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脚后跟疼是怎么回事
关注者
347
被浏览
1,558,811

62 个回答

您好,多人有时候脚后跟疼,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什么原因吗?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脚后跟疼。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大部分足跟痛是由于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

以下我将为您讲解常见的容易引起足跟痛的原因:

骨刺

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我们可以去医院拍摄X光片,如果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隆起的骨刺,容易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产生无菌性炎症,就会引起脚后跟疼痛。


跖筋膜炎

跖筋膜为足底腱膜的一部分,对维持足弓有重要作用。在节律性应力的反复牵引下如长跑、跳跃运动,以及越野、越障、队列,尤其是正步训练等部队训练以及长期持续站立等使足底前部负重增加,致使跖部肌腹和肌腱表面的致密结缔组织因过度活动,牵拉,挤压而引起筋膜缺血,跖腱膜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纤维组织炎症,以后形成骨刺,被包在跖腱膜的起点内,这种骨刺可引起拇展肌、趾短屈肌和跖腱膜内侧张力增加,或引起滑膜囊炎,出现足跟痛称为跖筋膜炎,又称跖痛症。 

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跟骨骨突炎

  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

  跑步与足尖站立可使症状加重。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当然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临床上怎样来区分是哪种原因造成的足跟痛呢?

一般来讲,除了借助于相应的辅助检查如X光片外,主要由专业的足科医师,经过临床查体,基本可以明确诊断。

  也可以应用治疗性手段来区分,例如老年人由于足底脂肪垫萎缩引起的足跟痛,当应用局部封闭治疗时,是没有疗效的。

那么平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① 放松足底筋膜:足下滚网球或实心球(没有也可以用听装饮料替代)

② 牵拉足底筋膜:坐位,一手握住足跟,另一手使足趾背屈,牵拉足底筋膜。

③牵拉跟腱及小腿三头肌:牵拉腓肠肌及跟腱:两手伸直推墙,腰背挺直,前腿屈曲,后腿伸直,感受小腿后肌群的牵拉。牵拉比目鱼肌及跟腱:将后腿稍屈曲进行。

④ 增强背屈肌力:半坐位,中立位弹力带抗阻,缓慢勾脚尖,到达最大角度后保持两秒,再缓慢回到中立位。

⑤ 增大足底筋膜柔韧度:坐位,脚下放一毛巾,利用足趾的抓力往后抓毛巾

⑥ 踮脚尖停留两秒,然后缓慢落下,重复多次

⑦ 踝关节稳定性训练:单腿直膝踩于软垫板上(平衡能力较差者可踩于地面),另一脚屈膝抬离地面,保持20-30秒稳定。如很难保持平衡可手扶墙壁进行

⑧ 平时锻炼的时候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⑨ 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⑩ 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以上这些缓解足跟痛的小技巧您都get√了吗?

最后,打字不易,如果您觉得有所受益,欢迎点赞支持我也欢迎将这篇文章转发给身边需要它的人。

发布于 2020-03-07 13:40

跟痛症的产生目前骨科学界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四类病因。

1,跖底筋膜炎

先来看看什么是跖底筋膜。





上图中白色的条索状的是肌腱和筋膜,其中位于脚底板的那一条就是跖底筋膜,红色的部位就是跖底筋膜的病变部位。所谓跖底筋膜炎,就是这条筋膜在脚后跟的止点处发炎了。实际上也并不全是因为炎症,更多时候是因为反复劳损、退变,引起的筋膜微小的撕裂口。






当我们走路抬起脚后跟时,前脚掌和地面接触并负重固定,后脚跟抬起,跖底筋膜被拉伸,天长日久,每天要走多少步,如此大量的反复的拉伸,逐渐导致了这条筋膜的病损。







跖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一般在脚后跟的底部稍偏内,常常按压会有疼痛感,脚跟下面有固定的压痛点。


所以,可以想象下,如果你体重比较大,或者走路特别多,或者是军人/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又或者是孕妇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再或者平时不怎么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很容易导致跖底筋膜的微小撕裂、劳损积累,从而导致肌腱病变和发炎。


几乎所有的跖底筋膜炎的病人,都有早晨起床下地时脚后跟疼痛的经历。


2,跟骨周围神经卡压

这个名词很学术。通俗的说,就是神经在途经跟骨周围时,被跟骨周围的肌腱、韧带、骨骼、骨刺、脂肪,或者因为炎症而水肿的跖底筋膜等“勒住”了。神经这东西很脆弱,只要你卡住它,不让它舒舒服服的,它就会马上让你不能舒舒服服的,主要表现是疼痛或者麻木,有的会往脚底板放射。还有的病人常常表现在夜里疼。






3,跟垫病变

跟垫就是跟骨下面的纤维脂肪垫。





这个纤维脂肪垫平时就像是个脚后跟的小鞋垫一样,在我们每一次走路、跑跳过程中起到吸收震荡,减震缓冲等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积劳成疾,这个小垫子的内部结构损坏了。这个也很好理解,你就是买的再好的鞋垫子,用的时间久了都会穿烂吧,尤其前脚掌和脚后跟下面的鞋垫最先磨烂。这个脂肪垫也一样,被磨烂了。这时候就会在脚踩地的时候产生疼痛的症状。


4,跟骨病变


还是这张图。





上图中纤维脂肪垫上面那个斜着的骨头就是我们的跟骨,跟骨是我们人体非常坚强又非常脆弱的一块骨头。为什么这么说呢,跟骨是我们直立时主要的负重骨,我们的体重一半左右传递到跟骨。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这块骨头非常坚硬,即使你从高处跳下,跟骨大多数时候也能让你安全着陆。但是,渐渐的,年纪大了,问题来了。

跟骨是这样一块骨头,外壳坚硬,但是壳子里面充斥了骨小梁,也就是松质骨,这些松质骨随着年龄增大会变得越来越疏松,强度也会越来越低,这就是骨质疏松,这种骨质疏松让我们的跟骨不再像年轻时候一样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有时候甚至只是走路多一些或者活动剧烈一些,也会导致内部骨小梁的断裂,当然了,这些断裂的小梁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我们称为微骨折。这些微骨折虽然你看不到,但是它真实存在,一样会让你产生疼痛,尤其在你的脚后跟负重的时候。而有时候,由于突然受到冲击力,跟骨会出现明显的压缩骨折,这种骨折也经常被忽视。当出现了这种骨质疏松或者微骨折,它们导致的疼痛往往范围更广泛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点,是一小片区域,或者用力挤压跟骨也会疼。多数时候这种疼不是间断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骨质疏松和微骨折之外,跟骨骨刺有时候也会引起跟痛症。






这种跟骨骨刺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但是你可不要认为你的脚跟疼痛就是这个骨刺引起的。这种骨刺我们称之为牵拉骨刺,看下面的图。






这个跟骨骨刺常见的部位往往是跖底筋膜的起点,恰恰是因为跖底筋膜在运动中反复的牵拉这里的骨骼,大脑命令身体里的钙质在这里沉积,来加强这个点(就好像防止这个筋膜从骨骼里拔出来一样),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骨刺。所以,骨刺也很无辜,也很被动。但是我们看到这个骨刺,就知道,这个人的跖底筋膜是一个反复劳损的筋膜,脚后跟是一个反复劳损的脚后跟,脂肪垫也是一个反复劳损的脂肪垫,所以,这个骨刺提示我们,这个人跟痛症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现在还没出现症状,也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除了跟骨骨质疏松、微骨折、骨刺外,还有一个可能导致跟骨病变的因素,就是跟骨高压症。神马?只听说过高血压,怎么骨头也能高压。有一部分高血压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的管径、通畅度、弹性等变的不如从前了,心脏想把血液泵到全身的阻力增加了,出现了高血压。而跟骨由于长在人体的最低处,跟骨内部的静脉里的血液想要克服重力往上回流,是很“累”的。是的,血管也不是铁打的,日以继夜的工作下,它们也会退化衰老。慢慢静脉血回流不是那么“铿锵有力”了,很多血流变的很慢,在跟骨内部淤积,而跟骨前面说过了,是一个外壳比较硬,包裹的也比较严实的骨头,这样里面的压力释放不出来,也就产生了疼痛。中医有云,不通则痛嘛。


5,跟腱及跟腱周围病变。


再来看这简单有效的示意图。





刚才说了,脚底板横着的那条是跖底筋膜,而脚后面竖着的那条,就是跟腱了。也就是武侠小说里自废武功所说的“脚筋”。

这个跟腱可以看到也是终止于跟骨上,它也会出现前面类似跖底筋膜一样的微小撕裂、劳损、炎症等等,就不再赘述了。再者,严格来说,跟腱周围疼痛并不在我们所说的跟痛症范畴,我们医学上讲的跟痛症,主要还是集中在脚跟底部附近的疼痛,而跟腱痛则在脚后的后侧甚至踝关节的后侧,位置偏上。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有一些风湿科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侵犯肌腱韧带起止点的疾病,所以有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会出现跟腱的疼痛、病人自己说就是脚后跟疼,而这有时候偏偏是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早期唯一的症状。所以,在门诊,只要是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尤其是瘦长身材的男孩来说自己脚后跟疼,我一般都会让他们排查下强直性脊柱炎。毕竟这个病早期发现还是很有治疗意义的。

编辑于 2017-11-25 00:40

经常走路、爬山、长时间站立、或者由于本身足部疾病,穿不适合的鞋子,或是年长肾虚,都容易引起足跟痛。每天早晨起床足跟痛涨不敢着地,在地上活动一会儿后才有好转。


走路时间稍长一些也疼,有时太痛了几乎都不能走路。抹药膏,贴膏药,并不见效,去医院看,无非还是外用药治疗,也有医生说需要动手术来治疗或注射激素才能暂时的缓解疼痛,而且还会复发……这些情况,我们都可以通过点涌泉穴、掐太溪,补肝肾,强筋骨而得到缓解。此外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治、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涌泉穴按摩可以培补元气,振奋人体的正气,调整脏腑的功能,提高抗病的能力,起到强身保健的作用。太溪,为肾经原穴,肾之源,出于太溪”,太溪为足少阴经原穴,肾阴肾阳皆可补之,五脏之疾皆可治之。

【穴位定位 太溪,属足少阴肾经腧穴,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的中点处。


【使用方法】掐太溪:拇指指尖立起,用力掐按,使酸胀感向足跟部放散,可以缓解足跟疼痛。

点涌泉:疼痛时,用拇指指尖用力点按涌泉1分钟,稍放松后再次点按,反复5-8次,直至酸胀感向全足放散,而足跟痛缓解。



还有一种原因是腰椎不好,骨盆不好,引起的力学失衡,应该纠正腰椎和骨盆,松解腰椎臀部肌肉,需要辩证分析。


小腿后侧的肌肉向足底延续的筋膜系统,小腿后侧肌肉过于紧张,会间接的让足底筋膜紧张,小腿爱抽筋 或者经常爬山 跑步都会让小腿后侧肌肉过度疲劳僵硬紧张,这样会间接引起足底筋膜紧张,时间长了会有炎症反应,出现疼痛。

自我方法:站姿拉伸小腿后侧,看图片很明了。

可以配合呼吸,吸气保持,吐气的时候膝关节绷直,身体向前倾斜,小腿会明显的拉伸,配合十个呼吸。

当然也可以用拉伸板去练习



内容不多,但是质量过关。

大家审审吧!!!

编辑于 2023-10-17 11:20

a

足跟痛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脚后跟疼痛,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临床表现主要为足跟蹠面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加重。

足跟疼康复方案

1.踩网球

训练:2-3min/次,2-3次,间歇60s

要点:a. 患侧足踩在网球上前后滚动

b. 滚动速度要慢,足底有一定疼痛感

2.拉伸比目鱼肌

训练:20-30s/次,3-5次,间歇15s

要点:a.患侧脚面直立,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向前顶

b. 全身放松,依靠身体重力拉伸腓肠肌

3.滚压小腿三头肌


训练:1-2min/次,2-3次,间歇30s

要点:a. 利用身体重力调整滚压的力度,滚压小腿内侧、外侧及后侧

b. 患侧滚压时动作缓慢,有轻微的疼痛感

4.足趾抓地练习

训练:45-60s/次,2-3次,间歇60s

要点:a. 自然站立,全身放松

b. 患者足趾尽力抓地,足弓隆起并在末端保持

5.单脚提踵

a训练:12-15次/组,3-5组,间歇30s

要点:a. 保持身体平衡,身体放松

b. 患侧膝关节伸直,脚后跟尽量上抬

6.脚尖站立行走


动作要点:用脚尖站立,每天行走5分钟,在行走时脚跟不能着地。也可以使用脚踏车赤足练习。

发布于 2018-08-15 17:15

00一些脚底疼痛的经历

朋友1——张先生:上周日沿着海边跑了十几公里(之前也跑过这么远),第二天中午趴着睡完午觉醒来,突然脚心疼。是左脚外侧中间的位置!去医院看了看,没有什么外伤,医生捏了捏几面也没发现有什么伤,而且自己用手按也不疼!就走路疼!怎么回事啊?

朋友2——李小姐:足后跟疼痛,然后给我发了个照片,问“脚底板酸胀胀痛怎么回事”?

朋友3——赵女生:脚底下面面隐隐作痛是怎么回事?一开始是隐隐作痛,尤其走路的时候就会痛,不走路又没有感觉一样?”

朋友4——宝妈问:下床一踩地就足跟痛,到底是什么原因啊?


01

很多人只要走路走得多,或者站的时间长,或者跑得时间久了以后,脚底尝尝伴有酸胀疼痛感。而这样的状况往往被广义的归纳为脚底筋膜炎。

但其实不只是跑走时间久了脚底会痛,有的人睡久了只要一站起来脚底也会痛。甚至有些人既不经常跑跳,也不经常走路,恰好相反经常是久坐,但也会脚底痛。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搞清楚,到底是因为什么脚底板疼。




当我们的脚跟周围,因为异常受力或者异常的一些损伤,发炎后就会引起疼痛。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早上醒来时,刚接触地板时,脚底板会超级痛。痛到有些人会直接晕倒过去。但当在地板上多走几步,或者来回动一下时,脚底板的疼痛会马上缓解很多。之后会发现,随着走路时间久了,或者跑步时间久了,脚底板会再次疼痛。

所以,为什么足底那么大一片,却偏偏总是在脚跟处非常疼痛呢?



那是因为在于脚底筋膜相连的组织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组织——小腿肌与阿基里斯腱。这些组织都是从后侧与足底相连。当它们受伤或者黏连,或者是因为某些原因,导致过度紧张缩短时。

势必对脚跟造成一个比较大的向上的拉力,进而导致足底筋膜与在脚跟处的连接处发炎。这可能是你脚底不舒服的问题核心所在。

所以这些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他们通常会在踮起脚尖时,感到足底筋膜,以及小腿肌肉和阿基里斯腱的紧张。甚至在踮起脚尖时也会感到脚底板疼痛的问题。垫脚尖也可作为一个简单的测试方法。可见,小腿肌与阿基里斯腱的问题也是个不可忽视的重点。


02



那为什么足底筋膜,或阿基里斯腱,会变得如此紧绷。甚至是发炎受伤呢。

第一种:我们要从一个核心问题来讨论,就是有足底筋膜炎的你是否有经常运动跑步,或者需要长时间久站久走负重前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呢?如果你长时间会有脚底承受较大的负荷运动,那么足底筋膜炎很可能是足部局部的问题。也就是你的足底筋膜和小腿肌及阿基里斯腱过度紧张导致的,所以在处理上要有重点。

第二种:如果你经常久坐工作,或者葛优躺式的躺在沙发上,那你的足底的疼痛很有可能是神经传传导所致。因为脊椎的神经受到刺激时,会使小腿的肌肉变得紧绷。这也是很多人一定久坐工作,就会感觉自己的小腿变紧原因所在。而这样的紧绷太过严重时,就会通过拉扯脚跟,造成足底筋膜炎受伤。由此可见,足底筋膜虽然发炎了,但它背后的原因很可能是脊椎大腿的问题所致。

第三种:而绝大多数人是复合型的,也就是平时上班时工作姿势不良,下班后又要大负荷的运动,慢跑健走之类的,或者宝妈们还要抱着孩子到处跑。这样的姿势不良,会使小腿变得过度紧绷,又加上运动量大,导致小腿及阿基里斯腱更加紧绷。从而最终导致足底筋膜负荷过重,进而发生炎症,甚至拉伤。最后你会感觉自己的足底非常的剧痛,就像针扎一样。


03如果长期的足底反复疼痛,筋膜炎反复发炎的患者,建议你采用下面的方法。

第一,解决过度紧绷的问题,通过牵拉按揉放松,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的足底筋膜疼痛问题。



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拿一颗筋膜球踩在足底,反复滚动,去按揉足底筋膜。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按揉发炎和拉伤处,有痛点的区域,这只会让你的伤口越按越重。另外还可以泡泡脚,或者用拉筋板拉小腿。当然,也可以采用筋膜枪敲击一下小腿也是没啥问题的。



第二,放松小腿及阿基里斯腱。


第三,如果你不是上面的问题,那很有可能是脊椎或大腿,肌肉压迫神经所致,所以你最关键的是找到病根,去解除这些问题。之后会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解读​。

编辑于 2021-01-13 13:35

常见的足底或足跟疼痛除了足底筋膜炎外,还有跟下脂肪垫炎和跟下滑囊炎。他们的共同表现是早上下床时特别疼痛,走动逐渐缓解,但是久站、久走或休息一段时间再踏地,又开始疼痛。他们的差异是疼痛位置不同

足底筋膜炎的疼痛偏向于足底的中1/3,尤其是容易发生在内侧足弓的位置;而脂肪垫炎和跟下滑囊炎的疼痛更偏向于足后1/3

具体的问题需要触诊评估后才会知道,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的问题可以私信我哦~~

发布于 2019-09-26 10:15

后跟疼的诱发因素多着了,我们比较常见的可能因素就有骨质增生长了骨刺啦,足部受力不均造成的活动损伤如筋腱拉伤、筋膜炎、骨膜炎、跟腱炎等等,尿酸高导致的痛风,环境因素造成的风湿性关节疼痛等等~

除了这些常见的诱发因素,也有一些不常见的~

第一点,可能存在异物刺入

如果是微小异物不小心刺入皮肤,有些体感比较迟钝的人也会感到脚后跟疼痛,一边疼还一边找不到疼痛的具体位置。

我这可不是开玩笑哈~平常接访的人不少是这种情况,自身感到脚疼,以为是出现了什么皮肤问题,找到叔公这里求助,观察半天才发现是个石棉瓦的玻璃刺,本身后脚跟自己就观察不便,那刺又透明又小,就是我这种眼神儿,开着高炽灯都得瞅半天~

待到异物取出,消好毒穿上鞋,疼痛立时就好了~

第二点,可能存在摩擦挤压诱发了鸡眼

足跟鸡眼

很多有运动习惯,或是职业相关每天需要长时间站立,长时间行走活动的人群,就非常容易受到鸡眼的困扰。

脚后跟往往角质较厚,一些年纪大点人的群,脚后跟的角质更厚,若有经年的脚气,脚跟皮肤表面的情况只会更复杂,鸡眼起初都是小小的皮损点,在这样的脚后跟环境下,其实很难一眼引人注意,也就很容易被无视。

但是鸡眼是摩擦挤压造成的锥形角质增生,活动时候,刺入足底的角质软芯就很容易刺激足底神经造成疼痛。

像是这种情况,就可以使用腐蚀性的角质松解剂剥除增生部位的角质,消除了刺激源头,疼痛也会慢慢解除~

第三点,可能是不小心染上了病毒形成了跖疣

这个和鸡眼的外形类似,但确实完全不同的疾病种类。

足跟跖疣多发感染

跖疣属于是传染性皮肤疾病,致病的原因是免疫低下、足部磨损、足跟部位存在局部外伤时,沾染了皮肤低危型HPV病毒造成的浅部感染。

大部分跖疣感染在活动中都有明显痛感,跖疣的初期跟鸡眼也很类似,只是细小发亮的白点儿,或只是皮肤颜色改变而已,所以同样也不容易发现。

跖疣虽然和鸡眼外形相似,但在处理原则上却大相径庭,鸡眼可以参考跖疣的处理方法,但跖疣若是使用了鸡眼的法子处理,则有很大概率会导致快速扩散。

如果是跖疣造成的后跟疼,那就只有全面清除致病病毒才能得到根除。

对于初期跖疣或是疑似跖疣,我们一般都是采用比较温和的手法剥除表面角质,比如使用草本膏剂封包,然后再用天然草本萃取制成的抗菌液进行全面浸泡,深入全面地查出潜在感染部位的病毒,跖疣根除,疼痛就消失了。


新的思路以供参考哈

好咯好咯~

那就讲到这里叭~

编辑于 2024-01-11 17:51

引起足跟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脂肪垫萎缩、足底筋膜发炎、跟骨疲劳性骨折、青少年的跟骨骨骺炎、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以引起足跟痛。

下面我们看一下常见的足底筋膜炎,即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是一种足底筋膜因为反复受创或老化退变引起的慢性炎症,最常影响40至60岁的人,尤其是女性。其疼痛部位常位于足跟底的前缘,也就是足跟皮肤为红色的前内侧。一般早上起床下地踩第一脚时疼痛最明显,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减轻,但步行过久时疼痛又加剧。

跖筋膜炎的发病原有哪些呢?

不当运动,如过度行走,可诱发跖筋膜炎。现在由于大家的健康意识一直增强,积极参加健身运动,这种情况特别特别常见。如果存在足部结构异常,如扁平足、拇指外翻等,导致足部负重区域改变,也容易诱发跖筋膜炎。

虽然跖筋膜炎经过休息,不少能够自愈,但适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缩短病程,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并预防复发。

如何应对跖筋膜炎呢?

第一,首先要排除风湿、类风湿、痛风等内科疾病和跟骨疲劳性骨折等外科问题,控制体重以减轻足底负荷。

第二、充分休息,避免过度行走或负重(如爬山等),防寒保暖。

第三,疼痛部位热敷、理疗,减轻炎症反应。

第四、局部外用或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

第五,小腿后方肌肉和足底筋膜拉伸和力量练习:坐下,将患脚放在对侧大腿上,用手握住足趾,背伸踝关节和足趾,牵拉足底筋膜,维持2至3分钟,每天3至4次。

第六,使用足弓垫,改善脚底应力分布,分担负荷。

第七,对于结构异常导致的损伤,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可能需要骨科医生评估病情,确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

最后,要特别提醒大家,如果自己经过适当的治疗仍然没有效果,还是应当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请骨科专科的医生看一看,避免遗漏严重的疾病。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发布于 2021-02-23 10:06
脚后跟疼?试试这两个动作https://www.zhihu.com/video/1345843144642957312
发布于 2021-02-18 21:14

脚后跟疼起初,不红不肿也不痒,走路偶尔会感到针刺般疼痛,认为可能是鞋子不合适或者走路累的,很少有人去了解脚后跟为什么疼痛。

脚后跟疼痛的发病原因复杂且多样,生活中在患者身上普遍出现的症状。脚后跟疼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5种:

1)由于足跟骨质增生引发的足跟压痛,症状为走路时脚跟不敢使力,足底发力时,起初有疼痛感像是被针刺到一样,适应或活动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减轻甚至消失。


2)由于运动量过大或者身体超负荷负重,使跖腱膜反复劳损,久而久之引发跖腱膜炎,导致的足跟疼痛。


3)由于在行走过程中过度压迫脚跟,使足跟骨后侧面的软组织与鞋帮之间磨擦,日积月累,造成跟腱后滑膜炎。这种疼痛症状在女性群体中普遍存在。


4)由于产妇在月子里,气血比较虚弱,足部受到凉寒之气的侵袭,平时未注重足部保暖,经常赤脚,不穿袜子,将足跟暴露在外面,时间一长,足部产生足跟痛。此病不属于外伤,乃虚寒症。


5)由于足跟骨下方的软组织逐渐退化,逐渐变薄,足跟垫的弹力下降,丧失了弹性功能,在行走,跳跃时,不再具备减缓震荡的功能。使得足跟骨承受力加大,导致足底局部钙质堆积,引发足跟痛。跟垫痛常出现在老年人身上。


脚后跟疼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脚后跟疼中医治疗

中医学将脚跟疼痛归属于痹症,根据其病因可选择众多祛风除湿、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我国古中医学家就有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传统中医治疗中,大多数患者选择膏药贴剂。以(足.跟痛福舒.膏)贴敷足跟为例,贴覆在患处,便于药性直接发挥作用。方便,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脚后跟疼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脚跟痛症的方法大多数选择手术治疗,例如a足跟骨刺切除术,b跟骨钻孔术:c跟骨神经切断术d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

由于手术本身具有身体一定的破坏性,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而且复发率高,因此手术治疗不是通常的疗法。只有针对长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西医还有另一种方式为口服抗炎类药或采取封闭治疗,见效虽然了快,但不能彻底治愈,易复发而且有副作用。孕妇,哺乳期以及准备怀孕的女性需注意,易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


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2.补充维生素C。

3.多食含钙的食物。

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5.避免食用酒精、咖啡、糖类食品,以防止机体恢复过程中发生的障碍,保护体内矿物质的平衡。


注意事项

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减少 地面对脚的直接伤害;

在脚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经常做足弓拉伸动作,增强肌肉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

温水或淡盐水泡脚, 缓解组部肌肉的紧张与疲劳。

发布于 2015-08-26 15:52

一个冷知识:我们的双脚每走一步要承受3-5倍的体重。假设一个体重50公斤左右的人平均每天走6000步,那他的双脚每日承受的总压力加在一起能达到一百吨。

我们一生平均要走12.5万公里,每天站立、行走、奔跑,双脚一直默默为我们服务。带着这么大压力服务久了,健康的双脚也会罢工。

不知你是否感受过,脚后跟在触地一瞬间像突然感到一种踩到钉子般的尖锐刺痛,具体位置在脚后跟靠内侧处。

这就是足跟痛,它一般发生在清晨起床脚踩地的一瞬间,走几步就会好一些。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又会卷土重来。

这种痛可以说是“不痛不知道,一痛受不了”。

(脚跟儿痛示意/图源网络,侵删)


当你出现了足跟痛,一定不要认为忍忍就过去了。造成脚后跟感到刺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甚至能预示你出现的严重疾病:可能是骨折(骨骼问题)甚至是骨肿瘤(肿瘤)。

所以这时候不要盲目吃止疼药,先去医院拍个X光片,如果排除了骨骼、肿瘤等严重疾病,你有很大可能会从医生嘴里听到【足底筋膜炎】 这个诊断。

这时候你可能会一头雾水:

足底的筋膜出了问题,为什么脚后跟会疼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先得看看足底筋膜是什么。

我们的脚掌由很多骨头组成,这些骨头之所以可以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为我们全身的重量提供支撑,少不了包裹在外的筋腱、韧带、筋膜的帮助。

足底筋膜是一条厚厚的组织带,像一座桥一样从足跟连接到脚趾。你现在可以摸一摸自己的脚底,足底筋膜就在足弓的位置,像绷在脚底的一根弹性不大的弓弦。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自身的拉扯维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确的步态,在运动的时候承受足部的张力,同时还能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起到缓震的作用。

(足底筋膜示意图/图源网络,侵删)


足底筋膜炎的发生,最常见的理论就是不断重复拉扯足底筋膜,造成撕裂不断地发生,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在走路和站立时就会疼痛。

大约10%的人,在一生中都会经历足底筋膜炎的疼痛。

这种病的症状是:清晨起床后,脚后跟一踩地,就感到一阵尖锐刺痛。走几步路疼痛能缓解一些,但是走路脚多了会更痛。用手摁压脚后跟,整个脚后跟都会疼。还有一个典型症状:用手扳住脚趾,往脚背方向扳,脚后跟会非常疼。

(足底筋膜炎症状示意图/图源网络,侵删)


虽说叫炎症,但归根结底,足底筋膜炎并不是筋膜发炎了。

首先,所谓炎症,一般有红、肿、热、痛这样的表现,但足底筋膜炎除了疼痛,往往没有肿胀、发红、发热的表现。

而最新研究也认为,足底筋膜炎的原因在于组织因受创而改变引起退化 (Degenerative) ,而非跟发炎有关。

(足底筋膜炎原理/图源网络,侵删)


虽然目前尚没有研究证实导致足底筋膜炎的具体原因,但主流医学论坛等组织认为下面这些因素会增加发生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年龄。足底筋膜炎在40至60岁之间最常见,不可控因素。
肥胖。多余的体重对你的筋膜是额外的负担,开始减肥吧!
过度运动。对脚后跟和附着组织造成很大压力的活动,如长跑,弹跳活动,芭蕾舞蹈和有氧舞蹈都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的早期发作。
脚部结构力学。扁平足,脚弓过高或者走路姿势异常,都会影响站立时体重的分布方式,给足底筋膜带来额外的压力。
鞋子不合适。长时间穿鞋底薄、松的鞋子,足弓得不到支撑,足底的软组织得不到保护,足底筋膜容易出现炎性反应。
需要长期站立的职业。长时间的站立可能损伤足底筋膜。

双脚踩地的一瞬间,疼痛席卷而来,这时候除了后悔没有保护好双脚,还能做点什么呢?

足底筋膜炎的治疗与预防

当你确诊了足底筋膜炎,首先应该注意适当休息,减少负重,避免剧烈运动。症状轻微的患者无需用药,居家治疗即可。既然筋膜炎不是发炎,基于发炎的治疗方法肯定都不适用。当然,急性发作期时可考虑局部冷敷缓解疼痛,同时配合针对足底筋膜的康复性训练。

康复性训练一般包含下列动作,你也可以试试,很管用哦!

①放松足底

脚掌踩在网球上,勾起大脚趾,前后来回缓慢滚动网球,可在疼痛明显的位置多停几秒重点放松。3~5分钟/组,2~3组。

(脚踩网球,图源网络/侵删)


②放松小腿(泡沫轴)

将小腿放在泡沫轴上,双手撑在身体旁边,将身体力量压在腿上,双手推动缓慢前后移动,可在疼痛明显的位置多停几秒重点放松。

1~2分钟/组,2~3组。

(泡沫轴放松小腿)


③放松小腿(牵拉法)

被牵拉的那条腿,脚面踩在斜面上或是墙上,伸直膝盖,后腿蹬地将重心压在前腿上,感到前腿小腿有牵拉感,说明动作正确。

1~2分钟/组,2~3组。

(放松小腿,图源网络/侵删)


④脚掌踩地练习

将弹力带或毛巾踩在脚下,两端用手使劲抓住,前脚掌往下踩(如同开车踩油门动作)。

10~15次/组,2~3组。

(脚踩毛巾,图源网络/侵删)


⑤足底肌肉力量训练

抓毛巾练习

将毛巾铺在脚下,用脚掌去抓毛巾。

10次/组,1~2组。

(抓毛巾练习,图源网络/侵删)


脚底抓物练习

将地上的小珠子(没有珠子其他物件也可以),用脚抓起,放入小盒子里。

3~5次/组,2~3组。

(脚底抓物练习,图源网络/侵删)

大多数有足底筋膜炎的人在几个月的保守治疗后可以恢复。当然,不同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专业医师会在检查和评估后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方案。如果保守疗法几个月后无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行走,也可以选择理疗或手术治疗。

日常预防

预防足底筋膜炎的方法有很多,例如:

  • 运动前充分热身
  • 运动后认真拉伸放松
  • 避免长时间穿硬底鞋或高跟鞋走路
  • 选择鞋底弹性较好的鞋子

【提醒】知是出品的《掌控》中对运动前的热身及运动后的伸展放松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您可以到知是派公众号的对话框中发送【拉伸】获取。

除此之外,平日里对足弓和足底筋膜的锻炼也必不可少。上一节介绍的几个动作就是标本兼治的好方法,平日没事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练习。

最后,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脚踏实地”,远离后脚跟疼痛!

发布于 2022-07-04 14:20

谢邀。

脚跟痛非常常见,包括叫跖底痛、足底痛、后跟痛。跖底痛主要考虑跖筋膜炎,即足底大筋在足跟的附着点发生炎症,可能是长期走路或者体重、职业的原因,长期负重导致跖筋膜在足跟处不断牵拉,出现牵拉性的肌腱的肌腱末端病。后跟痛往往和跟腱的牵拉一样,跟腱大筋在足跟反复弹跳,过度喜欢运动的人跟腱大筋反复牵拉以后,在足跟部出现骨赘、肌腱类的炎症。

以上问题都是喜欢运动的人比较容易发生,也比较常见。另外,如果是老年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出现足跟疼痛,尤其是脂肪层的疼痛,高度怀疑可能是因为糖尿病导致脂肪垫萎缩,进而发生脂肪垫的炎症,可以让患者减少活动或局部穿比较厚、比较软的鞋子,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缓解。

发布于 2020-11-02 09:58

脚后跟疼痛,我称它为行走的疼痛,就像踩在刀尖上走路一样

对于喜爱跑步、登山等运动的人来说,足部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些人群中,常常会出现脚底疼痛的现象,自行休息一会后就会缓解,但反反复复始终得不到解决,这很可能就是常说的“足底筋膜炎”。

据发病率数据报道,筋膜炎约占跑步相关伤害的 10%,在军事人员中很常见。主要发生在40-60岁人群,多见于妇女、军人、运动员和肥胖者,该发病率在跑步者中的年轻人中达到峰值。在多达三分之一的病例中,该情况是双侧出现的。

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什么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足跟痛的主要原因,占全部跟痛症患者的 80% 。又称足跟疼痛综合征、慢性足跟疼痛、赛跑者足跟(runner’s heel)、跟骨下疼痛。

传统上将足底筋膜炎认为是局部肌肉劳损,足跟部脂肪组织消退,跟骨结节发生慢性滑囊炎,导致局部筋膜纤维化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反应,刺激跖内侧神经及外侧神经而引起的疼痛。

而实际上,重复性的研究表明,发生足底筋膜疼痛时并没有炎症发生,而是组织发生了退行性改变!

图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足底筋膜炎的好发部位

足底筋膜炎患者主要以足跟痛作为主诉,最常见的异常部位,是足底腱膜中间束在跟骨内侧结节的起点或末端附近,偶尔患者也会主诉疼痛与症状在中间束的中部。

三、足底筋膜炎的发病原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可能与足底生物力学失衡有关,但有一些危险因素会增加发生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 年龄:最常见的年龄是在40-60岁之间。
  • 体重指数:过大的体重会增加足底的负荷,超过了足底所承受的能力导致足底筋膜炎。
  • 负重活动:对于长期站立的职业或者喜欢跑步跳舞的人群来说,不断地给足底施加压力,得不到充分休息容易损伤足底筋膜。
  • 生物力学:足弓塌陷或者过高以及走路姿势异常都会导致足部受力的改变,给足底增加额外的负荷。

四、如何进行治疗?

1、物理因子治疗:

采取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减小足底筋膜厚度,改善患者足踝功能,且可延长其最长持续行走时间,利于提升疾病整体治疗效果。

2、物理治疗:

松解筋膜和肌肉(手法、筋膜球、拉伸),加强足底筋膜力量训练。

筋膜球松解筋膜和肌肉
足底筋膜力量训练1
足底筋膜力量训练2

3、药物治疗: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主要用于控制疼痛,不治疗其病理改变,减轻疼痛以允许患者更大限度地参加康复训练,对最终的结果可能作用较小。

4、矫形器:

定制矫形鞋垫,提示对于一些早期且无解剖结构改变的患者,矫形鞋垫的使用是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短期疗效的,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且在这些研究中可发现量身定制与预定制鞋垫疗效不无明显差异。因此对于此类患者,可考虑预定制鞋垫的介入。

五、日常预防足底筋膜炎的方法

1、应适当减重以此减小对足底筋膜的压力,常活动时尽量穿着鞋底稍软且舒适性佳的鞋,女性避免长时间穿高跟鞋。

2、更换运动方式可将跑步等换成游泳或骑单车等非负重运动。

3、可通过拉伸来对足底筋膜进行放松。

4、每晚可用热水泡脚并适当按摩足底,但水温不宜太高(不宜超过40℃)。

5、扁平足、高弓足等人群更应避免长时间行走或运动,注意作息。

(内容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于 2022-03-07 18:23
足跟痛患者应该怎样自我治疗
2.3 万播放 · 24 赞同

脚后跟疼的多数情况是足底筋膜出现了问题,所以又有“足底筋膜炎”之称

发布于 2021-07-03 16:59· 1.3 万次播放

脚跟疼痛是很多人在现代都会有的烦恼,尤其是长期站立的人,比如银行家、教师、销售人员。引起疼痛的原因都是各不相同。但是主要症状就是脚后跟的疼痛,走路受到一定的影响。

脚后跟疼的原因很多,可能的原因:跖筋膜炎、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内压增高症、跟腱断裂、跟骨骨刺、骨肿瘤、滑囊炎、跟骨骨折、应力性骨折……

大多数脚后跟疼是由炎症引起可是,这里的炎症指的是「无菌性炎症」,多见于慢性劳损、运动损伤等,和我们日常认识的细菌感染不一样。

发布于 2021-08-27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