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基本型

(一)何谓基本型

将防守反击或连续进攻的代表性技法,作为一种定式,就构成了剑道的基本型, 即剑道实战技术的规范基础形式。

这是将一些具共通规律的一、二级技法分类,编排而成的约束练习。反复地做 成这类练习,对于熟习相互作用下攻防双方的对应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 它的攻防理念的科学性,完全打破了以往我们所固有的、传统上的攻击和防守概念, 而与实战条件融为一体,并以其与中国武术练习的原则性区别,从根本上奠定了剑 道的实用性价值。

中国传统武术的对练,多以连绵不断的“攻防攻防”作为训练的基本模式,务 求从“招、招”相随中找到破绽,然后再攻入取胜。殊不知,这在实战中,是根本 不存在的抛开已知条件的理想化“猜想”。实战总是违逆他们的意志,残酷地只在 二、三招之中即见分晓。若还不分胜负,其后的再战,必定也是在以基本姿势为过 渡的形式中重新开始。实际中,在多于三次的攻防对应中,一个人不可能继续保持 住严整的架势和可向任何方向作出移动应招的能力。基于这一原则,实际攻防过程 决不会在“有一招攻,必有一招防”的循环形式中连续下去。这在现代的任何个人 体育对抗竞技项目中,包括技击在内,都是如此,别无他例。因而在剑道“型”中 的攻防动作,都是被限定在二招以内。对此,我们根本就没有必要,试图企求在那 种令人眼花缭乱,劈里拍拉,髙超无比的对练表演中去获得技击之术。恰恰相反,它 只会将人引入误区,走向歧路。

 

然而,反之以为“型”的练习,就可以概括剑道技术的全部内涵的认识,也是 片面的。剑道并不是靠“预测”和下棋中的“设步”来决定胜负。极为灵活的近于 本能之感应和扎实规范的基本招式,才是组成精彩的攻防过程的不可缺少的要件。 拘泥于死板的形式规程,必定出招即落入对方的期待之中,极为灵活的变化,灵敏 的反应,才是剑道的生命。这犹如学围棋之初必练“定式”,而临场下棋又要离开 “定式”,灵活“博弈”一样的道理。“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穆公的这一段对行兵布阵的高度概括,实可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

(二)日本剑道型

“日本剑道型”之长刀七式,短刀三式,为日本剑道的基本型,也即一切剑道规 范定式之原型。是型是统一后的剑道技术之母型,于大正元年10月制定,具有至高 无上的地位和不可动摇的权威性。其以“制先之先” ®为原则,演绎出了各种基本的 攻防技术在九步以内作出争斗的相互关系。因而,可以说,它又是诞生一切剑道思 想的有形之本。

该基本型要求:“端正礼仪,以宁静的心开始,迅速挺身进入与对方之中间,立 即决个胜负,结束。”日人以此出尽全力,藉木刀反复练习,并以如此的决断力与行 动,体会超越训练的深奧意义,达到修行的至极之境。

(三)日本剑道基本型训练开始式

日本剑道,以一足一刀之外为“攻”,其里为“击”,至成“攻而后击”之攻击 理念。体现此原则之根本者,即为起始式。

起式之前之施礼。双方在距约三米之处相向成正座,剑放右腰一侧地面,剑背 朝外,剑锷与膝部齐平,端坐相视片刻®。然后,相互行座礼。

起立,右手执剑,刀背朝下,剑尖以45°垂向后下方,先向道场正面行立礼, 再退至九步,相距约5m至5.5m处,进入争斗距离。然后,再互行立礼。还原成自 然姿势。换手,改用左侧执剑。

起始时,双方向前三步,蹲踞拔剑,成中段姿势,再慢慢把剑尖降低,指向对 方左膝下方6cm处停置,然后,各取下段姿势退至相距五步处,持中段姿势对峙。

“先”即在对手的“先”尚未完成时,以先“制先”,先攻进去,制先克胜之意。 故,又称为“对之先”。剑道基本型中,长刀一、二、三、五型,为守方以“先先之先” 取胜之法;四、六、七,为“后之先”之守方取胜之法。在短刀型中,则第一型、第二 型,为先先之先,而第三型为后之先之守方的取胜对应之道。

古代日本武士只与可对剑者,进行正式的决斗或试合,决不跟所鄙夷之辈以行 礼交手。故须于对战前,审视对手,以决定是否值得与之以拨剑对决。这一传统的承继, 对于视“名誉”为生命的武士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才有了在之后的型练习中的 “端坐相视”之举措。

上述动作要求沉静、缓慢、端正和威严;从衣着至礼仪,再到姿势,要做得认 真、严谨,一丝不苟。双方要显示出优美的形态和庄重的气势,充分地展现出剑士 的人品和剑格及雄厚的功底。之中,练习者要着力体味,从九步的安全“绝缘距离” 的中段,而进入一足一刀之“击打距离”的攻入过程中,所产生的剑法和精神上的 对应变化,以此理解这种修练的要领和内容上的涵义。

最后,至十式全部练习完毕后的训练结束之行礼。应于蹲踞收剑后,退足至开 始时九步之位置,成自然站立姿势,然后换成右手提剑;首先互相行立礼,继而再 上二步,转身,向道场正面行立礼,再互行座礼,至退场,方为正确、尊严的顺序。 (持真刀训练时,挎剑的姿式,以别剑代替。)

持短剑时与长剑相同,但构剑与拨剑时左手应轻扶左腰处;然后,在降低剑尖 同时,放下左手。

(四)剑道基本型演练十式

以下每一型演练的起始,均应以充实的气势,自然地发出“呀!斗!”两声。

长刀基本型

面拔击面(图6.7-1)

攻入,劈击一►面◄—拔击面。

图片54 图片55

技术说明:

攻防双方各取左、右上段。双方进入距离瞬间,攻方上右步劈击正面,守方略 右后移步振剑,乘对方剑尖下落之机,迅即跨上一步,劈击正面。守方进左足,成 左上段残心,攻方降低剑尖,以下段退继足二步。双方复成中段对峙。降剑尖,退 足,回复原位。

手拔击手(图6.7-2)

攻入,劈击 ►手腕 拔击手。

技术说明:

图片56

双方取中段。均以右足进入距离瞬间,攻方上步劈击右腕部,守方左斜后移步 降低剑尖,下划半圆,避开攻击;然后,守方立即上右步劈击攻方右手腕。双方以 步足退回拔剑位置,成中段,然后,降低剑尖,回复原位。

剌返击剌(图6.7-3)

攻,刺一►喉◄—返击刺。

图片57

技术说明:

双方取下段。攻防各自右足进入距离后,剑尖抬起,自然地构成中段姿势。攻 方边进入,边将剑刃稍向守方左侧反转,凌擦镐面,自表正突刺守方胸部,守方大 步左退足引后,以镐面轻轻架开击刺,立即反刺攻方胸部。攻方右后退步足,避开 刺击,自剑下绕环,扭腕向右押剑,继以剑尖凝住守方喉头。守方继以垫步迫近,攻 方左步足引后,剑尖自下再反转至右侧,向左压剑,凝住对方喉部位置,以剑镐压 住对方剑身。守方以上步足和十分的气势,再快速踏进三步,逐渐自胸部举抬剑尖, 凝住攻方面部;攻方遂随之连退二至三步。然后,攻方自右足,守方自左足,回复 成中段对峙。降低剑尖,回复原位。

剌返击面(图6.7-4)

攻,刺一►胸—返击劈面。

图片58

技术说明:

攻方取八相,守方取胁腰。双方移步自左足进入距离的瞬间,同时以强有力的 气势,举剑成上段,于踏出右足同时击正面,剑镐互擦。均成中段姿势后,攻方逐 以剑刃向左反转,进右足转腕击刺守方右胸,守方降低剑尖,以左后斜步避开剑尖 同时,顺势以剑身朝前划立圆,用左剑面擦引攻方剑身(另有一种是守方以左闪步, 向左闪开,转到对方右侧前方),跨上一步劈面。成正眼。降尖回复原位。

面擦击面(图6.7-5)

攻,劈击一►面◄—擦上劈击面。

技术说明:

攻方取左上段,守方取中段。攻方自左足,守方自右足,进入距离瞬间,攻方 上右步劈击守方正面,守方略向右前移步,自表擦上弹开攻方剑身后,上右步击劈正头部。然后,守方引后退右足二步成左上段,表示残心。攻方自左足退三步,成 正眼,守方也退足成正眼。降剑尖,双方各自退回至原位。

图片59

手擦击手(图6.7-6)

攻,劈击一►右手腕^—擦上击右手。

图片60

技术说明:

攻方取中段,守方取下段姿势。双方自右足进入距离瞬间,守方抬剑尖成正眼 姿势;攻方于两剑相触同时,退右足成左上段。守方进一步,攻入,攻方退左足成 中段,伺机劈击守方右手部,守方向左略移步擦上防开后,顺势下劈攻方右手腕。守 方踏进右足,成上段残心;攻方左斜后退。双方成中段,退至拔剑位置,降尖复位。

面拔击腹(图6.7-7)

攻,劈击 ►面^ 拔击右腹。

技术说明:

双方取中段姿势。攻方自表上步转镐,刀刃稍向守方左侧,刺击胸部;守方略退左足转腕,剑刃向右斜,以剑镐左侧伸出双手架剑,双方复成中段对峙。然后,攻方 跨步进入,劈击守方正面部;守方右斜步,下劈其右腹,复绕至其后,右膝蹲踞取胁 腰表示残心。攻方自左足退后,举剑转身,下落剑尖,构成中段;守方挥剑站起也构 成中段构剑对峙。降剑尖复位。蹲踞收剑,退至原位,换手持剑,行礼。结束。

图片61

短刀基本型 (1 )左面拽滑击面(图6.7-8 )

攻,劈击一►面◄—左挡击滑击正面。

图片62

技术说明:

长刀攻方取左上段,短刀守方取中段。守方先踏进三步攻入,随之长刀方于攻 方进入距离之瞬间,同时跨右步自表攻入,劈击守方正面部。守方右斜上步,顺剑 下落之势,右手执短太刀,举至头顶,手腕内转,用短剑左侧,斜下后划一弧,向 左侧后引拉挡击;然后,向前滑步,顺势剑尖绕后朝前侧上方划立圆,劈击对方正 面。守方退一足,以上段表示残心。双方各退一足,成中段。降低剑尖,回复原位。

(2)右面挡滑击面(图6.7-9)

攻,劈击——►面◄——右挡击滑击左面。

技术说明:

图片63 图片64

长刀一方取下段,短刀取中段,以剑尖稍降,对应下段方。双方自右足进入距离 瞬间,乘长刀方抬剑成中段防守之际,短刀方略抬剑尖,制剑先,移步攻进;长刀方 取胁腰退足。短刀方再攻进,长刀方跨右步自里进入,劈击守方头部,守方以顺应对 方剑下劈之势,出左斜步,右手曲臂划弧举至头顶,用短剑锷部右剑镐斜后将对方剑 向右侧下挡架后,转腕振剑劈击对方正面部。然后,以左手下压对方右臂肘部,剑尖 指向其喉,表示残心。双方成正眼,攻方自左足,守方自右足,回复原位。

(3 )制刀法(扣剑击面)(图6.7-10 )

攻,劈击——►面◄——扣剑击面。

技术说明:

长刀一方取中段攻,短刀取下段守。短刀方欲攻击而移右步进入时,长刀一方 自右足从表进三步,劈击正面。守方将剑身斜前竖立,边挺剑上步;边以右猫足步 顺对方剑下劈之势,转腕,用短剑锷部左侧剑面擦上后,发力向下划捋,把剑擦落在长刀方右侧面。长刀方转而击右腹,短刀方左斜步以左剑镐下引挡开,复以剑刃 部押扣攻方右剑梁。然后,制刀攻进二、三步,左手拿压臂肘关节,剑尖凝向长刀 方喉部。攻方退足回复成中段姿式,蹲踞收剑,退至争斗距离,成自然姿势,换手 持剑。行礼,结束。

图片66 图片65

注释:

“日本剑道型”现今在该国,被各流均视为基本型,虽个别技法略有不同,但大 同小异,无敢更易。

(三)基本剑道型分类

现把最普通的,传统上为日本和国际剑道界所公认的一些基础剑道型练习定式, 略加整理,照录为下,不再作解析和技术说明,只求得习练者能形成基本的攻防技 术概念的体系,并反复地逐一将之练至纯熟。

面部型

面擦击面(MEN-SURIAGE-MEN)

面拔击面(MEN-NUKI-MEN)

面返击面(MEN—KAESHI—MEN)

手擦击面(KOTE-SURIAGE-MEN)

手拔击面(KOTE—NUKI—MEN)

注:日文中的“制”的涵义,为“压制”,即以剑尖的气势下压,而从心理上和剑 势上,制服对方的意思。但短刀第三型中的“制刀攻进”,则指的是以短刀剑锷护手处 的铁具和刀刃,扣抑而制住对方刀背,控制其剑身的纯技术性功能。

手落击面(KOTE-UCHIOTOSHI-MEN)

腹返击面(DO—KAESHI—MEN)

腹落击面(DO-UCHIOTOSHI-MEN)

刺擦击面(TSUKI—SURIAGE—MEN)

刺落击面(TSUKI—UCHIOTOSHI—MEN)

手抽拔单手击右面(KOTE-NUKI-KATATE-MIGIMEN—UCHI)

刺喉抽拔单手打击右面(TSUKI-NUKI-KATATE-MIGIMEN-UCHI) 面伸击面(MEN—NOBI—MEN)

手连击面(KOTE-MEN)

面连击面(MEN —MEN)

刺连击面(TSUKI-MEN)

刺返击面(TSUKI-KAESHI-MEN)

手单手击面(KOTE—KATATE-MEN)

腹退击面(DO—HIKI-MEN)

面拂击面(MEN—HARAI-MEN)

面出端击面(MEN—DEBANA—MEN)

腹担击面(DO-KAZUKI-MEN)

单手击右面(KATATE-MIGMEN-UCHI)

面挡滑击面 面架击面

手部型

面擦击手(MEN-SURIAGE-KOTE)

手擦击手(KOTE-SURIAGE-KOTE)

手返击手(KOTE-KAESHI—KOTE)

挑击手(HARAI—KOTE)

触击手(DE-KOTE)

手退击手(KOTE-HIKI-KOTE)

刺连击手(TSUKI-KOTE)

刺退击手(TSUKI—HIKI-KOTE)

手落击手(KOTE-UCHTOTOSHI-KOTE)

手拔击手(KOTE-NUKI-KOTE)

面返击手(MEN—KAESHI-KOTE)

腹部型

挑击腹(HARAI-DO)

面擦击腹(MEN-SURIAGE-DO)

手连击腹(KOTE-DO)

面连击腹(MEN—DO)

体碰退击腹(TAIATARI-HIKI-DO) 面拔击腹(MEN—NUKI-DO)

面返击腹(MEN—KAESHI—DO)

咽喉型

面双手刺(MEN—MOROTE-TSUKI) 面单手刺(MEN-KATATE-TSUKI) 刺打击刺(TSUK卜UTSU—TSUKI)

刺返击刺(TSUKI-KAESHI—TSUKI)

胸部型

胸双手刺 刺返击刺 刺打击刺 刺格击刺 刺滑击刺 刺扣击刺 面押击刺

肩冲型

面挡肩冲 面拨肩冲 面扣击肩冲 面打肩冲

注:上述基本型练习范式,至为应用技术之精粹。它们系由日本武士千百年来,为 了在战斗中存活下来,而总结出来的基本定式。不具此最基本之功底者,凡上战场,则 必无异于送死。因而,在古代的道场中,未过这一关的人,是不能进入下一轮的训练的。 为了本道场的声誉,老师还往往以此采用比赛的方式,来决定学灵的优劣,并断然淘汰 掉那些无可造就的平廣之辈。

第七章连续击法

连续击是日本剑道的一种特殊 的冲击训练定式。其在心理上,是为了 一种无所畏惧之战斗精神的培养;而在 技术上,则是体现了以连续的打击,破 坏对方的攻防体系,使之姿势崩塌,然 后挫败之的战术原则。实际比赛中,常 常是以二次连续击来决定胜负,二次以 上的连续击,出现的机率很少;而三次 以上的连续击,通常只是在生手或至高 段位的熟手之间,才会发生。

一、二本连续击

(一)练习的意义

这一章是试合练习前的准备章节。习惯于对手的变化,对应这种变化,相应地 继续进攻,这在剑道中是常见的情况。其实,当最初的攻击,因对方的防御而失败 的瞬间,立即抓住空挡和间隙,一刀到底,不到最后关头,决不放弃的练习,只是 领悟剑道相互关系的最初一步。由此,而领悟实际中的攻防对战理念,建立武道的 客观的、真实的科学的概念,才是把握剑道之真缔的有效方式。

对守方而言,仅从形式上看来,几乎是处在始终的消极被动防守之中,几无 能力反击;然而,以此为契机,学会如何有效地反击之技巧,就是从挨打练习开 始的。

(二) 练习目标

养成能耐受激烈的体力与精神之练习的心理定型,适应强对抗条件下的持续反 应过程,建立协调的运动神经条件反射能力。

(三) 基础连续型练习

“基础连续型练习”是一个独立的训练系统,其目的旨在养成连续击打中的严整 的刀位和身法。在作这个课目的练习时,不能使流程中断,击打的瞬间,应发出浑 厚崩脆的响声,而在其他时候,又必须要保持全身的放松状态。在整个训练过程中, 呼吸与喊声务求紧密配合、流畅同步,击打节奏要随着熟练的程度而逐步加快。

第一型

以远距离(以下同),攻►面◄—架或擦上,击■►左、右、左、

步足

右腹一►掠过,对持

技术说明: •

在实战中,以远距离发起的连续攻击过程,最重要的是:一面吸气,一面稍 举足踵,降低剑尖,进出一步或半步,其二,是以刺对方喉部的气势,一面呼气, 一面突入,务使对方刺打难分,三是,乘踏进时之余势,连续进身,完成击打,四 是,每一击均要上下大幅挥剑,切不要将左拳固定胸前,并以此为轴心,左右挥 击》最后,后足跟进一定要迅速圆畅,保持连贯,无论如何不能有一顿、一顿的 中断形迹。

第二型

攻 ►面^ 架或擦上,击'►左、右、左、右腹 ►退足,对峙。

退步足

技术说明:

连续退足而又保持住稳固的姿势,决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出来的,尤其是实用性 极强,使用频率又甚高的步足退,更为不易。练习时必须把握:一、两膝内夹,挡 劲收敛;二、全身微微下坐,以两足的前掌内侧用力,后跟离地,三、大脚拇指和 其余四指,要有入地三分的感觉,紧扣地面;四、双眼盯牢对方,上身挺拔,头颈 中正,五、开始时尽力保持在笔直的路线上退后,以后再学习绕弧后退的本领,六、 以下段姿势退后时,剑尖不能摇动,左拳居中,两肋闭锁。以上诸条,均为历经实 战经验之真要,学习剑道姿势,就是要学这些东西,决不可小瞧。否则,只能练就 一点花架子,经不起一、二击。

第三型

送足 送足 退送足

g ►手^ 退步擦剑,击半口 ►左、右、左、右腹,击一日止口 ►左、

步疋 步足 退步足

右、左、右腹 ►退足,对峙。

技术说明:

进而复退之过程,只能深吸三次气,其余的时候,均是要在不被觉察的情况下 来完成呼吸的进出。要练就这样一种姿态,除了“空击”训练中反复进退的“摆振” 练习,坐马步(日文为:6 ^ 应是最为简单而有效果的捷径。对此,一

直要蹲到起来后走路时,感觉两足都有陷进地面的那种沉劲时,才算是有了稳固的 下盘和均匀深沉的呼吸。另外,尚有“蛙跳训练”,均是为剑道先辈所推崇倍至的方 式,且其较为灵活,而艰苦之程度,亦稍逊于“马步”之练习。

第四型

这个练习,也须是要在三次吸气中才能完成的课目。因为系只是连击二下,所 以其意图,主要是练就一种把握“攻击波”的节奏的感觉。三次攻击过程,犹于大 浪排堤,要一波接一波,退而复始地向大堤冲击。这不但对于培养刚毅的进攻精神十分有益,而且对体能的锻炼以及对耐受激烈的攻防对战心理的养成,也是大有好 处的。

5.第五型

送足 送足

& » ◄—以上段退举剑,击^~►左、右、左、右手腕,

步足

退送足

击一^~►左、右、左、右手腕一►退足,对峙。

退步足

技术说明:

这是一个精确度要远大于前面四个型的训练课目。基于实战,该型要求,步伐 与劈击必须要在同一个节拍中加以完成,否则,倘若没有深沉的呼吸和凝重的剑法 给予控制,势必论为违规劈击。尽管如此,因其使用价值甚高,而仍被诸多剑士们 所青睐,赛场上,常可见到剑道行家在锷合和体碰中,以此决胜的漂亮之着。而在 平日,不少习剑者所忽视的一招,恰也就是高位左、右手劈,但正是这一招的强大 杀伤力,遂使得不少练剑之士得以捷足登上了技术的颠峰之极。而且,以这一招法 为主体的“出端击”技法,对于应对以后将必然要碰到的韩国流战法,尤其是在对 应其凜冽无比的、凶悍的面部连续击时,不失可谓是一种较好的解救之术。

6.第六型

踏入踏入

攻----►刺喉◄—擦上,连跨二步►朿lj喉◄—左、右拔架,连退

达足 送足

踏入

二步足,击►面—►掠过,对峙。

送足

技术说明:

要论连续击中的技术,当属“连续刺”为最高的技艺。一直以来,其以谨严、快 速和极具威力的技术内涵,以及训练过程的高难度而使不少人魂牵梦系。要完成这 一练习,必须要在连跨三个大步踏入中,连刺三剑。为此,后足紧跟,连上三个“继 足”是技术成功的关键。对于在高速运动中,上步刺击一个点的刺喉来说,这不啻 是要求极髙的一种锻炼。而其之后的“刺连击面”,也历来被尊奉为剑道的当家本 领。一般来说,在实战中,若第一剑能够刺好的(至少使对方姿势崩塌),其后的追 击面、追击手,则往往水到渠成。不言而喻,这一型的训练过程,必须要以充沛的 体力为必要条件。但不管如何,在剑道中,这个课目是传统上必过的一个门坎,没 有这“三大步”的本事,你就别再去轻言“吾学过剑道”之语,免得让人背后贻笑 大方,或“羊当老虎”,给宰了。

(四)二本连续型练习

在攻方击出第一击后,守方只作出形式上的格挡反击或躲避脱开,攻方对应变化,在其未及反击时,再击出一击;然后,双方以残心对時结束一个回合。 1.第一型(图 7.1-1 )

攻一►面◄—擦上击面一~►击腹一►掠过对時。

攻防态势:

攻方

劈击面;

乘剑被弹上时,踏进振 剑;

击右腹或左腹;

乘势掠过对峙。

技术说明:

进身或退足擦上防守,为剑道的当家技术,以其对应正面的劈刺,均简 单实用。略通此技,即可屡试屡中,十分有效。

乘守方抬臂时击腹,要借助擦上之弹力,无论是绕过头顶的击右腹,还 是顺势下劈左腹,都须流畅,视情况而变通:在对方进步时,可退一步劈击;在 对方停留于原地时,可进一步劈击。

在这一型中,看似“快”为主导,实则是意念为主导。只有平时训练出 这样的意念,才会以“快”占住上风,制服对手。

距离无定,要应变而调。中国武术有云“步如醉汉”,真可谓是戏谑之 言,但又十分贴切,细嚼之,其味无穷。步法调整在于细微,而关键之一步,全在神韵。凡拘泥于进退者,必死。

图片67

第二型(图 7.1-2 ) 攻一►面(大退)一►追击面 攻防态势:

攻方

攻正面或左、右面;

大步追击面;

掠过对時。

技术说明:

连续攻面,至击中为止,是剑道中的第一要式。此式不能,不严整,达 不到丝毫不差,则其余皆休。

“以面始,以面终。”是剑道的一条重要技术原则。此谓也,取中、取高, 占尽天机。若果能攻面而不着其它,一击以决者,尽为利。

“退”是剑道的一项十分重要的防守技,“一刀必杀”之技,多渊于退足 之功。但“退”而不能立即成为基本姿势,并保持“一足一刀”之半径,即为 “逃”。“逃”是解除对对方任何威胁之术。然而,“逃”也当属一种技法,“三十 六计,走为上计”,属最后一技,谨此尚还有再战翻本之机。若退而求之,此也 并不为过,只是因此而易遭受追击,并失去了一次防守反击的机会,惜。

此“型”设计,逃中无防,在未形成防守状态时,即已被击中面部或左、右 手。可为教训。切记。

3、第三型(图7.1-3)

攻一►手(大退)一►面(打开击面)一►击左腹一►掠过对峙。

图片68

攻防态势:

攻方

以剑尖上引,乘对方上 举腕,攻右手不成,踏进追击面,乘势转腕返击左腹; !掠过对時。

守方

守方降低剑尖大退, 脱开自表斜上打开;被击中左腹! ④转身对時。

技术说明:

守方不以退步,而以斜前劈开或侧向擦击手部后,攻方再追击面的难度 要远高于前者。因为,退开同时,构架不具任何防卫或进攻能力,身体处在完 全的放松状态,这大逊于尚具攻防能力的“开足”和进击构架。如此,守方相 对要整整慢二拍时间。因此,在守方后退时,攻方若同时进击,则因对方尚无 法形成有效架势而被击破的概率要大得多。

正面攻击时,剑道自古讲究“手面一家”,攻手及面,攻面及手。守方 若能体味出其中之要诀,使攻方攻手不成,而再攻面又不成时,可算是学到此 技的防守之法了。

4•第四型(图7.1-4)

攻 ►刺胸(大退)——►追击面——►掠过、对時。

前突刺必须在降低剑尖之过程中开始。但若不用滑押,而在对手保持中 段姿

图片69

攻防态势:

攻方

远距离降低剑尖作攻入 状姿势;

乘对方剑尖髙举,突然 发力上步突刺;

追击面s

©掠过,对時。

守方

守方对应降低剑尖,置低 于中段,髙于腰部的部位对 時,然后,振剑攻入;

降低剑尖,后退二步,成 中段;

被击中;

转身,对峙。

技术说明:

势时挺进刺胸,则无疑于送死。因为此时对方无空档,剑尖尚未移动,若 进则必被守方一记扣击、打击或斜前格,轻而易举地挡开,或用出端击,抑或 以避开而后发制人取胜。

见刺来之剑尖,即退的,十有九死。遇刺则进,是对应刺击的防守原则。

“刺一►击正面”的形式,为应对守方遇刺而退时的基本定式。此技 经江户时代而起,历经近三百余年来之考验,百战不殆,无往而不胜。其成功 条件是,“第一刺”必须要使对方构架改变或精神散乱,否则,即谓“刺”不到 位:倘再击面,等于落入虎口送死而已。

“刺一►击正面”形式的高级变化技,为“刺一►击手”。施该技时, 小臂略举,于0.5秒内,进入即击下。但因距离很短,易成本击,故而难度远 大于前者。

5•第五型(图7.1-5)

攻一►面◄—表阻挡架一►退步击右腹一►退足对時。

图片70

攻防态势:

攻方

上步劈击正面,

退步返击右腹;

退足成中段姿势,对時。

守方

自表阻挡架劈面;

被击中;

对時,

技术说明:

上步阻挡面劈击,为现代剑道的主流防守技之一,务要化大力气学好。

退击腹时,要边退边从头后绕剑,于退步到位同时,发力击腹。

充分发挥扭腰和转腕之力击打,剑身在绕弧过程中不再向上挥举,动作过 程要做得干脆利落。若对方企图掠过,则也正好落入竹剑半径,斜向一击必中。

第六型(图7.1-6)

刺一►喉◄—表扣押剑正面劈一►左挑剑劈面一►掠过,对時。

图片71

攻防态势:

攻方

刺喉;下中途,左挑剑 击面;

乘其劈下中途,左挑剑 击面;

掠过,对峙。

守方

①表扣押剑劈面1

②被击中;

③转身对峙;

技术说明: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二段连续击组型,动作紧凑、激烈,需要双方良好 的反应和协调能力。

扣剑劈面动作幅度,均小而清晰,对腰、腕和小臂的要求很高。

左挑剑时向右移步,得到一个合适的距离,以舒展的一击结束这一回合。

浏览3,789次

     <<   上一篇   下一篇   >>     

发表评论


点击这里取消回复。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 牡丹园/花园路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 首都体育学院校区(海淀区)

    查询地图 公交/驾车去这里


聚圣源今年男宝宝取名起名大全萨拉赫挑射破门武汉真爱妇科医院缘分的天空4gifs.com大内密探零零性女孩起名字代表好的字1992年日历姓刘起名五行缺木2019宝宝起名字起名8划的宝宝起名大全少用三国董卓大传macbookpro2017老婆大人别想逃全文免费阅读全文吕燕老公小黄鹂限号查询书剑情侠柳三变胡雪岩简介运动场所起名赵姓年宝宝起名大全禁满天堂换地址了吗2021年饺子馆馆起名用韩子送女孩起名狂暴的魔能机甲胡姓取名起名大全大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www.okooo.com在难搞的日子笑出声来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