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疾病
生物学
医学
高中生物

「细菌」和「病毒」有什么区别?

子问:防治、吃药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纠结好久了,请作答者特别针对普通人进行科普,谢谢!
关注者
1,662
被浏览
1,142,118

65 个回答

细菌和病毒区别较大,不仅仅是定义上,其实从大小,形状,进化,生物活性,治疗手段等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1、细菌
1.1定义: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1.2大小及分类
1.2.1大小
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只有0.2微米长,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而世界上最大的细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见,有0.2-0.6毫米大,是一种叫纳米比亚嗜硫珠菌的细菌。
1.2.2分类
细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类。细菌具有不同的形状。大部分细菌是如下三类:杆菌是棒状;球菌是球形(例如链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另一类,弧菌,是逗号形。

细菌的结构十分简单,原核生物,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例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但是有细胞壁。根据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来源于丹麦细菌学家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他发明了革兰氏染色。

这是一般情况下细菌的结构


这是众多细菌的形状

1.3代谢特征繁殖方式及进化
1.3.1代谢
细菌的营养方式有自养及异养,其中异养的腐生细菌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循环能顺利进行。部分细菌会进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转换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著广泛的运用。
1.3.2繁殖
细菌以无性方式进行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这种无性繁殖的方式:一个细菌细胞细胞壁横向分裂,形成两个子代细胞,在分裂的时候可以产生遗传重组。单个细胞也会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发生遗传变异:突变(细胞自身的遗传密码发生随机改变),转化(无修饰的DNA从一个细菌转移到溶液中另一个细菌中,并成功整合到该细菌DNA或质粒上,使之具有新的特征),转染(病毒的或细菌的DNA,或者两者的DNA,通过噬菌体这种载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中),细菌接合(一个细菌的DNA通过两细菌间形成的特殊的蛋白质结构,接合菌毛,转移到另一个细菌)。细菌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获得基因片段,通过分裂,将重组的基因组传给后代。许多细菌都含有异源的DNA片段。

当细菌处于温度、湿度、空气、营养等丰富的环境中时,会快速繁殖,呈指数级增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例如菌落(colony)。

有些细菌可以形成芽孢结构,芽孢能够耐受高温、干旱、强辐射等极端恶劣,有利于其度过严峻的环境,保持自身的延续。
1.3.3进化(演化)

现今的细菌是从40亿年前的单细胞生物演化而来。在此后的30亿年间,细菌和古细菌都是主要的生物。虽然细菌有化石存在,如叠层石等,但这些化石缺乏有效的形态学证据,很难与现生的细菌共同建构出细菌的演化史。幸运的是,日益成熟的基因定序技术让我们有机会建立演化的树状图,这些研究使我们明了了细菌演化的第一次大分歧是在真核及原核之间

之后,细菌又发生了第二次的剧烈演化,有一部分的古细菌与其他细菌内共生,成为了现今真核生物的祖先。真核生物的祖先吞下了一种α-变形菌门的细菌,成为后来的线粒体,或是氢酶体。之后,有些已经拥有线粒体的生物,吞下了类似蓝菌类的生物,形成了后来的叶绿体,这一支后来演化成了藻类和植物。另外,有些藻类还有可能再吞入其他藻类进行内共生,此现象称为二次内共生。

1.4治疗手段及顽强程度
1.4.1治疗手段
很多致病细菌均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现阶段人类经常用的青霉素,头孢类,万古霉素,红霉素,四环素……都属于抗生素类
1.4.2顽强程度(适应环境的能力)
细菌耐高温,耐高压,耐盐碱(嗜盐菌),对于极端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极强,有人发现火山口,海底热泉附近都有细菌存在,细菌分布极为广泛,从大气层上界到海底均有分布。甚至外太空及外星球都有细菌分布。一般来说灭菌彻底要这样做:在121摄氏度,0.1兆帕的环境下灭菌21分钟才能杀死细菌芽孢,或者直接在火焰上炙烤才能彻底灭菌。
2、病毒
2.1病毒的定义
病毒(virus)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靠寄生生活的介于生命体及非生命体之间的有机物种,它既不是生物亦不是非生物,目前不把它归于五界(原核生物、原生生物、菌物、植物和动物)之中。

看见了吧,这是比较科学的病毒的定义,病毒是不是生物还没确定!

另外该定义来自维基百科,是比较老的定义,现在人们已经发现了只有蛋白质的病毒种类——朊病毒。
2.2大小形状及分类
2.2.1大小
大多数病毒的直径在10-300纳米(nm)。一些丝状病毒的长度可达1400nm,但其宽度却只有约80nm。大多数的病毒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而扫描或透射电子显微镜是观察病毒颗粒形态的主要工具,常用的染色方法为负染色法。病毒比细菌小多了。二者相差约1000倍。


这是正在感染的噬菌体(病毒的一种),看得出来,就是战斗机和航母的差别。(实际比这还要大)。

2.2.2形状(具体不再详述,看看图吧)

2.2.2.1螺旋形



2.2.2.2正十二面体

大多数动物病毒







2.2.2.3包膜型


流感,HIV,带状疱疹












2.2.2.4复合型




噬菌体
一个典型的有尾噬菌体的结构:①头部,②尾部,③核酸,④头壳,⑤颈部,⑥尾鞘,⑦尾丝,⑧尾钉,⑨基板




2.2.3分类
按照感染源不同分为:


2.2.3.1、DNA病毒
以单链或双链DNA为基础加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病毒,如天花,登革热
2.2.3.2、RNA病毒
以单链或双链RNA为基础加蛋白质外壳组成的病毒,如烟草花叶,HIV
2.2.3.3、蛋白质病毒
只有蛋白质为基础,如朊病毒
2.2.3.4、纯感染性RNA
后来人们发现某些裸露的小片段RNA也有感染能力,后来发明了RNAi

还有其它分类方法,参见《微生物学》沈萍著

2.3进化(演化)


对于病毒是如何演化或者说进化而来的,科学界存在广泛争议,甚至对于病毒是否能归为生物也说法不一,目前有代表的假说认为:(只是假说,没有事实证据或证据很少)


逆向理论(Regressive theory):病毒可能曾经是一些寄生在较大细胞内的小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在寄生生活中非必需的基因逐渐丢失。这一理论的证据是,细菌中的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就像病毒一样,需要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而它们缺少了能够独立生活的基因,这很可能是由于寄生生活所导致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退化理论(degeneracy theory)。

细胞起源理论(有时也称为漂荡理论):一些病毒可能是从较大生物体的基因中“逃离”出来的DNA或RNA进化而来的。逃离的DNA可能来自质粒(可以在细胞间传递的裸露DNA分子)或转座子(可以在细胞基因内不同位置复制和移动的DNA片断,曾被称为“跳跃基因”,属于可移动遗传元件)。转座子是在1950年由巴巴拉·麦克林托克在玉米中发现的。
共进化理论:病毒可能进化自蛋白质和核酸复合物,与细胞同时出现在远古地球,并且一直依赖细胞生命生存至今。

看见了吧,连病毒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病毒起源于何时尚不清楚,因为病毒不形成化石,也就没有外部参照物来研究其进化过程,同时病毒的多样性显示它们的进化很可能是多条线路的而非单一的。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目前可用的揭示病毒起源的方法;但这些技术需要获得远古时期病毒DNA或RNA的样品,而目前储存在实验室中最早的病毒样品也不过90年


另外关于命名也没有细菌系统:
病毒的命名并无绝对的规则,常依病毒的型态、感染对象、最初发现地点。例如感染动植物的病毒可能依感染的对象、病征来命名,例如麻疹病毒、狂犬病毒,以发现地点命名的包括埃博拉病毒。噬菌体的命名常依实验室内编号命名,例如T1噬菌体。

2.4繁殖(增殖)方式


由于病毒是非细胞的,无法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来完成数量增长;它们是利用宿主细胞内的代谢工具来合成自身的拷贝,并完成病毒组装。病毒并不是严格生物学意义上的繁殖,而且每次释放个体数量巨大,故而称其为——增殖。不同的病毒之间生命周期的差异很大,但大致可以分为六个阶段:附着,入侵,脱壳,合成,组装,释放。详细不再赘述,前面已有人回答。


2.5顽强程度
因为就是蛋白质等大分子,所以体外很脆弱怕热不怕冷,怕湿不怕干,一般55~60摄氏度,加热1~3分病毒就会变性死亡(参考煮鸡蛋,鸡蛋清变性),表面活性剂(洗衣粉),氧化剂(84消毒液)亦能有效抑制或杀死病毒。一般病毒可保存于零下196度的液氮环境中,数年后依然有感染能力。湿度达到50%~60%基本病毒就会被水气沉降。所以冬天下场雪流感就少很多,干冷就容易爆发流感。


2.6治疗手段
2.6.1绝大多数病毒的感染我们束手无策!目前(2023年)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有了抵抗流感和部分病毒的专用药物
2.6.2已知的有效手段
2.6.2.1盐酸吗啉胍(病毒灵)
本品能抑制病毒的DNA和RNA聚合酶,从而抑制病毒繁殖。在人胚肾细胞上,1%浓度对DNA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和RNA病毒(埃可病毒)都有明显抑制作用,对病毒增殖周期各个阶段均有抑制作用。对游离病毒颗粒无直接作用

2.6.2.2利巴韦林(病毒唑)
利巴韦林为合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利巴韦林是一种前体药物 ,当微生物遗传载体类似于嘌呤RNA的核苷酸时,它会干扰病毒复制所需的RNA的代谢。它究竟如何影响病毒的复制,尚不清楚

2.6.2.3磷酸奥司他韦(达菲)

磷酸奥司他韦是其活性代谢产物的药物前体,其活性代谢产物(奥司他韦羧酸盐)是强效的选择性的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神经氨酸酶是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酶,其活性对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感染性病毒在人体内进一步播散至关重要。

磷酸奥司他韦的活性代谢产物能够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在体外对病毒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低至纳克水平。在体外观察到活性代谢产物抑制流感病毒生长,在体内也观察到其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和致病性。

本品通过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了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2.6.2.4法维拉韦(Favipiravir)

6-氟-3-羟基吡嗪-2-甲酰胺,英文名Favipiravir,法维拉韦在机体细胞内经酶代谢为活性形式法维拉韦核苷三磷酸。法维拉韦核苷三磷酸可竞争性抑制流感病毒RNA依赖的RNA聚合酶。法维拉韦核苷三磷酸在1mM浓度下对人RNA 聚合酶α无抑制作用,对人RNA聚合酶β和γ的抑制作用分别为9.1〜13. 5%和11. 7〜 41.2%。法维拉韦核苷三磷酸对RNA聚合酶Ⅱ的ⅠC50值为905μM。

2.6.2.5瑞德西韦(Remdesivir)

Remdesivir(GS-5734)是氰基取代的腺苷核苷酸类似物前药,显示出对几种RNA病毒的广谱抗病毒活性。

在Remdesivir抑制埃博拉病毒活性的实验当中,发现Remdesivir是前药,其活性分子为三磷酸化后的(Remdesivir-TP)形式。

2.6.2.6干扰素

Interferons. Another group of proteins that provide protection are the interferons, which inhibit the replication of many—but not all—viruses.(抑制部分病毒的复制) Cells that have been infected with a virus produce interferon, which sends a signal to other cells of the body to resist viral growth.

干扰素是最早的抗病毒药物,他在丙型肝炎中的主导地位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撼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是国际通用的抗HCV方案,特别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于难治性丙型肝炎,一些蛋白酶抑制剂等将要相继上市,但大多也要和干扰素联合。

2.6.2.7Paxlovid

Paxlovid由Nirmatrelvir(奈玛特韦,PF-07321332)和Ritonavir(利托那韦)两部分组成,真正的活性成分是Nirmatrelvir,是新冠病毒的3CL蛋白酶抑制剂,而Ritonavir在这里的作用是用于维持Nirmatrelvir的血药浓度。

2.6.2.8玛巴洛沙韦

玛巴洛沙韦是一款创新的帽状结构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在进入体内后经芳基乙酰胺脱乙酰酶(AADAC)水解生成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活性成分-巴洛沙韦。 巴洛沙韦通过与Ca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结合,阻断病毒m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增殖,发挥抗病毒作用。与奥司他韦需要5天的用药周期相比,玛巴洛沙韦全程只需一次服药就能使病毒在24小时内停止排毒,缩短传染期并大幅减少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此外,玛巴洛沙韦还能够治疗对奥司他韦产生抗性的病毒株和禽流感病毒株。

其原研药企为日本盐野义,2016年,罗氏制药与盐野义达成合作,加入玛巴洛沙韦的研发和商业推广工作;2018年2月和10月,该药先后在日本和美国获批上市;2021年4月,成功登陆中国,商品名为速福达,适应症为用于治疗12周岁及以上急性无并发症的流感患者;同年12月成功进入新版医保目录。

大部分都是抑制,根本就不能干掉,还有过程不明,但随着计算机辅助制药的进步,我们目前具有了专杀某些病毒的口服药。

PS:为什么感冒输液能好?
细菌病毒经常组团到来,感冒其实是复合感染。抗生素干掉了细菌,帮您节约了弹药,抗体自己干掉了病毒。自身抗体是干掉病毒的唯一有效途径

PS:感冒吃药有什么用?
相当于暂时性吸毒,缓解各种症状,使你不那么痛苦!我没危言耸听!盐酸布洛伪麻片(康泰克)本质是神马?就是大麻(类似物)!磷酸可待因本质是神马?就是海洛因(不成熟提取物)!只不过量少罢了。甘草片是神马?阿片粉,本质就是大烟粉!所谓止咳缓解鼻塞的道理明白了吧~

3、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其实除了细菌和病毒还有一些介于二者之间无法归类的原核生物,有时他们的致病性一点儿也不比二者差。
支原体:支原体是1898年Nocard等发现的一种类似细菌但不具有细胞壁的原核微生物,能在无生命的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直径50-300nm,能通过细菌滤器。过去曾称之为类胸膜肺炎微生物(pleuropneumonia-like organism,PPLO)。1967年正式命名为支原体。
支原体(mycoplasma):又称霉形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原核生物。基因数量为480。支原体细胞中唯一可见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支原体是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衣原体:衣原体为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过去认为是病毒,现认为是介于立克次体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
立克次氏体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
+++++++++++++
参考

微生物学是一门很广博的知识学科,前面是最简单的概括。

维基百科相关词条

《微生物学》沈萍著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1923年第1版,后于1925、1930、1934、1939、1948、1957、1974年相继出版了第2至第8版,每个版本都反映了当时细菌学发展的新成就。其中第8版有美、英、德、法等14个国家的细菌学家参加了编写工作,对系统内的每一属和种都做了较详细的属性描述。近年来,由于细胞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渗透,大大促进了细菌分类学的发展,使分类系统与真正反映亲缘关系的自然体系日趋接近。第8版(1984,1986)中实质性的变化,象征着细菌分类学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第一,手册更名,原书名为《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第8版由于内容增加,范围扩大,提高了手册的实用性,同时指出各类细菌间的关系,所以改名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由1卷分成4卷,这是考虑到能及时反映新进展和使用者的方便;第三,细菌在生物界的地位,8、9版间无变动,但它们的高级分类单位有很大变化(见下表),尤其嗜盐细菌和产甲烷细菌,根据胞壁分析和DNA序列分折,另列疵壁菌门,古细菌纲;第四,趋近自然体系,在各级分类单位中全面应用核酸研究;在表型特征的基础上,以DNA资料给予决定性的判断。使人为的分类体系过渡到自然体系的理想进一步付诸实现。)

编辑于 2024-03-30 08:36

因为丢下书本太久了,所以一下的回答不一定准确,欢迎指正!

----------------------

细菌和病毒最本质的区别在于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具有相对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菌是有细胞壁的,这点对后面讲治疗细菌感染很重要);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病毒仅仅是一个蛋白质外壳包裹了一点DNA或者RNA而已

细菌是可以自行生长繁殖的,病毒就只能寄生于宿主细胞内才能繁殖

细菌的个头都是比病毒大很多

细菌主要是通过二分裂来繁殖的(个别情况有芽孢),一变二,二变四

病毒的繁殖我找了张噬菌体(一种专门捕食细菌的病毒)的图来给你演示一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释放自己的DNA进入细菌内部,然后利用细菌内的材料大量合成自身原件,组装起来成为新的病毒。最后宿主细菌破裂,病毒全部释放出去再去感染新的宿主

我还找到了一张3D效果图能展示细菌与病毒的大小差别:

非常漂亮吧~!相对细菌来说,病毒是非常小的

关于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待续

发布于 2013-10-08 14:19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发生,也让很多人对病毒有了不少认识,那么病毒和细菌有什么区别呢?

最最基本的区别是: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而细菌是有细胞结构的。

细胞结构对于一个生物来说意义重大,它可以让生命拥有一个和外界相对隔绝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里分布着各种各样具有生物学活性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等,从而让整个细胞能够从事各种各样的生物功能,而这些是病毒不具备的。



(细菌的结构,拥有完整的细胞)

事实上,病毒是不是属于生物,其实是有争议的。

相信对高中生物有记忆的知友们一定还记得生物的基本要求就是有细胞结构。因此,细菌毫无疑问是属于生物的概念。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很多年来,学术界也争议很大,就是病毒这种结构到底算不算生物。你说它不是生物吧,它的遗传物质却是核酸,且可以感染细胞生物,并且利用细胞生物的结构进行复制。你说它是生物吧,它又不能脱离细胞生物单独复制,无法在细胞之外实现生物的新陈代谢、应激性和繁殖。



(病毒的结构,看起来复杂,其实是外壳的蛋白和内部的核酸,无细胞结构)

所以,目前在学术界,关于病毒的认识一般是:病毒是一种仅在生物细胞中才能复制的感染性有机因子。

当然,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把它当做生物也无什么大问题,比如有精明的人就说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巧妙解决了这个难题。

当然了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区别,

比如,细菌的遗传物质一定是DNA,但是对于病毒来说,却存在既有DNA也有RNA的遗传物质,就比如这次造成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其遗传物质就是RNA。

再比如,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外壳加上一个内部的核酸组成的遗传物质。而对于细菌来说,结构就要复杂很多,有蛋白质和糖类的外壳还有磷脂双分子层的细胞膜以及细胞内复杂的合成结构和代谢结构等等。

不过,上面仅仅是学术型的探讨,相信很多人更感兴趣的是我们如何对抗细菌和病毒,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细菌和病毒往往是有害的,不少人闻微生物而色变。

其实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也体现了如何对抗他们,我们从两个方面体内和体外来接受。

在体内对抗的时候:

细菌其实是相对容易对抗的,因为它们本身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细胞结构是细菌的保护伞,所以我们只要破坏了它们的细胞结构往往就会消灭掉细菌,而对付细胞结构,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最常见的就是用抗生素等物质,直接就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于是细菌就被消灭了,相信很多人都熟悉青霉素这种物质,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后用这种物质对抗细菌感染,拯救了无数人,而今天我们已经拥有了诸多抗生素,可以对细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比起细菌,病毒就要麻烦些了。因为它们本身只是一些有机颗粒,而且在人体中的存在方式是进入了我们的细胞结构,这就导致我们对付病毒有点束手束脚,要是用对付细菌的办法,那就有可能杀伤我们的正常细胞,所以对付病毒最本质上是要依靠人体的免疫,我们无法直接从人体清除病毒。虽然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些药物来对抗病毒,比如通过一些办法抑制病毒的复制等办法,但是这些被感染了的细胞,最终还是要被我们的免疫去清除掉。

在体外对抗的时候:

相反,在体外对抗细菌和病毒,就简单多了,我们拥有丰富的对抗体外细菌和病毒的办法。无论是细菌还是病毒,本质上都是蛋白质、糖类、脂肪、核酸等这些常见的大型有机物构成的,而对于这些物质,有很多办法可以让其失活

常见的有:

1、加热失活

加热可以细菌和病毒的有机物质发生变性,核酸在高温下会断裂,蛋白质在高温下会发生变性,这样细菌和病毒就失活了。

比如我们熟悉的牛奶通常就是用瞬间高温(UHT)的办法去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当然,我们日常的衣服也是要留意的,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晾晒,但是其实空气中存在很都微生物,而晾晒过程本身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就导致微生物可能会在衣服上繁殖。所以现在越来越流行烘干的办法来避免微生物了。


(图片来源美的官网)


2、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是常见的消毒办法,主要是通过辐射破坏细菌和病毒的核酸,使其发生断裂或者交联,丧失遗传物质活性,从而达到杀灭病毒和细菌目的。

事实上实验室中细胞间的空气灭菌就是依靠紫外线,超净工作台也会用紫外线来发挥作用。当然,现在紫外消毒的办法已经走向了市场,比如餐具的消毒柜等,当然也有现在不断兴起的烘干机,不少都引入了紫外线消毒的办法。

需要指出的是,非专业人士别轻易尝试自己手动去用买紫外灯消毒,因为紫外线本身还是有一定的风险,造成皮肤受损甚至变异,一定要买成熟的专用设备,本身是做好了相应的防护。比如紫外烘干机这种专用设备由于是成熟产品,有环抱式杀菌,不仅更安全,消毒也更彻底。

3、化学消毒办法

化学消毒剂比如酒精、84消毒液等是另一套消毒办法,主要通过和细菌、病毒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所以,对付细菌和病毒,我们还是拥有很多办法的。但是日常中应该多加留意,比如厨房的微生物,比如我们的日常用品如手机、键盘、鼠标等上的微生物,以及衣服上的微生物等,做好这些防护,总体上其实不用特别担心细菌和病毒带来的影响的。

编辑于 2020-02-26 18:07

既然是说给普通人听,那就得有趣,实际,有指导意义。

我会这么说:

1.细菌结构复杂有细胞结构,病毒结构简单,就是一个蛋白质外壳包裹着一团储存遗传信息的核酸。

2.感冒,肝炎,艾滋病是病毒致病;伤口化脓感染,鼠疫,破伤风是细菌致病

3.健康人可以和细菌及病毒共存:例如大便干重的1/4~1/3是细菌,得过水痘的人脊神经里永远潜伏着病毒,乙肝也是终身携带永远不能根治。

4.共存的细菌有时候是给人带来好处,但是潜伏的病毒不会干好事。例如肠道细菌给人提供必要的营养,阴道细菌保持酸性防止得病。潜伏的病毒呢,专门趁你疫力低下的时候星火燎原,摆你一道。水痘病毒潜伏几十年,突然冒出来给你来个带状疱疹养的不行,他们就特么干这个。

4.很多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比如普通感冒如果不合并细菌感染,一周左右就好了,这是在你的免疫力作用下,病毒自己死光了。

5.说到感冒,感冒去医院要抽血,医生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合并细菌感染,有就用上抗生素,没有就多喝水等他自己好。

6.“消炎药”就是抗生素,只能杀细菌,不能杀病毒,杀病毒用的是抗病毒药,不是一回事。同样作为杀病原体的武器,人类的抗生素很多很强,而抗病毒药相比之下就差得多了。

发布于 2014-07-28 01:35

细菌是细胞,病毒只是DNA或者RNA片段。

打个比方,如果动物体是一个城市,拥有很多房子(细胞),那么细菌相当于从城市外来的房车,他们有的可以和城市居民和谐共处,有的会侵占城市中其他居民产生冲突,他们的房车也可能阻塞交通,但是他们都是以房车为单位行动的。如果这个城市垮掉的时候,那些不动产居民是跑不掉的,但是房车可以跑掉,去另一个城市。

相对应的,病毒是外来的流窜犯,他们不是开着房车来的,他们要居住在别人的房子里,而且,他们要住下来,就必须要侵占当地居民的房子,甚至侵犯其他细菌的房车,当他们侵占别人的房子之后,就生出更多的犯罪分子,他们从来不想着建设自己的房子或者房车,只想着侵占别人的房子和房车。

发布于 2020-02-10 09:25

病毒比细菌更小、更简单,它就是蛋白质包裹住的一小撮核酸,甚至有的病毒连蛋白质也不需要,就是裸露的一点儿核酸,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案例,朊病毒病毒,连核酸也没有,就是一小撮裸露的能够复制的蛋白质。因此,一般认为病毒本身并不是生命。在分离状态中,它们是中性的、无害的。但是一旦把它们放到一个合适的宿主中,它们就会忙个不停,似乎一下子就有了生命。

发布于 2021-04-27 07:25

细菌是可以独立生活的,只要有合适的外部环境就能生长繁殖。但它有细胞结构,杀死它的手段比较多一些,例如盐水就能破坏许多细菌的细胞膜。

病毒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只是一小段遗传物质,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复制增殖,在体外一般会休眠,但一旦成功感染就与细胞结合在一起,难以杀灭。

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生存能力都是千差万别的,平时只要注意生活习惯和个人卫生就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特殊的案例如AIDS、SARS请按照官方防治手段执行。

一般用抗生素对付细菌,干扰素对付病毒,但这两种药物都不可滥用,吃药方面遵医嘱就好。

编辑于 2013-10-08 13:09

细菌和病毒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结构

由于结构的不同导致它们的寄生方式也不同,人体感染后产生的症状也是不同的

细菌

没有细胞核,它的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相对固定的区域,外面包裹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成的;

当人体感染细菌之后,会导致身体菌群失衡,引起ph值的变化、竞争性代谢营养、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的整体代谢稳定。

病毒

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的遗传物质(DNA/RNA);

由于病毒的结构比较简单,它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自我繁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

以感冒为例

  1. 人体感染细菌之后,会表现出流黄浓色的鼻涕或者痰液
  2. 感染病毒之后,一般表现出白色鼻涕

细菌感染一般使用抗生素就能够杀灭,

而病毒感染世界上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可以治疗,所有的抗病毒手段其实都是提高身体免疫力来对抗病毒。

简单理解就是病毒比细菌更为简单,

所以杀灭它就非常困难

发布于 2020-10-09 08:44

细菌和病毒虽然都是常见的导致疾病的元凶,引起的症状也可能相似,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细菌尚属于我们可以理解的单细胞生物。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只不过是一段遗传物质包裹了一个蛋白质外壳而已,更像一种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奇特物质形式。

细菌和病毒

细菌

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其形状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根据其致病性可被分为非致病细菌、条件致病性细菌和致病性细菌三大类。

细菌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方面,人类时常利用细菌进行生产,例如乳酪和酸奶以及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等;另一方面,细菌也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等等。

细菌的细胞结构

病毒

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且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生物。

病毒主要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也没有酶系统。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利用细胞中的物质、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与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但病毒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的化学物质。

病毒的构造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从大小上区别

以球菌为例,它的直径一般在0.5~1微米之间,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就能够看到。

病毒则要小的多,以新冠病毒为例,其大小只有30~80纳米,只有通过电子显微镜扫描才能够观察到。

微生物的大小比较

从致病原理上来区别

细菌是能够独立完成所有生物功能的单细胞生物。它可以分泌一些酶来破坏周围的组织结构,或者分泌毒素引起发热等全身反应。

而病毒没有实现新陈代谢所必须的基本系统,其自身并没有生理功能。但是当它接触到宿主细胞时,便脱去蛋白质外壳,使内部的遗传物质得以侵入到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复制系统,按照病毒基因的指令复制出新的病毒。

当病毒在细胞内大量复制以后,细胞被裂解,大量病毒释放出来,并开始继续寻找下一个目标。

病毒的复制过程

从治疗方式上区别

针对细菌引发的疾病,人类研发出了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感染。抗生素能够破坏细菌细胞的结构,改变其内部代谢,阻碍核酸和蛋白的合成,进而消灭细菌。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而由于病毒的结构与细菌完全不同,且病毒寄生在细胞的内部,在杀灭病毒的同时我们还要确保细胞不遭受破坏,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对于病毒,我们并没有找到像抗生素一样的普适性特效药,基本只能依靠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能力来对抗病毒。


相关阅读:

发布于 2022-06-27 17:58

大概是这样的

发布于 2020-07-11 16:53

细菌就是软件,病毒就是计算机病毒。

软件可以装在系统里,软件有好有坏。病毒可以感染系统,也可以感染软件。

嗯嗯。

发布于 2013-10-09 12:18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突然爆发,唤起了很多普通人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关注和学习。现在,微小保为大家科普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细菌和病毒。

一、细菌和病毒在生物起源上的共同点和区别

细菌|摄图网
病毒|摄图网
  • 首先从结构上:

细菌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原生生物,拥有细胞壁以及相应的内部结构,这有助于细菌的运动、依附和繁殖。因此细菌广泛地分布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无论在空气中、水中、人类的皮肤上甚至于肠胃中都有细菌。

病毒也是一种微生物,或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介于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存在,但病毒在结构上更简单没有细胞壁,它们通常只有自己的遗传物质被封闭在一个蛋白外壳即衣壳里。所以必须要在动物或人类的体内才能存活,一旦离开宿主的身体,几分钟内甚至几秒钟内就会死亡。

  • 其次在大小上:

细菌可以比病毒大一百倍。大多数细菌的直径为约0.6至1.0微米,仍然可以用普通光显微镜看到它们。但相比之下,小得多的病毒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 最后在危害上:

对于人类而言,细菌的存在既有坏处也有利处。当一些有害细菌进入身体时,它会迅速传播扩散开来,并造成感染。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咽喉炎、耳部感染和尿路感染等。当有益的细菌比如人类肠胃道中的益生菌存在于人体,就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和起到维持肠胃道平衡的作用。当然,也有一些超级细菌所引起的疾病需要警惕,比如鼠疫、霍乱等。

但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已知病毒都对人体有害无益。从病毒性流感到病毒性肝炎,再从埃博拉到SARS再到这次的病毒以及HIV艾滋等,无一不在持续对人类造成巨大的杀伤力。

二、细菌和病毒在传播上及人类对抗上的不同

肺炎链球菌|果壳
冠状病毒丨flickr
  • 细菌:自由代谢、散发型

由于细菌被视作活的生物体,其生活方式以及代谢和不同人类个体之间一样也有所差别。有的细菌需要通过氧气来新陈代谢,而对有的细菌来说氧气就像毒药,一旦暴露其中就会失去活性。也一些细菌的存在需要光或其它特定的化学物质,如硫。在传播方式上,有害细菌一般在侵入人体后,通过和人体细胞一样的分裂方式,并产生代谢物导致人们感染、生病,出现不适症状。

你可能经常听说的细菌感染疾病通常有:扁桃体炎、猩红热、脑膜炎、肺炎、尿路感染、沙门氏菌伤寒、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等等。通常而言,细菌感染多是散发性的,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传染给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传染。并且发病人数相对较少,即使部分细菌感染可以人传人,也是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具备传染性。

  • 病毒:宿主存活、群发型

相较之下,某种程度上不被视为生物的病毒,无法进行自我代谢和自我复制。因此,当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存活,就需要想办法将自己的遗传信息注入其中,也就是通过对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重新编程来实现自己迭代的目的。也就是说,病毒不会通过空气、物体来传播,而需要依靠宿主。

这同时意味着,人体完好无损的皮肤可以绝对阻挡绝大部分病毒的入侵,但一旦病毒通过唾液、飞沫、血液等方式入侵人体,就会想方设法的霸占我们的免疫细胞,诱骗它们罢工转而制造更多的病毒,通过增殖来破坏我们的健康。我们熟知的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以及这次来势汹汹的新冠状病毒肺炎。并且这些病毒一般都是群发性的,传染性比较强。

三、关于人类对抗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治疗方式的不同,是截至目前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最值得引起关注的区别。

来自wakingtimes
  • 细菌:总体能够有效控制

在生物医学不断发展的过程里,人们发明了能够有效对抗有害细菌的药物即抗生素,也就是当你的细菌检测结果呈阳性时,医生会给你开的抗生素类药物。

因为抗生素影响和攫取细菌的结构,通过攻击其细胞壁来及时阻止抑制细菌的繁殖,并导致细菌死亡。同时由于细菌的细胞壁与人类身体细胞细胞膜的结构不同,抗生素只攻击细菌而不攻击人体细胞,从而保证了基本不存在副作用。不过,细菌是独立的细胞,它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细菌可以对抗生素产生一定抵抗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抗药性。

除此之外,针对人体外的细菌,除了医院的杀菌剂,还有例如浓度75%的酒精也可以杀死部分细菌,降低感染风险。但同样也可以通过各种抗生素的共振来治疗。

  • 病毒:持续斗争中

但悲哀的是,病毒与人体细胞几乎是同样的生存环境,没有自己的代谢和细胞壁。所以尽管抗病毒的药物对于缓解病毒感染的症状有所帮助,但因为与抗生素不同,抗病毒药物不会破坏病毒结构,而是只能抑制病毒的生长。也就是说,一旦感染了病毒,是不存在特定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的。或者说,即便能够在人体内延缓病毒的传播,但是能够杀死病毒而不伤害人体自身细胞的药物迄今尚未发现。

目前所有的医疗手段,都是通过激素等抗病毒药物来刺激和强化人体的免疫系统,相当于辅助性治疗而不是直接参与战斗,但这却也是目前对抗病素的唯一方式。事实上就是依然是取决于人体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是否能发挥作用。所以平时如果遇上病毒性感冒,医生的建议大部分是让你回家休息、多喝水,多保温。而只要免疫系统足够强大,普通病毒都能被攻克,并且痊愈之后,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再次感染。

但面对病毒传染,人类并不完全无计可施。首先,我们可以应当尽可能地掌握病毒传播的源头和途径,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去遏止它的传播和存活率。这就包括尽量避免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出没,出门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边缘性的对抗手段可供采取,最典型的就是疫苗。疫苗同样也是利用人类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完成的,即剥离出对应病毒的灭活病毒(不再会繁殖和危害人体)将其注入进人体,刺激免疫系统在病毒尚未真正侵入时就作出防御,产生免疫细胞抵御病原体。

值得说明的是,接种疫苗也具备针对某类特定病毒性疾病的局限性,如果病毒的特性更复杂,对于疫苗的研制和药效就会产生极大的干扰,例如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疫苗,至今依然未取得实质性的成功。此外最需要警惕的是,病毒是非常聪明的,它将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和不断学习和进化以适应生存,也就是我们最担心出现的“不明未知病毒”,这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综上而言,在人类的生命历史上,尽管细菌传播广泛,生存性更强,但病毒的进化速度及致死率也在持续攀升,伴随生态环境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人类和病毒之间的斗争仍将旷日持久。

编辑于 2020-06-14 14:07

病毒不具有新陈代谢功能不能算是生物。严格来说属于有机体。

所以在防治病毒的时候,我们不能使用杀灭病毒等词语,因为我们很难用破坏生物的方法去破坏它。

因为它不具有新陈代谢功能,所以它几乎是不死的。

病毒的感染必须与细胞表面的受体产生结合,所以治疗病毒感染必须移除细胞表面受体。干扰素就具备这个功能,所以,病毒无法进去细胞,也就阻止了病毒的扩散。

所以我们称为抗病毒。

发布于 2016-05-10 18:10

上古时代 ,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大部分是病毒

现在的话,细菌好歹还有个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病毒想要繁殖必须要依靠其它活细胞,而细菌则不需要。

防治和治疗的话针对病毒用能抑制病毒(逆转录)复制的药物,比如最近很火的伦地西韦;有抑制病毒结合细胞的药物,比如干扰素;还有抑制病毒复制后脱离细胞的药,比如奥司他韦(达菲)等。

针对细菌感染的话就是抗生素了,这个太多了就不举例了。

发布于 2020-02-10 21:37

关于病毒要了解的十件事

1.病毒比细菌小很多,一般只有细菌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大。细菌有一个完整的细胞膜包裹着,依靠自我分裂繁殖,细菌是完整细胞,能够被抗生素杀死。病毒没有细胞膜将自己包裹起来,病毒只是一小段核酸,外面再有一层蛋白质,只有侵入其他细胞内,才能繁殖。抗生素对病毒无效,所以病毒感染大部分靠自身免疫力扛。

2.病毒就是一个入侵人体的奸细,趁着人体免疫力下降的时候,偷偷钻进正常人体细胞,劫持人体细胞DNA,让人体细胞帮助病毒繁殖,人体细胞死亡后,释放出制造的大量新病毒,再去感染其他细胞。

3.病毒外包裹的蛋白质是帮助病毒附着到细胞膜上,这种附着必须精确到位,与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嵌合。不同类型病毒通常只能侵入特定的细胞,因为它们无法在一个陌生的细胞上找到配对的受体。比如乙肝病毒只能入侵人体的肝细胞,普通感冒病毒只能感染人的呼吸道细胞。这次新型冠状病毒就是感染人类肺部细胞,造成肺部炎症。

4.大部分常见病毒都是DNA病毒,DNA是双螺旋结构稳定性高,使得病毒基因组不容易被降解或改变,因此可以保持病毒稳定。但是也有一些RNA病毒,RNA是单链结构,RNA更活跃效率更高,由于是单链结构,RNA病毒变异很快,极具毒性。比如大名鼎鼎的艾滋病病毒,SARS病毒,MERS病毒,埃博拉病毒,西班牙流感病毒,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植物病毒基本上为RNA病毒)都是RNA病毒。RNA病毒很容易变异,艾滋病病毒很难根治,就是因为进入人体后,艾滋病病毒能够迅速变异出好几种不同的艾滋病病毒,单一药物很难有效,治疗艾滋病都得好多种抗艾药一起吃,因此艾滋病治疗非常昂贵。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也是RNA病毒。

5.病毒毒性越强,越不容易广泛传播,因为病毒是寄生性的,如果急性快速发作,造成宿主迅速死亡,病毒很难传播。反而是烈度稍低,潜伏时间长的病毒传播范围更广,比如艾滋病病毒能够在人体潜伏十年,被感染者几乎感觉不到任何异样,因此携带者会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其他人。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达到14天,比SARS病毒潜伏期时间长,因此传播的人数更广。

6.病毒由于不是完全生命体,很多人传人的烈性病毒暴露在空气中存活不了多久,比如艾滋病只能通过体液,血液传染,只能从一个人体进入下一个人体,暴露在空气中很快死亡。因此对于病毒,尤其能够迅速变异的RNA病毒,切断传染途径是最好的办法。比如这次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是飞沫传染,戴口罩,穿防护服,隔离,不和传染源接触是最好的办法。隔离时间超过病毒潜伏时间,就比较安全了。

7.目前病毒感染后的重症治疗,主要提供给人体支援,给人体争取时间,让免疫系统产生针对病毒的抗体。高烧就降温。肺部炎症影响呼吸,窒息造成血氧浓度低,就用皮质激素抑制肺部过敏反应,和上呼吸机吸氧。肾脏排毒困难,就体外透析帮助排毒。所有这些都是为人体争取时间,让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病毒的抗体,因此平时就要按时作息,饮食均衡,提高自身抵抗力。除了病毒感染,其实95%以上人类疾病其实都靠人体自己的抵抗力。任何药物都比不上人体免疫力强大来得更有效果。艾滋病为什么最后无法治疗,因为艾滋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慢慢把人体整个免疫系统摧毁,最后艾滋病患者会得各种各样的病,即使住在无菌仓里,轻微的感冒就可能要命。

8.现在除了细菌病毒,还出现了一种神奇的物质:朊病毒。造成疯牛病这个东西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是一种纯粹的蛋白质,没有DNA或者RNA,而且可以跨物种传播。这种朊病毒是一种异常的蛋白质折叠,而且能够影响其他蛋白质折叠,因此具有传染性,可以导致人类和家畜患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朊病毒比病毒还要小很多,是介于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中间体。

9.细菌病毒是和人类协同进化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然后魔又高一寸的互相影响。比如抗生素的滥用会增加病菌抵抗力,形成什么抗生素都不怕的超级细菌。比如RNA病毒本身很容易变异,在不断变异过程中,有可能就会变异出烈性很大的超级病毒,就像艾滋病毒,据说就是猴子体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进入人体,产生突变形成了早期艾滋病毒。变幻的大自然中,未来会出现什么新的病菌,谁也不知道。所以,最终还是形成良好的医疗防卫体系,并且提高全民免疫力是关键。

10.目前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种治疗病毒的药物机理:

1).阿比朵尔:通过扰乱病毒包膜和细胞膜的融合,来阻挡病毒感染人体。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甲型和乙型流感、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阻止病毒融合与复制,阿比朵尔的空间结构与另一种著名的抗流感病毒药物“达菲”(奥司他韦)类似,同时其合成路线则更加简短廉价,它的首次合成时间和首次上市时间也远早于达菲。

2)达芦那韦:是一种HIV-1蛋白酶抑制剂,能够选择抑制病毒感染细胞中HIV编码的Gag-Pol多蛋白的裂解,从而阻止成熟的感染性病毒颗粒的形成,但是对目前检测到的13种人体细胞蛋白酶没有抑制作用。因此,达芦那韦只抑制病毒蛋白质,而对人体蛋白质没有影响,是非常好的针对性药物。

3)瑞得西韦:能够抑制病毒中的RdRP的蛋白质,这个蛋白质对于病毒在人体中的复制繁殖至关重要,抑制了这个蛋白质,病毒将很难在人体复制,也就避免了人体被感染。这个药物原来是为埃博拉病毒研制的,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有些类似(病毒这种非常简单的生命能够玩出的花样还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一个针对病毒A设计出来的抗病毒药物,往往也能对不少类似的病毒BCD有疗效。因此医学家也在研究用瑞得西韦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

4)克力芝:HIV蛋白酶抑制剂,可以阻断Gag-Pol聚蛋白的分裂,导致产生未成熟的、无感染力的病毒颗粒。这本来是用来治疗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因为病毒很多结构类似,因此也被纳入这次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考察范围。

5)奥司他韦:是一种作用于神经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其抑制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可以抑制成熟的流感病毒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起到治疗病毒感染的作用。

药物研究周期非常漫长,需要体外实验寻找有效药物,然后动物实验,人体检验效果,药物临床研究,申报与审批,这个周期非常漫长,不是出来什么疾病,就立马有相应药物出来。

所以,听从专家指挥,我们普通人好好待在家里隔离,按时作息,饮食均衡,提高自身抵抗力是最重要的。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编辑于 2020-04-13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