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是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鹧鸪天》还是一首民乐曲,胡琴演奏。

中文名

鹧鸪天

别名

《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

创制朝代

格律

双调

文学体裁

词牌名

概述

①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②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词牌简介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醉梅花》、此调很象两首七绝相并而成,唯后阕换头处稍变。双调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平韵,一韵到底。上阕第三四句、下阕第一二句一般要求对仗,不可不知。

题考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 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鹧鸪

鹧鸪 [zhè gū] 鸟名。看上去象雌野鸡,头象鹌鹑,胸前有白圆点。背毛有紫赤浪纹。足黄褐色。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定格

《鹧鸪天》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词很象两首七绝。前阕完全是七绝形式,后阕只是把首句拆成两个三字句。)

作法介绍

《鹧鸪天•时谪黄州》•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4。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本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

玉惨花愁出凤城,

⊙●○○●●△(平韵)

莲花楼下柳青青。

⊙○⊙●●○△(协平韵)

尊前一唱阳关曲,

⊙○⊙●○○●(句)

别个人人第五程。

⊙●○○●●△(协平韵)

寻好梦,

○●●(句)

梦难成,

●○△(协平韵)

有谁知我此时情。

⊙○⊙●●○△(协平韵)

枕前泪共阶前雨,

⊙○⊙●○○●(句)

隔个窗儿滴到明。

⊙●○○●●△(协平韵)

赏析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阙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阙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名篇鉴赏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

我是清都山水郎2,天教分付与疏狂。

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3。

诗万首,酒千觞4。几曾著眼看侯王。

玉楼金阙慵归去5,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释

1.西都:指北宋的西京洛阳。

2.清都:道家传谓紫薇天帝的居所,《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薇,均天广乐,帝之所居”。山水郎:作者虚构出来管理山水的神官。

3.券、章:均指公文。

4.觞:酒杯。

5.玉楼金阙:指神仙居住的楼阁宫殿。 

此篇是朱敦儒前半生生活理想和自我形象的写照。朱氏在词中将自己塑造成一位管理天下妙水清山的神官,由上天赋予了狂放不羁的特权,不问人间俗务,只管风月雨云,成日价过着清诗万首、美酒千杯的洒脱生活。对于俗世间的候王将相自然不屑一顾,就算是天上的神仙府邸也懒得归去,只愿头上闲插着梅花,醉倒在繁华的西都洛阳城中。此词塑造的艺术形象,与李白的“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颇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读之直觉旷达洒脱,正可见其"有神仙风致"处。只可惜,朱氏年轻时代这种傲视候门、纵情山水的理想生活,却不为现实所容。秦桧当权时,朱氏被迫出仕"久废之官"鸿胪少卿,可谓是晚节未终,招致不少非议。《二老堂诗话》载:“蜀人武横作诗讥之:'少室山人久挂冠,不知何事到长安。如何纵插梅花醉,未必王侯着眼看。'”曾经的山水仙人,如此遭人奚落,真正令人扼腕。

三、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儿嘶2。白头居士无呵殿3,只有乘肩小女随4。

花满市5,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6,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释

1.正月十一日观灯: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临安元宵节前试灯,称"预赏。

2.笼纱:纱制的灯笼。

3.白头居士:作者自称。呵殿:前呵后殿,即前呼后拥,指随从。

4.乘肩小女:坐在大人肩上的小女儿。

5.花:花灯。

6.沙河塘:钱塘县南五里,南宋时为繁华盛地。

这首词写正月观灯,描绘出当时人们赏灯的盛况,"笼纱未出马儿嘶的喧哗,花满市的壮丽,然而在拥挤的人群里,作者带着小女儿在缓缓行走着,无呵殿的白头居士是作者自嘲之情,乘肩小女是作者的自慰之情,两种形象叠加在一起却是词中新颖的意象。但作者在这样的繁华热闹里,仍然没有摆脱忧伤,他那颗敏感的心在观灯回来的路程中,在银色的月光下,在忽然沉静下来的深夜,触景生情,回想起了少年情事,那就发生在许多年前同样的美好的夜晚,然而往事亦已,岁月已逝,作者无可奈何之情在这热闹的节日里,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显得更悲凉更凄恻。

《鹧鸪天》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释:骚人句:骚人,此处措赋《离骚》之屈原。

赏析:

此词是咏桂花的。作者赞扬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不仅因为它的美丽,而是因为它长存浓列的芳香,反映了她的审美观。上片采用直接描写的方法,下面采用侧面衬托的方法。通过议论赞美桂花,使主题深化。寄托遥深。

《鹧鸪天》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注释:

寒日:晚秋的霜晨,气温甚低,人们感觉不到阳光的热量,故称寒日。

琐窗:窗棂作连锁形的图案,名琐窗。琐,即连环,亦儿锁。

团茶:即压紧茶之一种。宋朝多制茶团。

瑞脑:一种熏香的名字,也叫龙脑,即冰片。

仲宣怀远: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建安七子之一。曾写《登楼赋》,以抒怀乡的情思。其中有“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分,涕横坠而弗禁”之句。

随分:照例。

赏析:

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后所作。李清照南渡之后,陷入了国破家亡、夫死流离的悲惨境地,心绪落寞,乡情殷切,写一些怀乡词。这词写晚愁霜晨庭院中凄寒肃杀的景象及女主人一醉解千愁的浓重家国之思。两词结句,如直抒胸臆,僵直枯燥,便缺乏了艺术的生机。宕开一笔,别出远神,境界全出,更引起读者冥想遐思。获得特殊的美感享受。

《鹧鸪天》夏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此为送别词。词中托为一个女子的身口,抒写她与爱人分别时的离情愁绪。全词语浅情深,深婉曲折,凄美灵动。词的上片写女主人公爱人将行、行日及别宴上的种种情态,下片极言离别的痛苦。

上片起首一句,写女主人公自爱人打算出行时就没精打采,整天百无聊赖地描眉。第二句,写她一见丈夫打点行装就愁了。这“愁见”似不同于“愁看”,应是情绪的突然触发,虽然行人即将出发,但何时理征衣,她并不是都有思想准备的。这样看来,这个“愁”比前句“无心”就深入一层而且带有一定程度的爆发性了。上片结尾两句,写男女双方唯恐对方伤心,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至于别宴上,女主人公虽然难受得两眼是泪,却不敢让自己的泪泉涌流出来。

过片三句,略作顿挫,气氛稍缓,金玉的字面也显示了情意的美好;下面的反问又转入内心,“相斟相劝”表面的平静下隐伏着痛苦的煎熬。结拍两句,构思奇特,出语不凡,道出了女主人公深挚婉曲的内心独白:正因为分别这般痛苦,不如自己先醉倒,不知分手情形或许好受些。自己强忍着眼泪想宽解心上人,但感情的自控总有个限度,说不定到分手时还会垂伤心,那只有求助于沉醉,庶几可免两伤。这两句,把主人公的款款深情抒写得感人肺腑,波澜起伏。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注释

(1)彩袖:借代手法,指歌女。

(2)拚(pàn判)却:甘愿。

(3)剩:尽量,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釭(gāng刚):灯。

词牌来源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调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词牌格律

格律对照例词:【北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彩袖殷勤捧玉钟,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当年拚却醉颜红。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从别后,忆相逢,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几回魂梦与君同。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说明:词牌格律与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词作举例

1.【宋】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2.【宋】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3.【宋】宋祁《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

4.【宋】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5.【宋】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6.【宋】晏几道《鹧鸪天·一醉醒来春又残》

7.【宋】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8.【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9.【宋】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

10.【宋】晏几道《鹧鸪天·斗鸭池南夜不归》

11.【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

12.【宋】晏几道《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13.【宋】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14.【宋】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15.【宋】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16.【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17.【宋】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8.【宋】聂胜琼《鹧鸪天·别情》

19.【宋】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20.【宋】姜夔《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21.【宋】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22.【宋】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23.【宋】辛弃疾《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24.【宋】辛弃疾《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25.【宋】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

26.【宋】陆游《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

27.【元】魏初《鹧鸪天》

28.【宋】柳永《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

29.【宋】姜夔《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30.【宋】张炎《鹧鸪天·楼上谁将玉笛吹》

歌手王欢演唱的歌曲

鹧鸪天

词:李清照

曲:雷雨

唱:王欢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歌手介绍

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演唱特点:嗓音纯净,细腻委婉,清新甜美,声音可塑性很强,对不同风格的作品迅速调整音色及状态,擅长无界演唱民族和流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