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锐评| 张奕玮:隐于蓝色的“我”——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视角下的《阿黛尔的生活》

2022-09-30 16: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张奕玮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隐于蓝色的“我”——弗洛伊德人格结构视角下的《阿黛尔的生活》

张奕玮

【摘要】:与其说《阿黛尔的生活》是一部讲述同性恋故事的电影,不如说它是一部关于欲望与人性的电影。本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以心理分析批评剖析《阿黛尔的生活》,聚焦“本我-超我冲突”,分别从景别对于这种冲突的展示、声音的区辨作为冲突的舞台、反复出现的细节中对于冲突的凝缩三方面透视主人公阿黛尔的内心,在其本我的复苏、超我的压制与自我的挣扎之中,理解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裁剪与自我确证,理解在“人”这一属性的统摄下个体难以逃脱的必然悲剧,以及“我”在不断建构过程中意义的体现。

【关键词】:心理分析批评;弗洛伊德;人格结构;阿黛尔的生活

《阿黛尔的生活》是法国电影导演阿布戴·柯西胥执导的剧情片,改编自法国作家朱莉·马洛的漫画《蓝色是一种暖色调》。影片为观众营造了一场蓝色的梦境,于其中探讨着何为“我”、何为“真我”的命题。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成为解读该片人物的有效工具,在本我的复苏、超我的压制、自我的挣扎之中,我们看到个体在社会中的自我裁剪与自我确证,这是每一个个体的悲剧,又是每一个个体难以逃逸的必然,是“人”这一属性带来的宿命。

01

景别展示:冲突的外现

《阿黛尔的生活》创造性地处理摄影机与拍摄对象之间的关系,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视觉呈现,以电影画面负载了丰富且深奥的意义。本片的镜头特点鲜明,大量关于人物面部的近景和特写镜头,使人的面部挤满画面,呼之欲出,似乎要挣破画面将我们包裹,将我们携裹入人物的内部————他们的心灵,他们那如同海洋深处的冰山基座一般的潜意识,而细微却丰富的微表情展示,也诱导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最直观的镜头表现上,《阿黛尔的生活》就天然地呼唤着心理分析批评。

阿黛尔第一次远远望见蓝头发的艾玛,面部特写让其躲闪的眼神一览无余地呈现,瞳孔微微左右移动,似乎想要扫视周围,生怕被别人发现;春梦醒来后游离的眼神之中充溢着迷茫、自我不确定之感……阿黛尔涉及到艾玛的微表情和眼神,体现的正是本我萌动的欲望。

与此同时,影片又以阿黛尔面对男友时的微表情为对比,展现了尚处于超我力量控制之下的自我状态。此时,阿黛尔的本我还像一个婴儿,似乎有所感知,却还懵懵懂懂,连自身都无法认清,长久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即超我,牢牢地握有阿黛尔自我的控制权。当阿黛尔与男友看电影时,两人没有对话,其丰富的表情变化却展现出复杂的“内心戏”:男子心猿意马,心思全部在阿黛尔身上,而后者则显得无聊。男子亲吻她时,阿黛尔微微歪头躲闪,不是害羞,而是抗拒。面对男生的告白,阿黛尔的面部没有表情,眼神也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呈现的只有冷静和漠然,完全不同于一般情况下被男生告白的羞涩、紧张、激动等情绪。但淡漠的阿黛尔并没有离去,而是亲吻男子,这是一种接受的表现,但亲吻过后男生的眼神是惊喜激动的,而阿黛尔的眼神仍然毫无波澜,直到最后才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意味不明的微笑。做爱后,男子的手指依然迷恋地在女主肩头滑动,而女主的表情和眼神却只有疲惫和厌倦,似乎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与关于艾玛的春梦后迷醉与享受形成鲜明对比。男子拥抱着,而阿黛尔却背对着他,处于出神的状态,似乎陷入某种沉思,迷茫感溢出屏幕。

迷茫与厌倦,是面对男子时阿黛尔微表情所集中展现的两种情绪。迷茫——是对自我的迷茫,包含着对以往认知的怀疑与颠覆。厌倦——是对遵守规则的厌倦,本我蠢蠢欲动,想要挑战超我的权威。

《阿黛尔的生活》海报 (图片来自互联网)

在大量的近景和特写镜头中,阿黛尔本我与超我形成鲜明对比,二者的对抗在镜头前无所遁形。本我逐渐苏醒,超我感受到了这种威胁,二者的较量带给自我混乱与失衡。正如阿黛尔向好友倾诉的: “我感觉自己在假装,在假装一切”,之前所有的疏离冷漠、没有感情,其实都是将真正的自己—连同自己鲜活的感情,一起埋藏在了坚硬的伪装之下,一起封闭进牢笼,并将钥匙交给超我保管。而此刻,由艾玛为导火索,牢笼中的本能苏醒过来,开始狠狠撞击。

“是我少了什么”、“我感到很困惑”,这时,女主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困惑,仿佛不认识自己,看不透自己的内心。这不是女主的个体化问题,而是这个时代—亦或许多时代的人类群体性悲哀。作为群体的一员,我们必须向群体的价值观靠拢,因而必须伪装,必须隐藏起某些异端思想。时常这完美的伪装连自己都成功欺骗,被隐藏起的部分散落在角落,布满灰尘,连自己都不再能够找到,就像儿时丢失的贴纸与玩偶,凭借残余的敏感的自我感知,我们知道“少了什么”,却不知道自己到底遗失了什么。不能够确认自己,是最大的迷茫。

分手后女主扑倒在床上哭泣,特写镜头呈现其悲痛的面容。这显然不是一般情况下因失恋而痛苦难过,因为女主并不爱男生。女主的悲伤,来自于她对自己的难以把握。这中内在的,矛盾和痛苦源于本我与超我的冲突,而此时双方力的强大已令自我无法调控和平衡。

第一次前往酒吧,阿黛尔走到一盏昏黄的路灯下,片刻抬头仰望,影片以一个特写镜头聚焦于黄色的灯光覆盖的面庞,这暖色调的光线如同某种神圣的圣光,远离了冷色调的迷乱与迷失,象征着灵魂与本真,这光线仿佛来自生命原初状态,来自最深层、最幽暗处的本我,像是人类原始阶段带他们脱离混沌的上帝之光。尽管酒吧是一个混乱之所,但在这少有的暖色调光影里,酒吧则如同找到灵魂的归所,尽管是舞与乐的世界,却散发着祥和、宁静,在这里所有人都接纳、拥抱了最真实的自我。

至于这种个体内在冲突的缘由,影片则通过他者的微表情来呈现。女主好友们不断地追问男女是否发生了什么,朋友眼神和面部特写—这并不是友爱的关心,而是八卦、对于隐私的好奇和窥探,也表明了社会中的个体生存于他人的监控之下的境况,因此我们的选择与行为都不能够完全跟随自己的内心,而是被世俗眼光的枷锁所束缚。

最为诗意的特写镜头是艾玛亲吻阿黛尔的脸颊告别的场景。逆光,背景虚化成光斑,背景音只剩下无起伏的微弱风声,这画面似乎梦境,失去现实感的对焦,对方是彼此眼中唯一的存在,是世界重心的唯一落脚。“本我”的欲望在这里不再像洪水猛兽,而是其追求享乐的特性为个体带来的迷醉与享受。

当二人分手,酒馆之中,阿黛尔哭泣后擦干眼泪,再次抬起头时表情已经恢复了最初的平静——这不是安宁的平静,不是本我与超我和解之后的平静,而是本我在遭受了打击后缩回睡梦,向超我缴械投降后的平静。

除去面部用以展示微表情的近景、特写镜头,其它近景、特写镜头也强调着画面的深意。失去艾玛后的阿黛尔站在花洒下淋浴的镜头,近景呈现水流滑过躯体,象征着“清洁”,本我是欲望、是不洁、是社会道德所不容的罪恶,清洁则洗脱欲望、洗脱人之原罪。奔赴艾玛的画展前,阿黛尔着重在镜子前检查了裙摆的长度,对于“得体”的重视反映了超我的要求和势力。二人再次相见,阿黛尔的举止恰到好处,礼貌、克制,俨然从一个孩子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成熟,往往被用来夸赞符合于社会期待的言行,可这到底是收获还是失去?收获了社会的认可,可是某一部分的“我”却永远沉睡于黑暗。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除了特点鲜明的大量近景/特写镜头的运用,影片中还出现了几组颇为诗意的远景镜头,例如在同一棵树下、在同一把长椅上,阿黛尔与男友分手、艾玛为阿黛尔作画。与聚焦于人物的近景、特写镜头不同,远景镜头更侧重与描绘场景、描述事件,前后的场景相同,陪伴者不同,前者是超我选择的伴侣,后者是本我渴求的对象,这一组对照之中,似乎是本我对于超我微妙的嘲讽,是本我暂时取得胜利之后的洋洋自得。

即使是看似普通的全景镜头之中,也包含着复杂的场面调度。在艾玛的庆祝宴会上,影片用一个全景镜头呈现近处跳舞的阿黛尔与黑人男子以及远处的播放着老电影的背景屏幕。这一全景镜头时而与艾玛和另一女子亲密聊天的镜头进行对切,包含艾玛的镜头变化较少,而阿黛尔这边的镜头却不断改变着聚焦点,时而聚焦于阿黛尔的面容,时而聚焦于远处蓝色电影放映屏幕上的女人。阿黛尔的表情是波澜不惊的,甚至与男子相谈甚欢,但电影中的女人最为清晰的一个画面却是惊恐或悲伤的表情——这无疑是阿黛尔内心情绪的移置化展现,电影用这种错置的手法巧妙地揭露阿黛尔内心的洪流。超我所关注的规范、礼仪、自尊,都让妒火中烧的阿黛尔藏于平静之下,而深藏的本我却早已面目狰狞地嘶吼起来,如同银幕上的女人那般。

02

声音区辨:冲突的舞台

在声音方面,大部分时间无背景音乐,略显嘈杂的生活背景音带来强烈的真实感,也使少有的几个音乐伴奏的场面得到突出。而音乐也都来自影片中展现的现实生活场景,完美的实践了“音乐音响化”,在合情理、浑然天成的在场之中承担着独特的内涵。

在本片中,阿黛尔与艾玛的几次相遇、游行都配以音乐,音乐在本片中象征了某种世俗规则之外的存在。在音响的舞台上,音乐的出场象征着本我的登台,音乐的下场、代之以世俗生活的声音的上场,则象征着超我压制力量的复位。通过声音的变化,影片将抽象的人格结构中不同的部分及其力量具像化,加以区辨并呈现于银幕之上。

阿黛尔初次望见蓝头发的女孩,也是配乐的第一次出现。鼓手轻快的音乐作为伴奏,轻快,一扫之前的拘谨、乏味与沉闷,快节奏又带来一丝紧张,如同见到心上人时的心跳。两人擦肩而过,音乐清澈的音符简洁的跃动,并不急促,呈渐缓趋势,仿佛女主心脏的节奏,瞬时的慌乱,又在回眸与搜寻中被某种迷茫的情绪淹没。音乐渐弱,失声于车的鸣笛与喷泉的水声,主人公涌动的情感似乎也再次在这嘈杂的世间陷入沉寂。接着在世俗生活的背景音乐中与男子相遇,这代表着常规、代表着嵌合于世俗的生活,而有音乐伴奏的相遇则带着飞离世俗的诗意。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阿黛尔参加游行,这是第二次音乐的插入,游行队伍里的伴奏者们演奏着欢快热闹的歌曲,主人公与人群一起呐喊、舞动。“游行”似乎为本我的欲望提供了一个合理化的舞台,在这里,欲望被置于某种保护之下,本我的展露因而是安全的、在某种程度上被允许的。因此,超我片刻的缺席,自我从牢笼中释放本我,音乐不再舒缓、不再克制,而是像酒神狂欢般释放着一切能量。同理,在酒吧中也总是伴随着音乐,因为“酒吧”本身就是一个欲望的容器,人们在这迷乱的空间里实现本我与本我的相遇,超我的外衣都被遗留在酒吧门外。在这里,人们说出真相:“爱不分性别,选择爱你的那个,只要开心就好,谁管他?”听到男人这样说,阿黛尔才鼓起勇气离开吧台,向艾玛走去。

唯一一次没有现实基础的音乐,是在影片结尾,身着蓝裙的阿黛尔沿着街道走着,留给我们一个蓝色的背影。轻快的鼓点伴随着她的脚步,直到画面落入黑幕。音乐从哪里传来呢?那个街边的演奏者藏在哪里?如果说音乐的响起象征着本我的登场,那么此刻这样的疑问不就等同于在问自己:我在哪里?我的本我、我的本能在哪里?“阿黛尔”这个名字下面,究竟谁才是我呢?是蓝色的,还是红色的?如何定义自我,这是每个人终极无解的命题。

03

细节复现:冲突的凝缩

在细节设置上,当一个动作不断复现,贯穿影片始终,它正是在叫嚣着自身的与众不同和意义非凡,将观众的视线一次次拉向自己并要求得到重视。本片有两个一次次出现、看似无用实则凝缩了本我-超我冲突的细节:头发与食物。

其一,在于阿黛尔的头发,她多次散下头发、扎起头发,这一频繁出现的举动似乎暗示着日常动作背后的深意。“扎起”代表规束,代表着自我对于超我要求的服从;而“散开”代表释放,代表着自我对本我冲动的顺应。

第一次出现扎起头发的动作是阿黛尔走出家门前往学校,在家里是比较私密的环境,可以部分地释放自我,而走出家门,就暴露在了他人眼中,一言一行都要符合社会的规定,扎起头发也代表着收敛起自己所有的隐私,规规矩矩地进入社会规则圈。第二次则更聚焦于“头发”这一意象,阿黛尔跟男性好友倾诉,整理自己心情时扯开头发又扎起。此刻的女主第一次正视、向别人吐露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不能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的困惑、迷茫与纠结,扯开头发又随即扎起,体现了主人公在真实自我与社会性自我之间的挣扎。接着,欢快地游行队伍中,主人公与他人一起叫喊唱歌,随着音乐轻轻跳动,这是第一次主人公淡漠的脸上露出了青春活力的笑容,此时她抬起胳膊,散开头发,如同任何一个释放青春、展示自己的美丽与年轻的女子,但是,表情片刻的僵硬后,她又将头发扎起。散开头发是片刻本性的释放与流露,是自我意识的监管稍稍放松之时本我冲破束缚,得以瞬时的闪现,然而社会价值观支撑下的超我力量太过强大,立刻便将本我压回无意识的深渊——但或许主人公的本体力量也是强大的,这些本性的能量已经部分地突破了无意识的领域,进入了前意识,尽管主人公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但却已感受到它们的扰乱和震荡。直接从人物口中点明“头发”这一意象,是在艾玛为阿黛尔画素描时,阿黛尔问“我的头发看起来是不是很乱?”,此刻,阿黛尔已经感受到了某种越界,情愫攀缘覆盖她的心脏,而对方是不被社会允许的同性,她担心自己脱离了社会道德审判的绳索,担心头发从捆绑的绳中溢出,亦是担心本我的外现。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其二,是吃东西的细节。实际上,柯西胥习惯于在电影中用食物展示文化、串联故事,例如他的《谷子与鲻鱼》中的北非食物“Cous-cous”。而且在选角阶段,导演正是通过观察阿黛尔吃饭的样子选中这位新人演员。“她张开嘴巴、咀嚼的样子,有她自己的风格。而她的嘴巴又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实际上两个角色的嘴巴都很重要,这个和人类本能关联较大。她们俩能激发很多感觉和激情,她们的表演就像是用脸在接触观众,用鼻子、嘴巴……”如中国古人言:“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食物与性,共同指向本我的欲求,抽象的本我也通过具体欲求的展现而得以显露。

首次出现是第一天放学后,阿黛尔与父母共进晚餐,影片花费63秒来呈现这一场景,而这一场景并没有给出任何推动情节发展或构建人物性格的信息,似乎重要的只是吃意面本身。当阿黛尔与男友分手后,她扑在床上哭泣,接着从书包中掏出零食咀嚼起来,哭泣已能代表迷茫和烦乱,吃东西这一动作看起来是非必要的。直到阿黛尔与艾玛在阳光下共进午餐时,前半段所抛出的疑问才得以得解。“你很贪吃,即使已经饱了”,艾玛平价她。在二人关于“吃”的对话之中,我们得知电影中关于吃东西的镜头并非纯粹作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而被展示、被呈现,而是别有用心地构成独立意义片段。吃和性,人的本能欲望,这是女主本我力量强大的体现。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同性恋”的电影,不如说这是一部关于“欲望”的电影,阿黛尔并非只对女性、只对艾玛有着欲望,在艾玛忙于画展无法陪伴她时,她选择在酒吧中选择男性来填补自己的空虚。对于艾玛而言,“爱”意味着女性,意味着平等、自由和权利;而对阿黛尔而言,其实“爱”只是欲望的具象。

在对于这部电影的负面评价中,有许多人认为阿黛尔在性欲上的放纵使得“放荡的困惑与解放”取代了女同性恋群体的声音。但如果将指向同性的性欲变为人本能中的性欲,则阿黛尔的情感变化就合情合理了。在本我的欲求之中,“性”无分化,只指向性与快感自身。

同时,由“吃”以及对食物的喜恶引出了“牡蛎”这一意象。牡蛎,女性生殖器的象征,艾玛直言她最喜欢贝类的口感,代表着她早已接受并认同自己的同性恋身份,而贪吃的阿黛尔却偏偏只讨厌贝类,按照弗洛伊德关于“梦的语法”中移置的观点,这是一种潜意识中的抗拒,将抗拒同性恋身份投射到抗拒贝类上。当阿黛尔与艾玛的父母见面,碍于礼貌品尝了牡蛎,并出乎意料地喜爱上了它的味道,这意味着阿黛尔接纳了自己、认同了自己——自我终于承认了本我的存在。当二人分手后,阿黛尔再次来到艾玛的画展,影片特意将一个镜头给与两个参观展览的女观众,她们从桌上拿起点心咬下去。而这时的阿黛尔却只是漠然地扫视过去,没有加入到“吃”的行列。这象征着本我已经放弃挣扎,缩回睡梦,而压制本能欲望的超我掌握了主权。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04

总结

阿黛尔在评价艾玛为自己画的画像时说道:“它很像我,但又不是我。”这不仅是画的描述,也是对自己、对所有个体外在展现的描述,压抑了本性的个体所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不正是像自己却又不是自己的存在吗?黑人男子夸赞阿黛尔在画作上状态之自然,甚至认为她是专业的画模,而阿黛尔说自己能够呈现出“自然”的状态只是因为对面作画的人是艾玛。在艾玛面前,阿黛尔才是最自然的状态,生命释放最自然的本性,无需遮掩,无需收缩原本的形状挤进社会规范的外壳。这似乎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提供了一个“桃花源”般的存在,在爱的人面前,我们能够展露真实。然而这份美好很快被解构,艾玛的头发染成金色,蓝裙的阿黛尔也只留下一个背影。

欲望是乱流,我们永远无法描绘出它清晰的走向,“本我”永远无法被真实地认知。进入到意识领域的,只能是自我,而自我必定是调和之后的结果。热爱电影的男子向阿黛尔坦言自己已经厌倦,还不如做个虚伪的销售商——借这个配角之口,影片提示着我们这绝不仅仅关乎爱情,而是一切求而不得、求而无果最终寂寂无声的欲望。最初的激荡经过无数次弯折、无数岩石的阻挠,最终渐渐平息,汇入波澜不惊的海洋。

《阿黛尔的生活》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赋予超我力量的社会规范,在影片中已“教育”的方式较为温和的展现,而“教育”则以文学教育来呈现。有别于类似《使女的故事》中的洗脑式宣教、或极权的惩罚与暴力,“教育”,特别是“文学教育”,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这本身是毫无错误的,代表着人类对文明、对教养、对人性的追求和透视。但这正是一重更隐晦而深刻的讽刺。超我对于本我的压制是残酷的、本能的沉睡是悲哀的,但这又是我们作为一个文明人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必需和必然,我们不能像对待造成其它悲剧的“恶”的东西一样痛斥它、制止它、推翻它,而是只能接受它,吟诵着挽歌,却无法将它丢弃。无法摆脱的悲剧,不愿也不能制止的悲剧,才是对个体乃至人类群体生命无休无止的折磨。

这是个悲剧吗?这似乎的确是个体本我的葬礼,但开放式结局却又残留一丝希望。远去的阿黛尔仍然身着蓝色,音乐仍然是轻快的旋律,道路向前延伸,还没有看到尽头……我们不禁期待着,蓝色衣服的阿黛尔走到路的那一端,会遇到什么?那沉睡的“本我”有可能再次苏醒吗?电影并没有给出阿黛尔命运的答案,正如我们每个人无法向命运要求一个答案一样。但正如弗洛伊德所述:“但这绝不意味着,对我们来说,意识的属性已经失去了它的重要性。它仍然是唯一的光线,照亮了我们通向心理生活奥秘的道路。也就由于我们的发现的特殊性,我们在心理学内的科学研究就是要将潜意识历程译成意识历程,从而填补了意识知觉的空白。”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揭开个体意识的奥秘,充分认识何为“我”,找回那些走失的部分。阿黛尔蓝色的背影渐行渐远,轮廓确仍清晰可见,她经历了一次对于“我”的找寻和确认,很难以成功或失败来为其结局下一个定论。因为找寻的过程本身也是建构自我的过程,隐入蓝色便是阿黛尔给出的关于“我”的答案。

“若能觉知自己,就会发现活着本是一种不断揭露自我的过程。”在一次次本我、超我力量的激荡中,自我不断付出努力维持着平衡,这一过程便是建构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之所以无法定义,便在于“我”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自我建构是一个动态的、在生命期限内不会停止的过程。于是,“我”的意义便在这过程之中,在探寻、挣扎、选择之中,我们才成为自己——才走在成为自己的路上。

《小丑》剧照 (图片来自互联网)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有关《阿黛尔的生活》及导演柯西胥的简介(英文)[DB/OL]

http://en.wikipedia.org/wiki/Abdellatif_Kechiche http://en.wikipedia.org/wiki/Blue_Is_the_Warmest_Colour,2014/3/5.

2、王璁、王晓彤《移民视野下的法国社会——从<阿黛尔的生活>漫谈柯西胥电影的内容与形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4(03),17

3、 S.Freud,Collected Papers V,P382

4、克里希那穆提《生命之书》[M].胡因梦,译.译林出版社,2011.

(本文为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影视与文化批评》2021年度期末作业,获得“新青年电影夜航船2021年优秀影视评论”)

新青年电影夜航船

本期编辑 | 冯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阅读原文

    聚圣源小欢喜评价战龙无双陈宁宋娉婷全文免费阅读甲基和氯在一起先命名哪个2020年的鼠起名孙氏女宝宝起名字文字辈男孩起名洋气投资公司起名大全大气和讯外汇沙龙广州萤火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写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约炮是什么意思喜欢的话请响铃第二季夏小宇秦子墨小说免费阅读朱毛红军为什么叫红四军答案诗经双胞胎女孩起名字大全jokes特种兵之火凤凰爱奇艺诗词楚辞起名大全农林卫视葛优www.icbc.cn网络科技公司起名免费吕家起名字剑灵无尽之塔我要我的滋味陈宇极品捡漏王鲁西西传v型槽毕姓男孩起名大全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