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乡村振兴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流水线作业,一小时可育800盘;秸秆做成基质盘,经济环保双丰收——

水稻育秧尽显“科技范”

◀南通季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水稻育秧自动化流水线。

◀如东洋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水泥场地上“旱地育秧”。

海安隆政街道俞万家庭农场的农民在育秧基地管护水稻秧苗。 翟慧勇摄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初夏时节,随着油菜、小麦等夏粮陆续成熟收获,水稻逐渐成为田野的主角。

连日来,全市各地田头一派忙碌景象,农民们抢抓农时开展水稻育秧。为保障全年粮食丰产丰收,牢牢守住“米袋子”,我市积极推进机械化“钵苗”“毯苗”育秧、运用秸秆基质盘、叠盘暗化等技术,在节本增效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育苗效率,培育优质秧苗,助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流水线育秧

10小时能育8000盘

农时催人,5月,正是水稻育秧的黄金时节。

走进海安开发区品建村的南通季和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一大片整齐的绿色海洋映入眼帘,嫩绿的秧苗长势喜人。一旁的育秧基地,一条水稻育秧自动化流水线正开足马力、紧张作业。放盘、铺底土、洒水、播种、覆土……短短十几秒钟,育秧盘就移到了传送带的末端,再由工人搬运下线、整齐排列。农田里,两条轨道向田间伸展,一辆智能化小型运输车满载着秧盘,替代了人工搬运。

公司董事长刘昌明告诉记者,机械化流水育秧省时、省力、省工,今年2100亩的育秧任务十多天就完成了。“有了流水线的助力,制出的秧盘盖土厚薄一致,育出的秧苗粗壮均匀,能最大程度保障后期机插秧的质量,为水稻产量的提高打下基础。”

“全区推广机插秧,今年总育秧量5万多盘,可供1600亩水稻种植。”海门区红红家庭农场主黄华介绍,今年农场新购入了育秧流水线,不仅能大大减少用工投入,提高育秧效率,而且下雨天也能正常工作,不必担心延误农时。

“大麦收割完后,最早的一批水稻南粳46号已于5月18日插好秧,目前已过了醒苗期。”如东县洋口镇洋新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农场主邵爱徐是退伍军人,经过10多年的学习摸索,成为省内外闻名的育秧专家。“今年一共育了3000亩秧苗,除了自己农场,还帮如东、海门的种粮大户育了700亩。”

2014年,邵爱徐在自家地里试验,发现无纺布比原先使用的塑料薄膜、稻草育秧省工省时、方便操作,2015年起便大面积应用。此后,他又试验蛇皮布旱育旱管育秧技术获得成功;钻研采用微喷(滴)灌技术,在水泥场地上“旱地育秧”获得成功,秧苗零损失。

“流水线育秧,一天10小时可以育8000盘,用工10个人,以前采用人工撒籽育秧至少需要40人。”在邵爱徐看来,流水线作业还实现了精量播种,有效解决了人工播种育秧中播量大、播种不匀等问题。

新技术助力

育好秧育壮秧

水稻收成如何,秧苗是关键,健壮的秧苗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海安许惠家庭农场的育秧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育秧池绿意盎然,十多只白鹭悠闲地在田间觅食、嬉戏。“秧苗已经长到‘两叶一心’,身姿挺拔,长势不错。”海安开发区区域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孙亚军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苗情。

农场负责人许惠介绍,5月5日农场全面开始水稻落谷工作,采用机械化流水作业,四五名工人一天可以完成100亩左右钵苗秧盘落谷。

目前,育秧主要有钵苗和毯苗两种方式。“和毯苗平底育秧盘不同的是,每个钵苗育秧盘上有14×32个小孔,也就是钵体。”刘昌明今年五分之三的秧苗都采用了钵苗育秧,许惠农场里钵苗育秧800多亩。

说起两者的区别,孙亚军告诉记者,钵苗秧龄长,一般25—30天,而毯苗秧龄只有15—20天,可以避免因插秧不及时而错过农时;钵苗根系发达,机插秧时每个钵体分别插入稻田,而毯苗插秧时要切割根系,这样一来,钵苗的根系被破坏得更少,有利于秧苗返青;钵苗充分的生长空间可使秧苗分蘖早、分蘖强、分蘖足,更有利于培育出健壮秧苗。

今年,海安水稻育秧全面推行机械化、叠盘暗化等关键技术和社会化育秧服务,水稻落谷工作5月底前全面完成。“暗化处理有利于提高出苗整齐度、芽苗又壮实,今年我们重点对农户进行指导,室内暗化处理率达60%。”孙亚军说。

“秸秆基质盘让秸秆变废为宝,还能提高秧苗质量,机插秧时根不容易断,重量也比用营养土的轻,搬运强度减小,大大提高机载的秧数。”海门四甲镇新街村新型合作农场的水稻育秧田里,工人们将一盘盘盛满种子的秸秆基质盘摆入田间。去年起,海门在水稻育秧环节推广运用秸秆基质盘。

日前在海门举行的全市水稻育秧工作暨高产栽培技术培训会上,与会代表在悦来镇保民村乐鑫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观摩了水稻毯苗、钵苗和秸秆基质盘三种机械化播种流水线,大田集中育秧流程,水稻机插移栽演示,基质、秧盘等育秧产品展示。

据了解,秸秆育秧基质盘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秸秆经过破碎、发酵、调制、模塑、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基质与秧盘一体化的产品。利用这个基质盘,可培育出壮秧,满足水稻栽插的需求。

倡导早播早栽

不让秧苗等田

这两天,放眼江海大地,一边是风吹麦浪、金穗飘香的丰收景象,一边是秧苗舒展、绿意盎然的耕种画面。全市各地农业部门加强指导,确保夏季丰收和播种无缝衔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加快发展水稻集中育秧中心”。

南通是国家大型商品粮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在品种引进选育、栽培研究、投入品开发、产业化开发等方面科技力量雄厚,水稻面积、产量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我市水稻种植面积269.8万亩,仅占全年粮食面积的34%,但水稻总产168.7万吨,占全年粮食总产的一半,即用34%的土地,获取了50%的产量。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水稻是重中之重。“在茬口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播早栽。”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处处长陈昌军介绍,他们建议根据前茬腾茬时间,按照秧龄15—20天倒推播种期,尽量不让田等秧,严防超秧龄移栽。

育秧,是水稻机插栽培技术体系中最基础的关键环节。以前育秧,浸种时间短,种谷不发芽;翻堆不及时,烧坏芽也是常事。按传统方式育秧,即使24小时不合眼,也难免有闪失。

“培育出健壮秧苗,是大田早发争足穗、壮秆促大穗的基础。”市作栽站站长郁伟介绍,育秧的成败不仅直接影响秧苗素质的好坏与机栽作业质量的优劣,还影响秧苗期正在分化发育中的根、叶、分蘖等器官的质量,也对移栽后的发根、返青、分蘖,乃至穗数、粒数都有极大的影响。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郁伟说,水稻丰产丰收,关键靠管理,尤其是栽后的田间管理十分重要。连日来,他们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积极动员广大农户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同时做好水稻育秧生产工作。

“机插秧替代了人力手工插秧,集中育秧成为主流育秧方式,进一步降低育秧成本、缩短育秧时间、提高秧苗质量。”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彭长青表示,农业部门将紧盯技术关、质量关,从水稻播种、育苗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全程为广大农户提供科学指导和优质服务,同时不断提升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推进粮食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切实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本报记者 卢兆欣 本报通讯员 胡诗琪

2023-06-01 流水线作业,一小时可育800盘;秸秆做成基质盘,经济环保双丰收—— 1 1 南通日报 content_137834.html 1 3 水稻育秧尽显“科技范” /enpproperty-->

聚圣源千岛湖事件起名有免费网站广西卫视直播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天气美国电影推荐男起名楚辞女性起名诗经如何给小区起名字乘胜狙击粤语在线观看如何取起名字qq头像黑白生辰八字公司起名要点生肖属龙起名大全梓可以起名字柯振东的起名笔划杀人如麻电影郑重其事宝宝起名杨氏家具企业名称起名全屏快捷键爱情公寓cs是哪一集给足球队起名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角球比分生鲜店起名子大全杜特尔特称优先采购中俄疫苗如何起个好听的网名美人师尊沦陷记(np)向日葵超级天赋ps磨皮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