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俄罗斯
坦克
坦克世界
俄罗斯电影

如何评价俄罗斯电影《T-34》?

关注者
219
被浏览
503,035

58 个回答

我是大约一年前网上下载看的,所以出于少买一张票的心里亏欠,我必须说这个片子各方面还可以。但是其实我不太想评论特34.主要因为最近几年T34的片子太多了。我觉得,既然俄罗斯电影界这么喜欢二战坦克战,不惜各种魔改,为什么不把现成的,最豪迈的KV2的故事拿来拍,老是T34。好像T34包打天下。

此事有诗为凭:

万死绝境孤军在,桥头响雷水逆流;

神教奋起一五二,横车挺炮却敌酋。

编辑于 2021-01-02 05:58

安东星发来贺电





发布于 2019-05-29 11:13

红歌镇楼:

把士兵埋葬在大地

朴素的士兵们

没有地位

勋章也没有

这大地是士兵的坟墓

在这里他们永久地安然躺下

银河水流无止境

浮起密布的云

雷声轰隆隆响

到处都是闪电在发光

风声嘈杂

战斗在很早以前结束了

所有的战友把士兵的尸体

安葬在大地

这是无名战士的坟墓

这首歌曲是1965年苏联老电影《鬼战车T-34》的开篇主题曲。配合着悲壮悠长的旋律,画面从阳光明媚的原野,到高耸入云的卫国战争纪念碑,倾诉着对苏联无名烈士的无限敬意。

六十年代的苏联电影,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甚至具有极强的实验性。《鬼战车T-34》虽然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在摄影机角度、构图、剪辑等方面都有创新,在当时算是很超前了。导演毫不吝惜各种新颖的创作技法和镜头语言,对伟大的无名烈士,怎样歌颂都不为过,尤其表现了对死亡率极高的苏联坦克兵的敬意。电影的艺术性和可看性极强,甚至进入1965年第1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冷战时期不可想象。

《鬼战车T-34》中有很多创新摄影角度和技法

不过,《鬼战车T-34》又是一部让人看得非常尴尬的“抗德神片”,主要是因为电影的故事。影片开头交代,故事是根据卫国战争期间一件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了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这件事估计能排进TOP 20。

事情是这样的:

为了对抗给德军带来巨大伤亡的T-34坦克,某坦克军官想出一个很有创意的实验:在后方的战俘营里挑选被俘的苏军坦克手,让他们在一周之内修好缴获的T-34。待坦克修好具备驾驶条件后,战俘开着T-34在训练场里当活靶子,一方面德军可以测试出自己火炮的威力和射程,另一方面也能测试出T-34的防御极限,两全其美。德军高层对这一想法也很赏识。

以上的剧情还很正常,然而接下来事情的走势就很魔幻了。其中一位被俘的苏联坦克车长,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主角,他率领的坦克小组竟然突破德军训练场的炮火逃跑了。就这样,一辆苏联坦克单车,在敌国的国土上肆无忌惮飞驰。虽然这辆坦克并未配备任何火力,但它所到之处都引起德国普通民众的恐慌。

为了宣传自己的正义抹黑敌人的邪恶,电影中充满了毫无掩饰的暗示,比如上图T-34坦克撞倒德意志雕塑的一幕。最后,导演特意安排主角为救起一个德国小孩而被纳粹追兵射杀的结局,宣传目的不言而喻。

《鬼战车T-34》塑造了神一般的苏联坦克兵

事情虽然挺夸张,但T-34坦克之于卫国战争的意义怎么夸大都不为过。作为苏联反败为胜的主战坦克,从抵抗德军入侵开始投入使用,到二战转折点库尔斯克会战,再到最后反攻柏林,以及战后在苏联和世界多国军队的持续服役,可以说是神一般的存在。它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一款武器的物理效用,成为当时苏联和当今俄罗斯军事胜利的信仰,普京大帝每次都让T-34出现在红场阅兵的C位。

2018年,关于T-34坦克电的影又来了一部~俄罗斯导演阿列克赛·西多洛夫(Aleksei Sidorov)翻拍了1965年的《鬼战车T-34》。这版最新的《T-34》主体故事与1965年版本完全相同,依然延续“抗德神片”的思路。

今天,电影的特效技术与六十年代相比不知高了多少倍,良心级别的慢镜头特效给这部电影加分不少。另外,紧张的叙事节奏,颜值极高的男女主角,苏德两方坦克车长甚至有点“基情”的嫌疑,这些元素都让电影达到爽片应有的效果。

同样是俄罗斯二战神片,为什么这部电影评分比较高呢?

原因1:特效看得爽

记得第一次看到《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Bullet Time)特效,我惊呆了,估计当时全世界的观众都惊呆了。如果一部电影没有绝妙的故事,但视觉效果空前震撼的话,也能让观众看得过瘾。大制片厂绝大多数的流水线大片,解决的就是看得爽的问题。

以往战争电影里坦克对战,仅仅是炮口冒个烟+音效+对方被击中的爆炸,爆炸效果可以做的漂亮一点。而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却可以让同一内容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新版《T-34》在特效上毫不吝惜成本,导演和技术公司把“子弹时间”特效做了个升级,让坦克发射出的穿甲弹或者高爆弹都有了“炮弹时间”。

像上图这样的“炮弹时间”特效,全片一共出现了16次。就在开篇半个小时内,导演就很大方地使用了8次。

电影前30分钟,发生在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最胶着的时刻: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刚抵达连部的主角接到上级命令,掩护旅部和医院撤退。情报显示,向前突进的德军兵力是一个坦克连加步兵若干,而红军这边只剩一辆坦克和3名步兵。看这兵力对比就知道赢不了,但越是神片就越要有这种看起来不可能的反差。

主角车长虽然刚刚从坦克军校毕业,没有实战经验,但他却毫不畏惧,战术上深得卡图科夫将军坦克伏击打法的精髓,一辆坦克配合几名步兵,几乎消灭了德军一个完整坦克连。这段让德军以为是青铜最后却打成王者的坦克攻防片段,把观众牢牢按在座位上。

有这样滚热的炮弹擦过T-34炮台倾斜装甲的慢镜头。


也有苏德两方炮弹的直接对刚,看得特别爽。


如此精良的慢镜头特效背后,原来是有军迷非常熟悉的Gaijin Entertainment游戏公司的技术加持。Gaijin旗下最经典也是最为中国玩家熟悉就是《战争雷霆》了。游戏论坛里经常有军迷讨论,Gaijin有这么强的特效制作技术,如果去拍电影会怎么样?Gaijin其实已经为大家呈现出令人惊艳的答案,早在2016年上映的俄罗斯二战电影《潘菲洛夫28勇士》中,Gaijin就参与了坦克特效技术方面的制作,其后又为这部《T-34》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Gaijin为《潘菲洛夫28勇士》制作的极其逼真的坦克


虽然主角一顿操作猛如虎,但毕竟以一辆坦克抵抗一个坦克连,最终还是寡不敌众被俘。这段视觉极其过瘾的开篇,算是主角被俘的前情,1965年的老电影中并没有交代车长如何被俘。增加的这段故事不仅一下把观众钉在屏幕前,也让叙事显得更完整。


原因2:合格的古典叙事

时间来到三年后的1944年,在与苏联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中,德军闪电战的优势逐渐消失。纳粹低估了苏联的国土面积,更低估了苏联军民的抵抗决心。然而,大部分狂热的纳粹分子还在做着最后的顽抗,其中就包括电影开始率领坦克连突袭莫斯科的德军坦克车长尼古拉斯。

在这三年当中,德军不断从胜利走向失败,不过丝毫没有影响这位坦克军官的仕途。他不仅从国防军跳槽到了党卫军,官也越当越大,从领章看升到了一片叶子的党卫旗队队长(相当于军队里的上校军衔)。

反派党卫军尼古拉斯(左)

不仅如此,尼古拉斯还得到向党卫军全国首领希姆莱直接汇报的机会。他所汇报的内容,就是把坦克兵战俘当靶子的武器测试计划。听过计划,希姆莱很欣慰,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帝国的命运就掌握在您手上了……”我相信,这句话希姆莱不只和他一个人说过。

整部电影从反派汇报实验计划开始,进入到一个完整的古典叙事模式:一开场,主角和反分别露个脸,并提出一个戏剧冲突;接下来,明确主角所要达成的目标,并展示出重重的困难,在这部电影中就是苏联车长想要趁实验的机会逃出集中营。

美国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就被古典叙事模式所主导,这种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叙事模式,从“铺陈→冲突→解决”结构非常明确和简单,我们所看过的绝大多数剧情片都是这种叙事结构。虽然每位观众都清楚这种叙事模式的发展方向,但如何能时刻抓住观众的神经,就要拼导演和编剧的功力。

导演需要通过合适的视听语言,让这一叙述过程好看起来,而编剧需要让故事的智商始终在线,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从口碑上看,这部新版《T-34》的在叙事方面算是过关了。

苏联车长从开始计划逃跑,到发现缴获坦克中剩余的炮弹,到美女翻译的机智协助,甚至还有差点干死古德里安的意淫。主角一点一点的前进,一点一点地遇到困难,最终又比较合理地解决了困难,使剧情的冲突不断走向高峰。

训练场差点一炮干死古德里安

最后,敌我两方车长在一座小镇再次展开一对一决斗,两方车长各射出了致命的一炮,观众的情绪也随之被提升到最高点。结局当然也是正义的一方最终活了下来,还得到反派的尊敬,邪恶的一方坠入深渊。


原因3:高颜值的号召力

除了视觉享受和智商在线的叙事,大爽片还需要高颜值明星来让观众买单,这部电影在男女主角方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伊琳娜·斯达申鲍姆+亚历山大·佩特罗夫这对神仙眷侣。据维基百科显示,这部电影目前是俄罗斯本土电影票房第二,明星的号召力功不可没。

伊琳娜亚历山大从《莫斯科陷落》一起登场,就成为俄罗斯新一代偶像级明星。就是在这部电影中,两位当红小哥哥和小姐姐擦出爱情火花。

此后,两人又在本片《T-34》以及《花滑女王》和《莫斯科陷落2》中多次合作,戏外这对CP更是经常po出甜蜜合照,大秀恩爱。据国外名人杂志报道以及网友从伊琳娜ins发出的照片猜测,两人已经低调完婚。

本片男女主角已经低调完婚


让我们期待伊琳娜和亚历山大未来给影迷带来更多精彩的银幕形象。


对T-34坦克的评价:苏俄军事胜利图腾

1965年《鬼战车T-34》开头画面中不断被导演蒙太奇的纪念碑,是苏联1945年在柏林特雷普托公园(Treptower Park)建造的苏维埃战争纪念碑。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首都有一座纪念自己烈士的纪念碑显得有些尴尬和奇怪,但这宣示着苏联曾经所经历的战争创伤和胜利。即使后来柏林墙倒塌,德国人还一直保持着这座纪念碑和烈士墓的完好。

特雷普托公园苏维埃战争纪念碑

T-34坦克,是苏联卫国战争主战坦克,从它驰骋战场开始,苏联终于有一款能和德军强大的装甲部队抗衡的坦克。不夸张的说,是T-34的出现改变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走向,它让装甲兵之父古德里安非常不安,才有了德军后来著名的豹式/虎式坦克的出现。

直到二战后很多年,T-34还在苏联和许多其他国家的军队服役。这款坦克还是许多现代坦克设计的原型,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革命性的影响,被誉为现代坦克研发设计的鼻祖。有些落后小国,甚至直接买俄罗斯淘汰的T-34列装自己的部队,直接当主战坦克用,可见T-34对世界军事力量的影响之大。

知乎上有个问题 【应该如何评价苏联的T-34坦克?】


有一位网友的回答简单且切中要害:

如果我是一辆坦克的车长,为了能在战争中活下来而战斗,我会选择虎式重坦;

如果我是一个装甲师的师长,为了能完成上级的作战任务,我会选择豹式中坦;

如果我是一支军队的统帅,为了能打赢整个战争,我会选择T-34中坦;

斯大林选择了T-34,他赢得了战争!


T-34一定不是最完美的坦克,相反它有很多缺陷,但它是当时战争条件下机动性、火力、装甲、造价和生产工时等各方面最均衡的一款坦克。

T-34是苏俄军事胜利的图腾。

发布于 2019-05-27 15:13

这个片子看完你会觉得这片子有两种游戏模式,德棍那边玩的是战争雷霆全真模拟,全车长视角,不能下车,享受战争雷霆炮弹机制,受击一发弱点殉爆,而主角车队玩的是wot血条世界,视野点亮,伤害血条计算,绝对不会一发殉爆,不会成员昏迷。就连塞手雷的老哥被震了一下都没死,个人都是有血条的,令屏幕前的我不禁惊呼苏维埃超人,总之看完得出个结论,单车没有血量的德军在打有血条的苏军boss,团本boss单刷脚男的故事,也算是为这些年来各大游戏的boss一雪前耻,是个boss活下去的励志故事。

发布于 2019-07-14 08:35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苏冷战逐渐进入了前所未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局势,好大喜功的勃列日涅夫不仅想要在军备竞赛上压过美国,同时还想在意识形态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

为了迎合勃列日涅夫的意愿,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于1972年开始,利用本国体制优势,集结大量人力、物力耗时四年拍摄出了世界电影史上无可比拟的战争史诗片《解放》。



这个由五部独立电影组成,总时长为487分钟的战争史诗从1943年苏联红军反攻开始,到强渡聂伯河,解放基辅,最后攻克柏林,全景展现了二战时期的苏德战场。

为了强调影片的纪实效果,导演在电影中穿插了大量的真实历史文献片段,并始终穿插了诸如斯大林、朱可夫、罗斯福、丘吉尔、希特勒等历史人物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和历史决定的真实历史情节。

在前苏联军事实力和发展水平均步入鼎盛时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解放》这样一部战争史诗电影在缅怀英雄先烈,弘扬爱国热情,展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也在有意无意之间凸显着前苏联的强大国力。



然而时过境迁,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曾经不可一世的巨人最终还是倒下了,而伴随着巨人一同倒下的还有作为国家宣传道具的电影行业。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苏联解体开始,俄罗斯的电影行业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面临着举步维艰的艰难处境,长期处于国家补贴和控制之下的电影行业一度由于无法适应经济政治体制变革而濒临凋零。

直到九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一些俄罗斯电影人果断放弃了长期坚守的意识形态壁垒,大胆引入西方的电影理论和丰富多变的类型电影,甚至参与到好莱坞电影的制作和拍摄中,这才使得俄罗斯的电影行业逐步复兴。



但在前苏联时代辉煌无比的战争类型电影由于费时费力,同时需要有大量技术支撑,因而始终没能再度升起。

同时,由于旧时代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已然不复存在,如今的俄罗斯电影行业即便倾尽全部力量也很难再拍摄出一部如《解放》这般气势恢宏、波澜壮阔的宏观视角战争史诗。



不过近几年来,俄罗斯电影人似乎发现了另外一条战争类型电影的创作之路,逐渐拍摄和制作出了一批以小人物作为主要叙事视角的战争类型电影,这其中包括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潘菲洛夫28勇士》、《勒热夫战役》等制作精良、剧情出彩的中小成本作品,以及我们今天所要讲述的这部《猎杀T-34》。

超越时代的试验之作与时隔多年之后的翻拍

于1965年上映的《鬼战车T-34》在当时的苏联电影中可以说是个异类,在电影特效尚且不存在的年代里,这部电影更加注重镜头语言的运用,特别是对于机位的布置、画面构图以及剪辑技巧无不向观众明确着这部电影是导演个人的创新和试验之作。

同时在画面剪辑、音效处理和配乐选择上亦凸显出浓郁的苏联美学风格,全副武装、威力巨大却又有些笨拙的T-34坦克战斗场面搭配上粗旷真实的战地音效几乎把观众身临其境般的带到了战争现场。



对于许多军迷而言,虽然电影后半段单兵直入横扫德军的战斗片段显然有些脱离现实的神剧味道,但是这部数十年前拍摄制作的电影对于坦克兵操作流程的精确展现、同时期T-34坦克的真实模样、当炮弹击中坦克一侧弹开后车内坦克手耳膜出血的真实反应等等细节的研究却是难能可贵的。

这部电影超越时代的创作思想和主旋律精神使得它在当年问世时不仅取得了苏联电影界的重视,同时也成功进入了1965年的第18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甚至于后来还曾经在日本进行过公映。

在冷战时期,一部由苏联电影人创作的电影作品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时隔多年以后,《鬼战车T-34》被翻拍制作成了《猎杀T-34》,这部翻拍之作相比原作而言摆脱了试验性质,加入了男主人公的情感故事线,同时融入了对战友情谊和爱国主义的歌颂,所以也更加倾向于是一部主旋律性质的商业类型电影。

原作《鬼战车T-34》的电影剧情实际上是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故事讲述了一个德军坦克军官为了帮助训练培养德军坦克部队的精英人才,突发奇想跑去后方的战俘营里面挑选了一组被俘的苏军坦克手,让他们在一周时间内修好一辆在战斗中因为出现损伤而被意外缴获的苏军T-34坦克。



等到坦克修复完毕之后,这位德军坦克军官命令战俘开着没有配备弹药的T-34坦克在训练场内为德军坦克充当活靶子。

这一方面可以训练德军坦克兵的战场反应能力以及新式坦克的性能,另一方面也能在此过程中找寻T-34坦克的性能缺陷为后续德军坦克研制提供帮助。

这么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很快就获得了德军高层的认可并转变成为了现实,不过戏剧性的故事情节也从这里开始了,虽然没有配备弹药,但是在战斗经验丰富的苏军坦克手操作下,一辆T-34坦克居然逃出了防御重重的德军坦克训练场并且制造了不小的恐慌和危机·····



与《鬼战车T-34》的主要剧情相同,《猎杀T-34》的主要剧情内容也是一位被俘的苏军坦克车长在德军坦克军官逼迫下,不得不带领一个由战俘组成的坦克车组修复一辆从前线运回的战损T-34坦克,并且充当德军坦克训练时的活靶子。

不过不同的是,在《猎杀T-34》中,当战俘们检查维修T-34时,发现了其中居然还剩下六发炮弹,而故事主人公们的人生结局也与这几发炮弹息息相关。

是历史还原?亦或是抗德神剧?英雄主义?

在电影开场后的半个多小时里,男主角带领一辆T-34坦克,凭借出色的部署和配合最终成功将一整个德军坦克连全部打爆。

这样的情节显然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对个人英雄主义的塑造,是为了增加影片的戏剧性效果和观影体验而设置的。

对于许多想要看战争爽片的观众们而言这样的剧情设置简直是惊喜,甚至有些超出预期设想。



但是对于那些希望在银幕上看到一场真实战争的军迷观众来讲,这样的剧情设置无疑有些脱离现实。

而且一行五个人除了有一个人在电影高潮光荣牺牲以外,四个人居然能够从德军后方全身而退,如果完全以真实战争的视角来看这部电影,许多剧情是经不起推敲的。

这也是为什么电影上映以后被许多观众评论为是一部“老毛子的抗德神剧”的重要原因。



但是有些观众将《猎杀T-34》完全视作为“《狂怒》的苏联版本”显然有些过分了。

首先是电影开场的战斗片段,主角这边驾驶的是一辆1941年/1942年型的T-34/76坦克。

其无论是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

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Ⅲ型坦克相当。但是它的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并且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

在许多军事专家看来,斜面装甲有两个好处,一个是炮弹击中后容易弹开,并且减轻击中过程中的冲击力;另一个则是在无意中使得坦克在被德军75毫米炮射击时,装甲效果大大增强,正面和两侧装甲均能够达到100毫米以上的防护效果,直接导致二战初期的德军在五百米以上的距离面对T-34坦克时都手无缚鸡之力。



电影开场时,面对T-34坦克的是清一色的德军Ⅲ号坦克,其中似乎还混杂了一部分Ⅱ号坦克,这些型号坦克在面对T-34 时几乎都处于劣势,T-34/76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击毁它们,而它们如果想要击毁T-34/76就需要一定的战斗经验和技巧。

片中的Ⅲ号坦克曾经两次击中T-34,但都因为跳弹和失误打到了T-34的侧面装甲上。虽然T-34/76的装甲防护效果较佳,但是如果与多个敌人正面同时刚依旧会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如果对方瞄准防护薄弱的观察口、炮塔底座、驾驶员舱门等进行近距离射击的话,T-34依旧会被瞬间打爆。



然后则是电影后半段T-34与黑豹之间的对决,1944年的豹式坦克几乎是纳粹德国陆军最为骄傲的武器之一,但是在面对T-34坦克时依旧被连续击败,除去电影主角光环之外,和当时坦克手经验不足也有很大的关系。

随着战争的持续进展,到了1944年的时候,在战争初期对战争胜利起到巨大作用的精英飞行员和坦克手已然消磨殆尽,而后备力量的训练时间又严重不足,导致战争后期轴心国阵营几个国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几乎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便被推到一线作战。

电影中由主角率领的战俘坦克车组虽然炮弹严重不足,但是都是从战争初期就一直作战的老手,其经验各方面肯定要比德军训练营的新兵蛋子强的多。



总的说来,从作战技术、真实史实、道具还原来看,《猎杀T-34》都不愧为是一部献给二战苏联坦克手和T-34坦克的礼赞电影。

当然电影中以一敌多的作战场面肯定不会出现在真实的战斗中,但作为基于剧情实际需要所进行的戏剧性演绎,依旧还是可以理解的。

把《狂怒》与之相提并论似乎显得不是特别的公平,毕竟后者完全是根据主创团队的凭空想象、过分拔高了坦克的作战性能,许多情节完全没有现实依据,都是在运气的支配下创造的。

而本片的主人公在每次作战前好歹也都制定了能说得过去的作战计划。并且在整个作战过程中也展现出了缜密的操作技术。

发布于 2020-12-14 20:52

个人觉得里面那段从战俘营冲出来后,去接女主角那段最经典,从紧张激烈的战斗转换到甜蜜调皮的约会场景,象征着支撑我们走过艰苦而又暗无天日的战争岁月的不就是这一点点的小美好吗?!心中有爱,希望就不会消失,愿望才有实现的奇迹可能……

发布于 2019-08-28 17:52


2014年有一部电影叫《狂怒》。皮特主演,它主要讲述了在二战期间美军的一辆谢尔曼坦克以及他的司乘人员在遭遇到德军的虎式坦克以及后来的大队人马潮水般的进攻中如何壮烈的故事。这是一个长句,长到足以概括其剧情发展的始末。熟悉那部电影的人自然可以嗅出来熟悉的味道。对那部电影非常陌生的人,阅读了这段文字之后,对于剧情也会有所理解。没错,简单的剧情,但是,却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热情。



究其原因,自然是对于那段历史以及在历史中发生的那段故事的认同。即使那部作品夸大了一辆谢尔曼坦克在真实战场上的作用。但是依旧是看的很多军迷朋友们热血沸腾。一切的一切,都源于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我们对于剧情本身保持了最大的宽容。



军迷们对于军事题材的电影的热情可见一斑。这也极大的催生了之后的很多军事题材的电影丛生。但是很遗憾,除了《狂怒》带给我们惊喜之外,很多军事题材的电影大都浮浮沉沉。基本上少有惊喜制作诞生。时间推移到了2018年,这一年俄国人开始坐不住了,作为二战重要参与国家的苏联后身。俄国对于自己在二战期间发挥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为什么一辆谢尔曼坦克就可以用一种“抗日神剧”的方式来达到举世瞩目的效果。为什么美式公子哥式的二战坦克题材电影就能俘获一些不明就里的观众。老毛子自然是不服的。于是乎,这样一部简单粗暴的作品就诞生了。



没错,这部作品简单粗暴到了极点,你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部作品的诚意——《T34坦克》。这没有丝毫美化这辆可以闻名遐迩的钢铁英雄的意思,皮特的谢尔曼至少还有着自己的代号以及昵称,但是本片却连这种头衔都去掉了。诚意可见一斑。



没有了头衔,自然就没有任何的大的水份了,果然,本片在一场又一场的刺激战场中开始了。同样的,本片的剧情也没有太大的起伏,基本上依旧是在说这几个坦克司乘人员如何利用自己的T34与敌人的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作斗争的故事,最终这几位勇士活了下去,然后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确实,本片没有任何的起伏,这也符合老毛子一般的规律。本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的是在驻守的过程中仅靠着一辆T34最终成功的歼灭了敌人的一个坦克连队。这虽然有点神剧的意思在里面,但是考虑到本片确实是将这些钢铁巨人们的彪悍以及狂野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话,我们也就忍了。谁让本片少水分呢?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在被俘之后,如何在敌人的集中营艰难求生。说是艰难求生,其实并不准确,本片远没有太多惊险的部分,更多的是带给我们一种说紧张不紧张,说不紧张却略带紧张的场景。最终,这几个人神奇的聚集在了同一个集中营,后来的发展也就略显顺畅了。当然,这也就顺利的过渡到了下一个章节,逃出生天。



这是全片最为让人称道的地方,即使是开片的时候已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完美的坦克司乘人员是如何将自己的座驾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的。但是在最后我们依旧是会对这样完美的操作啧啧称奇。这确实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同时我们也会为这部作品予以好评。同样的是将一辆坦克带入到汪洋大海的战争当中,本片没有太多夸大的成分,那些子弹停留时间也是为了更好地让你理解片中的那些精彩部分自始至终。



虽然毫无疑问的穿插了男女之间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也被最大限度地弱化了,最终成为了一味不错的调味品,而对于剧情本身的影响以及作用并不是很大。甚至于本片中的女主人公还不如一辆坦克留给人的印象深。



回头再来说说本片的绝对主角T34,这是一辆怎样的作品。作为二战后期苏联的经典之作,T34最大程度的利用了自身的装甲性能。他所独创的“斜角装甲”使得即使被当时的德国坦克75毫米的炮弹击中也能做到毫发无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13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100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击穿,只有德国的88炮能阻挡。看完这组数据,你应该不会觉得本片有太多的神剧嫌疑了吧。



总之一句话,《狂怒》有的,本片也有,他没有的,本片还有。同样都是有点神的作品,本片当然可以当得住那些艳慕的眼神。

编辑于 2019-08-27 07:37

当抗德神剧看

跟抗日神剧不同,抗日神剧表现得是结果,不管用什么花招干掉鬼子,反正最后获得胜利了。电影T34更注重过程,编剧拼了命把这一切变得合理,比如开场T34伏击掉一个坦克连,这都可以用德军坦克打不穿T34来理解,最起码T34被击穿就死个同轴机枪手,可以理解为运气好,而德军坦克手击穿T34后魔怔的不补炮,也可以理解为想拖回去研究,都可以理解对吧。

最后一场战斗,T3485对阵多辆豹子还能成功击杀,可以用德军坦克手都是新手来理解,甚至连夜战豹伏击都能反杀,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赢麻了,各种赢。

本质上跟狂怒是一个类型,但是比狂怒更讲究,因为狂怒你可以讲出很多漏洞,比如PAK40近距离伏击都能跳弹,比如虎式跟M4近战,比如木头挡88炮,比如被打魔怔了才想起来有铁拳用,至少电影T34里没有太多很明显的漏洞,你无法评价这多不合理,只能说运气好,T34编剧这就碾压狂怒编剧,高了无数个华莱士。

发布于 2021-05-28 09:15

你不能说这部电影完全符合历史,但相比其他坦克题材的战争片,绝对是符合安东星日常的

发布于 2021-05-28 14:45

首先,我们明白了几个事情

1.侧面反应德国坦克被暗搓。明斯克宇航局还想狡辩?

2.大家这会知道灯泡技能多重要了吧,记得先点灯泡技能

3.出门在外要记得带修理包和灭火器

4.银币弹的T3485打弱点是可以肝7级黑豹的。但是要打弱点

5.视野的重要性.懂?被点亮,呵呵,玩蛋去吧。





抛开其他,这部电影还是不错的,总的来说抗德神剧都一个样。提主干的剧情,就是一个满技能熟练度百分之百的车长带着一群满技能的成员肝几个百分之五十的黑豹的故事。而且对面的boss也只是仅有车长满技能。同时对面不缩圈瞎jer射。



正经回答,特效不错,剧情神剧,慢动作好评,爽片,看完想打坦克世界。比较写实,在坦克里确实啥都看不见,而且很难发现灌木里的坦克。

不说了,要是电影里出个白云,我估计3485连营区都出不来。

发布于 2019-07-20 03:27

今年上海电影节上看的,这次的翻拍其实就是没啥剧情的爽片,而且自下半部起就丧心病狂得滥用炮弹时间特效真的有点审美疲劳。于是光说动作场面整场下来最好看的反而是开场埋伏3号那段 那种毫不拖泥带水的一穿二镜头才叫带感,金属射流秒杀乘组员的特写也让人印象深刻。

但后半部打豹式开始就整个一游戏宣传片既视感,除了炮弹时间不慢放就不舒服斯基, 各种似曾相识的魔法雷霆场面比如地板跳弹穿底盘,比如炮弹钻座圈,甚至还有隔壁点灯乱入。一旦开始滥用这类“巧合”电影给人感觉就不怎么对头了,明明应该是气氛更为紧张战斗更为艰难的下半部反倒一种开坦克郊游般的喜剧感 德军仿佛只是拿来戏耍的陪衬+点缀。最最后的坦克决斗也有点突如其然 总之后半部处理的不是很好。

当然作为装甲题材爽片看看也是挺不错了,但神剧味太重总体观感个人认为不及狂怒。

编辑于 2019-08-30 03:58

我来看看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个电影背后,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一次苏联战俘开t34逃跑的事

发布于 2021-07-13 18:20

精彩,作为一个战争片,聚焦坦克兵,对于我们而言还是挺新鲜的体验,观影感受非常好。

震耳欲聋的轰鸣,坦克兵们在炮声中嘶吼着对话,集中营里营养不良的憔悴,没有小鲜肉那样的偶像包袱,特别真实且有代入感,背景音乐和恰到好处的特效也为影片增色不少。

讲几个触动到我的细节:

  • 在俄罗斯小镇的坦克大战中,塔克驶入,一路碾压,压过了镇子里的教室,课桌、地板和写着诗的黑板被压碎,如同当年的情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落后就要挨打,曾经屈辱的岁月过去也只是区区不足百年。
  • 还是在小镇里,坦克开过,撞开了鸽笼,白鸽受惊,齐齐斜飞过天空,没有安稳的环境,哪来的和平和静谧美好。
  • 经典的《天鹅湖》配上苏联坦克兵高超的驾驶技巧,在纳粹的集中营里大大方方地展示了自己的实力,艺术的优美和军事重工业居然完美结合,让人热血澎湃,是本片最燃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场面。
  • 画面刚到集中营的时候,狭小的火车厢里倒出一排一排一排一排一排一排的苏联人,营养不良,如行尸走肉一样麻木,很心酸很写实,国家被侵犯的时候个体的力量如此渺小,只能在一点点夹缝里祈求着一丝丝生存的希望。
  • 美女翻译看似在精神和肉体上屈从于纳粹,内核却是敢于战斗,敢于冒险,小姐姐的颜值实在是高,清秀忧郁,笑起来又那么明媚,如同俄罗斯文学,那样美好,又那样坚韧。

细节做的好,故事讲得有意思,人设居然也挺完整(看过了许多烂片之后,居然觉得达到这样是很可贵的了……)

  • 男主在集中营里选择坦克兵的时候,最后牺牲的战士态度最为不屑,认为他是纳粹走狗,往男主身上吐唾沫,最后他作为“最勇敢的一员”,挽救了大家的性命;教徒坦克兵一开始就向男主示好微笑,作为一名战士,他希望保家卫国,作为一个人,他希望活着;驾驶员从开始的不理解再到认同、继续战斗,“你要奇迹,我就给你奇迹”,最终他创造了奇迹。
  • 两位尼古拉斯,一位苏联红军,一位德国党卫军,两度对战,高能对决,德国尼古拉斯的友善也是有迹可循,希姆莱问他恨不恨苏联红军(大意),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我是一名军人,感情对于我而言没有意义,要做到是效忠于帝国。他对于苏联尼古拉斯有着一丝惺惺相惜和尊重,类似楚云飞和李云龙的感情。

孤勇的T43,无论在苏联的小镇上,还是在德国去往捷克的路上,都让我想到“骑兵连,前进!”的勇气,感谢这些人,用实力捍卫了现世的安泰。

战争可怕,居安思危,毕竟,winter is coming...


我们常说软实力,通过吸引而非强迫获得预期目标的能力,在文化层面上看这部电影是成功的,成功地吸引了我们对于俄罗斯文学、音乐、电影的兴趣,再次正视“战斗种族”的实力和耐力。

而话又说回来,软实力也需要硬实力作为支撑,军事、经济、工业等等各方面的全面推进,在这一点上,每个国家都在往前跑,就看谁跑得快,跑得稳。

编辑于 2020-12-23 10:56

评价《猎杀T-34》这部电影最现成的说法就是——俄罗斯版卫国战争的《亮剑》。

就如同那部我国民众耳熟能详的抗日大片一样,《猎杀T-34》整体上而言令人振奋,有不少血脉沸腾的场面,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俄罗斯民族面对战争时的勇气与绝境时的乐观精神,这都是这一部电影值得一看的因素。然而从历史的角度上,也如同《亮剑》中频繁出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结构性,政治性错误一样,我们很难把《猎杀T-34》称之为教科书级的历史影片,因为其故事架构和设置与历史事实相距甚远。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影片当做娱乐看,当做展示俄罗斯民族自尊心的俄式爽片看,当做了解俄国人民族性的窗口来看,唯独不能将其作为历史事实来看。

这部电影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1941年莫斯科近郊的坦克阻击战,另一个则是1944年纳粹德国训练营中,尼古拉与他的战友们的绝命逃亡。莫斯科近郊的阻击战,尼古拉所采取的坦克伏击战术在主场取得成功并不是特别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第二部分尼古拉和他的几位被俘战友将计就计驾驶着一台被德军缴获的T-34,在仅有六发炮弹的情况下横冲直撞,最终胜利逃生的故事就显得过于离奇了。

众所周知,与被希特勒作为末日武器,寄予厚望的一干黑科技不同,T-34无论是早期的T-34/76还是配备了85毫米炮的后期型号,由始至终都并非俄国版的虎式坦克,而是与诸如伊尔2和波波沙等广大的苏联武器一样,皮实耐用,产量极高。纵观苏联元帅们的回忆录,也总是强调集体英雄主义,而非像纳粹方面擅于造神。在这个基础上,要以单一一位苏联坦克指挥员为主角去撰写一部情节精彩,凸显个性且符合史实的电影本就是十分困难的,何况在这部电影中,尼古拉不单要在莫斯科郊外,有己方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击退远道而来的德军,还要以战俘的身份,带着一辆性能不及对方且缺少弹药的T-34坦克一路杀出重围,这显然更像是主角光环附体的李云龙。

而这部电影中主要的剧情冲突是来自于红军的坦克指挥员尼古拉和纳粹的坦克指挥员克劳斯。这也陷进了一种斗兽棋式的英雄决斗的叙事模式。与其说这像是在幅员辽阔的苏德战场上动辄百万兵力千百辆坦克辅以无数对地攻击机的成体系对决,却更让我想起了抗战剧《亮剑》之中李云龙和楚云飞之间的亦敌亦友,英雄相惜但见面亮剑的关系。以克劳斯的角度,他以与尼古拉有同源的名字为荣且在最后的战斗中以一种血腥的苏德战场上极其少见的绅士精神给了尼古拉五分钟时间去接回受伤的战友再进行对决,而尼古拉在决斗胜利后则是遵守了坦克决斗的不成文规则,没有用手中的步枪射杀已经爬出坦克的克劳斯,甚至还想要救他一命。这样的骑士风度真的可能存在于刚刚走出纳粹战俘营且在战前就已经从军并在莫斯科近郊目睹家园毁灭的红军尉官和一个战车上都铺着纳粹旗帜的铁杆纳粹之间吗?这部电影对一场充满仇恨与凶暴的战争浪漫化,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推崇都很难让其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卫国战争历史叙事片,反而更像是作者在脑海中构建出的一个从来就不曾存在的苏德战争幻境。

除此之外,这部由俄罗斯第一频道所出品,官方色彩浓厚的电影也夹带了一些代表着后苏联时代俄国政府意识形态宣传上的私货。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当坦克逃出战俘营,到了小镇进行补给的时候,除了食物和衣裳外,其中的一名坦克手还顺走了一副圣像。在最后的高潮,T-34和克劳斯的豹式坦克对撞的时候,那一名拿走圣像的坦克手一直抱着圣像祈祷。对于宗教信仰强烈的俄罗斯而言,固然在卫国战争的后期,主要的兵员从早期信仰坚定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变为了普通俄国民众,斯大林采取拉拢宗教势力团结国家的手段后,这样的情节也并非无的放矢,但显然对红军战士如此描述更加符合现今俄罗斯政府回归俄罗斯传统的价值观,一方面歌颂苏联在保卫家园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去苏联化,向保守主义转向。

当然作为一部反映俄罗斯民族性的电影,《猎杀T-34》中也有我非常喜欢的情节。在几位战俘将那辆被德军缴获的T-34修好,满怀对逃亡的信心向到场监督的克劳斯等德军军官展示坦克的动力,他们说到要让T-34跳《天鹅湖》时,背景音乐随即响起了柴可夫斯基澎湃又悲壮的《天鹅湖》的乐曲,看到这一幕,想起了列宁格勒围城时响彻战壕的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号交响曲,这就是俄罗斯啊——那种经历过无数苦难后依旧乐观幽默的俄罗斯人的民族性!单单冲着这一个场景,这部电影就值得一看。

综上所述,如果不将这部电影作为历史纪实,也不去纠结其中这样或那样的历史错误,而只是把它当做一部像《亮剑》一样让人热血沸腾的战争大片,这部电影绝对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地方。

微信公众号/头条号:行走的彩蛋 (kukushkabear)

发布于 2020-12-13 03:03

你越是觉得不可思议,俄国人就越给你更加匪夷所思的电影。——记《坚不可摧2018》观后感

俄国人最近热衷于拍摄装甲战电影,当然有一部分是拿了WOT的钱拍的宣传片。但从《白色虎式》开始,《T-34》《潘菲洛夫28勇士》(反坦克也算坦克),再到《坚不可摧2018》,我看到的是越来越玄幻迷离的情节,真的是充满迷思。

我原以为白色虎式里面三人T-34小组吊打虎式的情节已经够迷思了,结果还有T-34神走位,比WOT和WT玩法还要多样。我原以为T-34已经是极限了,结果《坚不可摧2018》还给搞出来白板KV-1挂逼车组四级房吊打D系玩家。《坚不可摧2018》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在莫斯科会战时期,用加了侧裙板的四号坦克冒充虎式坦克,但剧组没有明确地告诉你这是虎式坦克。

基本上俄国的坦克影片,对手都是虎式坦克。T-34这部电影,杂糅了越狱、正面强攻、特种坦克作战、步兵微操等多种观众喜闻乐见的神剧情节,发挥稳定。直到我看了《坚不可摧2018》,我才知道,有些剧组连文戏都不愿意好好拍。从发挥稳定这个角度来说,T-34做得还真挺不错的。但有WOT投资的白色虎式在前,我觉得这个坦克战的火爆程度还不够行。

发布于 2019-09-02 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