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

关注者
31
被浏览
68,946

9 个回答

上海是一座不需要介绍太多的城市,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大上海的。不过有人好奇,问上海为什么叫上海,不叫下海?还有上海的简称:沪、申都是怎么来的?

图-上海市政区图

先说为啥叫上海。

在较为遥远的春秋战国,现在的上海地区有一大半(含崇明岛)是泡在海里的,主要是上海的主城区。到了汉朝,陆地上的上海区域隶属于治所在吴县(今苏州)的会稽郡。东汉没什么变化,三国时有变化了,在今上海市的最西边,出现了一个叫华亭的地方。一把火烧掉刘备统一大业梦的吴将陆逊,就被孙权封为华亭侯。南朝萧梁时,设昆山县,但县治不在现在的江苏昆山。华亭一直隶于昆山县。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华亭才升格为县,从昆山、海盐、嘉兴三县各割一部分成立。

图-上海滴水湖俯瞰图

吴越时,华亭改隶属于治所在嘉兴的秀州。重大变化出现在北宋。

北宋时,华亭县依然隶属于秀州,但上海的陆地面积开始增长,逐渐向东部海域前进,崇明岛也慢慢有了形状。当时的华亭县,以松江(今吴淞江)为界,北属苏州,南属秀州。在松江南岸快要与大海汇合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叫上海务的地名。

务是宋朝的经济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征服酒税,全称是酒务。为什么要叫上海务呢?干嘛不叫下海务?

宋朝的时候,这里就出现了两个地名:南岸的上海浦、北岸的下海浦。当地命名有习惯,河流近海的称为下,近源头的称为上。所以上海是上海,下海是下海。

上海酒务设立的具体时间,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 公元1008年。由于税收的增长,上海务逐渐繁荣起来。宋神宗熙宁时,上海务已是个繁荣的城镇了。

图-宋朝时上海务位置

宋朝海运经济发达,与海外各国都有贸易往来。为了服务海运贸易,宋朝就在上海设立了市舶提兴司,以及榷货场,相当于物流中心。南宋在这里设置了上海镇,辖区主要是今已消失的南市区(2000年并入黄浦区与浦东新区)。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上海镇升格为上海县。上海县治就在现在的吴淞江与黄浦江的汇合处南岸。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元朝并没在上海县设置城池。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江南饱受倭患,为了防御不知道什么时候蹿上岸的倭贼,松江知府方廉开始修建上海县城。城墙周长九里,有8座城门。上海城外有大濠,潮汐来时就能灌满濠沟,防备倭人进犯,非常的险固。

图-沪宁杭地区地图

明清两朝的上海县没太大变化。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上海首开商埠。随着口岸的开通,上海成了冒险家的乐园,成为英美法租界。然后就是“许文强”来到上海滩,遇到了”冯程程”……

上海地名有了,可上海为什么简称沪,不简称“上”或“海”呢?

沪是啥?其实是渔民用来抓鱼的竹篓子(称为扈),把“沪”插在海上,就会有鱼上钩。

当时的上海有一半泡在海里,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喇叭状的出海口。当地百姓称这种喇叭状为渎,连在一起,就是扈渎。后来可能觉得扈字笔画太多,就改用笔画较少的沪。东晋时,这里就被称为沪渎垒。久而久之,沪就成了上海简称。

图-上海南站俯瞰图

上海还有一个第二简称,就是申,这与战国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有关。春申君是楚国贵族,当过楚国丞相。春申君看中了吴国故都姑苏,就向楚考烈王申请,得到吴地为都邑。有意思的是,楚国国都当时在安徽寿春,所以在寿春有一种幽默的说法,说上海是寿县的郊区。

春申君的地盘包括现在的上海西部,来的时候很荒凉。春申君就在这里修建水利工程,清理淤泥,通畅黄浦江。人们为了纪念号称上海建城第一人的春申君,就简称这里为申。只不过“申”作为城市简称,使用率远低于“沪”。你听说过宁沪杭,没听说过宁申杭。

另外,上海还有一个非正式简称——魔都。为什么叫魔都呢?就不多说了,答案自行寻找。

发布于 2020-05-06 16:13

[转载]1955年,毛主席到上海视察,游览在黄浦江上,毛泽东突然向陪同人员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吗?”在场的上海人,无言以对,谁也回答不出来。毛泽东说:“应该有。”


毛主席的话,如同在黄浦江中投下一块大石头,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人知的下海。


找来找去,还真的找到了。在虹口区发现一座叫下海庙的小庙,位于昆明路73号。


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从前,这一带多是渔村。渔民出海打鱼,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建了这座小庙,奉祀护海女神妈祖。下海庙俗称夏海庙、义王庙,位于虹口区昆明路73号,始建时仅有房屋9间。嘉庆年间荒塌,又重修。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又购地8亩多,逐步扩建。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又增建后殿等10余间。抗日战争初期,下海庙被日军炮火焚毁。1941年起,重新修建。


为了寻找下海人们才注意到它的存在,这时候的它,小得不能再小,而且破烂不堪。


庙小故事多。上海人通过这座小庙破解了上海、下海的由来。


黄浦江的“浦”,在吴方言区原意是小河,多指人工河。宋代为解决吴淞江泄水能力,在吴淞江两岸,大约每隔五里开通一条进入吴淞江的水道,这种支流水道称为浦。吴淞江两岸共有18个浦。


当时,吴淞江现在虹口区海门路一段,南岸有一个浦,称作上海浦。与上海浦相对着,北岸有个浦,叫下海浦。


江南河流命名有个习惯,接近源头的支流称为里或上,靠近下游的称为外或下。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位置得名。


上海之名起源于上海浦,但是最后成名是因为酒。


上海本是河流名。后来在这一带设置了专门管理酒税的机关——酒务。因地近上海浦,就称为上海务。上海务滨江临海,人流众多,交易繁忙,税收大增。因为酒,上海务的名气也像酒一样逐渐有了度数。


鸦片战争后,上海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一下子繁荣起来,竟然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都会之一。


从一条小河,变成收税的办公场所,再变成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是上海的经历。


而它的比肩兄弟下海,走的却是另一条道路。


明初,因吴淞江河道已经严重淤塞,另外开挖了一条新河,这条河大致是现在的苏州河下游。于是,下海浦被抛弃了。清末,黄浦江西岸被辟为租界,兴建船坞、码头、堆栈、工厂,下海浦渐渐淤塞。1922年,下海浦被完全填埋了。原来的下海浦变成街路,就是现在的海门路。下海没有了。只有一个残破小庙——下海庙,记着它的往事。


可喜的是,1990年,经上海市和虹口区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由上海市佛教协会筹建修复下海庙。1992年1月30日正式开放,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


有意思的是,庙中有一块纪念碑,落款处刻的是“上海下海庙”。上海、下海肩并肩,又坐在一起了。

发布于 2020-06-02 15:41

都是据传

目测跟地理位置有关

发布于 2020-05-07 00:37

自古吴淞江是上海母亲河。黄浦江是支流。

吴淞江偏上流方向谓之上海浦,偏下游方向谓之霞海埔。

后来的发展中,尤其是明中黄浦江夺吴淞江下游入长江,遂使下海浦渐渐失落,而被上海浦所兼吞。下海浦名目遂废。

而上海浦名声越来越大,最终打响世界魔都的名号。

幼时我在提篮桥附近见过一座下海庙,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似可作旁证。

!!!!!!!!

上海也是有历史的地方,并非某些人口中开埠生造的。

编辑于 2020-05-21 09:40

因为: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发布于 2020-05-21 11:56

上海为什么叫上海,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上海”一名,起源于水名,始见于北宋《水利书》记载。历史上吴淞江南岸有两条支流,一条叫下海浦,一条叫上海浦,下海浦于清同治年间被填没,至今在提篮桥附近仍留有下海庙。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在上海浦的西侧正式设立“上海镇”,以后由镇改为县,又由县发展为市,都沿用了“上海”这个名称。

第二种说法是,在大约一千六百年前的晋代,上海不过是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当时,这里的渔民用“沪”这种捕鱼的工具劳作,干活就是上“沪”(上海简称“沪”或“申”),因而得名。“沪”其实是渔民用来抓鱼的竹篓子(称为扈),把“沪”插在海上,就会有鱼上钩。

还有一种说法是,上海之所以叫上海,是因“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当时渔民商船出海的地方,因此叫上海。

以上几种说法当中,第一种说法是主流。

另外,要说的是, 上海最早名字叫“华亭”,是因为春秋时期,吴王曾在此建了个馆舍,取名“华亭”。更有趣的是,据某些专家学者考证,上海曾经还有一个别称,叫海上。

编辑于 2021-12-26 14:49

上海的称呼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个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就是”上海“这个名称的由来。

晋朝时候,当地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叫“扈”,又因为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称为“扈渎”,后又改“沪”,故上海简称“沪”。在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故别称“申”。

另外,我国有不少靠近水域的地名都带有”浦“字,意思是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

发布于 2023-08-28 20:15

上海比杭州差太远了

上海人生来就是为了得到杭州户口

上海人一辈子给杭州人打工

发布于 2020-08-28 06:56
(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