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迩,汉语词语,拼音是xiá ěr。遐,远;迩,近。意思是远近;遥远。出自汉桓宽《盐铁论》。

中文名

遐迩

外文名

far and near

拼音

xiá 'ěr

出处

《盐铁论》

释义

1、远近。

2、遥远。[1]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备胡》:“故人主得其道,则遐迩潜行而归之,文王是也。”

《汉书·韦玄成传》:“天子穆穆,是宗是师,四方遐尔,观国之煇。”

宋·苏轼《贺时宰启》:“凡有诏令,率先惠慈,固已遐迩争传,室家胥庆。”

明·刘基《<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年未弱冠,文名播於遐迩。”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娇娜》:“松娘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迩。”

郭沫若《蔡文姬》第五幕:“抛儿别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遐迩一家。”

《晋书·刘琨传》:“逆胡刘聪,敢率犬羊,冯陵辇毂,人神发愤,遐迩奋怒。”

遐迩蓝朝·晚淸道人皇城之北,梦比天髙。摘一朵彩云,带在身上。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忽有丞相王绾奏道:‘陛下新得燕、齐荆楚之地,相去遐迩,不为置公,无以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