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疯狂的石头(电影)

《疯狂的石头》好在哪?

关注者
335
被浏览
710,872

57 个回答

好在故事,台词,镜头,配乐。
我是个石头迷,借此机会歪楼发个影迷纪念帖。
《疯狂的石头》2006年6月30号上映,到今天整整十年了。作为一个“疯狂”的石头迷终于在最近有机会走了一趟重庆,找找电影里的场景,感受一下城市的变迁,回忆回忆我的学生时代。

献给其他的石头迷们,感谢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













2016年6月30号

编辑于 2018-05-26 22:06

刚写的影评,学生之见,欢迎指正批评。

导演宁浩把一个简单的故事用非线性叙事结构展现的复杂而又巧妙,不免让人看到盖里奇的影子,《疯狂的石头》的叙事结构和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如出一辙,但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在老包发现石头被掉包时,给了老包一个近景,然后背景的人群变成慢镜头,接着就是老包眼睛的特写,画面开始虚化处理,响起京剧的声音,背景突然定格,然后开始快速变换,接着变换背景转场,下一个镜头老包就躺在了床上,这段镜头看起来没有章法,却用一种巧妙的处理方式表达了老包当时的内心的混乱,这种处理方式更容易突出人物的心理状态。影片是多条线索交叉叙事,导演对节奏把握的很好,激烈到要爆发时突然停下,比如罗汉寺激烈的追逐中突然停电,紧张的气氛得到放松,让人缓一口气;平静如水时突然紧张,比如老包等人去看失火,嘻嘻哈哈十分放松时突然意识到危险,伴随着警铃响起,老包一喊、一冲,平静突然转为激烈,再次提起观众紧张的神经,张弛有度的节奏绝对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疯狂的石头》的蒙太奇手法运用的颇有意思。影片整体用交叉蒙太奇来讲故事,三条线索时而相接,时而断开,把一段时空分成三个角度去看,大大增加了影片的容量,也使细节更丰富,尤其是影片后半段,三条线索不断进行碰撞,镜头快速在三个视角之间剪接,让人不敢错过任何一个细节,这种紧张感是连续蒙太奇做不到的。对比蒙太奇更有意思,影片开始,一边是宝马西装的白领,一边是正拆厕所的破产厂长,一个仰拍,一个俯拍,用强烈的发差来表现二人的地位,更为后来的戏剧冲突埋下种子;再说结尾,老包在厕所尿的酣畅淋漓,背景却是却在喊着他上台领奖,用声画对位来表达老包对自己前列腺康复的高兴,把擒贼荣誉当成了一件小事,最后尿出来和之前尿不出来也是一种对比,表示通过这件事老包意外解决了自己的中年危机,由抑郁转为放松。至于复现蒙太奇,不断出现的石头一遍又一遍的强化着主题,时刻在提醒观众石头之于故事的重要性,让石头这个线索贯穿始终。

音乐音响的运用绝对是《疯狂的石头》一大亮点。方言是本片戏剧色彩的绝妙催化剂,道哥的河北方言,麦克的粤语,黑皮的青岛话,再加上当地的四川话,各种方言在一个锅里乱炖,交叉问候着观众的听觉神经,而且有强化人物性格的作用,比如麦克的“我顶你个肺”和黄渤的“馁娘”,如果都改成普通话“倒霉”的话,人物显然就不够立体。本片音乐运用十分大胆,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和《胡桃夹子》分别被改成了电吉他版和二胡版,古典和流行并存,十分有创意,欢快的节奏对推动影片的节奏起到了很大作用;道哥捉奸时,音乐是《忘情水》,悲伤的曲调正趁着道哥的伤心,也激化的道哥的情绪;最有亮点的是三宝孤零零的杵在天安门前时的那首《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文革歌曲出现在影片里并不显得突兀,欢快的曲调和三宝郁闷的心情形成对比,强烈的反差营造了很棒的喜剧效果。

《疯狂的石头》不是因为有趣故事而精彩,是丰富的视听语言让他变得有血有肉,但如果仅仅是这样他也只能是一部成功的喜剧片,疯狂过后掩卷反思,发现《疯狂的石头》就像果戈里的《死魂灵》,像卓别林的《大独裁者》,他们都在讲小人物的辛酸,都是带泪的微笑。

发布于 2013-12-10 00:52

Update:

懒癌患者终于来更新了。比我更懒的看官可留步于此,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只有两个字:细节。

之前把黄金八分钟给分析了,现在来说一说一个概况吧。

《疯狂的石头》的剧情让我联想到了《记忆碎片》,镜头紧凑感有,一个一个故事都是单独的又是联系的,时间的不同还有转换,多视角的看同一个事件都有。看第一遍其实是蒙的,多谢伟大的新科技给予了我们最美好的礼物,进度条。我可以调回去慢慢的品味,“这TM到底是咋回事?” 这就是我看疯狂的石头的感觉,也是我百看不厌的原因。期初出现在电影里的很多情节感觉像是多余的,包哥尿不出尿跟石头有啥关系?莫非。。。那石头是。。。胆结石?????其实是什么呢?社会给予的压力。包哥是警校毕业的,学侦查的,最后干了保安。厂子要倒闭了,开着厂里的车去练个车吧,还‘无人驾驶’给撞了。要钱没钱,要事业没事业,废了好多事去保护个破石头,最后还是发现被人掉包了。用一个字来形容这个人,惨啊。人生是如此之不顺畅,前列腺炎就是他上火的一个表现啊。正因为他上火,尿尿的时间比别人长,研制出来了感应报警器。上了一路的火,最终乱打乱中的把mike给歹了,成了英雄。表彰他的时候他还是在厕所,先是尿不出,最后尿出来了,尿的那个开始,人生不在堵塞,终于顺畅了!他被表彰为‘英雄’,他容易么?真不容易。这就是小人物的成功,包哥缺不缺钱?缺啊。他要钱么?要啊。他要是真要钱的话,作为离石头最近的人,拿走翡翠发家致富不就好乐。 包哥整个人就是正,正到他Deserve得到真正的石头。还有一个细节回想起来有点意思,老人在河边拉线,练功,他就那看,后来也去学着嘿,哈,嘿,哈。包哥看透了,什么风风雨雨都是假的,最终都会回到一个原点,管你有钱没钱的,都会老,会过上这样的日子,追求心里的满足比追求啥都重要。说到包哥还要说说三宝了,三宝彩票迷,想着发财致富。说起三宝的原型的话,我觉得是满大街的打工族小青年了。家里有个老奶奶要养,没什么文化,人也不怎么机灵,但是有福。上天让他跟着世间有正气的包哥混,混到挨了顿毒打才明白做人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好。

道哥他们是啥?坏人啊,小偷,抢劫,绑架,无恶不作。他们善良么?我想说这个答案见仁见智了,他们可以坏的要拿锤头打警察,也可以暖到把人家家的小狗包入怀中。他们是被社会中唾弃的一群人,“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无恶不作”感觉这些词都可以用在他们的身上。但是他们没有杀人放火,要不是谢小萌上了道哥的媳妇,应该也不会挨一顿毒打。他们是在社会最底层挣扎的人,所谓的“罪犯”。

那么真正的罪犯是谁?徐峥。CEO,大老板。坐在院子里肆意的射杀动物,指挥手下去剥夺底层人民的血汗钱。

谢小萌代表的是富二代,厂子都倒霉成那样了,还不学无术出去泡妞,为了泡妞偷走了救厂子的石头。

宁浩在社会人群中穿梭,给我们看了生活百态以及他自己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故事和道理都一个场景串接一个场景的呈现出来了。

疯狂系列我都看过了,疯狂的石头是唯一一个让我连看10遍都依然津津有味的电影,跟现在的中国喜剧片比较,我认为疯狂的石头可谓是巅峰了。




=======================================================================

疯狂的石头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之一。 最初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是因为黄渤的青岛话,作为一个青岛人在一个如此受欢迎的电影里找到乡音是一种让我感到很兴奋。后来开始接触电影业,再次带着不同的视角去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被宁浩的拍摄手法给震慑到了。

看图说话,多图预警。

一,疯狂的石头的前奏。

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的开头八分钟被认为是这部戏的精华所在,也奠定了宁浩的成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包世宏纠结脸的特写与医生淡定的声音说明郭涛的症状,切换到水龙头的特写,滴答,滴答。。

表明了郭世宏的现状,想尿不出总想尿,每次还只尿一点点。滴答。。滴答。。随着医生关了水龙头,特写包世宏的脸也发生了变化。揪着的眉毛松了下来,变成了严肃脸。从包世宏眼神的转变也知道了,他从看水龙头转换成了看医生的脸。这些细节在疯狂的石头里随处都有,有的细节是笑点,有的细节则是铺垫。郭涛被“爆菊”(or...其他的,不追究了)之后的惨叫转换到了俯视镜头,航拍重庆。谢小萌的声音出现。又是一个特写,谢小萌猥琐的脸。

宁浩对于特写也做足到与众不同,他特写了太多的细节。先是特写了谢小萌的下半边脸,再是一个全脸的特写。切换到了特写菁菁的上半脸,接着是菁菁给了谢小萌一个白眼。

很快的一个镜头特写给了谢小萌的手,打开可乐这个动作(好一个MOTIF),

接着又切换到了从索道看重庆景色的一个长镜头,谢小萌的自我独白没有停过。接着回到了谢小萌的脸部特写,切换到一个中镜头给了坐在索道上的大姨说了句 “流氓”,一个full shot给了索道上的人还有谢小萌和菁菁。宁浩把这两个人放在画面的中央,看的出旁边的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也看的出菁菁对谢小萌的忽视。一个特写给了菁菁的下巴,转化到了谢小萌的嘴。

镜头抬上去,特写谢小萌猥琐的眼神。镜头转换到了菁菁的下巴,看到了她拿下耳机这个动作,镜头下去,另一个特写给了菁菁和谢小萌的脚,高跟鞋踩到了谢小萌的脚上,随着一声惨叫,可乐从索道掉落到“镜头”,疯狂的石头五个大字显现在荧幕。 宁浩在这两分中的前奏里,给了两个完全不相关联的故事,以及没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物,却给下文做了铺垫。

二,疯狂石头的节奏。

过了前奏之后,宁浩用近乎于疯狂的快节奏与特写镜头在剩下的这六分钟里面介绍了整个故事里出现的所有主角。第一个场景,俯视角度开车门的动作,特写白皮鞋,特写关门动作,仰角四眼看镜子,看到了他的西装革履,这一切的一切都与之前出现的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身份的与众不同。他并不是屌丝族的一员。

镜头跟随者四眼走入了厂房,镜头锁定在他的上半身,看到了他拉开小皮包拿文件的动作。关于四眼的镜头全都是仰角,仰角描绘了这个人的个性,自大,骄傲,目中无人。切换到了谢厂长,不再是仰角。四眼走过去开始了他们的谈判,讲述了老谢与冯董的纠葛,特写四眼的脸,眼睛,透过眼镜观众依然看的到他那奸诈的眼神。这里应用的basic sequence,一个中景看的出他们的站位,

接着用特写给四眼和谢厂长,分别看的见他们各自的表情,与其人物设定的个性。老谢,无奈。四眼,奸诈无比,狗仗人势都在这几秒钟呈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个场景,微波炉。 透过微波炉看到了一只小狗的头,道哥从下往上的出现在了微波炉的框架里。


典型的 frame within a frame shot, 有趣的是,微波炉上的灰像是一个在吼叫的汪,但后来道哥打开了微波炉才发觉,原来真正的汪在他的手里,而显示出来的是灰而已。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隐喻特别是当道哥的脸出现在他旁边的时候。让人感觉到这个汪是要吃他,然而现实却是异常残酷的。


道哥把小狗扔进微波炉的一瞬间我还以为他是真的要把小狗给微波了,后来看到了他拿着微波炉下来我也是放了心。镜头切到居民楼大门口,道哥抱着微薄炉下楼,小军跟黑皮各自拿着东西紧跟,走到镜头前,停下。注意,这时候开始,镜头不再是停止不动的,开始了zooming.镜头切换给了一个道哥的point-of-view, 警察在抄单。切换给了道哥小分队,镜头一直在放大,从一个远景镜头变成了中景,黑皮出现。道哥无奈的说了句,搬。镜头跟随者他们去到了搬家车,超特写现在开始显现,镜头节奏开始加快。放下家具的动作,警察的特写,道哥的特写。全都一闪而过。两人开始对话。


宁浩开始了疯狂的细节。

小军的小眼神,鬼鬼祟祟。虽然现在还并没有交代他们的真正身份,但是从小军鬼祟的眼神中,观众了解到,这些人一定有鬼。

接下来又是一个basic sequence,

一个中景开始显示三个人的交流,小军递给警察驾照。一般来讲,basic sequence之后是对话人的特写,而宁浩在这里做的是,超特写。用超特写来描绘每个角色的内心活动。

道哥的眼神

警察的质疑

小军擦脸的小动作,又是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

镜头换回三个人的全景,接着跟随小军到了车里。镜头切到警察的特写。在这一系列的镜头转换中,镜头一直是自下而上的晃动,给人一种紧迫紧张的感觉。

中景黑皮,鬼鬼祟祟的偷看状况。

谁说宁浩不注重镜头位置?谁说宁浩画面没有美感??? 这难道不是景深吗?!

随着黑皮向警察走去,镜头切换到警察写罚单的动作,特写道哥把烟放到嘴里。黑皮从袖口处掏出锤子。这三个镜头又是一闪而过。镜头又回归到了警察的背后,point-of-view黑皮看警察的后脑勺,切到黑皮的手,攥紧锤头,已经准备好了要向警察攻击。特写道哥迅速看了一眼黑皮,(快到无法截图),特写小军害怕紧张的小眼神

接下来的几个镜头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的过,

黑皮狠毒的表情,道哥吐了一口烟,嘴角微微一抖。

黑皮将锤头举起,呲牙咧嘴(黄渤怎么样都很帅我就是不截图),手拿锤子在空中的特写,直接切换到面包车撞向宝马。“砰” 撞了。警察猛一抬头特写,切换到黑皮迅速把锤子放下,镜头从黑皮和警察的后方迅速移向画面右侧,一个远景四眼跑向车祸现场,特写小军将藏在方向盘底下的头抬起,一个全景给了道哥小分队的成员和警察。

特写已惊呆的小军,满脸的疑惑,满脑子都是(wtf???)的表情。

警察骑着摩托车从画面中消失,zoom in道哥跟黑皮,从中景到近景,道哥把烟一扔,气一吐,门一开。场景结束。道哥开门的瞬间,切到四眼把后备箱打开的镜头,match on action. 拉开了新场景的序幕。

四眼从后备箱拿出喷漆,开始喷,整个画面都一直保持仰视,目前为止,四眼是在这群人中社会地位,收入等都是最高的,相对于之前出现的所有人物,宁浩用电影语言去告诉观众这些信息,而非视听语言。这一场景并没有什么特写镜头就忽略了。

这一场景的过度是用sound bridge, 画面保持在四眼的场景,而声音却已经是下个场景,属于包世宏的场景了。


镜头给了三宝的手拿着彩票,切换到包世宏认真的开车以及三宝认真对照彩票中奖号码的中景镜头,镜头不动,两人开始对话。

给了三宝一个小特写之后又回归到了与上图同样的位置。从对话中了解到三宝是包世宏厂里的小弟。 可乐从天而降玻璃被砸,从玻璃窟窿里看得到包世宏惊呆的脸,镜头切换两人相视而望(这真他妈的掉美元了?),包世宏找到了罪魁祸首,可乐。

切换镜头,包世宏和三宝下车,镜头跟随,骂缆车的时候车开始溜车下滑,两人开始追,追到撞到宝马,包世宏停下,特写一张惊呆的表情。

四眼跑过去跟他们对峙,超特写别摸我(就这么个一个梗笑了我十年),警察过来处理事故。

至此为止,终于明白了。哦,原来之前的所有一切发生的时间都是相同的!宁浩在用了这八分钟去讲述了同样的时间里发生的不同的事情,将本无关的四眼,包世宏,道哥小分队以及谢小萌和他爹全部链接了起来。宁浩用这开头八分钟让镜头语言,超特写,告诉了观众这些人的生活背景,社会地位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事。

你问我疯狂的石头到底好看在哪里?我用镜头告诉你。

以下是我认为宁浩做的很牛的地方但是我实在好困写不下去了留着以后慢慢写。

1.宁浩在这部戏里埋藏了太多的伏笔。包世宏的前列腺,压力大上火尿不出尿,到最终以为找到了真翡翠尿出了尿,这告诉了观众一个什么道理?

2. 三宝爱彩票,鬼迷心窍,到最后拿了假可乐去北京换奖,都是开头埋藏的伏笔。四眼的宝马车,最后害黑皮从下水道里出不来,也是贯穿了整部戏。

3.镜头的剪接用足了jump cut和cross cutting,每个镜头看起来毫无关系却又是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紧张的节奏,快速闪过的细节,细节!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宁浩利用好了每一个动作,眼神的小细节,去讲述了每一个人物的内心。

总之,疯狂的石头这部戏,不管是从配乐的角度,镜头拍摄的手法,和剪辑都是做足了功夫。

最后,送上我偶像的专属台词”嫩娘,累是我了“

编辑于 2015-09-22 14:51

有个细节想了好久才明白,中间那两个双胞胎老人在互相推那个大铁链似乎是暗示着之后两个外观相同却一真一假的翡翠之间的多次交换。而且这个镜头过后紧接着就是谢小萌在买假翡翠。

发布于 2016-09-04 17:59

《疯狂的石头》的叙事技巧https://www.zhihu.com/video/1010911311164817408

发布于 2018-08-09 15:37

中国人的市井,猥琐中透着一股江湖英气

发布于 2016-09-23 18:28

难道不是台词和小桥段的塑造和构思么?

别人我不知道,反正我作为一个青岛人,是把黑皮所有的台词基本都背过了。

而且,由于我跟我的高中同位都是石头的铁杆粉丝,经常出现跟朋友一起聊天时刚好聊到一个电影里隐蔽的梗,然后我们两个相视猥琐一笑,其他人一脸懵逼。

比如:

A:我们家最近在搬家

我:还搬家?

同位:再搬就搬局子里去了!

我&同位:(相视一笑嘿嘿嘿)

A:(一脸懵逼)

B:这件衣服不错。

我:那是,牌子!(青岛话)

同位:班尼路!(青岛话)

我&同位:(相视一笑嘿嘿嘿)

B:(共轭懵逼)

C:我最近碰上一个事不大好办。

我:你说你费那些事干什么直接拿个锤子砸了拿了就跑谁能反应过来对不对(青岛话)

同位:叨逼叨叨逼叨到底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反了你了!(青岛话)

我&同位:(相视一笑嘿嘿嘿)

C:(三角懵逼)

D:我之前跑得可快了

我:对,百米……(青岛话)

ABCD:滚!!!!!!







对我就是看见你关注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来回答的

@王洋

发布于 2017-02-24 23:42

特别说明一下,《疯狂的石头》一定要看方言版,否则观影体验会大打折扣。就像我们片头的片花一样,台词句句都是梗,硬广告也不少。

把宝马(BMW)读成“别摸我”,成为时尚用语。

把尼康(Nikon)误认为耐克,一句话带两家货。

黄渤大喊(班尼路)牌子,是因为刘德华投资了电影,而当年刘德华正是班尼路的代言人。

“我顶你个肺”本来是一句骂人的口头禅,竟然也流行了好多年。

壹戈当年并没有觉得这部电影有多强,因为它并非完全的原创,电影风格、故事原型、甚至很多镜头元素,都来自英国导演盖·里奇的电影,《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但剧本改编很有中国时代特色,也很好地结合了重庆当地的文化,比如第一波调虎离山,包世宏狂追黑皮,用的背景音乐是川剧梆子,戏味十足。

包世宏和道哥对决之前,两人从洗澡到准备武器装备,也有一段非常惊艳的背景音乐,壹戈觉得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前奏部分像佛经,等到旋律开始,突然发现竟然是电音吉他版的《天鹅湖》,全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疯狂的石头》就是这样一部电影,把别人的经典拿来解构,换一种风格演绎,使它能够符合本土观众的口味。一句话,就是好看。

多年以后才发现,《疯狂的石头》竟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并不是说它优秀到能改变了电影史,而是它顺应了时代,引领了潮流。宁浩导演准确把握了时代脉搏,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东西,由此开始了中国电影的“疯狂”年代。黄渤从《疯狂的石头》开始爆红,徐峥从电视明星过渡到电影大神,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郭涛和王迅也都是从这部电影开始广为人知。

当然,同行的衬托也很重要。2006年前后是中国第五代大导演的集体翻车时代。

首先是2005年陈凯歌导演的《无极》上映,号称中国第一部原创魔幻题材电影,从镜头的角度简直是一部教科书,但一直到现在都被很多人定义为大烂片。

2006年冯小刚导演的《夜宴》,改编自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哈姆雷特》,但葛优的台词却让中国观众频繁笑场,别问为什么,反正他葛优一出来,不说话都想笑。

2006年的年度票房冠军是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改编自经典戏剧《雷雨》,大牌云集制作精良,国际上赞誉无数,在国内同样是骂声一片。

到2007年,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是票房口碑双双惨败,反正没几个人看得懂。

第六代也不怎么样,同是2006年,贾樟柯的《三峡好人》获得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国内票房却只有区区200万。

中国观众喜欢什么电影?当然就是《疯狂的石头》这样的电影,节奏超快,打打闹闹,线索复杂,台词吵架,这种风格在中国电影市场屡试不爽。长镜头慢节奏的文艺片只配在国外拿奖,国内票房想都别想。

所以你看,宁浩导演是多么的敏锐,电影第一组镜头,给包世宏检查前列腺的就是他,真的是站在时代的前列线上。

发布于 2021-01-07 10:26
成本300万票房2300万,如果现在上映,至少40亿!《疯狂的石头》
59.9 万播放 · 505 赞同
发布于 2022-09-22 00:41· 51.4 万次播放

感谢邀请

多线索叙事的把控和故事的完美性本身就是十分出彩的一点。

宁浩的多线索叙事真的是很大的优势。

演员上郭涛黄勃徐峥等等无一不是日后影坛喜剧的大咖级人物。

精妙的巧合设置和黑色幽默足够吹一年。

编辑于 2016-12-29 14:26

疯狂的不是石头,是人心

通过一个翡翠,引出一段民与贼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了社会小人物的底层生活,痛斥了

人性的丑恶,揭露了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缺失,呼唤真诚的可贵。

以包哥的视角,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辛酸生活。

包哥是一个工厂的保卫科科长,已经几个月没有发工资,生活贫困潦倒,身有难言之隐。虽

然如此,他整天依然是乐乐呵呵,有说有笑,没有中年人的焦虑和忧愁。

祸从天降。一罐可乐,让包哥的车撞上了宝马,赔偿八千元,打破了包哥原有的生活。

不仅要面对难言之隐带来的痛苦,还要多了一份还钱的负担。

包哥兄弟三宝,家里有生病的老母和卧床的妻子,已经让他不堪重负,一心想盼着买彩票中

大奖摆脱困厄的生活。

沉重的生活压力已经让他喘不阔气。

看见一个“特等奖5万元”的兑奖,三宝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终于可以过上好日子。

这个连老大妈都不相信的骗局,三宝却信了。

真实、自然的表演,使两个底层人物的辛酸表现得淋漓尽致。

谎言与欺骗一直贯穿着整个影片。

谢小盟为了从父亲那里得到钱,欺骗自己和好友出了车祸,躺在医院,急需用钱。

道哥一直为谢小盟“睡”了自己女朋友耿耿于怀,殊不知其早已和自己手下有一腿。

冯董秘书被扫地出门的时候,露出了本来面目。早已偷偷记下黑账,关键时刻举报一把。

然而,冯董心更黑,直接一击毙命。

如果说坏人之间的欺骗与背叛让人拍手称快,那谢厂长的欺骗则显得有些无奈和凄凉。

几番偷玉不成,冯董亲自出马,一番恐吓加哄骗说服了谢厂长。

虽然自己一番苦心,奈何已经无力回天,只能面对现实,卖了厂子。

谢厂长内心也是痛苦的。几百人8个月没发工资,仍然跟着一起干,大伙是把厂当成自己家

了。每个人只盼望着卖了翡翠,有了钱再开工。

在老包得知厂子要被卖的时候,大闹发布会现场。

包哥是真的爱这个厂,对于卖厂的事实也是很无奈,只能通过破口大骂、折断彩旗发泄自己

的不满。

谢厂长无奈地背叛了厂子里的所有人。

这种背叛充满了辛酸,和那些为了利益而欺骗和背叛的人相比,更加令人同情。

冯董及其秘书和谢小盟等人,虽然外表、衣着光鲜亮丽,然而内心却污浊不堪。

谢小盟为了从老爸那里要钱,演、骗、偷无所不用其极。冯董为了收购老谢的厂子,软硬兼

施,不惜教唆手下动用非法手段。

相比之下,包哥、三宝等人虽然衣着朴素,说着一口土味的方言,但他们心是善良的、纯朴的。

兢兢业业、奉公守法的谢厂长,一心想让厂子好起来,给大伙发工资。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房地产冯董痛过一系列非法手段经营,赚得盆满钵满,生意有声有色。

冯董最后死于自己雇佣的大盗麦克之手,搞笑之余,也表达了对此类人物的讽刺与不屑。

价值连城的翡翠,象征着美好、纯洁、善良的心灵,这也是导演最终想歌颂和呼唤的主题。

包哥一穷二白时,女友没有离开她;包哥撞车要赔钱时,女友拿出钱支援,一直陪包哥走到最后。

相反,道哥的女友就不那么厚道,一块翡翠就抛弃道哥。

在包哥误以为偷翡翠的是三宝时,并没有选择报警。他知道一旦报警,三宝及其家人都毁了。

所有的人,都想把这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占为己有,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无论是为别人还是

为自己,最后都没有得到。

就算短暂拥有过,也不会永久。

反而是最不想要的包哥,得到了这块翡翠。

包哥身上既有市井小民的痞气,也有真诚、善良的美好品质,这才是一个底层人民最真实的一面。

编辑于 2019-05-17 23:38

你们说的我都不喜欢,吾独爱里面的公交车女售票员,温柔,内敛,虽然只出现三分钟,叫老夫念念不忘。

编辑于 2017-12-06 18:41

《疯狂的石头》中有个小配角因一句”我顶你个肺“而火——他的名字叫连晋。比起黄渤、徐峥、王迅的爆火程度,连晋这些年确实逐渐被淡忘。但他却在某次采访中透露《疯狂的石头》拍摄背后的故事。

连晋称:“剧本(疯狂的石头)可以随时修改,每个演员只要有好的想法就说出来,表演给大家看,碰多一点效果、火花出来”。

为了更加贴近国际大盗的形象,连晋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嚼着口香糖,打着耳钉,帅不过三秒的出场造型,出场没多久就被黄渤饰演的黑皮给涮了,由此也诞生了一句流传颇广的经典台词“我顶你个肺!”。

虽然在内地演了10年的戏没红起来,但连晋却未曾失落,“因为我不是一个明星,是一个演员,若别人知道‘顶你个肺’我就很开心了,‘顶你个肺’就当我的名字吧”。

发布于 2020-02-21 15:33

《疯狂的石头》还是值得重看的!

闲着没事,重看了一遍《疯狂的石头》,一句话,还是很过瘾的。虽然是老片子,重复看一遍,还是蛮有意思的,推荐没看过的小伙伴们看一下;看过的不妨重看一遍。

电影说的是一间工艺品厂已经濒临倒闭,却不料在拆倒旧厂房的时候,发现了厕所里的一件宝物——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厂里决定用这块翡翠举办一个展览,赚些钱发拖欠了几个月的工人。

电影一开场,这地道的声音,这地道的服化道具,太有那味了,一开始就能吸引观众们的注意力。

开场就交代了三拨人,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去拿玉石的理由,然后就开始在三个人的画面“乱切”。笔者很喜欢这种时间交错的蒙太奇的剪辑手法,从一个人的角度发生的事情,结束了之后,赶紧返回到另一个视角的人是怎么造成这件事的。

在开场的这一段剪辑中,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剪辑对观影的影响,也直接体现出这部剧的特色。再加上这部剧不是由那种拍电影的摄像机,所以画面都带有一种土土的感觉,有些复古,很有那个时代的样子。再加上拍摄的地方是在重庆,重庆的口音更让这部剧的人物造型更加的鲜明,让里面的每一个人物都显得比较更疯狂,不是像演的,就像真的一样。

然后是在剧情上,如果非得总结一句话,那就是巧合和荒诞。里面因为各种各样的误会,做了一些刚好是相反的事情。在这一点就让笔者想到了那部电影——两杆大烟枪,这类黑色幽默电影的祖师爷。《疯狂的石头》在剧情的设置上学的很像,在本土化上也做得不错,只是有一点不太够的就是,节奏的紧张感,没有两杆大烟枪里面的更好。

《疯狂的石头》整部电影节奏做得不错,一直处于很兴奋的状态,直到最后才长舒一口气。

如果非得说点缺点的话,那就是电影里面三方人处于互相对抗的点不多,少了一些冲突。还有就是配角引入有些多,虽然说是丰富了故事情节,使人物关系变得更复杂了,但在后面呈现的效果相对不够好,比较分散。

而在电影里,厂长儿子这个人物逻辑有点不太对。但也无所谓了,不怎么影响剧情发展。

最后一段看到了黄渤啃着面包在马路上跑的名场面,喜剧感拉的十足,都跑到60迈了,就问小伙伴们一句,有没有笑喷?

发布于 2024-03-12 15:49

只说说台词。石头的台词绝对是教科书级的。

每个角色分到的台词就那几句,但是这几句台词却能把一个角色撑得足够饱满,而且台词本身还很接地气,阅读和理解上毫无障碍,这绝对是顶级的技巧。

其背后的逻辑,得益于台词设计的大片留白。而大片留白还能够拥有如此之低的阅读门槛,这和内容选材是分不开的。台词本身是极为贴近生活的,选取的主题都是从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中千挑万选出来的,所以一听到台词,就很快能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事,或是自己遇到过的事,从而很多事情不需要额外的交代,看上去只说了3句话,但观众随便一脑补,就是30句话的信息量。而这些脑补的过程,因为是观众本身熟悉的事物,所以对观众的理解负担的增加并没有那么大。

比如,厂长谢千里,包世宏趴在他桌子上一边拔火罐一边找烟屁股,厂长来了一句“翡翠搭台,经济唱戏”,轻描淡写的说出八个字,一个带有官僚作风,长于作报告,出口即是文章的基层官僚跃然纸上。工艺品厂过去是国企,改制过程中不断破败,而人们身边平时这种例子实在太多,所以很容易产生共鸣。

又比如,小李子和包世宏就展览场地发生争执的时候,谢千里出来打圆场,让包世宏把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保安队。这简简单单几句话,就刻画了谢千里不俗的管理能力。


要我个人来说,抛开什么镜头语言,什么叙事结构不谈,剧本和台词才是让我衷心佩服的地方。

发布于 2020-11-02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