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共和国(保加利亚语: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英语:The Republic of Bulgaria),简称保加利亚。是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东南部的一个国家,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北马其顿、希腊和土耳其接壤,东部滨临黑海。

保加利亚的工业以食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旅游业近年来有所发展。其玫瑰、酸奶和葡萄酒历来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

保加利亚面积为11.1万平方公里,人口为70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681.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737美元。共有28个大区和265个市。

中文名

保加利亚

外文名

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所属洲

欧洲

首都

索非亚

主要城市

普罗夫迪夫,瓦尔纳,布尔加斯,鲁塞,旧扎戈拉,普列文等

国歌

《亲爱的父母邦》

国家代码

BGR

官方语言

保加利亚语

货币

列弗

时区

UTC 2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鲁门·拉德夫(总统)、博伊科·鲍里索夫(总理)、伊莉亚娜·约托娃(Илияна

ЙОТОВА)

主要民族

保加利亚人、土耳其人

主要宗教

东正教

国际电话区号

359

国际域名缩写

.bg

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人口数量

700万人(2020年)

人口密度

64.0 人/平方公里(2020年)

国土面积

111000 km²(2020年)

水域率

0.3%

GDP总计

661亿美元(2020年)

人均GDP

9737美元(2020年)

主要学府

索非亚大学、索非亚新保加利亚大学

历史沿革

1990年,保共决定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后保共也改称保加利亚社会党。11月国民议会决定将国名改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1990年2月27日,国民议会通过决定,将3月3日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纪念日定为国庆日,1990年11月15日,改国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

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约。

2005年5月11日,保加利亚议会投票表决批准了保加利亚加入欧盟的条约。[2]

地理环境

区域位置

保加利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北面与罗马尼亚接壤(多瑙河当边界),东南面毗邻土耳其和西南面希腊,西北面邻接塞尔维亚(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员国)和西南面毗邻北马其顿(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员国),东濒黑海。面积111001.9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78公里。多瑙河是保加利亚与罗马尼亚的界河。巴尔干山(意为“多山的地方”,在保加利亚境内称为“老山”)将保加利亚分为北部的多瑙河平原和南部的色雷斯低地。

地形地貌

境内低地、丘陵、山地各约占13。西南部是罗多彼山脉,其穆萨拉峰高2925米是保加利亚和巴尔干半岛的最高点。保加利亚平均海拔470米。巴尔干山脉横贯中部,以北为广阔的多瑙河平原,以南为罗多彼山地和马里查河谷低地。主要山脉还有里拉山脉。

自然条件优越,拥有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湖泊、河流纵横。

气候

保加利亚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东部受黑海(black sea,因冬天多风浪,保语意为“不好客的海”)的影响,南部受地中海的影响而有地中海式气候。气温在1月的-2℃和2℃之间(山地到-10℃)和7月的19℃至25℃(山地约10℃)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450至600毫米间(山地达1300毫米)。北部属大陆性气候,南部属地中海式气候,冬季较暖。平均气温1月:-2℃~2℃,7月:23℃~25℃。年平均降水量平原450毫米,山区1300毫米。

水文

伊斯克尔河(Iskur River,亦作Isker或Iskar,拉丁语作Oescus)是保加利亚西部的一条河流,多瑙河右支。长368公里,是保加利亚最长的河流。

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贫乏。主要矿藏有煤、铅、锌、铜、铁、铀、锰、铬、矿盐和少量石油。森林面积约412万公顷,约占保国土面积的33%。

行政区划

共有28个大区和265个市。[1]

国家象征

国名

保加利亚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Bulgaria, Република България)[1]

国旗

保加利亚国旗呈长方形,长宽之比为5:3。旗面自上而下由白、绿、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象征人民热爱和平与自由,绿色象征农业和国家的主要财富,红色象征勇士的鲜血。白、红两色是古老的波希米亚王国的传统色。这面国旗采用于1990年9月22日,原版三色旗则采用于1878年。

国徽

保加利亚国徽是一只金狮直立在深红色背景的盾牌上,另两只金狮分立于盾牌两侧,盾牌上是一顶画有五个十字架的皇冠。雄狮象征主权,表现1876年反抗奥斯曼帝国土耳其人的斗争。盾徽上是类似14世纪第二保加利亚王国君主的王冠;底部是橡树叶装饰;饰带上的文字为“联合就是力量”。

国歌

《亲爱的祖国》(作词作曲:茨维坦·拉多斯拉沃夫,1863年-1931年)

歌词如下:

巴尔干山耸云空,蓝色多瑙波涛涌,红日高照色雷斯,彼林浮现紫霞中。

亲爱的父母邦,你是人间天堂,你的神采,你的美丽,永远放光芒。

人口

700万人(2019年)。保加利亚族占84%、土耳其族占9%,罗姆族占5%,马其顿族、亚美尼亚族等占2%。保加利亚语为官方语言,土耳其语为主要少数民族语言。居民中85%信奉东正教,13%信奉伊斯兰教,其他信奉天主教和新教等。[1]

政治

政党

保加利亚社会党:执政联盟党。保第二大党。前身是保社会民主工党,成立于1891年8月2日。1919年5月25日二十二大改名为共产党,并参加第三国际。

争取权利与自由运动(Движение за права и свободи–ДПС):执政联盟党。1990年1月4日成立,是保土耳其族人的组织。

“阿塔卡”联盟(Национален съюз АТАКА):在野党。2005年7月注册成立,倡导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力量,拥有自己的电视台和报纸。

民主力量联盟(Съюз на демократичните сили–СДС)(简称“民盟”):在野党。1989年12月7日成立,建立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包括16个政党和组织。

振兴保加利亚民主党(Партия „Демократи за силна България”–ДСБ):在野党。2004年5月30日成立,由原民主力量联盟部分成员组建。现任党主席:伊万·科斯托夫(Иван КОСТОВ)。

政要

总统:鲁门·拉德夫,1963年出生于哈斯科沃大区迪米特罗夫格勒市。中学毕业后报考航校,后在保空军服役。1992年、2002年先后赴美国麦斯维尔军校进修。2014年6月,出任保空军司令、少将。2016年8月宣布退役,参加总统选举。2016年11月当选总统,2017年1月22日宣誓就职,任期5年。 

法律

现行宪法于1991年7月12日通过,并于次日公布后生效。宪法规定,保加利亚为议会制国家,总统象征国家团结并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1]

保加利亚议会称国民议会,议长称国民议会主席。根据宪法,议会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并有对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的权力。实行一院制,共240个议席,议员按比例制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1]

经济

综述

保加利亚议会称国民议会,议长称国民议会主席。根据宪法,议会行使立法权和监督权,并有对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的权力。实行一院制,共240个议席,议员按比例制通过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

农业

保在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主要农产品有谷物、烟草、蔬菜等。全国可耕地约占40%。农产品主要有小麦、烟草、玉米、向日葵等,盛产蔬菜、水果。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尤以酸奶、葡萄酒酿造技术著名。雪茄烟的输出量以及玫瑰油的产量和输出量均占世界首位。[3]

工业

2016年工业产值651.2亿列弗,同比增长3.1%。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制造、电子、冶金、食品、轻纺、造纸、化工等。

外贸

外贸在保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进口产品是能源、化工、电子等产品,出口产品主要是轻工产品、化工、食品、机械、有色金属等。

文化

语言文字

保加利亚语为官方语言,土耳其语为主要少数民族语言。[1]

民俗民风

保加利亚的一个独特风俗是:点头不算摇头算。保人使劲点头,是否定的意思,摇头才是肯定的意思。

传统节日

国庆节:3月3日(1878年3月3日摆脱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保加利亚教育文化和斯拉夫文字节:5月24日。[1]

军事

保加利亚军队建立于1944年9月。1990年1月26日国务委员会决定禁止在军队开展党派活动。同年9月成立总统安全委员会,主席由总统担任。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与武装力量有关的对内对外政策,战时制定反对外来侵略的方针政策。1991年11月8日,国防部长改由文职官员担任。目前保加利亚总兵力约3万人,2020年国防预算9.92亿欧元。[1]

交通

综述

以铁路和海运为主。2016年全国铁路客运总量为1625.63万人公里,货运总量1030.15万吨公里。

铁路

2017年总长5468公里。

公路

2016年高速公路总长734公里,一级公路总长2954公里,二级公路总长4025公里,三级公路总长12140公里。

航空

主要机场为索非亚机场、普洛夫迪夫机场、布尔加斯机场和瓦尔纳机场。[1]

社会

教育

全国普及12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均为4年。2018/2019学年有各类教学单位4699所,在校生1186933人,教师106244人。中小学校1964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及职业技术培训中心847所,高等学校54所。著名高等学府有索非亚大学、普洛夫迪夫大学、大特尔诺沃大学、新保加利亚大学、国民和世界经济大学等。[1]

媒体

主要报刊有:《劳动报》,1946年创刊;《24小时报》,1991年4月18日创刊;《言论报》,前身为《工人事业报》,1927年3月5日创刊,1990年4月4日改名;《监视器报》,1998年创刊;《现在报》,1997年10月21日创刊;《标准报》,1992年8月10日创刊;《日志报》,2001年2月12日创刊。

主要通讯社有:保加利亚通讯社、索非亚新闻社。广播电台主要有:国家广播电台、地平线广播电台、Darik广播电台等。电视台主要有: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bTV电视台、NOVA电视台等。[1]

外交

外交政策

保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现实主义和实用主义,外交的重点和目标是维护民族利益、国家的安全和领土完整。优先发展同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重点是重返欧洲,加入欧盟和北约。重视发展同巴尔干国家的睦邻关系和同前苏联等与保加利亚有传统合作关系的国家的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4]

对外关系

同中国关系

中国与保加利亚于1949年10月4日建交,保加利亚是世界上第二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2014年1月,两国建立全面友好合作伙伴关系。2019年7月,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外交部建有磋商机制。

1952年中保两国政府签订了两国首个贸易协定。60、70年代双边贸易额大幅下降。80年代后,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较快。两国签署了鼓励和保护投资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1985年成立了两国政府间经济、贸易及科技合作委员会。[5]

同美国的关系

1947年恢复公使级外交关系,1950年断交,1959年再度复交,1966年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两国关系长期紧张。1989年后两国关系逐步改善并恢复正常。2013年1月,保外长姆拉德诺夫访美。

同俄罗斯的关系

冷战时期,保加利亚一直同苏联保持着密切的关系。1989年剧变后,保加利亚仍与俄罗斯保持着比较好的关系。2008年两国举办保加利亚-俄罗斯年系列活动。俄总统普京访保并为保加利亚“俄罗斯年”揭幕。2008年保俄签署了保加利亚加入“南溪”项目政府间协议。2012年11月15日,保政府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在保境内建设“南溪”天然气管道项目最终投资方案。该项目建成后,保加利亚将成为东南欧最重要的能源过境中心。2012年11月15日,保俄签署为期10年的俄向保供应天然气合同。

旅游

旅游业比较发达。其一濒临黑海,黑海是保传统的旅游胜地;其二、夏季游玩黑海、欣赏美丽的阳光沙滩,冬季上山滑雪、狩猎;其三、各地温泉众多,仅在瓦尔纳地区就有33处,其中26处在市区和邻近旅游景点。浴疗旅游是保旅游中一道亮丽的景观;其四、保地处于欧亚之间,西边是发达富裕的西欧,北近俄罗斯,东临亚洲,此为保加利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旅游客源。

其五、保加利亚是欧洲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全国各地历史遗迹甚多,如色雷斯、罗马时代和拜占庭时期的古迹,各地的古镇博物馆、众多的修道院、古城堡、各式古代教堂,有些景点就在市区,如罗马文化遗留下来的建筑群。保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80年代以来就吸引了各国游人的兴趣。其六、保加利亚在环保方面成绩显著,生态旅游也是保推崇的旅游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