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

新印象派有哪些杰出的艺术作品?

关注者
7
被浏览
14,413

5 个回答


图中小男孩帽子是什么颜色?

橙色?红色?是吗?

但是你仔细观察,它是黄色和蓝色点出来的橙色明暗效果。



1884年,法国画家乔治·修拉(George Seurat,1859-1891),创作了这幅《阿尼埃尔浴场》(Bathers at Asnières)。在那个盛行印象派绘画的时代,修拉的点彩画像是在玩一种很新的绘画技术。画面明亮的光照就像印象派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少了印象派那种流逝感,多了一种更加凝固的视觉感受。

叠压(伦勃朗也很擅长)黑白灰产生的效果叠压,他的点彩画是客观事物落在视网膜上的效果,对比法则、点彩法,朦胧、烟雾缭绕的感觉。修拉研究过皮耶罗·弗朗西斯卡的摹本并在其基础上更加精进。并在自己的画中形成一套精准复杂关系构成的闭环。



如果《阿尼埃尔浴场》你不熟悉,那它的姐妹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世界名画了。这两幅作品常常被人拿来比对。阿尼埃尔浴场对岸就是巴黎人的避暑胜地大碗岛,虽然都是描绘了星期天的悠闲时光,但两岸的场景宛若两个世界。

我们说这幅早于《大碗岛》创作的《阿尼埃尔浴场》不可忽视的是对岸库尔布瓦的浓烟工厂和高架铁路桥。修拉没有直接表现工人阶级的生活困境,而是选择以休闲娱乐的场景,同时描绘了阿尼埃尔和大碗岛。显然,这种对比是清晰明确的,意义也是深远的。



乔治·修拉在委婉的表达当时巴黎社会,贫富阶层的差距。《阿尼埃尔浴场》近景是工人阶级的休闲娱乐时光。远景中是铁路桥和冒着浓烟的工厂,虽然题目是阿尼埃尔,但实际表现的位置是对岸的库尔布瓦。塞纳河船上是中阶级装束的乘客。画面以动为静的感觉深远,人、物、景的排列被主观规整化。很市井的题材内容却以清新的色调呈现。而《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是一片小资体面人的精致生活,和不见光的烟花交易。



该图是乔治·修拉的第一幅作品,不满25岁便创作完成,他希望凭借该图在1884年春天的官方沙龙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该图比大多数印象派绘画要大得多,而且是在工作室内创作,不是在户外只用一两节时间就完成的,乔治·修拉为了能精确地描绘出理想中的画面,共画了15张预备稿及10张素描。该图显示了位于巴黎市中心西北的阿斯尼埃(Asnières)和库尔贝沃伊(Courbevoie)桥梁之间,几个男人和男孩在塞纳河(Seine)的河岸上放松,其中一些人可能在那里工作。画作背景是一座铁路桥,铁路桥遮掩了一部分平行的公路桥,克里希(Clichy)的煤气厂和工厂的烟囱也隐藏在桥后。



这条河上可以看到休闲的帆船,最右边的那个男孩他希望唤来希腊水神,他站在河里,双手托着嘴,就像在吹起海螺壳。



修拉的成名在于他将科学引用到印象派的绘画上,印象派在绘画技法上非常喜欢捕捉户外感的光线美,而乔治·修拉通过研究色彩学原理,成功的提高了画面亮度。这里奥格登·鲁德(Ogden Nicholas Rood )的《现代色彩学》查尔斯·布兰克和谢弗勒尔的科学论文,光混合效果,都对乔治修拉影响深远。谢福勒尔发现两种近在咫尺的颜色可以从视觉上产生第三种颜色。



来自美丽国纽约的鲁德,他的著作《现代色彩学》传到法国后,对乔治·修拉的影响是革命性的,他不再满足于调色板上调色,而是用纯色色点并置的手法进行绘画,而观者在一定距离通过视网膜自行调色综合形成完整画面,由此诞生了“点彩画”,并且把多种视觉混搭色彩效果运用的如火纯青。



点状画还有一位比较出名的画家是美国的波普艺术家罗伊·利希滕斯坦。他的作品构成很明显是来自印刷的点状物,这种独特的斑点最早来源于美国插画家本杰明(Benjamin Day, 1836-1916),这种印刷技术甚至以本杰明本人来命名,称为“本节点”(Ben-Day dots),即以小色点密集广泛间隔或重叠所产生颜色和光学错觉的效果,最早使用时间是1870年末。从绘画原理根本来说,利希滕斯坦和乔治·修拉都是受到鲁德的《现代色彩学》影响,也算是师出同门了。



这些论著都在探讨自然界的光色可以如何被拆解、并置。我们回看修拉的作品,就可以发现,这些画近看和远看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就像带着眼镜和摘了眼镜看那么与众不同。虽然现如今的科学技术和人们的认知水平,对光学原理早就习以为常,但这项颠覆性的创作手法,在当时那个印象派盛行的欧洲,可是引来了不少争议和绘画技术上的革新。

乔治修拉的这种过分理性、科学的绘画方式像是一把双刃剑,极致理性的情况下一定是会阉割艺术家对情感的真实表达。点彩画法的技巧协调在于大小、颜色的不同排列组合,和马赛克创作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修拉自己曾说过希望他的人物像帕特农神庙的修士雕像一样庄严肃穆。确实我们在观看他带有人像的作品时,那种古典美感与印象派随意的笔触是背道而驰的。在《阿尼埃尔浴场》这幅画中,乔治修拉也充分展现出他对普桑、大卫、安格尔这些新古典主义大师精致知性的审美认同。用这样一种严谨的结构秩序去表达那个时期的主题,带给人们的是绘画上惊喜的并置。画面宁静和谐的意象让人联想起夏凡纳《和平》1867修拉是了解熟悉夏凡纳的作品的美国《梦》按照最基本的平行线和垂直线,以及简单的正侧排列组合来构建画面效果。



1884年创作的《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历时两年多创作完成。在创作期间绘制了30多幅练习作品,400多幅素描草稿和色彩小稿。虽然大碗岛作为19世纪法国小资休闲娱乐的打卡圣地,但如果从表达当时社会阶层问题的角度看,我反而会觉得大碗岛更像是阿涅尔浴场的附属作品,虽然现如今看来大碗岛更富盛名一些。

如果说《阿尼埃尔浴场》是工人阶层休闲写照,那《大碗岛的星期天午后》画面活动明显比上图精彩很多。散步、垂钓、野餐,人们衣着精致,打着阳伞,头顶漂亮的礼帽,穿戴精美饰品,以及宠物甚至是代表烟花交易的猴子。这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也与《阿尼埃尔浴场》形成鲜明对比。乔治·修拉委婉的表达了当时巴黎社会贫富阶层的差距。



修拉就是用画面效果去call back古典艺术,尤其是希腊、埃及的雕塑艺术,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来唤醒他对人物刻画的永恒感。非常有几何定格画面的质感,我有时候在想,如果玩快闪,修拉的大碗岛真的是再适合不过的静止画面了。空间、人物、叙事什么都有。

西方绘画讲究的点、线、面。而修拉这种几乎没有线条存在的画法在当时是非常具有颠覆性和挑战性的,修拉的画中空气感和空间感都非常真实。画面充满了古典时期的精致典雅。



对比卡耶博特的《巴黎街道雨天》,同样的巴黎景致,一个是人物清晰的表达,另一个宛如工厂制造的机器人,修拉的画给人机械化乌托邦的规整感。这样的绘画也激发了20世纪很多以工业化主题创作的艺术家,比如莱热的作品,非常城市化的立体主义。



最后的最后,还是说回点彩画。修拉每一种颜色的呈现都是规律的色彩排列,跟印象派那种随性感觉的着色是非常不同的。创作绘画技法上,似乎全是精密严谨的秩序,光影的情感流露似乎也全部变成了冷静的科学搭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修拉和塞尚做的是同一个事情:保留印象派,延续印象派,再创造和改进印象派。

修拉如此科学理性的绘画排列,让很多人捕捉不到他感性的艺术,而有意思的是极致的理性克制才是他情感流露的诗意科学。这是和梵高莫奈完全不同的。

发布于 2024-01-24 13:12

详细,可以看看我最近刚刚写完的一篇文章《新印象派—打破印象派的印象派》:


印象派在历史中属于现代艺术的序章,古典中的“画你所想”在印象派中(特指“ 前印象派”)变成了“画你所看”为主。


因为过去很多绘画题材都是神话故事,而印象派基本不画这类题材。

同时,基于科学的光学知识与色彩学知识被印象派画家们创造性的融合到绘画行为中,打破过去绘画那种理想光线,让画面显得更加自然,更接近肉眼观感。

此后诞生的一系列现代艺术形式,比方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等,无一不跟印象派有着亲戚或者师承关系。


前印象派作品《圣阿德列斯的花园》


这些流派我们后面也将会详细讲述,今天我们先来延续印象派这个话题。

上一回我们已经谈过印象派的起源,还有“前印象派”的技法形式特点,接下来谈谈“新印象派”。

新印象派其实不难了解,总的来说,就是“不好好的画画”。


诞生记

新印象派其实只是比印象派“多一点”什么,而这“什么”刚好就是一些点。

新印象派的典型特征就是用“点”这种元素为基本单位进行创作,简直莫名其妙,好好的线为何不用?


新印象派作品


靠点来构成图像不累人吗?赶时间的时候怎么办?

由此可见能开宗立派必须出奇制胜,这种创作方式满足了大家猎奇心理,也制造出不同的视觉形式,而且短时间内形成一个创作壁垒,一般人想学没那么容易。

他们因此也被称为“点彩派”,这个“他们”其实人数并不多,我们后面会说。

这一切首先从一张叫《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的画谈起。


《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


画此画的人叫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是新印象派的官方认证创始人。



这幅画在1886年的“印象派的第八次联合画展”上出现,大家此时该知道为何“点彩派”要归纳到印象派中了。

比如我们在【现代设计简史】里谈到的乌尔姆学院,不管后来如何想摆脱,大家都仍然习惯称它为“新包豪斯”,因为校长就是包豪斯毕业的马克斯比尔,用的方法也是包豪斯的汤底。

乌尔姆学院的建筑风格延续了包豪斯


我们将话题回到这张画,这是一幅尺寸巨型的画,长三米高两米,所以刚刚展出的时候大家一脸懵逼。

首先因为太近根本看不清楚是啥,就是一堆细碎的笔触,假设走远一点看,又想放声大笑。

这些僵硬呆滞的人物,像木头一样的少女到底是什么破玩意,就像一堆玩具。


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局部


是不是没毕业就出道了,这些内容到底想表达什么,纯粹的一种无聊吗?

但很快,这种局面就迎来翻转,当时巴黎一位著名的艺术评论家菲力克斯在《时尚》杂志上发表文章,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赞赏此画。

他表示:“修拉为印象派找到了一条打破局面的路径,那就是进一步科学的融合色彩学,为大家系统完整的展示出一种新式绘画方法”

没错,修拉的这种画法其实采用了“色光混合”原理,也叫“色彩分割法”,这两个名词也许有朋友不太能听懂,所以我翻译一下。

简单说来,就是修拉的画法等于将“调色盘”直接放到画中,比方将红色与蓝色颜料密集的点在临近区域,你能看得出紫色。


因为在一定距离看的时候,两种颜色产生了模糊与调和,这是一种人类视觉的生理特点,神奇吧。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色调特别鲜明,颜色在保持明度之余又获得要的颜色,因为颜色在物理调和的过程中会形成灰色。

新印象派画作局部


所以新印象派一般而言,只使用7原色进行绘画,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 (Indigo)、紫。

当时的修拉才不到30岁,此画一共用了两年才完成,如果我们放大看局部,这确实是一个浩大的体力活,配合这画的还有400多张素描草稿,绝对的大制作。


《大碗岛》的素描草稿


幸好修拉家境优越,不然估计早就受不了,其实印象派的一堆画家中,有好些人都是富二代,比方下一期将谈到的塞尚,更是超级富二代。

另外,修拉这个开山之作所表达的内容主题也曾惹人非议,因为大碗岛在当时的法国而言,就是流莺(站街女)聚集的地方,所以他表达的似乎是妓女招嫖这样的主题。

他有另一个作品叫《安涅尔浴场》,创作于1884年,场景恰好是大碗岛的塞纳河另一边。


画里有一堆男性,跟《大碗岛的星期日午后》假设左右放在一起组合,看起来很完整,就像一边嫖客,一边妓女。


《安涅尔浴场》


这些花边资讯不在本次讨论范围,感兴趣的各位可以自行了解,

如此这般,点彩派就诞生了,大家习惯称呼新印象主义或者新印象派。

修拉这个人

新印象主义存在的时间很短,从事这个方向的画家不算太多,估计是因为这种创作方式实在太累,工序太多,等完成之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卖钱,修拉作为创始人一生中也没画几张。

所以代表人物主要就是修拉(GeorgesSeurat)、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毕沙罗等人。


前面谈过,毕沙罗本来就属于前印象派要员,属于后来转型,从实力派变身“体力派”。

新印象派之锵锵三人行


修拉生于1859年,早年是学 新古典主义(前面的分享已经谈过,自行回顾)绘画的,属于新古典大咖安格尔的徒孙,最初跟大家一样循规蹈矩,画一些都能看懂的作品。

后来他偶然接触到新兴的色彩理论才突发奇想将其与绘画结合,做了大量实验,终于得出“点彩”这种创新型绘画手法。

他对色彩的理解主要来自当时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据说就是谢弗勒尔发明了色轮。


法国化学家谢弗勒尔


他提出了一个色彩规律:当眼睛看到不同色彩时,物理构成上的色调与亮度的变化现象就体现于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


谢弗勒尔色彩学著作


这种话千万不要记,没有用的,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视觉调色盘”原理,这个原理成为新印象主义的支点,一切都要从这里出发。

修拉在感悟这个规律的时期曾画了很长一段时间黑白素描,从这些素描开始就有了弱化线条的操作。

修拉还采用了很粗糙的素描纸,画出了极为强烈的黑白对比,他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光与物体的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最后体现在了点彩作品中。


修拉的素描作品


可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背后下了多少功夫只有自己最清楚,这些素描作品本身就风格突出,已经能作为单独作品去展示。

除了色调之外,新印象主义还很强调构图与透视的秩序性,比如《大碗岛》里一共绘制了40位人物,人物之间好像没有什么关联,但彼此之间的空间关系却很和谐,所以最终的构图其实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考究。

修拉的代表作品除了《安涅尔浴场》跟《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之外,还有《埃菲尔铁塔》跟最后并没有完成的《马戏团》。


《埃菲尔铁塔》vs《马戏团》


修拉一生活得很短,31岁就因为一种“白喉病”而去世,历史上将他去世的日子定义为点彩派的终结之日,所以合计不过5年。

建筑师西涅克

新印象主义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西涅克(Paul Signac),也是修拉的好朋友。

年轻的西涅克


他比修拉小了4岁,18岁之前修读了建筑,一次偶然机会看到前印象派大神莫奈的作品展,认为绘画似乎更适合自己,因此毅然放弃了建筑。

所以刚刚开始西涅克是莫奈的小迷弟,进入这个圈子后才认识修拉,再被修拉那种前卫科学的绘画手段吸引,共同探讨与研究,慢慢走出了自己的点彩风格。

他的点彩风格相对修拉显得“松”一些,比修拉那种新古典功底的用笔显得较自由奔放,笔触也比较大,马赛克感很强。


西涅克作品


此时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产量,这种改变确实减小了画点彩画的硬性时间。

西涅克大部分作品都是风景画为主,尤其是海岸风景,他很擅长画那种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个跟他喜欢旅行,特别是航行相关。

他主要的代表作品有《圣特罗佩港的出航》跟《布港码头》等等。


西涅克作品


这些画看上去特别有速写感,其实也确实是旅途中完成的作品,时间因素决定了不能磨磨唧唧。


我们看到他的画作特别有旅行那种愉悦氛围,色彩明亮,对比强烈,冷暖色和谐,有一种视觉上的轻盈感。


西涅克作品


西涅克跟许多“后印象派“画家都是好友,比方凡高及马蒂斯,也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们的创作。


这里不得不说,当大家深入了解印象派诸位画家的故事时候就发现,这一堆人彼此之间的影响都很深刻,有时候难以界定谁影响谁更多一些,基本都是后人研究的评说。

他也是第一个购买马蒂斯画作的人,马蒂斯后来成为”野兽派“创始人(所以有些人否认他是印象派),其实他早期一些绘画就是点彩派风格,我们后面也会有专题谈到,这里先不展开。


马蒂斯


因此,”新印象派“有时候也会被直接归纳到后印象派中,其一因为短暂,从修拉1886成名到1891离世仅仅5年。


其二则是点彩派影响了很多后印象派的画家,彼此给人一种融为一体的感觉。

西涅克还有一张人物画比较著名,是1890年完成的《菲尼翁肖像》。


《菲尼翁肖像》


菲尼翁是当时法国一名艺术品经销商,是西涅克好友,同样是在旅途中,西涅克为其画下这么一张有点俏皮的画。

这幅画给人的感觉节奏感强烈,无论构图还是色彩,属于西涅克少有的表达,后面那些装饰背景参考自日本浮世绘元素。


当时正值法国“新艺术运动”之际,浮世绘可是当时对法国无论设计还是艺术的一大冲击,详细可看史太浓的 《现代设计简史》。

画中背景看起来像个万花筒,大致是在表达一种美学概念,还有对绘画本质的定义,到底是传达大自然的瞬间,还是来自作者内心的一种激情。

西涅克一生活了挺久,71岁时候在巴黎离世,他一生当中都以点彩风格创作,也相继出版过一些著作,是新印象主义坚定的领导者。

毕沙罗老同志

印象派整个村那么多的知名画家中,毕沙罗属于发起人之一(当时已经54岁),也是唯一参加过印象派全部展览的人,年纪最大,为人和气,所以印象派成员都视其为长辈,像个慈父一样的角色。


毕沙罗与太太


毕沙罗生于1830年,是葡萄牙与犹太的混血儿,有个做五金生意很牛的伯父,伯父去世之后让毕沙罗父亲继承了生意,所以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变得很好。

十二岁的时候毕沙罗开始被父亲送去法国读书,随后在巴黎那种浓厚的艺术氛围中爱上绘画,刚刚开始他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写实主义”中的库尔贝与柯罗,非常用功,进步很快,练就了扎实的画功。


毕沙罗1853年作品《《农舍和棕榈树》


他早期作品符合官方沙龙标准,所以在1859年时候就入选过沙龙展览,那时候的作品已经沉稳老练。

认识了莫奈之后,毕沙罗才被印象派那种新鲜画法吸引,从而走上这样的路线,这样一来就没再入选过沙龙了,接下去就有了1874年自行组办印象派展览这件事情。

后来当修拉开创出点彩画法,毕沙罗又被吸引,再改用点彩方式创作,最著名的当属1886年创作的《埃哈格尼的风景》。


《埃哈格尼的风景》


这张画不到A4,尺寸很小,画了阳光下果园里的自然风光,用弱色彩对比,比较松动的点彩笔触模糊了层次与景深,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像前面说的,印象派的画家们总是在相互影响,有时候难以分清楚谁在学谁,那个时期不管艺术界还是设计圈都存在一种“希望打破”现有格局的氛围,所以大家都在努力探索。

比如反过来看,修拉与西涅克早期的作品也被毕沙罗影响过的。


毕沙罗1877年作品《收获的季节》

毕沙罗一直就有变换风格的倾向,点彩的创作手法他运用了不久就感觉不适合自己,继而又曾尝试过英国“拉斐尔前派”那种古典伤感的画风,还尝试过新艺术运动中那种学习浮世绘的装饰风格。


毕沙罗作品


每个阶段都有所不同,但最终这些风格融会贯通,呈现出一种偏印象派特色居多的淳朴风格。


比如其晚年画的《蒙马特大街》。


《蒙马特大街》


1903年时候毕沙罗去世,后印象派中的塞尚与高更都表示毕沙罗是自己的恩师,可见其在印象派群体中备受尊敬,而且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新印象主义这几位画家名气都不算最大,但首先创造性的打破印象派的画法,为接下来的“后印象派”那种开枝散叶式的发展起了示范作用。

后印象中的代表人物只能用巨星云集来形容。


关于“前印象派”及“后印象派”我都曾经撰写文章,欢迎大家关注微信号:【设计史太浓】,自行查收~~~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发布于 2021-01-04 21:06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修拉 使用点彩画法,笔触细腻,新印象派的代表画作

发布于 2014-06-12 16:21

卡米耶•毕沙罗

《摘苹果》

卡米耶·毕沙罗的《摘苹果》前景画面的构图虽然显得有点中规中矩,甚至有点拘谨,但是却向观者传达到了实在的收获的喜悦,后景坡面的曲线,满怀心意地使画面变得更为活泼生动起来。

乔治•修拉

《安涅尔浴场》

《安涅尔浴场》是修拉的代表作之一,并确立了以“点彩”为表现手法的画家修拉的第一部大作。画中描绘了巴黎塞纳河岸边晒太阳、泡凉水的人们。给人以舒适、悠闲之感。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画面中的大碗岛是在巴黎附近奥尼埃的一个岛上公园,聚集了周末来避暑游玩的人们。画面色彩和谐,暖色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温暖鲜明的色调。

保罗•西涅克

《圣特罗佩港》

作为新印象派的一员,他深受印象派的影响,西涅克的作品多以风景画为主。他尤其爱描绘海港风光,而这些位于世界各个角落的海港,都是他亲自抵达过的地方。

马克西米利安•吕斯

《巴黎圣母院》

他的作品涉及众多主题,但最常画的是风景画,他被称为新印象派中效率最高的人之一,创作了超过两千幅各类作品,在奥赛博物馆他被评为“新印象派运动的最佳代表之一”。

编辑于 2023-07-25 16:30

文/冯海涛 花鸟画/马新梅

茅一相在其《绘妙》中有言:“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写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模移写。六法精论,万古不移。自‘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而能;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故气韵生动出于天成,人莫窃其巧者,谓之神品;笔墨超绝,傅染得宜,意趣有余者,则谓之妙品;得其形似而不失规矩者,谓之能品。”在此段文字中不难看出“气韵”之重要性。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六法中五法是可以学习、练习而获得。可气韵却是不然,气韵之生五法是根基,是在创作中获得的积累以及自身的修养达到契机点时的水到渠成,是自然而然凝聚的一种气、一种势、一种韵。我们也由此可知,画家不仅要在技的范畴达到炉火纯青的高度,个人的修养,综合知识的积累,对自然的感悟都不可缺少。故而,观人即可知其作品。正如古人言:“画如其人”。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画家马新梅,深知画之六法,气韵为重。亦知其它无法为气韵之根,如想生根发芽而出气韵,就需要获取营养。所以,其在创作中不仅是“修技、研究技”在笔墨之道上也是吸取古人营养和开新风。更是,精研古今画理画论,熟读圣贤之书。为了了解花鸟习性以及精微状态,其更是深入自然,近距离地观察花鸟的细微之处。画之气韵,乃为心感,但其生出,确有笔墨。所以,用笔、用墨之重要性不言而知。故而,气韵生动的画作无不是笔墨精妙者。细观马新梅老师的花鸟画,骨气、墨气,笔笔皆有,画作也就自然而然的趣味生动。这些都是源自马新梅老师,几十年的在笔耕不辍以及经年累月的知识积累。我们观其近期创作的大幅花鸟画,笔墨自然古朴,色彩典雅精妙,构图新颖、别致。新风、新气象的画作中却尽显高古之韵。

画家马新梅

马新梅,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宿州市政协委员,萧县政协常委,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中国画创作高研班导师,宿州学院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马新梅花鸟画作品

发布于 2022-12-26 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