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区是武汉市政府规划的一个新区,位于武汉中北部的长江边上,是武汉的“未来之星”,是武汉建设美好未来的基础。中央要求,在长江流域,武汉要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脊梁,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中部地区,武汉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在全国,武汉要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武汉自我定位:在全球,要成为世界城市发展中的亮点城市。

“两江交汇、三镇鼎立”,是武汉特有的城市格局。但是,武汉还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新区,缺乏代表城市形象的规模化亮点区块,现已到了规划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武汉需要在三镇之外,建设最亮丽的“第四镇”。

建设长江新区,集聚国家战略、传承长江文明、承载武汉使命。长江新城为武汉未来30-50年发展预留了空间,必将为复兴大武汉的宏图伟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文名

长江新区

所属地区

湖北武汉

面 积

约 100 km²

所含区域

江岸,黄陂,新洲

解释

是武汉长江新城区

提出时间

2016年1月20日

政府规划

2016年1月20日,在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万勇提出,武汉市准备申报国家级新区武汉“长江新区”。

2016年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吴超呼吁,在湖北武汉设立国家级武汉长江新区,打造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武汉长江新区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新区

武汉市第十三次党代会2017年1月22日上午开幕。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作大会报告,“聚力改革创新奋力拼搏赶超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开启复兴大武汉新征程”,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重点围绕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规划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传承楚风汉韵,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

2017年2月15日,武汉市第十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武汉剧院开幕,市长万勇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武汉将围绕“一城一轴一心”,即长江新城、长江主轴、东湖绿心,规划建设世界亮点区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017年9月30日上午,武汉长江新城工作委员会、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宣布成立。

根据机构编制及领导班子组成文件要求,设立武汉长江新城工作委员会,为市委派出机关;设立武汉长江新城管理委员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同时,党工委与管委会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区域范围

武汉“长江新区”申报区域既包括需要优化提质的江岸、江汉、硚口,也包括未来增量拓展的东西湖、黄陂、新洲部分区城,初期申报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2017年7月17日,瞩目已久的长江新城的选址,终于落子确定。上午9时,武汉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江新城项目落子谌家矶,范围涵盖武湖、谌家矶地区。

具体将分三期推进,起步区位于谌家矶——武湖区块,具体方位是东至武湖泵站河,南至长江北岸,西至滠水河、府河,西南至张公堤路,北至江北铁路,约30到5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10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500平方公里。届时将形成“四镇”新格局,再造一个新武汉。

据了解,长江新城是在武汉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党代会报告表示,要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启动规划建设“长江新城”,这是武汉提升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报告中称,要围绕“长江新城”规划优化武汉长江主轴,重点围绕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进而成为代表城市发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区、全球未来城市的样板。[1]

建议

吴超建议,支持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在武汉长江新区开展多式联运试点,建设华中地区中欧铁路货运班列集并中心。同时,将临港、临空、航空航天等方面重大产业项目优先布局武汉长江新区,形成国家级乃至世界级临空、临港和航空航天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