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东北人说话到底有妹有口音?

2023-06-14 07: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对东北的印象是什么?

如果地域偏见分等级的话,东北可以说是受误解程度最高的地方了。说起东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一种现象,不只是一个名词,更是形容词。

不管你去没去过东北,关于东北,谁都能说上几句。

——“没去过东北,还没在网上见过几个东北博主?”

——“没去过东北,谁还没在热搜上看过鹤岗的房子?”

就连东北人本人,似乎也慢慢接受被刻板化的宿命,互联网上的老铁们,不遗余力地批量生产趣味东北话,老少咸宜,花样百出,分分钟拿捏你的笑点。

甚至有人说,东北人演东北电影,都是在模仿刻板印象里的东北人,“东北人模仿东北人,把东北人给整迷糊了。”

东北人是这样的吗?可能是,但不全是。东北人是什么样的?为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拍了两集纪录片,还邀请了周刊编辑部的东北籍资深主笔杨璐来写了这篇文章。

对东北人来说,走出东北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东北口音。

高考后的那个暑假,表姐总在纠正我的口音。因为我要去北京上大学了,得说普通话。我从小到大,做了错事、奥数学不会、英语不好好学,表姐都向着我,唯独那个暑假,她对我的口音问题毫不含糊。

说实话,我一点儿都听不出来跟普通话有什么样的区别。

于是,我浑浑噩噩地听着表姐的纠正,浑浑噩噩到北京来上学,一直生活了22年,我完全没听出来自己讲话发生了什么变化,却很少有人听出我的老家是哪里。

东北三省,辽宁的口音最重。辽宁不同的城市,口音的区别很大,其中沈阳口音因为小品和东北影视剧,最为全国人民熟悉。

东北是移民区,有山东人、河南人、河北人等等,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来东北的人讲话都有区别。像我爷爷,说的就是有东北口音的河南话,本地人有时候也听不懂。

我奶奶家的邻居,是几代东北人,他们讲的是更正宗的东北话,口音更重,比如“你热不热”,他们会讲“你页不页”,“人山人海”,他们会讲“银山银海”。

我小时候有个绕口令是:“天气热、晒人肉。晒得人心好难受,晒得人肉直冒油。”这简直就是为沈阳人学习普通话量身定做的。

东北人讲话虽然口音和词汇有差异,但语言风格有独特的气质,即便抽去了声音,也能识别。

东北人讲话像冬天屋檐上的冰溜子,冷冽又干脆。一句话很短,内容单纯又直白,结尾戛然而止。下一句话,再另外起一个头,讲第二个意思,然后戛然而止。听东北人讲一段话,就像去折断一根一根又一根的冰溜子。东北人给人留下直爽的印象,我总觉得跟这种讲话风格有关系。

东北人口语里还喜欢用赋比兴,我特别喜欢几个东北人聚在一起唠嗑,在完全放松,漫无目的讲闲话时,每个人的语言都活灵活现,我于是成了一个笑点很高的人,要校准自己跟大众的认知,比如很多人说《乡村爱情》、《马大帅》是喜剧,我是当正剧看的。我的生活里,电视剧里那样的人物,那样的语言是很常见的。

《漫长的季节》里,“桦林舞王”倾倒了大批观众,但网上已经有了很多短视频和对比图,沈阳公园里早就有大爷穿成那样,同大妈一起跳舞。

东北人做事、讲话,说得文雅一点是有诗意的,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神叨叨,不着调,总之就是不市场经济。

如今东北作家的文学很流行,但是其中的人物和故事需要浸润在东北文化里,才能捕捉到字面之外的内容,有时候我在想,我读这些小说,跟非东北籍朋友读这些小说,我们看的是同一本吗?

互联网上遍布对东北的刻板印象,东北人很擅长对刻板印象进行本土演绎,于是又形成了一股独特的赛博东北文化,毕竟对东北人来说,“刻板印象也是印象啊。”

不过,纪录片《听口音,你是这的人吧》里有不少破除东北刻板印象的细节。比如大家觉得东北人懒散又没有契约精神。这部纪录片拍了一个非常注重时间管理,对工作很认真很严谨的人物。实际上,东北作为中国最早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区域,是有工匠文化的。

在沈阳铁西区一排一排的车间里,劳动模范、业务骨干,哪家工厂里没有几个压箱底的张师傅、李师傅呢。在自己的专业一丝不苟把活儿干好,这种人在东北不少见。我还采访过讲话像演小品的科研人员,属于东北风格业务骨干,只是不符合对艺术家、科学家的刻板印象。

《漫长的季节》里,有观众觉得“探案老头三人组”退休之后去破案很不符合逻辑,在我看来,刑侦业务骨干、火车司机业务骨干和90年代大学生凑在一起干这么不着调的事情,太符合东北人的逻辑了。

大家总觉得东北人土,但时尚更是扯不清的事情。

如果不是社交媒体起到了时尚教育作用,在东北妈妈们的眼里,大概无论什么饥饿营销买来的球鞋都统一归结为“旅游鞋”,哪个国家的奢侈品羽绒服都统一归结为“棉袄”,哪个国际化城市、硅谷巨头、时装设计崇尚黑、白、灰,都回统一归结为“都不带点儿色(shai)”。

在东北出席一些“场合儿”,一个穿着黑羽绒服、牛仔裤和球鞋的人,坐在穿着皮草、裙子和长筒靴的亲戚中,才是被同情“葛外面混得不太好”的那个吧。

以前是外地人闯关东,如今东北也流行反向移民。北京有非常多东北人,前几年甚至有人说,燕郊地区因为聚集了太多东北人,东北话成了“官方”语言。

离开东北的年轻人,也都记着东北曾经的“工厂神话”:

纪录片的下集里就拍了这样几个东北年轻人的故事。

辽宁大连人大花已经北漂了14年,自我调侃“没有远虑只有近忧”,非常典型的东北性格。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圈为实现喜剧梦而漂泊他乡的东北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漂泊的年限虽然不同,却有着相似的焦虑,就是喜剧并不能带来可观的收入,甚至入不敷出。

如果不做喜剧,对于这些年轻人,在北京月薪过万不难,但是别扭:

来自辽宁营口的子晴,是很柔软的存在,有人离开北京,她默默留下眼泪,朋友担心明天的面试,她拿自己的失败安慰对方。她北漂五年,疫情期间颗粒无收是常态,面对家人的关心,都是报喜不报忧。

这群北漂的东北年轻人,让我想起了那部爆款剧《我在他乡挺好的》,同样都是背井离乡,异地打拼,同样没有背景,只是身怀梦想……金靖饰演的胡晶晶从楼上跳下去前,你永远也不知道他们在北京是不是真的挺好。我也乐意看到孙千演的许言,这小姑娘后来选择离开北京回了东北,也是挺好的结局。

东北这些年的经济确实让全国人民揪心了,好像再提当年勇显得特别凄凉。其实,我觉得对东北最大的刻板印象是“破败悲壮的工厂废墟”。同事蔡小川去沈阳采访,他说,大家说起东北来都很沉重,但是随便推开一家烤肉店里面就热火朝天的全是人。

我觉得他的观察是很准确的。我小时候,东北的冬天是看不到柏油路面的,雪压冰,冰压雪,都不知道盖了多少层。天黑得也早,下午四、五点钟路灯就要开了。气候再寒冷,生活总归要热气腾腾吧。东北人挺乐观的,很多人都擅长苦中找乐,否则如何过得了这漫长的冬季和黑夜。

今天的故事讲完了,这是《听口音,你是这的人吧》东北篇的下集——你在他乡还好吗?

这是我们自制的方言故事系列纪录片,一共七集,今天收官。如果你喜欢,把它传播出去~

【今日话题】

漂泊在外的东北朋友

在评论区相互鼓励一下吧!

文章作者 ✎ 杨璐

原标题:《东北人说话到底有妹有口音?》

阅读原文

    聚圣源起名五行缺木缺水春芝堂会员登录双胞胎起名男孩朔钢窗价格瓷都免费起名测出名拍拍贷网站于姓小孩起名字cctv3节目单兰起名字异地分公司起名半年线男宝宝起名子冯 起名奇迹mu怎么双开杂交水稻亩产鈊字起名寓意好不ff10攻略归属感是什么意思氵字旁边的字有哪些字起名字好起名用的木属性的字的贾的女孩起名神马视频异形vs人类宫濑里子绿色小米商标起名7画字的起名字用狗宝起名大全超级娱乐王朝电影香水遥远的时空中3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