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口腔医学
医学
奇迹男孩(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奇迹男孩》?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26787574/
关注者
881
被浏览
922,964

438 个回答

去年年末的时候彭浩翔来成都做活动,有人让他推荐一部电影,他推荐了这部《奇迹男孩》。

“很感人。”连彭浩翔也这么说。当时电影还没在内地上映,我早就决定等上映去看。

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看的是国语版,配音稍微带点翻译腔,但听起来很舒服。(我平时看电影几乎只看原声)


这是一部真正让人感到温暖的电影。


我们常说某电影是“一部有温度的电影”,类似的宣传语让人耳朵都要起茧子。然而看着这些片子我却很少能感受到温度。

怎样的电影才算是一部好作品?

就像这部《奇迹男孩》,剧情简单,没有太大的波折,没有过多的戏剧冲突,却足够打动人心。

没看电影之前,还以为这是一部把镜头对准小男孩,讲述他如何战胜周围人的目光,走向自立自强自信的电影。看了之后才明白,这是一部群像电影


不单单是主人公奥吉,姐姐、爸爸、妈妈,奥吉的朋友们,都形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电影中发生的一切,带来的不仅仅是奥吉的改变,他周围的所有人也都随之发生了改变。《奇迹男孩》讲述了很多人的故事,却把每一个故事都讲得无比动人。


《房间》里的小男孩饰演本片中的主人公奥吉。雅各布·特伦布莱出生于2006年,今年刚刚12岁。小小年纪却有如此的演技,看来演技真是一件与天赋有关的事。

《房间》里雅各布顶着一头秀发,把从出生起就被监禁的小男孩演得入木三分。如果单单是那种不谙世事的天真,还可以理解为本色出演。但他在影片中所展现出的果敢与坚强,则足以证明这小孩是个演技天才。

在《奇迹男孩》中,复杂的特效化妆也不曾掩盖雅各布的演技。他确实就是为了拍电影而生的。虽然化了厚厚的特效妆,但他依旧能够通过细微的眼神和表情的变动表现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其他主演的表现也给人惊喜。我个人很喜欢欧文·威尔逊这个演员。他总给我一种好爸爸好丈夫的感觉。曾经很喜欢一部叫《马利和我》的电影,讲人和狗的故事,也是泪点满满。


一、有残酷,也有温情,就像苦甜交织的人生。

小男孩奥吉从出生起就面部缺陷,他曾经历了27次整容手术,外表却还是与常人有别。

尽管还是个小男孩,可他已经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普通。

——因为普通孩子不会吓跑别人,也不会一出现就被所有人围观。

奥吉是幸运的,他有爱他的家人。第一天上学,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送他上学,他们真真正正地爱着奥吉,关心他的感受。他们会在饭桌上小心翼翼地寻找话题活跃气氛,会语重心长地帮助解决奥吉的困惑。

“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与众不同。”姐姐在奥吉耳边悄悄地说。

“你会感到很孤独,但我们都在。”爸爸这样说。


有这样一群爱着他的家人,是一种难得的幸运,但这不代表小小的奥吉不会受伤。

他比常人更坚强,所以才能笑着对朋友说出那句“我拼了命,才让自己变得那么帅的。”

奥吉面对着其他人异样的目光,幻想自己穿着宇航服在太空之中遨游。只有戴着宇航员面具,才能不被别人看到他的面孔。

“我的梦想是去太空冒险。”

不仅仅在现实里戴着头盔,在游戏里,奥吉也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宇航员。


奥吉明白,“见小孩子比见成年人还要难受。”因为,孩子不会伪装自己。他们的厌恶、惊吓,明明白白写在脸上。

童言无忌,有时最能伤害人的,往往是那些看似无心的举动。

男孩朱利安对奥吉施加欺凌,而他唯一的朋友杰克也在无意间伤害了他。

奥吉面对这些,只能无助地哭诉:“我很抱歉,我为什么一定要这么丑?”


二.关于友情与原谅。

电影中,杰克是第一个对奥吉敞开心扉的朋友。他在中午吃饭的时候拒绝了“好学生”朱利安的邀请,选择和奥吉坐在一桌吃饭。

当奥吉对等在校门口的妈妈说:“杰克可以去我们家玩吗?”的时候,妈妈露出了惊喜又难以置信的表情。这个表情让人感觉有点心疼,她大概也没想到自己的儿子能这么快就交到朋友。


因为家境贫寒,因为奖学金,因为“妈妈让我对他好”,杰克首先对奥吉展现了友善。而奥吉的魅力在于,他能像发光的太阳一样,温暖身边的人,于是“小暖男”杰克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了一个有趣的好朋友。


但很多时候,人生不是非黑即白。

但是小暖男杰克,也会为了和富家孩子、受欢迎的好学生“合群”而妥协,说出那句“如果我长成他那样,就去自杀。”


就这样,两个孩子产生了误会,而最终,奥吉通过《我的世界》(Minecraft)这个游戏和杰克重归于好。

在游戏里相遇,奥吉还是问出了那个问题:“说真的,你长得像我的话,真的会自杀吗?”

而杰克的回答是,“如果我长得像朱利安,我才会自杀。”

杰克问:“我们还能做回朋友吗?”

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地,奥吉回复了“可以。”


“奇迹男孩”之所以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奇迹,不仅仅在于他天生的善解人意,还在于家庭的塑造和兴趣培养,这从奥吉的爱好可见一斑。


正如多数正常的外国孩子一样,奥吉从小喜欢星战、热爱玩《我的世界》。在《我的世界》里,他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在游戏里翱翔,发挥创造力,造出神奇的飞船、太空武器,展现他在科学上的天赋;也通过和好友杰克对游戏的共同兴趣,挽回了他在校园里最宝贵的一段友情。


留心看电影的话,奥吉在游戏里的形象很有意思,是一个宇航员的形象,正如他在现实世界带着宇航头盔一样。



三、关于亲情与理解。

其实,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并非主人公,而是姐姐维娅。

由于家庭的特殊,维娅从小到大受到无数次的忽视,她却从来没有因此而抱怨过。

弟弟像是太阳,而姐姐和爸爸妈妈是围绕着宇宙的行星。她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规则。

只有在被忽视的时候,她心里小声说上一句:“能不能有人也问问我?”“我只希望妈妈也能好好看看我,哪怕只有一次。”

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感到一阵心酸。

只有奶奶说:你是我全世界最爱的心肝宝贝。

当维娅小心翼翼地问出“那奥吉呢?”

奶奶却笑着说:“已经有很多天使去照顾他了。所以你是我的全世界,奶奶最喜欢你了。”

就是这一段,整部电影中唯一戳中我的泪点。


多么懂事的姑娘啊,懂事得让人心疼。


明明疼爱着弟弟奥吉,却也因为弟弟抢走父母的关注而痛苦;尽管因为失去唯一的友情而心烦意乱,但是维娅还是在看到弟弟伤心难过的那一刻,冲到他的房间,坚持和他手挽手度过这个他最喜欢的万圣节。


她理解家人,理解弟弟,所以毫无怨言地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这个家。


闺蜜米兰达了解这样的维娅,也喜欢这样的维娅。所以她装病将上台表演的机会让给了维娅,让维娅最终获得了家人的注目。


可惜的是,在电影里,导演没有完整地讲述米兰达的故事。



电影的最后,妈妈再次重拾她的事业,姐姐维娅收获了爱情、和闺蜜修复了友谊,奥吉与朋友们重归于好,在学校里变得受欢迎,甚至得到了学校的奖章。


这的确是个大团圆的结局,或许真实的生活远远没有电影中描写的那么轻描淡写,结局也并不会如此美好。


可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脱离现实,感受这理想化的善意与关怀,有笑有泪,有温暖有感动,这感觉实在是太棒了。


这正是电影存在的意义,不是吗?

编辑于 2018-11-04 15:41

《奇迹男孩》这部电影,能够拿下口碑榜第一的宝座,国内外媒体一致赞誉,是有道理的。这部电影、包括原著小说,其背后的主题都是反映了当今社会人群之间的正面联系。

毫不遮掩的说,我看哭了,我朋友更是从电影第二章开始一直哭到结束。


但是如果只是分析电影,我觉得还不够有趣,不够深入。因为电影就是高端鸡汤,虽然价值很高,但内容还不够丰富。


正如《纽约新闻》对电影的评价:影片在宣扬善良,却又极具讽刺性。电影主旨在于接受个体差异和发掘超出表象的内容,但却没有突破传统而只是停留在表面。


作为社会现象的反映,今天我想更深刻讨论电影背后的现实世界,以及将《奇迹男孩》与另外一部奥斯卡外语片《方形》进行对比(The Square,也有翻译成《自由广场》。


一、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互联网发达,生活节奏快,价值浮躁肤浅,这种类型作品的成功本身就是不难预料的一个社会现象。


我走出电影院下楼梯的时候,一个母亲在教她儿子,钱少一点不重要,最重要是幸福和善良。


能有如此成功的教育意义,这么强的感染力,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这部电影拥有一个多角度展开而不影响剧情直线前进的构思。


在这个构思所造就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轻易理解每个人的烦恼,也明白如果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放下偏见,那世界会很美好。


但我觉得,《奇迹男孩》的本质,其实只是营造了一个美好的理想乡。

虽然这很感人,但我们不可能像电影一样,活在虚构的理想乡里。


二、

以这个主题为基准,《奇迹男孩》中重要的拐点有这么几个,


第一次以姐姐维娅的角度叙事(多重叙事铺垫);

奥吉和杰克,两个小朋友在《我的世界》游戏里和好;

姐姐话剧的成功演出;

以及最终奥吉和欺凌他的同学冰释前嫌。


这每一次转折拐点,都有一个人做出让步,或是迈出沟通理解的第一步。


姐姐维娅——

从姐姐的角度叙事,是电影第一次让人产生共情的地。第一次理解到这不是主角一个人成长的故事,矛盾不是单一的。原来姐姐也有烦心事,也有苦恼。


而我们人类情感高级的表现之一,就是可以这种理解不同矛盾后产生共鸣。

以此作为铺垫,接下来的故事展开,观众也都有了心理准备和理解的认知,从而不会突兀。

从姐姐的闺蜜、到爸爸妈妈、最后再到奥吉和杰克两个朋友和好。


奥吉和杰克的和好——

在他们和好的时候,电影给了《我的世界》好几分钟的镜头,这款游戏,也是奥吉想象世界的重要象征。

这款叫做《我的世界》(Minecraft)的游戏,是近年国内外最流行的游戏之一。它这么受欢迎,原因在于自由创造和无限想象。


在《我的世界》这个无边际的方块世界里,进去之后,可以选择自由探索里面的未知事物、随机生成的未知世界;也选择搭建别具一格的建筑,创造属于自己的冒险。


在我的世界里,所有事物都是单纯的,没有俗世的纷扰和错综复杂的矛盾。就如奥吉带上太空头盔后的内心世界一样。

导演安排奥吉和他的第一个朋友杰克在这样一个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游戏里和好,包括其后两个人合作拿了学校科学创作奖,都表现出理想化世界的铺垫。


在我看来,包括姐姐闺蜜的让位,所有人冰释前嫌,最终奥吉拿到学校成就奖,都是常见的套路。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高级情感的共鸣。是前期的铺垫到位,让观众进入理想化的电影梦境,所以全盘接受。

《奇迹男孩》的高明之处,在于先设定一个充满了偏见,歧视,误会和烦恼的背景,却处处象征,用美好的感情让观众产生共鸣,最后逐步营造一个理想、平等的“童话”社区。


好在每一个角色都能打动人,令不少观众从头哭到尾。


最后,作者借助奇迹男孩的嘴,说出了那句话——

“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为我欢呼,我猜,我只是做好了一个普通人吧。”


在人性面前,在对绝对美好的理想世界向往中,每个人都是普通人。


但是电影也不是没有缺点的。因为它太过于美好化。


《奇迹男孩》虽然在国内外都拿到了非常高的评分,但其中有一条差评,就是来自于和电影主角同样病症患者的质疑——

一次次的整容是需要花费大量金钱的。电影中的主角奥吉,生活在高级街区,母亲不用工作,这些感人的情节建立在一个过分理想化的环境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奇迹男孩的奇迹,并不能延伸到现实中。


接下来为了更好的分析,先给大家介绍近期另一部讨论社会问题的热门电影——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提名的《方形》

《方形》恰恰是《奇迹男孩》互为正反两面的作品。


《奇迹男孩》是一个在表面不完美的,充满偏见和霸凌的世界中,善良战胜自私的故事。


《方形》恰恰相反,是在一个表面文明,上流,乌托邦的社会里,一点点揭露人性冷漠麻木的故事。


方形的主角Christian,是一个艺术馆馆长,典型高知+社会名流。策划各种“高端”的行为艺术,呼吁善良友爱帮助弱势群体就是他的工作日常。

故事刚开始,主角经过广场时,一个女人向周围求助,希望路人帮助倒地的乞丐,主角却全程低头玩手机,眼都不抬,与其他冷漠的路人无异。


而更搞笑的是,他没走开几步,另一个女人尖叫被人追杀,硬拽着主角和路人甲帮忙。他无奈之下帮忙赶走了行凶者,却也和路人甲击掌庆祝自己做了件好事。

然后一转脸,发现自己的手机、钱包还有祖传的袖口都被偷了。让人忍俊不禁。

他求助路人借个电话打电话,路人依然形色匆匆,没人理他。


电影中,这样的讽刺不胜枚举,比如主角策划了一个大型行为艺术,围出一块4x4的方形广场,每一个在这方形广场里的人,都必须帮助另一个人。

就好像是斑马线司机应该让着行人一样。

我亲人去世了,我站在方形之中,你愿意和我聊半个小时吗?

我钱包被偷了,我很饿,你能给我买点吃的吗?

我手机被偷了,你能借我打个电话吗?

以及等等。


方形,就是一个乌托邦。人们在里面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讽刺的是,主角请厨师长给大家介绍晚餐,厨师长还没介绍完,刚才还在为理想的乌托邦方形艺术鼓掌的观众,就纷纷开始离场,显示不出一点尊重。


最后厨师长气的大叫:别走啊魂淡!听我讲完啊!


瞧,每个人唱高调,喊着善良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很伟大。但理性的教养和换位思考的能力,永远敌不过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社会就是这样,每一个人的自我和小恶,涓涓细流汇集成大海,最终就成了现实。


这部电影片长150分钟,各种讽刺内容非常的多,我就不再一一描述,说高潮吧。


电影 《方形》的高潮,是一只在宴会行为艺术节目里的假猩猩。一个男人假扮猩猩,各种无理取闹,滑稽无礼,打,砸,闹,纠缠,所有人默默看他表演,没有人制止。

甚至猩猩开始扯一位女士的衣服头发,也没人作声,好像回到了影片开头的广场,每个人都对求助无动于衷。


这就是最大的讽刺。


这猩猩,就象征充满了自我意识,自私,暴力,各种小恶汇集起来的化身,肆意蛮横的在宴会上游走。而宴会,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界。


在艺术表演开始前,主持人说,丛林就是狩猎和博弈,如果你表现出害怕,野兽就会攻击你,猎倒你。如果你安之若素淡定自若,就可以看其他倒霉蛋的笑话。


于是宾客们看热闹、嗤笑,随后又开始害怕,低头不语,假装淡定,祈求下一个不是自己。


一直到最后忍无可忍,才集体反抗。


宴会上的宾客不敢反抗的样子,正如鲁迅笔下吃着人血馒头、冷漠麻木自私的人群。只要没有伤害到自己的利益,就任由其发展下去。


赤裸的猩猩,和衣冠楚楚的人类,恶,麻木,自私,冷漠,软弱,淋漓尽致的大合集。


所以《方形》 和《奇迹男孩》很相似,只不过,一正一反,一善一恶。


一个是打破偏见和自私,充满人间温情。


一个是撕碎面具,挑衅讽刺。


其目的都一样,希望呼吁每个人,都勇敢地向前走一步,化解偏见和误会;向后退一步,三思后行、约束自己,不给其他人造成困扰。


四、

我想说的是,两部电影都很优秀,但都有缺点。


《奇迹男孩》是在一个外在充满偏见、歧视与自私的世界里,找到爱与尊重,选择善良,世界会很动人。这是一个善打败恶的故事,也是一个过分理想化的奇迹。


《方形》是一个外在显示着上等社会的文明,政治正确,艺术家与知识分子的理性,在公益活动、行为艺术等正能量事物的外表下,一点点揭露人性中的自私、麻木、冷漠,恶小而为之、善小而不为。这是一个恶打败善的故事,也是一个用力讽刺的故事。


毕竟电影是电影,真正看穿了社会和人性的人眼里,世界不是这样的。


方形中那个用方块围起来的道德界限乌托邦,那个理想乡并不存在。奇迹男孩里文明的,勇敢面对的,互爱互助互相谅解的奇迹社区,也不存在。


善恶,像一锅乱炖一样不分彼此的交织在一起,才是社会的本来面目。


就好像《方形》最终的道歉一样:虽然我有错,但这也是社会问题,是一个人没办法改变的。是现实问题。

现实是一个悖论,错综复杂,说不清楚道不明白。


要在这复杂的、腐败世界里,做一个不妥协,不被世俗纷扰打乱节奏的人,太难了。


最终我们也不能改变世界,只是可以改变自己而已。就正如那句著名的:真正的英雄主义,是看穿了这个世界后仍然热爱生活。


我们不能总是把梦和理想寄托在一场电影中,也许在结束了一天的应酬和工作,画一幅画,读书练字,或是像《奇迹男孩》奥吉一样,打开一个游戏,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然后三两好友在一片儿小天地里,享受探索的快乐、创造的幸福感,也是一件妙事。


【全文完】

编辑于 2018-01-30 14:48

晚上去看了这部电影,没什么好遮掩的,看哭了。

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动不断翻涌。它也没有太多煽情、也没有太惊心动魄的故事,那到底哪里做得好,让我如此感动呢?

我想到的答案大概有这样几方面:

1、最表面的,我们可以看到,《奇迹男孩》整体的风格是温和、细腻甚至可以说是治愈的。它的画面都很温馨、色调都很温暖、运镜都很舒服以及音乐非常悦耳,让人能够很放松地沉浸到剧情里。

2、它的故事如同一个温馨的童话(事实上,影片改编自畅销小说《奇迹》),看起来很平淡、很平常,但却做得很细腻、很完整,每一个细节都有扎实的基础。最重要的是,它的故事看似简单,实则包裹了丰富的情感,让故事拥有了令人难忘的魅力。

3、影片的情感表达并不局限于小男孩奥吉在自信、勇敢、包容等方面的成长,而是通过他,将身边每一个人:家人、朋友、同学、老师等主要人物的爱与善良表达了出来,传递出一种鼓舞人心的、充满暖意的力量。

4、非常喜欢片中人物的设计,奥吉的爸爸、妈妈、姐姐,他的好朋友杰克、莎莫以及后来也帮助他的同学,他姐姐的好朋友米兰达以及男朋友贾斯汀,他的“对头”朱丽亚,他的老师,几乎每一个出镜的角色,都承担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各自的特点鲜明,人物关系又做得恰到好处,从一些误解或矛盾中彼此谅解、和好,最后实现各自内心的善良与爱。

5、最核心的一个情感线,当然还是奥吉起初的自卑与后来的自信。当他的爸爸妈妈商量着送他去学校读书,担心他会被欺负、担心他无法融入学校生活,因为他脸部畸形的生理缺陷,让他不自信、也让父母很担心。而他到学校之后,的确遇见了一些异样的目光、伤人的言语,这让他一度很伤心,但还是在家人的鼓舞下,勇敢地面对,自信地表现。最后用善良与爱,感化他人,也感动你我。

6、影片完美的表达了亲情、友情以及爱情(后者涉及不多),这些情感都很朴实,放之四海而皆准,能够轻易的触人心弦。我们在看这样的电影时,内心会觉得温暖,然后还会联想起自身的点点滴滴,引发一些思考,进而触发深层的感动。

这部电影没有豪华的演员阵容、没有华丽的视效场景、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却能在平平淡淡的叙述中,抵达观众内心深处,撩拨观众感动的心弦,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电影。特别是有孩子的家长,可能看得会更有感触吧。

其实片中还有一个令我很有感触的,是茱莉娅·罗伯茨和欧文·威尔逊饰演的母亲和父亲。他们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方式,还有自身的某种独立(比如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母亲写自己的论文、画画,实际上是在完成自己的某种追求),都能让人看完有所启发。

让孩子们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是一件很令人尊敬的事情。

“善良一点,因为每一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

我个人特别喜欢,推荐给大家。

PS:对了,小演员雅各布·特伦布莱在演过《房间》之后,又一次贡献了精彩的表演,真是太令人惊叹,未来可期!

编辑于 2018-01-19 23:54

某年某月某一天,美国作家帕拉西奥带着自己的孩子外出,在一家雪糕店门口排队等候。

意外发生了,她的儿子惊讶地发现,排在自己前面的是一个面部畸形的小女孩。


尚且不懂事的小儿子惊声尖叫并哭了起来,帕拉西奥马上带着儿子离开了现场。


她事后惊觉自己的举动给她人造成了伤害,也错失了一次让孩子得到“尊重教育”的机会。怀着对这位女孩的歉意,她决定把这个难忘的故事记录下来。



这就是畅销小说《Wonder》的现实背景,作者帕拉西奥修改了主人公的性别,创造了一个面部畸形的男孩奥古斯特,讲述了他在初次入学之后所感受到的暴力与关爱。


虽然是处女作,但《Wonder》曾连续超135周高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向全世界发行,其封面都有一个相同的元素:单眼男孩




5年之后,《壁画少年》的导演斯蒂芬·卓博斯基把《Wonder》搬上了大银幕,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


《奇迹男孩》

Wonde



最受关注的当然是小男孩的扮演者雅各布·特瑞布雷


2016年布丽·拉尔森凭借《房间》拿下奥斯卡影后桂冠,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特别感谢了小搭档雅各布。




的确,没有雅各布在《房间》里的雌雄莫辨、不涉世事的“无知式”表演,撑不起拉尔森隐忍压抑的母亲角色。


当年甚至都有影评人打趣:“雅各布要是能提名影帝,小李子的奥斯卡又要延后几年了。”



《房间》中雅各布第一次看到外面世界的小眼神,特别震撼


天才小童星当然不会就此停下自己前进的步伐,他摇身一变,成了《Wonder》中天生面部畸形的小男孩普尔曼。


尽管整容般的造型让我们几乎认不出雅各布原本的模样,但他依旧赋予了这个角色丰富立体的个性,奥斯卡真欠这位小戏精一次提名。



有观众甚至以为他就是从哪个医院请来的病人本色出演:


“所有人都知道是化妆只有我一个人以为请的真实病人出演吗。。。”



导演这样评价雅各布:


“雅各布是这个时代万里挑一的天才型演员,无论是《房间》还是《奇迹男孩》,他都表现得十分出色。”


RogerEbert.com》网站对雅各布表示瀑布赞:


“小演员雅各布·特瑞布雷曾在《房间》中展示出超出年龄的表演天赋,该片中,他将10岁男主演绎得既可爱又聪慧,即便头戴厚重的宇航员头盔,观众也能跟他心灵沟通。”



幻想自己很受欢迎的小奥吉~片中还有一段戴着鬼脸面具的桥段,情绪表达真是一绝


同时,本片还请来了奥斯卡影后,“大嘴”茱莉亚·罗伯茨与人气男星欧文·威尔逊组成夫妻档,共同为雅各布保驾护航。



但以往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好的卡司不一定能凑成好的电影,故事的完成度才是电影的关键。


在观影之前,巴塞君基本上以为这就是一个好心人帮助面部畸形男孩重新面对生活的鸡汤故事。


但《奇迹男孩》却是让人惊喜的。


表面上,这是畸形男孩在遭遇校园霸凌后,在朋友、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一下一步步成为“榜样学生”的故事。


但实际上,导演把故事的权重平均分配到每一个角色当中,以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影响畸形男孩的生活,通过这个角色彼此之间的共鸣,来促成“奇迹”的诞生。



影片以章回体的形式去展开情节,每一个角色的身上都承载着一个主题。


奥吉·普尔曼代表的当然是苦难与励志,他先天不足,从出生到现在做了20几次手术来延续他的生命,面部的畸形更是不可逆转。


但他在父母的优质教育下还是蛮乐观的,“我可是好不容易才变得那么帅哦!”


但焦虑来自于要上学这件事,10岁前他都是在家自学,突然一下子走出他的“房间”,当然会碰到很多困难。


可以想见的,同学们怪异的目光,恶意的嘲笑和言语攻击,集体排挤的行为,都让奥吉无所适从,也因此常常对家人发火。


如何处理好与集体的相处,与自身的和解,是奥吉要面对的课题。



影片中反复出现了太空的元素,比如奥吉戴着的头盔,看上去是阻隔了外界诡异的目光,实际上却让他像太阳一样耀眼。


奥吉的姐姐就是围着太阳转的行星,代表着聆听与忍让。


因为弟弟的缺陷,父母很少把注意力放在她这个长女身上,只是以像“你是世界上最体贴的女儿”这样的话来聊以安慰。


她也很懂事,主动鼓励受挫的弟弟,课余时间学习医务知识,在学校也安分守己。在她的内心独白里,“自己的家庭不能再承受更多的压力了”。



姐姐戏份不多,却是片中最立体、最丰满的一个角色


可我相信这个角色最能让中国观众产生共鸣,就在于这个不处于家庭中心的女儿也有自己成长的烦恼。

她经历了闺蜜米兰达交了新朋友之后的渐行渐远,陷入少女心事的泥潭却无法向他人倾诉。也因为父母长久的不关心,产生了不平衡的情绪。


她的爆发也让弟弟奥吉明白了一个道理:你不是唯一有烦恼的人,每个人的感受都同等重要



母亲伊莎贝尔代表的当然是奉献与责任。


她为了照顾残疾的儿子,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学业,给到他最好的照顾,但同时她也尽力让儿子学会接受自己,并去珍惜那些值得你重视的人事物。


当然她也有自己的“不足”,一直想要完成的学业论文,与丈夫的中年危机,以及无法分更多的注意力在女儿身上。


但她教会奥吉,与自己的不足和解,是人生每个阶段的必经修炼。



片中最帅的小男孩,奥吉的同学杰克则是矛盾与正气的化身。


他一开始只是在校长的请求下不情愿地帮助奥吉熟悉学校环境,而后被奥吉的人格魅力渐渐吸引,但却因为来自同学的压力和旺盛的自尊心无意间对奥吉造成了伤害。


但他也有努力挽回友谊的举动,有真心给奥吉提供帮助的善良本心,总体来说是可爱大于可憎。



影片在这些活灵活现的角色视角间切换,最后又集合在奥吉身上,淡化了奥吉的主角光环,让每个人身上发生了令人信服的改变。


这也印证了片中校长说的那句话:“每件事都有两种解释。”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待问题,是走出困局的重要途径。



全片没有任何烦琐的说教,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就单纯解读了角色的情感冲突,也达到了非常好的催泪效果。


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时代,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对身边的人造成伤害,而且还会沉浸在自我正义中不可自拔。


所以本片在某种意义上是另一部《房间》。那个7平米的小空间是对自身不足一意孤行的沉浸,身边的亲友是那个对我们细致照料的母亲,只是我们变成了雅各布,永远得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寻找到出口。



所以我认为这个奇迹,其实是指的每个人对于自我挣扎的一种解脱,男孩只是一个枢纽,一个名为“善良”的驱动力。


同时他也教会我们,哪怕自身被苦难折磨,也可以学会对他人善良一点。


“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


编辑于 2018-01-22 12:02

Part 1

这周去看了近期上映的电影《奇迹男孩》,观影的时候落泪了好几次,不为难过,只为影片中那些戳到我内心最柔软的细节。

说起来或许很土,这些细节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爱。


《奇迹男孩》讲述了一个非常有勇气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主角奥吉因为天生的基因缺陷,出生的时候就长了一张“面目全非”的脸,甚至吓哭了接生的护士和父母。前十年的时光,他几乎都是在家里接受父母给他的教育,妈妈就是他的老师,给他授课。

一直到他十岁的时候,奥吉的父母终于还是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送他去社区小学上课,让他接受社会化的生活环境。而这个从未被身边人用正常眼光看待过的小男孩,在人生第一次进入校园的时候,就受到了明显的“区别待遇”。

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因为他长得实在太丑陋了。


没有成型的耳朵,大小不一的眼睛,还有一个畸形的脸型。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没有人靠近过他,甚至还有不熟的同学扮成鬼怪来取笑他。


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起初不被善待的小男孩,却唤醒了所有人的善良,让每个观影的人不得不感慨,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人性那一片真诚的善意。


Part 2.

饰演奥吉妈妈的是奥斯卡影后朱丽叶罗伯茨,这一次她的演技真的可圈可点,那些会心的动作,作为母亲的隐忍和无奈,面对自己小孩在校园里受伤时回家的心痛和鼓励,都会让你完全折服,她就是那位拥有着这样一位怪异小孩,但依旧保持着善良和坚定的母亲。


而在这部电影里,最打动我的就是家庭和小孩之间的关系处理。

第一次从他去学校,那位也在接受命运给的挫折的母亲,面对自己孩子走进校园的背影担忧,双手握紧对上帝祈祷,周围的同学能够对他的孩子好一点。


在孩子回来失声痛哭,为什么自己长得那么丑的时候,她不用鸡汤式的安慰,而是给了孩子更多的信心。


你一点都不丑。

你是我妈妈,你当然这么说。

难道我是你妈妈,我说的话就不算数了吗?正是因为我是你妈妈,我说的话才最重要。因为我最了解你。

而奥吉的父亲更是给了他直接的鼓励,藏起他的头盔,让他用最真实的面貌去面对所有人的时候,对他说:“我知道你不一定喜欢,但是我超爱,因为这是我儿子的脸。”

什么是家长能给孩子最好的爱?

在《奇迹男孩》中,我突然明白,家长能给孩子的爱不仅仅是照顾和陪伴,更重要的是让他自信,给他信心。

3.

台湾有一部纪录片,叫做《我的妈妈是同性恋》。

这部纪录片导演的母亲是一位同性恋,这是她成年后才知道的事情。也正是因为妈妈是同性恋,所以她从小在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下成长,父母在她出生后从来没有过亲密的行为,妈妈总是把她推给爸爸,而小时候的她更是遭遇了父亲的一些猥亵行为........

所以在这位导演成长的过程中是极度自卑的,她不明白自己是做错了什么,父母没有一个人是正常对待她,并且爱她的。

原生家庭这个话题近两年被讨论得太多,越来越多人发现原来那些成年缺爱、自卑的人,最根源的问题是来源于自己的家庭,不仅仅是家庭缺少关爱,更多的是作为父母,他们在孩子小时候就没有给予他足够的信心。

这世间父母的爱有很多种,但我最不喜欢的则是,以爱的名义让你去做他们喜欢的选择,以爱的名义去顺着他们的想法而为,逼迫孩子参与各种各样的学习,只能考第一,不能考第二。有一位多年的好友,她就是从小在这样的“爱”下长大,成年后她非常优秀,但仍然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喜欢的人。

不是她不好,而是她在努力做到每一次好的时候,没有达到父母的标准。

而影片中奥吉的父母给我们做了更好的示范,这个世界上最好的爱,没有标准,没有条件,因为是你,所以我相信你可以,你也不需要做得多好,只要你去做了,那你就是我生命里最好的小孩。

这样的爱,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自信心。

因为爱的第一准则,不是给予,而是没有压力。

所以在这样环境下出生的小孩,即使他先天缺乏,在面对同学说“你为什么不去整形”的时候,很自信地说:“哥们,这就是我整形后的样子,我是拼了命才变得这么帅的”。

4.

在这部电影豆瓣评论的最热里有一句这样的话:在这种家庭里,做一条狗也开心。

真的不得不承认,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这给了人太多的力量走下去,让人有勇气成为独一无二的那一个。

是真正没有压力的爱,给了我们自信和勇气。

影片中还有一个非常打动人的点,是奥吉的姐姐。

因为弟弟的出生就带着缺陷,所以父母把大部分的关注都给了弟弟,可是作为姐姐的她并没有因此嫉妒弟弟,而是也尽到一个姐姐的责任,去开导安慰自己的弟弟,即使是在她自己也遇到成长的烦恼的时候。

外婆对姐姐说:你是我最爱的孩子,姐姐回答不是弟弟吗?外婆告诉她,弟弟已经拥有了很多爱,爸爸妈妈的,好朋友的,所以她要把更多的爱给姐姐。

《奇迹男孩》最让我感触的点,是这里面的爱,不局限,影片里所谓的奇迹也不只是奥吉最后获得了周围人的认可和喜欢,而是所有的人都是那样充满着善意,像是心底有足够的光,才能发出这样的爱。

他们尊重奥吉,理解奥吉,姐姐还鼓励自己的弟弟努力成为科学家,每个身边的人都在鼓励和尊重他的爱好。


而奥吉,也凭借自己的这份爱好,获得了朋友和同学的尊重,收获了友情。电影中奥吉在《我的世界》游戏里,站在亲手搭建的城堡和巨船之上,穿着自己的宇航员皮肤,和威尔缓慢却坚定地伸出手握住彼此,这一刻,感受到一份来之不易闪闪发光的友情。

这个游戏我之前也玩过,中国版是网易游戏代理,很多学生也都在玩,可以说是集益智、娱乐、教育于一身了。如今,游戏已不再单纯的作为一种娱乐手段,而更多地与教育、创作和文化传承相链接,成为这个时代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我的世界》的出现更是令人们看到了更多教育的可能性。

编辑于 2018-01-29 19:29

奥吉并不是wonder,不是奇迹。

他是lucky,是幸运。

他的父母才是奇迹,是奇迹暖暖。

感触最深的,是奥吉和维娅的父母用无限的爱、宽容、理性和克制去在自己能力之内,尽一切可能,维持维护这个家庭。

相比较之下,我有点羡慕奥吉与维娅。

在我有限的对家庭生活的认知之中,我发觉身边所有人的婚姻,似乎都充满了分歧、吵闹,家庭成员缺少意见交换和理解,而尽是强迫说服与互相纠正。

前阵子微博上挺火的一个小视频。孩子母亲在教育小女孩儿,小女孩儿被逼的声嘶力竭:我已经承认错误了,你还要我怎么样?!这样无奈无助的呐喊似乎充满我与我所见的小孩的童年。

幸运的是,奥吉的童年不是,维娅的童年也不是。也许是因为奥吉生来与众不同让父母更宽容,但维娅与妈妈产生争执语出不逊的时候,维娅母亲依然能够冷静地对爸爸说:你回避一下。这点不得不让人十分动容。

交换想法、交流意见、交待心事。

多希望我自小的家庭生活能有这样的沟通机制。

而不是父母的争吵,无休止居高临下的教育,以及,“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和他(她)离婚了!”

好歹也是在人间活过两轮的人,知道平凡生活才最让人感动,电影故事不过是光影构造的意识中的美丽世界。

所以我也再难于被所谓“故事”感动。

我只是,徒生羡慕,却因过往如此,也无能为力。

发布于 2018-01-22 21:00

他们要等到下辈子,再做个有脸的人

====

标准的美国励志电影,“温暖千万家庭的成长奇迹”。

只是听我讲完,也许就不会感觉 “爱,让生命化为不可思议的奇迹了”...

====

首先电影中主人公的塑造可能存在一个错误,虽然电影中没有说明孩子所得病,但通过临床表现上讲,比较像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如果是这个病,那么这一道伤疤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这道伤疤像是唇裂手术造成的,但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可能会产生腭裂,但很少会产生唇裂。


先说说这个病,这到底是什么怪病?

这是一种罕见病中的一个高发的类型,叫做“下颌骨-面骨发育不全”,这位英国的眼科医生Treacher Collins虽然不是这个疾病的最早描述者,但却是公认的发现者。

患病率大约是每5000个存活新生儿中发生1例。

相对来讲,口腔科医生(尤其是牙齿矫正与正颌外科医生)以及耳科的医生比较熟悉,因为这种疾病很少会直接产生致命的风险,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


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这个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子宽大,眼眶缘和颧骨缺陷,小下巴,双眼裂短斜向侧外方,耳廓畸形,常伴有听力障碍。但患者很少存在智力障碍,即使有,也更可能是听力障碍造成的。

这个病其实有非常多的治疗方法,只是治疗周期旷日持久,花费很高昂,但不少患者可以有不错的治疗效果,这是上面那位患者牙齿矫正外加几次整形手术后的治疗效果,

==

只可惜我们所在的的确是个看脸的社会,与众不同的长相就是会引起各种各样的歧视,

当然,这种情况处理起来要简单得多,这个叫“露龈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改善,很多时候单纯的牙齿矫正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

所以现在这些疾病并不是治不了,而是治不起。这种疾病需要进行序列治疗,不仅仅是整形手术还需要牙齿矫正。

几年前看过这样一个Treacher Collins的病例,孩子从11岁治疗到了18岁。11岁就诊时,这样的咬合情况根本无法正常吃饭,

18岁,牙齿矫正+正颌手术,还是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

====

看过电影,只能感叹:这家人可真是有钱...可以支付得起27次整形手术,而且家里的大女儿也在做牙齿矫正(这在美国同样要花费不菲),毕竟设计到整形的医疗服务,多数医疗保险是无法包括的。


《奇迹男孩》虽然口碑票房双丰收,但是从一个医生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却带来不了多少温暖,反而让人感到不少的无奈。《奇迹男孩》也许只是讲了一个,只有你们家很有钱才能很励志,奇迹是由金钱创造的故事…

要知道1/5000的新生儿患病率虽然不高,但在中国每年可能都有超过几千个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的患儿出生,但全国能接受治疗的患者其实又少之又少。暂且不说这种严重的综合征,单纯的唇裂和腭裂在人群中患病率就有1:700,如果不治疗,的确不会危及到生命,但会让他们的一生都生活在自卑中。

====

涉及到颜面的疾病有很多,这本书涵盖已知的几乎所有严重疾患的面部畸形,

中文有两版翻译,2003和2010年由北大口腔医院的马莲大夫主译的,

对于他们,也许只有等到下辈子,他们才能做个有脸的人。

====

更多内容将在微信公众号:pianjianzhiren(偏见职人)

发布于 2018-02-05 11:18


如果要在正确与善良间做选择,选择善良。

这部电影就让我记住了这一句话。。。



我初中自己好几本笔记本封面上,都写着当时觉得做人最重要几个关键词,“善良”都是写在了第一个。。。

后面还有“勇敢”“正直”啥的,其他的不记得了,七八个,最后一个是“幽默”。。。

所以看这个电影时,其实让我想到最多的还是童年时光。。。



影片整体意识形态还是非常的“白左”,但当下整体氛围中,影片营造的温暖有爱的感觉总让我觉得有点“满”,不至于不舒服,但“刻意”总是少不了。。。

因为人物设定非常特殊,电影中展现的是一种超级假定性情境,其实我都很难想象,一个外表容貌如此天生有缺陷的男孩,他经历的周遭带来的挫折会怎样,我无法想象。。。反正我是不太信会是电影中的那样,或者生活中的确可能有这样的“幸运”和“奇迹”发生,但在大部分现实时空中,相信会残酷很多倍。。。

所以,我知道电影拍的不错,演员都很出色,我也应该被感动,然而其实我并无法完全代入,因为我知道这个故事是一种“被选择后的讲述”而已。。。

可能就这个电影故事设定,我太现实了。。。

编辑于 2018-02-01 06:58

从2018年开始,就不断有治愈励志暖心的鸡汤电影上映。

先是东施效颦的中国版《解忧杂货店》起了个头,然后口碑两极分化的《无问西东》补位,再来是容不下半点质疑的高评分《神秘巨星》汹涌来袭(大聪的后台留言已陷落)。

同期上映的,还有一部评分更高的《奇迹男孩》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也很讨人同情。

一个天生面部畸形的小男孩,在经历了多次手术之后,依然没办法得到一张正常的脸,但在父母优质的教育条件下,以及小男孩自己高情商和乐观的心态下,他掀开了人生新的篇章,在影片最后,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剧情很套路很鸡汤,但很好喝。


鸡汤分很多种,有鸡精鸡汤,老母鸡鸡汤,浓缩兑水鸡汤,人参鸡汤等等,所以只要调配得好,大家对鸡汤是不会抗拒的。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喝苦瓜汤(揭露现实伤疤的电影),虽然大家都知道苦瓜汤对身体有益,聪耳明目,驱除邪热,但很多人就不喜欢那苦味。


大聪今天不想解析太多电影的剧情,只想和大家分享一段童年回忆,在看《奇迹男孩》的时候,大聪边看边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邻居。

他不是面部畸形,而是白化病。

白化病的人一生下来因为缺少黑色素,皮肤、眉毛、头发等全身都是白色的。而且会怕光,越晒太阳,病情会越严重,皮肤会发炎溃烂。

而白化病那种皮肤的白,不是美图秀秀的白,是苍白,惨白。


我和这位白化病邻居因为地段相同,所以读同一所小学,不过不在同一个班。

他没有像《奇迹男孩》那样能结识了好哥们威尔,也没有在影片最后收获一群小伙伴。

在学校中,这位白化患者邻居,从来都是独来独往,自己上学,自己中午吃饭,自己放学(90年代初很安全,我们还不需要父母接送),他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自己一人。


听说他成绩也一般,寡言少语,但他有很多当时让我们羡慕的“待遇”.

比如班上换位置的时候,他可以先选择和谁是同桌,于是他选择了班上最后一排角落的位置自己坐。

比如他可以选择不用上户外体育课(因为白化患者尽量不要接触阳光),比如他从来不用做早操。


再来看看他的家庭,父母是普通职员,由于他的病,医院成了他们除了家以外去得最多的地方,他们的家大聪从来没进过,也从没见过任何一个人去他们家做客,包括他们的亲戚。

因为白化病的他,一家人一直大门紧闭着,保持着神秘。


有时候我们放学回家路上彼此遇见,也是互相打个招呼,然后依然是各走各地。

有一次,碰到一起上楼梯,我们住在6楼,上楼梯的时候,实在要硬聊打破僵局,大聪只能问他,你看《灌篮高手》吗?有看昨天那集吗。

他说,看了,他很喜欢改过自新后的三井寿。

那是昨晚《灌篮高手》的内容,三井寿带着一群小混混大闹球场后,因为安西教练的出现,三井寿痛哭流涕,说出了:“教练,我想打篮球”。


没想到,这位寡言少语的邻居,也和我们同龄孩子一样,每晚追着《灌篮高手》,喜欢着和我们一样的卡通角色,就这样,大聪和他一直从一楼聊到了六楼。

最后大聪顺势问了一句,那你喜欢打篮球吗,他犹豫了几秒钟,说,我不能打篮球。

这时候大聪才发现说错话,但因为当时年少无知,不知道如何往下接话或道歉,这时他补充了一句,不过我也不喜欢打篮球。


很多年以后,大聪渐渐明白他为何喜欢那位自暴自弃,脱离球队和不良少年为伍,但之后认识自我改过自新的三井寿。

因为或许他心里曾经也对自己自暴自弃过,但最后以某种我们都不知道的心境,得到了和自己交流的方式。


此后大聪也会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遇到他,和他一起同行聊聊天,虽然谈不上形影不离的“哥们”,但日后想想这位孤僻的少年,他其实一直有着比同龄人更高一段位的处事经验。

他的心中一直有着一扇虚掩的门,随时欢迎你进来,但他也不勉强你离开,他不愿像正常人敞开双手完全接纳社会,因为可能会遍体鳞伤。


他活在自己建造的星球,就像《奇迹男孩》有着《星球大战》各种各样的角色出现。

说不定,大聪那位邻居男孩,他的星球也住着《灌篮高手》的各种角色。


几年后,大聪搬家,就和他失去了联系,如今想起,只有依稀一些碎片化的记忆,幻真幻假,只记得当时学校的小孩说,白化病那个学生,不要和他双眼对视,不然会被传染。

当时大聪还愚蠢的信以为真,在印象中,还真没敢看过他的双眼,而且还对他作为邻居的事情一直保密,生怕会被朋友疏远。


现在想起来,真的是感慨万千,当看到《奇迹男孩》里,有一幕是威尔为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虚荣,无意中用言语伤害了奥吉,大聪不禁潸然泪下,这正是年少时期心态的写照。


但《奇迹男孩》就像一部当代童话,有真实的写照,但更多温存着美好。

而大聪曾经那位特殊的邻居,虽然谈不上这类人群的代表,也谈不上这个故事有多转折,但多少意味着这些特殊人的现实现状,真实而孤独的现状。


之后大聪到国外,发现生活中多了很多这类特殊人群,比如盲人,坐轮椅的残疾人人等等,当时就觉得很奇怪,难道是国外特殊人群比国内还要多吗,难道是国内的人群的健康指数比国外高吗。

后来才明白,其实不管国内国外,特殊人群的比例是一样的,只是国内的特殊人群,他们几乎从不出门。


或者说,他们根本不方便出门,很多电梯按钮,坐轮椅的人因为不够高根本无法按下。

很多厕所,残疾人无法使用。

很多阶梯,也没有残疾人通道。

路上很多盲人道路,只是摆设。


大聪在此不是要控诉什么,一来没那个能力,再者也无能无力。大聪只是想陈述一个对于特殊人群不乐观的现状。

一部《奇迹男孩》,或是其他任何暖心电影的背后,我们抹着眼泪走出电影院后,是不是需要在心中,点亮一座小小的灯塔。


这座灯塔在当你看到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剔除自己异样的眼光,伸出你的双手,去拥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哪怕是碰到他们的时候,不要刻意打量或议论他们,就已经足够了。


关注《大聪看电影》公众号,不追求跑量,只研磨精品。

编辑于 2018-01-22 22:22

有剧透!可能会影响观影时的哭泣效果~

许多电影乐于关注社会上的少数派,因为现实中的不平等会产生非常强烈的戏剧冲突。比如每年都会涌现的一大批LGBTQ作品。此类作品一方面注重表现个人追逐情感的过程,同时也不忘反映群体性的抗争和纠结。因为已是新的“政治正确”,所以叙事性较高,布满冲突,情感较外放,不时具有侵略性,旨在打破社会对此类人的刻板、妖魔化印象。最鲜明的例子就是最近大热的《每分钟120击》。

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跨性别者(Transgender)、酷儿(Queer)和/或对其性别认同感到疑惑的人(Questioning)

除此之外,还有关注有色人种的电影,较多为反映黑人所经历的种族歧视题材。这几年来,种族歧视电影以年代戏居多,因为当下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改善了不少。像去年的《底特律》,就以60年代臭名昭著的阿尔及尔旅馆案为蓝本拍摄。第89届奥斯卡上,《月光男孩》获得了最佳影片在内的三项大奖,虽然影片的重点不在于表现同性恋的抗争和黑人所遭受的歧视待遇,但是在当前的语境下,《月光男孩》所蕴含的暧昧性,且同时包含黑人和同性恋元素,让它在政治层面占尽先机,成为颁奖季的热门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还有今天要说的《奇迹男孩》,它代表着那类疾病与残疾的电影。此题材相比种族歧视和LGBTQ要温和得多,因为他们较少涉及政治(除非是因战争而留下的创伤)。像《潜水钟与蝴蝶》、《我的左脚》、《触不可及》、《我是山姆》,还有华语领域中的《推拿》、《海洋天堂》等,都是较受欢迎的佳作。

这些少数群体题材的电影,之所以较受欢迎,贩卖情况良好,一个是因为部分迎合了普通观众的猎奇心理,另一个则是利用了观众的同理心。如果不是从事与之相关的行业,这些人我们在生活中是较少接触到的,但他们又确实存在于我们身边。他们在现实中被隐藏起来的私生活,通过银幕被放大,又因银幕与现实的安全距离,因此令人们可以尽情观赏其生存状态。

难免,许多“少数派电影”会走入社会意义大于艺术价值的歧途。为了表现少数族群的不公与艰难,而刻意放大影像的冲击力,削减文本的合理自洽,甚至抛弃一定的完成度。有些作品还会规避一些当前仍充满争议的问题。比如种族歧视题材中较少对黄种人的关注,以及LGBTQ中对跨性别者和酷儿流于表面的表现。在这一点上,疾病/残疾电影相对做的会好点,有些作品甚至可以借题够到生命与哲学的高度。

《奇迹男孩》并没有到达这种境界,但仍是大陆院线一月份最值得关注的作品。由于题材的先天优势,它显然具备巨大的煽情力量。整体来说,影片属于非常规整的家庭/校园类型片,然而因为主角奥吉是一名先天因基因缺陷,导致面部畸形的孩子,所以他的校园故事注定与普通孩子大不一样,难免也将产生许多泪点。

令人稍觉欣喜的地方是,影片一方面按照主流公式,事无巨细地表现奥吉融入校园,以及校园里的其他孩子对这位特殊同学的迥异反应。另一方面,影片扩展出了几名其他角色的叙述视角,分别是姐姐维娅、同班同学杰克·威尔,以及姐姐的闺蜜米兰达。这足以证明本片的导演——曾拍摄过《壁花少年》,并且参与了去年北美票房第一名《美女与野兽》编剧的史蒂芬·卓博斯基——并不想让《奇迹男孩》变成一部完全套路的电影。他运用这种框架内所允许的新手法,试图在让观众落泪的同时,能更完整地展现青少年复杂敏感的心思。

影片在充足描绘了奥吉入学的过程后,切入维娅和杰克·威尔的视角,乍看起来确实较新颖。维娅作为家里的姐姐,同时也是一名健全人,在深爱着残疾弟弟奥吉的同时,也不满于父母对自己的忽略。同时,她本来很要好的闺蜜米兰达,不知为何,在新学期也对她疏远了。她想不通其中的缘由,作为替代,维娅与新认识的男同学贾斯汀成为好友。

杰克·威尔的视角是在第一次比较强烈的友情危机之后出现的。此时他已与奥吉成为好友,并且马上就要迎来万圣节了。对于奥吉来说,因为脸部畸形,他羞于以真实面貌示人,所以万圣节是他最喜爱的节日。在这一天,每个人都是怪物。

然而杰克·威尔不幸说出了深深刺痛奥吉心灵的言语,更不幸的是,扮成鬼脸的奥吉听到了。这给二人间的友谊画上了句号。但是影片并没有继续通过奥吉的视点去缝合这次裂痕,反而切入杰克·威尔的视角,直接让观众面对他的心理活动。我认为,小演员诺亚·尤佩是《奇迹男孩》中最大的惊喜,他的表演真实且充满灵性,表情丰富而自然,将杰克这名心思复杂的小男孩诠释得极具说服力。

多视点的技巧确实丰富了影片的叙事层次,遗憾的是,在结构上并没有将故事推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影片确实化解了维娅与家人的隔阂,也修复了杰克与奥吉的矛盾,但是过程较为单一,也没有刻画更深入的冲突,所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也是浅尝辄止。维娅和杰克的视角纵然与奥吉的故事形成互补,然而在剧作比例上,还是会显得不够协调。

以及米兰达这个视角稍稍有些奇怪。她的故事似乎是想让影片扩展到一个更大的命题中去。通过她为何与维娅疏远,以及背后所存在的家庭问题,去探讨青少年成长与家庭环境的重要关系。但是她与维娅的和解,在影片中处理得更加蜻蜓点水,因此显得相对粗糙了些。然而,舞台剧这场戏的目的性非常强,也完成得较为出色。这一场戏不仅化解了维娅与米兰达的矛盾,也让茱莉亚·罗伯茨饰演的母亲意识到自己对女儿的忽略,但缺少了足够的反应场景,而并没有形成太足够的情感张力。

所以,细心观察的话,我们会发现《奇迹男孩》拥有一个多线叙事的引子,内里仍然是奥吉的个人故事。它开了个好头,但似乎并没有胆量将一个简单叙述残疾男孩成长的故事,变成描绘一群敏感少年的青春之诗。最终,它还是一首讲述奥吉如何收获朋友,树立信心的励志情歌。当然,影片自始至终的情感不会因视角的徘徊不定而淡化。这虽是剧作上小小的遗憾和瑕疵,但无伤大雅。

同样一笔带过的,还有对校园霸凌的思考与反思。校长塔什曼与朱利安及其家长的对话,是影片对霸凌现象唯一一次的集中探讨。基本上碍于篇幅,这段对话也并没有去深入反映此现象,并将问题抛给了霸凌学生的父母,最终以转学而结束。影片基本上什么都提到了一点儿,但重心还是放在了奥吉融入校园的经历上,决定并不想承载太多的命题。

演员的表演足够优秀。他们克制而细腻的演绎中,所蕴含的能量与张力,是整部电影达到情感层层递进地关键。茱莉亚·罗伯茨其实每年都有新作品,但似乎已经远离主流视野很长时间了,此次在《奇迹男孩》中的表现,仍然是无可挑剔的。欧文·威尔逊制造了影片中不少会心一笑的段落,一个怕老婆,同时也是好丈夫好父亲的形象便呼之欲出。另外,他的鼻子好像更歪了。

雅各布·特伦布莱继《房间》中的惊艳表现之后,在本片里依然奉献了超越年龄的演技,特效化妆背后,仍能用眼神打动人,实属不易。放映当天的交流会上,这位小男孩儿一副小大人的模样,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国土安全》的观众,校长的扮演者曼迪·帕廷金我也是再熟悉不过了,此次表演依然很扎实。姐姐维多维奇和闺蜜丹尼尔的表现不过不失。当然,整部影片最大的惊喜还是诺亚·尤佩,真的非常具有灵性。

影片还掺和了许多流行文化元素,比如许多次乱入的《星球大战》。楚巴卡和西斯大帝都有登场,让影片在某些场景充满了稚嫩的恶搞意味。以及全球最火热的沙盒游戏《我的世界》,唯一一次游戏画面的展示还承载了化解矛盾的功能。这些都是增加影片亲切感的工具。

总之,你完全可以将《奇迹男孩》视作一部温馨感人的童话。影片没有过于残酷的情节,一切都发生在满是孩子的环境中。即使有霸凌和歧视,也并未显出过分的暴力,而结局当然是美好的。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善良、包容、接纳和宽恕的故事,它涉及到亲情、友情与爱情,并凸显其中的珍贵。其中的温柔和美好,以及浓浓的关怀,注定将为这个冬天增添一抹暖色。

发布于 2018-01-19 17:08

好吧,我承认,看到这个片名,以及海报里带着宇航员头盔的小朋友

我已经脑补好了一整部的剧情,大概是这样子:

有个可怜的小朋友得了什么不治之症,有个宇航员的梦,然后事情发酵一下,最后在国家政府和航天局的帮助下,真!的!去!太!空!了!

wooooo,奇迹!然后其中不乏一些电影惯用的泪点,差不多了吧


昨天在差点迟到的悲愤心情中,看完了这部电影

(・-・*) (๑•́ ₃ •̀๑) (´°̥̥̥̥̥̥̥̥ω°̥̥̥̥̥̥̥̥`)

听到了啪啪啪打脸的声音,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惭愧惭愧


我差点都忘记了,在这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奇迹本就是一个小平凡的事情

不需要有多悲惨,不需要有多伟大

这个小小的奇迹就是在你受够了生活折磨的时候,轻轻的抱了你一下

好让你在无数个想要动摇的时刻,知道聪明和善良之间应该选择哪个


我一直宣称自己是个笑点泪点都很高的人

很难得的114分钟,让我在漆黑的电影院里放下所有的防备

因为楚巴卡傻傻的出现而笑

因为奥吉被同学们嘲笑而哭

我忍不住要用这个小男孩的眼睛去看看这个世界

想起了自己高中时候遇到的校园霸凌

想起了放不下倔强而吵架绝交的好朋友

想起了曾陪伴自己十多年的小黄狗

想起自己也曾经是个小小的胖胖的丑丑的小姑娘,因为自卑而什么事情都要剑拔弩张

放映厅灯光亮起的时候,我松了一口气

与那个不停不停怄气的自己和解吧


我是那个怕被人嘲笑的奥吉,我也被别人指指点点过,自卑的想要钻到地底下

我是那个耍小聪明的男同学,私以为合群就是和那些孩子一样嘲笑别人

我是那个没能当太阳的姐姐,我心里嫉妒着却还要告诉自己大方一些

我是那个突然染了粉色头发的姑娘,好多事情没办法消化所以选择了撒谎,你可以原谅我吗


当然,我现在也是那个每天一句箴言的老师

我每天都要告诉自己,请善良的对待每一个人,因为每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奇迹啊,就是

长相奇怪的孩子不用带宇航员头盔出门了

捉弄别人的小孩认真的道了歉

孩子们成为了好朋友,真心的那种

原本是替补的姑娘演了主角,演的好棒

粉色头发的姑娘,下一个圣诞节还是一起过吧

……

原来,奇迹可以不是上天入地,可以不是起死回生,可以不是举国同庆

可以是一个平凡的小生命,赢得了足够的爱和尊重,身边的大人小孩都上了一堂叫做“善良”的课,成为更好的人


上海这几天下了久违的大雪,突然有了冬天的味道

这碗暖暖的鸡汤很合胃口,我干了,你随意

编辑于 2018-01-28 13:44

这是一部关于善良和勇气的童话


人性中最纯真朴实的品质,总能带来巨大的感动和无限的温暖。

影片围绕奥吉——一个身患Treacher Collins综合征(下颌骨颜面发育不全综合征)的小男孩展开。

他从出生开始就经历了大大小小27次手术,好让他能拥有正常的呼吸、正常的听力,但没能让他拥有正常的容貌。


在他10岁这年,家庭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奥吉的知识储备,父母决定送他去学校上学。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故事也由此开始。

奥吉的校园生活意料之中的艰难,因为特殊的相貌,他不仅被孤立还要忍受欺凌。从全班合影中被P掉,不断收到恶作剧的小纸条,在手球课上被恶意攻击等等。


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出水痘,脸上涂满了紫药水。

那时的我不敢抬头,怕像动物园里看猩猩一样被围观;不敢直视别人的眼睛,不管是同情还是取笑的眼神,都会深深打击我的自尊;班里的小男孩给我起个新外号叫“麻子”,我埋着头默默哭了很久。

这种小小的挫折,在当时的我看来,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

10岁的奥吉境遇比我糟糕百倍,可以想象每天从学校回来时,他的心会碎成多少片。而难以想象的是,他报以怎样巨大的勇气和决心,愿意继续面对生活中看似永远没有尽头的不公和伤害,又以怎样的善良、智慧、乐观和正义,最终赢得了同学们的接受和喜爱。


与传统的正能量电影不同,这部影片并没有只从奥吉的角度来说故事,而是运用多人叙事的手法,将每个陪伴在奥吉身边的人的生活也一并展示出来。

这样的立意就高了许多。


If you have a choice between being right and being kind, choose kind.


如果要在正确与善良间做选择,选择善良。


奥吉在学校像怪物一样被围观,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在孩子们中甚至流传着接触奥吉会感染病菌的说法。

只要散播这样的流言,或者取笑奥吉的相貌,就能迅速融入集体。反之则会被孤立。

片中奥吉的小基友杰克,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


每一个人都希望在集体中,被接受甚至被喜爱,为了“合群”,我们或多或少付出过努力,做出过妥协。

这不仅仅是因为“不合群”是个带着贬义的形容词,更因为“不合群”带来的孤立无援最终会将我们吞噬。

人类是群体动物,长期忍受孤独却能健康快乐生活下去的人,凤毛麟角。


这样看上去,选择“合群”,对于五年级的小男孩杰克来说似乎是个正确的决定。可他最终在“合群”和“不合群”中选择了“不合群”,在“正确”和“善良”中,选择了“善良”

这是很多成年人尚不敢做出的选择,对于一个小学生,又该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呢。

除了小男孩杰克,奥吉的父母、姐姐也同样因为奥吉经历痛苦、作出牺牲,并毫无保留的付出爱和勇气。



不仅奥吉,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与生活苦战。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时常能在医院看到像奥吉一样“面貌特殊”的人,有成人有小孩,他们有的是因为遗传,有的则是因为被烧伤、被打伤或是经历车祸。

在此之前,我能做到的仅仅是一个医生应尽之责,尽量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以及一个陌生人应有的尊重,以平常心对待,不去过多关注或讨论他们的外形。

而这部电影像一面镜子,透过奥吉和他周围的人反射出我们自己的生活和我们所在的世界,我问自己,也问大家:


你的周围是否有像奥吉一样“特殊”的人?

你是否愿意用平等和尊重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与众不同?

你是否愿意融化坚冰去发掘他们内心的瑰丽?

你是否有勇气为正义执言,在“正确”和“善良”中选择善良?

你是否能像奥吉一样勇敢、乐观、积极、坚韧地去面对命运的不公、生活的不幸?


如果你无法回答,请将这部童话给予你的感动和温暖铭刻于心,也许在未来,它们会帮你做出最令自己满意的选择。


我的影视类回答还有:

薇帝VD:有哪些三观比反派还歪的主角?

在哪个镜头让你觉得一个演员演技爆炸? - 知乎

有哪些说了一句台词后让人敬佩、同情、喜欢上的人物? - 知乎

我的专业类回答有:

作为医护人员,有哪些让你难忘的病人或病例? - 知乎

割包皮遇上女护士备皮或女医生指检、主刀,是种怎样的体验? - 知乎


如果你觉得我的回答还不错,不要跑,点击我的头像加个关注吧~!

编辑于 2018-01-20 20:09

无论如何,

最后打架还是得靠胖子……

编辑于 2018-01-20 23:19

看的时候目瞪口呆,导演你不按套路来啊~

以为会看到因为脸被歧视的小男主,奋发向上,交上好基友,打倒大魔王,抱着小女友,走向人生巅峰,然后发表一段:上帝给了我们不同的脸,但是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感谢基友A,女友B一直陪伴着我,最后挥舞手中的奖杯或者证书……

结果……

原来姐姐好可怜:

一直被家里无视,唯一关注自己的奶奶去世了,唯一的朋友不理自己了……自己还要默默帮妈妈做事安慰弟弟……

原来姐姐的朋友也很无奈:

父母离婚,妈妈买醉……自己只有在夏令营假装是小男主姐姐,才能换来关注……谎言说多了,以为是真的,结果看到朋友真的走了,才开始后悔……

原来弟弟的基友也很善良:

一开始不想夏令营去学校,结果知道新来的是那个脸有问题的小男孩,害怕他被孤立,还是去了~慢慢接触喜欢上了这个朋友,结果一时为了在同学面前装B,说了违心的话,失去了这个朋友……还好最后通过努力挽回了友谊……

原来那个以为会是反派的小胖也不错:

会为了朱利安做的事感到内疚,看到老师忍不住低头,会跑出去保护被七年级大孩子欺负的小男主和基友~会佩服小男主挺身而出挡在朋友面前~

最后我们的小男主也很可爱很坚强:

收到被霸凌的纸条没有默默痛哭,而是交给老师捍卫自己~被朋友背后说坏话,果断分手,比姐姐还要有决断~后来朋友挽回也能善良的原谅他~我想最后他能交那么多朋友,不是大家同情他,而是真的喜欢上了他~毕竟这么可爱的孩子哪有人不喜欢呢~

看的时候一边跟着情节欢笑,一边又一次次忍不住落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失意,会因为一时头脑发昏而去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逃避不是永远的办法,还是要去努力道歉挽回,这是成长必经的一步~

我想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导演把小男主当成了一个普通的孩子,和姐姐朋友们一样,都有自己的烦恼,有自己开心的事~

他真的是wonder,看到他,仿佛自己也开心了起来,真的是元气满满的男孩子~

发布于 2018-01-21 17:34

我本来以为“奇迹”是指他经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宇航员。

但其实不是,在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后,一步步的感染了周围的人,也让自己变得勇敢。

是爱和善良让他成为了“奇迹”啊,也让我们知道,每个人都能成为奇迹,值得有一次全部人为他鼓掌的机会。

他只是个普通的小男孩,然而也可以不普通。

我们也是。

发布于 2018-01-19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