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李碧华
徐克(人物)
青蛇(电影)
玄幻电影

如何评价徐克电影《青蛇》?

关注者
962
被浏览
1,184,078

128 个回答

《青蛇》是我觉得徐克署名导演的电影作品中最好的一部,说《青蛇》是华语电影美学的一座高峰,我觉得这样的评价也不为过。给电影《青蛇》写评论是很久之前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一再耽搁,便决定在空闲之际一点点把它写完。


看了其他人的回答,都可圈可点,好的电影往往为观众提供了更多解读性,并启发观众进行审美再创造,所以其实并不存在“过度解读”,“过度解读”甚至是一个伪概念,因为我们解读的不是作者,而是作品本身,只有优秀的作品值得被解读,而解读又有深浅优劣之分。


由于电影的第一属性是工业性,并作为八大艺术之一,因此当我们在讨论“一部电影好在哪里”时,总绕不开电影的双重属性。我也尽量从工业、艺术两方面说一说“电影《青蛇》好在哪里”,并列举了六大点。


一、原著、编剧


我们常说“剧本是一剧之本”,而《青蛇》的剧本是相当过硬的,李碧华和徐克都喜欢“故事新编”,把“传奇”和“现代”的价值观、爱情观等构成“镜像”,试图呈现出正邪、理欲、人性层面的辨证,以及女性意识的某种觉醒,这些都使《青蛇》在《白蛇传》的相关文学、影视领域里,成为了一个比较独立的存在。

几千年来《白蛇传》的相关作品多在许仙、白素贞的传奇上“兜兜转转”,但李碧华的见地相当特别,她眼中的《白蛇传》:

无非是自私的男人欺骗女人,而耽于温柔的女人纵容男人的欺骗,彼此玩着你情我愿的都市化的性爱游戏。

如果说民间故事《白蛇传》强调的是人与社会、人与人外在层面摩擦、冲突的传奇感,并迎合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那么李碧华的《青蛇》“偏要”书写边缘化的人物、世俗的欲望、残酷的主题,不仅消解了古老爱情的传奇感及价值观,还周全了对扁平人物性格、逻辑的刻画,从多角关系的情欲演义回溯到人性的哲学命题,在东方浪漫主义的古典氛围里折射出一种后现代主义的批判精神。

看过《青蛇》原著的观众应该知道,原著比电影更残酷、更现实。李碧华笔触阴刻,在冷酷凉薄的叙述视角中多了几分戏谑和辛辣,恨不得把世间男女、情爱、人性一一剖开、剥离。

不过李碧华在故事讲述上所表现出的隐忍,对爱情的淡漠、甚至讽刺,都稀释了那种大开大合的浪漫;徐克手法温柔,让故事叙述多了几分梦幻和悲悯,中和了原著里如人性寓言般的残酷和现实。原著和电影比较起来,主题轴心是比较契合的,但又在角色设定、故事叙述等方面做了调整和创新,从侧面呈现出文学和电影间不同的质感。


李碧华的小说似乎天生就是一部电影剧本,徐克改编剧本的水平虽然不是很稳定,但是有了好剧本便如鱼得水,他知道好的故事里应该有哪些,在紧凑的故事推进和复杂的人物矛盾中呈现出极富弹性的戏剧张力,偶尔玩一玩讽刺和隐喻,让观众在大开大合的浪漫主义里读出几分现实主义的批判意味。


二、镜头语言(灯光、摄影、剪辑)


在表现层面上,影片吸收和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戏曲的艺术手法,使镜头画面呈现出很强的绘画感和戏剧感,徐克对于空间氛围的营造也十分在行,通过精当运用镜头语言,既营造了种种美丽而诡异的意境,又暗示了人物心理的转换和故事情节的演变,时而朦胧、时而压抑、时而梦幻、时而悲凉,形成了神秘、浪漫、诡艳的东方美学质感的奇观影像。


电影的布光如国画里的“设色赋彩”,用极度写意化、舞台化的表现手法刻画了电影整体奇幻、性感、浪漫的质感,具有一种纯粹、直观、非理性的东方思维,这样很“黑泽明”。(徐克也是日本导演黑泽明的迷弟)


比如影片中场景、人物不同的灯光、色调,伴随着人物情绪、心理的演变而变化,对人物刻画也笔墨徐增。以法海为例,彩色的灯光象征了法海的“神性”。


黄绿色的灯光象征了法海的欲望。


红色的灯光象征了法海的盛怒。


这种半明半暗的打光,象征了法海的神性和人性,一体两面的复杂性。


我们常说“电影的第一属性是工业性”,而在电影工业化的硬性体制下,徐克用情色支撑起电影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是再好不过了。


影片出现很多女性身体部位的镜头,如脖、肩、腿、裸背等具有鲜明性征的部位,徐克把女性的容貌、身体作为“情色编码”,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情色感染力,运镜和剪辑都极力刻画了唯美而奇观化的情色氛围,如工笔画般细腻地描摹女性身体之美,殊无亵渎。

白蛇、许仙“食色”的桥段中,通过雪纺上光影、色彩的变化暗示潜藏流动的情欲,这种镜头上的情色感,凝练而写意。


二人交欢前戏,橘黄色调渲染了情欲的暧昧,白蛇旋转解衣,许仙旋转追逐,给人以短暂眩晕的视觉效果,拍出“意乱情迷”。



白蛇和青蛇一里一外的快速剪接,室内的暖色、不平衡构图与室外的冷色、平衡构图,伴随着性高潮的情节营造了一种奇观化的情色氛围,并带来奇佳的戏剧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青蛇》中有很多蒙太奇用色彩的差异、对比进行场景转换,这种转场在电影中被拿捏得熟稔,既提供了画面的可读性,也带来视觉上的奇观。


二蛇夜雨初化人形时,使用很多冷色调、暖色调组接、切换的镜头,这种蒙太奇的精妙在于,不仅交代了情景环境、营造了空间氛围、刻画了人物形象,还颇具视觉上的音乐般明快、流动的节奏和韵律。


比如上一个镜头是夜雨淋铃,下一个镜头就是夜宴行乐。


上一个镜头是室内舞女、看客欢娱如作末世狂欢,下一个镜头室外青蛇、白蛇冒雨耸动新生的身形。

这种画面、色调上“一明一暗、一暖一冷、一艳一晦”的多重对比和组接,极大调动了镜头表现力和视觉体验,呈现出相当特别的情色感,舞女的舞蹈、看客和群妓的醉态,甚至是白蛇青蛇裸露的肌肤和濡湿的头发,都是情色感的来源。


幻化人形后二蛇各自行动,白蛇匿形于暗处心思冉冉转动,青蛇赫然于珠翠间如堕高唐梦。

正如文学上的对比描写,一个筹谋情感珍珑,一个追逐欲望妖梦,一冷一暖的镜头初次刻画了白蛇、青蛇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刻画上产生了冲突又互补的戏剧张力。这种对人物刻画的对比蒙太奇在《青蛇》中出现很多,不一一赘述了。


三、美术和造型


和摄影、剪辑一样,《青蛇》的美术、造型也很大程度上用诗意化的手法柔化了空间氛围,比如随处可见的雾气、白府内四散通开的白纱和月洞门造型、人物飘逸的衣衫和头发等等,这种注重艺术形式、视觉体验的美学观,既颇富古典、浪漫的传统审美,又为情色描写营造了主观性、意象性的场景,使电影中的“情色感”叙述起来十分流畅,不觉得突兀。


徐克曾这样要求“箭桥双花坊巷口白府”的美术:

白蛇的家要有法术变出来的感觉。要“虚”。


徐克心思灵巧不俗,但也难倒了六任美术指导。


雷楚雄是第七位,徐克只给他一天时间,雷楚雄“临危受命”,他在白府建筑的木结构基础上,用质地轻软的雪纺取代了传统空间隔断结构,对白府空间进行软分割,使内部空间与周边环境形成流动、协调的空间关系。

看电影时偶尔会想到,这种“以纱代壁”的方法,应该是难以御寒、防湿等的,但白府的虚幻性、“法术变出来的感觉”也正是来源于这种建筑的装饰性、非实用性,难道不是吗?(笑)

白府庭院中再种植竹、柳、梅、芭蕉等植物,逆光拍摄时花木在雪纺上投下疏朗的淡影,似足一幅俊雅的水墨画卷,呈现出一种肖似天然的、装饰性的空间氛围。配合鼓风机吹得重重雪纺一浪又一浪地轻拂,更兼柳色、竹影、花姿、蕉荫,但觉满室明暗艳晦,离合辗转。


我要求《青蛇》的美术,一是线条要统一,都是圆的,不能出现直角;二是画面设计要像《聊斋》的插图一样,只突出主要的东西,其它一律简化,例如主景不要墙。——徐克


白府场景中有不少圆形造型,如“月洞门”,其形如满月的结构性造型不仅中和了其他直线、直角造型“割裂”的生硬,也柔化了空间关系,恰到好处地表现了空间深度。

这种颇有信息量的构图实在好看!

四、细节和留白


仔细看不难发现,《青蛇》中有很多具有性意味的细节,即“性隐喻”,隐喻本身是不同语境间的交往,如水中着盐,不露痕迹,是主创高度凝练主观和客观的审美创造。“性隐喻”是描写性的高级手法,通过形象的主体(鱼、水、蛇等)和抽象的喻体(性、欲望)间的联系,给人以某种情色的暗示、感知、联想。

(一)脚

青蛇把裸足缠于舞女身上,场面极为香艳暧昧。

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第三“性器官”,女性的脚对男性来说是具有性的吸引力,而在电影的意象解读中,脚往往是性欲、情欲的象征和隐喻,如电影《红高粱》、《洛丽塔》等。


舞女手握青蛇裸足,并在青蛇的诱惑下进入类似性高潮的状态。这时的青蛇“做人”仍处于蒙昧状态,她不懂人类情感和道德,她的生理反应也直接源于动物本能和原始欲望的支配。徐克用“脚”表现出情色感,也用这一细节刻画了女性间的某种暧昧之情。


(二)水

水的隐喻似乎总绕不开“性”、“情欲”等。影片中关于“雨”的场景,无论是万花楼初生的夜雨,还是西湖初遇的骤雨,都有些情色氛围的刻画,以及这些场景中有多处雨水濡湿女性身体的镜头,更加强调了这种影视语言上的情色感。

白蛇、许仙初试云雨后,下一个镜头是奔流涌出的水。

用水的流动性隐喻性快感。这里既是对性交的隐喻,又铺垫了后面二蛇治水的情节。

(三)蛇

因其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酷肖男性生殖器的外形而成为东方民族早期崇尚的图腾之一,这种从生殖崇拜延伸出的性文化颇富原始色彩。蛇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也与相关,他在《梦的解析》中认为“蛇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因此蛇的隐喻也是解读《青蛇》情节的一个重要线索。

比如徐克用比较隐忍的手法拍出了青蛇和法海的交合,这也是很多解读者津津乐道的情节。

不少观众以为青蛇抚摸的是自己的尾巴。


但导演用镜头告诉你,并非如此。


请注意,一开始法海是盘坐在石上。


后来法海半身浸入水中,以及脸上的黄绿色灯光,水和灯光,都象征了法海沉沦在情欲里。


这个镜头就不言而喻了——法海走泄了元阳。

留白方面,如开头的几个镜头,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青色的衣衫随流水漂浮,视觉画面上充满流动性的韵律和留白式的禅意,就像古诗词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营造形神、情理、虚实高度融汇的意境。通过观看电影我们知道——这是青蛇为诱僧而褪去的衣衫,是心照不宣的情色感。这种禅意和情色感交织在一起的审美感受变得丰满而浪漫,并营造了一种生命律动般的诗意空间。

五、配乐、音效


黄沾和雷颂德为电影《青蛇》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配乐,不同旋律、节奏、曲调等的配乐,既深化了听觉意象,回溯了戏剧表现,又通过原旋律的变奏,达到一曲多用之效,如《柳树细裙儿荡》、《思情》、《水漫金山》等。

仔细观看影片,影片中有不少京剧打击乐的音响和音效,京剧打击乐的写意性和抒情性也恰好契合了故事里奇诡而浪漫的质感。


如白蛇撒谎,用板鼓和铙钹演奏出一种轻快、诙谐的氛围,同时用京剧自带的虚拟性隐喻“撒谎”,这种细节真的是一般主创都想不到的,也是影片浪漫主义的极致表现之一。



白蛇青蛇斗法,京剧的打击乐渲染、突出了环境气氛和人物情绪,极大地调动了观演空间里的戏剧感,配合影片中如京剧程式化的武打动作,也有一种“戏中观戏”的观赏性。

黄沾去世后,徐克的电影依旧精彩,但总觉得少了什么。


六、女性意识和欲望


弗洛伊德认为“人行为的主要方向都是为了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自母系社会过渡至父系社会后,男性垄断了社会中各领域的支配权,男权社会长期压迫、戕害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女性意识是女性为了满足潜意识里的欲望,通过“性”萌发对自己的性别认同,并在性别意识的觉醒过程中产生自我觉醒。女性意识并不等于女权。


李碧华在原著中的文字平淡而曲折,对女性心理及情欲的描写,似不经意地描了几笔,又似透过了潜意识把爱恨看遍。徐克用镜头探访那些妖艳文字的灵动诡秘,把这种潜意识里的欲望转化为表现层面上,即营造影视语言上的情色感,使电影和原著有一种“不露声色,款曲尽晓”的默契。


关于青蛇,她的性格独特而复杂,天真烂漫又“悲哀地明白”,她色诱法海、勾引许仙、挑衅白蛇,其乖张、任性一反传统话本中忠仆、义婢的“附属”形象,也因为其边缘化、“离经叛道”的立场,青蛇能更像一个旁观者,从而反思和审视人性、欲望等哲学命题。


水漫金山一战中,青蛇对情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皮肤滥淫的层面,而上升为“世间有情的——并非只有人、只有男女。”



电影中青蛇流泪,是因为她忽然明白了眼泪的意义,明白了白蛇以及白蛇对这份感情的笃信。她看清了人性中的弱点和世间强加给她们的恶意,也看到了她和白蛇所追求的那种从一而终的爱情“并无想象中的美好”。


法海执迷于形而上的正义和规则,认为欲望是魔障、是恶的,他企图割裂人性里的欲望,否定人的自我属性,从而深陷轮回般的悖论中。被法海视为“妖孽”的白蛇和青蛇,她们是情欲的化身,所以在法海的世界观里,妖就是妖,是无法与人相提并论的,也不可能修炼成人。

然而白蛇和青蛇,一个水中产子,一个语带机锋,都是她们做人以及作为“人”的证据,强有力地反驳了这个轮回般的悖论。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欲望”这个核心议题草蛇灰线般的刻画。

如法海第一次和白蛇青蛇和解,是因为白蛇青蛇帮助一个村妇生子,那个村妇的身体极具诱惑力。

眼为情苗,半裸的村妇给法海心里留下了“欲种”。

法海的情欲臆想——还是半裸的村妇。

因此,紫竹林是欲望之境,蛇妖、半裸的村妇是欲望的化身,甚至村妇的孩子也是欲望的产物。

电影的结尾伴随着白蛇之子的哭声,又切换到紫竹林的推镜头以及竹叶尖滴水的特写。

影片前后都围绕了紫竹林、孩子,而啼哭的新生命,意味着欲望的延续和轮回,即:

人是欲望的产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续。

这种反复使用紫竹林等相似镜头、并在电影中埋藏各种线索的表现手法,无不呼应了“欲望”这一核心议题,可以说《青蛇》全片几乎都在讨论“人的欲望”,这里的“人”不是某种身份,而是一种属性。故事的表面讲的是高僧、蛇妖、书生间的故事,但后面的一层讲的是“欲望”的人性寓言,从而使电影有一种莫比乌斯般的吊诡索隐。但同时,这种“以情悟道、以欲析理”的索隐在充满佛教色彩的故事氛围中,又呈现出哲学般的辨证思维,温和而悲悯。

所以说,欲望是不可能断绝的,也是不能否定的。否定了欲望,就是否定了人类本身。

这是生而为人的法海很长时间以后才恍悟的道理,而教会法海的却是身为“妖孽”的白蛇和青蛇。这种理想与现实、主流与边缘之间庞然的落差感,也让青蛇对这个男性中心的世界,备感讽刺、悲凉。

所以最后,青蛇能以智者姿态,俯瞰众生,道尽人性的机锋,掀开众生的伤疤,并留下一道“情为何物”的无解难题,不再染指人世。

李碧华和徐克让青蛇站在白蛇以及男权体制的对立面上,一次又一次地质疑、挑战白蛇追求的“从一而终”的爱情准则与法海信奉的“神人鬼妖”的世间等级。看似是不谙世事、有悖人伦,实际上,是压抑已久的女性欲望的释放与女性意识的觉醒。


好了,关于电影《青蛇》的评论就写这么多了,我觉得列出主要观点、举几个例子、再分析一二,应该就足够回答这个问题了。欢迎讨论和补充。

编辑于 2020-04-26 19:05

堪称神作。抛掉情爱不谈,青蛇背后是人性,兽性和宗教。

和少年派有些相似,不同的是李安用的是生存,徐克用的是爱与性,这些都是人的本能。

把青蛇作为电影名称,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青蛇是这段个故事完整的见证者而且她活了下来,最适合讲这段故事。(如果这段故事是口述剧情,那么口述者是便是青蛇)2.青蛇是这个故事里「人属性」最强的(这个下面解释),徐克选择站在「人」的这一方。


青蛇笑的很销魂,她对许仙说,你出卖了我们。

谈何出卖呢,而且是出卖我们。这里就引申出了和少年派类似的一个话题。个体内人属性,兽属性和神属性的此消彼长。

在影片发展到结尾高潮的时候,许仙剔去青丝,走入了宗教,迈入了神的体系。青蛇那句话的言下之意,你出卖了我们,你已经不是人了。

而在之前,许仙是个完整的人,他胆怯,却也天真善良,他坦然接受了自己妻子是条蛇,他扔掉了法海给他的佛珠,告知白蛇快走。

可在最后许仙喊的不是娘子在哪里,而是姐姐在哪里。让人顿时心生凉意。

出了家,也就翻了脸。

不认人,也便不再是人了。


再说白蛇。

我认为白蛇是人属性和蛇属性对半开的。白蛇修炼千年化作人形,学会了说谎和做爱,学会了流泪和母爱,为什么不是完整的人属性呢。

所谓马有先悔,人有后悔。兽和人的区别是什么?是灵气,是预知,是果决。

白蛇认准了许仙,盯上了食物不放手,也不让别人抢,是兽的行为。

她叫青蛇走,是预知。她去拿灵芝,是果决。

做蛇的时候,她说做人好,做了人经历了世间种种,又说做蛇好,她骨子里还是条蛇。


再看法海。

法海作为青蛇里的宗教代言者,他是嗔的,是矛盾的,是未根除色戒的,是极力排除自己的人属性的。


色戒色戒,有色不戒。法海何尝不是为心魔羁绊。

一半是彩虹,一半是火焰。一半如来一半人。


而法海所维系的宗教世界是压抑的,庙堂是昏暗的,木鱼声是急促的,和尚是惊恐的。


水漫金山,摧枯拉朽之后,是人和神在孤岛上的对峙。



青蛇是兽,但是经过了人世间的这番周折,人属性逐渐加强,成为了人,也看透了人世间的种种。

她和白蛇不同的是,她不像白蛇遵从这个体系下的诸多规则,她人性慢慢释放,试图和宗教代言者对抗,证明他是错的,在最后和宗教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和解,留下了一道无解题,然后离开。

编辑于 2014-02-12 23:24

《青蛇》之恋·徐克的生死爱欲

上篇:《青蛇》之恋

事情得从《画皮》说起(本文写于2008年末)。《画皮》的几幅宣传画很让人惊艳,于是搜了一下美术指导的名字,发现居然是《青蛇》的美术指导雷楚雄。我一直觉得《青蛇》是华语电影中画面瑰丽华美之顶峰,于是对《画皮》颇为期待。后来结果当然很让人失望,《画皮》的画面与《青蛇》没有任何可比性,倒是深得《英雄》、《十面埋伏》、《夜宴》的真传,干净得一尘不染:一个汉朝边塞城市的大街居然比我卧室还干净。被这种几乎传出写字楼味道的干净古城恶心到之后,更加怀念《青蛇》里浓墨重彩的江南水乡,于是又重温了一遍《青蛇》。

和很多同龄男性影迷一样,徐克可能永远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导演。成长过程中一直不开窍,没读什么课外书(至今无比后悔),电视也看得不多,但只有徐克的电影反复地看,《倩女幽魂》和《东方不败》每年重温一遍,至今不断。《青蛇》也记不清是第几次重温了,不过这一看,发现之前没有看懂它。

徐克想用《青蛇》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普遍的理解是,《青蛇》说的是一个多角恋故事。白蛇爱许仙,青蛇当小三,许仙脚踩两条船,青蛇勾许仙又勾法海。至于法海,是一个法力高强而性欲旺盛又死要面子的...淫僧。真有这么复杂吗?

或许都有一点,但都不是徐克要表达的重点,或者说,某些关系只是表象而已。

徐克要表达的,只有一点。那就是青蛇对白蛇的同性之爱。其他都是顺道说的。

我后知后觉。之前不少网友都已经有类似观点。这里加些视频,希望让这一妄说显得有说服力一点(CCTV6经常重播的《青蛇》是洁版,画面比粤语版少,部分台词也被修改,以下片段都截取自粤语版)。

先看这段视频:

白素贞:“小青,你还在我身边呀?”
小青:“是呀,姐姐!一直都是,永远都是。”
……
白素贞:“小青,趁法海心神不定,袈裟有破口,你快救相公,不然就前功尽废了。”
小青:“我会去。你老说人间有情,难道妖就无情?有没有想过我们两姐妹五百年相处也是情?你有没有当我是人一样想过我?”

——我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这一段画面,对我来说,重温这段画面推翻了自己以前对《青蛇》的理解。我们从头看起:

初到人世的白蛇、青蛇,白蛇是成熟女人,而青蛇其实是懵懂的前青春期少女,白蛇直冲男人而去,青蛇情欲朦胧。而且,连性向也朦胧。

看这个镜头,如果不是被盲道士打断,小青和印度舞女会怎样?——

后来小青和许仙初次面对面,小青对许仙的调情,多半只是小女孩的调侃而已。这种被半熟小女生揶揄的场景,很多男人都不会陌生。

  • “真容易相处。”

小青被白素贞喜欢男人的感情和言论所蛊惑,希望通过男人了解何为情欲。小青勾引许仙,也一直说是想要和法海相处。但是,正像她自己对许仙说的那样:“你解释一下,示范一下什么是情,什么是七情六欲,好吗?”这是一个女人对男人的勾引,还是一个前青春期的小女孩对性的原始好奇?

除了好奇,还有一份困惑在。小青说:“姐姐,你说过人是讲感情的,所以我就学感情,但一点感觉都没有。”

小青勾引许仙,和《蓝色大门》里桂纶镁吻体育老师的动机何其相似,桂纶镁说,我以为接吻之后就会喜欢男孩子,但还是不行。从此有点无奈地接受自己的性向。

而小青的觉醒和自我认同更晚,但这时的困惑是一样的。

青白冲突激化,是在端午节,白素贞赶小青走,小青向白蛇抱怨说:“你怕我妨碍你们相处了吧”。这哪是小三吃醋,分明是一个小女孩被伙伴抛弃的失落。如果是小三,这句话应该向许仙抱怨才对。

白素贞要去偷灵芝,青蛇说:“你会受重伤的,挑过另一个男人吧。”这是小三说的话吗?

白素贞执意走,小青对昏迷的许仙说:“姐姐太快了,我怕我追不上。”一语双关,小青怕的,是白素贞越来越像人,而她误以为自己始终无法理解人类的情欲。她害怕的是被白素贞越抛越远。这种情感,恋人之间常有,对方的学识或阅历日近千里,自己却始终原地踏步,即便感情暂时无恙,也难免有被抛离的惶恐。

追上白素贞后,小青说:“姐姐,我们两个一起来的,我不想一个人返回紫竹林。”

小青被擒,色诱法海,被法海喝退后,她说:“姐姐都是这样对老实人,老实人好高兴的。”可见并不是自发地引诱法海,而仍然是下意识地模仿姐姐。

法海欲借小青修行,战胜色欲。这里有一段蒙太奇,不妨一看:

——小青是想到了另一张床上的法海,还是白素贞?如果说之前小青对白素贞的感情只是小女孩对姐姐的依恋,那么从这时开始,这种依恋中的情欲,也开始觉醒了。

法海企图借小青灭绝自己的欲望,结果是小青反而借此模糊地意识到了什么。小青对法海说:“可惜你和我都没有凡人的感情。”其实,小青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感情并不指向男人。老是被姐姐说没定力的小青,结果拼“定力”居然赢了法海。小青不知道的是,既然不喜欢男人,那就根本无需定力。小青对法海说,我怕你没乱,我先乱了。结果自己完全乱不起来。

下一段,拼“定力”胜了“法海”而无比兴奋的小青继续被白素贞冷落,一气之下终于上了许仙。结果,在这个肉欲的氛围中,头脑中闪现的画面,首先不是他的第一个“男人”法海,而是第一个“女人”——印度舞娘:

“奸情”被撞破,小青与白素贞撕破脸。被打败后,用“人类的”甜言蜜语哄白素贞。直到白说两人缘分已尽,小青才知道问题严重。白素贞落泪,小青说“不会的,你有的我都有”,但哭不出来。白素贞说,做人难。小青说,以前做蛇你说做人好,现在做人又说做蛇好,是不是骗我。气而出走:“那我回紫竹林,以后都不烦你”。——到这里,这个冲突中小青还有几分是为许仙?

下一幕,法海找上门。许仙让姐妹俩逃走。这段一般看来算是经典的男人、正妻、小三对峙场面。可是小青这时说什么?她说:“对啊,我做人做得那么差,你跟姐姐回去吧。”怨的仍是白素贞抛弃她,不关许仙什么事。

之后水漫金山,白蛇产子。画面到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视频,白素贞在小青耳边摩挲,小青这才彻悟自己对白素贞的感情。

小青对白蛇之爱,从朦胧到困惑,又经过法海和许仙两个男人的试炼,逐渐清晰,再到这段视频这里,才真正完成了最后的觉醒和自我认同。

如果这样的解读没错的话,那么《青蛇》原著作者李碧华把小青变成小三,而徐克则把小青变成蕾丝边。

以前没看出这层意思,觉得电影不如原著,现在看明白了,觉得徐克比李碧华还狠得多。

下篇:徐克的生死爱欲

“《青蛇》之恋”是借用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徐克的生死爱欲”借用《福柯的生死爱欲》。扯上他俩,是因为我经常觉得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人,都是那些被“正常人”斥为性取向“异常”的人:福柯是个虐恋者,张爱玲有乱伦(至少是严重恋父)倾向。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那么徐克呢?

生死爱欲,这里先不说生死,只说爱欲,说说徐克的情欲观。这次看完《青蛇》后,我觉得不满足。《青蛇》中两名女性的同性恋情节在徐克的作品里是个偶然出现的特例,还是一个可以借以分析徐克的情欲观的样板?

据说大多数文艺作品都是创作者潜意识中无法抒发的邪黑能量升华的结果,所以一个人的画作、文字,多多少少都能反映出一点这个人内心隐蔽的情结。电影大概也是如此,尤其对于徐克这样喜欢自编自导的创作型导演,他的作品应该更能反映他内心的某些隐秘情结吧。

比如说,从徐克的那些烂片里似乎就能看出一些东西。

徐克是天才式的创作者。天才与疯子一线之隔,灵感喷发时要是没有点理智往回拉一拉,就很容易失去控制,走火入魔。所以徐克但凡拍出几部好片子,就必定要走火入魔一回,拍出大失水准的烂片。但正因为失去控制,反而更加可以看出本来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些情结。

有点以偏概全,但我觉得徐克一失控,就喜欢拍怪兽。不是中国传统的妖怪,而是奥特曼里那类怪兽。《倩女幽魂》之后,就有三部曲中最失控的《倩女幽魂2》,而里面的小BOSS就是一只怪兽。《蜀山传》的BOSS,是只大怪兽。斗狮的《狮王争霸》之后,有斗“怪狮”的《王者之风》,那些“怪狮”也是从怪兽变形而来的。就更别提怪兽横行的《黑侠2》和《妖兽都市》了。

所以可以说徐克有“怪兽情结”。我猜徐克小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小时候或者像现在的小孩一样被《恐龙特急克塞号》或者《奥特曼》这类超人打怪兽的日本傻电视剧严重蛊惑过。不同的是,我们这些所谓的“正常人”现在纷纷回过头去鄙视《恐龙特急克塞号》和《奥特曼》,而徐克大概至今还在yy自己是克赛或者奥特曼吧。因此与“怪兽情结”对应的就是“奥特曼情结”。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徐克的“超人电影”《风云再起》了,东方不败和顾长风不再用武功,而是用“M87光线、Z光线、奥特喷雾、奥特冷气、奥特魔光”决斗,因为他们其实就是两个奥特曼啊!

周迅说过:“徐克导演心底里其实还是个小孩子,特别喜欢搞怪。”这大概算是我这个猜测的一个验证吧。我相信徐克内心很多东西至今都固着在他的儿童时代,而且不会只是心理个别侧面的固着,而是很多面向的固着,其中就包括他的情欲观。

难道在爱情或欲望上,徐克也仍然是一个小男孩吗?

既然通过烂片可以总结出徐克的“怪兽情结”,那么我们通过徐克电影里的女人,也可以分析一下徐克的情欲观。

徐克电影中的女人都有什么共性呢?

叶倩文,即便是20年前还很年轻时,也让人觉得是个大姐。《上海之夜》里,露了一下大腿,肉多,但决不肉感。这大腿,咳..,只能说正太坐在上面很有安全感。这是母性型或大姐型。

林青霞,这个早年风靡港台男性的梦中情人,到了徐克手里再也没有演过正常女人。女扮男装算最好的了,最有名的角色是阴阳人(东方不败)。杨采妮,在别的场合算玉女,在徐克这里始终不男不女。连李嘉欣这样的大美女也不能幸免,更别说袁咏仪、莫文蔚这些本来性征就不明显的(求这两位的粉丝不要捶我)。这是无性型。

王祖贤,虽然在别人那里可以演潘金莲,但在徐克这里,美得透明,美得让人忘记肉体的存在,演的虽不是女鬼就是女妖,但其实是可望不可及的女神。这是女神型。

关之琳,在徐克的电影里很有女人味,既可高贵大方、又可端庄贤淑、既温柔又俏皮。唉,完美女人。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演的是长辈-_-!。最后抱得美人归的,是一个管她叫“姨”的大男孩。

我觉得,这些跟徐克频繁合作的女演员,要不是美得像女神,要么就是美得像鬼魂,要么太母性,要么就是不太有性特征。

一句话,徐克电影中的女人,美则美矣,却很难让人产生肉欲,很难让人产生性的联想。她们的美多是去性化的美,柏拉图式的美。或者说,是一个前青春期小男孩眼中的大姐姐、年轻阿姨们的美。正太眼中的女性美。

在徐克的世界里,当女性真的展现出一些性的因素时,她们不是被同性抱走,就是被侄子啊、小弟啊这样一些怀着赤子之心的大男孩们抱走。最不济,徐克会为她们的性感设置重重枷锁,让性感尽量远离纯粹的肉欲。比如《黑侠》的叶芳华,被黄秋生吊起来S/M的场面还是很香艳的,但很快她就变成一台冰冷的杀人机器。比如《女人不坏》的张雨绮,性感,却是一个女权主义的BOSS(况且我觉得张雨绮其实也性感不到哪里去,但这虎背熊腰的,对正太来说是极有安全感的御姐)。

大家都说徐克有“乱世情结”。可是,“乱世”是谁造成的呢?我觉得徐克其实是怀着一颗固着在儿童时代的正太之心观察这个世界,发现成年男子把这个世界搞得混乱、污秽不堪。而另一面,那些阿姨和姐姐们,或纯洁,或高贵,或善良,散发着人性和母性的光辉,温暖着正太的心。

在正太徐克的眼里,成年男人是靠不住的,那些伟大的女性,最好是无性的,永远不要嫁给那些臭男人。真要有个归宿的话,若不能跟正太永远在一起,那就跟其他姐妹在一起好了。总之,她们要不被姐妹抱走,要不被正太抱走,要不独身,那些成年世故的男子们没有任何机会。所以《新龙门客栈》里,熟男周淮安是个“无情无义”的人,最后会永远陪着“御姐”金镶玉的,是“小弟”肉鞑子刁不遇。

而《青蛇》里的张曼玉,《风云再起》里的王祖贤,她们的归宿就是“姐妹”。这样看来徐克电影里的女同其实并不是一种异色,而是一个正太的美好幻想。这很像腐女们看BL同人的心理。

徐克其实是恋母版的贾宝玉,而电影就是他的大观园。徐克始终是以一个正太的眼光仰望女性,他在银幕上表现的男女关系,女同也好,“乱伦”也罢,其实无非都是小男孩心中对美好女性的纯真幻想。

这是徐克式的纯爱。

这也就是徐克的情欲观。

在女人面前,徐克不是大侠,也不是书生。老怪的外表下,其实是一颗正太的心。

现在你知道徐克为什么要说“女人不坏”了吧?女人何止不坏啊。

文: @魏知超


一点私货,我2020年出版的新书:

编辑于 2020-04-28 12:24

我书读得少!胡乱评的!!

这只是一部情欲电影。

开头法海站在人群之上,看人推搡打架,此处人们都长相丑陋,言语粗俗,还不如剧中一只受惊的白狗看着可爱,法海眼神复杂,只在口中吐出一字:“人!”。这里法海代表佛法,佛法在上,将人欲贬至最低,一副众生相揭露人本性丑陋。



法海收妖误入紫竹林,遇村妇产子,见裸身,便口念紧守色戒不上前相助。法海这个纠结孩子,他固守的佛法非黑即白。法海此处的做法是灭掉人欲,佛法的目的是造福众生,而离开了人欲的佛法是否就变成了冰冷的教条?他开始怀疑,便留下佛珠,放走二蛇。

雨夜,二蛇在花楼上偷看人们喝酒。此处的情欲之气达到顶峰。二蛇偷看之时眼神迷离,身体起伏,呈现极乐之态。人世为什么美好,因为有情欲,情欲是快活是欲仙欲死。这是二蛇想要作乐人间的初笔。

同时,花楼对面的书坊,许仙大怒,将学生情诗扔入河中。初阶段的许仙是与情欲隔绝,面对声乐美色反感,刻板,不可爱。此处形成多处对比,象征情欲的花楼和象征礼教的书坊对比,小青和小白对比,小青按捺不住与舞姬斗舞,将腿缠绕在她身上,是渴望”欲“,白蛇离开花楼偷看许仙,是渴望”情“。渴望成人拥有情欲的白蛇和作为人而与情欲隔绝的许仙又形成对比。

法海打坐参禅,想起村妇裸身,心生魔障。众妖魔台词直接点开:色戒色戒,有色不戒。善恶不分,有怪莫怪。红尘红尘,颠倒鬼神。六根不净,哎呀出家人。众妖魔指的是法海的六根欲念,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一妖魔从法海腿下钻出,说明法海有了男女之爱的欲念,是犯了出家人的色戒。人之流转于生死轮回的苦海之中,就是由于六根不曾清净,自从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均由六根所造。

所以后来老和尚说许仙犯了罪。


二蛇初到人间学走路,白蛇说小青:“有眼耳口鼻了,怎么还像懒蛇一样。”这里又提到了六根,六根中眼根贪色、耳根贪声、鼻根贪香、舌根贪味、身根贪细滑、意根贪乐境,二蛇做人形有了眼耳口鼻,有了六根中的四根,剩下的身意就需要用男女的情爱去填。


西湖上白蛇邀许仙吃牛肉羹,许仙望向已被打湿的白蛇,被她美貌打动,是先动了“情”,而后又下移视线望向白蛇的“胸”,是了又动“欲”。这幕暗示许仙遇着白蛇,动了眼跟,是六根不净的开始。后面家中送伞,白蛇好酒好菜招待许仙,饭后又与许仙做云雨之事,是乃六根不净,从此沉入苦海,不能脱身。后与许仙一起教书的教师评价:一塌糊涂不就是许仙嘛,他一生埋头苦读,修身立德,现在弄到身败名裂,前功尽弃了,可惜啊可惜。


白蛇云雨之时,小青在窗外看向白蛇,与白蛇做同样摆头动作,二蛇眼里都有欲望之意。不同的是,白蛇已深深陷入“人”的角色,而小青的眼神仍是兽性的,自己感受一下。


白蛇眼神是疑惑不安,是人类迷茫的眼神。小青的眼神则是兽性,靠靠靠为什么姐姐可以,姐姐享受到的东西我也要!此是迷恋为人之乐,化作了人形确还不能感受七情六欲,是疑惑也是妒忌。一窗之隔,隔的是人与兽。白蛇在屋内,是已入俗世自愿戴上尘俗的枷锁。小青屹足屋外,仍是怀有单纯和不懂掩饰贪欲的兽。人与兽都受到欲的控制,不同的是人会说谎。而兽不懂掩饰。




小青以为情欲快活,便来到尘世化作凡人,确不懂为人艰辛。白蛇说做人好,人是万物之灵,“万物之灵”是人类的说法,白蛇初始就进入了人类的角色。动物不懂为人之乐,小青只会不停地问:做人有什么好。走路需要定力,吃饭需要定力,说谎也需要定力。既然一不小心失去定力就要显出原形,那还不如坦率做回一条蛇做回自在的自己。

剧中多处白蛇与许仙云雨之际都伴有悲伤的音乐,白蛇眼神迷离又哀伤,原是迷恋人类的七情六欲,至得到了情,又怀疑情,得到了快乐,又怕失去快乐,是生出贪欲,如此往复,情始情终,不能脱苦海。至白蛇流出眼泪,她是一开始便知做人已是败局,看透红尘又跳不出红尘,苦哉。




小青找到许仙时,看他落发的背影,泪下。她以为做人好,做人好,修炼百年来到尘世尝七情六欲,而人却轻易地抛开情欲。她不甘,为姐姐不值,也为自己不值。她有了人类的感情,也尝到了眼泪的痛苦。红尘太苦,这一刻,她笑靥如花。

笑后表情立马变成狠毒。她已大彻大悟,恨人,恨红尘,恨自己有了七情六欲。不如做一只逍遥快乐的蛇精。这里爱死曼玉的演技!!



不去讨论法海到底该不该淹死金山寺的和尚来救钱塘百姓,生而为人,本就有太多难以选择的事情。情为何物,不过都是欲生出的爱恨嗔痴,浮世如此,红尘皆苦。

欢迎大家继续补充!!

发布于 2014-05-26 20:56

这是徐克最美的一部影片,色彩艳丽浓烈,迷离梦幻的灯光照的张曼玉的笑容如满月,凄丽幽扬的音乐衬的王祖贤的泪眼如诗画。

如此妖娆的两条蛇精,一青一白,顾自开放,美的仿佛不属于这世上。这样的妖异的美,直教凡夫俗子看的眼直。连人佛合一的法海都躲不过,许仙一个庸庸碌碌的书生,如何逃得过。

然而,李碧华说的好: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边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是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于是他这头舍不得白蛇的温柔软语,那头又心动于小青的带着邪气的天真挑逗。

少年的时候,一点不明白白素贞如此执着许仙的缘由,他这样平凡,这样庸俗,软弱的不堪一击,为什么美的像天仙一样的白娘娘要为他水漫金山,被封塔底?

电影《青蛇》里的许仙,更是多了几分真实的不堪。他被刻画的越加饱满,文人的酸腐与善良,面对美色当前的犹豫与半推半就,当他对着法海大骂:“我就是贪恋美色、贪恋红尘怎么了?你管这么多干什么?!”时,我笑了,他大概说出了每一版里许仙没说的心里话,是的,她们是妖又如何,美丽如斯的妖,即便为此蚀魂腐骨,也是心甘情愿。

隔了这么些年再看,突然明白了几分,清明如白蛇,如何不知道这个男人在想什么,只是她那么迫切的想要幸福,真实的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幸福。而她又分明知道,这样的幸福,只有用一颗执着的心专注的去爱一个平凡的人,才能得到。

白蛇修行千年,不过为了与爱的人相伴,相夫教子。如此单纯赤诚的心愿,没有人相信,没有人理解。

小青不理解,因为她对红尘不屑一顾,从头到尾,她爱的不过是和姐姐在一起,“你一千年,我五百年,加起来一千五百年,就陪他一个人玩儿啊?”;

许仙不理解,因为他丝毫不珍惜,若他懂得,他该专一一点,或者,哪怕装着专一一点……

法海不理解,他只当这两条妖精魅惑人间,他早被自己的心魔弄的失去理智,分不清对这蛇精是爱是恨;

人间居然无人理解——这号称最是有情的人间!

发布于 2014-01-15 22:27

东方的哥特式电影,很有深度,小青怀疑了法海,怀疑了人,怀疑了姐姐,怀疑了自己最后自杀。法海不信自己会被迷惑,结果败了,不相信妖和人能有正果也败了,最终他想救小白不成,想救金山寺里的和尚也不成(我最喜欢的就是这点,法海本就不该是其他作品里描写的那样水火不侵榆木疙瘩,他很透彻明悟并在最后很明确的要救小白,可惜为时太晚,他谁也没救成,就像是佛对他的惩罚)

这电影我每年都会看一两遍,很多人不理解,可你翻翻里面的画面,哪一张不是妖异的魅力

音乐也是,黄霑是大师,里面纯的instrumental很有感觉,还有一首叫 莫呼洛迦 的歌曲也很出色,和电影一样讨论了 性 这个话题,并不避讳,本就是欲望何必加以掩饰

东方的哥特式电影,很精辟的诠释了这电影,我心中最有味道的电影,妖而不邪,里面的每个人物都让人心痛,都在为自己的信念而挣扎,可惜许仙作为人太柔弱也太懦弱,一直徘徊不定,最后被小青刺死;小白为爱执着不曾怀疑倒是痛快,可是生不逢时;小青不知为何做人为何要爱,最后明白后是如此痛苦于是自杀;法海相信自己的信念,他要小青诱惑他,小青做到了,他有了邪念,他不相信妖能有正果,白素贞产子,他失败了,他才是最痛苦的人。


可能是我想当然了,有很多人回复说小青没有自杀,我也去看了原著,确实没有,我再加两句

小青没有死,白素贞也没有,到最后才发现这不是一部歌颂爱情的作品,反而充满了各种讽刺,小白从塔中解脱出来后还是耐不住和社会青年谈起了恋爱,反而小青,这个从头至尾隔绝爱情的代表,承受了最少的痛苦

之所以说青蛇是东方哥特那,个人觉得在画面,表现手法和音乐上,青蛇与其说像一部电影不如说像一部歌剧,东方的歌剧,尤其是其中那段小青小白的京剧唱腔演绎,手法脱离现实而趋于艺术,人物装扮也颇具妖异的浪漫主义,给人一种艺术美感,充斥着东方的神秘,可怖,妖娆魅力,所谓东方哥特

编辑于 2014-04-14 05:20

“一个是朱门旁惨白的余灰,一个是树顶青翠欲滴爽脆刮辣的嫩叶子;一个是白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一个是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李碧华<<青蛇>>

下午看了两遍徐老怪的电影<<青蛇>>,心中若有所思,1993年的电影,20年前的电影,现在看,却还是那样妙那样美。

烟雨的西湖,水色流音,乱花飞舞,音韵酒色漫天,江南美景美人尽收眼底。

且说,南宋是个人妖不分的朝代,而徐老怪营造的妖魔鬼怪世界流光溢彩般,那一扭一扭的妖娆,那一波一浪的缠绵,容易迷乱凡人的眼,凡人的心……

“就让你埋首烟波里

放出心中一切狂热

抱一身春雨绵绵”

扰乱的心该从何处说起呢? 那就从青蛇白蛇第一次以人之相出现开始吧,那是西湖雨季里一场无法休止的雨,她们出现在酒色之楼的屋顶上,观看世人的横生色相,青蛇坠入舞池搔首弄姿眼神交替妖娆至极,白蛇闻读书声而去为廊上教书公子一见钟情。然后,她们从流光中走出,刚刚学会走路的妖一步一扭的身姿,成了西湖两岸最美的画面。再然后,西湖上与许公子的相遇,施法唤来的一场雨,打湿了公子的衣衫,衣衫过处,心神荡漾。

很久以前看<<青蛇>>时,只记得那两个一白一青的女子在西湖岸边摇摆的身姿,那时在想,动作如此张扬做作,为什么却不惹人厌,而现在看,却只是为了看那摇摆的身姿和那眼波流转的双眼。不得不说,张叔平老师的造型,的确美不胜收,他手中的古装女子从来都是飘逸得如风,而旗袍女子却是精致得如兰。王祖贤的白蛇和张曼玉的青蛇怎一个“赏心悦目”了得,细眉红唇秋波眼,纤纤玉指水蛇腰……

那就先说说白蛇吧,大家都爱赵雅芝温婉的白娘子, 芦苇尾巴却爱王祖贤聪慧情趣的白素贞,还是那句话,妖就应该有妖样有妖性,不能一味的痴情善良。白素贞不是为了报恩,而是为了知道什么是人世间的情爱,修行千年,盘膝而坐,该是多么的无趣和寂寞,于是只为了雨夜西湖的一眼就入了红尘。

小说中有一段文字,白蛇说:“看,这里有一丛花,我说最爱的是那一朵。有一个人听见了,他自我身边走过去,慢慢儿摘取,替我插戴起来,哎!这真是人生难以形容的乐趣。”

嗯,白蛇就是为了这一朵花的乐趣,在艳阳高照的西湖无端生起了一场雨,制造了一场雨中的浪漫邂逅,耍了一点小心眼,便让许家公子再也移不开眼,有道是: 这世上最暧昧的举动就是借东西,一借一还。船上明明倚着两把伞,但白素贞还是接过了许仙手中的伞,多么明显赤裸的对白,那意思就是在说: “改天你来我家拿吧,我等你” ,“好的,我一定来” 。只能说,人妖不分的年代,矜持顶个毛线用。白蛇的执着和聪慧在于: 明明知道许仙不过一凡夫俗子,和众多男人一样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她深深地知道“扔了许仙往前走,遇到的无非也是男人”的道理,她早已看透了,她只是执着于爱情本身罢了,所以她会在临时前对小青说: “小青,我白来世上一趟,一事无成。半生误我是痴情,你永远不要重蹈覆辙。切记!”字字句句皆为肺腑,皆为血泪。飞蛾扑火般,无怨无悔,到底是个性情女子,好一个性情女子,我爱这样的性情女子!

而小青呢,是个更简单的女子,她爱姐姐,只是想“姐姐有的,我也有”,姐姐会走路,我会走,不过十步就盘歇在树上; 姐姐有老实人,我勾引勾引也可以有; 姐姐会流泪,我挤挤眼睛也应该会。就是这样的,跟随在姐姐身后,但她从不强迫自己非要人样,有蚊子时就伸出舌头,发现老鼠就在房梁上追个不停。其实以她的妖媚完全可以摧毁世上所有男人的定力,法海也逃不过,只是她不稀罕,她的心从来没在这些所谓的情情爱爱身上。记得她在风月楼那一段销魂的舞姿,她一出场便再也移不开视线。没有人知道,小青要的是什么,或许她要的也是爱情,但绝不是许仙这样朝三暮四还疑神疑鬼的感情,许仙不是一个值得的男人,所以她才会为姐姐抱憾为姐姐冤屈,所以她一刀杀了许仙,所以才会在最后跃入水中说道: “我到人世来,被世人所误,都说人间有情,但是情为何物? 真是可笑,连你们人都不知道,等你们弄明白了,,也许我会再回来”。比起白蛇,青蛇要潇洒得多,也通透得多。

电影里,还有两个男人。

许仙,是众生的最普通模样。他是个十足的外表文雅满口仁义道德的虚伪公子,口口声声只读圣贤书,不饮酒作乐,不贪恋女色,然而,仅仅只是因为没遇上白素贞这样的尤物,遇上了,一经撩拨,不也原形毕露了么,他喜欢姐姐白素贞,也经不起妹妹小青的挑逗,男人向来如此。他在艳阳天里窥见学生与心仪女子的约会,匆匆赶回住处,想着和白素贞添点乐趣,却误见了青蛇的尾巴,可是能怎么样呢,只要白蛇轻轻地说一个谎,他就心甘情愿的信了,哪怕已经知道她们是妖,也宁愿在温柔乡里醉生梦死。最讽刺的是那句: “我读书去了”转眼间又到了白蛇青蛇的细软处。倒是后来被法海抓走的许仙说了实话,对着法海大喊: “我就是贪恋红尘,我就是被美色迷惑,我愿意!

而法海呢,也差不多。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肯承认被小青破了定力,还恼羞成怒绝不放过她,明明有情欲,明明也不能自控,还非要抓了许仙和自己一起当和尚,能说那是嫉妒么,也可以说得过去,但我们做评论的,不能说得太偏激太明了,只能说: 这是法海要得道的劫数。但还是要说,这两个男人身上共同的优点,那便是悲悯之心。

所以,芦苇尾巴才说 徐老怪电影中的女人总是美艳不可方物,而男人却少有像宁采臣那般的痴傻。

嫩叶子也会枯黄,新雪花也会融化,这不过是讲了“一条白蛇一条青蛇修行千百年,寂寥难耐,一同在西湖畔修炼了一个男人,也修炼了自己”的故事。

噢,还有影片中那几首听着酥软绵绵的曲子,或魅惑或洒脱或活色生香,黄霑大师的《莫呼洛迦》《流光飞舞》和《人生如此》,曲调缠绵萦绕词句很美很得心,比梵音教主还要梵,没有这几曲歌,这电影怕是要失去一部分的韵味和美感了。

发布于 2014-04-10 17:08

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巨大的宗教隐喻:佛性象征着人性中光明、善的一面,魔性象征人性中丑陋、恶的一面,佛性+魔性=完整的人性。而法海、小青、白素贞就是在整个开悟之旅中逐步认清并接纳了自身的复杂性。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成佛成魔,皆看证得。

佛教认为,世间众生因造业不同而各有业报,并按照善恶因果的大小而分为天道、人道、畜牲道、阿修罗道(魔)、饿鬼道、地狱道,六道轮回。六道之中,除了天道之外,人是万物之灵,能够生而为人是一种莫大的福报。于是,生而为人、拥有一具人身就成了所有生灵修行的目标

但佛教也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分别未能证得

一、法海的开悟之旅

法海虽以僧人的面目出现,但他并非佛,他是佛教天龙八部之一的莫呼伽罗(蛇神),他的修为仅仅进入天道。在佛教中,只有佛才能跳出三界、不入轮回。而天道非佛,只是六道之一,因此也会因业报而堕入轮回

法海的开悟围绕着以下3点:

1.人妖、佛魔之间的界限。

2.人妖、善恶的关系。

3.认同自身的人性,打败自身的心魔。

盂兰盆会上,佛像隐藏在魔像之后,既寓意佛与魔是共生的,也预示着终有一天,法海身上的魔性将掩盖其佛性

影片一开始,便是以一场盛大的盂兰盆会作为切入。盂兰盆会,也叫中元节,俗称鬼节,是佛教的一个传统节日。传说这一天地府大门敞开,放出全部鬼魂。为了防止某些孤魂野鬼为祸人间,民间会通过投食招魂、诵经超度、放花灯等活动祭祀鬼魂。这个节日场面作为紧扣主题的一大意象,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具有很深的寓意

此时法海身上的佛性纤尘不染,高高在上的俯视众生

此时,身着白色佛衣、纤尘不染、面目俊朗的法海笔直地站在台上,清冷地俯视着台下被誉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各种丑陋嘴脸、肮脏的衣着和野蛮的举止,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处人类丑陋的面容也与之后蛇精的美貌、蜘蛛精的慈眉善目形成对比,构成讽刺

人类丑陋的面目寓意人性的丑陋

会场一角挂着人们为了祭祀而宰杀的各种动物的尸体,仿佛在以生命嘲讽着佛教“禁止杀生”的教义:另一边,人们在奋力雕琢各种魔像,喻示着人在不停的造业——人与魔之间的界限原来是如此的模糊,魔由心生,心中有魔,人亦可化为魔,六道轮回由此而生。

雕刻魔像的人类,寓意人在造业

在法海的词典里,人本应是善类,徒称万物之灵,却愚劣不堪至此,身在天道的法海不由心生感慨:人!此时的法海虽然鄙视人性,但并未惩戒人类。他只是单手合十,默诵佛号,低眉敛目,神情看似祥和,脸上的光影却一分为二,一半是佛,一半是魔。成魔的那一半脸化成了一滩涟漪,预示着法海因修为不够,把持不住,心动了

法海的阴阳脸,寓意法海一半是佛一半是魔
佛与魔本为一体,皆在一念之间

离开人间之后,法海就遇到了蜘蛛精,并斥其为“妖”。此时在法海(以及大多数人)的词典里,人就是人,妖就是妖,六道之中,界限分明。且但凡是妖,定非善类修成人身是为了惑众,必然包藏祸心,这是一种大逆不道的僭越行为

于是他枉顾蜘蛛精的苦苦哀求,硬将其打回原形,压在亭下,并自以为替天行道,做了善举。法海的教条主义引来上天的不满,降下倾盆大雨以示警戒——此时的法海已近魔道。法海开始反思:难道我错了吗?

此时法海脸上的灯光变为紫色,寓意接近魔道
法海与二蛇一同治水

虽然这次的教训不够深刻,法海依旧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但他的内心已有些微变化,因此,在遇到白、青二蛇时,没有像之前一样死守教条,而是念在二蛇的义举上网开一面。包括后来与二蛇一同治水时也是如此——即,认为只要有行善之举,妖也可以归为善类,可以不予处置。

紫竹林中孕妇的胴体勾起法海的无限遐思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此前一直高高在上、俯看人妖的法海,认为身处天道的自己全身上下无比“伟光正”——既没有人性的丑恶更不可能存在妖的邪佞。但是对竹林中孕妇胴体的偶然一瞥,不经意间却勾起了法海的无限遐思,至此他身上人性的一面初现端倪

法海的情欲幻化为心魔,阻挠法海修行

法海在金山寺修行时,孕妇胴体引发的情欲化身为无数心魔,阻挠法海修行(这里要注意的是,紫竹林孕妇种种情欲勃发的场面完全是法海自己幻想出来的,说明他此时已经六根不净了)。

魔王波旬派出十支“魔军”,企图阻挠佛祖的修行

这是一个佛教典故:释迦摩尼即将成佛时,魔王波旬派出十支“魔军”——爱欲、不乐、饥渴、渴爱、昏眠、怖畏、怀疑、恶毒顽固、名闻利养、称扬自己贬低他人,企图阻挠佛祖的修行。但释迦摩尼持身守戒,最终降伏了心魔,精进了佛法。

歌词里说,颠倒鬼神,也是寓意佛魔本为一体,皆在一念之间

可惜,法海显然没能像佛祖一样降伏自己的心魔,所以心魔们肆无忌惮的幻化出与法海狎昵的画面,还嘲讽法海:“色戒色戒,有色不戒;善恶不分,有怪莫怪;红尘红尘,颠倒鬼神;六根不净,哎呀出家人!”而法海则恼羞成怒地质问:“为什么你们不怕我?”

面对心魔,法海恼羞成怒

PS:有人说这些白色的妖魔是法海的精子,我持保留意见。因为法海的心魔不仅仅是动了情欲,还犯下了善恶不分的错误(蜘蛛精),这些在心魔唱的歌词里都有体现。

石佛脸上的烫金开始剥落,寓意法海身上的佛性已受到魔性的侵蚀
蒲团自焚为灰烬,为法海敲响了警钟

法海对抗心魔失败,象征他的佛性的石佛开始腐坏剥落——法海不再是高高在上、纤尘不染的了;座下的蒲团自焚为灰烬,为法海的开悟之旅敲响了警钟。

法海开始反思

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出现了偏差,法海开始反思自己,并放出被镇压着的蜘蛛精。此时的法海,已不再简单粗暴地将人妖的界限等同于善恶的界限

其实二蛇也一直认为法海没有凡人的感情,这是二蛇高估法海了

但对自己也有凡人的情欲这一点,法海就没那么容易认同了。所以,他找小青和他双修,借小青来测试自己对色的定力,可惜又没把持住。恼羞成怒的法海想杀掉小青,其实也是犯了杀戒和嗔戒、诳戒,法海身上的佛性进一步剥落人性的丑陋渐渐凸显心魔更炽

法海找小青双修,以测试自己的定力

接下来,法海以除妖为名,软禁许仙,无视许仙的意愿,强迫许仙出家、与二蛇斗法——蛮横无理、是非不分、自以为是、因循刻板、挟私报复、好勇斗狠……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此时的法海已完全为心魔所挟与影片开头的平和心态判若两人,哪里还有一点慈悲心肠。而他对妖的认知也回归原点

法海是非不分,独断专行

此时金山寺中的众僧利用佛法封印了耳、眼、声、心,看似是封印了许仙,其实封印的是法海看似是四大皆空,其实是独断专行、拒不悔改

众僧利用佛法封印了耳、眼、声、心
象征法海佛性的石佛再次腐坏剥落

直到他看到白素贞产子,才幡然醒悟到,原来,一直与他斗法的那条白蛇、他不遗余力赶尽杀绝的那只妖,早已得到了“为人”的三昧,修炼成人。而他自己呢,却因鲁莽草率,酿下天灾人祸,众僧殒命,象征法海佛性尽丧,业已成魔

白素贞产子令法海幡然醒悟
众僧殒命,象征法海佛性尽丧,业已成魔

在小青的控诉下,法海痛心疾首,不禁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是人?什么是妖?什么是佛?什么又是魔?水漫金山,将法海词典中人妖、佛魔的界限彻底淹没——曾经以为的泾渭分明,却原来只在一念之间,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法海的信念至此崩塌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法海的信念至此崩塌

原本口口声声的“蛇精”,化为结尾的一句“小青”,法海终于开悟了,开始正视自己对小青的感情,也接纳了小青作为妖的身份:原来,妖也可以有善,佛也可以有情佛若无情,又怎会慈悲呢?可见一切道法皆出自然——法海的佛性至此又重新焕发了出来。

法海开悟的标志

心魔既除,紫竹林里的胴体便真正成空,宛如一滴水从叶尖滑落,只是一种纯洁无邪的自然景象而已与色欲无关

心魔既除,才真正做到四大皆空

二、白素贞的开悟之旅

白素贞修行千年,只为成“人”。在白素贞的眼里,“人”贵为万物之灵,她对“做人”,有着一份美好的憧憬,将其视为自己修行的终极目标。然而,究竟什么是“人”

二蛇努力学做人

白素贞认为,“做人”就是:

1.学会像人一样的行为举止;

2.学会人类的感情;

3.符合人类的道德标准。

首先,白素贞力求外表像人:努力学习直立行走;勾引许仙,体验男欢女爱成家立业,扮演贤妻良母;虽然不懂什么是爱,也立誓要从一而终学习说谎;为了向许仙证明自己是“人”,她不惜喝雄黄酒……

白素贞与许仙男欢女爱
学习从一而终
练习说谎

但对于人的情感以及人性的认知,白素贞虽不似小青那般懵懂,却也是所知了了。她虽然和许仙夜夜云雨,却不懂什么是爱情;她虽然学习说谎,却低估了人类的虚伪;她虽然立誓要从一而终,却尚未尝到背叛的痛苦……

许仙的同事、道貌岸然、为人师表的夫子们在背后嫉妒许仙,说许仙坏话
船夫们为二蛇的美色所惑,出乖露丑
被二蛇视为“老实人”的许仙,其实一点都不老实,背着白蛇与小青偷情

此时的白素贞不具有人类的感情,她把许仙仅仅作为自己学习“做人”和体验红尘的一个道具。所以,当小青前几次勾引许仙时,白素贞并没有生气,因为那时她还不知道有种情感叫嫉妒

小青勾引许仙,白素贞非但不生气,反而教小青学习人类的感情

但白素贞心里明白,人之所以能成为万物之灵,就因为人有情感。于是,她又开始朝着学习人类情感的目标迈进。因为崇拜人类,所以,这一切她都做的很努力、学的很认真,甘之如饴。直到,她真的学会了情感的那一天……

她学会的第一种情感,就是嫉妒。所以,当小青又一次勾引许仙时,她终于愤怒了。为了许仙,她枉顾500年的相伴,与小青反目

可是,如果不爱,又怎会嫉妒呢?所以,她在两次营救许仙时,都奋不顾身

学会了嫉妒、学会了爱,做到了从一而终,做到了为许仙传宗接代,达成了目标、完成了修炼成“人”的蜕变,白素贞快乐吗?不,她很痛苦。因为人类是如此的虚伪、如此的懦弱、如此的贪婪、如此的……靠不住。在学会爱的同时,她也遭到了背叛——来自自己深爱的人的背叛。此时的白素贞才发现,原来人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高贵,做人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美好

等到白蛇真的学会做人,才发现原来做人很痛苦

身为一只自认为比人类低等、无比仰慕人类的妖,却做出人类都很难做到的事情为了爱情,甘愿付出,倾尽所有,义无反顾!白素贞这只蛇精,做“人”比人类自己做的还彻底

白蛇为救许仙,倾尽所有,义无反顾

然而,她还是错了。她错就错在,她认为,只有“人”才有情。所以,她两次都选择了牺牲小青(妖)去救许仙(人),直到小青伤心的问她:难道我们姐妹这500年,就不是情吗?

白蛇和法海一样,认为只有人才有情

她把人类,想的太好了,抬得太高了!正如张爱玲所说,她把自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因此,白素贞的一生,总算是绽放过了。只要绽放了,就是开悟

白蛇身上也有佛性

三、小青的开悟之旅

小青的开悟主要围绕3点:

1.认清人的本质;

2.认清神的本质;

3.认同妖的本质(妖也有情)。

妓馆里的纸醉金迷

二蛇修成人身,初入凡尘,就降临在一家妓馆的屋顶,目睹了人世间的物欲横流、纸醉金迷。小青修为较浅,对“人”的认识较为懵懂,因此一下子就被妓馆的声色放浪给吸引住了,并欣然陶醉其中。

小青欣然陶醉在声色放浪之中

要知道,此时二蛇虽然修得人形,但尚未悟透“人性”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她们只能模仿人类的情感——对她们来说,这也是修行之一。尤其是小青,她甚至连人类情欲的性向都搞不清楚,所以才会抱着同为女性的印度舞娘频施媚术。

小青根本不觉得做人有什么好的

小青不及白素贞那样了解人类,所以她也不像白素贞那样崇拜人类。她从始至终就没觉得人类有多好、做“人”有多美妙。她看人,只是冷眼旁观,所以反而比白素贞看得更透彻。她率先看透了人性的丑陋,所以一心崇拜身为天神的法海。

二蛇嘲笑人类出丑
小青挑逗许仙
在小青心目中,相较于人类,法海才是伟光正的化身

小青修行的时间虽然比白素贞短,但却比白素贞通透。虽然起初她也像白素贞崇拜人类那样崇拜法海,但很快看穿了身为天神的法海也并没有比人类高明多少一样有着丑陋虚伪的一面。所以,小青从始至终都没有像白素贞那样陷得那么深

小青看穿了许仙,也看穿了法海
斥责法海的虚伪

她很理智,很清醒,所以,开悟的境界最高!法海盲目的维护人,白素贞崇拜人,而小青却批判人;法海不承认自己有人性,白素贞追求人性,而小青却摒弃人性;法海不分青红皂白抨击妖的身份,白素贞千方百计想摆脱妖的身份,而小青却打心底真真正正的认同并接纳自己妖的身份——且,小青是他们三人中唯一一个从未失去自我的,也可以说,她是三人中最有定力的一个

小青最早看透了法海有情

正因为小青从未失去自我,所以她杀了许仙——杀许仙,正是她妖的一面的体现,也因此遭到法海的斥责。

有人说,小青最终也留下了眼泪,所以说明,小青最终也有了情,做成了“人”。这点我并不认同。因为“做人”根本不是小青的目标。而且小青在结尾的时候也不屑一顾地质问法海:“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真可笑,连你们世人都不知道!”这说明,小青对“人”这种万物之灵根本不care,更遑提“做人”了

小青对人的不屑一顾

小青的眼泪,我认为就是开悟的象征。她悟到了无论人、神、佛都没什么了不起,并不见得就高妖一等,更是为白素贞的毕生追求最终化为一场空而痛惜

小青的眼泪象征着开悟

小青有情不假,但小青的情不是通过降伏心魔得来的,更不是通过做人得来的,她的情就是她自己身为妖的情(她认识到妖其实也有情)。此时的小青虽身为妖,却已具备了佛性,所以,她的情最纯粹

小青也有佛性

编辑于 2021-03-08 21:23

那种妖气只有老爷拍得出来。

原声配乐可以排港片前五。

发布于 2013-05-23 02:16
时隔十余年,才知张曼玉玩的居然是法海的尾巴!震碎三观!
213 万播放 · 2171 赞同
编辑于 2022-05-20 16:17· 23 万次播放

这是目前所看的徐克电影中最喜欢的一部。这部电影从对原著的改编到演员表演、美术设计、原声配乐等,都十分出色且用心。而主题表达上个人认为是胜于原著的。

《青蛇》是我读的李碧华的第一部小说。

李女士果然不负“文妖”之盛名——用词辛辣,语调苍凉,冰冷得没有一点余地。但又有一定的诗词古文功底,不是空洞乏味的凉。

李碧华素有“小张爱玲”之称,甚至有北张南李的说法。但是当今问起,或许读过张爱玲者数众,了解李碧华者寥寥。

原文中也有李碧华致敬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的片段:

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
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的嫩叶子。
到他得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却是抬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的雪花。
每个女人,也希望她生命中有两个男人:许仙和法海。
法海是用尽千方百计博他偶一欢心的金漆神像,生世伫候他稍假词色,仰之弥高;许仙是依依挽手,细细画眉的美少年,给你讲最好听的话语来熨帖心灵。

很喜欢一个比喻:

张爱玲是离席起坐时,微不可闻的一声叹息
李碧华是撕破人皮面具,让大家看满座贵宾都是鬼

倒也难怪,张国荣先生曾笑称李碧华为“毒姐姐”,可真真是一点错都没有。

部分出色选角

【王祖贤饰演白蛇】

这应该算是王祖贤继聂小倩后的又一个经典角色。

前生女鬼,来世蛇妖。都让人过目难忘,难以企及。

总之就是不像缠身于柴米油盐的俗世凡人。

可她的脱俗气质又不是道骨仙风那一挂的,而是带着灵动幽气的鬼怪妖魔,幻化为人形,于尘寰寻个老实书生,再以飞蛾扑火的爱情作结。

【张曼玉饰演青蛇】

起初,张曼玉出演这个角色是不被看好的。

她不算让人十分惊艳的美女,平日的端庄气质与优雅姿态,让人很难想象她能出演蛇妖,况且,还是李碧华笔下的青蛇。

然而,事实却相反。青蛇的浪姿妖态被她诠释得恰如其分。

勾引许仙,舞姿妖媚,俏皮灵动


找到许仙,流下凡泪,心如死灰


除了她俩,实在想不到其他能表现得更好的演员了。

李碧华的小说一向是以女性角色为重,男人多是负情的,此书的许仙也不例外。

不仅负情,而且窝囊,乃至于李碧华当初邀请张国荣扮演许仙时,遭到了这位张先生的明确拒绝。

甚至还曾和该片的主题曲制作人之一黄霑在节目中吐槽书中的许仙。


但,如果他真的出演了许仙,我猜想这将是一番三人架起的情感纠葛,而不止是两条蛇的相爱相杀。至于缘由,有空再聊。

服装造型与场景设计



造型上,上翘的眉尾,几缕在耳前卷起的类似铜钱头的发丝,更显蛇妖的无骨缱绻之态,也被后来的一些影视剧竞相模仿。



张叔平等设计师还擅用纱,不仅仅是二蛇所穿的衣服。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白蛇家的房子是没有墙的。

薄纱掩映着翠竹圆柱,更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不真实感。

荷花池的氤氲水汽,透露出一种欲盖弥彰的暧昧情调。



画面场景上则构图精巧,色调饱和后又披着一层朦胧美,既有一种水墨画的质感,又有中国古典美的美感。

电影配乐

配乐由黄霑和雷颂德操刀,原声专辑一共有20首(包括国粤语),每一首都各有特色,但又有着共通的情感。终获金像最佳原创配乐提名。

《流光飞舞》国风韵十足;

《人生如此》空灵而悠远;

《斗法》紧凑且激昂......

不愧是好色喜钱爱酒,能文通乐擅言的鬼才黄霑!

影片主题

【以下内容稍有剧透】

李碧华一向擅于从旧故事中立新意,《青蛇》便是其中代表作之一。

影片核心是探讨情爱与欲望的问题。

白蛇身为蛇妖,坦白面对自己的欲望,自认凭借千年道行,早已深谙人世情欲,可哪知最后还是因所爱之人,被压于雷峰塔下。


李碧华笔下,无论是蝶衣、白蛇还是如花,最从一而终的,往往最是被辜负的。

青蛇说不出什么有关人间情爱的大道理,从色诱法海到试探许仙,探寻着究竟何为情何为爱的悖论。

但其实她始终最爱的还是姐姐。五百年的陪伴,即使是妖,又怎能不算情呢?

法海压抑自己的欲望,认为人世丑恶,情欲对立。但是面对裸妇产子和青蛇色诱还是显出了人最基本的欲望。


持着灭妖救人的大义,最终却杀了金山寺所有的和尚。你道你有佛家慧根,可你何尝分得清自己的功与过?

许仙一开始压制的是他人的欲望,不允许学生谈恋爱。但自己与白蛇成家后则肯定且开始追求欲望。

原著中的许仙是个十足的负心汉与小小人,电影中则多了一份温情。

生命从来都是诞生于欲望,终结于爱的。

欲望与情爱也从来都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统一的。

影片探究这个问题,但没有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但我们会永远记得,记得在红尘中纠结模糊却又奋不顾身的青白二蛇,和这部电影留给我们的深刻思考。虽说我认为原著稍逊于电影,但也不失为好文,读了,才会发现李氏尖锐凄凉语言的迷人之处。


对这部电影来说,个人觉得豆瓣8.5的评分则偏低,但毕竟是产在那个神仙打架,妖魔斗法的年代。如果放在当下,一定可以更高。

但这已是不可能的了,放眼当今影坛,已没有几个能演得来造得出李碧华“颓废,妖魅,幽暗,凄艳”的梦死醉生了。

而这种氛围,是只有自己亲身去看了才能感受到。尤其一些片段(性暗示,百合控)是在广电爸爸呵护下看不到的。


无论细节还是总体,这都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电影~

编辑于 2020-06-15 17:31

补充一下诸位的答案,看《青蛇》一定要看原版94分钟的,CCTV6和许多网站上的都是被剪刀手祸害过的82分钟版本。


原版里,关于法海有更多细节上的刻画,如法海曾与小青打赌:让她勾引自己,看自己是否能守得住心中的“禅”。但最后法海败了,在小青勾魂摄魄的魅力下,法海“元气”大泄,故而也欠下小青一个人情——此段拍摄非常写意,特别是关于法海最后元气大泄的那一刻。不看这点,就不会看懂最后时刻法海对小青相救的本意。


另外,看过原版后,我觉得《青蛇》的主角并不只是青蛇,还有法海。二人原先分别代表着欲望与克制的两极,但最后小青流泪了,法海的佛祖坍塌了,欲望与克制的不可调和终于造就出了一场美到极致的悲剧。

编辑于 2017-07-03 08:05

深度解读《青蛇》的美术设计https://www.zhihu.com/video/1013496359529238528

发布于 2018-08-16 18:59

你爱我,所以怕我——评电影《青蛇》

张雍

俗话说人如其名,电影《青蛇》也如其名,处处都透露出一股妖冶之气。也正是因为这“妖气”,使得一个本是“虚妄”的故事,徒增了几分实在的人间烟火气。在这虚虚实实之间,缘起缘落。

电影《青蛇》里的每个角色都因爱生怕。没有遇到“爱”之前,他们无忧无虑;遇到了“爱”之后,他们备受煎熬,既担忧迷失自我,又担心失去爱人。比如,因为许仙“怕”自己对于青蛇的爱意,所以他不仅“毁约”,甚至对青蛇起了“杀心”。而许仙之所以如此“怕”,无疑是因为这份情感已经让他对于自我产生了怀疑。

尽管电影编导用了浓墨重彩来讲述白蛇与许仙的情爱,但是之所以电影名称为“青蛇”,而非“白蛇传”,最重要一点在于他们始终处在被青蛇“看”的境地——白蛇与许仙之间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青蛇的模仿对象。更何况,从开端到结尾,白蛇仍旧是白蛇,但是青蛇在经历了人间一趟之后,却已然回不到从前了——她体验到了“爱”和“眼泪”的苦涩。

当青蛇的“游戏”心理与白蛇的“严肃”发生碰撞时,戏剧的张力便油然而生。然而,值得玩味的是,尽管青蛇在表面上流露出的是玩世不恭,但是背后却有着无法言说的焦虑感。一方面,她担忧姐姐对她的爱逐渐消逝;另一方面,她又渴望像姐姐一样体验到真正“为人”的感受。但是,因为她没有掌握关于“喜怒哀乐”的词汇——人类所具备的话语,她只能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顽劣”来表情达意。

关于“许仙”的形象,电影《青蛇》又给出了一个新的阐释。他明明知道她们是蛇妖,他也存有着畏惧之心,但是“好色之心”最后占了上风。而且这里的许仙不仅贪恋白蛇,还爬上了青蛇的床榻。所以当法海让整个府宅现原型的时候,许仙会留恋出依依不舍。他知道这是大梦一场,可是这里的良辰美景太诱人了,他不愿清醒。

青蛇对于许仙的质问,反映出了她还未彻底理解“人”,她只看到了人的定力不够,却没有料想到人还有着“懦弱”、“胆怯”和“无能为力”。所以,她选择了离开。在离开前,她还狠狠地“嘲弄”了“世人”。

她发现不懂情为何物的,不是妖,而是人。

张雍

2021年11月26日

编辑于 2021-11-26 21:57

关于《青蛇》这部电影,徐克营造了一种无边无际、无法复制的美。

绚烂的、旖旎的、妖异的。

张曼玉与王祖贤,两位不世出的绝代佳人,眉梢眼角,无限风情。



她们是,但妖媚而不低俗,她们腰肢轻摆,明明白白地卖弄性感,颠倒众生。

另外,还有赵文卓,血气方刚,出演法海。眉目如画,俊逸出尘,偏偏那般冷酷无情,举手投足,充满阳刚之美。

我觉得法海的特别之处是他的年轻,然后他又有一些心理的波动和感情戏在里边,颠覆了以前人们心目中的那种形象。

法海是人在修炼,但他却无法摆脱掉心魔,因为他刚开始讲得特别清楚,人的社会,有些妖是不好的存在,但是妖又做了一些善良的事,因此这个角色最难把握。



例如影片开始有场戏是两条蛇帮助生小孩儿的母亲去遮雨,他就很疑惑,人和妖的区别在哪里。

法海念在两蛇妖为村妇遮雨行善,放过她们,想上前帮助村妇,却发现村妇全身赤裸,法海惊恐后退,念到“阿弥陀佛,佛门要紧守色戒。”



但是,村妇的酮体已被法海尽收眼底。





而法海,作为一个不可以有色欲的出家人,却被这个充满色欲的场景深深迷惑了。



随后在佛像前打坐,眼前忽然涌现出一些女人脸孔的妖怪,所谓境由心生,而这正是他心中情欲暗涌的外在表像。

所以,法海在接下来打坐时,定力不坚,满脑子想的都是赤裸村妇的身体,不但如此还充斥了一些纯为法海自己想象的补充画面。



魔障攻心,法海的意识里,在他的身边,出现了好多,白色的、光头的、长尾巴的“魔”。

( 这里如果你觉得自己邪恶了,那么恭喜你,你想对了 )



法海向“魔”怒道:“为什么不怕我?”



“魔”应道:“我们从你那里来的,怕都要来啊。”

“那里”是哪里呢?——在这里一只“魔”做了充分的演示,它直接钻到了法海的两腿间,所以再次证明了,“那里”就是这些“魔”原本所在地方。

这已不是暗示而是明示了吧。



法海被吓得一跃而起,恼羞成怒大开杀戒。

而这些“魔”,在濒死前还对法海唱着“色戒色戒,有色不戒, 善恶不分,有怪莫难,红尘红尘,颠倒鬼神,六根不净,哎呀出家人……”



接着法海突然惊醒,满头大汗,起身后,他所打坐垫子起火,法海说,这是魔障,一定要解除魔障!



接下来,变身整个片子中被删掉的最重要的一场戏,白蛇盗取灵芝草后离去,发生在青蛇与法海之间的戏。

这场戏很重要,没有它我们无法从根本上理解法海和青蛇的关系。

刚才说过法海在一次目睹了女性的裸体后意识到了自己被压抑的性意识,并被心魔所困。但他是一个虔诚的佛子,性欲对他来说是罪恶的。他很困惑。于是他在见到青蛇后,提了一个要求,他要求青蛇挑逗他,并说如果她能乱了他的修行,便放过她。



他对白蛇青蛇是有好感的,他看到她们为妇人挡雨,看到他们治水,所以他对她们治病救人也从不干涉,看到她们盗灵芝草时,他也帮她们挡开了仙鹤,但是这时候的挡开并非完全出于好感,而是聪明的法海察觉了自已难以启齿的问题,可以想见,当青蛇白蛇许仙三人在过快活日子时,法海在修行时一定还在受幻象的困扰,他已经有点明白自已的心魔是什么了,可是高傲如他,跟本是不屑于承认这心魔的,他一定要证明自已不是那样。



他放走了白蛇,向青蛇提出了那个啼笑皆非的比赛法子,为什么不是把白蛇留下呢?

因为白蛇的妩媚只有许仙可以欣赏,其他人只能看到她的端庄,就像她自已说的,依足做人的规距。而青蛇的懵懂是一望可知的,正如他的懵懂。



而小青诱惑法海的这段戏绝对是全片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整部剧最中心最重点的环节。

本已心魔难抑的法海怎能挡得住婀娜多姿、蚀骨摄魂的尤物,他没有料到,自己的闭目修行竟未能获得心中的一块清凈之地。



是的,法海输了。

法海不愿接受现实,恼羞成怒,一口反悔,不想放过小青,但或许是精疲力尽,让小青逃走了。

小青逃回家,难掩兴奋,又意犹未尽,只能延续在了家中姐夫的身上,渣男许仙终于没抵住小姨子的诱惑......



小青其实对许仙一直没有好感,在她眼中,是许仙抢了姐姐,而且这个男人即无定力又懦弱,没有法海那样坚毅的目光,也没有法海那样顶天的修为,小青一定不明白姐姐为何爱他。他以前之所以喜欢诱惑许仙,只是认为“诱惑男人与之相融”是学做人的必修课,总喜欢将身边轻易碰得到的许仙作为学习资料,照着姐姐的样子学着吃透资料。但现在,她诱惑许仙,是一种跟法海意犹未尽的宣泄,这时的小青脑中想的都是法海,“看你能不能飞出我的掌心”,看似是对许仙所说,其实是对心中的法海所讲(此时小青与法海的诱惑戏码作为小青脑中的回忆再次出现)。



所以,此时此刻,无论小青有没有凡人的感情,我都相信,她深深的迷上法海了。

可接下来,法海又恢复了他善恶不分的一面,捉走许仙,剃度许仙。而青白二蛇为营救许仙,水漫金山,接下来白蛇产子、救回许仙,白蛇死去…… 而本而为妖的小青也杀了那个懦弱无能的男人。 经历这种种,却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小青拥有了凡人的感情,拥有了凡人的眼泪。



而在影片最后,他站在那个木鱼儿上,在大海当中抱着白蛇的孩子,一开始就很迷惑,到最后他还是迷惑,其实我们谁不是呢(笑)。

小青:“你们说人间有情,但情为何物?连你们人都不懂,等你们懂得了这些,或许我还会回来。”



面对小青即将离去,前一刻还怒称小青为“蛇妖”的法海,却改口叫了一声“小青”,这是法海头一次呼青蛇的乳名,这声“小青”是多么温柔,蕴含了法海多少情感,有对自己善恶不分的愧疚、有对自己拆散世间幸福的忏悔,有肯承认自己那次输了小青的勇气、或许,也有对小青的爱。


发布于 2023-11-04 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