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圣功,北宋初年宰相。

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第一。通判升州。迁著作郎、直史馆。五年,知制诰,擢翰林学士。八年,参知政事。端拱元年(988),拜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淳化二年(991)罢为吏部尚书。四年,复相。主张内修政事,结好邻邦,弭兵省财。至道元年(995),出判河南府。真宗咸平四年(1001),三入相。六年罢相。后以疾归洛阳。有重望,直言敢谏。善知人,识富弼于髫龄,荐侄夷简于真宗,后俱成名相。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终年六十八,追赠中书令,谥号文穆。

本名

吕蒙正

圣功

所处时代

北宋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河南洛阳

出生日期

994年月日

逝世日期

主要成就

状元夺魁

职业

官员

职位

宰相、太子太师

封爵

许国公

谥号

文穆

追赠

中书令

人物生平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的名臣,他青年时中了状元,入官场后三次拜相,其名作《破窑赋》激励了很多寒门学子。正如吕蒙正《破窑赋》中的第一句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吕蒙正自小过的就是贫穷的生活,其实他的家庭不算穷,他的父亲吕龟图,曾任后周起居郎,母亲刘氏出身于莱州的名门望族。[2]

状元夺魁

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吕蒙正被录取为进士第一名,任命为将作监丞、升州通判。向皇帝辞行时,皇帝命令,政事如果有不便处理的,允许骑驿马前来上告,赐给他钱二十万。待调回到京师,遇上宋太宗亲征太原,召他到行宫晋见,任为著作郎、直史馆,加任左拾遗。

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宋太宗亲自任命他为左补阙、知制诰。

当初,其父吕龟图内眷很多,与嫡妻刘氏不和,把刘氏及吕蒙正一并赶出,吕蒙正母子非常穷困窘迫,刘氏发誓不再嫁人。吕蒙正做官后,迎接父母亲同住,父母亲住在一个屋子里但不同房间,吕蒙正对他们奉侍得非常周到。吕龟图不久死去,朝廷诏令起复吕蒙正。不久,升为都官郎中,入朝任翰林学士,擢升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赐给他丽景门的住宅一栋。

吕蒙正像

几度拜相

李昉被罢免宰相后,吕蒙正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吕蒙正为人厚道宽容,有很高名望,以坚守正道自律。遇事敢出来讲话,每次讨论时政,有不公允的,一定坚持反对意见,皇帝赞许他能无所隐瞒。赵普是开国元老,吕蒙正是后来提升的官员,历任各种官职十二年,于是同任宰相,赵普很赞许他。不久,遭母丧,守丧未满三年,被重新起用。

先前,卢多逊任宰相时,他的儿子刚出仕就授官水部员外郎,后来就被当作常例。就此,吕蒙正上奏说:“臣出身进士及第,出仕时只授为九品京官。况且天下有才能的人,终身隐居于山林,没有得到朝廷丝毫俸禄的人多得很。现在,臣儿子刚成年,获此宠任,恐怕遭到上天谴责,请求以臣刚出仕时的官职补任他。”从此宰相的儿子只授给九品京官,成为法定制度。

淳化年间,左正言宋沆上奏疏违逆皇上旨意,宋沆是吕蒙正妻子的族人,因此而罢免吕蒙正吏部尚书一职,又任用李昉为宰相。

淳化四年(公元993年),李昉被罢免宰相,吕蒙正又以本官任宰相。与宋太宗奏对时,谈到征伐之事,宋太宗说:“朕近来的征讨,是为百姓剪除凶暴,如果好功黩武,那么天下百姓都灭尽了啊。”

吕蒙正回答说:“隋、唐数十年中,四次征讨辽碣,百姓疲乏不堪。隋炀帝全军覆没,唐太宗运去土木攻城,这样都最终没有成功,况且治理国家的重点,在于国内勤修政事,那么远方之人必来归服,自然会得到安宁。”宋太宗同意他的意见。

至道初年(公元995年),诏令吕蒙正以右仆射身份出任河南府通判兼西京留守。吕蒙正到洛阳后,常常招引亲戚故交欢宴,政事主张宽静,委任僚属,政事自己只总体裁决而已。

宋真宗即位,进迁吕蒙正为左仆射。遇到朝廷营建奉熙陵,吕蒙正追忆感戴先朝所给予的优厚的恩遇,贡献家财三百多万作为营建经费的补充。宋太宗下葬那天,吕蒙正伏地哭泣极尽悲哀,人们认为合大臣之礼。

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朝廷诏令吕蒙正以本官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本朝以来三次任为宰相的,只有赵普和吕蒙正两人。郊祀礼后,加封为司空兼门下侍郎。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授给他太子太师一职,封为莱国公,改封徐国公,又封为许国公。

辞官归隐

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春天,吕蒙正上表请求辞官回洛阳。到朝廷告辞那天,坐轿到东园门,命令他的儿子扶着他到宫殿,对宋真宗说:“对远方的人要和平共处,停止战争节省财用,是古往今来的治国上策,希望陛下经常替百姓着想。”宋真宗赞许并采纳他的意见,于是升任他的儿子吕从简为太子冼马,吕知简为奉礼郎。

吕蒙正在洛阳,有园亭花木,每天与亲戚朋友宴会,子孙环列,经常向他敬酒祝寿,怡然自得。大中祥符以后,宋真宗朝拜永熙陵,封禅泰山,祀祠后土,经过洛阳,两次到他家,赏赐给他很多财物。宋真宗对吕蒙正说:“卿的几个儿子谁可以重用?”吕蒙正回答说:“我的几个儿子都不足任用。臣有个侄儿叫吕夷简,现任颍州推官,具有宰相的才能。”吕夷简从此被宋真宗垂注。

许国公的封命刚下来,吕蒙正就逝世了,终年六十八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为文穆。

主要影响

吕蒙正像

宋太宗时期,有人上奏说在汴河从事水运工作的官吏中,有人私自将官货运到其他地方去卖,众人都很不满。听罢,太宗说:“完全根除恐怕太难了。此事,不要太认真,只将那些首恶分子惩办了即可。只要不妨碍正常公务,不必过分追究了。总之,这也是为了确保官货的畅行无阻呀!”

  宰相吕蒙正也赞同道:“水若过清则鱼不留,人若过严则人心背。君子都看不惯小人的所作所为,但若过于苛求,恐有乱生。不若忍之,使之自醒。这样才能有利于朝政。从前,汉朝的曹参就认为在善恶的量刑上应该要宽严适度。谨慎从事,必然能使恶人无所遁形。所以,圣上所言极是,小事上切不可太苛刻。”

  吕蒙正素以不与人计较而出名。他刚任宰相时,有一位官员在帘子后面指着他对别人说:“这小子也配当宰相吗?”吕蒙正假装没听见,大步走了过去。

  其他官员为他深感不平,准备将此人查问出来,吕蒙正知道后,急忙阻止了他们。

  散朝后,那些官员还是愤愤不平。吕蒙正却对他们说:“如果知道了他的姓名,一辈子都得耿耿于怀,多不好啊!所以千万不要再去查问了。再说,这对我并没有什么损失呀。”人们都佩服他气量大。

  哲理点拨:“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谦虚待人,大度容人不仅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还可以化解仇恨和怨气,使我们活得更坦然。

轶事典故

宰相肚量

吕蒙正刚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一天入朝走马上任,意气风发地迈着方步走在大殿上,突然听到有人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面对这盆当头冷水,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走了。

但是,与吕蒙正要好的同事很不满,要追查此人是谁。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追查。下朝以后,吕蒙正的有些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逮住那人。吕蒙正则说:“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会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为好。”

知人善用

有一次,宋太宗问吕蒙正谁出使辽国合适,吕蒙正推荐了一陈姓官员,宋太宗觉得不合适,就没有同意。第二天,宋太宗问起人选的事,吕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再次否决了。

当第三次问及时,他仍以此人呈上,气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书扔到地上,十分不高兴:“卿为什么这么固执呢?”吕蒙正说:“臣不是固执,而是陛下不能体察谅解啊。”再次说:“这个人可以任用,其他的人赶不上他。

臣不愿用阿谀献媚盲目听从皇上的意见,以致耽误国事。”同僚们屏气不敢言。皇上退朝后对身边的人说:“吕蒙正的气量是我不如的啊。”此外,吕蒙正还向朝廷推荐了经常说他坏话的老同学温仲舒等。

又有个叫富言的人,是吕蒙正的宾客。一天告诉吕蒙正说:“我的儿子十几岁,想让他入书院,事奉廷评、太祝。”吕蒙正答应了他。见面后,惊叹说:“这个儿子将来名位与我相似,而功勋事业远远超过我。”令他与自己的几个儿子同学,供给很优厚。富言的儿子就是富弼。后来富弼两次任宰相,也是以司徒退休。吕蒙正善于识人才就是这样。

敢说真话

有一年正月十五,宋太宗大宴群臣。喝到高兴处,宋太宗开始自夸:“五代的时候,生灵凋丧,周太祖从邺南归,官吏和百姓都遭到抢掠,下则有火灾,上则彗星出现,观者惊恐畏惧,当时认为天下再也没有太平日子了。朕亲自总揽政事,万事大致得到治理,每当想到上天的赏赐,导致这样繁荣昌盛,就知道国家的治理与混乱在乎人为。”

在座的大臣纷纷鼓掌表示赞同之际,只见吕蒙正起身,离开座位走到太宗面前说:“皇帝所在之处,百姓都到此聚集,所以繁盛至此。臣曾经看到城外不出数里之地,饥寒而死者很多很多,不是都像城里这个样子。希望陛下从近处看到远处,才是百姓的幸福啊。”宋太宗听了这话,大为扫兴。

五凤齐飞

宋太宗时,贾黄中、宋白、李至、吕蒙正、苏易简,同时拜翰林学士。扈蒙云:“五凤齐飞入翰林。”

无受贿赂

朝臣中有位收藏有古镜的人,自称此镜能照出二百里范围的景色,想献给吕蒙正以求任用。吕蒙正笑说:“我的面部不过碟子那么大,哪里用得上照二百里的镜子呢?”听说的人都叹服。还有人给吕蒙正送古砚,说此砚一呵即润,用不着注水。吕蒙正凝视古砚,笑笑说,即使一天呵出一担水,也只值十文钱而已。

吕蒙正

史料记载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列传第二十四》

艺术形象

1994年电视剧《东方小故事之蒙正气度》:俞洛生饰演吕蒙正。

墓地碑文

吕蒙正是北宋时期的名臣,其墓葬在尉氏县朱曲乡北二里小寨村内,海拔83.6米。冢高约20米,直径是66米,现保存完好。据《洧川县志》载:“吕蒙正,字呈功,河南洛阳人。祖梦奇户部侍郎,父龟图起居郎,恶蒙正而逐之。

吕蒙正流寓于洧,在此苦读。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以状元第,授临丞,宋太宗、宋真宗时以敢言著称,任三任宰相。卒,谥文穆,葬于洧川,建有祠堂,春秋致祭。”墓周有小寨,墙高三丈(小寨村名由此而来),每逢春秋,乡人谒陵,登高远眺,空旷无际,爽气宜人,故有“吕祠爽秋”之誉,列入洧州八景之一。

在吕蒙正墓南约一里许的地方,立有“吕蒙正养晦处”石碑一通,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立,1930年重立。另据记载,洛阳县金石乡奉先里也有吕蒙正墓并有富弼所撰神道碑。旧志郑北四十里有吕蒙正墓。洧川在新郑北,是否指此墓,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查实。

人际关系

祖父:吕梦奇,山东莱州城北军寨址村人,曾任户部侍郎。

父亲:吕龟图,后周起居郎;

母亲:刘氏,出自莱州名门望族,生性刚烈。

叔叔: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长子吕蒙亨,历任下蔡县、武平县主簿。至道初年,州县官考核,吕蒙亨作答,文学和政事俱优,命为光禄寺丞,转大理寺丞。次子吕蒙巽,虞部员外郎;吕蒙周,淳化进士及第。吕蒙亨有子吕夷简,官至宰相。次子吕宗简,进士及第。

弟弟:吕蒙休,咸平年间进士,官至殿中丞。

儿子:吕从简,国子博士;吕惟简,太子中舍;吕承简,司门员外郎;吕行简,比部员外郎;吕务简,国子博士;吕居简,殿中丞;吕知简,太子右赞善大夫。

女儿:吕氏

外孙女:崔氏,封永嘉郡君。

外孙女婿:包繶,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早逝。

吕蒙正的后辈多有名人,如侄子吕夷简,侄孙吕公著,官至宰相。八世孙吕祖谦、吕祖俭,都是南宋著名大儒。

历史评价

宋太宗:吕蒙正气量,我不如也。

吕蒙正像

脱脱《宋史》:吕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上嘉其无隐。赵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历官一纪,遂同相位,普甚推许之。

又论:《诗》云:‘允也天子,降予卿士,实为阿衡,实左右商王。’言有是君则有是臣,有是臣则足以相是君也。太宗励精庶政,注意辅相,以昉旧德,亟加进用,继擢蒙正、齐贤,迭居相位;复进黄中,俾参大政。而四臣者将顺德美,修明庶政,以致承平之治,可谓君臣各尽其道者矣。

君子谓李昉为多逊所毁而不校,蒙正为张绅所污而不辨,齐贤为同列所累而不言,黄中多所荐引而不有其功,此固人之所难也。而况四臣者皆贤宰辅,又能进退有礼,皆以善终,非盛德君子,其孰能与于斯?

陈淡野:人亦一器也,莫不各有其量。如天地之量,圣贤帝王之所效焉。山岳江海之量,公侯卿相之所则焉。古夷齐有容人之大量,孟夫子有浩然之气量,范文正公有济世之德量,郭子仪有福量,诸葛武侯有智量,欧阳永叔有才量,吕蒙正有度量,赵子龙有胆量,李德裕有力量,此皆远大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