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民间资本就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集聚了大量的民间资本。2010年国务院发通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中文名

民间资本

外文名

Private capital

概述

民间资本,就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所谓民间资本就是掌握在民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中属于私人股份和其他形式的所有私人资本的统称,就叫做民间资本即民间资金。主要是指私营企业和个人的资金、个人投资,包括全体公民的个人投资、重视、启动民间资本,就是要认识到私营企业和个人投资的经济、社会效果、鼓励私营企业和个人开发进行投资,实行对投资者给予优惠的政策。

发展现状

中国经济改革前20年成就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藏富于民”。从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效应,到小平南巡以后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的加快;从中共“十五”大明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随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国退民进”的政策,扶植了一批又一批个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党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城乡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不断提高,民间资本(包括居民储蓄存款)已超过12亿元人民币。然而巨大的民间资本的运用效率(或创富能力)从总体上看还比较低,持续发展的后劲堪忧。在本质上已经转化为投资的居民储蓄的创富能力低下。在居民储蓄中,不排除有一部分是公款私存和带有灰色成分的存款,但大部分属于个人的货币积蓄。

由于实业投资方面的市场准入障碍(或说是所有制歧视因素),民间投资转化为实业投资的比重较小,其创富能力也难以乐观。据调查,在2001年底前,即便在发达地区,允许民间投资的领域只有41个(而允许外资投资的领域却有62个),大多数容易获取高额利润的行业仍被国有企业所垄断。加上民间实业投资缺乏后续金融支持,私人财产受法律保护的力度还非常有限。民间实业投资持续增长受阻。

民间资本投资于证券市场的创值能力令人失望,由于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以及市场监管、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制度缺陷,在政策取向上政府前期的政策明显具有把上市作为帮助国有企业脱贫解困之重要手段的倾向,民营企业很难分得一杯羹。现有的金融市场难以充分激活民间资本。

主要原因

民间资本

中国的民间资本有2/3左右表现为银行储蓄存款,这些存款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民间资本对商业银行的投资。然而从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发放小额贷款的固定成本与大额贷款差不多,经营金额小、笔数多的小额贷款业务得不偿失,民间资本主要创造者的民营企业却很难从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贷到款。

由于中国基金业还不完善、由于相当一部分造假上市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上市公司缺乏真正的投资价值、由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等因素,民间资本入市炒股往往心有余悸。在结构单一的中国资本市场中,创富效应还较弱,还远没有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

民营企业的赢利能力虽令世人瞩目,但民间资本的投融资渠道却并不通畅,投资潜力还远被未充分挖掘。中国所存在的就业压力之所以未能得到有效的化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民营企业的开放不够,是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压抑所造成的。

政策要点

·鼓励进入垄断行业: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给予信贷支持和用地保障等多种方式。

·参与国企改制重组: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方式。

·减少行政审批:放开市场准入,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 

民间资本对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最明显的需要是处于创业初期,资本匮乏,要想有好的融资渠道,信用度是个很大问题,银行贷款相对的几个投资贷款银行来说,大多考察的范围严格,繁琐的走过场程序也能耽误好久,对于中小企业风险评估来说,是伤不起的,经不起那么多的折腾,而金融机构满足不了的市场民间借贷市场却能获得一席之地,充分发挥其相对操作方便快捷的优势,而且资金投放量也不小,他们可以分散性投资,减小风险,那么对于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市场都是相互有利用价值的,所以对于将来也会是个好的开始。

那么,民间借贷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来说,民间市场有充足的资本,但是有良好的投资对象,很多时候会鼓励跟多的人来投资创业,如大学生创业,民间私营,中小型企业发展等。有资金来源,很多有勇气不甘做一辈子打工的青年创业者都会想到自主创业,丰衣足食,也能有效的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民间的借贷活动不断增多,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解决个人、企业生产及其他急需,弥补金融机构信贷不足,加速社会资金流动和利用,起到了拾遗补缺的正面作用。但不规范的、盲目的民间借贷行为向企业或乡村两级政府、集体经济部门渗入,并不断蔓延和发展,将会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对整个区域经济金融运行产生不利的影响。往往需要把控好投资渠道,信用度要有保证。主要不利因素是民间借贷,暴利利率,会让一些创业初期的中小,私营企业承受不住,再一个逐渐的推广扩张市场,国有金融机构利益也将会受到一定影响。总的来说利益与风险关系是把双刃剑,有好也有坏,这中间的一杆称往往需要把控好平衡度。

非公经济36条

2005年2月出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因文件内容共36条,这份文件通常被简称为“非公36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确立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监督管理和服务,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健全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

国29条

民间资本

2009年9月出台,这是继“非公36条”后又一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是对“非公36条”的补充和完善。国务院2009年9月22号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多项实质性措施将为中小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意见提出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完善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的有关制度,加强中小企业权益保护。

 

在国务院最新出台的意见中,提出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股份制金融机构的办法。意见指出国家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力度,自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国家还将采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支持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并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归根到底,中小企业自己要加强管理,眼睛向内,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要靠内因、通过自己来自强自立,这样两相结合,贯彻这一文件的精神,会发挥很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