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曹操

曹操抓住汉献帝不放,死后自家儿子称帝。算不算拉低了整个华夏政治斗争史的下限?

从此后世皇帝对有军权的将领的恶意越来越高,最后就是变成了宋明两朝对军人地位的极度鄙视和压制。
关注者
50
被浏览
58,746

25 个回答

本人水平差劲,勉强答一下。

我别的不说,毕竟“舜逼尧”这时期的历史远谈不上十分真实。其实题主多了解一下春秋时期的晋国历史,怕是也不会问出这种问题。

先是曲沃代翼。说简单点我们后来耳熟能详的晋献公晋文公啥的实质根本不是晋国本来的君主一系,他们家本来是晋国幼支,结果直接武装上位,几乎把主家的人都杀光了,同室操戈,公认春秋时代礼坏乐崩祖师爷级别的事件,照题主这思维怕这是开了华夏自相残杀之先河(这可是近亲啊)。结果到最后晋国公族基本完蛋了,于是和别的国家很不一样,晋国高官多为外家人,而一般国家还是公族为政。之后晋国六卿粉墨登场,其权力不断膨胀,到最后就是三家分晋了。

三家分晋我不多说了,不过记住一点是,晋国卿族也是依靠掌握武力获得权力的。我说说晋国最终的结局。晋国最后的君主晋静公,他的待遇是被废为庶人,甚至连祭祀自己祖先的能力都丧失了(古人还是很注重这个的),某种意义上纸面待遇甚至不如日后被篡位的南北朝那一干人(他们待遇好歹是先废为王,之后被偷偷弄死,其他家族成员好歹还能奉祀祖先)。这待遇远远不如汉献帝了。汉献帝好歹正常死亡,有块封地可以养活自己祭祀祖先,后人还可以承袭爵位。

你看,同室操戈,犯上作乱,这俩晋国历史都占了,早三国好几百年,晋国乃万恶之源(确信)

编辑于 2019-02-01 18:43

周郑交质了解下?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温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左传·鲁隐公三年》

君臣互相猜忌到要互派人质(最后也没什么卵用)的地步

题主你来说说,这是个什么下限?


齐桓公之死了解下?

桓公病,五公子各树党争立。及桓公卒,遂相攻,以故宫中空,莫敢棺桓公尸在床上六十七日,尸蟲出于户。十二月乙亥,无诡立,乃棺赴。辛巳夜,敛殡。
——《史记·齐太公世家》

桓公一死,宗室作乱,竟乱到无人替桓公收尸以至于尸体溃烂的地步

题主你来说说,这是个什么下限?


吴起之死了解下?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题主你来说说,这又是个什么下限?


沙丘宫变了解下?

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史记·赵世家》

活活饿死啊!这又是个什么下限?


望夷宫之变了解下?

高惧,乃阴与其婿咸阳令阎乐、其弟赵成谋曰:“上不听谏,今事急,欲归祸於吾宗。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使郎中令为内应,集解徐广曰:“一云郎中令赵成。”诈为有大贼,令乐召吏发卒,追劫乐母置高舍。遣乐将吏卒千馀人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仆射,曰:“贼入此,何不止?”卫令曰:“周庐设卒甚谨,安得贼敢入宫?”乐遂斩卫令,直将吏入行射,郎宦者大惊,或走或格,格者辄死,死者数十人。郎中令与乐俱入,射上幄坐帏。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扰不斗。旁有宦者一人,侍不敢去。二世入内,谓曰:“公何不蚤告我?乃至於此!”宦者曰:“臣不敢言,故得全。使臣蚤言,皆已诛,安得至今?”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乐曰:“不可。”二世曰:“吾原得一郡为王。”弗许。又曰:“原为万户侯。”弗许。曰:“原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阎乐曰:“臣受命於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麾其兵进。二世自杀。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呢,又是个什么下限?


最后,董卓废杀东汉少帝(弘农王)、何太后了解下?

甲戌,卓复会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协为帝。”袁隗解帝玺绶,以奉陈留王,扶弘农王下殿,北面称臣。太后鲠涕,群臣含悲,莫敢言者。卓又议:“太后踧迫永乐宫,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乃迁太后于永安宫。赦天下,改昭宁为永汉。丙子,卓鸩杀何太后,公卿以下不布服,会葬,素衣而已。
——《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六年》
癸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辩。
——《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


所以呢

题主你凭什么觉得曹操以前“华夏政治斗争史”的下限都很高?

编辑于 2019-01-31 01:13

如单以汉末来看,曹操父子的确过头了,可 现在标题是整个华夏政治斗争史,那老曹、小曹就离开下限差远了。

一说秦汉前,都喜欢说东周,但东周最厉害的春秋弑君三十六也不过干掉些公侯伯子男罢了,真正对付天子的少之又少。三代前有干掉周天子的楚国,箭射周天子的郑国,三代后有赵高、项羽、王莽、梁冀、董卓几个弑君的,和他们比起来,曹家父子这套还真应了曹丕同学的大白话:

魏氏春秋曰:帝升坛礼毕,顾谓群臣曰:“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曹丕受群臣朝贺,百官三呼万岁。曹丕踌躇满志,意气飞扬,对华歆、贾诩等笑到:“古来尧舜让位的事,我现在才完全懂得了。


更别忘记汉献帝是怎么上台的,当年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袁绍、韩馥等人可都是认为汉献帝并非正统,还打算拥立幽州牧刘虞当天子那。可当时曹操却是独排众议,坚定的认为刘协是正统天子:

袁绍与韩馥谋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太祖拒之。魏书载太祖答绍曰:“董卓之罪,暴于四海,吾等合大众、兴义兵而远近莫不响应,此以义动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未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三国志》)

也正因为这点,更让曹操认为自己是周文王,曹丕认为自己是舜、禹了。


所以说老曹设立校事这样特务组织和设置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曹丕即位后禁锢兄弟和小心眼公报私仇等等等等是拉低下限,也不能说挟天子、搞禅让拉低下限了。而真正拉低下限的是后面司马家和刘裕。

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后动不动灭族(连出嫁的女子都不放过),司马昭还首开阵斩天子的例子,而到了刘裕禅让,就直接前朝皇帝不说,更把司马家一族杀得几乎绝种,弄得后来个个效仿,那才是到了底限。


2月14日补:

老曹想当周文王,但是周文王有两个,一个是实际周文王,一个活在后世儒家心中的道学周文王。看看理学大兴的宋儒朱熹是怎么调侃周文王的:


居之问:“‘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至‘文王是也’。窃疑文王岂有革商之念?”


曰:“此等难说。孔子谓‘可与立,未可与权’。到那时事势,自是要住不得。后人把文王说得忒恁地,却做一个道行看著,不做声,不做气。如此形容文王,都没情理。以诗书考之,全不是如此。如诗自从太王王季说来,如云:‘至于太王,实始翦商。’如下武之诗,文王有声之诗,都说文王做事。且如伐崇一事,是做甚么?又不是一项小小侵掠,乃是大征伐。‘询尔仇方,同尔兄弟,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此见大段动众。岐山之下与崇相去自是多少,因甚如此?这般处要做文王无意取天下,他录作“出做事”。都不得。又如说‘侵自阮疆,陟我高冈。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这里见都自据有其土地,自是大段施张了。”或曰:“纣命文王得专征伐。纣不得已命之,文王不得已受之。横渠云:‘不以声色为政,不以革命有中国。默顺帝则,而天下归焉,其惟文王乎!’若如此说,恰似内无纯臣之义,外亦不属于商,这也未必如此。只是事势自是不可已。只当商之季,七颠八倒,上下崩颓,忽于岐山下突出许多人,也是谁当得?文王之事,惟孟子识之。故七篇之中,所以告列国之君,莫非勉之以王道。”(《朱子语类》)


老曹见识比朱熹不知高多少,朱熹尚且如此,看来曹公心中之周文王必为现实版的文王。

编辑于 2019-02-14 12:54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韩非子

发布于 2019-01-31 00:18

曹操不是第一人,当然他也不是最后一人。权臣通过控制中央政权,控制整个国家,逐渐取代主君的影响力,并最终取代主君,早有范例。

齐国,西周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的齐国其实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的,这个不同就在于统治家族的不同,战国时期的齐国国君是妫姓田氏,起祖先陈完是陈国公子完,因为陈国内乱逃到了齐国,齐桓公让他做了工正,并封在了田,史记上记载了一个一个故事,公子完出生的时候,周王室的史官路过陈国,陈厉公让他给自己的儿子完算一卦,太史告诉陈厉公,公子完的后代要在姜氏的国家昌盛。后来公子完的后代田和取代姜氏齐国,建立了新的齐国,这就是田氏代齐。这个故事可信度其实并不高,因为太准了,而田氏代齐也不是什么命里注定的事情,田氏在齐国也是经过了一两百年的时间才最终完成了取代吕氏的伟业的,这一两百年间,田氏出了多位在关键时期把舵的主公,例如田文子田须无、田桓子田无宇、田僖子田乞和田成子田常,史书记载,田常用大斗出。小斗收的方式收买人心,后来田常势力已经大到了敢杀齐简公立齐平公的地步,彻底控制了齐国的国政,而从田完到田常这段时间里,齐国国内则活跃着齐国主君吕氏、国氏、高氏和鲍氏等多家族,田氏可以说是在最残酷的养蛊游戏中存活了下来,到了田齐太公田和的时期齐国早就名为姜氏,实则田氏了。

而曹操,并没有主动选择仿效田氏代齐,因为曹操年轻的时候还是有匡扶汉室的理想的,但是曹操的军队和班底从一开始就是自己的,和东汉王朝没有一点关系,他自己本身虽然是东汉政府体制中的人,但是他的军队和班底却不会听东汉皇帝的命令,例如荀彧,王佐之才,也有匡扶汉室的理想,反对过曹操进位魏公,但是汉献帝也不能命令他,

田氏和曹氏,一个通过对一个稳定诸侯国地逐渐渗透,一个通过对一个乱世的重新整合,都有了取代自己主君的实力。田氏代齐的时候,周天子并没有废除原来姜氏齐国的爵位,等到了前379年齐康公绝祀,姜氏齐国才结束,而田和前386年就被封为了齐侯,可以说在有几年的时间里,田氏齐国和吕氏齐国是并存的,而东汉王朝是直接通过禅位这一形式把权力交给了曹丕,可以说是东汉死而曹魏生。

但是无论是田氏还是曹氏并没有对前朝的亡国之君做什么威胁生命的事情,田和让齐康公奉姜姓之祀,曹丕让刘协做了山阳公。

对比南北朝时期对前朝皇室的屠杀,田氏、曹氏甚至司马氏做的其实已经很厚道了。

曹氏至少还仿效了尧舜的传统,前朝皇帝可以安安乐乐做个富家翁,而如果真要说拉低底线,应该是从南朝宋武帝杀死前朝晋安帝开始,开了一个恶例,南北朝几乎每个王朝的亡国之君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北魏孝武帝为了拜托高欢的控制逃到了关中,却没想到被宇文泰给毒杀了。

北宋开始了重文抑武的政策,明太祖屠杀功臣,主要原因是无论宋太祖还是明太祖都清楚自己的政权是怎么来的,昔日的权臣和起义军领袖成为了统领天下的皇帝必然会想尽办法把自己成为皇帝的这条路给堵上,所以宋太降低武将的地位,明太祖杀死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一切都是必然,等到了清朝的时候,再也不存在一个玩弄皇帝的家族了,直到袁世凯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发布于 2019-02-06 18:29

虞舜代唐尧,可能就已经开始了循环往复

当然,那是上古,未免太古老了,无从考证是温和还是血腥

那么,我们看看后世

商汤灭夏,流桀

周武伐商,逼纣

秦昭仇周,徙鼎

项羽屠秦,残王

刘邦灭楚,诛羽

王莽篡汉,囚婴

刘玄破新,悬莽

赤眉立盆,斩玄

刘秀平定,安盆赵王郎中,食荥阳终身

在曹丕称帝之前,刘秀对刘盆子,是唯一善待前朝的例子,也只限于一世,并且刘盆子过的不是很好,给人干事还因病失明了

曹丕称帝,封刘协山阳公,奉汉庙承刘祀,仪同天子

可以说曹丕开了先后二朝和谐共处的先河,只可惜刘裕恢复了先世传统并发扬光大

顺带一提,曹丕不杀刘协,应当是考量到曹节

发布于 2020-06-12 09:36

还华夏政治斗争史,还下限。

如果稍微了解点譬如齐桓公和赵武灵王的晚景,绝对提不出这么贻笑大方的问题观点。

后面还强行跟宋朝联系到一起,曹公真是威武,跨越千年还能决定一切。

中国历史浩如长河,有人在其中见到一两滴溅起的浪花,就赶紧忙不迭把它们指出来,一面说着:“啊!这大河,不过就是两滴水花的故事!”

不要去用那些你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名词,譬如“华夏政治斗争史”,但对于你大约能理解的词要多怀敬畏,譬如“下限”。

多读书,因为你此刻就是一个下限。


以下这段特别送给楼下一位叫做姜任庭的答主,删评论加设置不能回复的操作很熟练嘛,怎么,敢尬答不敢回复评论?:

尧舜禹不能算,春秋战国算不得,王莽是个例外,董卓你不提,好嘛,曹操父子,这下看你们往哪跑!

我是第一次听说万恶之源这个词还能递补的,如果没有某某某,谁便是万恶之源,嗯,碰瓷硬靠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

每次只要一提到这样的问题,蜀吹就唯恐不及地冲过来刷一波存在感,管它尬不尬,反正今天打卡完成了,自以为是的正义感又得到了增长。

先想想清楚什么叫时代烙印再来用这个词,开篇就用封建制度的提法来做切分,这算什么时代烙印?公元18xx年的马克思主义时代烙印?

还说什么推崇曹操就代表了残忍功利的时代风气,呵呵,时代风气的性质这么简单就被你定义了?推崇曹操的原因这么轻松就被你代表总结了?你这一篇又一篇的胡说八道里倒是充斥着不学无术却又想沽名钓誉,观点么低端,逻辑么没有,删帖加设置不能回复的低端手法倒是挺6,我真以和你一起回答这个问题为耻。

编辑于 2019-03-02 09:57

日本天皇万世一系,看来日本的政治斗争是相当温良恭俭让了。

发布于 2019-02-01 17:19

曹丕:尧舜之事,吾知之矣。

都是学的老祖宗。

发布于 2019-02-08 19:26

我看三体的时候

我觉得里面很多知识分子起初对史强也没好脸

他就是那么一个粗鲁人,用刘慈欣的话说,一条直肠子从嘴通到屁眼

每个人会用自己的最优解来解决问题

文化人喜欢摆事实,讲道理

武人就喜欢武力说话,威逼强迫

与其说是武将在之后的时代混不好

应该说是被文人近臣排挤的太过严重

何况自己也不争气,你以为谁都喜欢用宦官当行政系统的?武将做不来近臣的技术活

发布于 2019-01-31 00:49

中国的政治斗争,从远古的尧舜禹到清末民国,基本上都是“枪杆子里出政权”,区别只在夺权的时候,是血流成河还是识趣过渡。

发布于 2019-01-31 09:49

刘裕杀禅让主,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这种首开恶例才算拉低下限吧。

曹操做的确实不厚道,但他的各种做法在权臣中不算开先例的,再说曹丕篡位又不是靠军事政变逼宫,和题主说的后期武将地位弱真没有太多直接关系。和从大统一王朝算起,王莽直接篡。春秋时期,臣弑君的例子就更多了。 唐,明的军事成就都不低。宋压制武将和黄桥兵变有直接关系。权力怎么来的,要防止以相同的方式逝去。

魏给晋的教训是宗室力量过于薄弱导致权臣篡位无能为力,然后司马家矫枉过正,给后世又上了一课”宗室过于强大的弊端”

编辑于 2019-01-30 20:34

辕固,齐人也。以治《 诗》孝景时为博士,与 黄生争论于上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杀也。”固曰:“不然。夫桀、纣荒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因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弗为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贯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 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 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 而何?”固曰:“必若云,是高皇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选自《 汉书·儒林外传第五十八》)

汤武革命都是以臣伐君,有没有道德汉景帝自己都没法回答。


发布于 2019-01-31 16:58

这个真没什么好黑的。汉献帝一开始就是没实权的吉祥物。曹老板把他供着,借助的是献帝的名分。曹老板的地盘全是自己一刀一枪挣出来的。汉献帝自己也心知肚明,所以和曹丕和平过度,很自觉的“禅让”了。曹氏也善待献帝到终了。这是双方都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相比之下司马家当街杀死皇帝,才真是刷新下限。

发布于 2019-02-06 10:47

尧舜汤武还有齐桓公和赵武灵王的时候,还没有确立完全封建君主专制,他们也不是皇帝只算领导,和汉末这种已经巩固下来的家天下制有本质区别。即便是郑庄公箭射周天子,也更多带有是附属国对盟主的挑衅。食汉禄而篡汉,曹操父子按当时的道德定义确实是逆贼。记住,曹操父子欺负汉献帝和改变汉号国祚是两个概念!!前者只是不忠,后者就是汉贼了----除非他们一直扶植刘姓宗室上位。

在曹操之前,王朝取代均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皇帝残暴无道,大概王莽以新代汉算个例外。汉献帝庸而不暴,曹操也没有伐恶吊罪的理由,他只要再进一步,就是王莽第二。以周公和周文王自比,那可真是不要脸至极了。周公在成王弱冠成人时就还政了,曹阿瞒欺负汉献帝孤儿寡母就不说,还冒天下之大不韪给自己弄个魏公当当。周文王儿子伐纣,有代民吊罪之实,师出有名。曹丕代汉,师出何名?

如果没有王莽垫背,说曹家父子是华夏之后弑君篡逆风气的万恶之源毫无问题。

一报还一报,司马家族欺负曹操后代甚至鹊巢鸠占,合情合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曹吹们就别扯什么天下唯有德有才者居之之类p话了,讨论历史人物不贴合那个时代烙印而用现代思维解读古人强词夺理,不论也罢。

编辑于 2019-02-28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