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1920年出生于上海,名门闺秀。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占有一席重要位置。四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生涯。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秧歌》、《赤地之恋》。晚年从事中国文这评价和《红楼梦》研究。张爱玲的作品,不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几乎都是以上海、香港等大都市作为背景的。她特别敏感都市生活的大雅大俗,一份独特的见解,一种越轨的笔致,十分耐人玩味。本套典藏全集包括了她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

类别

长篇小说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数

全套十四巨册,每册约200~400页

开本

0开

装帧

精装

ISBN

7806990313

中文名

张爱玲典藏全集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字数

2百万字以上

条形码

9787806990315

商品尺寸

22.2x20.1x15.5cm

ASIN

B0011BRE2O

作品简介

套书共十四册:

第一册:【长篇小说】半生缘

第二册:【长篇小说】秧歌

第三册:【长篇小说】赤地之恋

第四册:【长篇小说】怨女

第五册:【短篇小说】卷一1943年作品

第六册:【短篇小说】卷二1944年作品

第七册:【短篇小说】卷三1945年以后作品

第八册:【散文】卷一1939~1947年作品

第九册:【散文】卷二1952年以后作品

第十册:【文学评论】红楼梦魇

第十一册:【译注】海上花开

第十二册:【译注】海上花落

第十三册:【译作】爱默森选集等五种

第十四册:【剧作】:情场如战场等三种

作者简介

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原名张煐,笔名梁京,出生于上海,祖籍河北丰润,中国现代女作家。其主要成就在于文学创作,主要代表作有《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1995年9月,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去世。[1]

中国的传奇才女,本名张煐,1920年出生上海。她的父亲张志沂是个传统的文人,注重古文、时文,但是因为处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他只能当一个遗少;他沉溺在西方物质的享受:住洋房、坐汽车,和中国祖先的特权:抽鸦片、娶姨太太。而她的妈妈黄素莹留学欧洲,于是张爱玲就在这种既传统又现代、中西文化互相冲击的还境下长大。所以她所写的小说都笼罩着凄凉的气氛,她同情旧家族钟苦苦挣扎的男女,写出他们的心声。

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红的女作家。五十年代,张唉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创作,包括《倾城之恋》、《金销记》、《赤地之恋》、《半生缘》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为故事场景,在荒凉和颓废的大城市中铺张旷男怨女,演义着堕落及繁华。

张爱玲的小说吸引人,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点,最令大家津津乐道的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情传奇,虽然短暂,却也轰轰烈烈。晚年,张爱玲独居洛杉矶,她深居简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

1995年9月逝于洛杉矶公寓,享年七十四岁,而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遗愿,在她生日那天将她的骨灰撒在大平洋,结束她传奇的一生。

作品赏析

张爱玲典藏全集1:半生缘

内容简介:

张爱玲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而不是作为一个怪人、异人而存在的。也许她将不仅仅属于现代文学史。遥想几十年、几百年后,她会像她欣赏的李清照一样,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稳定的位置也说不定,而我们知道,那时候今天为我们所熟知的许多现代作家肯定都将被忽略不计了。本书讲的是一个现代爱情故事篇,曼桢和世钧,还有曼桢姐和姐夫等人之间的矛盾。

张爱玲典藏全集2:怨女(长篇小说)

张爱玲典藏全集3:(散文卷一)1939-1947年作品

内容简介:

童言无忌、自己的文章、烬余录、到底是上海人、道路以目、更衣记、爱谈女人、走!走到楼上去、洋人看京戏及其他、说胡萝卜、炎樱语录、写什么、造人、打人、诗与胡说、有女同车、私语、忘不了的画、谈跳舞、谈音乐。

张爱玲典藏全集4:(散文卷二)1939-1947年作品

内容简介

公寓生活记趣、夜营的嗽叭、必也正名乎、借银灯、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自序、姑姑语录、论写作、天才梦、中国人的宗教、“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气短情长及其他、我看苏青、华丽缘、中国的日夜、附记、代序。

张爱玲典藏全集5-对照记:1952年以后

作品本书主要内容讲对照记——看老照相簿、散文六帙、罗兰观感、被窝、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嘎?”?、草炉饼、笑纹详细内容。

张爱玲典藏全集7-中短篇小说:1943年作品

本书的内容包括:金锁记;倾城之恋;茉莉香片;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封锁;散戏。张爱玲文学建筑在她个人史的危机期和中国近代史危机期的重合点上。张爱玲的个人史与中国近代史相逢相遇,相共鸣相对立,以文学的形式展示出时代的人之生命图案。张爱玲的个人史与中国近代史围绕着生之主题相依相克,在时代空间的衬托中凸显出其认同价值。

张爱玲典藏全集8:1944年作品

张爱玲典藏全集9:中短篇小说1945年以后作品

张爱玲典藏全集10:红楼梦魇

内容简介:本卷是张爱玲晚年潜心研究的文学研究集。涉及人物、文字、创作手法、年份等诸多方面。一方面显示了作者对“红学”的造诣,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古文底的功夫。

张爱玲典藏全集11-译注:海上花开

内容简介:在张爱玲小说已经很普及的时候,我们选编了这本经典集,以满足更多喜欢张爱玲小说的读者的需求。这些精选出的中短篇,集中体现了张爱玲小说的基本风貌。在这本最好读的小说中,你还能读到最原汁原味的大上海的风貌。人们说,要了解上海,就得读张爱玲的小说。

张爱玲典藏全集12-译注:海上花落

张爱玲典藏全集13-译作:爱默森选集

内容简介:爱默森的写作生活很长。但是在晚年他尝到美国内战时期的痛苦,内战结束后不久,他就渐渐丧失了记忆力,思想也不能集中了。他在1882年逝世,有许多重要的遗作,经过整理后陆续出版。英国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经说:在19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森的影响更大。本书各篇,是从马克·范·道伦编辑的爱默森集中选择出来的,共分“计划”,“生活方式”,“诗”,“人物”,“书信”五章,每章前面都有节译的“编辑者言”,以为介绍。

张爱玲典藏全集14:情场如战场等三种---剧作暨小说增补

评价

本套图书在内容上和台湾皇冠出版社的版本是完全一样,无论是从封面的装帧设计,还是从内文的用纸和编辑上,都突出了其深厚的品位和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套《张爱玲典藏全集》的封面图片首次以张爱玲本人的14张照片作为背景,这在整体的设计布局中不仅保证了风格上的一致,而且也使得这套书相对于其他所谓的作品集而言,显得文化层次更高,制作工艺更精致,视觉效果更唯美。

作品影响

张爱玲的影响是巨大的,从三○年代至今,从台湾到全世界华人社会,多少创作者被笼罩在『张派』强烈的影子下,多少『张迷』的情感住在张爱玲华丽又苍凉的世界里!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最耀眼的一颗传奇巨星虽然告别了人世,但是她独树一格的作品却将跨越世纪,永远不朽!

张爱玲的才华是超凡的,她的作品把人性刻划得淋漓尽致,对意象的描写更是出神入化;其卓绝的文学天赋不仅有中国传统文学的扎实根底,并精通西方的文学技巧。她在文字的表现上有着强烈而独特的个人风格,除了结构严谨、意象繁富、人物的性格鲜明,对男女爱恨的冲突情绪尤其能精确掌握。作品《怨女》、《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半生缘》、《海上花》等均被改编拍成电影。

作品评价

『张爱玲是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国人都应当阅读张爱玲的作品。』--夏志清

『许多人是时间愈久,愈被遗忘,张爱玲则是愈来愈被记得。』--南方朔

『五四以来,以数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赢得读者持续支持的中国作家,除鲁迅外,只有张爱玲。』--王德威

『她的时代感是敏锐的,敏锐得什至觉得时代会比个人的生命更短促。』--杨照

『张爱玲的写作风格独树一格,不仅是富丽堂皇,更是充满了丰富的意象。』--白先勇

『创作者最大的希望,是像张爱玲一样创造出可以留传下来的不朽作品。』--侯孝贤

作品成就

《张爱玲典藏全集》五大特色

最完整:依文体、年代重新整理汇编,首次收录以往各版本所没有的作品,包括〈四十而不惑〉、〈1988至──〉等散文作品及〈无头骑士〉(即电影『断头谷』原着)、〈海明威论〉等译作,是目前最完整的张爱玲作品全集!

最权威:特别邀请名评论家南方朔先生撰写导读!

最宏伟:全套十四巨册,二十五开本(15×21cm)大字排版,每册约200~400页,总字数达两百万字以上!

最精致:封面采高级美术纸硬面精装;内页用80磅米色道林纸精印;每册并均附防尘书衣和收藏书盒,设计典丽精致,极具艺术价值!

最珍贵:庆祝皇冠47周年社庆特别制作,全球限量22200套,每套均附有限量典藏编号证书,售完绝不再版!

作品年表

一、小说

《不幸的她》上海圣玛利女校年刊《凤藻》总第十二期,1932年,为作者处女作,(华东师大陈子善考证)。

《牛》,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创刊号,1936年。

《霸王别姬》,《国光》第九期,1937年。

《沉香屑第一炉香》,上海《紫罗兰》杂志,1943年5月,收入《传奇》。

《沉香屑第二炉香》,《紫罗兰》,1943年6月,收入《传奇》。

《茉莉香片》,上海《杂志》月刊第11卷4期,1943年7月,收入《传奇》。

《心经》,上海《万象》月刊第2—3期,1943年8月,收入《传奇》。

《倾城之恋》,《杂志》第11卷6—7期,1943年9—10月,收入《传奇》。

《琉璃瓦》,《万象》第5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金锁记》,《杂志》第12卷2期,1943年11—12月,收入《传奇》。

《封锁》,上海《天地》月刊第2期,1943年11月,收入《传奇》。

《连环套》,《万象》7—10期,1944年1—6月,收入《张看》。

《年青的时候》,《杂志》第12卷5期,1944年2月,收入《传奇》。

《花凋》,《杂志》第12卷6期,1944年3月,收入《传奇》。

《红玫瑰与白玫瑰》,《杂志》第13卷2—4期,1944年5—7月,收入《传奇》。

《殷宝滟送花楼会》,《杂志》第14卷2期,1944年11月,收入《惘然记》。

《等》,《杂志》第14卷3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桂花蒸阿小悲秋》,上海《苦竹》月刊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传奇》。

《留情》,《杂志》第14卷5期,1945年2月,收入《传奇》。

《创世纪》,《杂志》第14卷6期,第15卷1、3期,1945年3—6月,收入《张看》。

《鸿鸾禧》,发表刊物及年月不详,收入《传奇》。

《多少恨》,上海《大家》月刊第2—3期,1947年5—6月,收入《惘然记》,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小艾》,上海《亦报》,1950年连载,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7月。《十八春》,上海《亦报》连载,1951年出单行本。

《秧歌》,香港《今日世界》月刊,1954年。

《赤地之恋》,香港《今日世界》,1954年。

《五四遗事》,台北《文学》杂志,1957年,收入《惘然记》。

《怨女》,香港《星岛晚报》连载,1966年,台北皇冠出版社出版,1968年。

《半生缘》,1968年,先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后改名为《惘然记》,收入《惘然记》。

《相见欢》,收入《惘然记》。

《色·戒》,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1979年,收入《惘然记》。

《浮花浪蕊》,收入《惘然记》,1983年。

(以上三篇约作于1950年,发表时间晚。)

二、散文

《迟暮》,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3年刊。

《秋雨》,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6年刊。

书评四篇,《国光》第1、6期,1936—1937年。

《论卡通画之前途》,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牧羊者素描》,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心愿》,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凤藻》1937年刊。

《天才梦》,西风出版社征文,1939年,收入《张看》。

《到底是上海人》,《杂志》第11卷5期,1943年8月,收入《流言》。

《洋人看京戏及其它》,上海《古今》半月刊第33期,1943年《更衣记》,《古今》第34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公寓生活记趣》,《天地》第3期,1943年12月,收入《流言》。

《道路以目》,《天地》第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必也正名乎》,《杂志》第12卷4期,1944年1月,收入《流言》。

《烬余录》,《天地》第5期,1944年2月,收入《流言》。

《谈女人》,《天地》第6期,1944年3月,收入《流言》。

《小品三则》(包括《走!走到楼上去》、《有女同车》、《爱》),《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流言》。

《论写作》,《杂志》第13卷1期,1944年4月,收入《张看》。

《童言无忌》,《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造人》,《天地》第7、8期,1944年5月,收入《流言》。

《打人》,《天地》第9期,1944年6月,收入《流言》。

《说胡萝卜》,《杂志》第13卷4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私语》,《天地》第10期,1944年7月,收入《流言》。

《中国人的宗教》,《天地》第11—13期,1944年8—10月。

《诗与胡说》,《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写什么》,《杂志》第13卷5期,1944年8月,收入《流言》。

《〈传奇〉再版序》,1944年9月。

《炎樱语录》,上海《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散戏》,《小天地》第1期,1944年9月。

《忘不了的画》,《杂志》第13卷6期,1944年9月,收入《流言》。

《谈跳舞》,《天地》第14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谈音乐》,《苦竹》第1期,1944年11月,收入《流言》。

《自己的文章》,《苦竹》第2期,1944年12月,收入《流言》。

《夜营的喇叭》《借银灯》《银宫就学记》《存稿》《雨伞下》《谈画》(以上均收入《流言》中,发表刊物及年月不详)

《气短情长及其它》,《小天地》第4期,1945年1月。

《〈卷首玉照〉及其它》,《天地》第17期,1945年2月。

《双声》,《天地》第18期,1945年3月。

《吉利》,《杂志》第15卷1期,1945年4月。

《我看苏青》,《天地》第19期,1945年4月。

《姑姑语录》,《杂志》第15卷2期,1945年5月,收入《张看》。

《中国的日夜》,收入《传奇》增订本,1947年。

《华丽缘》,上海《大家》月刊创刊号,1947年4月,收入《惘然记》。

《有几句话同读者说》,收入《传奇》增订本。

《〈太太万岁〉题记》,上海《大公报、戏剧与电影》1947年12月3日。

《张爱玲短篇小说集·自序》,1954年7月。

《〈爱默森文选〉译者序》1964年。

《忆胡适之》,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谈看书后记》,台湾《中国时报·人间副刊》,收入《张看》,1976年。

《〈红楼梦魇〉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

《〈张看〉自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5月。

《〈惘然记〉序》,台湾皇冠出版社,1983年6月。

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1983年10月1日、2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海上花〉的几个问题》(英译本序),1984年1月3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表姨细姨及其他》,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谈吃与画饼充饥》,台湾皇冠出版社,1988年。

《“嗄?”?》,1989年9月25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草炉饼》,1990年2月9日台北《联合报》副刊。

三、电影剧本

《未了情》,1947年。

《太太万岁》1947年。

《情场如戏场》(改编),1956年摄制,收入《惘然记》。

四、学术论着

《红楼梦魇》,台湾皇冠出版社,1976年。《〈海上花列传〉评注》,台湾《皇冠》杂志刊出,1981年。

五、译文

《海上花列传》(汉译英)。《美国现代七大小说家》(与人合译,英译汉)。

她的小说《色·戒》被著名导演李安拍成电影。《色·戒》的创作灵感来自王尔德的《薇拉》(Vera)。王尔德是张爱玲一直崇尚已久的偶像,她的个性与作风将王尔德模仿得淋漓尽致,简直是一个翻版。

来历

爱玲十岁的时候,母亲主张把她送进学校,父亲一再大闹着不依,最后母亲像拐卖人口一样硬把她送去了,因为已经有相当基础,所以进黄氏小学四年级插班就读,在填写入学证的时候,因为“张瑛”这两个字嗡嗡地不响亮,她想给重取一个名字,一时踌躇着不知填什么名字好,支着头想了一会,说“暂且把英文名字胡乱译两个字罢”,这个词描述她当时的心情:ailing,意为烦恼。张爱玲这个普通的名字只是母亲烦恼心情的随意表达,后来却响彻了整个文坛。母亲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没有改,再后来,爱玲不愿意改,也没必要改了。(团结出版社《张爱玲传》)

张爱玲的译名现在比较多的是Eileen,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英文版上用的就是这个名字。夏志清先生是张爱玲的一个发现者。在这部用英文撰写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用多于鲁迅的笔墨介绍了张爱玲。

经典爱情语录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哦,你也在这里吗?”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

失望,有时候也是一种幸福,因为有所期待所以才会失望。因为有爱,才会有期待,所以纵使失望,也是一种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有点痛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你的言语,我爱听,却不懂得,我的沉默,你愿见,却不明白.

你问我爱你值比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我喜欢钱,因为我没吃过钱的苦,不知道钱的坏处,只知道钱的好处。

能够爱一个人爱到问他拿零用钱的程度,都是严格的考验。

对于不会说话的人,衣服是一种语言,随身带着的是袖珍戏剧。

要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不要做的事情总找的出借口。

如果你不调戏女人,她说你不是一个男人;如果你调戏她,她说你不是一个上等人。

回忆永远是惆怅。愉快的使人觉得:可惜已经完了,不愉快的想起来还是伤心。

一个知己就好象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

替别人做点事,又有点怨,活着才有意思,否则太空虚了。

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一个人在恋爱时最能表现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质。这就是为什么爱情小说永远受人欢迎——不论古今中外都一样。

人因为心里不快乐,才浪费,是一种补偿作用。

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回忆这东西若是有气味的话,那就是樟脑的香,甜而稳妥,像记得分明的块乐,甜而怅惘,像忘却了的忧愁。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一般的说来,活过半辈子的人,大都有一点真切的生活经验,一点独到的见解。他们从来没想到把它写下来,事过境迁,就此湮没了。

男人做错事,但是女人远兜远转地计划怎样做错事。女人不大想到未来——同时也努力忘记她们的过去——所以天晓得她们到底有什么可想的!

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要是真的自杀,死了倒也就完了,生命却是比死更可怕的,生命可以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变的更坏,更坏,比当初想象中最不堪的境界还要不堪。

太大的衣服另有一种特殊的诱惑性,走起路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人的地方是人在颤抖,无人的地方是衣服在颤抖,虚虚实实,极其神秘。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短的是生命,长的是磨难。

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

硕达无比的自身和这腐烂而美丽的世界,两个尸首背对背栓在一起,你坠着我,我坠着你,往下沉。

但是,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男人彻底懂得一个女人之后,是不会爱她的。

他看着自己的皮肉,不像是自己在看,而像是自己之外的一个爱人,深深悲伤着,觉得他白糟蹋了自己。

女人还没得到自己的一份家业,自己的一份忧愁负担与喜乐,是常常有那种注意守侯的神情的。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深情是我担不起的重担,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

我爱你,为了你的幸福,我愿意放弃一切--包括你。

小小的忧愁和困难可以养成严肃的人生观。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无用的女人是最最厉害的女人。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最悲哀的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听到一些事,明明不相干的,也会在心中拐好几个弯想到你。

你死了,我的故事就结束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长得很。

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我爱你,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