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
职场
证券
金融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在中金 (CICC) 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看到最近知乎问了很多金融机构的工作问题,以外资投行为主,所以特地咨询下国内顶尖投行的情况
关注者
5,290
被浏览
6,428,508

111 个回答

凡尔赛、中层管理以下、利益相关的人说的可能都比较片面,我来说说真实的圈内高管视角:

  1. 为国际化而国际化,自以为很国际化,其实业绩水平很普通。主要是方案以复杂为荣,不怎么考虑实际效果,很多活是瞎忙。
  2. 业内比例最高的精致利己主义,优点是个人“实际”收入高,带来的后果见5。
  3. 各种权力大佬子女带资进组,都是奔着惊人的提成去的(比如中国移动去美国上市,人中国移动总得选一家券商)。
  4. 招聘门槛高?天真了兄弟,那是给外人设的。真正的大佬,可以不来公司上班,照领工资。
  5. 中金的黄金年代差不多是北京奥运前,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
  6. 为了解决5中的问题,这个前董事长为王(西北某种面食)的公司直接用政治手段把另一家券商收购了。被收的那家当时蒸蒸日上,全国股民300多万,中金只有20来万,最重要做事情比较规范,没有北京的“非得捞一把”风气。收购后,该券商的很多东西直接被废弃,比如高效的业务系统会被要求换成“国际化的”email工作方式,一封一封邮件的处理事情,挺有意思的。
  7. 最后这个信息源不是高管:2020底的新人入职讲话,CEO竟然说金融比实体更起经济稳定作用。

再补一句,北京另外几家大券商各有各的问题,到了中高层哪家都不比哪家干净多少

编辑于 2022-12-25 02:00

本科被电影洗脑,去水了个实习,ccm。反正到公司的第一个小时你就可以分辨出谁是小镇做题家,谁稍微有点关系。第一天你基本知晓了公司的派系和八卦,第二天你的派系和谁的关系基本都知道了。

这地方有四种人,但只有第一种可以长期待下去:

1. 做题家,挣一辈子幸苦钱,D或者基层MD到头,如果没魄力职业生涯也就终于此。当然,于普通人而言年入2-3百也不低了。

2. 金融中产二代;当然我指的中产是有职务的MD或是某业务线副总总经理这一级别,例如cicc上海分公司一把手,集团资管部门一把手,并或多或少在证监会之类有所职务或头衔。他们子女的使命就是借助父母在行业内的优势,进行资源交换,而谋求一个较为舒适的发展路径。但据我观察而言,大多这些子女都不愿受这压力,vp级离职去pe或是vc养老为常态。

3. 权贵亲属。这里基本上得实权副部以上了,他们可以和券商老总(cicc可能要正部)做一些交换,以谋求他们亲戚在里面挣点钱。至于能挣多少,能走到哪一步,取决于你的亲戚可以连续多少年持续用权力为你承揽多少业务。但在我看来,大多数人是去后台养老为主,毕竟有上进心了都走仕途或者挣钱去了。

4. 企业家二代啊小官二代,最多混个vp就接班去了。相对而言我觉得历练更适合去咨询。反正我没见过真有二代热爱这些服务业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做实业肯定有感触,一个企业每年几十笔千万亿万的贷款,你要做的就是和领导搞好关系,剩下的签字摁手印就好了。你只会觉得金融机构流程复杂,领导关系处理麻烦,不会觉得有啥技术含量还能学到东西吧。

至于说啥体验:做到非领导岗md也就在北上广买个一两百平的房子。md平辈交往的最多1-5左右的企业家或者小老板,和地方实权正处副厅。更高级的可能认识,但也就是见个世面图个稀奇。至于说领导岗就不用想了,那不是留给做题家和小二代的。

要我说,3c和其他几个头部在中国,就是做题家挣钱的地方,金融家族传承权力的地方,权贵亲属变现养废物的地方。企二代就去体验下生活,过过玛丽苏的梦,该接班还是接班。大点的二代最多找几个笨蛋去开fund。

反正,对投行充满梦想的人去看看,发现也就这么个diao样。不是我说的那几类人,就别考虑投行了。有这精力还不如移民算了,润加拿大不好么。

“帮别人ipo哪儿有按照自己意志买买买爽呢是吧”

“进3c实习挺容易的,实习的vip那不叫vip,一个svp或者d就可以安排,找对人就行,别神话。真正的vip从正式入职那天都不会去上班的(摊手)”


——————————————————

更新一下,怕没解释清楚

1. 很多人跟我说基层的级别问题,

投行(或者券商)就三个级别:调动政治资源的领导,承揽,承做。

这放在绝大多数industry都这样,谁在意什么vp ed这些啊,都是做业务的,就像你去谈业务的时候纠结业务员,资深业务员,业务经理吗哈哈。who cares。

md是个特例,有中层做承揽,也有高层政治家。我看评论里拿老单举例的,md是他最不起眼的一个头衔吧。

2. why not ib?

ib的核心是工具人,不是说不好,因人而异。

a. 去ib只是为了获得某种信任背书,增加你的可靠性而已。但比ib成长更快的方式是在某行业(实业)进行过自主创业或者业务管理,且在此行业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后,再去募资,或者寻找优质投资标的,这样会容易得多,也更能寻找到退出的方式。于我,ib性价比不高。

b. ib的人脉于我无用。比其有用的资源有 全国行业协会,工商联,人大,政协等等。

c. 再举个大众都通俗易懂的例子:我和商业银行董事长谈拢新增贷款后(政治领导),某支行的行长会联系我确定利率和大致金额(承揽人员),下面网点的资深业务人员会拿着资料厚厚一叠让我摁手印签字(资深业务员),小朋友去做paper work(实习生)。

ps.

很多评论区不友好的言论,我理解,我给你们个建议:

1. 空杯的心态,当你有一天走到md这个级别的时候,你会对这个行业有不一样的理解。我的目的是分享一下不同的人对投行(券商)不同的视角,不要着急去否定,这个世界非常大。

2. ccm那段时间的实习于我不重要,也不存在于我对外的简历中,我是为了呼应一下问题。所以可能我们曾同为一个办公室呆过的人,但就像你和你的小学同班同学一样。咱就不纠结谁更了解小学教导主任厉害还是金牌教师厉害了哈。我回答这个问题是想以一个不一样的视角来看cicc或者看某行业。

共勉

编辑于 2023-01-25 23:43

21年1月6日更新:上午接到了中金hr的电话,秋招所有面试通过;因为已经接受了其他机会,于是不参加后面的分组流程了。

回顾秋招的过程,见过了许多研究部的领导(ZG总和HY姐,L博、B姐等等),对比起来中金的面试风格从里至外让人觉得十分舒服,同场面试的小伙伴也非常非常优秀。算是从另一个角度接触了领导层、前辈和同期,仅从秋招给我的直观感受而言,中金仍然领先于大部分金融机构和友商;也很感谢在中金的实习经历,最后秋招得以去到更远的地方。


没有工作过,在研究部实习了比较久(8个月),从萌新熬成了资深实习生,前两周刚last day,在中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个人的总体感受是,强度大,要求高,机会多,当然,睡得也少。

正式员工水平都很高,学历、颜值、情商俱佳,作为实习生有任何问题,只要敢开口,他们都非常愿意教。有熬夜加班任务的时候也是一起做,团队感很强,对待工作也一丝不苟。

从实习生角度来看,其他实习生也是来自顶尖学校,通过层层面试进来的,专业性、研究能力、做事态度都处于同龄人较高水平,每个人基本上之前都有较长的买方/卖方实习经历。

日常工作角度上,实习生主要任务为支持研究员工作,其次为完成深度报告的撰写,基本没有点评任务。从时长分配上,基本上一天80%以上的时间需要support研究员,20%或者更少时间用于自己完成公司首覆,当然这里面的弹性和占比更多取决于带你的领导。

好处在于接触到的机会较多,比如小课题写作、新行业研究以及能听电话会等,缺点就是由于中金实习生相比其他卖方较少,每个人手上的活会比较多,当然有些比较耗费时间的活也需要完成,包括但不限于图表翻译、找数据、做底稿和日报等等。

8个G的实习工作内容

除了工作之外,中金福利还是很好的,正式员工有健身卡,吃饭和打车可以报销(评论区前辈指正:健身卡非免费,报销是因为加班),节日和业绩期研究部的领导也会通过蛋糕/奶茶/请吃饭给大家打气,日常还有EQ小姐姐们送喜茶。各位前辈也非常有趣,组与组之间还会一起约狼人杀剧本杀密室逃脱KTV,作为实习生也沾光了不少(有一说一中金从上到下对实习生的态度确实高出其他券商不止一节)。其实如果日常加班-2小时的话基本上就是神仙工作了hh。

六一的Lady M(据说是传统)

离职后的感受是,剥去3C的光环之后,可能这就是一份工作,没有我站在门外时想象的那么高大上,日常繁多的工作和较少的睡眠也没有让我觉得不可忍受。相反让我更加明白了无论在哪里,都要把心态放平,把自己、把同事、把前辈当做普通人看待、接触、尊重,多用心观察,不断向他人请教学习。也很感谢实习中遇到的所有人,大家照顾有加,善解人意,也让我每天都在学习和成长。

最后我觉得3C更像是一个平台,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学到什么、获得什么,更多来自于自己愿意为之投入的精力与努力,而非简历上短短的“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这行小字。

以上。

编辑于 2021-01-06 12:50

吹了那么多年,市场化水平一塌糊涂。以前吃央企,现在吃民企,我们这个医疗器械行业,去港股的说明书都是哼哈二将,中金+大摩,业界称:破发二人组。咱不说那么多年国际化能不能打得过高盛,我感觉连野村的国际化也比不上。

发布于 2022-07-31 10:38

诚邀,分享一位中金大佬债承投行业务风云回忆录

嗨,帅哥靓妹们,我是07!今天的分享嘉宾是来自中金投行的师兄,本篇内容非常硬核,开门见山,带你讲述债券投行江湖风云录


引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债市不外乎如此

债市的江湖大抵是三拨人的恩怨情仇——发行人、主承销商和投资人。发行人想要更低的融资成本,投资人想要更高的投资收益,主承销商则想要更多的承销费

原本承销费是项目启动时便划分好蛋糕的,但自从俗名 XX 司的 XXXX 证券发明了竞争性销售之后,承销费开始与各个主承销商之间的实际承销量挂钩,一切便变得微妙起来



境内信用债的定价走的都是荷兰式招标,承销模式全部都是包销,各个投资人把利率报价和需求量在簿记日汇总到簿记管理人那里,按照利率报价从高到低募满为止确定债券的票面利率;如果没募满发行人可以选择取消发行,也可以选择走程序让主承包销

但如果不走竞争性销售,看似票面利率高低和主承销商赚钱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



能赚到钱的前提是要有项目,境内债券承揽首先看关系,平台不大关系够硬可能都走不到招标这一步,但哪家券商没有点关系呢?

于是上得了台面的项目往往都会招标,于是就要看招标时候的打分了,而打分大头往往是报价,其次就是事先设定好的业绩比拼,于是对于业绩不佳的主承销商往往就会陷入死循环——揽不到项目就没有业绩,没有业绩就更揽不到项目

没有项目,就自然没有实习给我们做啦

前言:


债券投行业务介绍

债券投行业务,或者更明确地说,公司信用类债券承销业务,是一种高度产品化的投行业务

主承销商(不一定是证券公司,也可以是银行)使用工具箱中既有的数种债务融资产品为发行人提供债务融资服务,而大多数情况下工具箱的创新,即能做什么业务,更多取决于监管

如交易所主导推出的交易所项目收益专项公司债券,发改委主导推出的各类专项企业债;再比如新证券法下监管部门针对性的放松各类准入门槛等

主承销商只能套用工具箱中的固定产品,因而大小券商和银行能为发行人提供的服务类型基本是相同的,在质量达标的情况下无非是比拼执行效率和最终的销售能力


债券市场是怎么样的

债券市场之中发生的交易可以分为现券配置与回购交易两种(期货目前仅有国债期货品种)

现券配置即买入现券,回购交易则是将已配置的现券质押出去融入资金(正回购)或将组合的闲置资金(即空余的头寸)借出收取现券(逆回购),其中质押券的利息属于正回购方(所有权人)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主要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两大市场由于历史沿革、金融基础设施差异、监管规定等方面的不同,逐渐形成了不同的业态

两大市场三方监管的整体结构




在新证券法颁布之后,银行间市场及交易所市场均已是拥有覆盖短、中、长期限,公开、非公开发行方式的全品种市场

银行间市场同时承担着货币市场的职能,亦由人行下属的交易商协会主管。由于我国利率体系的主要传导主体商业银行目前不能参与交易所市场回购交易,仅能参与交易所市场的现券配置,因而政策利率到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依然依赖于银行间市场的回购业务

就品种特点而言,协会产品与公司债基本上可以一一对应

而发改委主管的企业债则拥有一些独特特点:企业债可以跨市场上市,而交易所/证监会主管的公司债和协会主管的协会产品则只能在各自主管的市场上市流通;同时,一般企业债只可公开发行,仅有绿色企业债等少部分品种允许非公开发行

协会产品,即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其公募品种(即公开发行品种)按期限可分为超短期融资券(SCP)、短期融资券(CP)、中期票据(MTN),其中SCP与CP也被统称为短期融资券

私募品种(非公开发行品种)无论期限长短,统称为定向债务融资工具(PPN);SCP期限在270天以内,CP为1年,MTN为一年以上

公司债中目前已经补充了短期公司债这一期限在1年以内的产品,而一般公司债期限均在一年以上

不同品种之间由于期限、品种、市场的不同往往存在融资成本上的差异,期限越长成本越高、非公开品种比公开品种成本高、银行间市场比交易所市场略高(由于两个市场质押式回购便捷程度不同)

为什么会存在270天以内,最短可短至30天的品种呢?

针对某些全年营业额巨大的贸易类企业,较短期限的资金确实可以同供应商账期进行匹配,减小公司资金压力。但对于大多数超短融发行而言,更多是看中了SCP的超低利率,通过滚动发行来达到实现较低成本融资的目的。

除此之外,对于大型央企而言,选择SCP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商业银行包销管理办法规定,180天内必须处置包销券,如果发行短于180天的SCP则可以将包销券持有至到期

通常而言,承销商如果低价进行包销,在二级市场高价处置时会遭受损失,如果持有至到期则仅是稍稍损失一些自营账户的投资收益

不同监管的不同偏好


如果存在多头监管,那么必然存在监管偏好的差异。

交易所和证监会体系在旧证券法时代受证券法约束,其监管的公司债券品种有着很多强制性的约束,譬如现在已经不存在了的公募公司债净资产40%的上限约束,和现在依旧存在的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满足一年利息的要求

协会体系的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由于“不是债券”,所以没有各种硬性的财务指标限制,取而代之的是协会自己设立的风险预警体系

当然随着证监会体系注册制的推进,协会这一侧的监管要求也有所放开,风险预警体系的测算已不是强制。

那么从实质上来看,是协会的监管要求高还是交易所的监管要求高呢?

正所谓没有要求才是最高的要求

协会虽然没有硬性的财务指标限制,但协会监管老师们审核力度却高于交易所,毕竟协会的老师们都是各个银行借调过来的,谁也不希望自家银行买了资质差出天际的债吧~


债券市场的特殊发行主体—城投

城投业务模式


做股权投行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碰到城投公司,而没做过城投的债券投行实习生,恐怕不能算是合格,毕竟信用债市场的半壁江山是靠城投撑起来的



如果你看过一部纪录片《中国市长》的话,一定会对片中主角耿彦波的举债建设思路有着深刻印象

通过举债筹措资金进行市政道路、绿化、供暖供水供热设施的更新以及棚户区改造、拆迁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土地整理

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面貌,吸纳周边人口,提升土地价值,提高政府卖地的基金性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商业生态,提升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但好学的同学可能会说,这不就变成地方政府债,乃至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了吗?

其实不然,地方政府确需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要举措债务的,一条路是发行地方政府债走人大进预算,发行债券取得资金进预算,偿还时通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这种模式只能由省政府发行,省级以下需要省政府转贷



另一条路是设立一个地方国资委出资控制的国有企业,政府委托这家国有企业进行上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政府和城投平台之间只有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城投平台再发行债券就不存在替地方政府融资的问题(划重点)



从上面的模式可以看到,纯粹的城投平台是只有委托代建(受地方政府委托进行公益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俗称拆迁)业务的严重依赖每年地方政府支付的委托费用,没有自身造血能力

因而大多数平台都会装入各种各样的市场化、半市场化的拥有一定收益和现金流的资产来提高城投平台的自身造血能力,当然也不乏装入各种公益性资产虚充资产规模的情况

城投业务体验


诚然,做城投的业务远不如跨境并购激动人心——省级城投的业务往往都已经有承销商“占坑”,区县级城投的现场位置偏僻,出差体验着实感人;主要的业务板块都大差不差,项目之间千篇一律,做多了会失去激情

园区类的企业往往存在与园区内民企的拆借,城投平台还往往存在同财政和其他国企间的拆借,搞得让人怀疑项目做出来钱究竟会去哪里?



但走在发行人所在城市(好吧我见过乡镇也设立平台的)的大街上,看着发行人棚改项目安置房小区里奔跑的孩子们,你才会意识到城投平台对城镇化的巨大贡献和意义

注:本文系根据公开信息分析及辑录公开发布的观点而创作,本文中出现的业务模式及案例名称不代表作者实际经历,亦不保证其真实性,仅作为业务介绍使用,不涉及任何投资建议。

是否看的意犹未尽

关于债券投行,你还想了解什么

欢迎在下方评论告诉我们

最后的最后,祝今天的博主生日快乐

君が生まれた日Madobe窓辺 - 君が生まれた日


编辑于 2020-06-05 13:03

中金实习狗的心里历程,其实进去的时候是懵懵懂懂甚至不太了解中金的含金量,面试因为学院活动还迟到了几分钟,甚至面试完全没准备就去了,最后面完还跟面试官真诚吐露下周另一家公司要求入职,这周能出结果就能早点跟那边hr沟通,幸好中金hr小姐姐硬是周五六点多了给我打电话说我面过了,但下周一入职邮件才能发来。然后入职前一天我才真正从同学嘴里了解到中金的含金量,那个时候真的有种衣服口袋发现了几百块的感觉。甚至一开始不知天高地厚的lz甚至有点小骄傲(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捶打后俗世如梦),那时学院同届的同学投中金基本全部被拒,共事的都比我高年级,作为组里最年轻的实习生,入职进去的时候,真的是活力满满小心翼翼勤勤恳恳。

进去第一天,实习生们互相问来自哪个学校?回答全是两个选项:清华和北大。那一瞬间真的惊呆了,直到后来有几个非清北的小伙伴一起共事,结果一问都是来这体验一个月的vip,后来发现中金挺多这种客户或者管理人推荐过来的vip,毕竟外资血液资本为上,而且vip也挺努力上进,很多甚至是大一大二的!真的是比你有钱有势的比你努力还比你年轻,感觉他们未来真的潜力无限。

中金的领导感觉是习惯性分配任务给熟悉的实习生,所以每个实习生任务都不太一样。但领导们都很好,非常优秀还幽默,各商都很高,不过就是有点距离感,实习生都和实习生一起玩,但也有其他部门年轻的正式员工可以打成一片,氛围挺好的,感觉所有人都金光闪闪,都是极优秀的专业人员。但因为是大平台,每个实习生只是螺丝钉的尘粉,所以有点不太注意培养问题,基本上都是直接一有活就开干,但有exposure的任务得看运气。

想吐槽的是3c不像中信一样有食堂,国贸的饭真的贵,饭美美菜品太少。还有就是太多文件盖章,还得跑到二期真的巨烦,那个章还是老式章有点容易花。。。(cicc每一个实习生应该都练就了盖章本领)

最后,基本上cicc的每个实习生都会关注留用问题,实习的时候,经常跟隔壁和楼上的实习生一起吃饭,目睹实习了将近一年的实习生(西财本北大硕+跟正式员工好到互买早饭)因为转正无望决定走了,隔壁组两男生被领导请吃饭交流要不要实习续期,还没给出答案就来了好几个实习生,转正无望也走了,还了解到有一个难得留用成功的案例是因为那个男生算半个vip,甚至中金偏爱海龟,暑期实习来的小伙伴都是美加澳学校,大陆的很少,看着曾经一起吃饭的小伙伴最后只剩下我一个,吃过好几次散伙饭,对中金真的是又爱又恨。

等我合同快要到期不知道怎么做决定的时候,对我特别好的一个VP(暂称L姐)跟我说有一个同事走了,部门应该有hc,表达了对我的喜爱想我留下一起共事,那一瞬间我简直不知道怎么表达,理智告诉我中金转正有多难,轮不到我身上,但控制不住的怀着某种期盼,那个时候组里的领导们基本有活都是给我,vip弟弟妹妹们就是盖盖章扫描打印,所以他们没事就跑来看我工作和主动帮忙,甚至喜欢找我问点金融知识和轮流借读我的金融笔记,而在领导交给我的任务中,我都是完成的很快基本没有出过什么错误,所以我以为在领导心里,万一我真的能留下呢,然而我把一切想的太简单,第二天,vip小妹妹跟我说,她听到L姐和其他正式员工还有MD聊天,L姐问MD能不能让我直接转正,觉得大家反正都认可我,但结果还是很遗憾。虽然没成功不过我真的无比感谢L姐,很少有正式员工愿意为了一个小小实习生找上MD沟通,甚至想让我直接留用而不是先让我续期,那一瞬间我听到消息的时候感动的想哭,一个好的领导真的太值得感激,真心为你好才希望让你拥有更多机会,不让你无望的一直熬着,熬到最后错过其他好券商的暑期,最后无奈退出直接开战竞争激烈秋招战场,很清楚这些善意和结果后我艰难的决定没有再续期中金,虽然离开的时候真的舍不得,因为一旦离开,中金光环和那一丝隐秘期盼留用的希望将彻底破灭。

回归正常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跑道,我不后悔来到中金,也不后悔离开中金,每份实习都是一份记忆,会烙印在我们的身上,实习过中信ibd和中金的现在,只希望今年的华泰暑期结果顺利,两中一华实习一遍小目标的实现 就在眼前!

编辑于 2021-05-13 16:06

正在中金IB实习。

作为我们组唯一一个实习生,体验就是:

1、你永远不知道ddl和下一个任务哪个先来;

2、听领导布置任务就像听托福difficult难度的lecture一样;

3、投行人的说话方式:小声、快速、夹杂大量的英文;

4、每一个实习生都会被当作正式员工对待,不管你是什么学校的(当然,默认为清北复交藤校研究生水平)、知识水平如何;

5、本人朝九晚九,同事们经常十二点以后才下班;

6、同事们素质都很高,说话办事效率高,逻辑性强。

20180302凌晨更


7、年后工作量突然增大,各种文件、材料需要更新,已经连续好几天十一点以后下班了。

8、文件,尤其是那些对外的文件,对错误的容忍度几乎为零,因此需要百分之一百二十的仔细;同时,还需要极高的效率。这对实习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考验。

编辑于 2018-03-02 00:43

提到券商想必几乎所有 金融学生第一想到和想进的公司就是三中一华吧,而 中金在这四家里面更是排的上头部券商,每年申请季有成千上万的顶级名校的学生想中金投递申请,然而每年的 hc 是非常非常少的,三 中一华一的平均录取率仅有 0.3%,远低于哈佛的录取率,所以能进入中金的是万里挑一的优秀人才。

不过国内券商近些年发展如日中天,涨薪也是毫不手软,所以众多学子每年拼命都想进入头部券商。

说到薪资,对于 应届生,中金投行部 base 在 45w 左右,基本上是一流券商的 2 倍左右。在前台,据说实际到手 55 万,中台,少了月效益这部分,实际到手 48 万左右,年终奖 6/12/24 个月工资的都有,一般是低中高三个档次,和职称也会有关系。技术岗应届生总包能达到 20-26w,年终奖同样取决于行情。

其他岗位基本上介于投行和技术岗位两者之间。总体而言,前台岗位收入远远大于中后台、IT。不仅如此, 中金公司现在人均年薪 115 万,收入算是行业领先者。

在薪资之外的福利方面也是具有满满的诱惑 力,五险一金和补充医疗保险,补充公积金 8%-10%,有餐补,员工本人及其配有和子女都享受 100% 的医疗报销。入职第一年有 15 天年假,每工作一年增加一 天,每年 30 天病假等。还有餐补大概 100/天,日常加班有交通补助,周末加班交通报销 200/天,部门外出(一年 1-2 次)。周边有健身房,一些商家还有员工折扣。入职第一年有 15 天年假,每工作一年增加一天,每年 30 天病假,单身青年报销一次往返家的机票,洗衣卡健身房什么的也有。

总的说来中金的薪资待遇是极好的,难怪这么多金融学子都想进入中金。

进入中金可以通过校招和社招进入,那答主现在就
跟大家聊一聊进入中金需要什么要求。

首先先从校招说起,

学历

学历是进入顶尖 金融行业首先考察的标准。我们看招聘信息都会看到一些券商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更有的是要求学校,对目标院校做出限定。中金对学校的要求是最好是 target school 的学生,不局限于清北复交,基本上 两财一贸同级别学校是底线;国外的学生标准其实还宽一些,大概就是美国 top 30,英国 G5,香港前三,新加坡两所,如果不是 target school 的学生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但是首先学校不能比 target 差太多,其次需要 candidate 在其他方面更都更优秀,同时还需要一点运气。

实习

实习非常非常重要,可以说是除了学历以外最重要的参考。因为投行是快节奏的行业,老员工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慢慢教你,所以希望你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尽快上手。有两段甚至三段实习是比较合适的,如果完全没有实习那基本没什么机会,而且实习其中有一段最好要在投行。没办法其他的 candidate 都有你没有那很劣势。

技能

office 三件套必须熟练,wind 、Python 或者 BBG 的插件也得会用。


现在中金的港股业务越来越多,用到英语的场合还是挺多的,英语技能也是必备的。在中金的无论是笔试还是面试中,都会考察英语水平,对于留学生对英语的要求也就更高了,至少雅思是 7,托福在 100 以上。


校招的大概条件就是以上这些, 社招的话条件是所有招聘里面要求最高的,中金大多社招岗位基本都要求 5 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跟一群精英抢夺社招的 Offer,难度系数可想而知。经验还只是基本门槛,社招对你证书、专业知识还有软技能的要求,都会比校招更为严苛。


原文作者:955 大厂社畜

编辑于 2022-10-26 14:13

太累了。

我在IB,干了两年了,但是每天都在“离职”和“再坚持一下”之间徘徊。

这个累不是单纯的累,而是因为睡眠不足、没有任何个人生活,工作压力、上司对你的要求、客户对你的要求等各项原因杂糅,导致我几乎每天都有一次情绪危机。

说白了很简单:偶尔一次睡眠不足没问题。但如果每天都睡眠不足,周末也依然加班无法休息,情绪会很脆弱。

对周围人的宽容度也会很低——如果路程上堵车多堵半个小时,就会直接让我今晚的睡眠时间从6个小时减少到5个半小时。(车上无法补眠,8:00-23:30全天工作微信和电话不停。)

——————————————————————————

刚才又差点没控制住情绪:

下午16:15左右,我在一个半途接手的项目上跟客户和其他中介机构开会,讨论我们团队做的材料。会计师提出材料有bug。(确实有bug,原因在于,我们做材料时有一份关键的资料没有拿到,我半途接手,甚至都不知晓这个资料的存在。但是这个事情不能提,否则就是我们内部交接没做好)

我只好厚着脸皮去圆场,一方面承认审计的观点是对的,另一方面硬掰审计的观点与我们没有关键性分歧;同时心里埋怨同事,材料出来为什么不先发会计师看、我们中介达成一致再发给客户。

这个时候手机狂震,另外一个项目同事找我,说你们这个议案怎么有内容在开天窗,客户马上要跟内部领导汇报了,开天窗怎么报,17:00前要把天窗补上。

我心头一万头草泥马奔驰而过:开天窗就是因为客户不拍板、所以才确定不下来,现在他们跟内部领导汇报,就正好拍板啊,现在夺命连环Call找我有什么用,我还在会上被人攻击挑bug呢,哪有时间去补这个事儿。

正好这个挑bug会的客户投影出问题了,我趁着客户调投影的时间,去走廊狂吼打电话。电话那边的同事估计是被客户催的异常焦虑,正好撞上我也被挑bug挑的异常焦虑,两人一起进行了焦虑乃至焦躁的对话,得出的结论是让XXX赶紧去催XXX拍板,写进材料里。

然后赶紧溜回来继续抵挡bug。

每天就是这样的生活……摊手

————————————————

很多评论说到身体。

我身体比较健康,自从疫情戴口罩以来,基本一次感冒都没有过。

但是在熬夜熬多了时会有早搏,早搏似乎没有办法,我只能力所能及的在周末抽空运动一下。所幸目前还只有早搏。

除此之外,今年还多了耳鸣。第一次耳鸣的时候,去医院开了药吃了三天,恢复了。但是这两天又开始耳鸣了,回去再翻翻上次没吃完的药看看。

编辑于 2022-08-10 10:31

楼上营销号尬吹,决定进来皮一下。

不黑不粉,名利场之类的伦理情感花边懒得闲扯。

就说两件事。

一是争夺中国高盛的名号问题,不问问麦子店高盛?

二是不看广告看疗效,聊聊联通混改?

编辑于 2019-06-04 18:19

基本把别人写的答案都看完了,说说我接触到中金的员工,一个个非常的牛气,不拿正眼看人,没有修养,说话也不太讲礼貌。

还有一次他们自己内部某个人把资料弄丢了,来找我要,理由是他们员工离职,没有交接。怎么说呢,感觉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是踏实的人,合作都需要小心,一不小心就给挖坑。

我得匿名,毕竟以后两家公司还要近几年的合作,避免尴尬。


仅说本人碰见的这几个,并非说有。有骂我的就骂自己,不接受任何批评、辩解。不听、不看。

编辑于 2020-05-21 14:10

说实话,当初是因为中金的名号,选择来了这里。从中后台部门来说,大多数部门都是内卷内耗严重,各部门推诿甩锅,不做决定不承担责任,真的会消耗掉自己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不管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有负面影响。加班没有加班费,基本每天早 9 晚 8 ,甚至早 9 晚 9,虽然工资稍微高一些,但性价比极低。这种工作氛围和状态,如果是校招生,我建议别来,会对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的职业观造成冲击。而且现在业务更多是靠名号吸引,不知道几年之后名号被消耗掉差不多了之后,还有没有竞争力。

发布于 2023-01-17 11:20

在中金做项目的时候(我不是中金的),实习生要么留学回来,要么清华北大。

实习生A与新来的B招呼,大致:

A: 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B: 我清华的 A: 我们几个都是北大的。

而此时的我

。。。。。。。

缓缓的低下了昂起的头颅 键盘上的双手颤抖着撸着代码。

发布于 2017-05-12 22:04

mark一下,过会让我老公来答

发布于 2021-08-11 18:08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在中信到vp还在踏实上班儿,中金的小孩儿工作半年就知道了什么是政治。

关键是也没给匹配这劳心程度的工资啊,还眼看着要不升反降了

发布于 2022-12-28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