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援将军谈“刘老庄连”荣誉战旗特色意义:82勇士同壕而战,同日殉国,同穴而葬,同旗映耀。无一苟且,无一孬种。生亦英雄,死亦豪杰。中华大地唯此一例,世界战史绝无仅有。“刘老庄连”就是这面高高飘扬的旗帜,面对日寇凶残如虎,英雄连队拼死抵抗,明知寡不敌众,也要血溅七尺;明知凶多吉少,也要向死而生。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钢铁意志,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今天我敬仰和讴歌“刘老庄连”这面战旗,就是要传承先烈的大无畏精神。


 一是推介适时,步步紧跟时代步伐

       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片凯歌声中,由罗援将军领衔挂帅、叶征担任总策划、独上月楼担任召集人,由银河悦读中文网作为承办方的一个品牌项目——大型纪实文学原创工程《百面战旗红》与大家见面了。这是以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为出发点,向建军100周年献礼之作,是银河悦读网的拳头作品,正好切合党史学习教育这个主题。站长独上月楼在编辑上传以《百面战旗红》为主题的有关作品时坦诚地说:“能为传承和赓续我军荣誉战旗精神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是本网站的光荣与骄傲,相信会得到大家的支持!”我认为这个征文的主题鲜明,定位准确,为在全国上下开展党史、军史学习教育,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好事、实事!

       尤其作为《百面战旗红》的开篇力作《“刘老庄连”: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更是读者爱不释手的精美之作。“刘老庄连”,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在那场殊死的战斗中究竟发生了哪些不同寻常的壮举?他们的事迹何以一再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褒奖?新四军研究会那位80多岁的副会长为何一提到“刘老庄连”就会如此激动?“刘老庄连”对于和平时期的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围绕这一重大主题,怀揣着满满的好奇和敬重,独上月楼曾两度走进江苏淮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推出了这部非常珍贵的爱国主义教材。


       二是细心采访,深入挖掘历史资料

      《“刘老庄连”: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八十二勇士壮烈殉国记》之所以受到众多读者好评,原因在于初创人的执着。在搜集“刘老庄连”事迹过程中,李玲两度走进江苏淮安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听讲解,悟精髓;三次购买相关书籍,网查大量史料,寻真伪,定角度。在把英雄故事写出来感动别人之前,先无数次地感动了自己,并由始至终将本次创作当作告慰先烈不朽英灵的自我升华过程,李玲同志的这种创作精神实在可佳。1502735979181852.jpg

       为了收集到珍贵的素材,作者在第一次入园因闭馆而几乎“扑空”的情况下,不甘心将如此珍贵的史料“束之高阁”,而是选择再次入园。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浏览二进陵园的记录:

       第一次是在2015年5月底,我与亲属一行六人赴丈夫的苏北老家祭祖。因公公婆婆皆为新四军老战士(都已去世),我们为此行取名‘新四军后代探亲团’。期间,我们专门安排一天住进淮安,为的是看望‘刘老庄连’的英烈们。

      谁知,抵达烈士陵园才发现,那天是纪念馆闭馆日(每逢周一闭馆)。已经确定的行程又无法更改。带着些许遗憾,我们瞻仰了八十二烈士墓,为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默哀,鞠躬,寄托我们的景仰和哀思。止步于宏伟庄严的八十二烈士纪念馆台阶前,仰望当年苏皖边区政府主席李一氓题写的挽联:‘由陕北到苏北,敌后英名传八路;从拂晓到黄昏,全连苦战殉刘庄’,我在心底默默承诺,八十二英烈,我会再来看你们。 ”

       两个多月后的8月8日上午,我和丈夫在淮安检察官小张陪同下,第二次驱车赶往烈士陵园。一路上,骄阳似火,酷暑当道。刚走进陵园,却有一片绵绵细雨穿过热辣辣的阳光轻轻飘落,落在我们的头上、脸上、肩上,清爽怡人。善解人意的讲解员姑娘对我们说,这叫‘太阳雨’,你们再次来看烈士,他们被你们感动得落泪了…… ”


       三是史料翔实,件件事实动人心魄

      作为纪实文章,注重的是真实可信的史料。写作前,作者认真收集各种资料,比如博物馆中的实物展览与解说,比如个人的回忆录,比如已经出版的回忆性著作,也许还有收集到的个人访谈。面对大量资料,如何处理或者说选哪些作为文章内容,是很重要的。李玲在大量资料中,选择了淮安烈士陵园与八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作为主要内容,围绕他们殉国的英勇壮举,用双线叙事,为读者呈现了“刘老庄连”的前世今生。因选择的资料详实可靠,详略得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选择了全知视角,用全知全能的叙述手法,在大量事实基础上,合理地讲述,为读者还原了感天动地的战斗场景。战前传令、战中细节、战后影响以及几十年后团长胡炳云“与刘老庄连合葬”的遗嘱,只有借助全知的叙述方式才能完美的呈现出来,也才能到达令人感动的艺术审美效果。

     1623947352608469.jpg 回忆性纪实作品,涉及到过去与现在,即:当前的作者如何写过去的故事和人物,如何巧妙处理这一问题,是每一个写作者需要考虑到的。本文作者睿智地选择了“烈士陵园”这一连接过去故事与当前现实的特殊场合,经由纪念馆对战斗事迹的介绍、对烈士事迹的解说,开始了对过去故事的讲述,而不经意间,作者便化身为优秀的历史解说员,把那场令自己感动不已的战斗故事与英雄们舍身报国的事迹,一一呈现于文中。于是,文章一面是抗日时期战斗画面的追忆,一面是烈士陵园展览、伟人题词、后人纪念活动的再现,就这样,过去与现在,借由个人叙述,完美的组合在一起,实现了过去与现在交替闪回。阅读作品,读者似乎与作者一起穿越时空,自由的穿梭在两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里,感受烈士们的爱国精神,感受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英魂。

    

       四是站位高远,历史画面生动感人

        罗援将军在赏析“刘老庄连”荣誉战旗特色意义时说到: “刘老庄连”就是这面高高飘扬的旗帜,面对日寇凶残如虎,英雄连队拼死抵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钢铁意志,这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今天我们敬仰和讴歌“刘老庄连”这面战旗,就是要传承先烈的大无畏精神,让捍我中华的奉献拼搏世世代代传下去。

在长期实践中,我军政治工作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主要包括:坚持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作风,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官兵,坚持围绕党和军队中心任务发挥服务保证作用,坚持公道正派选拔使用干部,坚持官兵一致、发扬民主,坚持实行自觉的严格的纪律,坚持艰苦奋斗、牺牲奉献的革命精神,坚持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等等。这些优良传统是我军政治工作的根本原则和内容。本文作者从深刻认识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高度,带着“结合实际抓好党史学习教育,突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教育引导官兵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优良传统一代代传下去”的历史责任,在认真收集了“刘老庄连”大量素材的基础上,巧妙构思,精心写作,将82勇士的感人画面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五是归纳到位,将军点评画龙点睛

       《八十二勇士壮烈殉国记》,以新四军4连与日寇血战刘老庄为主线,以八十二勇士向死忘生无一生还为视角,以“刘老庄连”的历史和今天为衬托,勾勒出了英雄连队惊天地、泣鬼神的别样风采。《八十二勇士壮烈殉国记》的创作,是对如何撰写荣誉战旗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尝试,无疑对后续创作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借鉴意义。1502736049571634.jpg

        一篇文章,除了适合欣赏品味外,可读可诵是其具备更大范围传播的先决条件。可诵性如果降低了,也就影响文章的大众化。这一点,《百面战旗红》篇首语,做得非常好。如刘老庄连篇首语中的“一人之勇,谓之‘孤胆’;众人之勇,称之‘群英’。‘孤胆’不易,‘群英’更难。”如长城中队篇首语中的“长城与英雄同在,长城与光荣同在,长城与胜利同在,长城与祖国同在。在血与火的考验中,长城已经升腾为一种精神,长城已经嬗变为一种图腾,谁敢觊觎中国的领土主权,必将在十四亿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如海空英雄团篇首语中的“雄鹰就是雄鹰,雄鹰不是‘和平鸽’。雄鹰的特质就是凶猛彪悍,目光敏锐,钢爪犀利,善于抓住猎物的弱点,扼住命运的咽喉,致命一击,绝不怜悯,绝不手软。它一仰冲天,翱翔万里薄云;它一搏掠地,掀起疾风狂飙。它不迷恋花前月下,那是鸽子的归宿;它志在星辰大海,那才是王者的天下。温室、浪漫,别人可以尽情地享受、幸福地徜徉,但她们不属于雄鹰,雄鹰的本色就是野性、血性、烈性、刚性,桀骜不驯,闻‘战’则喜。此去一击,你死我活,非生即死,但它们义无反顾,向死而生。”如白刃格斗英雄连篇首语中的“痛,是有记忆的;痛,是有底线的;痛,是要反弹的。痛定思痛,有痛必报。”如白老虎连篇首语中的“猛虎是勇猛的象征,猛虎是无畏的化身,猛虎是无敌的图腾。它令高山仰止,是兽中之王;它威风凛凛,令敌魂飞胆破。我军就有这么一支连队,由于一场恶战、险战、胜战而与猛虎结缘,被冠以‘白老虎连’荣誉称号。”(选自叶青松的《可诵可思可叹——点赞百面战旗红》的篇首语)。

        这如诗歌般的句子,似哲理般的金句,拿来诵颂,录音播放,都会让人心情舒畅!


    六是抛玉引宝,经典之作层出不穷

      《八十二勇士壮烈殉国记》,以“独上月楼”2017年8月15日发表于银河悦读中文网的《“刘老庄连”: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一文为基础素材,历经总策划叶征、创作组成员方宁多次调整修改,并由《百面战旗红》创作组委会审核通过,最终由罗援主编亲自定稿。

       1502736252642163.jpg正如原文编辑于湘所言:这是作者的倾力之作,两次南下淮安,拜谒“刘老庄连”的英烈们,不是为了探奇揽胜,而是为了还原“刘老庄连”英烈们的英雄事迹,还原当年悲壮惨烈的抗战场面,探究英烈们宁死不屈的英雄主义来源,探究英烈们以身殉国的精神内核。一个连,82个战士,本可以边打边退,却为了拖延敌人的进攻,保护我军的战斗力,与敌人进行浴血奋战,最后全部阵亡。这究竟是一股什么力量支撑这群英烈们?作者查阅大量资料,挖掘英烈们的内心世界——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正义,这就是“不挠、不屈、不止的抵抗力量”的精神来源。而今,“刘老庄连”的英烈们已经远去,可他们留下的忠于自己的祖国忠于自己的人民的崇高信仰,以及为民族为正义而勇于捐躯的悲壮情怀,就是我们的民族血性和民族精神,也是我们国家的瑰宝。今天,在和平年代,我们更需要这种“刘老庄连”的民族血性与精神,才会让我们的国家走向更加繁荣和昌盛,才会让我们的国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而岿然不动。

        我想,这也是作者探究“刘老庄连”英烈们的精神内核之目的。文章史料详实,选材得当,叙议结合,深度挖掘,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一个英雄连的历史和深远影响。

        此文之后,银河悦读网又陆续推出了《台海风云急,一战平海潮》《白刃格斗英雄连》《海空英雄团》《长城中队》《白老虎连》这样优美动人的《百面战旗红》之力作,为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四史”教育提供了声情并茂内容形式完美统一的极好教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