的那种乡村视角,而是“人”的视角。从内心层面,包括情感层面和精神层面,你无法界定《隐秘史》的主人公桂平昌是个乡村人。他就是人——是他自己,也是我们所有人。他凝视着自己的幽暗,也寻找着自己的光,并在反思中去确立自身的存在。

小说出版将近半年,如果你问我对小说本身有什么看法,简单地讲,就是我更加坚信了这种观察和探索的意义与价值。

小说需要生活的葱茏,是生活中那些如意和不如意,是生活中那些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共同养育了你,所以小说是湖泊、是江河,而不是递到嘴边就喝的水


李 黎:您自己对“尘世三部曲”(《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的评价是,“三部小说都注目于大地和人心的孤寂,却又洋溢着江河般奔流的生命,那些生命彼此对抗,又彼此交融、理解、怜惜和欣赏,共同构成大千世界。这可能是我做得最好的地方。”可以看到,这个系列的写作,一方面超越了一个故事、一个人物这样的基础的小说范畴,另一方面似乎也可能因为相对抽象陷入“观念先行”的过度虚构之中,您是怎么平衡这两者关系的?现实因素在三部小说中都有着重要比重,包括大量写内心的《隐秘史》,这是不是您最为看重的?


罗伟章:我刚才讲到“静态”的瞬间,这样的瞬间是极其珍贵的。有时候我想,我们之所以觉得匆忙、疲惫、焦虑,就是没有那样的瞬间。是自己不给自己那样的瞬间。一旦给了,生命的丰富性就奔流而来。“尘世三部曲”里,那些不起眼的生命让尘世显得美,显得可爱,显得生机勃勃又有情有义,并因此值得拥有和留恋。在这一点上,三部小说鲜明地显示了在当时小说中的特殊性。人依然是主角,但不被单独表述——人是一个大的体系中的主角。

我不太欣赏观念小说,观念一旦亮出来,要么被接受,要么被反对,总之会形成比较简单直接的判断,而小说需要生活的葱茏,是生活中那些如意和不如意,是生活中那些你喜欢的和不喜欢的,共同养育了你,所以小说是湖泊、是江河,而不是递到嘴边就喝的水。

无论是“尘世三部曲”,还是《谁在敲门》,包括我之前的作品,都不存在观念先行和过度虚构。《声音史》里的杨浪,能从声音里听出寂静,从寂静里听出声音,不仅有现实依据,也是我上面说的,是基于内在逻辑的经验想象;《寂静史》里的林安平,她眼里的世界,带着某种创世色彩,她与大自然的亲,她对万物的注目,有力地化解了她所经历的人世,并从中获得生命的宽度,这个小说有很强的哲理意味,但与生活依然是沉浸的关系。《隐秘史》里的桂平昌,对他有大量的内心描述,可你很难讲那是内心世界还是生活本身。

当下小说有太多的生活故事,而没有生活。那些故事因为没有生活的五味杂陈、泥沙俱下,显得千篇一律,叙述视角不说,连叙述腔调、叙述面孔、造句方式,都害怕跟别人不一样。小说因此变得很小。


李 黎:我个人理解,作家不是那种恒定输出的机器,都总是在面对一个叫做“阶段性”的问题。在连续创作了“尘世三部曲”、《谁在敲门》和《下庄村的道路》等作品后,您觉得是否来到了一个特定阶段?而在这个阶段如果再回望写作之初,写出最早的一篇或者几篇小说的时刻,两相对比您觉得有什么得失?


罗伟章:你说的“特定阶段”,在一个作家的写作生涯中,大概都不会只出现一次两次,一般过那么几年,就会有一次,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有一个深刻的自我怀疑:我这样写行吗?还有更加绝望的怀疑:我再也写不出什么来了。印象中,大约十年前的有段时间,我非常厌恶写作,因为我找不到一种突破的方式,我甚至都疑心写作是否非得借助于文字。这当然是很疯狂的想法,证明那种怀疑已深入骨髓。厌恶它,却又天天想着它,后来我发现,这事情还得从头计议,心平气和地、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梳理一下。然后又发现,你最可靠的导师,依然是生活,你对生活的侦察、理解和思考,决定了你是否辽阔,是否高远,至于突破,不是“想”就能做到的,要“做”才能做到。

这当中的关键,是要诚实地面对自己,急躁不得,更焦躁不得,复归宁静,回顾自己为什么喜欢写作,又为什么愿意把这件事当成自己终身的事业。这么想清楚过后,又重新上路了。经过怀疑和审视后的自己,重新上路的自己,是再一次塑造后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已经不同。

最初写作的时候,有一种鲁莽气息,不管不顾,勇往直前。写到后面,就有了顾虑,顾虑的原因,是在文体上考虑得更多了。既然是艺术,当然有技术,后来在技术上就会非常注意。其间的得失是显而易见的。技术上成熟了,讲究了,但可能丢掉了那种粗粝,那种力量。比如我第一个正经写出的长篇是《饥饿百年》,现在来看,那种力量感还是很强烈,很动人,但也存在着对素材的浪费以及别的一些问题。艺术不只是需要力量,技术也终归不是艺术,所以一个作家在技术成熟之后,如何保持对世界的激情,如何保持心灵的强度,就显得异常重要。


李 黎:以前人们常说“体验生活”,似乎是作家必需的方式,后来人们对此表达反对,意思是什么生活不是生活呢,不存在需要去体验。这种反驳也有道理,但实际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生活确实很难叫做生活,比如忙于高强度的工作,或者沉溺于某些享受。如果缺乏和具体人的交流交往,生活可能会空洞和虚妄,相信罗老师对此也有所理解,无论是虚构的杨浪、林安平、桂平昌,还是真实的毛相林,应该都是这片土地上活生生的人。还有哪些人让您印象深刻?顺便问的问题是,下一部作品有没有开始酝酿?


罗伟章:在文学领域,我们说的生活,不是通常所谓的人的各种活动,而是能够进入文学书写的生活。进入文学书写的生活,就有特殊要求。比如你说的高强度的工作,或者沉溺于某些享受,如果是处于麻木的、无心的状态,就天然地失去了书写的价值——文学中对这类生活的书写非常多,但不是那种生活的在场者,而是审视者。再比如作家下去体验生活,如果仅仅知道了某种生活的流程,获得了一些知识性的东西,照样不能进入文学书写的生活;作家在体验生活的时候,要能够感受生活,能“感受”,就把对象跟自己联系起来了。如果能达到命运联系的深度,那种生活就会成为笔下的源头活水。所以这还不只是跟具体的人交流交往的问题,而是要保持与世界的健全关系,以信任唤醒信任、交换信任,你考察的对象,不管是人,还是自然界,都必须与你真实的个人相符合。

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应该很多的啊,我读了那么多,自己还写了那么多,同时也在生活中接触过那么多。

正像你说的,写作有一个“阶段性”,下一部作品必定写,但还没有写。



大家都在看

校园文学

  • 余思漫:洛带古韵 | 时光中的味蕾之旅

  • 唐心雨:彩色的校园

  • 王东:乡情

  • ​梁译丹:巷子里的小摊

  • 马一秣:我为文明城市做贡献

  • 王锘为:科技圆梦中国

文学川军媒体矩阵

  • 四川作家网 四川作家网
  • 创作研究室 创作研究室
  • 四川文学 四川文学
  • 星星诗刊 星星诗刊
  • 当代文坛 当代文坛
  • 巴金文学院 巴金文学院

版权所有:四川作家网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红星路二段85号

蜀ICP备17022748号-2 智胜慧旅 | 技术支持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625号

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聚圣源lazynezumipro最新保洁公司起名大全属鼠的男人宝宝起名用英语 商标 起名面馆起名大全最新包含彩字的公司起名方姓起名字女孩马氏起名女名字大全千山暮雪小说店铺取名起名大全测霍启刚不敢不娶郭晶晶兔子起名字性邱的男孩起名网站监测难忘的一件事香香成人给龙宝宝起名ttip起名文化西安哪里有起名字的大师红色警戒之民国官场之风流人生更俗小说女宝贝起名大全免费齐桓晋文之事翻译幼儿园起名网大师取名起名大全取名房屋设计软件马希尔起名宝宝起个带财名称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