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陆雄文、邹和建、杨宇东对话:公卫改革下一站

2020-07-08 11: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复旦管院 复旦管院

以下内容根据访谈整理

Q1

顶层设计将如何改善

医疗资源错配问题

主持人 : 顶层设计如何改善医疗资源错配的问题?

邹和建 : 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例如,在“预约”这样一件很具体的事情上,很多病人因为文化程度的关系,学不会线上预约。当然,我们医院也有一些协助的措施。纵观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在美国也有很多病人文化程度有限,但他们都是全预约。为什么能够做到全预约?为什么能够找到合适的医生?原因是美国的三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会告诉你,去找哪一个专家,到哪一个医院,甚至帮你联系、预约好,所以这个体系就非常有用。

刚才陆院长在发言中,非常同情我们医生群体,有的医生每天要看大量的门诊。我说一个数据,华山医院皮肤科的医生可能一天的门诊量将近150到200个病人。是不是医生看得太多了?是很多。医生想不想多看?医生不想多看。但是医生能够拒绝病人吗?医生不能拒绝病人。

陆雄文 : 现在华山医院每天门诊病人中,大概多少是外地的,多少是本地的?

邹和建 : 我们现在的门诊量,内科系统中约60%是外地的,手术科室可能是60%甚至70%,尤其是一些特色专科,大部分病人都是外地的。当然上海是全中国的上海,我们要立足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人民,但是这也的确面临医疗资源不合理使用的问题。其实,周边江浙地区有很好的医疗资源。

陆雄文 : 在60%到70%的外地病人中,你认为真的属于疑难杂症,只有华山这种全国领先的医院才能救治的病人,大概占比多少?多少是可以在当地医治?

邹和建 : 总的来说,一大部分不需要到我们这里来看。

陆雄文 : 本地病人中,有多少你认为不需要来华山医院治疗,上海其他区一级医院或二级医院就可以解决?

邹和建 : 超过50%的本地病人不需要到华山医院来看的,因为很多配药的病人,根本不需要专门到华山医院来配。

陆雄文 : 我为什么会讲这个问题,是因为这引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今天很多医院的问题,其实是系统设计的问题。

第一,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只有真正的疑难杂症才应该到好医院去看,解决疑难杂症的问题只有在全国最好的医院。第二个问题是,怎么形成一个好的制度设计。最合理的配对并不是杀鸡用牛刀,资源的有效配置,例如刚才讲的三级诊疗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它在美国非常成熟,在其他很多国家也是这样。曾经在国内计划经济的时代,觉得这个制度有缺陷就废除,但是好的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造成了资源错配。

杨宇东 :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技术是工具,但其实刚才陆院长已经说过了,比如说保险制度,比如说我们的社保。在美国是商业保险,商业保险至少可以去做一些约定。然而国内医院、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是公共服务产品,必须一方面利用管理学的思想,一方面要借助商业化手段。比如说商业保险也好,社保也好,应更多从商业角度,通过商业规律、经济规律来约束、合理完善人的行为。这时候就一定需要制度设计。

陆雄文 : 我讲的医院管理手段也包括了系统设计。没有合理的系统设计,就会发生资源错配和供求矛盾。

杨宇东 : 一部车子上的一个零件坏掉了,导致整个车子跑不动,你能说是其他零件不好吗?不是,它是系统设计的问题,它是整车的问题。

Q2

医疗支付

还存在哪些障碍与挑战

主持人 : 目前正在发生的大背景是,医保基金在不断缩减资金池。因此可能有两种应对策略,一是引入商业保险,是不是能够转换成医保+商保+自费的模式;另一种,就是现在很多公立医院、社区都在陆续实践的DRGS模式。各位觉得大家对投保商业保险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意愿是如何的?

杨宇东 : 我觉得意愿肯定是有。因为从病人患者、从公立医院的角度来讲,肯定希望有保障,希望用较低代价获得最好治疗,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合理化的约束。医院有的时候会过度治疗,但是反过来,有时候病人也希望过度治疗,认为药吃得越多越好,也是一种信息不对称。所以这个时候,我觉得商业保险特别重要。另一个更难的难题是,我们的社保,社保是否能够根据分级诊疗去实施优化。反观商业保险这块,反而更容易达到效果。

然而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一年大概是3.6万亿。其中医疗健康险大概是占到一万亿,三分之一不到。但是,其中真正通过保险公司支付给医院的仅占三分之一,大概是三千多亿。一方面,整个中国保险的密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医疗健康方面的商业保险,比重又是非常低。所以保险市场有非常大的空间。

假设有一个很好的制度设计,例如社保、商业保险加上自费的体系。首先,这对个人而言有更多保障;第二,因为保险公司本身有很强的商业属性,会给你更合理、更科学地安排,什么样的病报销多少钱,住院费报销额度等,因此会倒过来推动病人考虑,我这个病是不是不要住那么好的病房,不要继续住院了等等。所以我觉得,商业保险市场需求是巨大的,但目前来讲普及不够。

邹和建 : 刚才主持人说过的DRG问题, DRG要求按病种来付费,这对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GRG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从医生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DRG会面临医患矛盾加深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病人对医学知识掌握得不少,对疾病有相当深的了解,这种了解使得他们一方面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但很多时候病人会提出更多的要求。DRG一旦实施,就要求医院该做的诊疗必须要做,不该做的诊疗医保是不支付的。

作为患者就可能问医生:“你今天为什么不给我做一个CT?”可能另一个病人说:“我这里不舒服,为什么不继续给我用这个药?为什么不让我多住两天院?“而如果这些病人的要求,不在DRG规定范围内,医保是不支付的,这必然将产生矛盾。因为DRG只约束了医院,但是对病人是没有约束的。

陆雄文 : 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要对全民进行教育,要形成分担机制。既要有政府做基本的保障,但是到一定程度也要分级。比如说,最好的医院是专攻疑难杂症的,病人要到最好的医院治疗,个人分担比例就要高一些。可能的形式是,在地区医院看病的话,90%-95%可以报销,而到二级医院报销80%,到了三级医院只能报销70%。总体上要给人形成这样的观念,如果要使用最好的医疗资源,那么个人的分担比例就要略高。

主持人 : 想问一下邹书记,您怎么看待陆院长提出分级模式,或者说您如何看待商业医疗保险?

邹和建 :其实我们中国人不是一个爱买保险的民族。我有朋友说,他连汽车也不买商业险的,他说我就这么一辆八九万的破车,碰了也就碰了。但是一旦发生意外,他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们身边的人很少愿意自费购买商业保险,有人情愿花费一两千块应酬喝酒,也不会把两千块钱拿出来买保险。

陆雄文 : 这个情况一是跟发展水平有关,一是跟公民教育有关。中国的保险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就恢复,但真正的成长期也就是过去十年,只有当社会人均GDP发展到一定程度,保险才会被接受和重视,尤其是用于个人消费的保险,这是全世界的规律。因为人们倾向于将经常性、外显性的消费认为是必需的、值得的。而对于超出日常认知和消费范围的,比如律师服务、税务师咨询、顶级医疗专家提供的治疗等,由于平时不太碰到,或超出知识范畴无法判断的项目,消费者都会对价格格外敏感。

邹和建 :陆院长给出了管理学上“经常性消费”的概念,解决了我们的疑问。

陆雄文 : 因此我认为,工商管理的思想不只适用于企业,对医院、政府、非政府组织其实都有用,各方都需要将管理视作一门学问,一门科学。

Q3

从医者过渡到管理者

需要具备哪些能力

主持人 : 能否具体说说,管理学思维在医疗机构中将如何发挥作用?

杨宇东 : 前面我们谈到很多涉及管理思维的问题。一是公共卫生体系。因为公卫体系是系统工程,更需要一种管理思维。它相当于纵向有很多主体,横向涉及到很多利益。要求具备非常好的系统性思维,管理学的思维。二是回到医院体系。医院有非常好的医护,有投资,有设备,要面对市场,还要跟医疗企业保持联系,跟社保、医保、商业机构维护好关系。我认为管理医院比管理一个企业还要难,因为企业只是面对商业市场,但是对医院来讲要面对更多的问题。

前不久我接触过一个民营医院的院长,他原来也是医学科班出身,但是后来学习了管理,好像也是在复旦管院学的。他跟我讲,现在管理这家医院,考虑的事情已经跳出了原有医学专业技术的范畴。作为院长,首先要考虑的是设备投资后,多少年能够产生回报。第二,人才培养,就是如何通过机制招募到医生,招募到好医生。第三是让病人愿意到我这里看病。这些都是从管理学角度来思考医院的发展。

邹和建 : 杨总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也有幸能够在医院管理层参加一些工作,关于医院管理,中西方有很大的争议。在西方,不少医院的院长是职业经理人,比如一位可口可乐公司的前任CEO离任后去做了医院院长,很多这样的情况。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到很多医院去,问院长、书记这家医院的使命是什么、愿景是什么。很多的院长就懵了。然而,从现代医院管理来说,一家医院必须要有清晰的愿景和使命。没有这些,医院上下容易迷失方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件事情,或是达到什么目标。所以,管理学的理念对于深化医院管理是你必须要去学管理学的知识。

杨宇东 : 我刚才说那位院长,有段时间也在搞企业文化。我觉得很新鲜,就问他,医院的企业文化不就是救死扶伤吗,他说这完全不一样,要让医生、护士能够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不只是要提倡医者仁心、救死扶伤,而是需要医院上上下下每个人都明确医院的使命和愿景,例如我们的医院将是一所什么样的医院,能让病人得到一种什么样的满意度和服务。我一听就恍然大悟。

Q4

医务人员如何学习系统管理

主持人 : 目前在国内,医学和商科结合的课程还比较少,那么医务人员应该如何系统性学习管理知识?

陆雄文 : 从三个层面上讲,医务人员应该好好学管理。第一,从管理的理念上来讲。管理学的理念是,以全世界各行各业在实践中形成的共识为基础。比如说,要注重效益和效率。医院投资设备后,要能够救死扶伤,要把病人治好,但是也要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维持医院可持续发展,不能老是依靠政府财政。

第二,从管理的方法体系上来看。管理是一门科学,有方法体系。刚刚讲到医院排队,怎样设计付费流程,怎样分流人群,都涉及到方法体系的设计。关于这些的管理学知识很成熟,可以马上帮助到医院。

第三,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要让医院的管理层成为半职业化的管理层。他们不仅能管理医生、护士们,能够让医院上下相互理解,同时他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也就是医院发展战略的角度规划医院发展方向。比如说医院应发展哪些学科,购买何种设备,是否要去异地办医,这都是战略问题。如果没有系统管理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全凭经验判断,那很可能今天做对了,明天就做错了。拍脑袋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医院管理者需要站在全院角度去平衡学科发展与医院布局,这是战略选择。

Q5

医疗机构如何践行社会责任

主持人 : 医院应该如何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杨宇东 : 一定要加强对于公共卫生的敬畏之心。以前发生很多问题,恰恰是因为缺乏敬畏之心,导致很多隐患的爆发。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整个社会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一定会是前所未有的高。但同时,对公共卫生还要抱有科学之心,因为公共卫生不是凭主观意愿就能完成的事情,它非常复杂,非常系统性,涉及的领域、层次、主体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有更多的科学思维、管理思维,才能把公共卫生做好,但是这点我认为恰恰是比较欠缺的。

陆雄文 : 我认为要尊重专业,尊重科学。无论是应急系统反应,公共卫生系统建设,还是医院本身的应对和竞争力提升,都说明管理学的思想、知识具有普遍性。所以管理学知识要同整个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同应急系统的建设,同医院管理的改善结合在一起。

邹和建 :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既然选择了做医生、做护士,就是承担了一份使命和责任。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医疗本领,要不断创新。王辰院士有一句话,医生是知识分子,承担着创造知识的责任,要不断地开拓创新,用更高的技艺、更精湛的医术服务广大的病患。

原标题:《陆雄文、邹和建、杨宇东对话:公卫改革下一站 | 瞰见×2020》

阅读原文

    聚圣源电子商务公司起名大全贾姓女宝宝起名字倾宸利用父母起名奇异博士百度云烟雾头盔最新调法口碑网成都星际判官素晴らしき日々不食嗟来之食给公司起名网站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三个女生可以起什么名字给店铺起名字大全我家的剑仙大人锦衣之下小说姓宁起名字情侣起姓名airpods起名安字起名字大全男宝起名网免费取名店面花谢花飞花满天电视剧如何给宠物起名字汉阳区教育局陈轩邪医传承免费阅读藤野先生读后感姓马的的宝宝起名cum.com姓何的的起名大全黑键练习曲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