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

终身成长的本质是什么?

关注者
119
被浏览
107,362

47 个回答

根本没人能只靠天赋成功


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一篇散文——《伤仲永》是北宋王安石所作。《伤仲永》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叫方仲永,是个才华超绝的神童,他的父亲发现这一点后就带着他到处应酬、赚钱,最终方仲永沦落为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旨在告诫人们千万不要仗着天资而不努力学习。可见,王安石早在宋代就已经洞悉了后天的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了。


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几个自己喜欢的榜样,没事就会爬上去流着哈喇子看她们的日常,不是大BOSS发邮件夸奖,就是又考过了一个特别难拿的证书,我看中文字幕理解都费劲的美剧人家看无字幕的都毫无压力……然而,内心的羡慕都转化为对她们优秀基因的崇拜,完全没有思考过,在不上微博的时候,人家都在干些什么!直到我看到了《终身成长》这本书!


作者指出:成功不在先天、无关外在,关键在于思维模式: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套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是不变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智力是可以提高的。

什么???智力可以提高??

我终于可以不是个笨蛋了吗?

等等,这不会是鸡汤吧!

我赶紧翻看了本书的简介: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斯坦福心理学教授,这本《终身成长》是她数十年研究的经典作品,比尔盖茨亲自撰文推荐,亚马逊心理畅销书在榜10年。获得《时代周刊》、《早安美国》、《华尔街日报》热赞!

我真是很后悔才看到这本书!也是第一次发现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它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小的时候它会影响我们的学习成绩,长大了它会在亲密关系、育儿、领导力等方面影响我们,它甚至可以挖掘你的艺术天赋。


一、如何理解两种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对智力的看法固定不变可以提高对努力的看法不会有结果,或者会带来更坏的结果熟能生巧对批评的看法忽视有用的负面反馈从批评中学习遇到挑战时避免迎接遇到阻碍时自我保护或轻易放弃面对挫折坚持不懈他人成功时认为对自己造成了威胁从他人的成功获得新知和灵感结果停滞不前,无法取得应有的成就能取得很高的成就


进一步理解思维模式:并不是有的人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有的人就是成功型思维模式,我们都同时有两种模式。


二、思维模式的不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影响?

1、伴侣关系

也许你身边也有这样的姑娘,跟男朋友的相处就像一部狗血电视剧,这一秒在朋友圈晒合照“他是电他是光他是唯一的神话”,下一秒在朋友圈发消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不分手留着过年炒菜吗?”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在起作用。

他们认为感情中错都在对方,并且很难原谅对方,他们觉得一旦原谅了对方,对方就是对的一方,自己就要承担更多的错误;他们缺少自愈的能力,在感情中受到伤害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报复。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喜欢不需要努力就可以达成完美的情感关系,如果关系有问题会归因于对方的性格。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一切都可以改变,并且会想办法和付出行动。


2、教育孩子

没有家长会这样想:哎?今天我应该做点什么害一下自己的孩子呢?可是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却会给孩子传递出错误的信息。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批评和惩罚孩子都是在教育孩子。

其实他们教给孩子的是,如果不按照我们的话去做,你就会受到批评和惩罚!孩子出现的问题被放在一边,家长完全没有教给孩子如何思考,让他们自己做出更好的决定。

批评和惩罚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一种表现:你的能力不会变,我只能对你的能力提出批判。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母认为孩子是的能力是会逐渐增强的,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引导。


3、霸凌事件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孩子,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别人身份卑微,这成为校园霸凌事件的心理诱因,而霸凌事件的受害者也会在屡次的伤害中被植入固定型思维,特别是当有人围观伤害却没人帮助他时,这会让他觉得自己的确是身份卑微。

另外、“群体思维”也同样源于固定型思维模式。


三、如何改变思维模式?

1、接受

虽然固定型思维模式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它的存在是我们的心理上的需求,它是为了保护我们的自尊心而存在的,我们其实可以接受一部分的固定思维模式,只要它不会高频率的出现,给我的生活带来影响就好。

2、观察

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固定型思维模式会抢占理智的指挥权。明确激发它的诱因是什么,不要急着去评价。

3、命名

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取个名字吧!我叫它“二狗子”。

每当我以“无法改变的性格”原因去批判我老公的问题的时候,我就知道,二狗子统治了我的理智,我得赶紧采取行动。

4、教育

当我准备迈出舒适区迎接挑战的时候,二狗子会跳出来告诉我,“还是刷刷美剧吧!心灵猎人第一季就在你的百度云盘里!”

我不会生气它的阻止,而是告诉自己,我为什么要去努力,并且让二狗子也必须明白,这是我要做的事情,可能会失败,但是我还是要去做!


无论你任何时候遇到任何困难都要记得想想“成长型思维模式”让它指引你未来的路!我们知道应该让成长型思维模式帮我们做决定,但是很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屈从了固定型思维模式,这需要一个过程,就像给折断的手臂打上石膏也不会马上好一样。


《终身成长》开启了每个人成功的可能!对天赋的崇拜,与其说是崇拜不如说是为自己不努力找到的借口,但是看了这本书,是不是就连借口都找不到了?那你还在等什么?你不是田地里的一棵韭菜,不需要“亡者农药”的滋养!赶紧删掉游戏朝着梦想努力吧!

编辑于 2018-03-01 12:25

今天阅读了《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

整本书,都在说一个东西: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下面,简单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

就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会急于证明自己有能力。

一旦失败,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从而放弃努力。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就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

拥有这种思维的人遇到挑战以后,就会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

即便是遇到了挫折,也不会放弃,而是不断地学习,发展能力。

其实,就是NLP里面经常提到的2句前提假设。

没有失败,只有回馈
别人能,我也能

遇到了挫折,只是说明目前的方法不够有效,你还可以做得更好,去寻找更好的方法,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既然别人能做到一件事,只要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我当然也能够做到。

这些东西,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像鸡汤,可能是因为没有深入地进行思考,和自己的生活相关联。

对于我们来说,早已成为了我们思想的一部分。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今天学了这个,明天就拥有它们了。

并没有那么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用它们去思维,去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比如,我今天学习时间管理,感觉自己学不会。

你就想既然其他人能学会,我也是人,通过学习,我也应该可以啊。

只要改变了自己的思想,接下来就变得容易了。

关注公众号:浩鸣聊工作效率(ID:gzxl678),立刻送你《高效能时间管理100讲》。

发布于 2019-03-12 14:02

你见过只开不谢的花么?亦或只升不落的太阳,只涨不落的潮?这就是终身成长的本质。

发布于 2017-12-24 14:52

讲一下《终身成长》读后感:

很感谢遇到这本书,让我j在工作里焦虑焦灼的心算是真正平静下来,之前充满了各种负面能量和负面情绪,导致整个工作态度十分倦怠,至少觉得想逃离。然而读完书之后,发现自己很多时候就是书中所描述的固定型思维,这也验证里书中所说的第一点:

我们需要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维方式(成长型和固定型)

而我明显为后者,固定型80%,成长型20%。

那么对于第一点,针对性的回忆自己最近是什么时候 引发了固定型思维模式,那么就可以想到最近4月的一次失败,应该是从上学到上班来的z第一次,同时也是最深刻的一次失败。

背景差不多是入职后表现算是令人满意,遂被领导选择了去接任项目,而被任命的本质是因为公司缺人,本来在职的同事因为加班比较多,路途远,所以辞职。然而部门人员紧张,i就理所当然的交接给我。——能感觉到自己被选上并不是因为才能突出,r而是因为实在是可选人选就我一个。

对于这样的机会,也算是异常努力珍惜,可惜自己终究还是失败了。

在一次客户来访的高层会议上,领导任命w参加,结果糟糕的英语让自己瞬间跌入谷底,引起总监不满,更不用说客户。这是领导给了自己一次历练的机会,结果却未曾把握住。

此时,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被激发出来 。

首先是自己很受挫,觉得搞砸了一切,羞愧于自己的表现,也不愿意再多和领导交流;

对于自己的工作,觉得平时太忙导致自己学习英语出现暂停,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学习,导致英语比毕业时差了几截——实际是自己g大学时期并没有认真学口语,在语言上专注了听读写,而忽略了说的环节。

如上的心理其实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接受着自己听读写的成绩,面对说时首先自己脸皮薄不愿意说,另外就是畏难主导了自己的思维。过年有时间,不忙的时候,也没有你能够仔细学习英语软件。干一件事需要千万理由,不想干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总之,面对困难有挑战的事情,就不能够勇往直前,不断学习努力。

这样的因直接导致了这样的果。还没有结束,固定思维模式情况下,我发现自己变得自卑,越来越不想干,c别人的安慰对于我自己,有用,但是不能真正解决心理障碍,直到读完这本书,算是真正明白了曾经大学的自己s一个怎样的成长性的人。

高中时候的自己,上课总是睡觉,不能好好学习英语,容易出现英语不及格。然后上大学后,专心学习,攻克四六级,考研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学时候的自己还是挺追求不断成长的。这个是自己的成长性起作用。当然,期间也存在固定型性格,应该是专业课上的s畏难。现在认真的想想自己其实还是挺肤浅,并没有精通一门学问。直接导致自己现在无法转行,很失望。

所以就给这个固定型的人格取名Brett。

针对这个人格,需要持续不断努力学习:

就我个人w而言:

  1. 学习英语,强化口语发音
  2. 学习Excel/PPT,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和报告能力
  3. 阅读数据,7月争取将现有的物理学书籍看完,目前而言,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还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
  4. 阅读金融理财书籍,至少目前自己还是买股票和基金,维持自己20%盈利就收手的习惯,只是兴趣,有点钱用来投资,自知发家致富没这好运
  5. 希望花个四年,一个大学的时间,能做到曾经的50%努力和成长,也甚是欣慰。

终身成长最重要的是能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继而承认,并付诸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不求一朝一夕即有收获,但是相信量变后的质变。自律b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的减肥都很有意义。

一直喜欢C罗,可以从这么久坚持,这么有钱 这么帅都可以,为什我还不努力。觉得喜欢球星还是对自己比较有激励作用的。

keep moving。。。

编辑于 2018-09-24 17:29

谢谢邀请!

面对这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态度。

我的态度是:提升自己的境界。

楚王丢了弓,很豁达,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

孔子听说后,说,人失之,人得之。

老子听说后,说,失之,得之。

这就是不同的境界。

编辑于 2017-12-24 22:21

终身成长的本质是终身交谈和看书

和人交谈是成长最快的方式,在和人交谈的过程中,是思想碰撞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思维。可以让一个人发现自己之前所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甚至连你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原来是这么想的。成长是什么?罗胖在《奇葩说》中:成长的本质是一个人碎掉,而成长就是把这个让你碎掉的东西放进你的身体里面,重新构建一个全新 的你,这个把东西放进去的过程就是成长。

和人交谈,和人谈思想,和人交谈技术,和人谈想法。一切能够让人重新构建自己的行为,都是成长。而交谈就是这样的过程,在交谈的过程中探索未知的东西,发现自己未知的领域这就是终身学习,与人交谈是终身成长最本质的方式,有交流就有成长

看书,是和不同时代的人跨纬度的去进行交谈,本质上也是交谈。

看书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或许有人会说:那马云说他都不看书的。

那是因为马云能直接和书的作者去交谈,所以马云不需要去看书,人类的文明也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中产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代替人力。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出现。都是终身成长的产物,都是在与人交谈和看书,并且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

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看到各种我们想要看到的书籍,关键是你是否愿意去看这些书而已,像我给自己规定的任务就是一星期至少看一本书,一周去认识一个陌生人,去和一个陌生人去进行交谈。这也是一个终身成长的过程。或许,某天我们终将要离开校园,但是学习这件事却是不会停下来的,成长这件事是伴随着我们终身的,关键是我们要如何去进行终身学习

在这里,我告诉你最好的终身学习的方法:第一,和人交谈,第二,看书。

我是深度读书,喜欢聊天、喜欢看书、因为我要成长。

发布于 2018-05-12 16:34

每天都在进步。

比前一天的自己更优秀一点。

发布于 2017-12-24 22:48

大家好,欢迎来到”时久读书”,我是时久。今天是《终身成长》读书笔记的第4篇。

我们小时候肯定都听过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爱迪生在研究电灯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从不放弃。最终,他发现了一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钨丝,并成功发明了电灯。

图 4-1 爱迪生发明电灯泡

估计很多人会猜,爱迪生肯定是一个孤僻的每天被关在实验室里的技术宅男。喜欢被一堆仪器围绕,把自己每天关在实验室研究留声机和电灯泡,不断进行科学实验,最后他成功了。我猜你就会这么想,其实我小时候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爱迪生完全不是这样的人,他的工作方式也与我们想象完全不一样。爱迪生并不是一个孤僻的人,在发明电灯泡的研究工作中,他不是单枪匹马战斗,他有30名助手,其中包括很多科学家和工程师。

其实这些研究工作是在一家代表着当时最高水平的实验室里进行!在这点上,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的实验室就是100年前的埃隆马斯克的SPACEX。我们耳熟能详的电灯泡也不是他突然间被发明的,也是像马斯克制造火箭一样,放了无数个大炮仗之后,一步步的迭代过来的。

电灯泡并不能说是一项单独的发明,它是由多项旷日持久的发明创新组成的,每一步都需要众多不同的工种来协作完成。这也和现在马斯克在SPACEX做的火箭研究一样。

我们想说的并不是爱迪生和马斯克的发明多么伟大,而是想说另外一件事。爱迪生并非从小就是天才,他小的时候的确喜欢捣鼓机械,但他那时候美国中西部的大量男孩子都喜欢这个,那时候的美国是一个崇拜发明家的时代。爱迪生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他从小保持非常一个好奇心强烈、喜欢拆拆补补的小男孩。当爱迪生成年后,为了学习电报知识,他还会还搭乘着火车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他通过不断地自学和发明,从电报员的岗位开始不断升职,最后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发明家也是企业家。

我们再来看一个更加著名的天才,音乐神童---莫扎特。虽然莫扎特在大家的眼中是拥有绝顶天赋的天才,很多人都说他在娘胎里面就开始学习音乐了,因为他爸在他妈怀孕的时候就每天拉小提琴给小莫扎特听(这东西是否有效我表示严重怀疑)。但是后世莫扎特的那些伟大的传世之作也是经历了超过10年的酝酿,最后才创作而成的。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并不是原创的,也没有那么出色,实际上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

我们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卓越吗?

我们再来看一个最近发生在美国的例子,加菲尔德高中(Garfield High School)曾经被认为是洛杉矶最差的高中之一,那里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拒绝学习,老师们也都死气沉沉,就像进入一个负反馈旋涡。有一位教师杰米·埃斯卡兰特(Jaime Escalante) ,他希望打破这一切,他决定教这些来自贫民区的拉美裔孩子大学水平的微积分。杰米用成长型思维进行思考“我应该怎样去教他们”而不是“我能不能教他们”,以及“他们怎样才能学得最好”而不是“他们能学会吗”?

最终,杰米不仅教会了这些孩子微积分,他和同事本杰明·希门尼斯(Benjamin Jimenez)还让这些学生在全国数学考试中遥遥领先。在1987年大学预修课程微积分考试中,全美只有三所公立高中参加考试的人数高于加菲尔德高中。最终,他们的这一事迹被拍成了著名电影《为人师表》(Stand and Deliver)。

图 4-2 电影《为人师表》

给孩子贴 “正向” 标签就有用吗?

超过80%的美国父母都会说,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是必要的,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信心和成就。

但是太多的正向标签贴出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对他们的能力展现出了过分的关注:“我的能力够高吗?”“我看上去能力强吗?”

卡罗尔曾经做了一次这样的实验,她给了学生们一张纸,让他们写下他们做一次测验的感受,也让他们写下自己做这些题目时的分数。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那些能力被夸奖的学生当中,有将近40%的人谎报了成绩,而且都报高了!

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中,不完美是一件耻辱的事情,特别是当你被称作“有天赋”的时候,所以他们选择撒谎。

这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有可能将普通的孩子变成了骗子,只是因为我们告诉他们,他们“非常聪明”。

如果你告诉孩子们他们很聪明,但测试或者最终结果却让孩子感到自己很愚蠢。孩子不断做蠢事,但你依然声称孩子是聪明人。当家长把“有才能”“有天赋”“杰出”这些肯定的标签贴在孩子们身上时,家长们要深思,这真是一个正确或者可以经常用来鼓励的方式吗?

你会给自己的孩子贴标签吗?这个孩子是艺术家,那个是科学家。

请记住,你这样说并不会帮助他们,即使你可能是在称赞他们。记得我们的研究,对孩子的能力进行夸奖会让他们的智力测验得分降低。换一种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方式去夸奖他们。夸奖他们努力,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不畏挑战!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本书的学习。 如果您觉得时久的读书笔记还不错,可以加入微信公众号“时久读书”,查看更多资料与内容。在这里希望与朋友们一起交流学习,让自己度过健康,有质量,不焦虑的每一天。

发布于 2023-12-16 21:47

终身成长的本质?可以先从心态和人格上进行分析,一个成长型人格的人,他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是不断在动态中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性的。所以,如果他今天参加这个考试没有考好,他会告诉自己:是不是我还有别的机会?或者,这次没有发挥好,我要总结一下是哪儿不行,我下次怎么把它做好。

你看乔丹、老虎伍兹这样的人,他们已经达到了运动员的巅峰水平,但是他们永远表现得很谦和,到哪儿去都开开心心的,还可以跟人开玩笑,为什么?因为在他们心中,没觉得得了冠军或者成为著名的球星有多了不起,人生还很长。

你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你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价值是均等的,大家是平等的,你唯一要做的事情是超越你自己,一次又一次做更好的自己。

编辑于 2021-12-16 17:05

个人认为,终身成长的本质是把自己从舒适中拉出来,一直在努力的路上。
而终身成长的关键在于要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区别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以下是我前阵子写得一些感悟,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困难想退缩,怎么办?1种思维,4个步骤,让你比一般人走得更快更远

我是个五音不全的人,最怕的聚会活动就是唱K。还记得小学那会,被音乐老师叫上讲台唱歌,至今还记得老师和同学那些刺耳的哈哈大笑,这导致我现在极其害怕当众唱歌,担心别人笑话我。

参加工作,只要听到聚会唱k,我都头大,私底下也曾偷偷练习过几首简单歌,歌词都记不住。一直以来我告诉自己,我在音乐上是没有天赋的,再怎么努力也唱不好。

直到最近读到一本书《终身成长》,我才认识到,唱歌不好,不是天赋问题,也不是才能问题,是我的思维模式出了问题。我的思维模式一直在强化我没有唱歌天赋,放大被人取笑的自卑感受。这些干扰信息让我不敢主动踏出去,害怕失败,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如果我换个角度思考,把唱歌当做一件拓展自身技能的事情,去制定练歌计划,去多开口,去参加培训,结果会是另外种可能性,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理念不是我创造的,而是在《终身成长》这本书提及到。《终身成长》这本书自面世以来,获得了很多赞誉,一直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长达10年,累计发印180万册,甚至连比尔.盖茨都亲自撰文推荐。本书告诉我们,在学校、体育、职场、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中,固定型和成长型这两种思维模式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天差地别。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由天赋和能力决定,更多是受到思维模式的影响。在面对成功、失败、焦虑和挫折时,转变思维模式并积极应对,你将会看到更多精彩,而不是自怨自弃及自我批评。



《终身成长》作者是卡罗尔.德韦克,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作为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她耗费数十年的心血去研究成功学。通过无数真实案例及跟踪调查,德韦克发现人们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人的目标、策略方法进而影响结果,也就是说不同思维模式创造了不同的内心世界。一个人属于哪种思维模式,不仅干预了内心的喜怒哀乐,还能预测人们面对成功、失败、挫折和挑战时的行为反应。可以说,你能走得多远,很大程度上由你的思维模式决定。借助大量真实案例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的例子,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了解到思维模式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一、两种思维模式

基于科学实验,德韦克针对“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还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提出了思维模式影响人们内心世界。经过长达数十年的研究及无数案例分析,她提出,人的思维模式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们先来看个假设性问题。如果你期末考试得了C,晚上回家时发现自己的车被贴了一张违章停车罚款,你很沮丧想要打电话给好友诉苦,但是却没有打通。你会怎么想?你有什么感受?你会怎么做?

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很没用,别人比他优秀,觉得所有努力都白费了,会认为自己倒霉被开罚单,会认为是朋友拒绝接听电话,会选择躺在床上,会甩门大哭。而有些人会告诉自己,要更加努力学习,下次停车要多注意点,会在想着朋友是不是不方便接电话。

再举个例子,当领子分配任务时,一个是你熟悉的工作领域,一个是新业务,让你自己挑选,你会选择哪个?

有些人会选择自己熟悉的业务范畴,因为经验多,能快速上手不用费劲,有些人会选择新业务,因为新的挑战可以学到新知识,扩充技能。

这就是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人们不同的内心世界,从而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方法和结果。前者的思维模式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后者的思维模式属于成长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时刻想去证明自己,一旦遇到自己没有能力去完成某事,就会悲观消极地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有天赋。甚至为了躲避失败,他们刻意不去接受挑战,寻找借口自我安慰。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哪怕天赋不够,也可以通过努力来改变,不随意给自己贴标签,每一次的失败都是一次进步的机会,他们继续奋斗,主动迎接挑战。

一旦我们头脑对这两种思维模式有概念时,我们就会了解一件事情是怎么导致另外件事情发生的。比如你认为自己不善于交际,所以你会刻意逃避聚会。相反,认为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这种信念又会导致另外种想法和行为,比如你认为自己不善于交际,所以你才想走出去,与更多人聊天,学习社交。这种经历,在心理学家的眼中叫“恍然大悟的时刻”。




二、为什么有些人过得好,而自己混得差

最近朋友跟我吐槽,她已经不太看朋友圈了,甚至是一翻到小A的朋友圈,她都快速地划过去,特害怕看到她又解锁了某项技能,完成了某某目标。我一听就明白了,我这个朋友心里焦虑了。看着与自己同一起点的人,进步那么快,取得那么多成绩,而对比自己依然在原地踏步,满满的不安与焦虑。

我反问她,你有想过为什么她能够混得好,而你却只能羡慕的份吗?朋友说,我没她有才华,没她有本事。显然,她陷入了一种固定型的思维模式中,导致她没有底气,心里焦虑,逃避失败。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取得成功,而有些人却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高度?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和固定型思维模式所带来的不同结果。

1、不愿努力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来说,他们更相信智商是天生的,他们害怕暴露不够聪明,尽可能选择简单的事情去做,甚至为了让自己显得聪明点,不愿意去过多努力。他们愿意为了巩固自己的好成绩去一遍遍执行,也不愿意去探究新方法。

而在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看来,停止努力是可笑和不可思议的。他们更愿意去尝试新的学习方法,去不断挑战。他们会主动寻找错误原因,去分析规律,去探索新的方法策略。

我们很容易有种错误想法,怎么身边的人就突然过上好日子了呢?难道是他们足够聪明?有天赋?

要知道,达尔文也是经过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耗费了半生心血才最终完成《物种起源》;莫扎特也得经历长达10年的积累,才创作出让人仰慕的作品,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只是将其他作曲家的作品进行大块拼接而已,并不是他的原创;爱迪生的灯泡实验并不是一项单独发明,也是由多项旷日持久的创新构成,每一步都需要一名或多名化学家、工程师、物理学家等协作完成。

难道达尔文、莫扎特、爱迪生就是因为足够聪明,足够有天赋才能出类拔萃吗?很明显,最终令他们取得成功的是思维模式和努力。

《终身成长》里面有一段关于大脑的描述,“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大脑更像肌肉—它会发生改变,而且你越使用它,它就变得越强壮。而且科学家已经证实,当你学习的时候,大脑会成长,会变得更强壮”。越学习,大脑越发达。

固定型思维模式容易让人限制自己的成就,甚至是不屑于努力,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容易引导人们去不断浇灌,全身心努力,从而结出丰硕果实。

2、容易被夸奖和肯定标签所影响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一旦被贴上夸奖和肯定标签,他们会害怕失去它,容易患得患失,极力想要维持这种好形象,甚至无形中压抑自己的表现,自如而然导致成功越来越遥不可及。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无论是被贴上哪种肯定标签,他们不容易沾沾自喜,依然愿意努力学习,迎头追赶。

为了研究学生是否受夸奖标签影响,德韦克在对几百名学生进行智商测试时,有意对A组学生的能力进行了夸奖“哇,你做对了8道题。这个成绩非常棒,你在这方面非常聪明”,而对B组学生付出的努力进行了赞扬“哇,你做对了8道题。你一定非常努力”。

令人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两组同学的走向完全不一样。当给他们分配新的学习任务时,A组学生不愿意选取那些有挑战性的新任务,他们担心暴露自己才能不足;而被夸奖努力的B组学生中有90%的人希望挑战新任务。

当德韦克刻意加大任务难度时,虽然两组都完成得不好,被夸奖有能力的A组学生已经认定自己不够聪明,而B组学生则认为还需继续努力。在德韦克要求所有学生在白纸上写下自己做这些题目的分数时,让人惊讶是,A组学生中有将近40%的人报高了自己的成绩。因为在被夸“有才”的A组学生看来,成绩不理想是一种耻辱,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聪明,虚报成绩是一种手段。

其实,这也给大多数父母敲响了警钟-----一味对孩子肯定赞扬,告诉他们“宝贝你真聪明”,到头来会不会把普通孩子变成骗子,甚至是懦弱者?

想想,当有人对你的评价是“太有才啦”、“太聪明了”、“机灵鬼”等等,你是不是一方面享受别人对你的赞美,同时也在默默担心自己哪天江郎才尽,变蠢了。如果你回答“是”的话,固定型思维模式正在侵蚀你的大脑,左右着你的内心世界,你被标签牵着鼻子走了。

3、容易被否定标签所影响,相信他人看法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来说,一旦被外人贴上否定标签,他们害怕自己正如标签所说。他们容易缺乏自信,没有归属感,容易受刻板印象影响,扰乱自己思绪,久而久之他们相信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不断怀疑自己,自暴自弃。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被贴上否定诋毁的标签,他们依然相信个人能力是可以改变的,外界的刻板印象及他人的看法没那么重要,他们依然全力奋斗,向智者学习。

一般外界对于“女性学不好数理化”,“内向者不适合当领导者”,“高管职位更加倾向于男性”,“南方人的普通话水平比北方人差”等等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对于当事人来说,真的会造成影响吗?

有两位心理学家克劳德.斯蒂尔和约书亚.阿伦森专门针对“刻板印象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开展了研究,他们发现当事人在考试时,仅仅勾选“种族”和“性别”这一栏的动作本身都能够激发自己脑中的刻板印象,进而导致考试分数降低。在两位心理学家的很多项研究中,他们发现,当你去参加一场不被周围人认可的考试时,如果你是一个黑人或女性,当你脑中的刻板印象没有被唤起时,黑人和白人,女性和男性考得一样好。但是一旦刻板印象被唤起时,考试成绩会明显下降很多。更有趣的是,在考试前,如果把一名女性刻意安排在男性较多的考场里,这名女性的分数也受到了影响。

人们暗自担心自己的表现正如外界所预测的那样,所以一旦这种否定的批评被唤起时,它无形中扰乱了人们心思,导致无法专注于手头事务。

试想下,当有人对你说“女生没男生运动技能好”、“不会说话的人不适合当领导”、“唱歌好听的人更受欢迎”等等,你会不会不自觉地质疑自己的能力,心思杂乱?如果你回答“是”的话,刻板印象已经禁锢了你的思维,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把它当做一种侮辱或攻击,从而干扰你的判断,影响发挥。

相比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会更快走向成功,他们只管努力,向前奔跑。

三、4个步骤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

事实上,我们都同时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有时我们处于一种思维模式中,有时处于另外一种思维模式中。只是不同的触发机制导致当下哪种思维模式产生而已。

成长型思维那么重要,那要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需要4个步骤切实转变,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

首先,接受。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混合物,可能这一刻处于固定型思维模式,下一刻处于成长型思维模式。我们要坦诚接受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当我们遇到困难想逃避,遇到挑战想退缩时,不要觉得自己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可耻的,冷静下来,接受它。比如,英语不好的你跑去参加英语培训班,当外教要求你开口介绍自己时,这对于你来说是很为难,在当下不要过多苛责自己,冷静下来,接受自己想要退缩这个事实。

其次,观察。我们要观察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当时你是什么感受?最近有什么事情影响了你吗?你脑子当下有什么话浮现出来?

有些人说,当面临工作最终截止日期时,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就会开始批评员工,抱怨他们拖延进度,不断吹毛求疵。

有些人说,当承受很大压力时,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就会不断制造噪音,它干扰我工作,对我说“你没有能力掌握的,你做到头了”。

有人说,当稿子改了好几遍时,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一直在提醒我,“领导是不是有意刁难我,看我不顺眼”。

回到上面的例子,当你被外教要求开口介绍自己时,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可能在告诉你,“你讲得那么烂,怎么好意思开口,还是别丢人现眼了”。

这些就是触发我们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诱因,你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觉察到它,把它们找出来。

第三,命名。我们来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你可以用生活中某个人的名字、也可以用一本书、一部电影的人物或一种你讨厌的东西来命名。每当固定型思维模式启动时,我们可以用这个名字来称呼它,提醒自己这种思维模式不是自己想要的。

可以参考下书中的几个命名例子。有个学生说,我狡猾、做作、喜欢自我吹捧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格特鲁德”,她潜入我的意识,老是想害我;还有个学生说,“甜心老爹”老是将他困在一潭死水的世界里,当他想要走出舒适区时,他就会出现。

第四步,教育。也就是教育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让它陪你一起前进。其实,我们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是在保护我们,让我们留在舒适区,保持原样,避开失败和风险。当它出现的时候,你可以试着和它对话,引导它。

比如,当你想要尝试新业务时,你可以告诉它“虽然我对这块不熟悉,但是我想要了解新知识,我愿意试一试,你能不能给我多点鼓励?”

又比如,当你遇到挫折时,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陷入沮丧想要退缩时,你可以和它说“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我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你让我试一试。”

又比如,当外教要求你用英文介绍自己时,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一直在否定你自己,嘲笑你,你可以和它说“我就是英文不好才跑来培训的,不开口外教怎么知道我哪里有问题,我想进步,我愿意开口讲英语。”

通过上述4步骤,我们面对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时,先接受它,觉察诱因,给它起个名字,教育它陪你共同成长。慢慢地,我们将逐步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但这是个持续性过程,需要耐心,也需要用心。



《终身成长》这本书阐述了两种思维模式的存在及其所创造的不同效果。显然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更有助于我们打开自我,相信更多可能性。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我们喜爱天赋,也应该坚信努力。毕加索不是一出生就会画画,村上春树的写作也不是一开始就写得很好,即使天才也要需要持续的努力浇灌天赋。

我们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能给我们一个丰富的自我。拥抱成长型思维模式,努力去打磨更丰富的自己。


以上为本人原创回答~~~~~~~~·

发布于 2019-06-26 17:58

终身成长的本质是:你可以选择用哪种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

以前,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失败过一次就会一蹶不振。例如,失恋一次以后认为自己会孤独终老,创业失败以后认为自己会一事无成。因此会导致抑郁。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不了解什么是成长型思维。偶尔听过这个概念,但具体是什么却不知道。这就是典型的知道,但做不到。

昨天有个学员问我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具体办法。我没有给出具体的回答,我才读了这本书,不到100页。很多概念本身已经给了我答案。

我把今天早上写的5张读书卡片都已经整理成文章了。我把文章的链接放到了下面。如果你能拿出5分钟好好读一下这个文章。或者用5分钟去听一遍音频。我相信你对成长型思维会有更深的了解。

终身成长的反义词是什么呢?在我脑海当中有一个画面。终身成长指我的人生轨迹是一条不断上升的曲线。我认为终身成长的反义词是不断堕落。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不进则退。

例如收入的成长。上个月赚1000,这个月要赚2000,这就是成长。心态的成长。以前遇到挫折就会自暴自弃,现在遇到挫折就会想着怎么去克服,这就是成长。责任的成长。一天想着一个人活一辈子也挺好,现在想着传宗接代是我的责任,这就是成长。

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终身成长的本质?因为社会要求,我们必须要终身成长。这是我们的义务。

我是用书教练耿吉超,我的定位是帮助在读书的人,提高用书能力,通过21天的一对一教学,最终养成用书习惯。

如果你遇到了读书相关的问题,或者你对我的用书方法感兴趣。可以通过知乎付费咨询,我为你解答。也可以关注 @耿吉超 ,私信我,可免费获得一次价值299元的语音咨询,时间有限,每天限前3名。

发布于 2020-03-09 17:34

猎豹董事长兼CEO傅盛在一篇长文里说过,成长的本质,其实就是认知升级,认知差别是人和人之间唯一的差别。我们这些普通人怎么升级自己的认知呢?

猎豹董事长兼CEO傅盛给出了3个认知升级的方法:

1.保持自我否定的心态,知道自己不知道

不断地自我否定,假设自己无知,这是自我认知升级最基本的路径。这一条,看起来很鸡汤,但其实做起来极难。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生存的,我们时刻生存在人际关系的环境中,维护自己的脸面,捍卫自己的权威,是我们的本能。如果单摆浮搁,我们当然能认识到自己要进步,但处在众人的网络之中时,你还能坚持这一点吗?


“我知道”这三个字,是不能轻易说的,你以为你真知道的事,未必真知道。就算你真知道的事,也不能让别人误以为你真知道和全知道。


事实上,从认知升级的角度来看,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机会有资格对任何事说:我知道。这不是态度上的谦虚,而是事实如此。一个真正的终身学习者,会发现任何话题都有无穷无尽的深入空间。


2. 不停留在知道,把知道转化为行动

认知里有一个误区:自己认为很重要和真的认为很重要,往往不是一回事。


比如,我们都知道健身很重要,学习英语很重要,不抽烟很重要,但是真的下决心去跑步、去背单词、去戒烟,那就太难了。那你说,你是真知道还是假知道呢?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难就难在这里。


认知升级、付之行动的一个重要心法,就是坚信大趋势。所以,不要简单批判,一定要相信那些行业领头人。他们拿到的信息肯定比你多,处理信息的能力比你强,他们的认知不是现阶段的你所能赶得上的。

即使不理解,也先执行,在执行中理解;在这个层次上,要盲目坚信,立即行动,在行动中形成认知;不要怕死,早死早超生。不行动,是最糟糕的,行动才有可能证伪,坐而论道,没有任何意义。


3. 加入一个最牛的团队,和认知能力比你高的人在一起

在武侠小说里,一群人打不过一个武功高的,堆再多的人,不如来一个认知出众的人。本质上,就是这个人在这个点上的认知体系,超越了一个庞大的队伍。


那么,找工作,是加入大公司好,还是加入小的创业公司好?


答案是不一定,关键看你跟的那个人的认知水平怎么样。


大公司里,可能因为层级太多,真正核心的认知你接触不到。小的创业公司里,虽然可能更有机会独当一面,但是老板的认知水平也可能不高。


所以赚到钱的人,赚到的其实是认知。那些赚大钱的人,都是认知提高的结果,这是要长时间之后才能兑换的东西。

发布于 2024-02-23 13:31

昨天的对话,非常触动我的是这位大女生的一句话,“年龄不是burden,而是pride”!70后的她,正就读于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大四。70后的她,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读书的日子,每个学期四五门课,大量的阅读,紧张忙碌,赶不完的due,这让她觉得时间非常不够用。内卷的她,要求自己每个门课全A,她说要么那诱人的奖学金就没了。其实,也不完全是奖学金逼着自己学,更多的想挑战一下自己,可以尽最大努力做到什么程度。让自己感到骄傲,更重要!我好奇,怎么拿到的奖学金。她说社区大学两年的学习,她成绩优秀,申请的时候有些水到渠成。又让我惊讶一番,原来本科之前已经读了两年啦!妥妥的国内名校研究生毕业,在投行做顾问多年,毅然决然裸辞。在45+的时候换个活法,就来到了漂亮国从零开始的学习生活。我说,本科毕业有啥打算?她毫不掩饰的说,要彻底体验一下美国教育,本科毕业读研究生,现在已经拿到了本校的MBA offer。我说,那之后呢,她说,继续读博士。终于找到一个身边比我还热衷于学习的伙伴。我问她,终极目标是什么?她说,转型做留学顾问三年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给漂洋过海来的学生提供更地道的留学服务。不禁深深思考这种“痴念”。人生下半场,如何更好的定义自己?如何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生命角色?想起另外一个博主紫发阿姨,孩子拿到大学offer那天, 她裸辞央企铁饭碗,开始游学访校的职业生涯。几年的时间里,实地走访了100多所美国大学,为准备留学的孩子提供第一手信息资讯,她也在带着孩子们访学探校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福流满满。我追随三年的公益健身组织CFF,疫情期间Cathy老师发起“云健身”,从未间断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436天,成千上万人从中受益。用生命影响生命,传递健康传递爱!因为她的热情洋溢,吸引了一个又一个健身教练加入这个组织,免费带着大家跳舞健身,大家享受不同风格的老师带来的舞动体验。如果你看过电影《我本是高山》,一定会为张桂梅校长热泪盈眶。公益教育组织U来,10几个人的团队服务全国300多所乡村学校,10年如一日,创始人袁丽老师在筹款捐赠、教育部门沟通、课程把控、员工激励管理上也是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疲惫时,看到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便是对她最好的疗愈。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活在自己的热爱里,享受热辣滚烫的人生!3月,女生节!谨用这句话,与各位大女生共勉!我本是高山,而是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那些热辣滚烫的大女生们昨天的对话,非常触动我的是这位大女生的一句话,“年龄不是burden,而是pride”!

昨天的对话,非常触动我的是这位大女生的一句话,“年龄不是burden,而是pride”!

70后的她,正就读于美国一所私立大学,大四。

70后的她,女儿已经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了。

读书的日子,每个学期四五门课,大量的阅读,紧张忙碌,赶不完的due,这让她觉得时间非常不够用。内卷的她,要求自己每个门课全A,她说要么那诱人的奖学金就没了。其实,也不完全是奖学金逼着自己学,更多的想挑战一下自己,可以尽最大努力做到什么程度。让自己感到骄傲,更重要!

我好奇,怎么拿到的奖学金。她说社区大学两年的学习,她成绩优秀,申请的时候有些水到渠成。

又让我惊讶一番,原来本科之前已经读了两年啦!

妥妥的国内名校研究生毕业,在投行做顾问多年,毅然决然裸辞。在45+的时候换个活法,就来到了漂亮国从零开始的学习生活。

我说,本科毕业有啥打算?她毫不掩饰的说,要彻底体验一下美国教育,本科毕业读研究生,现在已经拿到了本校的MBA offer。

我说,那之后呢,她说,继续读博士。

终于找到一个身边比我还热衷于学习的伙伴。

我问她,终极目标是什么?

她说,转型做留学顾问三年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经历,给漂洋过海来的学生提供更地道的留学服务。

不禁深深思考这种“痴念”。


人生下半场,

如何更好的定义自己?

如何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生命角色?

想起另外一个博主紫发阿姨,孩子拿到大学offer那天, 她裸辞央企铁饭碗,开始游学访校的职业生涯。几年的时间里,实地走访了100多所美国大学,为准备留学的孩子提供第一手信息资讯,她也在带着孩子们访学探校中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和价值,福流满满。


我追随三年的公益健身组织CFF,疫情期间Cathy老师发起“云健身”,从未间断到现在已经坚持了1436天,成千上万人从中受益。用生命影响生命,传递健康传递爱!因为她的热情洋溢,吸引了一个又一个健身教练加入这个组织,免费带着大家跳舞健身,大家享受不同风格的老师带来的舞动体验。


如果你看过电影《我本是高山》,一定会为张桂梅校长热泪盈眶。公益教育组织U来,10几个人的团队服务全国300多所乡村学校,10年如一日,创始人袁丽老师在筹款捐赠、教育部门沟通、课程把控、员工激励管理上也是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疲惫时,看到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便是对她最好的疗愈。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活在自己的热爱里,享受热辣滚烫的人生!


3月,女生节!谨用这句话,与各位大女生共勉!

我本是高山,而是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

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发布于 2024-03-04 11:27

无论何时,保持童心,像个孩子一样去生活。

发布于 2017-12-25 23:57

终身成长本身很好理解。

如果每个人都终身成长,那么,依然会有很多套标准去区分优劣和等级。

显然,后者会造成混乱。

发布于 2019-12-04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