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
执行力
自制力
行动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和执行力?

很多事都想做,但是却无法开头。有什么方法改进么?
关注者
1,125
被浏览
333,787

123 个回答

下面给你分享一套我实践多年的方法论拿去就能落地全文 5000 多字非常详细的告诉你如何拥有无穷的执行力

我做事的持久度可能令很多人咋舌我从 15 年初开始写日记日耕不辍到至今大概算了一下写了 500 多万字什么概念呢粗算了下相当于 9 部曹雪芹红楼梦10 多部司马迁的史记~

除此之外工作之余我每天的训练还有健身钢琴小提琴各种乐器阅读演讲.....甚至我的生理需求都是按日期排的只要我想做的几乎没有一件是半途而废的朋友戏称说我就是被钉在钟表上的人~

我是怎么做到的

因为我意志力强
天生比人自律
出家不问世事了
被阉了

都不是

我没有啥了不起的和大家一样都是充满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这一切都只是得益于一套顺从身体规律的科学方法论而已下面是老常本人多年实践心得可直接拿去用~分享给你你品品成色如何~

这套做事的方法论老常
称为五环执行法就是从我们本身角度为侧重点的一套做事方法论

那么这是个啥东西呢下面我给你逐个介绍~

一. 引导大脑,每日任务计划务必精确

什么意思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体会当你有事情在做忙碌一天后你会发现过的好充实比如中考冲刺的那段时间但是一旦这件事情完成了比如考完试了原本每天该用来忙碌的时间突然空出来了或者长期没事干你反而感觉好空虚啊...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们的大脑需要指引和启发如果你不主动的给它安排任务它就会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无聊没事干但是人又不能在无聊中度过于是为了打发空虚感时不时的拿起手机刷刷朋友圈最终在抖音快手游戏等中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天....

上面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

让大脑知道下一步该干啥是一切做事的前提这一点游戏公司做的就特别到位它会给你安排一个个非常清晰明确的任务始终给你的大脑安排一条线

试问如果我们玩游戏不知道下一步该干嘛会发生什么

它立刻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我们看的电视剧也是一样主人公都是有一个件事要做的如果主人公没啥事干了剧情也就成了流水账了~

所以想要让我们的目标必达把每日计划部署的精确是执行的第一前提最好部署的像游戏任务那样精确明确难度适中始终给大脑一条线这是目标必达的前提基础

那么如何做计划以及如何安排计划呢

关于这个话题这里边的道道很多不是今天主题的重点要讨论的关于这一点我改天另写一篇文章详细讨论这里先按下不表~

好了想要目标必达你单单有了明确的计划安排还不行这只是第一步你还需要一些助推~


二. 助推

那助推又是个啥意思呢

助推有两点第一点从我们自身思想入手来增加做事驱动力第二点则是让环境影响我们来加强做事驱动力下面我们挨个介绍~

首先什么是思想助推呢

说白了就是自己给自己洗脑不要被洗脑二字吓到了哈~

这里的洗脑说的是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认知心理学早就证明态度可以改变行为行为也可以改变态度洗脑就是用态度去影响行为的改变

那么如何利用思想助推来加强做事动力呢

简单说就是从做事的积极面和不做事的消极面给自己做事赋予意义


什么意思呢

老常是这么用的我如果确定要做某件事我就会给自己列做这件事的三大愿景和三大痛点

愿景就是从做事的积极面给它赋予意义比如坚持健身我就给自己疯狂灌输自己八块腹肌的样子练习小提琴我就畅想站在舞台发光的样子~

而列痛点则恰好相反这是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影响意识来促使自己态度发生变化即充分的去反思如果不练习这件事不改变这件事会发生什么

比如继续屌丝找不到对象被人唾骂鄙视等等这些痛点很多诸如贫穷屌丝自卑啊等等太多太多了每个人都总有几件足够让你痛的点把它们拿出来利用上~

如此反复的从正反两面给自己灌输和洗脑强化做这件事的意义让这个目标彻底在心底扎根甚至刻骨铭心当到达一定数量级你的潜意识就会自然接受它爆发出无穷的内在驱动力最后达成心理学上的自我实现预言

你看到这里可能想到了成功学那套觉得没用假大空~

大错特错思想助推之所以对你没有用是因为你并没有走心没有从心底感受到愿景的极乐和痛点的极痛仅仅是走了个助推形式并没有做到数量级的灌输所以就成了假大空的鸡汤了

而且思想助推的方式非常有讲究绝对不是在那干畅想切记去搞一些假大空的畅想比如暴富迎娶范冰冰...等等这不叫助推这叫妄念做白日梦

思想助推一定要和当前要做的事情相关的而且是切实可以触动自己思想感情的场景

比如我在学习小提琴的时候我就会畅想我站在台子上演奏小提琴的样子沁人心脾的琴声顺着我舞动的琴弓四处飘去拥有了它我仿佛就像是拥有了全世界...所以每次我都能基情满满的去做那些枯燥的单音练习~

所以如果你要做某件事仔细的去按照愿景和痛点这两方面去给做事赋予意义而且是重大意义甚至是多重意义把这种思想意识注入灵魂让潜意识和理性意识并用去影响你的行为从而创造出强大的自我驱动力

如果你不相信思想的力量可以联想下那些被传销组织洗脑的人态度改变威力惊人哦~

以上讲了什么是思想助推但是仅仅是思想助推还不够我们还需要配合环境助推并用

那什么是环境助推呢

所谓环境助推就是主动设计让自己可以长期稳定持续执行的环境

什么意思

比如我刚开始意识到要看书学习那个时候老常还在工厂和工厂的人共用一间宿舍每到下班他们张嘴 Cao闭嘴 Cao一起打游戏KTV....在这种环境下我发现我根本看不下去我也被他们引导的和以前一样玩游戏买的书落了一层灰....

意识到自己不对劲后我就搬出了宿舍去附近租房子住把小屋子里布满书没有电子产品回到屋里就仿佛进入了一家图书馆你说在这种环境下我会干嘛分分钟就开始读起了~

这就是主动设计环境远离干扰源

为什么呢

编辑于 2024-03-11 16:07

1, 保证物质基础

  • 提高身体温度,不要感觉寒冷
  • 喝水,不要感觉渴。
  • 补充能量,不要感觉饥饿
  • 休息,大脑眼睛身体不要感觉疲惫

2,改善环境

  • 整理书桌,书桌上仅有当前任务需要的工具。
  • 手机静音,并放置在视野之外。
  • 远离干扰,不要在重要任务之前闲逛互联网。

3,明晰目标

  • 清晰列出今天的目标
  • 尽可能多地列出要做的事情
  • 更据紧急、影响、难度排序。
  • 追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激发内生动力。

4,执行任务

  • 分而治之。
  • 从小事开始。汽车提速也有个起步过程。
  • 记录反馈。
  • 适时休息。

5,像激光一样专心

  • 同样一个小时, 专心的收益是三心二意的两倍。
  • 能量集中有助于突破难点。
  •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 什么都懂一二, 不如一点懂透。

心法:

  • 当事情无法避免时,应尽早完成它。 这样可以减少耗费记忆资源 与 潜意识资源, 会活得更轻松。
  • 当事情还小时,应该尽早完成它。否则成为大树与藤蔓时,就难以处理。
编辑于 2022-03-28 05:47

我有一个秘诀,那就是“确信行动会失败”。

我周围的朋友都评价我行动力很强,比如想到一个市场方案,就马上打电话询价。他们问我:“你是不是内心非常自信?”

我想说刚好相反,我每次行动之前都会告诉自己:没事,反正一定会失败的。

因为没有期待,反而能更自如地做好自己。

比如,有一次单位想要派一个代表到字节跳动大厦帮客户直播。当时,很多有直播经验的人都不敢报名,但我第一个报了名。

花半小时写了一个讲稿,发给字节跳动的伙伴,心想:反正我不懂直播,与其自己死磕,不如让专业人士提建议。

后来稿件返还回来,他们很nice,说稿件写得不错,只是个人经历的部分太长,建议多说说产品。

后来,我看了其他人直播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说卖点这些我根本不擅长。怎么办?我就自己编了10段顺口溜。结果现场效果还不错,品牌总监让我下次还给他们直播。

回到问题:很多人迟迟不行动,其实不是行动力不强,而是他们害怕行动之后,会粉碎心中完美的自己。

承认自己不完美,坦诚地和别人合作,才是开始行动的第一步。

不敢行动,不专业也不会变得专业;行动了,至少减少了自怨自哀的时间。

PS:我的新书《高光面试法》在当当发售啦!


编辑于 2023-04-23 16:23

只有把目标拆分成看的见、可做操作的若干个小目标,我们的行动力才会越来越积极主动,引领着我们去做更多有意义,且有成就感的事情。

比如:我的目标是:读书。

具体的步骤是:每天早上起床后,打开《认知觉醒》这本书,读5页。完成以后带给我的成就感,就像喝了一杯热乎乎的咖啡,每当我想起那醇香的咖啡豆味道时,总让我回味无穷,还想再来一杯。

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完成任务呢?答案简单的会让你出乎预料,它就是:写下来。

也许,你会对此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但是,如果你不写下来,你就会本能地傲游在朋友圈、抖音以及游戏里。导致我们没有动力去完成应该做的事情。

那如何写呢?

1.准备一个大些的本子(最好是A5大的),每页纸对折一下。

2.在上方写出当天要完成的事情,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

3.在左侧写出完成每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在下面写出“计划学习时间”和“可用学习时间”

4.在右侧写出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

通过这几个步骤的书写,会让你对目标和时间都清晰不少,联合第4步的“复盘”加持,便形成了正向的反馈。它会促使你去不断地去行动。

如果这个方法对于你来说,还是不太容易,那么,请你早上醒来的时候,尝试着放下手机,去做你最想做的事情。也许,你就可以体会到,行动力的奇妙之处了,通过对自己行为持续的改进,它会让你的美梦成真!

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周岭《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编辑于 2023-06-11 10:50

前面写了篇回答「 为什么听过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其实归根结底还是行动力不足,没有把学到的东西实践起来。

直接上干货,以下是3个行动力大杀器和对策,尤其是最后一个一定要注意看。


原因1 × 选择过多


本极简主义+懒人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有时候不读书真的不是因为不想读,而是想读的一堆书里一时间不知道该选哪一本来读……

有时候不学习真的不是因为不想学习,而是想学的太!多!了!不知道该从哪个学起……

我强烈建议有选择困难症的朋友们都好好去学学极简(断舍离)理念。

给大家参考一下我的信息极简原则:

每个收藏夹不超过10个信息,书架上不超过5本书,每周定期检查清理。

判断标准一定要与你当下有关:当下最需要的,就是你的第一优先选择。


原因2 × “完美主义”


总想着要等自己更好一点再行动!

比如以前的我,参加某个活动总想着等自己更优秀了再试试。

实际上过了一年两年还是老样子。

完美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没有人能做到突然完美。

先完成,再完美。

遇到你要做的事儿,先做了再说!


原因3 × 动机太弱


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主要是说你有多喜欢,外部动机也是这个东西对你诱惑力有多大。

举个例子,你想学好英语,如果你本身对英语非常热爱,那么行动力肯定不是问题,因为学英语对你来说简直是享受,这时候内部动机强;

假如你非常非常想去一所非常心仪的海外高校,但是必须要雅思7分,那学英语的动力自然水涨船高,这个时候外部动机强。

然而实际上你既不是那么喜欢英语,英语也不会给你带来即时利益,所以你选择了刷一部美剧美其名曰学英语——其实只是看美剧爽:能给你带来即时反馈,也就是心理上的满足感。


事后还抱怨一句看美剧学不了英语。

坚持不下来练习听力和口语又怪自己行动力太差。


其实第一步你就没跟上:动机太弱。

要强化动机,只能先从外部入手,毕竟喜不喜欢很难一下子培养出来。


解决方式:

花式诱惑法

大家都知道游戏之所以好玩是因为游戏太心机了,产品设计步步都在给予你诱惑,给你即时反馈,让你感受到轻松、满足感、成就感

那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也需要赋予这个行动各种诱惑,让你不得不跟着目标走。

一定要先搞清楚你的目的是什么:

比如你想学习英语口语,你的目的是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看起来这个目的很清晰,其实漏洞百出,人的懒惰天性可是很会钻空子的!

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只是你对自己一个理想化的大目标,但是你没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又能怎样呢?

你体会不到有它的好处和没它的坏处,自然行动起来就兴趣缺缺了。


正确打开方式:

深挖自己的目的,细化自己的目标,最好能量化。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改成雅思口语7分、英语演讲比赛拿名次这样具体的目标。

可以采取一定的物质手段,比如在父母手里放一定金额的钱当作押金,只要自己好好完成计划就能拿回来,完不成就要被扣掉等等。

一定要真的参加考试或比赛,这样才会有紧迫感和高动机,行动力自然就提升啦。


以上。若有用请在左下角告诉我❛‿˂̵✧

编辑于 2021-01-03 09:01

现实中我们总是懒惰、爱拖延,行动力不足,尝试一下就放弃了,甚至在尝试之前就放弃了。下面就结合我的经验,给你分享7条有助于克服懒惰拖延,提高行动力和坚持力的策略。

(不想看文字,可以看视频)

1、用“差距/差异”找到你的内在动力。

相比“胡萝卜加大棒”,“差距/差异”更能使我们开始行动和改变。具体方法就是:看看“现在的你”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之间的差异。比如你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销售,你看看你周边销售能力厉害的人,看看你和他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差距在哪儿?然后找到努力的方向。

同时,你还要好好地思考一下:今天的你是由过去的你促成的,过去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但现在和未来是我们可以把控的,因为未来的你是由现在的你决定的。

这种差异上的压力和我们自己选择的这种动力结合在一起,我们才有可能真的发生改变。

2、拆分目标和任务,减少阻力,提高行动力。

拖着不行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来自于目标或任务带来的压力,以及没有掌控感。比如任务有难度不知道如何下手,任务耗时太长有压力,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等等。为了减小这些阻力,可以对任务进行拆分,把大的、复杂的目标或任务,拆分成具体的、可行动的、没压力的一个个小目标、小任务。

这样做,首先这可以减小开始行动的阻力,避免拖着不行动。同时,我们每完成一个小目标或小任务的时候,都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取得了进步,很有成就感和掌控感。这无形中,就会促使我们进一步的继续行动。

3、转化任务,调整对任务的排斥感。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出现做着做着就不想做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时不要勉强自己“耗着”,既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没什么产出。正确的做法是转换一下思路:不想做这件事,那就去“待办任务清单”中挑选一件你有点心情、不那么排斥的一件事情去做!

如果在待办任务清单里,还是没有找到你想做的事情,那就想想:半小时后我可以做什么、晚上可以做什么、明天可以做什么?做个规划、或者列个任务清单。你可能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其实不然,这既可以给自己增加动力,同时也是寻找方法的策略。

4、找到正确的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能力。

在学习或做事的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效率低下,学习、做事严重受挫,就会越来越没兴趣,甚至产生讨厌的情绪。拿读书来说,如果速度慢、读不懂、记不住,那很难有读书的动力,所以效率也很重要。

比如我自己,之前一个月可能还读不到一本书,但通过 “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学习掌握了快速阅读的能力之后,能够每分钟阅读两三千字,再加上养成了早起读书的习惯,一个月能将近阅读十本书。所以说找到做事的正确方法,提高做事的效率和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5、制定执行意图,建立条件发射。

执行意图说的是用一种特定的形式来制定计划,这种形式就是:如果遇到情况A,我就采取行动B。按这种形式制定的计划,就叫做执行意图。这里的情况A通常指的是特定的时间、地点,行动B就是你要做的具体的事情。比如到晚上八点,我就训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一小时,这就是一个执行意图。

执行意图有用的原因是:它让我们在情况和行动之间建立了快速的条件反射,这避免了意识层面的纠结和拖延,提高了克服障碍的行动效率。

补充阅读:

6、在脑海中画出“行动蓝图”,认清现实。

拖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过于乐观”,总觉得时间还多,自己可以很快完成,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目标任务的难度。画行动蓝图的时候,我们会对“现状、目标、具体怎么做”等事宜进行思考和规划,从而让我们认清现实、认清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怎么完成任务等。从而促使我们尽快行动,或流出充足的行动时间,避免任务无法完成。

7、记录下自己的行动轨迹,降低放弃的可能。

对于一些长远的目标和任务,坚持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为了避免中途放弃,记录下自己的行动轨迹非常有效。

比如,每当你完成了每天的读书目标,就在对应的日期上打一个√;或者再详细一点,例如读了5页书。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记录这种行动本身变成了即时奖励,看着记录,就能让自己觉得在不断变好,从而得到满足,做到坚持。同时,记录本身会提醒我们不要半途而废,当我们看着自己的行动轨迹,发现已经坚持那么久了,就会产生一种放弃太可惜了的想法,从而促使自己继续坚持。

编辑于 2021-01-08 14:29

我是珽加,毕业于TOP2,曾经经历过大一挂科到大三成绩TOP10%,成功克服懒怂拖。

以下方法,不一定全部适用于你,但只要给你一点启发,足以。

很多人认为:你写的全是鸡汤啊!但是,这鸡汤对我来说管用,很多人根本不缺方法,就需要鸡汤,就需要从意愿上来提升。

因为当我们足够重视一件事情,行动起来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最重要的就是:行动思维+觉察思维+导师思维。


第一,行动思维。

有一句话:“何以解忧,唯有行动”。

1、很多人知道这句话,但是没理解透意思。

自我认知的四象限法则: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其中,个人学习中的突破,主要存在于第四象限,也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而“何以解忧,唯有行动”,就是对应着这第四象限。

很多结果、收获、体验,根本不是能想明白的,而是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明白的。

在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之下的行动与突破,这是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最大的敬畏。

2、行动本身就是动力的来源之一。

《微习惯》里讲到: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每天做一个根本不会失败的小动作。

所以,不必苦于怎么找到学习的动力与兴致,也不要纠结于要不要做好每一次的作业,要不要去行动起来。

只要先行动一小步,先去做完一道题,先去打开书看10页,先去背10个单词,先去健身,去完成项目的一小步,兴致、动力、收获、成长,自然会来的。

行动本身,就会产生动力。

3、兴致勃勃的时候,谁都可以行动;看不到结果的低谷,行动才是拉开差距的最佳时刻。

高中的时候,跟很多小伙伴一起复习物理竞赛,而最后能够稳定拿到结果的人,没有多少。

分析了一下,其实拿到结果的人,没什么特别的优势,最重要的是:认认真真在这段时间里,每次考试都认真做完,并且做好了复盘与整理。

就是这么一件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很多都坚持不下来。

那么多的学习的资料,只要静下心来,认认真真、踏踏学习2个月,一定会出结果,但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

当时我学习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

看书、做题,先不看结果,即使没有及时的效果,我也能感受到,每学习会一个知识点之后自己的进步。

只要是在学,我就是赢的,根本“不会输“。

坚持不为结果,反而最后有了结果。

所以,焦虑的时候:我的具体行动是什么?


第二,觉察思维。

内外觉察与成长,是体验好、结果好的重要一环。

1、身体不会骗人,留意身体的反应。

有一个理论,叫:你不会行动,是因为意愿度不够。

确实是这样的,要完成某件事情,经典文章、经验分享很多,更是多,相信大多数人根本不缺方法。

在这里不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目的与目标是什么?

注意说出来的时候,留意身体的反应,思维是会骗人,身体往往很诚实。

如果身体毫无反应,没有任何的兴奋感,那一定是哪里出问题了,这也是内耗、焦虑、拧巴的原因之一:你没有找到原动力。

背后的动机,没有令你产生渴望,所以好的机会来临的时候,根本不会认真把握,何谈结果。


找个时间,停下来好好的向内探索一下,让那个渴望带着你往前走,这对行动很强,但是依然焦虑与不安的人极为重要。

比如,问问自己:如果有一件事情,我要做十年,那么这件事情是什么。想一想如何利用这件事情,来驱动你的学习动力。

2、个人复盘的以终为始。

复盘不是总结。

总结是,我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我的收获了什么,面向的是过去。

而复盘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这对我下一步有什么样的启示?我的下一步如何调整?

复盘永远面向的是未来,直到想要自己想要的结果与感受为止。

最近学了一个词,叫“长线主义”,非”长期主义”。

长期主义,容易傻傻的坚持。

而长线主义,则是为了一个未来的目的与目标,最终形成一个闭环。

所以,复盘中,关注“未来下一步”是最重要的。

3、集体复盘的力量。

人总喜欢弱化自己完不成目标这件事情,找一些理由与借口,很容易看不到客观的事实。

如果可以在一众人面前,说出昨天或者上周的目标完成情况、体验与感受,深层剖开来解析自己,直面问题本身,往往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当问题剖出来的时候,外界一句话,可能就完全点醒了你。

这也属于突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这一部分。

有机会,一定要组建自己的小团队:至少每周碰面一次,分享目标完成情况与感受,大家给出提问、反馈、建议,制定下一周的目标,互相支持。

这在低谷的时候,给自己赋能,有极大的帮助。

焦虑的时候,你的复盘计划是什么?


第三,导师思维。

行动、觉察都做到了,如果还是寸步难行,就需要导师了。

1、找导师前,看导师是否拿到了你想要的。

相信你也参加了很多训练营、上过很多课。

其实,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并不仅仅是课程知识体系多么厉害,而是老师本人。

他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待学员的方式、如何取得自己成绩的、他的成长故事、一言一行,对自己的潜移默化影响是最大的。

而往往课程中,都是跟老师同频的一些人:选课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问问自己:他拿到了我想要的了吗?我真的认可这个老师本人吗?

选择自己长期导师的时候,问问自己:他活出了我想要活出的样子吗?

比如,找一个“营销导向”的导师,很可能给出的建议虽然很实用,但会让一个“价值与产品导向”的人非常不舒服。

所以,别人的建议,一定认真要听,但是谨慎采纳。

2、厉害的导师,先激发智慧,再给出建议。

大部分人缺的不是方法,缺乏的是意愿,或者想问题的思路是混乱的。

举个例子,如果按照以下方法来思考问题,方法路径往往会很清晰。

(1)我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

(2)我解决问题的目的是什么?(留意身体的反应)

(3)我解决问题的标准或者目标是什么?

(4)我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5)我的可能的方案是什么?(我以前是如何做到类似事情的?我身边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6)我的可行性的方案是什么?

(7)我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8)我的复盘与迭代方案是什么?

思考问题,如果没有按照逻辑一步一步走,很容易凌乱。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一个教练型的导师,懂得如何激发你的潜力,启发自己解决问题,意愿度会提升很多。

同时,导师又自己的实战结果,可以基于你本身给出建议,这将是人生一大幸事。

最后,送大家一句我最喜欢的Slogan:极致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老天给你的一定比你想象的多更多。

所以,焦虑的时候,我的导师是谁?他会如何去做?

共勉。

欢迎点赞收藏。

发布于 2021-09-16 15:52

做好这三点,能从根子上大幅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我经常推荐周围的人读毛选,那是因为毛选中包含了科学实践体系的思路和方法论,对个人发展具有极高的指导价值,让人在发展中少走弯路少掉坑,而且因为教员的格局和能力超级强,这意味着教员总结起来的思维体系价值一定不会低。

比如这个问题,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执行力?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得了解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

1

第一,改善容易犯右倾主义思想错误的习惯。

有些人执行力差,主要表现在做事拖拖拉拉,遇到困难犹犹豫豫,这种表现的根源主要在于思想上容易犯右倾主义思想错误。

犯了右倾主义思想错误的人,遇到困难容易把困难夸大,把自己的主观作用看低,所以产生了逃避或逃跑的心理。

比如这个任务这么复杂,估计很难搞定,甚至搞不定,要失败,那么付出很多努力都是无用功,还不如现在就拖着,或者趁早放弃。

比如对手太强,自己平时都拼不过,这会儿肯定也难,大概率会失败,还不如趁早放弃,摆好心态,这样轻松,结果都一样。

在做事的时候大家都会先有个预期,一般人心里有做成的预期,自然做的速度会非常快,因为他知道做成了就有结果,不会浪费,所以不会有犹豫,不会有迟疑。

如果预期到很大概率会失败,但是又不得不去做的时候,人就容易迟疑,容易犹豫,甚至直接想退缩,这就会导致执行力大减。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出改变,就得从思想上入手,时刻警惕自己是不是被困难给吓到了,需要静下心来,再次冷静去分析客观条件,要有意识自己给自己打气,办法总比问题多,只是需要反复去思考和分析。

多实践几次,多总结几次经验,一旦实践成功就会有真正的认知和经验的上的大幅提升,对以后解决同样的困境大有指导作用。


2

第二,弄清实践的规律。

有些人实践能力差,做事中容易迷茫,对未来没有清晰的预期,容易导致执行力差,做事有一搭没一搭,这种是不懂科学实践的规律,其实迷茫是实践和发展过程中的正常反应。

教员把认知发展的规律总结为三阶段,感性阶段,理性阶段,把理论用于实践。

感性阶段是从零入手开始。由于一开始无法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内部,就跟我们刚刚认识一个人无法看到这个人的内在一样,只能从表面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了解其背景开始。

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会总结很多盲人摸象式的经验,产生片面的认知,同时在继续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再把这些片面的、低效的经验和认知用在实践中,自然容易失败,积累不少失败。

失败多了,遭受的挫折多了人就容易迷茫,迷茫是人在感性实践阶段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过程。

但是到了理性阶段,到了把理论应用于实践阶段,由于认识发生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自然就不会迷茫了。

这就好比我们通过关键事件已经认识到了一个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再处理跟这个人的人际关系就容易很多了,或者大家相互利用,或者直接远离,一点都不复杂。

一旦遇到这类型的执行力差,需要继续在精神上熬着,加大实践力度,多总结,争取早日跨越整个感性认知阶段。

3

第三、牢牢抓住主要矛盾。

还有一种执行力差是因为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总是抓到次要矛盾,做起事来事倍功半,效率低,看起来执行力差。

比如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大家都会认为他做不成大事,发展上限有限,本质上就是因为斤斤计较的人很多时候抓的都是次要矛盾,忽略的主要矛盾,导致效率特别低。

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多多少少都会有矛盾有冲突,但是只要相互合作的价值大于冲突的价值,就可以多包容一些,尽量减少矛盾,推动双赢。

斤斤计较的人过于计较每一次的得失,从而上小的矛盾冲突影响到了大的合作,属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错误经常会发生在处理家庭矛盾上,最经典的就是婆媳矛盾了。

要解决这种情况下的执行力差问题,关键在于弄清主要矛盾,多抓主要矛盾,不用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次要矛盾上。

抓住主要矛盾也不复杂,家庭的主要矛盾还是发展,个人的主要矛盾往往也是要发展,以发展为主,在发展中适当解决必要的次要矛盾,这样的效率是最高的。

4

只要不容易犯右倾思想错误,懂实践的规律,能抓住主要矛盾,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容易做到稳、快、准,自然在做事的效率和准度上大幅提升,想不提升执行力都难。




专门建了读毛选的号,里面有更多的总结和思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公号“崔丁读毛选”

发布于 2023-07-10 16:35

做事之前,要学会降低行动的阻力,找准问题的突破口,面对时机,果断出击。减少抗拒心理,让自己能够轻松地开始。

很多时候,从“想”到“做”的这个过程之中,最难熬的就是开始的那一会儿。实际上,一旦动起来了,后面的很多工作反而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因为有时候,越想,可能就越不想行动。去做了,就值得肯定,即使失败了,也迈出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步。

另一方面,完美主义和拖延症,也是导致迟迟无法行动的原因之一。千万不要总是想着等到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再开始,其实,那一刻可能一直都不会到来。

大部分时候,都需要从不完美开始,时间不等人,有的时候犹犹豫豫,不敢下手,一个宝贵的机会可能就与你失之交臂了。

刚开始一定要对自己宽容一点,很多人的问题在于用力过猛,想一下子一劳永逸,做出非常大的蜕变,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目标要合理,清晰具体,根据自身的水平循序渐进。过高的目标,只会让自己焦虑,执行的过程很累,容易半途而废,导致自暴自弃,放弃行动。

因此,关键在于提前思考,规划好行动路径。对于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可以先找一找标杆,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或者多请教一些领域内的高手。

空闲时间多阅读书籍,专注自身成长,推荐一本喜欢的书“走出心无力” 唤起被掩盖的内在力量,穿越困境,走出心无力找回生活的动力和热情。

发布于 2023-01-31 22:19

1 三个月以前我也是每晚刷抖音,看直播,综艺节目,时间不到凌晨2:00绝不放下手机,现在晚上12点必睡,早7点必起,





其实直到现在也不能完全说清楚是那一个时刻,那一个想法让我改变的。我回想一下,说到底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上大学时每周末跟基友一起通宵lol,第二天一早买了早餐,回去吃了倒头就睡,一觉醒来已是下午五六点,甚至更晚,每次起来之后坐起身都有一种莫名的感觉,很难受,怅然若失,又有对时间流逝自己不作为的些许悔恨,但是很快就没有下文了,下一周继续,没有什么是比和小伙伴一起鏖战召唤师峡谷更畅快的,现在想来就是当时没有深思一下,也没有一个具体清晰有趣的目标,所以陷在虚幻与现实之间的沟谷里自以为甘泉可口,花草清香,迷雾境美,不能自拔。

而在2018年5月上下看到这几句话让我感到失落,自疚,也有些许悔恨,但更多的是看到了希望,阳光和大海,是这个:

1>那些他热爱的,似乎拯救了他,又似乎框住了他,他享受着极度的自由与不自由。


2>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


3>人们为了不做出真正的改变,往往愿意付出一切努力。

这里我不想解释这三句话,内涵太多了(好吧,其实我也还是很疑惑的。)

还有那个“自律让我自由”我也早己把它设置成屏保了。





什么是自律?什么是自由?

就是你做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2 自律更多是小目标和坚持

对于很多健忘症人群和自制力比较差的同学,定个小目标就很重要了,我也是前几个月觉得有这个必要,假如给你一天休息时间你会怎么安排? 睡个懒觉到上午十点?起床磨磨蹭蹭,刷会儿朋友圈,看个娱乐新闻,然后放着音乐刷牙洗脸,一看差不多12点多了,出门吃个饭,下午去网吧打个撸或者吃个鸡,要不直接继续杀回家继续刷抖音,头条,微博,或王者农药,然后天就黑了,懒得出去,点个外卖,看会儿直播,夜已深,太困了, (这就是你的一天?)如果是,那就跟 一样!你也就该改变了,推荐计划本,把当天要做的事情按重要程度写上去,或者想到什么写什么,(我就是这样的) 然后做一项,勾掉一项,或者直接划掉,当你每划掉一项时,心里就爽快一次,会觉得自己的进度条又涨了一点,对于那些健忘症患者(比如我)上一秒有一个想法如果不及时记下来,转个身可能就忘了,所以,必须要手记,这是我第一本使用情况,各种想法都会记在上边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那就试着做吧!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

3 自律有时候是执着

我于2018年28号发表了第一篇公众号,对我来说太难了,我是那种高考作文考30分的同学,所以你要问我为什么可以做公众号,那就是头铁,(可能会铁头功)在上一期文章前一天,进度太慢,不得只能熬一夜了





各种功能饮料买起,熬到凌晨5:30,实在不行了,第二天十一点起来,找一家餐厅吃饭,饭后继续编辑,找资料,配图,到晚上8点,草稿基本完成,8:30到网吧,晚上11点全部搞定,深出一口气,如履重负,晚上回去一头扎进被窝,睡了个好觉,别提有多舒服了。


夜已深,先聊这么多,安了。(必须坦诚这是我关于另一篇自律的回答,觉得也可能适合这个问题,复制过来,希望能帮到一些人,共同努力。)



推荐关注微信公众号【卓料】,看更多精彩内容。

编辑于 2022-08-19 17:38

近日又有不少学生向我提起“执行力”方面的困扰,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都曾遇到过以下“卡点”——

按规划进行到某个节点时,出现某个周期长、工作量大且先前从未有过成功经验的艰难任务,过程中思来想去,瞻前顾后,不断拖延,最终连第一步都没能迈出去。

我在听到这些反馈的时候,脑海中第一时间蹦出的各画面场景竟是“电动汽车电池组”、“SpaceX火箭运输效率”和“我个人出版书籍的经历”。

而将这些归结起来,共同指向的是一个近年来常被媒体报道但鲜为学生了解的概念——「第一性原理」。

我们来看这三个案例:

例一

在第一批电动汽车制造商起步之前,企业家最头疼的是电池组的成本问题,既定思维想的是——

别开玩笑了!电池组实在太贵了,巨大成本劣势基础上如何竞争得过燃油车?而且在价格高的情况下,又会有多少人愿意买?电动车市场普及都困难又何谈企业存活和可持续发展?

而依据「第一性原理」去思考,便会是——

电池组贵?那电池组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哦,是由钴、镍、铝、碳等还有高分子化合物、钢制外壳共同构成。

如何购买这些部分可能的价格最低?

不同的部分去不同的地方买!像交易所这样的源头,或是去其他国家和其他行业都有机会!

所以去渠道A买材料1节省40%,去渠道B买材料2节省30%,去渠道C买材料3节省25%...

以此类推,有无可能大幅降低成本?哇,居然降低了7~8倍!(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数字)

用「第一性原理」拆解问题,再逐个击破,让许多被认为不可能的事,一件件成为可能!

但在更多媒体宣传里,神化表述如“奇迹”、“天才”等,实际是混淆视听,误导大众。


例二

2016年马斯克有一次演讲,名字叫做:让人类成为一个多星球物种。

具体来讲,马斯克的终极使命,是在今后有必要时,能将100万人送上火星生活!

但难点在于,以当时的运送成本来计算,价格昂贵到根本毫无可能!

但按「第一性原理」来看问题,要让100万人都能支付得起,把价格下降2万倍就行!

看似天方夜谭...但马斯克的第二步就来了,其实只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

先把这个20000拆分成20×10×100,再逐个击破!

先说这“20”:当时的火星飞船,一次只能装5人,马斯克说,那就造更大些的火箭,一次装100人,这不就等于是把成本降低了20倍吗?之后在2019年的时候,SpaceX确实造出了这样的火箭。

再破这“10”:马斯克说,我是私营公司,运营效率高,我有可能把火箭的制造成本降到1/10。事实上,后来才用了2年多时间,SpaceX就成功将成本降到了同行的1/5!

最后攻“100”:解决思路就是,提高可重复使用率,制造出可回收的火箭,以大幅降低成本!

若能实现,那发射火箭的成本,基本就只剩下燃料成本了。差不多一年后,2017年8月,SpaceX成功回收了自己的火箭,当时已经是其第14次回收,陆地上6次,海上8次。

而目前,这样的重复回收和多次利用已成家常便饭,人类坐飞船奔赴外星球的成本越来越低!

这笔账其实并没那么简单,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环节的成本也经过一系列设计被降低了,这里只是稍作演示其的几个环节,但无须赘述,更多人已经不再觉得“毫无可能”,因为“降低2万倍”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当然,这样的案例对普通人来说有些极端,因为其背后除了「第一性原理」之外,还离不开主人公及团队在使命感(方向)、长期主义(格局、价值观)和执行力(由各类其他软实力共同作用下)的驱动。

但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令自己迈不开步去执行、去解决的那些难题,有多少其实根本没有那么“不可完成”呢?如果用「第一性原理」去重新思考,至少其中的一部分是否会有机会?


例三

最后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我先后出版过三本书,写第一本书的时候最难,

当时有前辈告诉我,写书的前前后后,可能要耗费数以千计小时!

对像我这样工作繁忙,连休息时间都难保证的来说,难度很大!

而且要写成畅销书概率极低,写三本能出一本表现尚佳的都不容易!

P.S. 事实上我后边才知道,市面上每年出版的书籍里95%连1000本都卖不掉。

但如果回归第一性原理去思考,则会是——

写书可能需要哪些步骤?拆解后发现,积累素材占80%,那有无可能将其压缩至比如1/10?

若能通过自媒体持续输出,假以时日这占8成的量,凭每日内容更新便已能积累大半!

此外,自媒体内容发布后还能获得用户(未来书籍的潜在读者)的反馈,

并助我更清楚,什么内容才是真正更受市场欢迎的,而非我主观揣测和孤芳自赏的。

这不但提高了书籍潜在的市场表现,对出书这整件事来说,也是极大的效率提升!

因为按多数作者写书的逻辑来出书,写20本书都才可能出一本效率1000+的书,

而现在,可能只需专门抽出20~30%的时间,就有机会出一本畅销书!

投入成本下降了70~80%,但整件事的效率则可能提升多达40~100倍以上!


读完上述案例,相信很多人已能明白何为「第一性原理」了。

人们总会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各类难题,

有些问题是自己从未经历、未曾解决过的,

有些问题是未细究便下意识觉得难完成的,

而有些问题则是,连前人都未曾成功过的。

但当我们遭遇任何困难,尤其是想放弃时,

若能沉下心来按「第一性原理」来拆解和规划,

往往就依然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成事”机会!

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叫做“这个世上最难做的事做容易做成!”

这背后有几层逻辑:

1. 绝大多数人做不成的事情,被称之为“难做的事”;

2. 因为“难做”,绝大多数人在第一步时就已放弃;

3. 因为“难做的事”几乎没人尝试,故而少有竞争者;

4. “难做”并不等于“不可能”,即是有可能做的。

但还缺一层逻辑,我来补上,那就是“如何做成”。

而答案的第一步正是——以「第一性原理」来“拆掉思维里的墙”!

正如上述三个案例一样,先拆分目标,再有的放矢,继而逐个击破!

熟悉我的读者应该发现了,这其实也与我的职业定位与规划方法论异曲同工。(如下图)

因篇幅缘故,就不对我的这些理论做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本公众号或我的知乎专栏文章里找到更多文章学习。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性原理」的一些体会和分享,希望对部分读者有所启发。

对于如何改善拖延症、提高执行力,各位是否有其他心得或感想?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相关文章推荐:

发布于 2024-04-03 11:45

执行力差的原因有很多种,这里我分为两种情况来说一下:


1. 员工的执行力很差,怎么办?

2. 创业者或者老板的执行力很差,怎么办?



分述如下:


1. 员工的执行力很差,怎么办?


管理团队,严格按戴明的PDCA循环来。


管人:培训,协调,激励

管事:计划,执行,控制


接收任务:

先正态度,再谈困难,

最后申请资源与支持。


执行任务:

先定目标,再想方法,

最后规划步骤与时间。


汇报工作:

先说结果,再谈过程。

最后总结成绩与不足。


主管心经:

员工不知道该怎么做?缺方法

员工不知道该干什么?缺目标

员工做事不顺?缺流程

员工做事没头绪?缺计划

员工做好做坏都一样?缺奖励

员工做事没进步?缺培训

员工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缺考核


团队管理

G:目标

R:现状,存在哪些问题?

O:选择,现在有哪些现在可以更好

W:计划,有哪些具体的行动计划


安排任务:

第一遍,安排事项

第二遍,让对方重复一遍。

第三遍,让对方说出做这个事情的目的。

第四遍,会出现什么意外,什么情况需要汇报,什么情况自己做决定。

第五遍,如果你自己做,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吗?



凡事有工作就要有目标;

凡事有目标就要有计划;

凡事有计划就要有执行;

凡事有执行就要有检查;

凡事有检查就要有结果;

凡事有结果就要有责任;

凡事有责任就要有奖惩;



凡有岗位,必有:

1. 流程

2. 视频

3. 教练

4. 培训

5. 验收

6. 考核



2. 创业者或者老板的执行力很差,怎么办?


a. 不要整天学习,你学到的很多知识都用不上,根本没有必要学。

要学,就在实践当中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学习。


b. 需要认识到:把握机会,永远比培养能力重要。


c. 先开枪,后瞄准。

不要想好了再去做,变化永远比计划快。

先行动起来。

在行动当中你就能发现无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去改进。


d. 任何任务,给自己设置一个Deadline(截止时间),以防无限制的拖延。


e. 招一个Mentor(导师)带你,监督你。


总之:

行动有三分财气。

智谋之士,容易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虎威猛将,虽是匹夫之勇,但是胜在执行力强。

所以,两者结合是最好的,有勇有谋。

发布于 2023-04-15 14:34

在完成了《【陈思炜提升根本能力系列】学生朋友看过来!想要系统性提升学习效率,必看的世界四大学习法!(全文共4076字,建议沉浸阅读)》之后,我收到了许多读者的留言,他们表达了自己在坚持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无奈。因此,我想通过本文分享一些关于“坚持力/执行力/毅力”的心得,希望能够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朋友们。



定位

除了常被提及的“方向”问题,另外两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是“目标细分”与“心理调适”。

首先说说“目标细分”,它和“难度调整”阶段密不可分。在迈出舒适区、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很多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一次想要迈出太大的步伐,或是难以顺利执行,甚至会因为难度过大而感到沮丧、自我否定并最终半途而废。因此,将目标拆分成小的、合理的部分是必要的,但在定下目标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拆分目标的方式有可能不够合理。因此,在执行之前进行“心理调适”非常重要。当出现“力不从心”或“退缩情绪”时,不要着急,先检查一下目标是否合理,有必要就对目标进行再次拆分。

举个例子,有些学员设定了每晚读书两小时的目标,但由于受到课业压力(比如期中期末考试集中复习阶段)或工作压力(例如一些紧急的大项目赶工)的不确定性影响,到了晚上却感到非常疲惫,一想到还要读两个小时的书就感到压力山大。这是一个典型的目标设定过高的情况。

我们知道,一个人每天的专注力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大多数人每天的上限是4-6小时的高度专注学习或工作。如果设定了需要连续阅读2个小时的任务,对于阅读技巧尚不足够、知识储备单薄的人来说,会非常困难。因此,不妨将每日阅读目标下调到45-60分钟,很多学员反馈说一旦打开书本,能坚持45分钟的占到大多数,而坚持不到30分钟的则占极少数。毕竟此时的阅读是发自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万事开头难,当发现阻力过大时,不妨降低目标难度,先行动起来再做调整!

思想建设可以分为两类:1. 对自身的思想建设,2. 对他人的思想建设。

如果我们是努力者自己,我们应该在朝着规划的方向努力之前,尽可能清楚地确定自己的“大方向”(职业定位和职业规划)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科学、客观且相对最优的。

受过我职业定位和规划咨询指导的学员们应该很清楚,我提供的职业定位思路是基于全盘考虑所有可选项的排除和比较得出的。因此,在回顾我们的咨询逻辑后,如果没有异议,我们应该坚定这个方向,这样在执行阶段面对挑战和瓶颈时就不容易自我怀疑和半途而废,反而能更加坚定前行。

如果我们是他人的指导者,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和坚定自己的“大方向”和规划,并为努力者提供足够的思想指导,并定期总结、复盘和巩固。

“不做足思想建设”会导致许多问题。以全国3000所高校为例,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上课逃课,下课游戏,考前划重点,考试开外挂,这些现象都不可避免。除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等外在因素,更重要的是学生内心的空虚。很少有学生真正明白,高考炼狱后进入大学还需要拼命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校有责任与生涯办公室、就业办公室和教学岗位的老师合作,帮助学生明确每门课程(至少每类专业)学习的意义以及未来能从事哪些具体工作。
如果这些思想建设方面能够提前铺设好,这种现象就可以有大幅改观!如果体制内的教育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在外部寻找适当的补充。在我的专栏中,有许多关于方向的文章可以作为参考。在这里,我不会详细展开。

规划

“任务内”规划非常重要,它需要将目标拆解成具体的任务,并明确时间段和时间节点,以确保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对于那些已经进入职场的朋友来说,“今日事今日毕”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指的是任务的周期和节点问题。有着职业素养的职场人士通常会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周度的工作计划,并将其拆分至每日,以确保任务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工作拖沓或耽搁下来,可能会对后续安排造成挤兑,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最终影响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更严重的可能会形成自我怀疑和否定。

而“任务外”规划则是指合理统筹和分配多个任务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头重脚轻”或“过度平均化”的情况。

例如,如果我的目标是在毕业后从事职业A,那么在经过充分调研后,我得出了结论:“GPA3.5、实际上证书并不构成敲门砖、实习经验最为重要“。针对这个结论,我会制定出相应的任务,如提高GPA,参加相关实习项目,获取实习经验等。同时,我也需要考虑任务之间的关系和优先级,以避免在完成任务时出现重心不稳的情况,从而确保最终目标的实现。

为此,在校期间,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是设定一个比3.5高的GPA目标,例如3.6,以追求“边际收益的最大化”,而不是盲目追求极高的绩点。在选课之前,要认真了解课程的相关性,避免选修看似“能学东西”但与目标职业无关的课程。实践才能真正帮助学习,而学了但没有用的知识很容易被遗忘。

其次,要避免盲目追求证书或参加各种竞赛和社团。相反,要把大部分精力(至少80%)投入到对实习和毕业求职有帮助的事情上。这包括但不限于:参加与目标职业强相关的社团或组织,有针对性地参加目标职业相关的讲座、沙龙、论坛、圆桌或座谈会,与志同道合的群体一起探讨职业规划,向在目标行业和职业方面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与有潜在实习资源的校友、辅导员、导师、生涯办老师、教授、家庭成员或家族成员建立联系,以获取实习机会。

执行

1奖励机制

1.1反馈性

在行动中持续反馈和复盘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反馈,都要认真对待并及时采取行动,以最大化“反馈性的奖励”。同时,在复盘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表现,识别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及时调整和优化自己的行动方案。

建议找到一位合适的导师,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作为行动计划和反馈的持续伴侣,帮助自己在行动过程中保持客观性和持续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可以提供宝贵的建议和反馈,帮助自己更好地识别自己的盲点和弱点,并在复盘过程中给出指导,以便在未来的行动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1.2确定性

制定奖励机制必须明确目标和奖励的对应关系。口号式的“只要努力,就会有大奖励”无法提供具体的目标和奖励方式,相较之下,“只要比上次多考10分,就奖励1件某奖品;多15分奖励2件;多20分奖励3件”更能让人有明确的目标感。

在求职过程中,我们也建议求职者注意雇主口中的激励是否具有实际可行性。虽然一些口头承诺听起来可能很动听,但如果不能具体地落实到合同中,那就几乎是空口说白话。对于无法在短期内明确的事情,最好将其推迟至以后再考虑。

1.3周期性

在制定奖励机制时,应该避免奖励周期过长,而是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与第一点中提到的“目标拆分”类似,可以将单一的长期激励分解为多个阶段性的“短期激励”,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将总奖励平均分配给短期奖励。

例如,“如果你的部门在本财年超额完成任务,我就提拔你为经理”这样的“大饼”承诺严重违背了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底线。相比之下,大多数成熟的公司采用的奖励方式是“周冠军给予小礼物或口头赞赏、月度前三名发红包、季度冠军给予季度奖金、年度冠军颁发奖章和年终奖金,甚至可以给予股票期权激励”,这种方式遵循了持续激励的逻辑。

1.4选择性

奖励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物质、精神和趣味三种类型。选择和组合不同的奖励类型将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因为不同性质的奖励对个人的激励效果也是不同的。

对于那些看重短期利益的人,物质奖励通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通过连续的物质激励,甚至可能慢慢调整对象的心态,使其逐渐关注长期激励。

相反,针对那些注重长期收益的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结合起来通常会产生更好的效果,而不是单纯地采取物质奖励或单纯精神刺激。

此外,在物质和精神奖励的过程中,适当添加一些趣味性也可能有奇效。例如,在激励我的团队创作内容营销素材的过程中,由于周期性奖励的条件达成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了让团队保持激情,我在单篇原创的任务中设置了“阶梯式奖金奖励”。这意味着,当一篇文章的点赞或阅读量超过不同的阈值时,作者可以获得额外的红包奖励(从80元到1800元不等)。

这样,即使团队最终无法完成相对较长的周期性目标,团队成员也有机会在单个任务中获得“意外惊喜”。对于那些在短期内受挫的团队成员来说,这也是一种实际的鼓励。就像在打游戏时,“平A小怪爆屠龙宝刀”一样的激励,久而久之,团队成员会知道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和在哪个地图中容易获得极品奖励。这对于整体大目标的实现也必然有很大的帮助。

1.5非人性

打鸡血,在许多场合,这些方法都能帮助人们增强自信、打起勇气。例如,在初入职场从事前台工作时,就听过某岛国全国第一保险销售人员的案例,他们在面见客户前会去卫生间大喊“我是最棒的!我一定可以!客户是我的!刚八代!”,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心理学。

另外,立flag也是一种激励方式。作者称之为“激进方式”,利用人类内心的弱点,如懒惰、贪婪、恐惧和爱面子等,来打压自己的懒惰。通过立下flag来激励自己,例如利用虚荣心来强迫自己完成任务,这样可以更好地与自己的内心斗争。

总之,打鸡血、灌鸡汤和立flag等激励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

作为一名留学生,我曾经花了两年时间每周在线上免费给国内的学生授课,积累了许多关于职业规划和求职方面的资料。有一天,学校论坛出现了一篇高质量的求职心得长文,大约有2万字,是一位学长辛苦码字无私分享的,广受好评。然后,我的几个朋友在我和其他同学面前夸赞了我一番:“如果是陈老师写的,那肯定比那篇文章好得多了,陈老师你说是不是?”我突然倍感压力,但出于面子的考虑,我不得不应和他们说:“嗯嗯,我可以写的……”于是,为了不让大家失望(并且不想丢脸),我取消了许多娱乐活动,钻进图书馆,经过四个通宵达旦,完成了一篇8万多字的长文,系统地分析和分享了我们学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在职业规划和就业求职方面的建议。
这个计划收效显著,后来我一直在用类似的方法。回国后,我开始了新的工作,但由于繁忙的工作安排,我意识到没有时间继续分享职业规划和求职方面的干货。于是我考虑是否可以出版一本书来替代以前的每周在线课程。尽管我感到力不从心,但我冷静地思考了一下,发现只要逼自己一下,挤一挤时间,就完全可以做到!因此,我找了一些在心目中特别看重的朋友、校友、同学和家人,故意提及我的计划,并向他们承诺:“我在今年上半年要出一本书!”随后,我通过“目标拆分”方法,把每日1小时的时间安排到我的日程表中,并在春节、五一等长假期间增加工作量。每当我想要放松的时候(并不熬夜),我就想着“如果我失败了,那将是多么丢脸啊……”,这让我倍感振奋!可以说,每个夜晚我都心无旁骛地工作,最终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投入了大约170个小时,提前完成任务,与出版社对接后,在2014年上半年成功完成了第一本出版书籍的定稿和发布!

2难度调配

每个人的起点都是舒适区,但是停留时间过长会导致“温水煮青蛙效应”。然而,想要跨出舒适区的人需要小心谨慎,因为步子太大或太小都会适得其反,收效甚微。

要想在新手区练级后取得成功,需要适时微调自己的区域,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才能实现水滴石穿的效果。

竞技区则是不断挑战自己,避免落入“井底之蛙”的陷阱。参加行业聚会和竞赛,与内外部的人切磋,产生碰撞和火花,这是高阶历练的体现,火花也是智慧的结晶。因此,在朝向目标努力的过程中,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配速,将自己推向挑战区,在与他人的碰撞和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3方法

在我的文章“世界四大学习法”中,我已经详细介绍了四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因此在这里不再赘述。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成为我们的有效杠杆,让我们事半功倍。



实际上,这四种学习方法都强调以下几点:

  • 注重基于逻辑的理解和消化
  • 有输入必有输出
  • 有发散必做批判
  • 知新与温故都不能缺少

4模式

深度学习和碎片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它们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组合学习模式。80/20的比例分配是一种最佳的分配方式,这样可以最大化这种组合学习模式的价值。

《深度工作——如何有效利用每一点脑力》这本书对于深度学习和碎片学习的理解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我附上我读后的思维导图。

5管理精力

5.1阻断干扰

在抗干扰方面,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方式:

1创造安静的、积极的学习环境。当我们深度学习或工作时,环境会对我们的注意力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在图书馆学习往往比在宿舍效果更好,因为图书馆中干扰源较少,能够让我们更容易地集中注意力。此外,有些人戴上耳机听歌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会被我们的大脑识别为“规律性”的环境,同时帮助我们忽略周围嘈杂环境的负面影响。

2针对特定场景和需求,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嘈杂的环境来锻炼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以托福考试为例,考生需要面对复杂的环境干扰,比如9:00-9:30考生可随时入场产生的脚步声、考生和监考老师的交流声以及身边其他考生正在进行的部分的影响等。为了应对这些干扰,我们建议学生在考前几周开始打开电视模拟嘈杂的环境来进行模拟考试。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真实考场的环境,提高他们的抗干扰能力。

5.2注意力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著名的学习方法,其底层逻辑本质上是基于“专注力”的概念。该方法建议使用25分钟的高度专注的学习时间,然后再休息5分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化总共100分钟的学习效率,相比于连续100小时的高强度学习并进行20分钟休息来说,更为有效。类似地,学校的课程时间安排和休息也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

然而,每个人的专注力保持情况都不尽相同。因此,番茄工作法并不是强制要求使用25+5的时间间隔。相反,它提供了一种模型,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调试,以便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间隔。

5.3运动

为了提升“坚持力”,人们通常会想到“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其中尤其推荐“有氧运动”,特别是像慢跑这类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相对于无氧运动,有氧运动可以最大化“精力/体力”的效果,对提升“持续力”也更加直接有效。

很多朋友、亲人和同事都问我为什么我中午从不午睡,每年工作355+工作日,每日朝8晚11(超过997的强度)都能坚持下来。实际上,自2014年底创业以来,我从2016年开始坚持慢跑,并已经连续跑了199周。我并不追求成绩,只是为了定期“充电”,保持足够高的“体力池”。此外,我也很少熬夜,宁愿早睡早起。这样的生活习惯和运动方式对于提升坚持力非常有帮助。

通过刻意进行有氧运动训练,就好比给手机电池添加一个充电壳,可以将人的精力和体力容量从正常的2000毫安提升到3000或者4000毫安,实现更长的续航能力。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内的含氧量,这有助于预防因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而引起的疲劳和昏昏欲睡的现象。通过科学研究可以发现,普通人每天平均只能保持4小时的专注力,但是通过有氧运动的刻意训练,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地保持6小时的专注力,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5.4作息和饮食

有时候我们需要减少碳水的摄入量,并喝些提神的饮品(不是红牛哦),这有助于我们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使我们在白天更好地释放精力,同时提高我们的战斗力,避免晚上失眠的情况。如果你已经放空了所有的精力,那么就该倒头就睡了吧。

在作息时间上,有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被称为“子午觉”,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同样睡6个小时的情况下,23:30-5:30比2:00-8:00的精神状态更好。尽管存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但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夜猫子,长期的熬夜会导致身体损伤,而这种损伤可能并不容易察觉。所以请不要告诉我你有短睡眠基因,这种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之下的特殊天赋,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适用,也不要以此为借口刺激别人哦~


相关推荐:


发布于 2023-07-20 10:48

具体而明确的任务,更有利于提高效率。

“当我们没有足够清晰的指令或者目标时,就很容易选择享乐,放弃那些本该坚持但比较烧脑的选项。”--《认知觉醒》周岭

“明天我要好好学习”和“明天我要完成专业课第一章习题”哪一个更容易做到?

定下“好好学习”目标的,一般到了自习室会听会音乐,翻几页书,刷几下手机……而对于定下习题目标的一般去了自习室就去刷题了。

这是因为当你不确定做什么时,就会陷入“既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既可以做这个,也可以做那个”的状态,这个时候大脑更倾向于选择做容易的事。所以当复习目标不确定时,你的心思很容易就转移到刷手机上去了。

这时候,我们需要消除选择的模糊性,选择模糊是导致我们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是提高行动力的关键。

发布于 2022-05-01 22:19

1 如何提高行动力和执行力

有人会焦虑,我没有目标,也没有梦想,更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想去点什么,可又不知道该做什么,眼看着时间白白浪费,每一天都过的很纠结。其实焦虑来源于无知。以下是博沃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行动力和执行力的相关内容。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的专注力不断被手机和电脑分散,有的人甚至离开手机一分钟都受不了,每天除了刷快手和抖音,不然就是朋友圈和淘宝还有微博等等,总之就是离不开手机。

这其实是一种心智疾病。《深度工作》书中提到,科学家克利福德·纳斯说,“一旦你的大脑习惯了随时分心,即使在你想要专注地时候,也很难摆脱这种积习。”

生活中我也时常这样,每次想打开手机百度一个问题,在打开手机的一瞬间就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有没有人说话,再看看朋友圈,再顺便看看微博和抖音,直到我想起来我应该去查问题时,已经过去了1个小时。

这种分心挺可怕的,因为我们并没觉得这种下意识的动作会浪费这么长时间,结果就是一天正事没干什么,却还觉得自己忙碌了一天,自我感觉良好。

当你每分心一次,再去重新投入学习中,你的大脑也在不断地重新启动,长时间下去,大脑也会偷懒,甚至不想开机。


2 如何提升自己行动力

一件事想去完成就尽快行动,这是保证事情或者问题能被解决的前提条件。但是当我们习惯了犹犹豫豫或者懒懒散散的时候我们的行动力在哪呢。只有在习惯中塑造这种行动力才会有做事果断的风格。如果你要做事果断需要有一个基本的作息时间,也就是说能让自己每天定时起床,定时吃饭,定时休息。虽然有意外情况出现但是基本是坚持这一点的,有定时作息的概念。

定时作息的好处有两点:其一是规范了作息时间,人得到了好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比较好。其二则是每天被规定的作息将时间段分隔开来,这样其他的事情就会有条理地穿插安排其中。不要小看作息的力量,从冬天按时起床和每天早睡这两件事有多么难就可以知道这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早睡早起都是个难题,可想而知做其它的事情会有多让你打不起精神了。

当我们需要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如果不能确定自己总记得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就不妨做出一个计划表。每完成一个项目就划掉一个项目,将没完成的继续提到后面。每个人都可以不依赖计划就这样过日子,但是如果你真的有什么理想或者野心的话却不得不依赖计划。计划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长期计划就是通过短期计划的具体化,二者结合帮助你有更好的行动指示。如果你有了这么一个习惯那么自然做起事来更果断。

做自己的监督者,没有监督让人会放纵自我。学会监督自己意味着从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转变成要求自己完成这个任务。所以首先还是得明白自己需要干什么。然后自己能去验收自己对一个任务的处理是否满意。如果你觉得很多事情会突然忘掉,不妨学会用闹钟提醒自己的方法(虽然依赖提醒的方法并不会提升自己的行动力,但是当你总能完成工作任务时你就会喜欢这种有效率的状态)。

3 如何提高行动力

明白做事情的先后步骤,先做重要又紧急的事情,然后是紧急不重要的,然后是重要不紧急的,最后才是即不重要又不紧急的。

设置完成期限,将事情提上日程。不然可能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推到最后都想不起来有这个事情。

找一个适合的办公环境。如果待在床上办公、写作业,估计一会就困了。如果办公室旁边放一堆的零食,估计我们会情不自禁的时不时吃一会,肯定会耽误进程。

三思而后行,先做好日程计划安排。思考是最节省时间的办法。办工时,关闭无关紧要的网页和聊天工具。因为有时你实现想好的玩一会,聊一会,可能一不小心就消耗掉了相当多的时间。

适当休息,劳逸结合。效率的重要性不亚于时间,所以要劳逸结合,提高效率。而有的时候大脑是个很奇怪的东西,你看似在休息,他实则在工作,甚至能过想出更好的方法。


4 如何提高执行力

今日事今日就完成,不得不说,拖延症是我们提高我们的执行力最大的障碍之一,我们想要做一件事情,就要马上去做,尤其是我们可以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提高自己的要求,比如说我们是要在20分钟完成一篇报告的打印之类的,那么我们可能就是把时间再缩减一些,这样要求提高了,然后我们的效率也会慢慢的提高。

改变自己的懒散状态,不得不说我们的懒散状态简直就是我们最大的仇敌,人最难控制的就是自己,有些时候我们就是需要对自己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改变。要有计划,有些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的执行不太给力,那是我们的计划不够全面而已,不得不说有一个计划的话,那么我们的执行力肯定是会有进一步的提升的呢。

落地执行力,不得不说,很多人说自己的执行力很强,但其实,他们也只是说说而已,有些事情只有真的做了能力才会被提高。想做一件事情就要马上去做,不然的话热情一下子就冷却下来了,这样会给我们的后续工作会有压力的增加,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开始。提高执行力并不是说就马上做好了我们的事情,而且的话我们需要更完美的做好这个后续,把这个事情做的又快又好,所以我们这一点还是要注意的。

发布于 2023-06-03 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