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情感
成长
职场
情商

怎么确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如题? 希望能在近期找到答案
关注者
5,575
被浏览
723,507

393 个回答

两个妙招,希望帮到你。


一,拿出一下午的时间来回忆,有哪些时刻,是你和别人付出同样的时间,但你学起来更轻松,而且成果也超出常人的。

这就是你的天赋点,小时候,我以为失败是成功之母,长大后才知道,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因为每一次微小的成功,都会刺激你沸腾的血液,表扬的话,佩服的目光,都会让你更兴奋,更有激情的投入下一次更大的成功中。

而你的天赋点,可以帮你最快的达成这一切。

比如我,头脑风暴就是我的舞台,同样的时间,别人想到一个点子,我可以三个,别人三个,我可以十个,我总能体验到灵感劈头盖脸的感觉。

那时候,你会享受那种状态,你拿着最锋利的矛,伴随掌声,飞速前进,那个时候,你不会再问这个问题,因为你正在拥有的,就是你梦寐以求的。

所以,找到你的天赋点,说话能力?组织能力?逻辑思维?.....务必找到他。



二,前阵子,热榜有个问题,如果给你一个亿,你会怎么花?

我把问题换成,如果给你一个亿,你仍然会坚持做哪些事情?

这个就是,你的兴趣点,你应该听过10000小时定律吧?只要花这些时间,就能成为领域的顶尖人才。

但,这有个前提,就是你做的,是你喜欢的。

很难想象,一个酷爱画画的女孩,让她去搞装修,是什么感觉,还10000个小时,会精神错乱的。

你喜欢,加上你付出持续的努力,你会先人一步获得成功的。


你可能会说,我不知道喜欢什么?

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去尝试,如果从工作的角度,创业公司会比大公司好得多。

因为创业团队,会让你接触不同岗位的工作,你很快就会察觉,自己更擅长哪一部分。即便这部分经常带给你困难,但你仍然喜欢,仍然愿意接受挑战,这就是你想要的。


其实,这两点。

就是和自己对话,探索自己能力边界的过程,很多人穷极一生,也无法完成,被生活强推着向前走,最终,活成了令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希望,我们不是这样,找到想要的,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活成令自己骄傲的那个人。

编辑于 2019-11-01 10:28

我到底想要什么?明明知道要什么,要去哪里却在路上迷失了方向,拼命寻找方向却走进了无尽的黑暗,浑身是惊恐焦虑不安。

1.一有空闲时间,就会打开各种app再打开各种新闻微信公众号各种翻看,不管怎么样都会刷深怕有那些资讯错过了,然而这样的动作一天好几次,一天下来时间就过去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到,为什么熬夜还在玩手机刷某音,这是你想要的嘛,或许更多源于你的焦虑,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2.我一个朋友前天找我吃饭,他几杯混酒下肚,搭着我肩膀和我说:兄弟我活着很累,我现在完全没有了方向和迷茫,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们一样一起毕业有的同学毕业以后家里就给安排了工作单位有房有车,而我每天那么拼命奋斗工作别说是996,就连7x24随叫随到都做过。别人一顿饭消费就可以五六千而我却要每天挤着地铁公交勤勤恳恳一个月才能赚到。别人全身名牌到处去旅行,而我却为了业绩和客户喝的死去活来。我那么拼命干嘛?他越说越激动眼睛都红了,一米八大个子趴着我肩膀嚎啕大哭。他哭的是那么种撕心裂肺,我等他哭的差不多发泄完了。我和他说:其实没有必要和别人比,只要和自己比就可以了。只要工作是自己喜欢的,有自己的兴趣,收入一人不饿全家吃饱那么就可以了。人生就是一个马拉松没有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赢的是谁,做自己喜欢有自己的目标,有几个朋友能坐来喝两杯小酒这样不挺好的吗?

3.特别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最为感性,回想起。在上小学学时,因为家里家比较穷导致我非常自卑,我是怎么知道自己家里穷的(学校不知道是什么脑残想法,做了一个家庭经济收入调查表,我爸爸在哪个特别贫困哪里打了个勾)我才知道我家特别穷。我怕周边的同学看不起我,又怕老师不喜欢我,又怕学习成绩不好,所以非常自卑导致不敢和任何讲话交流导致蝴蝶效应。这个小初中高中都崩塌一样,上了大学有了思维思考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后来参加各种学生会各种和人交流,各种阅读。因为这才是我想要的。毕业以后参加工作,找了自己喜欢的行业,虽然梦想是想改变世界,但我知道只有过好每一天,每一个目标,每一分钟让时间有价值而不是和别人比,要比自己的今天,明天,未来虽然现在社会是物质社会,物质衡量一个人成功或者失败我只要不忘初衷我一定可以做我想做的那个我,立贴为证三年后回来看,我(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我。老铁们也可以在评论留言三年后来看看现在的自己

怎么对于刚出社会的年轻人要知道几点才能不迷失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我们人与人是没有任何差异,唯一差异只是出生家庭不一样,做自己想做喜欢开心就好

2不要当心失去什么,年轻一定要勇敢的尝试,没待无花空折枝。

3.顺势而行,全力以赴(钱只是一个符号它肯定会来的)

4.放下手中的鼠标,和手机试试(碎片信息对你没有任何帮助)多去看几本书或者听几个音频这样会让你内心充实,因为书中或许有那盏引路灯告诉你怎么前行

5.我们成长道路上回遇到迷茫,挫折迷失,然后有回到正路,有迷茫这每一次都是我们成长的过程。

6迷茫焦虑根源,你的能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7要学会不断激励自己,每个人接受到赞美都会有所表现,如果长时间否定自己的想法就会越来越自卑。这个是正向思维

8不是每次努力都会有百分百回报,又能怎么样,我们还年轻我们还有梦想,自己想要什么你自己心里很清楚。问问心里那个他—————鲁迅先生没有说过

图片源于偶像黄渤的采访节目(如有侵权立删)





编辑于 2019-06-23 22:45

不知题主的疑惑来自当下,还是源自对人生的终极拷问。

如果来自当下,那么很简单——问问自己快乐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快乐,那么你所问的这个问题就会消失。快乐、幸福的人,不会存在这样的疑惑,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想要的。

如果答案是不快乐,或者时常感到无聊,那么也很简单,找到不快乐的根源,然后去做与之相反的事。

如果题主的问题是对生命的终极拷问,那我觉得还是不要想太多,因为这个问题自古以来被无数哲学家、思想家思考过,却最终也没有一致的定论。

此外,更重要的是:严格意义上来说,未来是无法掌控。你所能做的,就是把握当下。

如果你知道每一个当下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把你的时间和精力聚焦在上面,不偏离目标,那么,你必将获得充实。

因为,再长的人生,也是由无数个当下组成的。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想要的东西”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一定是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即使你花费大量时间“搞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那也只是“此刻”的想法而已。至于未来你想要的是什么,无人知晓,也无从知晓。

但问题是,执着于思考“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可能会因此而错过很多机会。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你的“机会成本”在不断攀升,你的生活却一成不变。

下面结合自身经历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01

2008年高考结束,我填报了厦门的一所大学。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我受够了家的约束,渴望自由,渴望诗和远方。在我看来,自由的程度与离家的距离是成正比的。而厦门距离安徽老家有一千多公里,是个真正的“远方”。

然而一个月后,我就开始后悔了。

饮食上,偏爱面食的我,在这里一天至少两顿米饭,非常不习惯;生活上,离开家我才知道自己其实很恋家,疯狂想念家乡的一切;情感上,由于距家太远(那时候坐火车来回要60多个小时),为了不影响学习,我错过了姐姐和好兄弟的婚礼。

我才明白,原来我想要的不是远方,而是故乡。

02

我的大学专业属于航海类,就业前景广阔,只要能顺利毕业,基本都不愁找工作。大一时学校盛传跑船的好处:高薪、自由、遨游世界。

我也和很多同学一样,早早地下定决心做一名船员。那时候我在社团学了吉他,想象着有朝一日站在船头,面朝大海,高歌一曲《海阔天空》:“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这是怎样的潇洒和畅快?

大三,情况发生突变。大家从已经参加工作的学长那里获得了更多的消息,对船员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孤独、寂寞、艰苦、高风险。

据说甚至有学长在途径索马里的时候被海盗劫持,生死不明。

一石激起千层浪。船员这个职业突然变成了烫手山芋,令我避之唯恐不及。我的择业目标也从“立志跑船”过渡到了“尽可能不跑船。”

就这样,大一时的“理想职业”,在大三时变成了“备胎”。

03

也许是时来运转。大三下学期,南京军区要在我们专业挑选十名国防生。

这对于正在苦苦探寻陆上工作机会的我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由于大学期间我一直是班长,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深得老师欣赏。对于此次选拔我信心满满。

然而就当我以为一切尘埃落定的时候,一道门槛卡在了我的面前:招生对象必须是1988年8月1日以后出生的同学,而我的户口簿上的生日是1988年4月。

那段时间的我,心灰意冷,以为自己错过了人生中最好的机会,整日萎靡不振。

然而不久,我又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绝处逢生。

大四,安徽的一家水上交通系统的事业单位面向我们学校“特招”10人。我顺利回到了故乡的怀抱。

如果不是被“国防生”拒绝,又怎会有回到家乡的机会?

故事还没完。

04

2012年,我在安徽滁州的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虽然收入不高(月薪三四千),但却非常安逸。那时候没买房、没结婚、没孩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平时跟同事打打篮球,无聊时弹弹吉他、看看电影。

这不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后来才知道,所谓的安逸,只是源于无知和目光短浅。

2013年,在女朋友的建议下,我在老家按揭买了一套两居室,每个月要还1700多的贷款,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一天,我跟在江苏做公务员的大学同学通了一次电话,才发现安徽和江苏公务员的收入差距之大。

于是发奋图强,经过四个月的奋斗,最终如愿考到了江苏某单位。短短两年时间,收入翻了一番。

我满心欢喜,兴奋了好一阵子。心想:接下来可以安享青年了。

而万万没想到的是,接下来的几年确实我最无聊、最焦虑、最空虚的几年。

2015年,我卖了安徽的房子,在江苏重新贷款买了房。这几年我经历了结婚、生子,也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上有年过半百的父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再加上房贷的压力,我开始变得异常焦虑。

30岁综合症说来就来,让我猝不及防。

我需要钱,越多越好。但是这“该死的”稳定的工作却不可能为我带来收入上的突破。它太稳定了,稳定到我从现在就能估算出“这辈子”能挣多少钱?

一边想着高薪,另一边又没有辞职的魄力。这是我痛苦的根源。

直到2018年,我开始读书、写反思日记,渐渐意识到:痛苦源于能力与欲望的不相匹配。

出路只有两条:要么调低欲望,要么提高能力。

而我也一直在寻找“欲望”和“能力”的平衡点。

在这期间,我重新拿起吉他,继续唱歌、写歌、做吉他老师(大学时就做过吉他老师)。闲暇时读书、交友、写文章,渐渐收获了平静和满足。

05

综上,2008年高中毕业,我以为我想要的是远方;大一,我以为我想做一名船员;大三,我渴望成为一名国防生;2012年,我以为滁州是我的福地;2014年,我以为来到江苏可以“安享青年”。

这期间,我被现实“啪啪”打了左脸,又被生活“啪啪”打了右脸。

事实是,很多次我以为找到了“想要的东西”的时候,都会被生活这双无情而又理智的大手用“啪啪”的形式给予教训。

这些巴掌打的我心有余悸;这些巴掌打的我异常清醒。

我终于明白:光靠“想”,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06

其实这样的例子自古有之。

伟大的思想家王阳明,曾经一心只想做个好官,报效朝廷。却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而被贬贵州龙场。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曾想到,他会在这蛮瘴之地阴差阳错地悟道并创立“心学”。

鲁迅当年东渡日本,一心想要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却在留学期间意识到国民精神的麻木比身上的顽疾更加可怕。最终弃医从文。

俞敏洪在北大教书期间,偷偷地为别人补习英语,只是为了凑够出国留学的费用。被北大开除之后,继续开英语培训班,只是为了生存。就是这样一个从未想过把英语培训当事业的人,最后把新东方办成了中国最大的培训机构,并成功在美国上市。

现如今,有人以为遇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甚至在身体上纹上他的名字;有人在分手后独自来到医院,排队清洗纹身。

有人在健康的时候以为自己最想要的是金钱,于是“舍命”赚钱;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自己最想要的是健康。

有人年轻时视金钱如粪土,“安享青年”;年老时视粪土为金钱,楚楚可怜。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即使知道,也只是“你以为你知道”而已。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而我们无疑是世界的一部分。

山本耀司说:人,自己是看不见的,撞上了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能了解自己。

在我看来:

人,是看不清自己想要什么的,撞上了现实,反弹回来,才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怎么做?做什么?

李笑来说:

有什么用什么,有什么做什么,用什么都用好,做什么都做好。”

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时候,“做”永远比“等”要好!做,可能会有意外收获;等,往往只有失落。

做,就是利用好手边的资源,同时在做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调整、实践。这就是是“积累”的最好姿势。

当你找到正确的积累方式,那么时间是你最好的朋友。

最后,《阿甘正传》中有句台词如是说: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阿甘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想知道明天的答案,努力奔跑下去就好。

与你共勉。


PS:原创不易,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在左下方点个赞鼓励一下。谢谢。

我是阔海,一名热爱读书、写作、吉他和音乐创作的伪文艺青年。

公众号【读书弹琴的阔海】。

编辑于 2019-05-25 22:28

人都是欲望的载体欲望太多就很难分清自己的真实需求

许多人都听说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面四层需求都很具体唯独自我实现的需要因人而异

你想要的是成就还是享受你追求权力还是自由

不了解自己的需求所在总是会走很多弯路

你以为你追求的是高工资为了多赚点拼命干活却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高工资带来的物质享受忙碌的工作反而让你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机会你以为你想要的是赚很多之后可以买买买却不知道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才真正使你满足...

我们羡慕身边的某某放弃了高薪的工作去云南开客栈去西藏支教把理想活成了现实却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追求想要的生活在众多需求中找到最不能割舍的一个

为此知乎特别推荐核心心理需求评估本测评将帮助你评估你的 15 种基本心理需求帮你找到内心深处最核心的心理需求分析你的核心需求和次级需求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会给你带来的困扰并给出针对性的可操作建议

你将获得什么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开始测试吧


编辑于 2024-03-11 16:02

谢邀。

我浏览了一下各位答主的答案,很多给的都是怎么过好一生的方法论。

类似的问题还有:

人终究会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个更高)


题主这个问题,我自己的理解是: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或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大家做一些参考,不敢去指导题主做人生课题,大牛不必看。

首先说一下,我上的是个渣本,大学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咨询了一下亲戚,说就业门路广,我想着设计嘛,以后当个设计师也不错哈(后来证明想得太多了)

开学半学期,我对这个专业有了一些了解后,发现毕业后就业方向大致这几个:

1、设计院研发(刚毕业想都不要想)

2、进车间抡锤子、捡铁块

3、机器维修

4、画图纸

熬个二三四年后,工资一般可以从两三千涨到五六千到七八千不等,又会来事又踏实肯干的话可以搞个小领导当当。要是不打算出来,人生基本定型。

我当时就哭了,这特么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呀。

那怎么办?我是这样想的:

1、先筛选出自己最不想干什么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不想要什么:

流水线一样,上班打卡,下班打卡,朝九晚五的工作

找个稳定的工作,根本不用动脑子的那种,毕业两三年后再娶个媳妇在老家盖个房子。

我把凡是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全部从我的职业规划中删掉。


接下来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我有什么(体重算么)

我想要什么

我要放弃什么

等我思考了半天后(其实是浑浑噩噩,大学过得真快,根本来不及挥手),我吃惊地发现:我既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干什么,那这个就搞笑了。

想要的倒是有:想要钱。(毕竟这玩意儿谁都想要)

接下来问题又来了,我问自己:

XXX你凭什么,你有什么本事挣到钱,还能快速挣到钱?

什么行业能锻炼能力的同时快速挣到钱?(当时想法真单纯)

我当时所了解到的行业有这几大类:

销售

金融

证券

互联网

等了解下来我发现,以上哪个行业都有挣到很多钱的,也有挣不到钱的。我再一次陷入迷茫,不知所措。

光想有啥用,不如去问下同学。咨询了一圈下来,多少有点眉目:要说发展前景,互联网如日中天,不错的选择。奈何自己狗屁不通,大学生活都浪掉了,现学现卖估计戏不大。金融和证券要考各种证而且专业不对口,我又怕考试,所以也过滤掉了。

剩下的就销售了。那到底干什么行业的销售呢。

什么都是凑个巧,赶上校园招聘,我从中选了两家:一个是卖房,另一个是医疗方面。我选了第二个。

从小兵做起,我走得不算太慢,几年下来,上级领导也算赏识我,每年都能升一级。随之而来的也是财富的增加,只是挣点小钱,和那些动不动年入百万甚至几百万的没法比。

2、怎么实现自己想要的?

工作几年我发现,凡是你想要的,比如职位,比如金钱,比如一把价值不菲的吉他。你同样必须先失去一些东西。比如精力,比如金钱。而且你付出了也往往不会立刻得到,不过要相信,早晚会的,因为好的东西都值得你等待。

刚入职,我给自己的要求并不是立马挣到钱,而是怎么提高自己的本事变得值钱,这是心里话。因为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所以刚入职那段时间我会买很多有关销售方面的书,培训的业务我会反复琢磨,有关销售心理方面的公众号文章我也经常看。但到了实际和中书中写的往往会有偏差,而且,我发现不了客户不签单那个关键点在哪。我就去问带我的师傅,也是我的顶头上司。他本人很厉害,公司每年个人业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而且带领的团队每年基本都是第一。(其实最快的进步方法就是跟着厉害的人,相同的问题,看他怎么弄)起初我模仿他,模仿他说话的方式、语气、神态。熟练后我加入我自己的想法。我的业务技能慢慢滴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里说一下,流程熟练后一定要和自己的想法去糅合在一起。单纯的模仿很容易四不像。

当然,我也付出了很多,团队日常工作基本都是交给我来管,属于无偿付出的那种。但我不计较这些,任劳任怨,结果第二年就让我自己分出去单独带团队了。

所以凡事都至少要两面看,非黑即白的观点没错,只是在职场很不适用。



题外话:

1、路子怎么走,只能靠自己走,日子过成什么样,以后想过成什么样,都是自己决定的。过不好的时候不要慌,因为大部分人都过得都不好。社会的二八定律永远适用啊。

2、人性都是多变的,你目前最想干的事情可能过一段时间又让你觉得索然无味。究其原因也很多,比如:不能及时得到可观的正向反馈。

3、靠看一两个高赞回答并不能帮助你得到更多。即使你看了很多让你一直喊“卧槽”的文章,也不能起很大的效果。你的无意识自我会悄悄把你新接触的思想拽回到原有的概念中去,而解决办法同样需要你花费足够的时间,要多久呢?直到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想成为的样子。

举个例子:你思维逻辑差,看了很多有指导作用的书,但是运用起来还是不怎么灵光,持续练下去,直到你再遇到类似问题可迅速指出问题核心。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职场新人,个人成长方面的文章,可以微信公众号搜索【陛下的章】,关注回复“知乎”就可以得到一份大礼包:

1:Ps、剪辑视频全套教程

2:1000套含各行业简历大礼包

3:面试常见易被HR坑的问题回答技巧

编辑于 2019-08-23 08:22

来。

同一个类似问题“怎么才能弄清自己想要什么”我在几个月前就回答过,得到了22k赞同,两次上热榜:

时隔两个月,根据收到的私信以及评论区的反馈,我又做了一些补充和优化,包括:

留言区疑问解答;常见问题规避;重点更新了两张私人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说明。

本文可能会有点长,但是我真心希望你能把它读完,并且找时间坐在桌子前面,坦诚地思考,回答,并且记录。因为这件事真的、真的很重要。

也许它能帮你立刻在迷茫中找到一条路。

找不到的话,至少也告诉了你一条有效的寻找方法。

这些内容来自于我不断地和身价上亿的大佬对谈、和一些快乐的人对谈、和年逾六十的老人对谈,阅读、观察、思考、写、质问、辩论,最终得出的。

不保证百分百科学,但是对我和很多人,都有用。


Part 0.

先做好长久思考的准备


首先你要在心里明确一件事——寻找答案是一个需要不断刷新认知推到重来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不停地质问自己,根据你的阅读、思考、经历、体验、自我观察等,去修改自己最初那个可能并不成熟的想法(甚至会完全颠覆)。

但是别慌,就是在这个修改的过程中,你才会不断明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而且对比长达80年的人生来说,这每次几个小时的投资是非常值得的。

因为所有工具、方法的存在,都是为了追求“理想生活”这个终极目标而存在的。包括所谓的自律、建立知识框架、职业规划、时间管理、技能提升等等。

而在想清楚之前,大多数所谓的学习、自我提升等,都是盲目且低效率的。

哪怕,哪怕到最后你发现自己完全偏离了,你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是什么影响了你。

我想告诉你这一点的目的是,希望你不要慌张,不要在日后因为事情和自己一开始的想法不匹配而自我质疑、痛苦甚至放弃。

有偏差是非常正常的,咱们慢慢来。


Part 1.

想象和回忆。你要什么?


在这一Part,你会看到5个我称之为“关键问题”的东西,请务必认真思考。


Q1: 你理想中的人生状态是什么样的?

所谓“状态”,就是从30岁一直想象到80岁,是包括了家庭、事业、财务、爱人、家人、朋友、情人、宠物、生活、城市、业余时间等等各个方面的全部思考。真实生活中会有什么,这个想象中就要涵盖什么内容,尽可能考虑到细节。

想象的时候不用特别考虑经济限制,别的部分符合客观逻辑即可。

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思考,也是非常花时间的思考。所以请基于你的整个人生来向,不要现在迷恋张艺兴就说你的理想人生状态是嫁给张艺兴,除非你能说出非常客观的理由以及描摹出画面。

当然了,如果你真的思考过后觉得理想状态就是和张艺兴在一起,那也可以。但是在后面考虑实现的可能性时,这可能会让你感到非常挫败,并且浪费时间。

需要提醒一下,嫁给某个人也不是一种“人生状态”,那只能算是一种“人生时刻”。

拥有五百万、生了三个小孩、睡到刘亦菲(对不起仙女姐姐了)等,都同理。


Q2: 在这个想象的人生状态中,你每天在做什么?

不只是睡觉、玩耍、吃饭等等日常维持性事务,也不只是娱乐和消遣。

重要的是,想想那些需要工作的时刻,需要你创造价值的时刻。那才是占据你人生大部分时间的事情。

哪怕它看起来并不像是一个工作(比如拍照片、吃东西、旅行等)。

也许是像村上春树一样早起、写作、阅读、运动、早睡,也许是像个高管一眼大部分时间都在移动交通和各个会议场所之间移动。但是必须认真地想象,尤其要想象到那些让你感到痛苦的时刻,甚至想象出那个时间表。


Q3: 回想一下,生活中哪些时刻让你很有成就感?别人一般会表扬你的什么成就?

之前评论区很多人说自己想到的答案是打游戏,我真是很想骂人了。难道你的生活中只有在打游戏的时候才有成就感?别人都会表扬你游戏打得超级好?还有想说睡觉、吃东西、来一发的,真的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么?

只是看到一个问题就匆匆作答不用脑子的人,不配过有价值的人生。

所以请认真回忆。事情再小也没问题,只要是你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时刻就好。

比如我,哪怕只是一条评论别人的微博被很多人点赞了,我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因为写出了别人想说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不论大小,只要能得到自己和别人的认同和分享,我都非常非常开心。

后一个问题强调了“成就”两个字,意思是长得好看身材好这种爹妈给的东西就别说了,想想你自己做的。(很会护肤或者会保持身材、会运动等也算)


Q4: 什么事情是你会一直自发去做的?

断断续续的也好,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也好,只要是你从小到大三五不时会有冲动要做一做,并且自己乐在其中的事情,那就把它mark出来。

比如画画,写作,辩论,运动,拆东西,做手工,卖东西,搭配衣服等等均可。

但是维持生活的必要性事务就算了。比如整理房间不算,但是很爱整理东西,而且会主动去帮别人收拾,甚至在这方面略有心得,这种也算。


Q5: 什么事情是你花了最多时间去做的?

睡觉、打游戏、吃东西这种自以为抖机灵的就别说了,想想非维持生命类、非娱乐消遣类的事情。


以上问题需要自行解答并且记录下来。

我用过纸笔、手机便签、手机软件、word、excel、思维导图等所有工具,最推荐的是纸笔草稿+后期思维导图。

也许你一开始没办法回答这些问题,没关系,先把问题存在心里,然后持续观察自己,时时思考,想到了就记下来,抽空整理。

具体的观察方法在 《25 岁,有哪些健康的生活习惯值得养成?》这个回答里有详细描述。目前已经得到了近70k赞,近100k的人收藏,相信对你也会有用。


Part 2.

思考和质问。你真的想要么?


思考和质问,你真的想要么?

在上面列出来的问题下面,你需要继续追问新一轮“重要问题”。


Q1:做这件事时你的感觉是什么?

如果想象到每天8小时、10小时甚至15个小时都在做这件事情,但是带给你的依然是正面的情绪,或者你依旧期待明天继续做这件事,那就有戏了。


Q2:为什么是这件事?

这件事为什么会让你乐于沉浸其中?

是别人羡慕的眼光么?是完成时的成就感么?是自我表达的畅快么?是帮助到别人让你感到实现了价值么?

这件事真正让你在意的是什么?问清楚,才能帮助你在日后做这件事时不至于轻易放弃。又或者,据此去摸索未知中那个可能更适合你的东西。


Q3:如果这件事不赚钱,你还愿意做它么?

不赚钱我也愿意写稿,不赚钱我姐也愿意画画,不赚钱我朋友也愿意熬夜做手工,不赚钱也有人愿意研究历史或者金融。

如上。


Q4:如果这件事需要你花钱去做,你愿意为了它而付出么?


Q5:如果你已经没钱了,在每日的追求温饱之余,这件事情是你依然会去想到、并且愿意为之而努力的事么?

在最没钱的时候,我依然愿意花钱买书,花时间做笔记,在赚钱之余写一点不会发出去也不会有人看的东西。

那你呢?



这5个问题,你一定一定要认真去想象自己真的往外花钱的感觉。

想象真的没有钱、每天为了省一块钱地铁票而走三站的场景,等你真的有感觉时再自我代入去问这个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的热情之所在,可能会发现一个和家人朋友设想中不一样的你,甚至是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一个你。

这是非常有趣的过程哦。

Part 3.

暂定一个方向,干他


不管上面的问题你有没有完全回答出来,都直接进入这一步。

先定下来一个大致的方向,然后靠近。

因为光思考是没用的,或者说效率很低。只有在行动过程中才能真正看出来一个人喜欢什么。

比如我最早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甜品师,但是后来我渐渐发现,在烘焙的过程中我会总萌发出写一本相关小说的念头,并且觉得烘焙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只是个人偏见),所以我就明白了,烘焙对我来说只是消遣。


Part 4. 后续

如何逐渐靠近理想生活?


在原本知乎的回答里,我写了三个步骤。找到想做的,想明白现实,想办法结合。这三个方面是互相结合的,缺一不可。

今天讲完的是第一步,第二第三步我会在后续的更新中分享,尽量在一篇里。参考的图大概是这样的:



这部分在下一篇推送里我会详细讲解。在这一Part里,需要你直面你天生的弱势(也是需要持续的观察记录得出的),直面现实社会的残酷法则,然后奋力向上。

这很难,但充满希望。

因为你在用你喜欢的事情,去追求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以上仅是我的一家之言。每个人有不一样的生存哲学,有的人就觉得糊涂是福,迷迷糊糊过一辈子也挺好。其实我也觉得挺好,真的挺好。

只是我天生不是这样的人,过不了这样的人生。

或许,能够看到这里的你也一样吧。

爱你,比心。


我是@二当家李多余,知乎百万赞干货答主,自由撰稿人。持续输出系统的、底层的逻辑思考。

如果这篇内容对你有用,希望可以点赞让我知道。也欢迎收藏、留言、关注





我的更多完整、有用的内容,都在公众号【咸鱼人生自救指南】里。这是全网不到5%的纯原创号之一,只为少部分真正渴望改变的人而写,只分享普通人成长的思考硬货。

目前已经汇集了10w+小伙伴正在一起成长,或许你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引路: 值得你一读再读的好文目录(2020年更新)

其他可能对你有用的内容:

【干货思考类】

怎么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点赞9w+

生活中有哪些残忍的真相?——点赞4w+

哪些国产的小众品牌是你无限回购的?——点赞1.2W+

如何在健身房快捷有效且有礼貌地拒绝私教?——点赞1.4W+

编辑于 2021-11-17 02:05

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了我一年之久。我花了很多时间去寻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且立足原因挖掘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下面这篇就是一个具体的方法论,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点开它,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为什么会出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种情况?

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从小到大习惯了被安排,考大学,填志愿,选工作,有父母、老师、过来人告诉我们你应该上什么样的大学,你应该选什么样的专业,你应该做什么样的工作。

也习惯了被动的跟随身边的人去往前走,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别人考研,那我也考吧,反正也不知道将来要做什么?

别人找工作,那我也找吧,找什么样的工作,不知道,边找变看吧。

也有些人,有想法,但是仅仅停留在想法阶段。关于怎么把想法实现,选择不去接着想也不付诸行动。

所以,总结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你会发现不外乎是这三点:

1. 没想过自己要的是什么

2. 没有为进步调查信息

3. 只想不行动没反馈

知道了为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去立足原因解决“怎么做”,用具体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没想过自己要的是什么。

怎么解决?想啊。怎么想?看下去。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你现在的年龄+10岁,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为什么要思考这个问题?因为直接问你要什么,太玄幻,可能你也不知道。

但你未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相信每个人在脑海里都勾勒过。

什么一房两人三餐四季的。现在我们一起把那些勾勒和蓝图拿出来。

你现在就可以跟着我一起做,拿出一张白纸写下你所有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比如,住什么样的房子?

开什么样的车子?

每年旅游几次?

手里能有多少存款?

.......

像下面这样,写下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

接着,将你写下的这些东西,找一个能够量化的度量衡去统一你写的这些元素,很简单,也就是算出你上述写的东西的金钱价值。

比如你想在西安有一套90平的房子,那去查一下西安的房价,大概1.2万一平,算出需要106万左右....

用这种方法去记算出其他的金钱价值。

列出一张表格,向下面这样:

你可以随意去发散思考,你想要的任何,把它写下来,填入一个像这样的表格内,最终你会得到一个金钱价值合计数。这样你不仅明确了你到底想要什么,而且你还把它具象成了一个“金钱数”。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不旦想清楚了你想要的是什么,你还清楚地知道了为了实现“你想要的”,你需要赚多少钱。

接着,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没有为进步调查信息。

怎么解决,去为你的进步调查信息,怎么调查,看下去。

刚刚我们已经确定了我们想要的“金钱数”,那么为了实现它,现在我们需要动手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了。

做一下调查,现在大致的岗位级别对应的薪资是多少?

也许你会得到一个像我下面这样的结果:

现在将你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相匹配。

比如我刚刚确定的人生目标是:33岁,生活状态需要43万/年。那对标需要在30人规模的公司做管理者。

但要注意,设定职业目标时,不能用“我想当管理者”这种很泛的目标。

将你想要的和职业目标相匹配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回答一个问题:

什么规模的公司,拥有什么样技能的人,可以挣到满足你生活状态的金钱。

这里有一个职业目标公式可以让你进行参考:

>>>>职业目标=时间+职位角色+薪资

举个例子,比如你想成为一个管理者,你要把职业目标定成:三年内,某某规模公司的管理者,年薪40万。

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最后一个问题,只想不行动没反馈。

解决这个问题唯一要做的就是行动起来。那么我们该怎么行动,往什么地方行动呢,这里就需要用到目标分解法

目标分解法,具体来说就是,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小目标分解成小小目标,将目标逐级分解,以终为始,直到可以把目标分解成明天可以做的具体工作。

以我们前文的目标为例,可以得到下面这样一个结果:

到这里,你会发现,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只有你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面临选择时,你才不会再纠结犹豫该怎么办。因为你已经明确了你最终要走向的终点,你就可以用结果去判断,今天做的选择对于达到终点有没有帮助。

这样,你就可以很明确的做出选择,不再随波逐流。

总结一下:

出现“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没想过自己要的是什么

2. 没有为进步调查信息

3. 只想不行动没反馈

立足原因的具体的解决方法有以下三个:

第一,想清楚一个问题:你现在的年龄+10岁,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接着,算出达到这些生活状态的金钱数;

第二,调查你要赚到那么多钱需要达到什么样的职业目标;

第三,以终为始,分解具体职业目标,行动起来。

最后,码字不易,两千多字纯手打。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或者有启发,记得点赞啊,你们的一个小小鼓励就是我写作坚持下去的大大动力,给你一个大大的感谢。

另外,推荐你看我的另一篇回答,get一个能让你产生变化的思维方式

…………………………………………………………………………

记得点赞再走哦,爱你们。微信搜索:日十月,关注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看更多学习/读书/成长干货

回复【PPT】,获取1000+PPT模板

​回复【简历】,获取200+精选简历模板

​回复【PS】,获取10万余张PS设计素材

​回复【字体】,获取200余款可商用字体

​回复【策划】,获取70+策划方案

编辑于 2019-05-25 15:11

世界上有一群人,比我们更懂我们自己。

这群人叫“产品经理”。对产品经理而言,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儿就是挖掘用户的需求,判断其是否能转化为一项产品。挖掘对了,才有可能盈利;挖掘错了,将带来巨大亏损。所以他们会牟足了劲去了解用户。

如果我们不确定自己要什么,不妨和他们学学如何挖掘自己的需求。

01.

产品经理中流传着一句话“听用户的但不要照着做”。

这句话一定是许多产品经理血与泪的总结:听了用户的话,好好做了产品,结果他们又不买单!


有一个经典的实验:某公司准备为自己的手机挑选一款手机壳,但是在沉稳的黑色和活泼的明黄色之间犹豫不决。于是找来一群用户,问他们喜欢黑色还是黄色的手机壳,大多数用户都说喜欢黄色。之后,公司告知用户,为感谢他们的配合,可以任意挑选一个手机壳带走,结果大多数用户带走了黑色的手机壳。

用户未必在骗人,他们在每一次抉择时应该都遵循了内心的想法,但是最后却出现言、行不一的状况,甚至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


这是因为人的行为和语言常常不代表他们最真实的想法,而会不自觉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发生扭曲。


用户会认为:黄色更加明快活泼,应该更受人喜欢。所以为了取悦公司,为了说出公司想让他们说出的话,他们回答“喜欢黄色”。但其实他们更喜欢保守的黑色。


更加讽刺的是,用户并不一定喜欢黑色,但是他们会选择黑色,这是因为,他们希望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维持一种低调、沉稳的印象。


(ps:这是我的手机壳,但我最爱的是闪闪发光的黄色)


你看,人们总是不自觉在取悦别人,忘了自己。


我们常说自己带着“面具”生活。在工作中、社交中、家庭中,我们会带上不同的面具,摆出不一样的面孔。


我们不喜欢这样的自己,但是在特定的场景中又会不自觉带上相应的面具,扮演相应的角色,说出每个角色该说的话。


久而久之,我们也认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好像都是自己,又好像都不是想要的自己。


我们像动物一样“应激性”生存,努力适应环境,很少有时间考虑自己最真实的需求。


你了解自己吗?


你每天吃多少食物会比较舒服?
你每天睡几个小时可以保持最好的精力?
你难过了用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最快振作起来?
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不是最常做的事情,而是最喜欢、做完心情最愉悦的事情)
专注多长时间你会觉得疲惫?
你最爱聊的话题是什么?


你能答得上来吗?


这是一个以“专注于自己为耻”的时代。我们被要求把眼光放向别人,放向世界,而不能停留在自己身上,否则就是“不合群”、“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记得年少的时候为了融入别人,看了很多人际交往的书籍,其中的鼻祖就是卡耐基,后来的很多人际交往方法都来自于他。他的一大原则就是“学会倾听”:少发表自己的意见,多听听别人的想法。理解别人的思维、关心别人的生活,这样别人自然就会喜欢和你聊天。


我真的照着他说的做了,但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讨厌聊天这件事情。因为我要听别人感兴趣的领域,询问别人的感受,了解别人的生活。其实这些都不是我关心的,我很想说说自己,但是我害怕过多谈论自己,就会被扣上“不懂事”、“不懂沟通”的帽子。


后来我仔细回忆自己天真无邪、自然流露的小学时代,那时与人沟通不是一件难事,路上随便碰到一个陌生的小朋友,都可以聊到忘了回家。


那时我不懂什么“学会倾听”,只知道噼里啪啦不停说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识,而对方小朋友也在不停说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见识。我们只觉得时间太少,你说话的时候我也着急表达,也许我们互相没有在意到对方说的什么,但是我们都非常开心。


“表达自己”才是人最真实的欲望啊。


后来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社会告诉我们要谦虚,所以我们对待表扬时只会无趣地故作镇定;社会告诉我们要有同理心,所以听到与我无关的坏消息时我要故作悲伤;社会告诉我有价值才能被人“利用”,所以我努力学这学那。


取悦别人甚至成了一种惯性。我们习惯于在领导面前保持谦恭和服从;习惯于在小孩子面前装可爱,学它们说话。


其实我很不屑于这些领导,但我忍不住在他们面前战栗;其实我很不喜欢小孩子,但不喜欢小孩子的大人会被认为无趣。


最后,我们就成了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的人。




02.

产品经理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往往会仔细倾听用户的想法,但是也不止于用户的表面言语,而是采取一定的方法挖掘用户最真实的想法,例如用“5why分析法”。


“5why分析法”是指对一个问题刨根问底,连续问5个甚至更多“为什么”,知道挖掘出最本质的问题。


举个栗子:

这是两个人的对话。

“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的工作?”

“因为我要得到更高的职位。”

“为什么要得到更高的职位?”

“因为这样可以拿到更多工资。”

“为什么要拿到更多工资?”

“因为这样家人会过得好一点。”

“为什么要让家人过得好一点?”

“因为这是我作为男人的责任。”

“为什么要履行这样的责任?“

“因为这样我会有成就感、满足感。”


通过5why分析法,就可以从一个人努力工作赚钱的表面行为中挖掘出对成就感、满足感的需求。


我们也是一样,不要只听自己在别人面前的见解。那是说给别人听的,不是说给自己听的。


要多观察自己,为什么总是不自觉做出一些行为,用5why分析法,不断问自己为什么,直到挖掘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比如我总告诉自己:我太不合群了,我要多出去玩一玩,多参加聚会,多和朋友逛街。

可每次逛街聚会,我总觉得非常焦虑,回来以后心情也未变好,反而觉得空虚。


于是我问自己:“为什么逛街聚会时觉得焦虑?”

“因为我觉得自己在浪费时间。”

“为什么会觉得浪费时间?”

“因为我本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

“为什么要把时间用来学习?”

“因为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不学习心里很虚。”

“为什么要知道很多事情?”

“因为我希望自己是个博学的人。’

“为什么要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受人尊敬。”


问到最后,会发现一个人的底层需求几乎都包含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中。



有的人最在乎安全感。生活中,他的种种表现都会指向于此。比如遵守交通规则、不轻易跳槽、非常重视保险等。

一般女人更重视对归属感的需求,表现为重视家庭大于重视自己的事业。

男人一般更重视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表现为更在乎面子、更重视自己的事业。哪怕口头说“我努力工作赚钱不都是为了你和孩子!”其实没有老婆孩子,他一样会努力工作,努力自我实现和自我成就。




03.

了解了自己的需求,接下来应该怎么办?


就是不要再欺骗自己。


我曾以为内向、不合群不是一件好事;我曾逼迫自己加入一些群体;我也曾在聚会中努力保持活泼开朗。但是这些行为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苦恼。

后来我专注于读书、写作这件事情以后,我发现自己很难抽出时间去苦恼“如何将自己变得与大家一样”这件事情。内向、不合群反而成了我的一个优点,因为朋友比较少的我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当我想要大块大块的时间学习的时候,不会有人来打扰我,我也不必处理无穷无尽的微信消息。


外界的价值观很多,外界的诱惑很多。


我也曾和很多小女生一样想过文艺的生活:种花、吃美食、拍照、写手账、穿颜色清新的衣服。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理想的生活,最后发现自己无法忍受把时间“浪费”在寻求这些美好上。我唯一想做的、能够坚持的,就是不断地读书、写字,把自己变成一个博学的人、受人尊敬的人。


现在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怎样确定自己要什么?——你本身就是答案,把答案挖掘出来。

发布于 2019-04-28 17:47

于我而言的平凡人...

并不是想要什么就可以达到,

不如先看看自己能够拿到什么

再去确定自己想要什么东西。


最早的时候,

所有人的梦想学校都是清北,

但是清北太小了,

每年只录取六千多个人。

等长大就知道,

再去幻想清北就显得有点幼稚了。

反正到了现在

能安安稳稳毕业之后去挖个地铁就是我想要的了。


最早的时候,

所有人都在想比尔盖茨的生活,

那时候的书里都在写比尔盖茨家里的智能设备,

自动加温的浴缸,

自动开放的空调,

等等事物。

这些东西因为现在物联网的发展,

已经到了寻常百姓家,

这些东西可以成为我以后想要的。


说句丧气话 很多东西,一开始,想不到自己能力的上限,可能会想去实现 觉得自己争取可以达到,到想明白了,就知道很多东西不是努力可以拿到的。

编辑于 2019-05-25 11:01

这属于内在的探索问题,对于内在的探索,不能着急,慢就是快,如果过于焦虑,焦虑就会影响探索本身,影响你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

通常,如果25岁以后(大学毕业),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话,需要先解决两个前提:

1,需要先懂得体验自己的内在感受,因为内在感受是指示器,你得先能清楚的链接到这个指示器,可以通过正念或者其它自我成长的方式。

2,还需要觉察到自己的痛苦,为什么呢,当一个人的内在很痛苦的时候,他要做的就是去消除痛苦,比如一个3天没喝水的人,可能最强烈的渴望就是喝水,他甚至会说,我这一辈子只要有水就可以了。显然,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或者一个过于孤独的人,他觉得只要有一个对象就可以了。所以,你先要清楚自己有什么样的痛苦,一方面去处理这个痛苦(自我成长),一方面不要依据逃避痛苦来抉择自己想要什么。

这两个前提解决了,还需要解决一个态度,就是勇敢尝试。在尝试中去总结,尝试的过程先不要以功利为出发点,不设条件,不考虑前景或者经济价值等,而是开放的去体验,实践。功利层面的内容,在找到答案之后再去逐步落地解决的。比如我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确定自己想要走入心灵领域,因为心灵领域可以激发我的热情和兴趣。在这个前提下,我又一步一步实践,最后通过心理咨询的来把这个方向落实程现实的生活。

我录制了一个音频,帮你探索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建议多做这样的练习,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勇敢去尝试就可以了。音频如下:


编辑于 2019-04-28 09:19

之所以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相比思考自己“喜欢和想要什么”,我们更习惯于思考”什么更有利“。

这种功利性、目的性的思维惯性掩埋了我们的天性,导致我们并不了解自己的优势特质,不知道自己擅长和喜欢什么。

朋友小A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小A从小是个听话的孩子。有爸妈耳提面命,有老师严格管教,小A平稳生长,无风无浪。

高考填志愿,爸妈说:小A你选个能挣钱、有前景的会计专业吧。虽然小A并不擅长数字处理,但听爸妈说会计专业不愁找不到工作,自己又没有特别喜欢的专业,于是小A还是选择了会计专业。后来方才发现自己并不擅长相关课业科目,学习起来非常吃力,而成绩又不理想。想到要和自己不擅长、不喜欢做的事打一辈子交道,才发现自己当初的选择实在是太过盲目。

所以我常常忠告我的咨询者,在择业选择之前,一定要重点参考和结合自己的内在优势特质去做选择,而不要仅仅根据环境去判断。因为一个人的内在优势特质,比外在社会环境更加稳定且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你找到个人的优势特质之后,就需要将这些特质与实际的领域结合起来,去发掘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工作和专业。如何结合呢?给两点做法参考:

一、根据你的时间分配来判断你喜欢什么。

你喜欢什么,就会把时间花在哪儿。

所以,简单统计一下你的业余时间分配情况,看一下你在什么事情上面花费的时间最多,它就有可能是你所喜欢的。

有个朋友说,我很喜欢弹钢琴,可是我从来不愿意在上面花时间哎。好吧,你那不是喜欢,你只是假装喜欢。感觉有时会欺骗你,但时间的眼睛是雪亮的。

当然,时间耗费情况并不能成为判断你喜欢与否的唯一指标。还要看在耗时最多的事情上面,你能否找到“沉浸感”,简单来说,沉浸感就是说你在干那件事的时候容易忘记时间,并沉浸其中。

有个做微信运营的朋友说,有时他为了找到一张合适精致的配图,会花上两三个小时去找图,其实那个过程很枯燥,但他很享受。

除了沉浸感以外,真正的喜欢还需要能够持续投入。很多人都说喜欢写日记,但大部分人都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真正能够坚持天天写的,往往是极少数的人,他们能够做到持续投入并最终坚持,因为他们是真的喜欢。

你是否愿意在上面花费时间、你能否找到沉浸感和你是否能够持续投入,这三个指标可以帮你发现你喜欢的到底是什么。


二、遇事做事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寻找自己想做的事情。但这反而让我们无法投入到当下正在做的事情当中。这样的思考往往会浪费我们很多的精力,而且思维深度一直没有进展。

我们不擅长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专注和付出。让我们去寻找自己喜欢什么,就像让没有学会走路的人去思考跑步到底是什么感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是思考不出自己喜欢什么的。因此,过多的思考这个问题,反而会让自己患得患失,不能把手头的事情做好。

比如你现在在学习怎么开发程序,你不知道这是不是我喜欢的,你时常觉得自己很喜欢人文的东西。但你我无法判断,当你学经济学学深入之后自己会不会喜欢,你的策略则应该是,好好学计算机知识,待到深入以后才能判断自己喜欢不喜欢。另外,当你有了一技之长之后,这会是一个点,能让你接触更大的世界,这是有利于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的。

只有跳进一个更大的世界里,去拼、去闯、去尝试,去哭、去笑、去呐喊,你才会不断发现自己更多的可能性,也终将知道自己喜欢的想要的到底什么。


含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更多咨询微信dadadengdeng

编辑于 2024-03-06 12:15

1

我很幸福,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我一直都和人这么说,我很高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也希望帮助每个人知道。

所有不知道自己人生方向的努力都是假努力,是去拼体力和意志力,一旦知道了人生方向,人生就会获得非常长远又恒久的动力。

就好像我第一天开始写文前,我在想,我什么时候会写不下去,因为天天都是琐事啊,同一个主题翻来覆去就那么多,写来写去会枯竭的吧。

结果现在接近三百天了,一天没有停,还是天天能写非常多。

因为这就是我喜欢的事情,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

先来闲讲一个场景。

《超级破坏王2》里,云妮在公主们的房间里时,段子式的总结了一下迪士尼公主的共同特点:

有魔法,有悲惨遭遇,且没有妈妈,而且都被人误解自己是Drama Queen。

大家都会被这段进入公主们房间的开场给吸引,却很少注意到,这段只是衬托。

在后面,公主们会告诉云妮一件事,就是所有公主都遇到过一潭命中注定的水或者镜子,通过水或者镜子,公主们看见了自己,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去为之奋斗。

这个梗埋了很久,一直到全片接近终局,云妮终于也遇到了这潭水,然后走上了自己真正喜欢的道路。

我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看到这段觉得兴奋无比。

这段叙述的手法很魔幻,但确实描写出了我遭遇自己真正喜欢事情的那一刻。

2

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事情,而且这个事情是向内寻求的。

你所有想要的人生方向,都已然在你心里了,抛开那些华丽的装饰,所有的需要都一直在那里。

但大多数人都选择去忽视之,因为可能不值一提,因为可能不符合主流审美,因为可能并不具有经济价值。

可是,真正喜欢的那件事,不管时间如何改变,都一定会去做。

我知道有一个阿姨,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绣花,而且心灵手巧,手工一流。

她那时候说,自己就是喜欢绣花,想有机会当个绣娘。

事实当然并没有成功,她后来成了公务员,但是还是非常喜爱刺绣,于是她自己创造了很多条件来刺绣。

尽管没有走专业路线,刺绣也没有用于赚钱,可是她绣的就是比其他只为绣着玩而绣的人更美好一点,并且她内心是非常开心的。

3

那如何去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呢?

这就涉及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去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你需要什么?

社会关系

变化

安全

成为重要的人

成长与发展

回馈社会

金钱

这些都是价值观,而且这些价值观又有彼此矛盾的内容。

一个喜爱安全的人,他口头说自己非常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结果计划了三年,一个地方都没去,借口是他没钱没时间,其实哪里是没钱没时间,就只是因为他不爱这不息的变化,不喜爱在旅行的环境中冒险,就算选择旅行,也一定是选择跟团这种从开头就能看到结尾的方式。

这些价值观词条就是我的那潭魔力水,我看到加反思了以后,人生都得到了逆转。

我看到了自己最重视的三个价值观,第一是变化,第二是成为重要的人,第三是成长与发展。

变化可以说是我最最看重的事情,我想不出来去过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做一件没有变化的工作会让我非常痛苦,我认为我的工作一定要充满变化和富于创造力。

成为重要的人在我看来也非常重要,我的奇怪毛病在于,如果告诉我工作是为了赚钱,我会做不下去,可是如果告诉我,我的工作能帮助到人,光想想,都能让我充满动力。

还有就是成长与发展,这是我觉得人的立身之本,没有成长发展的人生会非常苍白。

这三个价值观让我发现我自己想要的和社会附加我去做的是完全两件事,特别在金钱这件事上,当时我在做一份看起来很赚钱的工作,可是很不开心啊,我既不能切实帮助到别人,又没什么成长空间,并且工作内容已经很熟了,都是公式化操作,做着并不愉快。

就像郭德纲形容自己唱了十年的京剧是自己的“职业”一样,职业能养活自己,却不能愉悦自己。

“事业”才是值得奋斗终身的东西。

在发现自己的价值观以后,我发现我第一想做的事情是去写东西。

写文这件事,首先,每个字都是变化,没有套路,又富于创造性,其次,能让自己成为重要的人,可能写出来的东西对很多人是有毒的价值观,但是也有人说我写的东西很催眠啊,不管怎样,每多一个人看,都让我很幸福,最后,写文必须要去成长自己,去输入更多,吸取以后再输出出来,这个成长过程让我很开心。

第二件事是我想继续狂奔在我的心理咨询第一线上。

尽管每次做咨询我都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很多时候还会给我造成很大压力,但是同样的,这件事富于变化,能让自己帮助别人,并且需要不停成长。

看到这些以后,我大胆放弃了自己先前的工作,经济上迅速进入窘境,但是我不后悔,谁没有过窘迫的青春,只要知道自己还有希望,一切就都值得。

4

也有很多人,知道了自己的价值观,仍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并不存在不知道,每个人都清楚明白自己想做什么,只是选择相信和不敢相信的差别。

我建议不知道的话,拿出一张纸,找个夜深人静的时间,写100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多荒诞都可以,全写下来。

写完以后,去执行。

然后你会发现,有些事你就是不想去行动。

有些事不用推你,你自然就去了,那么去看看这些自然就去做的事情,是些什么事,再去对比自己的价值观,很快就能得到结果。

我十年前做过这件事,至今我也只做了大约三件。

一件是坚持阅读,当时希望每天读一本,嗯,对简单的书当然是可以的,对难的书做不到就让我很痛苦,现在我发现,其实读不完才是正常的,谁是神仙吗,想一天就理解作者苦心几年的作品?

二是去学法语,我就是莫名喜欢,没什么道理。

三是去健身,这件事我到现在也在做。

这三件都属于让我成长与发展的价值观的事情。

这也再一次印证自己的价值观是自己的原动力,想做的事情早就在自己的脑袋里了。

5

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后,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大胆去做删减。

很多机会看起来很好,但是距离自己的发展方向太远,会拖延自己的时间,那还是停一停,调整一下,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前进。

人生苦短,并不一定要做完所有的事,除非做完所有的事本来就是你的价值观。

因此,人生很神奇,你会经历目标由少变多,又由多变少的过程。

你可能在走向人生坦途之前,走了很多很多的弯路,但是却总能顺着自己的价值观,走上自己喜欢的道路。

发布于 2019-05-25 09:02

职场上,很多人都在追求马斯洛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却不知道“我是谁”。我是谁?这样又如何实现自我价值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到底想要什么?这两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职场人,但也有一些人会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那问题来了,你到底喜欢什么呢?是有目的地做事,还是一切都跟着感觉走呢?这个问题,只有自己才能知道。

为什么很多职场人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老王认为,其背后隐藏着对现状的不满,想通过自我认识来改变自己,又找不到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想法,更找不到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最后导致心越来越乱、职业发展越来越糟。

寻找“我想要什么”的答案是一个需要不断刷新自我认知的过程,更是真正深度了解自己的过程。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还会导致做事情“跟着感觉”走,最后距离内心想要的事情或事业渐行渐远。

我到底想要什么呢?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老王总结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由于篇幅有限,这里我们就先搞清楚以下6个问题:

1、你已经掌握了哪些系统化的知识?你可以拿起笔来对自己会的东西进行自我剖析,然后采取排除法找到自己最擅长的3件本领。你一旦找到了这3件本领后,你就很难再进行自我排除了。这样,你需要找一位对你较了解且你颇为敬重的领导帮助你指导你,或找一个老师对你进行分析,你会发现——找到症结所在后你也是很优秀的,只是你的努力方向可能错了。
2、你最理想的工作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了解你最理想的工作目标呢?因为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但你理想的事情很多都是你内心想做的事情。既然是你内心想做的事情,那你的很多行为都在指向这个目标。但有时仅仅方向偏了一些,或理解有偏差,造成你距离目标越来越远。

3、工作中最让你开心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在老王咨询的案例中,发现很多人对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并不开心,而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又不能放弃,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坚持着。老王想对这些朋友说,你错了。只要不是内心想要的事情,你就会徘徊在坚持或者放弃两者间。想全力以赴地做好,但又令自己不得开心颜……与其这样,不如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工作中,最让自己开心的事情。这样,你或许可以成为真实的你自己。

4、你最讨厌什么?有意义的是,如果你想要一个人说说他自己最讨厌什么,他可能给你说很久很久。为什么呢?因为他内心压抑太久了,没有发泄的渠道和方式。不过,老王想说,你必须清楚自己最讨厌什么,这样,才是你和别人的最大区别。老王最讨厌别人在我面前或公共场合抽烟,还要忍受浓浓的烟味,实在难以接受。

5、迄今为止,你认为你做过最自豪的事情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很优秀,哪怕你是傻瓜,你也有优秀的一面。又何况你不傻?这个问题,老王曾多次向咨询人员问过,但得到的答案各有各的精彩之处。但是也有人认为自己做的事情从来就没有让自己自豪过,这个有点太悲观了。但老王想说,你一定做过感动自己或让自己自豪的事情,只是时间久到你忘记了而已。老王常常会留意到身边的人和事,现在很多司机都会为马路上的老人、儿童停车让行;很多人都会拉开玻璃门等待后面的人;很多人会路过老人摆的地摊买些小物件或者几把青菜……你只是没留意你的小小善举,你也没留意你顾及他人的行为,你做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好,只是忘记了而已。

6、你最喜欢向同事、朋友或亲人或在朋友圈炫耀什么?可以说很多人在伪装自己,更喜欢炫耀自己优秀的一面给别人看,目的是告诉别人你过得很好。其实,这才是你内心最难受的事情。一再用语言或行动证明某件事,就越证明你希望这一方面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才是你内心最痛的伤。老王想说,你越炫耀什么,你就在乎什么,也是内心最痛苦什么。所以,找到你最喜欢炫耀的东西,你会发现你和真实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看完老王说的这6个问题,你或许对自己想要什么有一个概念性的认识,想更深度地了解自己,可以找老王做一个深度咨询,了解你想象中的自己和真实的自己有什么不同,这样你才能做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1、既然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和我该如何做,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老王建议,保证持续学习的心态,用一颗精微的心去发现世界提供给你的机会,然后抓住它,这样,你会越来越比原来的自己优秀。具体操作如下:

1)遇事先不要给自己设限,而要保持阳光的心态、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内心设限是很多职场人的常态,也是为什么只有1%的人可以成功的原因。老王建议,遇事千万不要给自己设限,更不要自我否定,一定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做事心态。

2)请立刻行动,想法多却不去实践就是空想。最忌讳三分热度过去忘记自己“想要什么”。三分热度是很多人的心态。年轻时候的老王也是,不过老王现在改变很多。还有就是想法太多,又喜欢用自己的想法批评别人,自己却缺少立即行动的能力,这也许是很多人的状态。老王建议,再多的想法,不如去做,只有去做,你才会知道你的想法是不是对的,还是空中楼阁?

3)把自己的目标写出来、说出来,然后坚持,在坚持的道路上不断调整做事情的方法论,然后再坚持,一定要记住: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坚持,这样你的目标就可能达到。但切记:死心眼的人,头都撞到墙了,还不知道调整做事情的方法。根据承诺一致性原理,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当你把你的目标写下来,或对别人说出来,此后的行为会不假思索按承诺去做,你就会向目标靠拢。把目标写下来,才是你达成目标的开始,然后坚持下去,你一定行。

写在最后

人本主义心理学奠基人亚伯拉罕·马斯洛说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不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那是一项罕见的、难以达成的心理成就。”既然我们对自己有所认知,那么我们就应该勇敢地跳出自己圈子,认识更多厉害的人,多倾听他们的认知和想法,然后不断改变自己,调整自己前往目标的航线,你会发现,总有一天,你会变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的。

发布于 2019-08-26 05:48

给自己做两个假设题:

第一题,先设想一下,如果你有了足够多的钱,你会去干什么

我知道我知道,一提这个问题,很多人的回答就是“我要去环游世界”“我要吃遍天下美食”,甚至还有的会yy“我要泡遍天下美女/美男”,行行行,接着yy,要的就是你抽干自己庸俗的幻想,当你抽干这些幻想之后,你就可以想的远一点,你在游遍全世界、吃遍天线美女、泡遍天下美女/美男之后,你会干什么?别纠结这世界很大、美食很多吃不完、美女/美男很多泡不完,这些多不多和你没关系,你还真以为你有福报能享受这么多啊,让你挖掘就是让你发觉一下自己真实想要什么而已。

想不出来?不管想不想的出来,接着做第二题。

假设你现在你你失去了学籍,或者失去了工作,总之你现在被现在的生活中踢了出来,而且,现在无论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人给你一分钱,你会选择做什么

你也许会说,都没人给我钱了,我还做啥?我当然要去找个能赚钱养活自己的路子了,如果这么想,你也配来问“确定自己到底想什么”这种问题?老老实实滚回自己的生活里面去赚钱好了,想那么多“到底想要什么”纯粹就是浪费时间,拿这些时间干点啥不好。

好好想想,你在完全不缺钱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又有什么事情,没人给你钱,你也愿意干。

那件事,就是你自己真正想要的事情。

编辑于 2019-04-28 05:53

人的想法越多越说明他没认真做事情。


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很多人特别有意思,因为靠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的把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做成功的经验,所以自己一直处于一种异想天开的状态中。更有意思的是——因为他自己的异想天开,因为他自己就是这种状态——所以他会特别欣赏这种人。


比如一个男人问一个女人,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女人说——我又想考公务员,又想去大理开客栈,又想做自媒体当网红,又想去二线城市当老师,又想嫁给一个富二代,又觉得找一个真心相爱但是没什么钱的人也行。


就是什么都行。什么都想了一遍。但哪个都没实现。然后居然还有男人欣赏这种女人。因为那个男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再比如一个女人问一个男人,以后你有什么想法?男人说——结婚也行,不结婚也行,要孩子也行,不要孩子也行,创业也行,好好找个工作也行,考公也行。找一个家境好的女人也行,找一个家境不好的女人也行。


就是什么都行。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了一遍——最后一个都没实现。然后居然还有女人欣赏这种男人?因为这个女人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人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玩也行,奋斗也行。打工也行,创业也行。找这个人也行,找那个人也行。


什么都行的本质就是——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要的本质就是——什么都不想要——什么都不想要的本质是——什么都要不到。最后一事无成。


说白了——就是自己为任何事都没付出过足够大的代价——于是对任何事都不是很坚定。


不坚定的人不会成功,更不会幸福。因为成功靠的是all in,你才能竞争过别人。而幸福靠的是坚定,坚信自己的选择,你才会觉得自己选的是对的,才会不后悔,才会能在困难的时候不放弃、才会在绝境的时候绝处逢生。


一个人觉得什么都可以,本质上是他生活在幻觉中,他把所有的可能性都想了一遍,但是没有任何一个敢全部付出。本质上既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不敢对任何事付出自己全部的精力,又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不觉得自己能选到对的那个。于是永远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中,消耗生命,消耗精力,消耗心力。


本质上是一种弱者思维的惯性。


希望让别人替他做决定。


考清华还是考北大?想了半天?睡觉去了。然后最后考了个三本。


人只要没有处于一种踏踏实实做事的状态中,就会喜欢胡思乱想——自以为自己可以拥有很多路,其实每一条路的难度都超过他的预设。


当一个人总觉得自己有很多路可以选的时候,他就不会为任何一条路付出代价,他就不会认认真真的做事。


而真正认真做事的人——不会去畅想这么多的可能性,他们只是把手头能掌控的事情尽量做到最好,然后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一天又一天的重复,枯燥而无趣,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人知道。一直到突然某一天,甚至就连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他们已经处于万众瞩目的聚光灯之下,而他们还在埋头做事情。


弱者幻想生活。


强者改变生活。


弱者觉得每一条路都适合自己。


强者只选一条路。


这就是强者和弱者的区别。

编辑于 2023-01-28 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