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漫画
超级英雄
如何看待/评价TA
守望者(电影)

如何看待《守望者》中罗夏这个角色?

看完守望者就有点摸不着边,最摸不着边的就数罗夏了,他到底是什么个存在,一度以为他是个混乱的救世主亦或是最终boss什么的,但是电影里感觉是那么酱油,还…
关注者
1,573
被浏览
1,261,438

120 个回答

实际上Alan Moore本人对于绝大多数读者给予罗夏正面评价这件事,是抱着不满态度的。作者极力刻画这位英雄的目的是描述”义警理想之无用性“ (Comics Journal 138, 1990, 73; qtd in Reynolds, 1992, 117-118)。他创造出这个极端的美国单一神话式的典型”英雄“,正是要揭示这一母题的分裂症状和无根据性。而读者对该角色的爱与认同,恰恰又吊诡地展示出美国单一神话的生命力。

编辑于 2015-05-19 20:25

NEVER COMPROMISE!

永不妥协!

理想主义者罗夏到死都想不通,夜枭怎么就认了怂了?曼哈顿怎么就修了仙了?一代丝鬼怎么就原谅了强暴她的笑匠,而大家怎么就原谅了杀了那么多人的法老王?

那些正义,怎么就可以不伸张?而那些罪恶,怎么就不应该被惩罚?

理想主义者罗夏试图用自己的理想主义唤醒所有善良的人们的理想主义。因为在他看来所有的神圣或不洁无非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逻辑: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罪恶受罚,天经地义。没有中间地带,没有灰色立场。

所以当监狱老大跟他说“哦呦呦你浓眉大眼啊不尖嘴猴腮的罗夏也有今天啊。你不是打击罪恶吗?你不是永不妥协吗?”时,

理想主义者罗夏嘴角闪过一丝不屑。

然而当看到正义伙伴对于约炮的兴趣要远大于践行理想时,

理想主义者罗夏眼里多了一些愤怒。

最后当正义伙伴包括修了仙的曼哈顿都在劝他放下那幼稚的原则选择妥协,以放任罪恶的方式来拯救所谓的无辜时,

理想主义者罗夏哭了。眼含热泪嘶声怒吼:永不妥协!

那些“幼稚的”理想主义者不能改变人类的下限,却能让我们看到人类的上限。

罗夏,真正的,唯一的秉持惩恶原则的英雄。

罗夏,成长于悲惨现实的纯洁的理想主义者。

罗夏,孤独的殉道者。

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永不妥协!

编辑于 2017-03-21 21:23

罗夏是引出整个故事的人。你可以去找一下ALAN MOORE的记录片,其中他朗读罗夏日记开头的经典部分

The Mindscape of Alan Moore_在线视频观看

,20:30开始。估计这就是后来电影版开拍Jackie Earle Haley扮演罗夏时的参考

楼上的几位其实已经说的挺全面的,我过来补充一下。

罗夏脸上的那个面具,是由一种曼哈顿博士发明的布料所制成,上面的黑色流体在白布上会根据压力和热量改变。漫画的第六章THE ABYSS GAZES ALSO(深渊也在凝视着你)里就有详细的描述。

那时的“瓦特”被这种纯粹的黑与白深深的吸引。

这其实暗示了他的思维特点——他只能接受纯粹邪恶与正义,而不容许所谓的“灰色地带”存在。

他能对真正的罪犯施以毒手,而且毫不留情。然而真相大白后,他却要曼哈顿博士杀了他,因为他不能接受维特的方式——杀一救百。牺牲了纽约莫斯科等大城市几千万无辜的生命来换取美国和苏联的和解。即使这挽救了其余的几亿人。

在原著漫画的第六章中,心理医生一直试图将罗夏的嫉恨如仇的性格、暴力倾向归咎为母爱的缺乏,童年的不愉快。但这也只是“瓦特”在成为“罗夏”前的一个诱因。他那糟糕的经历,确实使他想要成为一名蒙面英雄,来挽救无辜、惩罚罪恶。

但这些都不是让他成为“罗夏”的原因。这不是“罗夏”这两个字背后的意义。

直到1975年,一宗绑架案。

他看见那个失踪女孩的尸体喂饱了两条狗。于是他砍死了犯人,然后一把火烧光了这个罪恶的地方。

罗夏的性格其实很好理解。

他沉稳、冷默、辣手、残忍。而且永不妥协。

他的死亡作为一种正义的最佳也是最蠢的诠释。其实也是原作者ALAN MOORE想要对当时洋溢着浓厚英雄主义情节的超级英雄做出的嘲讽——那些幼稚的英雄在同幼稚的恶势力作战。他们居多代表神圣的大美利坚在与邪恶的苏维埃战斗。

然而,ALAN MOORE认为,真正的和平却不似这么简单。它应该更接近守望者中所描述——那需要大量的鲜血和人命所造就。

编辑于 2018-02-27 18:37

丝魂是个凡人

Comedian是个纳粹

Dr.Manhattan是个伪神

法老王是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

钱官是资本产物

兜帽是施虐狂

只剩下夜枭和罗夏是真正的英雄

而两代夜枭都懂得向现实低头

只有罗夏

是理想主义的英雄来到了现实

一条直路走到底

撞的粉身碎骨


我爱这种死心眼

发布于 2017-03-31 10:23

本文论述基于《守望者》原作漫画,部分内容可能与同名改编电影、电视剧有所出入。全文字数4196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沃特·约瑟夫·寇瓦克茨,身高1.68米,体重64公斤,身材矮小而壮实;无业,住址未知。除了一头红发外,不具有任何引人注意的相貌特点。有警官认出沃特即是每天在街巷举着末日预言牌子的流浪汉。另外,一位报刊亭老板声称沃特是其老主顾,每天购买《新先驱者报》。

老实说,我敢肯定自己曾经在街上遇见过他,只是我没有记住他罢了。这张脸出现在美国丽人之中时,我的第一反应会是丑陋;一种没有特点的丑陋。总的来说,沃特是大苹果城中一位毫不起眼的底层人民。但戴上另一张脸时,他可就大名鼎鼎了——老实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永远不会把他和“罗夏”联系在一起。

被捕的罗夏

午夜时分,所有的密探和超人类团体纷纷出动;周五夜里,一位喜剧演员死于纽约。 没人在乎,除了罗夏。罗夏越上高楼之时,《守望者》的故事正式开启。

罗夏堪称《守望者》故事的第一主角:整个故事由其日记开篇,罗夏对笑匠之死的调查是主线故事的明线;故事的最后,法老王的世纪谎言由罗夏日记收束。在登场的超级英雄们之中,作品对罗夏的起源故事及其人物心理进行了最为详细的描述。在漫画之外,罗夏亦是人气最高的守望者,其面具和最有名的口号“绝不妥协”成为了带有神秘吸引力的图腾。漫画后传《末日钟声》中罗夏二代的出场、HBO制作的《守望者》剧集中罗夏帮的出现都在一定层面上体现出罗夏这一人物非凡的人气与影响力。当罗夏的信徒们仰天高呼“绝不妥协”……而我会低头望去,轻声说:“Why?”——我们为什么喜欢罗夏?

把罗夏放在所有的“超级英雄”中,他大概会显得非常“普通”。他甚至难堪“超级”之名——他没有任何超能力,也没有钱财或是科技的加成;面具,风衣,当然还有身体,加起来就是他所有的子弹了。面具下藏着的是一个城市最边缘的流浪汉,身材矮小,相貌普通,经济拮据。即使没有能力与武器加持,罗夏在智谋方面也没能做到“超级”。他的调查方式武断而直接,最常用的情报获取方式便是武力逼供。开展行动时,亦是直来直往,略有些暴虎冯河之感。在漫画中,罗夏十分“顺利”地走进了法老王的陷阱,导致自己被警察拘捕,身份暴露。在原著漫画之后推出的《守望者后传》中,冲动行事的罗夏更是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两次险些丧命于糙面煞星手下。

罗夏简单粗暴的调查方式

而罗夏又是超级英雄中极特别的。这首先是由他的极普通造就的。在超级英雄中的“普通”本身,便是另一种层面的“特别”,而罗夏的自身特质进一步将这种“特别”无限放大。这一代守望者中,唯有罗夏成长于社会最底层的黑暗角落。悲惨的童年经历使他过早且过多地吸收了人性之恶面,其偏激、暴戾的个性初步长成;了解了人类能做出多恐怖的事,见过世界最黑暗的一面之后,沃特·寇瓦克茨有了刀子般的眼力。他能够一眼看穿人性之丑恶,他再也无法将目光放到别处了。他选择戴上面具,让“罗夏”成为自己的称号,成为自己的另一张脸。

罗夏对黑暗的自述

在早期单独行动的过程中,罗夏目睹了更多穷凶极恶的暴行,这让本就生于深渊的他成为了不断膨胀的深渊本身。罗夏评价自己在早期的行动中过于“心软”,彼时的他大概还未对人性之善面全然绝望,常常留给罪犯改过自新的机会;而这渺茫的希望在他目睹女孩被残忍分尸、成为猎犬之食后完全破碎。在温热的鲜血和滚烫的火焰之下,沃特·寇瓦克茨对人性的希望被完全“净化”了;空虚感完全碾碎了沃特,再睁开眼,世上就只有“绝不妥协”的罗夏了。

心理医生对罗夏的评价

人们对这样的罗夏有着狂热般的喜爱。人们痴迷于罗夏孤僻乖戾、偏执异常的性情,追求其著名的“绝不妥协”口号,将其视作“纯粹”的英雄,把他称为勇敢的“理想主义者”。故事的最后,只有罗夏拒绝为法老王的世纪玩笑保守秘密,他坚持自己的箴言,有如殉道者,将信念带入死亡。而其他的英雄则被认为是软弱的,正如罗夏本人对其的评价;甚至有诸多粉丝将罗夏称作“唯一的” “真正的英雄”。

罗夏离去时留下的话
罗夏对夜枭的评价

漫画编剧阿兰·摩尔可能并未料到罗夏竟如此受读者欢迎。其在采访中曾经表示自己并不理解粉丝对于罗夏的狂热。事实上,相比于“超级英雄”漫画,《守望者》更应该被称为“反英雄”漫画。在作者的设定之中,每个“英雄”均有其致命的缺陷,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真正的英雄”可言;而阿兰·摩尔的自述中提到,他设计罗夏这一角色更是为了反映“义警理想的无用性”。而读者反而将其视作理想主义的丰碑,毫不吝啬追捧与赞誉之词——相左观点之下,真正的罗夏到底“无用”的蒙面义警,还是伟大的“纯粹”英雄?

罗夏最吸引人的地方恐怕是他近乎偏执的对“绝不妥协”的坚持。作品中的罗夏将这一信念贯彻至死,他实现了自己对“绝对”的承诺;喜爱罗夏的人们可能会把这样的品性视作“纯粹”的、浪漫的理想主义。而这一英雄理想则是他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直接体现。这样的思维模式在罗夏的自述中亦有直接表现。曼哈顿博士制造的特殊布料上,黑与白移动变换着,但永远泾渭分明,绝不混合——美,太美了,这是罗夏对其的称赞,他把黑与白的斑块作为了自己匿身的面具。这是罗夏善恶观的体现——善即是善,恶即是恶,毫无交集。这样的观念可能源于罗夏成长的极端环境。他出生自社会的最底层,见到过人性最最丑恶黑暗的一面;这样的环境塑造了他的极端,打造了他“绝对”的善恶观与其二元论世界观。

罗夏二元思维的体现

而这样的信仰在法老王的世纪谎言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挑战下开始崩塌。法老王杀死了三百万无辜的纽约市民,这在罗夏眼里显然是绝对无法饶恕的极恶;另一方面,这三百万人的死去客观上促使了美苏和解,除去了几十亿人头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同时似乎可以被称作极善。依照罗夏的思维,他必须揭穿法老王的谎言,让他为三百万人之死付出代价;可揭穿谎言后,核武器的阴云将再次笼罩地球上空。其他的英雄选择了“软弱”,选择为法老王的新乌托邦守口如瓶;只有罗夏“坚持”自己的原则。事实上,罗夏本人十分清楚,在理性的层面他需要选择“妥协”;可这与他一直以来的精神图腾南辕北辙。最终罗夏脱下面罩,在曼哈顿博士的一抬手下化作一摊血水。罗夏此时是聪明的,他脱下了面罩,这样一来,求死的便是沃特而不是罗夏,罗夏至死也没有背叛自己的信条。可面罩之下的沃特已是泪流满面——我想沃特的哭泣不是因为畏惧死亡,而是因为他赖以为生的信仰在致命的玩笑下彻底崩塌。既然其信仰已然崩塌,扯下面罩一举,在证明其信仰未灭这项工作上,恐怕只是徒劳。

罗夏求死

《守望者》上册最后一章借心理医生的视角对罗夏进行了详细的刻画。医生将罗夏称作凝视我们的深渊。我十分喜欢这个比喻。在我看来罗夏本身便困在虚无主义的深渊之中。罗夏的虚无主义在他与医生的谈话中有直接的体现。黑暗的成长环境使罗夏形成了极端的二元对立思维。他吸收了太多人性的黑暗面,他经历了人性最黑暗的时刻;而罗夏同时保有与生俱来的强烈正义感,这使得他无法对其熟视无睹。他选择戴上面具,消灭自己眼中的“恶”。罗夏的极端思维模式无疑给这团理想之火加上了大把燃料——他尽可能多的消灭“恶”,以致于他认为只要有“恶”的存在,就必须消灭——即使这样的“恶”吹走了核武器阴云。而这样的理想主义又是绝对虚无的。与罗夏的想法相反,“灰色”在世界上绝对地存在着,法老王的骗局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善恶并非绝对的对立面,两者之间有着潜在的凭依联结。只要所谓的善存在,恶必然出现于对立的极点,两者之间连续的出现人间一切事件,纯黑与纯白之间是绵延的灰。如果逢恶便除,善也绝不会孤立出现。而人性也并无所谓善恶之分,人性即是人性,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而已。

罗夏的虚无主义

因此罗夏的“除恶”理想是绝对虚无的;罗夏清楚地明白这一点,但他到死也不愿舍弃自己的所谓信条,“绝不妥协”。事实上,这一信条已经成为了罗夏证明其存在的凭依。罗夏在行动过程中,伤害了甚至杀死了无可计数的人,这是否是他眼中必须铲除的恶行呢?他用“绝不妥协”这一口号将自己的行为绝对合理化,将一切的杀戮与暴力视作了铲除恶行的必要行为。在这个层面上看,罗夏并不像是惩恶扬善的超级英雄,而更像是以暴制暴的私刑执行官;他所坚持的也并非“正义必须被执行”,而是“罪恶必须被消灭”。

罗夏的“罪责必罚”

罗夏将自己哲学上的绝对虚无诉诸极端的武力行为,并将其立作标杆,作为证明自己之存在及其合理性的标尺。他举着这样的标语无意义地对抗着虚无,而这无意义的对抗又同时是证明其存在的标志。因此,罗夏在其自述中说道,无论是否得到允许,他都会成为守望者,因为他“被迫”这么做——他被虚无强制推动着。而证明其存在的标尺在法老王的玩笑下受到了致命的挑战。信仰崩塌的罗夏不可避免地堕入虚无。证明其存在的图腾已然倒塌,其物理存在也失去了意义。在南极凛冽的寒风中,温暖的血水浸入坚冰——无论是罗夏还是沃特,都在此时死去。

“被迫”成为守望者

我曾经也是狂热的罗夏粉丝。我喜欢他的坚持与纯粹。随着思考的深入,我对罗夏的感觉逐渐从敬佩变成了畏惧,颇有些叶公好龙之感。罗夏的极右思想、极端暴力都足以让人对其产生畏惧;而他对信条的坚守实在是过于特别与耀眼,以致于我们很可能忽视他身上的阴暗面。试想,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持极右立场,极端易怒,将愤怒完全诉诸于武力的人,很多人大概并不会觉得舒服。原作中有这样的描述:警察不喜欢罗夏,与警察做对的黑道也不喜欢罗夏,心理医生不禁感叹,他从没见过如此不合群的人;事实上,罗夏难以与别人友善相处,只有夜枭才能与他稍微平和一点地交流。原作中,救出罗夏后,愤怒的夜枭朝着罗夏吼叫:“他们都知道你他妈是个疯子……你知道与你做朋友有多难吗?”——这大概是身边人对罗夏最直接的感受。

在漫画后传《末日钟声》中,黑人小孩雷吉出于对罗夏的崇拜戴上了罗夏面具,他认为罗夏是个坚定的斗士;经历了在DC主宇宙的冒险后,他痛哭着扯下罗夏面具,他此时认为罗夏是个偏执的疯子;在HBO的《守望者》电视剧中,罗夏面具出现在作为反派登场的极端种族主义组织第七骑士团的成员头上。这些体现出后来创作者对罗夏的理解——罗夏不是所谓的“真正的”“唯一的”英雄,更应该是一个“反英雄”。但这并不是将罗夏的存在一笔抹煞。至少罗夏身上有着值得我们敬佩的英雄品质:对信念的不懈贯彻,对荒谬的不断抗争,以及故事中体现出的他强大的行动力。很多人喜欢罗夏,或许是因为他的“特别”,他的“不同”,而“特别”与“不同”不能够成为将其视作“真正”英雄的证据。在阅读罗夏的过程中,我并不认同其二元视角,罗夏的英雄形象在我心中慢慢褪色。而这样的褪色又唤起了更多的可能性——真正的超级英雄并不存在,我不再狂热地将某种准则某种信念奉为圭臬;放眼一看,所有的理念和思维都向我敞开了开放的怀抱。这大概就是罗夏带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

发布于 2020-07-12 21:28

电影里罗夏的造型,让我想起了梵高

编辑于 2015-09-07 00:39

这部影片,有多个串起故事的叙事线索。譬如报纸标题、《黑船传奇》、核弹倒计时、笑匠的葬礼,导演的叙事竭尽全力,通过隐喻、象征、顺叙、倒叙、插叙……丰富的叙事手段把这个故事讲得异常丰满,信息量巨大。而在这么众多的线索里,让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定是罗夏的日记。

这本日记,即是叙事的推动者,又塑造了罗夏这个人物,最后还成为了关键道具,让人不得不赞导演和原著者的创造力。

罗夏,是《守望者》中人气最高的角色,无疑也是守望者中最显英雄本色的人物。和罗夏相比,法老王更像一个野心家,他疯狂的计划源自他的自恋、野心,和罗夏相比,法老王失之于真,无法让人喜欢;夜枭和丝灵平凡如同路人,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他们最好的庇护所,安于在谎言中生活,和罗夏相比,他们失之于诚,即对自我的真诚;曼哈顿博士,失之以德;笑匠呢?笑匠看透世界之荒谬本质,虽然一丝人性未泯,但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和罗夏相比,失之以行。

在这些人中,罗夏是最具有传统意义英雄神彩的角色。请从以下几点去深入考察他:

1、 传奇性

2、 记录恶之花的诗人

3、 勇气和希望,古典式的英雄悲剧

毋庸置疑,罗夏是一个传奇!他是守望者诸位英雄中,出身最底层的一位。他的母亲是妓女,估计他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电影中,罗夏的母亲当着嫖客的面辱骂他,甚至说后悔生下他,这样的童年,造就了罗夏强硬、内向、暴力的个性。比他高半头的小痞子羞辱他,罗夏不会忍气吞声,而是将满腔愤怒化为战斗,一口咬掉了小痞子脸上的肉。

这个世界给了罗夏无数个堕落的理由,但他没有堕落。反而,罗夏成为了一名守望者,一个剪除恶势力的侠客。这一传奇的身份,再加上罗夏那副奇特的动态罗夏墨迹面罩,令得罗夏充满了神秘感。

随着情节发展,观众们跟着罗夏来到监狱,看到他有勇有谋地对付那些报复他的囚犯。那句:“不是我被和你们关押在一起,是你们被迫和我关押在一起”振聋发聩!

罗夏最后的死和那本日记的去向,是影片的关键情节,令得他成为这部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整个故事最重要的主角并不是法老王,而是罗夏。罗夏的出身、成长、死去,是一个曲折动人的传奇故事,这就已构成罗夏大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罗夏并非一介莽夫,他的日记,写得如诗一般。罗夏是这个罪恶都市的见证人和记录者。他行走在穷街陋巷,受到妓女的挑逗和羞辱,他看着这个城市像一个满身疥疮的病人,用阴暗而冷峻的语言为它录下病历。

作为一个“诗人”,罗夏并非没有感情,甚至还颇为多愁善感。他的名字来自于罗夏墨迹心理测试,通过测试解读被测试人的人格特征。罗夏面罩上的墨迹,随着罗夏的情绪会不断变化,这一设置,暗示了罗夏有着丰富的情绪和情感,因为面罩上的墨迹不断在产生着变化。

笑匠死去,第一个前去侦查的是罗夏;而意识到同伴有危险时,罗夏第一时间去通知了夜枭二代。尽管他和夜枭二代价值观迥异,但因为曾并肩作战,罗夏和夜枭二代有着颇为深厚的友谊。而对笑匠的悼词,即那个关于伟大小丑的笑话,尤显罗夏情感的细腻、观察世相之深刻。他并非铁板一块只知暴力的道德原教旨主义者,他理解笑匠,甚至报以同情,他们的区别在于,面对人性的堕落,笑匠选择同流合污,而罗夏选择坚持自我。“正义自有其价值”,这是他对笑匠说的。正义在他看来,是绝对的,先验的存在。这是个太深刻的哲学话题,我无力解读,但面对电影中那个肮脏的充满暴力、恐惧,走向灭亡的人类世界,还有人如此信仰正义,并且以身殉道,这足以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孤胆英雄。

罗夏和心理医生的对话中,讲述了使他对罪犯心狠手辣好不留情的原因。那确实是个恐怖的故事,单身汉不但杀害一个女孩,还拿她喂了狗。如此罪恶,深深震撼了罗夏的内心,面对罪行,罗夏找不到其他办法。宽恕?不符合罗夏的个性,他只有操起刀,用自己的手段去维护他内心的正义。

这一事件让罗夏彻底变成所谓的反社会主义者,但所谓的反社会,是因为他看尽了这个社会的堕落。

当罗夏举着写着“末日将近”的木牌,在街头巷尾宛游走时,这一形象宛如先知。施洗者约翰在为人们施洗时,对人群大喊:末日近了,悔改吧。罗夏冷冷地提醒着人们,地狱正在眼前。

但无人理睬。

在黑夜,他作为惩罚罪犯的审判者出现。这时的他,已对罪犯毫不宽恕。前面说过,罗夏内心很“真”,“真”让他对善恶的判断反而更为简单,也更为绝对。他追求的是“报应”(字幕组给出的翻译是报答,但我觉得报应更接近愿意)。他在日记中自述:即使世纪末日到来,他也要惩罚那些罪犯,绝不妥协。

罗夏自己也承认,和他做朋友不容易,他不好相处。人际交往,一般是一个互相妥协的过程。妥协源于利益、礼仪或其他什么原因,但罗夏信奉的是绝对的善恶判断并且善恶应有所报应,这让他直截了当,毫无妥协之处。这样一位游走在城市边缘的英雄,注定是孤独的。

善恶之间到底有没有分界线?罗夏他有什么资格和能力能够代表至善去惩戒人类的罪恶?如果人类与生俱来的恶,不可克服的造就了诸多罪恶,那人类岂非并不值得挽救?为了追求最纯粹的善,罗夏宁可1500万人白白死去,也要将真相公之于众,真的合理?

这些问题没有答案。无法判断罗夏的坚持是正确还是错误。但罗夏的勇气让人深感震撼,这种勇气代表了高贵,代表着人性中一些积极的希望。

罗夏的死,是这部电影中最具震撼性的场景。墨迹,成为了罗夏的图腾。他死后,在雪地中留下的鲜血印记,正是一幅墨迹图形,触目惊心,加重了结局的悲剧性。罗夏是整个守望者中,唯一一个接近英雄的人,尽管他来自于黑暗,身上沾染着黑暗的气息,但他善良、坚持、充满勇气,这些特质愈鲜明,他的死就显得越触目惊心。罗夏死于对真实的坚持,死于对信念的坚守。他的这份坚持,令得需要谎言来维持的和平更显荒谬。

有朋友说,罗夏的死,更多是出于自己的选择。因为他面临着两难的困境:不说出去,违背他的道德观,他将不成其为罗夏,等于沦落为夜枭二代那样“软弱的地下室啜泣者”;说出去,1500万人白白死去,人类继续自相残杀,随时面临核战威胁。他只有选择死,才能即不背叛自己,也守下这个秘密。我喜欢这个解读。它让罗夏真正成为了一个痛苦的无法找到出路的英雄。英雄的死去,令得守望者的世界,让人还能看到一丝光明,也就是我前文说的,勇气和希望。

但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如果罗夏是选择死亡以配合这个谎言,那他应该嘱托夜枭去取回那本日记。罗夏更可能是确实不能背叛自己的信念。前一种解读下,罗夏事实上还是妥协了,这种妥协,是种折中,等于引导所有观众接受了法老王的方案,接受了世界和谎言并存的可能性;而后一种情况,罗夏的死完全是因为不能妥协,这个结果更接近罗夏的个性,也更让人感到人性的荒谬性——人类只能在谎言中苟且,无法面对真实。

罗夏是守望者中的殉道者。

“索多玛和蛾摩拉的罪恶甚重,声闻于耶和华,耶和华要派两位天使去毁灭这城。亚伯拉罕为索多玛祈求,神答应他只要那城有十个义人,就不毁灭那城。”索多玛还是毁了,因为找不到那十个义人。在守望者中,为了保全那城,杀死了义人。这就是我所说的,荒谬的悲剧。


对《守望者》有兴趣可以戳 同样都是比较有深度的漫画英雄电影,《守望者》的评价为什么明显不如诺兰版《蝙蝠侠》三部曲?

编辑于 2013-11-08 09:50

罗夏无疑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一个视理想为生命的人物。当他觉得理想已经和现实无法共存的时候,就选择了死亡。这种极端理想主义者,历史上也有。他们有的沦为少数,逐渐消失,有的登上大位,造成灾难。他们终其一生都是战士,而不能当一个平民。因此,他们可以被敬仰、可以被憎恨,却无法真的被这个世界接纳。

但是你要问我难道法老王的计划是好的么。就我看来法老王的那种计划也是愚蠢的。

这个世界的规律不是说当人们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大家就会和平共处。而是说,当人们有一个强大的敌人的时候,就会更倾向于集权、镇压异己。因为极端的斗争需要所有人同心协力,这时候最有效的政治结构就是集权,最容不得的,就是对大方向的质疑。压力会让社会形态异化。这样所产生的代价,又该如何计算?难道就一定比原来的形态更好么?

更不要说,越是庞大宏伟的计划,越容易崩溃。一个小小的问题预料不到,就会造成整个大厦崩塌,产生灾难性后果。

这世界终归是凯撒的不是上帝的。脚踏实地的做事,比这种宏伟的计划,要好用无数倍。

————————————————————————

其实,这世界最容易的是妥协,中等的是永不妥协,最难的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妥协、什么时候该坚持。

发布于 2013-11-12 14:25

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喜欢Rorschach

一是喜欢他那能变的面具

二是喜欢他那疯狂的童年

三是喜欢他那执著的硬朗

至于他的便当我只能表示遗憾。。。

在他之前我喜欢的超级英雄是蝙蝠侠

确切地说都是有严重心理缺陷的超级英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omedian笑面侠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 极色但是依旧富有人性的超级英雄

应该算是一个男人的真实写照了

我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反英雄的人

我反英雄的观点源于我憎恨完美

因为现实没有所谓的完美

所以完美有时候就变成了虚伪的代名词

摘自我的博客:

Watchmen.守望者

守望者演绎的是最真实的超级英雄

而罗夏令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可以和我擦肩而过的超级英雄

不仅仅是一生气就变成大猩猩或者能在天上飞的奇葩

编辑于 2017-01-13 12:11

"永不妥协"这句话,你以为只是说说这么简单的吗?

发布于 2013-11-11 11:03

《守望者》本身并不是传统的超级英雄漫画/电影,而是一部反超级英雄漫画/电影,类似于《超级大坏蛋》,所以最好不要用常规模式去套。这么说吧,《守望者》把超级英雄作为对现实世界(主要是美苏冷战)的隐喻。至于罗夏,因为他自己的身世(妓女的儿子),导致了他对于世界充满愤怒,以及拥有超越常人(或者说是守望者)的正义感,所以他首先开始调查喜剧演员/笑匠的死,成了整个故事的推动者。至于他的“酱油”,其实是囿于能力,毕竟说实在的也就曼哈顿博士和那个反派具有超出常人许多的能力,剩下的人无非就是“骨骼精奇”而已。至于罗夏脸上的面具,那个其实是戏仿了”罗夏墨迹实验“,也就是罗夏在监狱里看纸板回答看到了什么。面具的图案就是纸板的图案。这里有”罗西墨迹实验“的图片:

sheepish.org/itp/rorsch
发布于 2013-06-16 17:46

罗夏实际上是这电影的第一主角,以前有篇未完成的小文,供参考


我活着的时候不妥协,现在去赴死也不会后悔和抱怨。

                         ——《罗夏日记》

    如同所有真正的艺术家一样,从一开始罗夏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虽然真相在他的苦苦追寻下(同时也在boss精心布局、控制下)渐次显露,在整个事件的不同时段和部位,他做了无数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但在这之前——甚至之后——在背后支撑他“做”的逻辑却从没改变过。他生活在阴冷黑暗的地方,因为他的内心同样阴冷黑暗;他戴上面具,是为了卸下另一付看不见的面具,让真正的自我现身;而面具上的墨迹正如他的行为:即混乱无章,又有迹可循。他既厌恶大众的浅薄无知,在内心深处又摆脱不了对他们的爱。有了这种奇怪的情感后,愚蠢的人类,甚至包括丹,每每给他带来无尽的痛苦。尽管处于现实的极度危险和内心的折磨双重夹击之下,他仍然保持着惊人的坚定和人格完整;或者人格的完整本来就需要这二者对当事者残酷的塑造。因此,对于罗夏来说,和平不是目的,真相才是唯一——只有在承认真实的自己是如此丑陋的前提下,人才有可能主宰自己。boss把自己当上帝,将人类当作玩物,认为愚蠢的人类只能靠欺骗才能享受苟活的快乐;而罗夏试图给人类带来真实,以及把对命运的选择权交给每个人,他几乎是愤怒的谴责人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的上帝。罗夏希望每个庸俗的人都象他一样敢于正视血污的自己——这既是他的幼稚,又是他的伟大。在这里,鄙视恰恰才是真正的尊重,而施舍才是真正的轻蔑。

    丹清秀斯文、善解人意,还拥有非凡的能力,简直就是每个怀春少女的性幻想对象。可是他与罗夏的决绝相比,就象个小丑(甚至不如剧中的小丑):做事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经常有自欺欺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与罗夏对小丑死亡的一针见血的洞见相比,可以明显看出来),在罗夏不断嘲笑下,似乎有了点起色,和丝2跑去劫狱,又和罗夏去南极搞boss。可惜丹最后还是毫无主见,糊里糊涂对boss(其实是对boss的idea)以心相许,当然也不排除他对曼哈顿的恐惧(我宁愿他恐惧)。除开这一切,丹还有个最可笑的地方:不断总结生活,反省自己。在罗夏找他之前,他就和夜枭1经常聚会(其实就是弱者的相互安慰),一边否定过去,一边回避未来——因为他们没有未来;最可笑的是还要找一套说辞来说服自己安心过普通人的生活,并且还要随时保持着迷人的微笑。他们随时对自己定位的行为恰恰说明此定位和内心真实冲动的分裂程度。这种理性对冲动的压抑,只有在罗夏说出“你在显处隐藏自己”时,才会戏剧性的表现为丹的一脸愕然。

    boss当然是个大坏蛋,但对愚蠢的美国人来说,却可能是大救星。反正美国人也有权利把恶魔当救星,起码在银幕上。boss拥有仅次于曼哈顿的战斗力、智商和超越曼哈顿的智慧(在剧中,似乎没分清智慧和智商,只是用了一个笼统的“聪明”来描述,不过也许是翻译的原因,存疑)。他之所以有超越曼哈顿的智慧,是因为他还有人性,虽然他本人不想当人。曼哈顿则没有多少人性了,虽然他试图努力生活在人类中间,与人类情感相通,但他失败了。因为他更象一台机器,同时把人类也当成一堆各种原子的结合物,因此,在决定人类命运这样的事情上,他做的是机械的加减法,将人的物理形态当作终极目的。而智慧的boss却洞悉了这一切,他想当操纵人类甚至曼哈顿的上帝,他几乎就成功了。

    《罗夏日记》记载的是人类中的一员追求外在和内在双重真实,备受现实与心灵双重煎熬,努力维护人格完整和人性尊严的故事。作者虽然在物理形态上被消灭,但《日记》会象赫拉克利特残篇一样永远流传;而人类中,只要有一员敢于正视自己的脆弱丑陋,boss就永远也赢不了。

发布于 2013-11-08 01:20

关于《守望者》:

《守望者》是一部政治色彩相当浓郁的电影(漫画系列亦然),其核心的出发点是基于一个假设:如果超级英雄真的存在于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他们会是什么样子?对此作者的回答是:作为能够凭借自己力量改变世界的存在,他们势必会被裹挟或者站队到各种政治派别中。

于是他们成为了庸俗的极右,坚定的自由主义者,摇摆不定的知识分子,左派精英,等等等等。

整部影片围绕着冷战背景,将20世纪几乎所有的主要政治观点通过英雄们的行为与思想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关于罗夏:

作者在罗夏身上投射了底层左翼革命者的一些特质,塑造了一个捷尔任斯基式的人物。他们过着清教徒般的生活,以恐怖对抗罪恶,坚持原则不向任何势力妥协,竭尽全力地进行着自己的革命。正如捷尔任斯基所说:“我想拥抱全人类,向她倾注我的爱,温暖她,洗净她身上现代生活的污垢。”

而罗夏比左翼革命者更孤独不群,更悲天悯人,“消灭所有的罪恶”成为了他的宿命,由于他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一直以来一直贯彻着自己的信念。在影片的结尾,他的价值体系与浑浊复杂的政治现实终于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他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可如果坚持说出真相,就会使得世界陷入无休止的争斗与混乱。最终他选择爱人类,而让自己走向毁灭。

罗夏作为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通过他的陈述与命运,作者编织的一个关于现实真相的隐喻:政治世界容不下绝对的正义,正义也并不能通过其自身带给人类幸福。这种矛盾正是人类社会本身的写照。

那么超级英雄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也许现实已经无须英雄们再去追问答案了,而正义的铁则与真相会在深不见底的黑暗下川流不息,永不消逝。


———————————————————————————————————————————

关于罗夏的面具:

罗夏的面具来源于罗夏墨迹测试试验,该实验由瑞士著名精神病学家罗夏(Herman Rorshach)于1921年发明,《守望者》中罗夏的名字也来源于此。

在原著漫画中,罗夏的真名叫Walter Joseph Kovacs。他的母亲是个妓女,这导致了他从小就没有家庭的温暖,经常会受到别人的欺辱。长大后的他在服装厂工作。1964年,当他从报纸上看到Kitty Genovese 之死后,决心对抗罪恶。由于一次吃饭时掉在餐纸上的酱汁形成了罗夏墨迹测试的图像,于是他便以此给自己取名为“罗夏”。

作者通过面具这一装备来暗示人物的行为准则:探究表面背后的真实。

罗夏墨迹测试主要是运用投射原理来探知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一种对主观化思维进行细致分析的心理测试,用以判定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

该测验最初制作时,是先在一张纸的中央滴一些墨汁,然后将纸对折,用力挤压,使墨汁向四面八方流动,形成两边对称但形状不定的墨迹图形。该测验由10张精心制作的墨迹图构成,其中有5张深浅不同的黑白图、2张配加红色、3张彩色图。 具体实验过程与分析方法相当复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查询相关专业介绍,这里就不累述了。

附上初代墨迹套图,纪念罗夏:

编辑于 2013-11-07 13:17

怎么看待?这么说吧,有罗夏在,前一阵子杀人埋尸的那三个畜生绝对会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

发布于 2024-03-24 18:46

1、罗夏脸上的面具很有来头。是曼哈顿博士无意中发明的一种材料。反正是高科技。我一开始还以为罗夏有超能力呢,要不为啥脸会变来变去?后来看了漫画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2、罗夏的扮演者是真的牛逼。先不说演技,那长相真是完全贴合罗夏的设定。原作者居然对这部电影不满意?神奇。

3、电影里的所有守望者都没有超能力,除了一个曼哈顿博士。我一开始很不理解,老是被无所不能的曼哈顿博士和罗夏脸上变幻的罗夏墨迹给带偏了。加上从来看超级英雄电影的心理惯性。这点值得注意。

4、除了丝鬼二代,里面所有演员都把那个角色演的恰如其分。就是丝鬼二代,没有把那种一开始无知少女,后来找到独立人格的转变演绎出来。感觉就一时尚女郎。

5、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罗夏在监狱里吼到,不是我被迫跟你们关在一起,而是你们被迫跟我关在一起,真是超帅的。所以,老是看到评论说罗夏离开面具就什么也不是,我非常反感,罗夏的灵魂怎么可能被一副区区的高科技面具(我超喜欢这副酷毙了的面具)所左右呢?

编辑于 2017-05-16 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