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学射》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遵照其指导方法,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果然成为射箭能手的故事。

表达了在良师的引导下,要刻苦学习,有恒心,有毅力,终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中文名

纪昌学射

出自

《列子·汤问》

创作年代

战国早期

作者

相传为列御寇

文学体裁

寓言

历史出处

出自《列子·汤问》(又名《冲虚经》),《列子·汤问》是道家重要的典籍,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其中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

原文赏析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②而兽伏鸟下③。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④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⑤,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⑥,以目承牵挺⑦。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⑧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⑦如著⑩,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11),南面而望之。旬日(12)之间,浸(13)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14)余物,皆丘山也。

乃以燕角之弧(15)、朔蓬之簳(16)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17)。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18)曰:“汝得之矣!”[2]

【注释】

②〔彀(gòu)弓〕把弓拉满。

③〔兽伏鸟下〕野兽倒下,飞鸟落下。伏,倒下。

④〔过〕超过,超越。

⑤〔尔先学不瞬〕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尔,你。不瞬,不眨眼睛。

⑥〔偃(yǎn)卧其妻之机下〕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偃卧,仰面躺下。机,织布机。

⑦〔以目承牵挺〕用眼睛紧盯着踏板。承,承接,这里指眼睛盯着。牵挺,织布机的踏板。

⑧〔虽锥末倒眦(zì)〕即使用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虽,即使。锥末,指锥子的尖端。眦,眼眶。

⑨〔微〕微小。这里指微小的物体。

⑩〔著〕明显。这里指明显的物体。

(11)〔以牦(máo)悬虱于牖(yǒu)〕用牦牛的毛系住虱子悬挂在窗户上。牖,窗户。

(12)〔旬日〕十天。

(13)〔浸(jìn)〕渐渐地。

(14)〔睹〕看。

(15)〔燕角之弧〕燕国牛角做的弓。弧,弓。

(16)〔朔蓬之簳(gǎn)〕北方蓬竹做的箭杆。朔,北方。簳,箭杆。

(17)〔贯虱之心而悬不绝〕穿透了虱子的心,而悬挂它的牛毛却没有断。贯,贯穿,穿过。绝,断。

(18)〔高蹈拊(fǔ)膺(yīng)〕高兴地跳起来并拍着胸脯。

【译文】

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他一拉弓便有野兽倒地,飞鸟落下。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他学习射箭,后来本领超过了他的师傅。有个叫纪昌的人,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再谈射箭的事。”

纪昌回到家中,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紧盯着踏板练习不眨眼睛。

二年以后,即使用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这事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还必须要学会看东西才行。要练到看小物体好像看大物体一样清晰,看微小的物体好像看明显的物体一样清楚,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用牦牛的毛系住虱子悬挂在窗户上,面向南方望着它。十天之后,虱子在他眼中渐渐变大了。三年之后,虱子看起来像车轮那么大。再用眼睛看其他物体,都像山丘一样大了。

于是用燕国牛角做的弓,北方蓬竹做的箭杆,射那只悬挂着的虱子,箭穿透了虱子的心,而悬挂它的牛毛却没有断。

纪昌把这事告诉了飞卫,飞卫高兴地跳起来拍着胸脯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啊!”

感悟

学习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无味。

学习要把基础打好,不要整天把时间用在学习的形式上,不要把时间浪费在部分难题上。真正的学问不是靠难题和形式主义能得到的 ,而是靠刻苦,诀窍。

还表现了纪昌虚心听取师傅的教诲,勇于吃苦,善于学习的精神。

飞卫教纪昌学射箭的故事可以给后人这样的启示:当老师的,一定要教学有方,善于指导,方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学生的,一定要谨尊师教,善于学习,勇于吃苦,不怕枯燥,练好基本功,才能获得真正的本领。

寓意

一是要能吃苦,持之以恒才会成功。

二是大本领往往要从小处练起。

三是要严格遵守老师的教诲,踏踏实实。学什么都要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