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文学
林徽因

如何评价林徽因?

我想看看大家对林徽因这个人的评价 可以从各个方面考虑 比如才情 性格 感情 希望是大家自己的评述~~重要的是希望写下自己的性别~~这也是一个小调查吧~…
关注者
2,796
被浏览
7,731,568

538 个回答

忽然想起以前在新华网看到的文章


1937年11月,日寇轰炸长沙,林徽因一家险些遇难,只得乘汽车取道湘西,逃往昆明。

行至晃县,已经无车可乘,林徽因又患上急性肺炎,高烧40度。晃县小到处是难民,为了投宿,走完了几条街巷,也没能找到一个床位。

走投无路之时,雨夜中传来小提琴声,循声找过去,是一群身着空军学员制服的年轻人。梁思成说明来意,青年们热心帮忙,立即腾出一个房间

1938年1月,梁家终于抵达昆明,晃县遇到的空军学员也来到昆明,经常来到梁家玩。

萧乾说:林徽因就像往时谈论文学作品那样,充满激情地谈论着空军英雄们的事迹。

不久,林徽因的弟弟林恒也进入空军学校,那些学员与梁家的友谊因此更加密切了。他们把梁和林当作兄、姊看待,无话不谈,包括倾诉他们的委屈和痛苦。

一年之后,飞行员们从空军军官学校毕业时,由于没有亲属在昆明,梁、林夫妇作为他们的“名誉家长”出席毕业典礼并致词。

按照惯例,他们每个人出征前都要留下亲人的联系地址,以备身后之用。这些年轻人的家多在敌占区,不便联系,后方没有亲属,他们留下的也是梁家的地址。

然后,梁家开始一次又一次收到部队寄来的阵亡通知书,以及他们的私人遗物。

每一次接到遗物,作为“名誉家长”的林徽因都捧着它们,泣不成声,心都“炸成了窟窿”。


8位弟弟之一的叶鹏飞曾经在飞行时两次遇到空中停车事故,被迫跳伞逃生,飞机坠毁。叶鹏飞非常自责,跟林徽因说下一次他再也不会放弃飞机了。

1939年的4月,叶鹏飞在空中遇到了第三次故障,这一次他选择保住飞机,拼了他最大的努力试图迫降飞机,最后还是失败了,摔死在重庆广阳坝,这是林徽因家第一次收到噩耗,林徽因痛不欲生。


1940年9月13日,晃县雨夜拉小提琴的黄栋权战死在重庆上空,因飞机被打爆,无法收尸。

不久‘小提琴家’黄栋权的遗物也寄到了李庄……我们全家对于黄栋权的死特别悲痛,因为当初正是他的琴声才使我们同这批飞行员结下了友谊之缘的。(梁从诫:《悼中国空军抗日英烈》)

1940年3月14日,林徽因的三弟林恒死于成都双流。日军飞机奇袭双流机场,机场为数不多的的战斗机仓促起飞迎敌,林恒寡不敌众,激战半个小时后,被日机击中头部,血撒成都上空。

因林徽因病重,家人暂时隐瞒了她,梁思成以出差的名义赶往成都,梁思成回来时带回了一块林恒飞机的残骸,他生前穿过的军礼服,还有一把毕业纪念佩剑。

1941年9月。陈桂民在四川凤凰山试飞苏联新提供的飞机时,遭遇了发动机故障,为了保住飞机选择迫降,壮烈殉职。

自从陈桂民牺牲后,每年七七事变纪念日的中午十二点,父亲(梁思成)都要带领全家,在饭桌旁起立默哀三分钟,来悼念一切我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抗日烈士。————梁从诫:《悼中国空军抗日英烈》

1944年6月26日,林徽因的弟弟们中的最后一人——林耀率队飞临湖南益阳轰炸日军船队,战果斐然,但林耀飞机尾部被击伤。返航途中遇到暴雨飞机失去控制,为保全这架美国援助的P-40战斗机,林耀选择迫降,不幸撞山而亡。


至此,林徽因在晃县结识的弟弟们全部牺牲。

林徽因悲痛欲绝,又想起三年前牺牲的弟弟,写下了长诗《哭三弟恒》。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那是——你自己也明瞭——因为你走得太早,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

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们已有了盟友、物资同军火,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

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

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算是诗来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一切;

将来还有的机会,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生的权利,喜悦;

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

你相信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

那不朽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编辑于 2023-10-28 14:29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以林徽因的家世,润到美国,搞个学位,然后落地生根,成为在美华人的老钱,这个操作不难吧?

结果,她和梁思成在祖国各地冒着炮火搞古建研究,测绘,定年代,研究古建结构,写论文,图啥呢?

你看看胡适那个货在干啥?

发布于 2023-10-10 10:37

第一,那个时候的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林只能去美术系,但她几乎修了建筑系可以旁系选修的所有课程,可以说梁和林是为了共同的建筑梦想来到宾大学习。

第二,林在古建保护方面的贡献,这方面可以看看营造学社当时的考察记录和相关成果,你能想象上世纪初,一个女孩纸穿着旗袍爬到落了千年灰的古建筑屋架上搞测绘吗?

第三,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林是建筑系一级教授,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办之初,还没几个老师,夫妇俩几乎快承担了所有的教学任务。

我不知道这么一个有气节的才女,一个面对侵华战争跟儿子说“中国的文人总是有条后路,家门口就是扬子江嘛”的女子,一个被建筑系学生尊称为“林先生”的女子,为什么会因为小情小爱、一些不实的传闻被大众污名化,只是因为人家长的漂亮又各方面都很厉害吗?

——————原回答

万万没想到这么多人纠结于“穿旗袍”这件事。想起来第一次听说林穿旗袍测量古建筑是在大学导师的古建筑课上,导师说“我爬过500年的古建筑屋架,知道落了500年的灰有多厚,而林穿着旗袍爬过一千年的屋架”,我们听罢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很酷。在那个交通不便、物资匮乏的年代,梁和林以及营造学社的其他老师们走过千山万水,靠着最传统的测绘方式拿到了一座座古建筑的一手资料,否定了日本人关于“中国境内已无唐代建筑”的论断,构建起了最初版本的“中国古代建筑史”。

如评论区友友所言,旗袍本来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日常服饰,并不是高开衩、收腰身的才叫旗袍,普通女性可以穿着旗袍并不影响劳动工作。以下是我随手百度搜的照片:







编辑于 2023-10-10 15:27

梁从诫回忆自己在1946年问过母亲:“如果当时日本人真的打进四川,你们打算怎么办?”母亲略有所思之后说出:“中国念书人总还有一条后路嘛,我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言外之意,如果敌人来了,不行就跳江呗。林徽因是林长民的女儿,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气节。

这段文字让人顿生敬意

编辑于 2018-04-13 19:27

我们评价没啥意思。

林徽因去世葬她本人设计建筑格局的八宝山革命公墓,说明我党已经对她盖棺定论,一个为了新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发布于 2023-10-06 04:54

就是只看她跑来跑去为了古建筑折腾的这一条就无法讨厌她,做实事的太少,说废话的太多

发布于 2015-09-29 03:45

林氏满门忠烈,不在乎你怎么评价。

林氏九烈士:1. 林觉民,2. 林尹民,3. 林文,4. 林恒,5. 林徽因,6. 林祥谦,7. 林泰曾,8. 林永升,9. 林履中。

“日军打来了怎么办?”
“中国的读书人,总有最后一条路,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

上面,是林徽因和儿子的对话。

而下面,则是林徽因写给25岁即英勇牺牲的飞行员三弟的泣血悲歌:

《哭三弟恒》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
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
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
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
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更遑论林徽因在建筑史上的地位和成就!

不管野史说林徽因的感情史如何,我想,我们都没资格“黑”林徽因。

发布于 2023-10-31 23:42

林徽因这个名字在大家印象里一直是一个游走于众多美男子之间,情史风流的美才女,是一个非常有手段的高级“绿茶婊”。而事实并非如此。


最近有个热搜是有人用AI技术修复了一张林徽因16岁时的照片。


咋说嘞,修复过后的“林徽因”乍一看是美的,拥有深邃的眼窝、精致的鼻尖和几乎堪称完美的幼态脸型及五官分布,放到现在也是能当网红的颜值。


评论里刚开始也是一水的夸赞,说总算理解了当初那些文人墨客为什么对她那么痴迷。


但是呢,迷死氧要来打这个AI修复的脸,因为所谓的那个修复之后的“网红脸”,根本就不是林徽因的真实颜值,而且这个“网红脸”也恰好体现了大家对林徽因本人的认知偏见。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林徽因本人是美的,但是她的美跟网红脸那种精致的甜美天差地别,她的脸上更多的是体现着东方的美人独有的温婉清秀。


其实林徽因留存下来的照片中很多都清晰到能看出她真实的五官。


她面部轮廓圆润,中下庭都偏短,是很典型的幼态长相。五官方面称不上精致立体,眉眼弯而细长,鼻梁不算太高,鼻头也有一丢丢扁塌。


甚至因为五官偏小,导致面部留白过多。所以以现在的审美标准来说,她的脸是有一点点显大的,但好在林徽因的五官分布很合适,也没有十分明显的颜值bug。


但林徽因本人也并不需要靠精致的五官来支撑颜值,因为她的美3分靠五官,7分靠气质。林徽因从骨子里缓慢散发出来的脱俗气质才是拔高她颜值的关键。


少女时期开始的她,身上就一直流淌着一种落落大方的独特气质,眼神坚定、自信干练,细看有一种英气里又揉碎了些许娇柔的感觉。


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从小被呵护得很好,但体现在她身上更多的是温婉而不是娇气。


但是回过头看这张精修后的网红脸照,修图的人为了让林徽因的五官更符合现在的美,给她用P图大法做了一个网红套餐微整形。


开了眼角、做了眼睑下至和上睑提肌、填充了卧蚕、加深了眼窝、垫了山根和鼻尖、切了鼻翼,做了V-line,还在下嘴唇的地方给她悄悄补了一点玻尿酸。美是美的,自然也很自然,但却把林徽因骨子里最特别的那种落落大方、干练知性给抹掉了。


精修过后的网红脸照更像是一个娇弱温柔的,醉心于情爱的深闺少女形象,这种形象经常出现在情感小说的插图里,但绝对不会是林徽因。


当然,出图出成这样也不能完全怪修复照片的作者,而大家对高级绿茶婊的形象代入,只能是美丽而娇弱、温柔而媚俗的,这样才能引得大片男性为之倾倒。


但实际上,真实世界里的林徽因并不仅仅是大家想象中那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文艺女青年,她反而是一个非常“刚”的女性。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林徽因的title里,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诗人或者作家,而是中国建筑师。


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贡献了很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献,堪称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之一。


另外她还曾经和丈夫梁思成一起深入基层,共同走遍了中国的多个省市县,考察测绘了多处古建筑物,有很多著名的古建筑都是通过他俩才被大家认识,才得以被发现、保护。


考察古建筑物,其实就是相当于去勘测各个工地,都是一些环境不会太好的地方,风餐露宿不说,还经常需要爬得很高或者去各种危险的场地,但林徽因都是亲自上阵。


到了后期,经常日晒雨淋、四处奔波的林徽因又瘦又黑,还因此患了肺结核。


为了方便工作,林徽因日常的装扮也很简洁干练。


所以如果剥开媒体们的荒唐的包装,其实林徽因本人就是一个奋斗在一线的职业女性,利用她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的建筑史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结合着这种背景,是不是就很难再把林徽因和“娇弱柔美”联系在一起了?好歹是天天去“工地”考察的工科女,再怎么也要代入一个女强人的形象。


当然,自幼出身于书香世家的林徽因在诗词、文学上面确实也非常有才华,只可惜后来媒体过分炒作了她的才能,把她包装成为了一个风华绝代的民国文艺女青年,而忽略了她其实能文能武。


至于林徽因的那些风流的情史和媚俗的手段,也大多都是谣言,被媒体加工后传得五花八门,慢慢地大家就更加忽略了林徽因身上除了情史八卦、风花雪月之外的东西。


实际上林徽因是一个把人生拎得很清楚的人,她16岁和徐志摩相识,知道徐志摩已婚之后,她就写了一封拒绝信给徐志摩,表示两个人没有可能。徐志摩后来离婚之后还想疯狂追求她,但她却清楚地知道徐志摩爱上的只是用诗人浪漫想象出来的自己,所以并没有跟他在一起。


那首“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诗,也不是她送徐志摩的情诗,而是写给儿子梁从诫的。


金岳霖的爱而不得也是林徽因被大家诟病的一点,但这整件事都是从梁思成的第二任妻子林洙的书里传出来的,没有任何实锤。


当初林徽因把小24岁的林洙当女儿一样看待,不仅把她带回家辅导功课,还资助她上大学,也因此让林洙认识了梁思成。


后来林徽因生病的那两年,林洙一次都没有去看过林徽因,等林徽因去世之后,林洙就以帮梁思成整理资料为由,长期和梁思成相处,最终日久生情。林徽因去世7年后,梁思成再婚娶了林洙。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梁思成去世之后,林洙在回忆的书里把林徽因的成就抹去,刻意写了很多林徽因的“绿茶往事”,包括到林洙老了,上节目时还指责林徽因不是一个好妻子,原因仅仅是林徽因不做家务。


所以林徽因的美,是因为她从小就饱读诗书,之后又一生执执着于实现理想、实现价值所散发出来的独有的女性魅力,她并不是媒体口中那个依仗着美貌周旋于各个男人之间,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她在颜值上只是个配得上漂亮二字的普通女性,算不上惊艳美人,但可以肯定的是,她是个非常厉害且值得尊敬的女性建筑师。


所以这样的林徽因是值得尊重的。

编辑于 2019-06-18 14:25

过程是这样的:

吴是北京市副市长,力主大拆大建。林徽因与她丈夫作为建筑学家在各种会议上反对。后来,有一次,林徽因没参会,吴说“…那个姓林的全家都迂腐,她自己也迂腐!”

于是,林徽因在吴视察城楼时,在城楼下破口大骂:“我侯官林家满门忠烈,你算什么东西!”

1.侯官林氏的确满门忠烈。林则徐就不说,林泰曾北洋水师甲午海战后自杀殉国,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历任民国国务院参议、法制局局长、司法总长、总统府外交委员会委员兼事务主任等,五四前夕,就是他把国外的消息传回国内。“五四”运动后,林长民被推为出席世界国联总会的中国首席代表。后又任全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林长民后死于东北内战(郭张之争)。

林徽因的两个弟弟死于抗日战争,其中一个是飞行员。林徽因说侯官林氏满门忠烈,可说是掷地有声!

2.林徽因与她丈夫梁思诚是中国现代建筑学的奠基人,其学术地位与成就有目共睹。最有名的作品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还有国徽。(碑和徽都是集体创作,但林是核心成员之一,林的研究主攻方向就是纹饰与徽章)。她有这个资格,也有这个能力,还有这个责任来骂。

编辑于 2023-11-29 10:53

毁掉一个女性最好的方式,就是造黄谣,如果她恰好美丽又自由,那么全世界都会帮着你诋毁她

发布于 2023-06-01 01:38

我看到早期对林徽因的大多回答很不舒服。

“风骚”、“‘聪明’”、“漂亮”、“不漂亮”、“徐志摩”、“金岳霖”……,一位女性的一生大家是这样评价的。

好像没人关注到她后来缠绕病榻,一心都在建筑学;大家也不在意,一位可以称名垂青史的女性的身后名毁于谤讥中。很遗憾,林徽因女士的身后名确确一半毁于此了。

正如“你是人间四月天”饱含爱意的诗句她是要倾倒于幼儿的,却总被人作为是暧昧的谈资。

这是女性的不幸,更是优秀女性的不幸。

幸好现在大家慢慢发现一些人的歪曲和诡辩。希望终有一日,大家提到林徽因时,

是“建筑学”、“古建筑”,是“扬子江”、“满门忠烈”,更是一位千古女性。

发布于 2023-10-10 13:04

就说林徽因这个出身矜贵,风花雪月长大的娇小姐二点:

一、在民国极其艰苦条件下,和丈夫一起到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风餐露宿,亲手测绘,为后世留下不可估量的珍贵遗产。

二,抗战期间,病骨支离,九死一生,辗转西南,共赴国难。还有那句平静淡然的话: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嘛……


风华绝代,至情至性,人间四月天!

发布于 2023-10-14 10:35

前几天刚写了一篇文章,希望对题主有用……


写这篇的起因是我在某天发过一个朋友圈,问大家文学作品中的绿茶婊都有谁,于是得到了形形色色的回答。其中有几个回答,我不知道是没有看到“文学作品中”这几个字,还是对她的不满无以复加到了不吐不快的地步,“林徽因”三个字赫然其上。

我尊重所有对故人的不同评价,只要你有自己的立场。

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拥有自己的立场,还是说,你只是茫茫然地站在了别人的身后?

林徽因是绿茶婊,大概已经是被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并且经常可以听到她被叫做“绿茶婊鼻祖”这样大神级的称号。

我想此事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讨论。绿茶和婊。

林徽因的绿茶属性,来源的代表作之一是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它不是有关林徽因的唯一一部传记,却可以说是最有影响力的一部。从题目以及白落梅一贯的风格就可以看出,此书面向的消费群体是尚在初高中的具有敏锐感受力和诗情画意的少女。畅销书的内容不由作者决定,而由市场决定。放到人物传记来说,就是这个人的人生,不由历史决定,由读者决定。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林徽因:她周身沾染了江南的温润和诗意,她从徐志摩的爱情里看到了从未认识的自己,她的生命开始充满生机。她嫁给了一个温和有礼的丈夫,与他开始了伉俪情深的共同生命。她有一个为她终身不娶的蓝颜知己,他丰润了她的生命,让她在最后的日子里不再苍白。她生在莲花的六月,死在她最爱的人间四月天,她的一生,都如一首诗一样素洁美好。

然而,这是白落梅的林徽因,更确切地说,这是市场需求的林徽因——一个才貌俱佳的大家闺秀,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个温和沉静的丈夫,一个一生守护的蓝颜知己。

为什么市场需要这样一个林徽因?因为这样的人生,是几乎所有女性的YY,它满足了一个女人对自己人生的完满的想像。于是,一本本应该花费数年去整理资料写就的人物传记,这这里不过匆匆数月,就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被想象出的林徽因,她的才华不过是写诗作画,她所有的缺憾,似乎都只是风花雪月的往事。

可是你是否听到过这样的林徽因?

她在宾大美术系修完了当时建筑学系的所有课程,并且拿到了优秀的成绩(当时的宾大建筑系不招收女生,因为太辛苦了)。

她的结婚蜜月是欧洲古典建筑考察,是考察,不是旅行。

她与梁思成回国后放弃了清华大学的优待,选择去东北大学创建建筑系,也因此加重了自己的肺病。

她有严重的肺病,有时说不出话,有时不停呕吐,有时卧床不能起。

她在抗战期间颠沛流离,高烧时因为没有房间躺在旅馆的地板上。

她在抗战期间放弃了出国的机会,在四川李庄,饥寒交迫,写信给美国的费慰梅,问她是否有不要的衣物。

同样在抗战期间,有人问她为什么不带着孩子逃走,她回答,身后就是扬子江。

她在北京城墙被拆后,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公然指责当时某些政治领袖。

她去世前身体已经完全透支,却依然将最后的热情投入到了建筑学领域。

这些都是很多人没有听过的,却真实存在过的林徽因的生活。

林徽因的婊属性,来源于两类作品,由于性质的不同,我们对此做出区分。

第一类,即由梁思成第二位夫人林洙所写的诸如《梁思成、林徽因与我》这样的作品。此类作品销量之大,影响力之广,比白落梅之流更甚。

林洙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位林徽因。

她答应徐志摩如果离婚了就嫁给他。

她向梁思成哭诉自己同时爱上了两个男人,不知该怎么办。

她在美国的时候将一封诉说自己很寂寞的电报同时拍给了几个男人。

她在金岳霖打算结婚的时候故意让金看到她的美,所以金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看到这里,都会觉得,这个女人很婊,对不对。

我之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我们一定都会疑惑这些事情的真实性。

问题就在于,这样一些私密的事,谁会知道?

林洙,梁思成的第二位夫人,她说她知道。她不仅知道,还把它们形形色色地写出来了,仿佛自己当年在场。她是怎么知道的?她说是梁思成说的。

说到这里,就没有办法再刨根揪底了,我们总不能把梁思成从坟墓里面拽出来,问他是不是真的告诉了林洙。

那么,为什么有那样多的人愿意相信林洙的话?

一来,满足了人们对恶的诉求;二来,林洙在书中,并不是对林徽因大加声讨,反而是以一种尊敬、欣赏的语气来叙述这些事的。

人们往往不相信暴虐粗糙的口诛笔伐,而相信和颜悦色的别有用心。

如果事情真假没有办法得到证实,那么我们就把问题转向另一个方向:林洙是怎样一个人?

林洙从福建来到清华,作为当时建筑学家程应铨的未婚妻,与同为福建人的林徽因有了交集。由于林洙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林徽因几乎每天为她补习英文,在林洙结婚的时候,林徽因在经济上大力资助了她。

这是背景。

中间发生过什么我们并不知道,我们知道的是,教授并资助了林洙的林徽因从病重到去世和葬礼,林洙都没有出现过。

林洙在自己的丈夫程应铨被打成右派之后果断离婚,一来二去和梁思成结了婚。

结婚之后,她摘掉了挂在客厅里的林徽因的画像。

梁思成在某年林徽因忌日的时候出去祭奠她,回家后小心翼翼地问林洙有没有生气。

有一个视频,记者问林洙如何看待梁思成与林徽因的感情,她的回答是:跟一个死人吃醋?我犯不着。

这样的一个人,以欣赏、尊崇的口吻讲述了林徽因或真或假的婊气十足的事情,我认为其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更何况,早就有人指出,林洙所讲述的林徽因爱上两个男人的那段时间,金岳霖正在美国,与他的女友艾琳同居着。

林徽因的婊属性,来源于两类作品,由于性质的不同,我们对此做出区分。

第二类,即钱钟书、冰心等在文坛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对林徽因的评价。这是很多人讨厌林徽因的原因,并且证据确凿。

诸位放心,我并没有黑二位的意思,相反,我认为他们二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我要指出的是,一个在中国文化中滋养长大的心智正常的成年人,怎么会把非此即彼的极端二元论思想作为人生的信条?

A是好人,A说B不好,所以B一定是坏人。

这个逻辑的可信度在哪里?

钱钟书、冰心是人品没问题的人,所以他们讽刺的林徽因,就一定是人品有问题的人?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人品没什么问题,也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比如性格张扬,或者脾气暴躁,甚至毫无缘由,就是惹得你格外不喜欢?

鲁迅讽刺的人多了,鲁迅人品人格也没什么问题,那是不是被他讽刺过的沈从文、林语堂,都成了人品不好之人?

更何况,中国一向都有文人相轻的传统。

文人相轻,大多不过文化志趣、价值取向不同,彼此又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错在哪里呢?

所以,喜欢钱杨、冰心的人,不必恨屋及乌,喜欢林徽因的人,也不必唇枪舌战。

所以,别太为难这个叫林徽因的民国女子。

她不只是一个诗人,一个在风月中如鱼得水的人。

她还是一个学识深广的建筑学家,一个在战争年代受尽磨难的病人,一个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妻子和母亲,一个脾气急躁、却热情活泼的人。

她的一生投入最多的不是浪漫,不是爱情,而是建筑学。

我并不是想为大家心中的林徽因翻牌,或者像有些人说的,洗白。我想说的是,在你对一个人或一件事情并不是十分了解的时候,不要着急站队。因为过早站队,会让你蒙失理智,道听途说地相信也许是不着边际的话,并且对近在眼前的真相置之不理,一味地认为那是无谓的强词夺理。

我们在体制之下昏天黑地地过完了自己兵荒马乱的青春,我们在很多领域没有话语权,或者我们的学识还无法支撑起我们的言论,但是爱情方面我们还可以肆无忌惮地谈笑风生。

于是,我们不相信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性可以理智从容地处理感情问题,我们不相信一个容貌姣好的女性可以将爱情和虚荣放置在事业之后,我们不相信一个出身贵族的女性可以在学贯中西之后回国报效,我们不相信这样一个女性,可以为了国家和文化,奉献出自己的一生。

我们以小人之心,猜度那个时代中学贯中西的大师们扑朔迷离的感情生活,而刻意忽略他们对文化的贡献和牺牲。

如同我们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具欢颜”的君子理想当成一则冰冷的笑话,同样地,我们也把民国精英们的救国情怀简化成一段暧昧不明的风月往事。

我们对于林徽因的亵渎,其实不过是一个时代对另一个时代的亵渎。

被亵渎者,何止一个林徽因。

这不是林徽因的不幸,而是我们的悲哀。

【原作发表于微信公众账号“走姿”】

P.S..如果有人问我想要了解林徽因,该看什么。我想说,我看的也不多,但是推荐两个:央视的纪录片《梁思成林徽因》,费慰梅的《梁思成和林徽因》。

发布于 2015-06-08 19:47

在建筑行业,是不会直称她的名字的,老师讲课的时候都会加上“先生”二字。

发布于 2016-10-13 10:35

别的不说,就保护古建筑这方面,北京正在验证她生前的话“难道非要现在拆了真的,以后再修假的吗?”不错,北京现在正在修假的!

发布于 2023-10-14 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