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亚健康
熬夜
猝死
年轻人

年轻人该如何有效预防猝死?

近些年,拼命赚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听到某某人猝死的新闻也越来越多,到底该如何有效预防?
关注者
215
被浏览
83,489

114 个回答

谢邀~


11月27日凌晨,演员高以翔在录制综艺节目《追我吧》时发生意外猝死,引发全民对猝死的热、热、热、讨论。


▌猝死是恶魔:每分钟 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猝死的定义:


平时健康或者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 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


从发病到死亡多长时间才能认定为猝死呢?

具体的量化时间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标准,分别有人认为其从发病至死亡的时间在1小时、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之内,有人认为也包括48小时之内的死亡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的时间是6小时之内,但这仅是一家之言。目前公认的是发病1小时内死亡者多为心源性猝死。


研 究 表 明 ,75% 的猝死事件为心源性猝死,其指在急性症状发生的 1h后 发生的以意识丧失为特征的、由心脏原因导致的自然死亡。


据 2009年1月中国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每 年心源性猝死总人数高 达 54 万, 这意味着,每天大概有1490名患者死于心源性猝死,即每分钟有 1人发生心源性猝死,人数之多位于世界之首,但是心源性猝死抢救的成功率不足 1%,留给人们抢救的时间非常少。

心源性猝死主要发生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群,最常见的是冠心病,比例高达 80%,其中约 75%的人有心肌梗死病史。

▌人为什么会发生猝死?

精神受到刺激

人们遇到重大变故时,情绪的刺激会通过影响大脑皮层、兴奋心血管中枢和缩血管中枢,使心率加快 、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 高浓度的儿茶酚胺作用于心肌细胞,会导致致心律失常,严重者会发生猝死。

◆ 劳累过度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很多上班族都不堪重负,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亚健康会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 所以,不少年轻人因为过度劳累,引发猝死。

◆ 便秘

年轻人工作量大、经常加班,点外卖成了正常的操作。

外卖的高油、高盐、高糖对肠胃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加上精神焦虑、长期久坐等不良习惯,导致便秘,用力排便会使心脏负荷明显增大,排便时屏气过度会使血压升高,发生心力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 喝酒

高浓度的酒精会影响心肌的能量代谢,还会导致心肌损伤,严重者会导致猝死。

▌如何有效预防猝死?


猝死已经有年轻化的趋势,年轻人的猝死事件频发,不能忽视这个风险。

医生提醒,如果平时没有心脏病史,但是偶尔出现乏力、大汗淋漓、胸背部疼痛等症状时,不要大意,应该尽早去医院就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科学生活、工作、饮食,尽可能预防猝死的发生。

♦︎ 控制好情绪

遇到重大变故时,要控制好情绪,先冷静下来,回避刺激,暂时忽视目前的不幸和痛苦的事情,与家里人倾诉交流,或者听听音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减少焦虑、悔恨等等心理状态。

♦︎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

在生活工作学习中,尽量避免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注意劳逸结合,按时作息,不要超负荷工作。平时可以适度的运动,增强身体素质。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喝酒。喝酒使体内代谢速率增快,心肌需氧量增加,容易出现心肌缺氧缺血,引发心脏骤停和脑血流中断,从而发生猝死。

不抽烟。医学临床资料显示,吸烟与猝死关系密切。猝死的危险性与吸烟量成正比,所以,戒烟可以预防猝死。


合理的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动物性脂肪及含有大量胆固醇的食物。其次,要限制热量种类,维持均衡的蛋白质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含维生素C、钾、镁等元素,能够保护心脏和血管。


40岁以上的肥胖人士需要减肥,通过少吃米、面、糖、轻断食,加强力量训练,睡好觉,调整好心态,这些习惯能帮助减肥,也有益身心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猝死的发病征兆并不多,很可能会毫无预兆地猝死。

特别是长时间、高强度、长期精神紧张的工作人员,比如程序员、医生等,平时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健康。

预防猝死的四道防线

从医学上来说,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心源性疾病,包括急性心梗、急性致命性心律失常,预防猝死有四道防线。


☂︎ 第一道防线:防止冠脉斑块形成

斑块是存在于动脉血管壁上的脂肪团,一旦斑块破裂,就会立即在相应的血管内激发凝血功能,几乎在瞬间形成血栓,将冠脉的某分支堵塞,导致心脏突发缺血,即急性冠脉综合征。所以,防止斑块形成是从根本上预防猝死的最佳途径。

应对方法:

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戒烟,加上控制三高,能防止和延缓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道防线: 防止斑块破裂

冠脉上有了斑块,需要注意防止斑块破裂。只要斑块不破裂,就不会发生冠脉综合征,大多数情况下就不会发生心源性猝死。

应对方法:

养成每年定期去医院检查的习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调脂药物,起到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 第三道防线:防止室颤发生

如果病人的斑块破裂,发生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第三道防线就是防止室颤发生。

一旦发生室颤,患者的心脏失去了索血功能,血液循环停止,病人此时已经面临生命危险,所以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后,预防室颤的发生非常重要。

应对方法:

静、卧、呼救。发病后要安静、镇静、冷静,就地休息,采取舒适的体位,比如卧位等。立即呼叫救护车,同时强调需要带除颤器的救护车。

☂︎ 第四道防线 :心脏复苏

如果已经发生了室颤,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心肺复苏。

应对方法 :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让病人平卧,为病人实施持续的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每按压 30 次,为病人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

另外,对于患有家族遗传性离子通道缺陷疾病的病人,预防猝死的方法除服药(如β阻滞剂等) 外,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在体内安装植入式自动体内除颤器(ICD),一旦发生室颤,ICD 会自动识别 并立即放电除颤。

◆ 特别补充:如何预防运动猝死?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量是导致高以翔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以翔的这 种 死 亡 按 照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W HO)国 际 心 脏 病 学 家 的说法也叫作运动性猝死。

运动性猝死是指因为过量的运动导致死亡。对运动性猝死的定义是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症状,6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死亡。


♦︎ 预防运动猝死的 3级

☂︎ 一级预防

是在既往没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进行的预防。因为有25%的猝死者来源于这一人群。对运动员来讲,要保证有关医学方面的体格检查和随访,从而有助于更好地鉴别运动性心脏病和病理性心脏病,以及发现潜在的致命性的先天性心脏病。


☂︎ 二级预防

是在患有冠心病或其他心脏异常的人群中进行的预防。因为运动猝死者中多数都有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室壁薄、心脏肥大等(这些问题在普通的体检中很难发现,有条件者应进行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对于已确诊的运动员和普通人来说,关键是减少危险因素和及时发现前驱症状,最好在医生或运动专家的指导下从事体育锻炼。


☂︎ 三级预防

是治疗急性心搏骤停以防止发展为心脏猝死。主要是加强对运动者运动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让他们了解最基本的运动医学常识,提高运动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再者,提供现场医务监督和建立急救体制,及时救治,挽救生命。




保障猝死的保险


对于经常通宵、熬夜加班的职场人士,以及长期大量喝酒、长期久坐的人群,一定要给自己或家人购买一份保障猝死的保险,这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家庭负责。


目前保障猝死的保险有:


意外险(一定要选包含猝死保障的产品)、寿险(包括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重疾险(带身故责任),两全险等等。


年轻人也是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才是财富、荣誉、事业的基础。


更多 ღ颜值爆胎ღ 的科普内容

来这里一键取走

知乎机构号: 企鹅问保

知乎专栏: 我的保险我做主


风里雨里,君在评论区等你!

据说,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有三种

❤一种是热爱生活喜欢「收藏」的人

❤一种是把这内容读到最后涨完知识「点赞」手留余香的人

❤一种是直接【点赞+关注+评论】 帅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の人


发布于 2019-12-31 12:55

最近过劳又又又被推到大众眼前引发热议,PDD的“超级大小周”还有网友不知道吗?









除了过劳,还有心梗。






这些突发事件,让“青壮年”的我们也开始不得不直面生死这短暂的距离。


熬夜可能猝死,运动过度也可能猝死。









甚至,暴饮暴食也可能猝死。





生活中处处透着杀鸡。





作为怕死的一代,大人翻了翻可能触发死亡的条件。


熬夜过劳爱吃外卖有事久坐没事瘫痪……好家伙。


看完感觉,下一秒就有个死神走到面前说,轮到你了。





但是除了恰外卖,熬夜过劳压力这些都不是大多数社畜能决定的。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打工人究竟该怎么有效预防猝死






什么病症会导致猝死?




一种是心源性猝死占了猝死病例的80%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心梗。据统计每年有55万人心脏猝死,算下来一天1500人

心梗是啥?为什么会要命?

心梗是指因为某些诱因(熬夜、过劳、激动、暴饮暴食等)导致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






血小板为了阻止破裂,在已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栓。结果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堵塞,心肌缺血缺氧坏死





这里有个陌生名词叫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大家估计不太晓得。

这个东西是长在我们血管里的,一般由脂质和复合糖类沉积形成,会在血管里逐渐钙化,导致动脉血管腔狭窄





所以为啥预防猝死要呼吁大家饮食清淡,就是怕你吃的炸鸡和奶茶,有朝一日成为血管上的斑块。

那是不是说平时饮食本来就清淡的人,就没有这个烦恼了?

也不一定,因为人随着年龄增长,自然而然会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斑块。所以只能说,饮食清淡,心血管更健康,猝死的概率低一些。





除了心源性猝死,还有剩下20%的非心源性猝死。常见的有急性脑血管病,比如脑梗。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肺栓塞。


还有前两年突然引起关注的急性重症胰腺炎

哎,就是那个暴饮暴食或者大量酗酒诱发的胰腺溶解。









这里说一下,不是说暴饮暴食会导致胰腺溶解,它只是一个诱因。


多数急性胰腺炎还是因为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高血脂、胆结石,或者有代谢功能紊乱的孕妇







猝死前的征兆





重点来了啊,同学们都自查一下。





半数以上的心梗发作者,在发病前1~2周内会有胸骨痛的情况。


疼痛多发于胸骨正中间或偏左,感觉像是心脏被手攥紧的压榨痛感






伴随出汗濒死感,可持续5~15分钟以上。而且服药或者睡觉都无法得到缓解。

75%以上的心梗发作者会在1~2周里,出现24小时内不分时段的心律失常





还有一些非典型的疼痛,比如左上肢突然感觉酸软无力、或者肩胛骨疼痛、上腹部疼痛、牙疼。






看医生后却查不出原因,就要多个心眼,查查是不是心肌缺血的原因








什么原因会导致猝死?




熬夜、过劳、运动过量这些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它们诱发猝死的原因还不太一样。

过劳、运动量过大







这种属于心脏负担过重,心肌耗氧量突然剧增,由于冠状动脉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供氧不足,就会发生心梗。






这种耗力过多的情况,本来也容易诱发冠状动脉斑块破裂


所以不要觉得每天做办公室里,又没有什么剧烈运动,为啥还会猝死,原因都是一样的。





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不仅是急性胰腺炎的诱因,在心梗里它也占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短时间内暴食了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炸鸡可乐麻辣烫什么的,会让血液的粘稠度暴增,容易形成血栓





如果本来就有冠心病或者是三高人群的话,更要小心。





大量吸烟酗酒







短时间内大量的吸烟喝酒,比如一晚上二十来根烟,二十瓶酒什么的。


很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以及心肌耗氧量的暴增,结果就是诱发心梗。





长期熬夜







熬夜主要是由于血压升高导致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引起的心梗。

大家熬夜到某一阶段时,有没有那种心跳很快,手脚发凉的感觉,其实就是血压升高的表现。





因为夜晚本来应该是副交感神经掌控身体,但由于你人倍儿清醒,所以还是交感神经主导,它会让本该休息的心脏加快收缩速度,血压上升





试想一下,本该休息的你,突然被老板抓起来加班,你会不会想要罢工?心脏也是这么想的。









打工人防猝死手则





有没有同学们注意到,上面的猝死条件,其实很容易重叠。


想象一下,工作做不完只能熬夜加班,为了提神不停的抽烟,肚饿又点了份炸鸡外卖……这生活常态,竟是我杀我自己。





所以今天的重点就是,在遇到无法避免的情况下,怎么尽量将猝死的概率拉到最低。





心力贮备检查




心力贮备是检测心脏健康的标准


指的是心脏在日常状态下和运动状态下不同的泵血能力。表现形式就是心率搏出量(排血量)。





心力贮备会随着年增长呈现逐渐降低趋势的,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持续的三高工作(高压高精神度高劳力)可能会造成心力贮备的早衰,吸烟喝酒也一样。


心力储备降低,是猝死的重要原因。所以检测好自己的心力贮备,是预防猝死的手段之一。






如果平时常常感觉到心慌、胸闷,或者运动时心跳增加缓慢,休息后,心率下降也缓慢,就有可能是心力贮备不足的情况。

可以去医院做一些心力贮备的检查,比如心电图、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配合血脂检查





如果检查没有问题,但还是不放心,可以去做一下心肺运动试验


这是国际上经常使用的对心脏功能、疾病诊断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全面的筛查出心脏一些潜在的问题。




熬夜伤害最小化



既然熬夜不可避免,那只能通过一些方法,把伤害降到最小。


在合适的时间补觉



熬夜的最佳补觉时间是第二天中午睡一个小时,或者晚上提前睡1-2个小时,可以把生物钟调回正规。


如果遇到需要通宵的情况,建议在0-2点之间,睡1-2个小时, 可以减轻身体的不适。





放下咖啡和茶,大量喝水



虽然我们开玩笑说,打工人去抽血,抽出来的都是拿铁。


但咖啡和茶熬夜时真得少喝,因为里面的咖啡因会让心率增加。


熬夜时本来就容易心慌,一杯乌龙玛奇朵浇下去,心脏来一段踢踏舞。长此以往,身体真的受不了。





如果不喝咖啡没有精神,那不如…





不喝咖啡和茶喝什么?喝水啊——

熬夜期间需要大量的喝水,因为熬夜的疲倦也是一种缺水的信号


多喝水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血糖血脂代谢,减少堵塞的风险。真正的熬夜防猝死保命水!





补充维生素




熬夜补充一些维A、维C和维B,对于保护皮肤缓解视疲劳都有好处。


当然也不用这么精准的去吃哪个。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夜宵烧烤换成水果,哪怕是不加沙拉酱的水果捞呢。





保险




这个可能就叫最终手段了吧。





一般的意外险是不包括猝死的,可以考虑寿险。但有需求就有市场(?),现在也推出了一些包含猝死的意外险。

大人在支付宝里搜了一下,投保金额在30~50元/月不等赔付金额5~20万






专门的保险公司也许会有更优惠的,大家觉得有必要可以投一个。





最近愈发觉得,过劳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背景。


数不尽的鸡汤劝你趁年轻去拼一把,还有“你不拼也有别人等着拼”的论调,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焦虑感。





房贷、车贷,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背后不知道要付出多少去维持。


但也有句老话叫,有钱赚,也得有命花。

周末别总躺在家里,去逛逛街爬爬山,提高心力贮备,还能预防猝死。


顺便思考一下,真正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发布于 2021-01-06 14:24

作为世界领先的医疗科技公司,波士顿科学对猝死的防治还是很有发言权的。由于导致猝死的原因非常多,就不逐一详述了,我们挑重点来说。下面这波儿知识请收好。

目前人类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脏性猝死,它占到了所有猝死的80%,而且通常都是发生在医院之外,患者的生还率极低,已经是全球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尤其值得我们关注。而诸如肺栓塞、脑卒中、过敏、哮喘、窒息、大出血、中毒、溺水等等各种因素引发的非心脏性猝死的总量,占到所有猝死的20%,这里就先不做详述。

要想知道怎样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就要先知道

年轻人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心脏性猝死,具体指的是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突然发生、进展迅速的自然死亡,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h内 [1]很多猝死的发生,看似毫无缘由,但罪魁祸首通常都是心脏疾病。

现有的证据显示,35岁以下青、少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肌病、遗传性心律失常病、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等,而冠心病、心肌病则是35岁以上人群猝死的主要原因 [1]。此外,还有心力衰竭、结构性心脏病、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药物中毒等。

值得强调的是,在所有的因素当中,冠心病是导致心脏性猝死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而且仅冠心病导致的猝死就占到了所有心脏性猝死的80% [2]

在冠心病患者中,高达20%~25%的患者是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1]。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发生猝死前还不知道自己患有冠心病,如果抢救无效,他们将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会戛然而止。此外,发生过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后续发生猝死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4~6倍 [1]

综合来说,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只要存在以上所述心脏疾病,必须要重视预防猝死。

如何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一旦患者心脏骤停,抢救的最佳时间仅有4~6分钟。但因为大多数猝死都是发生在医院之外,很难第一时间抓住抢救时机,以至于患者生还率极低,即使在欧美发达国家也仅为5%,在中国甚至不到1%,患者常常因为得不到快速、有效的心肺复苏而失去生命。因此,有效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关键,就在于识别高危患者、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

1.重视身体检查,确认自己是否属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正如前面介绍的,患有冠心病、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等疾病的人,都属于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存在相关家族病史的人也要注意定期体检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的人,抢救成功后仍有很高的概率发生猝死,因此更要重视预防。

2.植入防猝死“黑科技”:可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

目前认为,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3]。这是一种仅有火柴盒大小的神奇装置,具有起搏治疗和除颤治疗的功能。将它埋藏在患者左侧胸部皮肤下面,就可以全天候监测患者的心跳状况,并有效阻止大多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心跳太快导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情况),使心脏保持正常跳动,从而预防心脏性猝死,相当于安装了个“心脏救护车”。

ICD的两大“救命”功能:

  • 除颤治疗:当它感应到患者有不规则或危险的心跳,就立刻发出救命用的电击能量实施体内除颤,也就是通过适当电击重新“激活”心脏,帮助心脏恢复跳动;
  • 起搏治疗:通过向心脏发出微小的电流,来改善心跳太慢或太快的情况,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奏。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ICD有两种类型:

经静脉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TV-ICD):

TV-ICD是传统的ICD装置。需要通过微创手术在患者锁骨附近切一个小口,将ICD的电极导管由静脉血管插入并固定到心脏内壁,并将ICD装置固定在在左侧胸部皮肤下,靠近锁骨的地方。由于导线需要穿过心脏静脉血管,因此患者可能会出现导线相关感染、导线脱位、三尖瓣损伤、静脉通路闭塞、血栓形成和导线拔除困难等诸多问题和并发症 [4]

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

S-ICD是新型的ICD产品。它的植入也是通过微创手术完成,设备无需接触心脏和静脉系统,只需放在左侧腋窝下,贴近胸骨的地方即可。因此,相比传统的TV-ICD会更加便捷、安全,能够有效避免导线植入带来的相关并发症风险,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4];同时从美学角度上来讲,S-ICD切口和创伤很小,更加美观 [4]

这种先进的防猝死黑科技,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普遍,但我国的应用率还比较低。尤其在心脏性猝死越来越高发的情况下,这种先进治疗方法的还是有必要让更多人知道。

不过,也不是所有高危患者都要植入,专家共识将植入ICD的适应证推荐级别分为以下3类:

  • Ⅰ类适应证:根据病情,有明确证据或专家们一致认为ICD治疗对患者有益、有用或有效。相当于绝对适应证。
  • Ⅱ类适应证:根据病情,ICD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不足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歧。Ⅱ类适应证中又进一步根据证据和/或观点的倾向性分为Ⅱa(意见有分歧倾向于支持)和Ⅱb(支持力度较差)两个亚类。相当于相对适应证。
  • Ⅲ类适应证:根据病情,专家们一致认为ICD治疗无效,甚至某些情况下对患者有害,因此不需要、不应该植入ICD,即非适应证。

3.警惕心脏性猝死的预警信号 [5]

绝大多数猝死/过劳死有一些先兆,常见的先兆症状有头晕、心悸、黑矇、胸痛等。

1. 运动或劳累后胸痛:如果偶尔发生胸痛,并在剧烈活动或者身体劳累、情绪激动后疼痛加重,需要休息后才能缓解,要警惕心梗猝死的风险,应该及时就医。

2. 没有原因的胸闷:得了心脏病后,大部分病人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的现象,而且这些症状在患者进行活动之后会更加的严重,还可能会伴随胸痛,这种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的信号,应该立刻就医。

3. 突然的头晕、晕厥:出现忽然短暂头晕、晕厥或眼前发黑等症状,可能是心跳出现减慢或者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先兆,需要立刻去医院查明原因。

4. 熬夜之后头晕乏力:熬夜之后出现明显的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可能是心血管和神经系统发出的求救信号。此时应立刻休息,避免继续劳动、工作、运动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必要时前往医院就医。

5. 胸痛、头晕伴随大汗淋漓、濒死感:突然开始胸部闷痛、觉得极度疲劳甚至晕倒、两眼发黑,伴有面色苍白、恐惧、大汗淋漓、濒死感等症状,往往是猝死发生的症状,应该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 [6]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猝死的发生,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

图片源自《生命时报》

有猝死高风险的人,平时要注意什么?

对于存在心脏性高风险的人来说,日常生活中一些行为会加重心脏负担,容易引发猝死。因此要在生活中注意 [7]

1. 切记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2. 排便时不要用力,以免造成腹压、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科学治疗便秘。

3. 洗澡时选择适宜的水温,不要长时间停留在密闭的洗澡间,避免缺氧;避免饥饿状态下洗澡,防止低血糖昏厥。

4. 心脏不好的人不能随便剧烈运动;身体疲劳、长期休息不足或熬夜之后,不可进行剧烈运动;运动时感觉到不适应该立即停下来休息。

5. 避免情绪激动,如过度兴奋、过度悲伤,这些都是引发猝死的诱因。

6. 留意天气变化,极端高温或低温时,应该尽可能做好自我防护。

7. 有严重的“打呼噜”,应该及早科学治疗,以免导致睡眠中呼吸暂停,甚至诱发心梗。

发生猝死后,普通人应该如何实施救助?

心源性猝死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抢救时间以秒计算。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没有意识、没有心跳甚至没有呼吸,就可以怀疑为心源性猝死。这时候应该立即采用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急救。

1.心肺复苏(CPR)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经过不断改进,对于普通人需要掌握的心肺复苏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简化,只强调实时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主要有三个步骤: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

图片源自网络

2.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AED是一个便携式除颤仪。操作时,将两个电极片分别贴在患者外乳外侧和右侧锁骨下,然后启动仪器,通过电击发出电脉冲信号,重整患者的心跳。打开 AED之后,参考设备中的使用流程图和语音提示,规范操作即可。

图片源自网络

以上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根据医生专家的建议来做决定。

年轻人常常自认为自己的身体素质好,而猝死的发病很突然,也很少有特异性的明显征兆,因此很容易被忽视。但身体就像一个机器,如果长期损耗不加保养,久而久之也会在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瘫痪”。因此除了采用医疗手段预防外,更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给健康打造一个结实的底子。

参考

  1. ^ a b c 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 25(4) : 280-299..
  2.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 2020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2016共识升级版).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 34(3): 189-253.
  3.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指南与共识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 (qq.com)
  4. ^ a b c华伟,宿燕岗,汤宝鹏,沈法荣,范洁,严激,李学斌,王景峰,李若谷,胡奕然,张澍.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国内多中心临床应用随访分析[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0,24 (06): 556-560.
  5. ^生命时报,年轻人“心脏病发作”比老人更凶险!https://mp.weixin.qq.com/s/OTt0e_VoFONp6U2NavfRIQ
  6. ^健康中国:为什么看起来健康的人会猝死?https://mp.weixin.qq.com/s/Czp8P5ZkMr4xb_5G7_tx9g
  7.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教授刘健. 心源性猝死并非全无征兆,请注意这10个“魔鬼时刻”https://mp.weixin.qq.com/s/xuInSIz-XO4fu5sfnZ098A
发布于 2022-07-05 18:00

针对目前的年轻人就一点嘱咐。千万少熬夜,11点之前睡觉。不能超过12点。如果经常熬夜,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就有可能是猝死。如果熬夜的话,一定要喝大量的水。是对你的身体有很大帮助的。

发布于 2020-03-22 17:45
三分之一的突发猝死的年轻人,是患有这种疾病而不自知!
14.3 万播放 · 186 赞同
完整版

年轻人猝死的第一位原因,不是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而是这个,室速!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病。有1/3的突发猝死的年轻人,是因为患有这种疾病而不自知。然而,这种疾病其实只需要很简单的一份心电图就可以有得到很大的提示。

发布于 2021-09-06 20:37· 1.2 万次播放

写了五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编辑于 2022-02-23 19:22

1.什么是猝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猝死定义:“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凡能预料的死亡都不属于猝死,必须要清楚猝死与原因明了死亡的区别。死亡目前指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持久且不可逆地丧失,即生命体征消失,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

特点

① 死者生前身体健康,发育营养良好;

② 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1:1;

③ 多为18~45岁青壮年;

④ 常在睡眠、平常工作、剧烈运动、精神兴奋或者郁闷时等突然发生;

⑤ 死亡起因于患者身体内部因素;

⑥ 目前经全面系统法医病理学检查及毒物化验等未见足以说明死因的病理变化。


2.为什么会猝死?

急性心脏性死亡或 心源性猝死

是指心脏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其中最常见的是冠心病猝死,死亡机制是突发心功能不全,主要是由于心肌急性缺血导致心脏传导系统异常,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多为 室颤)所导致。根据心源性猝死观点,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的确是可以导致猝死发生。

本病最常见诱因为身体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低落、过度恐慌、剧烈运动、睡眠不足、过量饮酒、睡前饱食、过度吸烟、性交等;但多数也无明显诱因而发生猝死。


3.哪些人容易发生猝死呢?

一般来讲,有冠心病、严重的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血压、脑中风、 心衰的病人容易发生猝死。这些病人需要当心,需要医生的正规治疗和评估。有研究显示:一天中猝死易发生的最高时段是6-12时;一周中猝死率最高的是星期一;而在一年四季中,冬季的猝死率最高,较夏季增加18.7%。老年人因为血管弹性降低,常有心血管疾病, 心肺功能在环境突然变化时,调节能力下降,不能适应气温、情绪等的剧烈改变,因此相比年轻人而言,更易发生心源性猝死。常见的有慢性冠心病人发生 心绞痛,老年冠心病人突发 心肌梗死,早晨公园锻炼时,高血压病人受寒风侵袭突发脑溢血。在秋冬季节加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患有 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中风、心衰等疾病的患者,平时控制好基础疾病是预防的关键。比如规律服药,控制血压等。此外还因注意饮食清淡,戒烟戒酒,多食瓜果蔬菜,适量运动锻炼。如遇突然降温,需注意保暖。晨起时可先在床上静卧10分钟,待彻底清醒后再缓慢下床走动。早晨锻炼时不要站在风口,关注天气预报,如果气温下降明显,可将锻炼改在室内或暂缓运动。出现胸闷、胸痛、呼吸不畅等症状时需特别警惕,因为心慌、气短、胸闷往往是各种心血管急症发生的前兆。此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监测、早治疗。


4.有无先兆?

在「健康」(无病史)而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年轻人中,约有25~50% 有 先兆症状,常见为晕厥或抽搐,如果这些症状发生于运动中,对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就更大。而其它 前驱症状包括:心悸、胸痛、 黑矇等。


5.如何预防?

(1)关注预警症状 晕厥或抽搐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警戒症状,如有应立即于急诊就诊,并住院检查。胸痛、黑矇是亦可能提示心源性猝死,应该尽快门诊就诊,完善相关检查。

(2)年轻人猝死的筛查 因猝死的 发生率较低,为1~10/10 万每年。因此,寻找符合经济学效益的筛查手段比较困难。普通心电图筛查是目前唯一即有效,又符合经济学效益的筛查手段。 心电图对于包括长QT 综合征、预激综合症、 肥厚型心肌病和Brugada 综合征都是一种敏感和有效的筛查手段。除心电图外,病史的询问(有无警戒症状、猝死家族史等)和体格检查也很重要。 结合ECG、病史、体格检查等结果,如进一步怀疑猝死相关的疾病,应完善其他相关检查,包括 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 冠脉造影、心内电生理、基因检查等等。

(3)危险因素的控制 发现了猝死的潜在风险后,应该控制风险。例如诊断出相关疾病后,积极治疗。

发布于 2022-06-02 11:34

猝死,对于工作缠身的人来说,真的很可怕。

前不久35岁的高以翔猝死,让很多人不敢相信,年纪轻轻,怎么就发生了心源性猝死呢?

所以咱们来说说,年轻人如何预防猝死。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

通常是看似正常的人,突然出现晕倒等症状,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措施,1个小时内就可能死亡。


而且猝死是难以预料的,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55万,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1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一旦发病,只有不足1%的人可以成功获救。

该怎么做好有效的预防呢?


1. 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心梗风险

《2016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提到: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种主要原因。

导致心梗的因素,有些没法控制,比如:年龄增长、身体老化、遗传等。

但更多的因素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风险。


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

  • 吸烟
  • 缺乏体育锻炼
  •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20%)
  • 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
  • 长期精神压力大

想降低心梗风险,控制好这些风险是关键。


2. 学习心肺复苏,关键时刻救命

很多猝死是突发心脏骤停导致,可怕的是,在心脏骤停之后如果只干等着救护车,基本相当于等死。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高以翔是否发生了心脏骤停,但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现场有懂得急救方法的人(心肺复苏)、有急救应急的设备(AED),也许生命就可以挽回。

先说每个普通人应当掌握的救命技能——心肺复苏,详细方法如下:


胸外按压

及时有效地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

操作方法是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按30:2的比例持续交替进行(按压位置是胸骨下半段)。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

清理患者口鼻异物,保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操作时需要捏住鼻子,抬高下巴,包住患者的嘴吹气,吹到胸部隆起为准。


早期除颤

及时用AED(体外自动除颤器)。

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原因是室颤。研究发现,对于室颤患者,每延迟1分钟除颤,抢救成功率就会降低7%~10%。

使用AED只需要记住简单四步:

  • 按下开机键,启动设备。
  • 按照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将电极板插头插入AED主机插孔。
  • 如果AED分析后建议电击,按下电击按钮。
  • 除颤结束后,立即进行5个周期的心肺复苏,AED两分钟后会自动分析心律。


记住:心肺复苏前要先判断患者有没有反应、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或没反应的患者出现呼吸濒死样的喘息,才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分享、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只需要1分钟,但换来的或许是一个人活下来的机会。


那作为一个保险从业者,少不了会和你聊聊保险中关于猝死的问题。

害怕猝死,给家人带来悲痛,同时让整个家庭处于经济危机中,怎么办呢?

咱们来聊聊哪些保险可保猝死?

1.意外险

大白在前文已经解释过了,猝死属于疾病身故,而不是意外身故,所以普通意外险并不含猝死保障。

除外责任中也会明确标明,猝死不赔。

不过,对于大众来说,一听到猝死,第一感觉还是意外。所以,不少保险公司也推出了能保猝死的意外险。大白选择了5款,供大家参考:

  • 安意保综合意外保障计划
  • 小米综合意外险
  • 平安综合意外险至尊计划
  • 护身福·意外险
  • 星宁意外险

当然产品千千万万,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找有猝死责任的意外险。

2.寿险

想要更好的猝死保障,那肯定要选寿险了。

寿险对于猝死没有时间要求,只要发生身故,且不在除外责任内,就能获得赔偿,身故保障要比意外险好很多。

所以,即使买了保猝死的意外险,寿险还是必不可少,而且寿险保额足够的话,意外险不附加猝死保障也完全可以。

寿险中,大白最推荐的就是定期寿险,低保费、高保额,性价比很高,具体产品选择可以看这篇文章: 全网最热销的寿险测评,谁才是性价比之王?

3.重疾险

有些重疾险也有身故保障,比如哆啦A保、守卫者一号,相当于捆绑了一份寿险,不管是疾病身故还是意外身故,都能获得赔偿。

猝死属于疾病身故的一种,当然也能赔。

不过,为了保猝死而刻意购买含身故的重疾险,就没必要了。重疾险防范的是大病风险,寿险防范的才是身故风险,担心猝死做足寿险保障即可,没必要在重疾险上多花功夫。

总的来说,应对猝死,只要做足寿险保额就够了。寿险主要功能就是身故保障,不会像意外险一样有时间限制,保障更加充足。

意外险可以作为补充,但其严格的猝死规定,让它不那么灵活;重疾险也能起到猝死保障的作用,但其保障重点为疾病,而不是身故,所以不必为了猝死保障而刻意附加身故。

最后,买了保险只是为猝死提供了经济补偿,并不能降低猝死的发生率。

要想真正远离猝死,还是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不熬夜、不抽烟酗酒、坚持锻炼。最好每年做个体检,把小问题消灭在萌芽中,这才是长久的健康之道。

编辑于 2019-12-26 14:11

有效的预防措施很多,有些人会高呼:要做到太难了。因为感觉太难所以总也不想去做。

其实,不能完全做到也没关系,做总比不做好。要知道努力就可能做到,不努力永远也做不到。

减轻压力,在“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的年纪,压力无法减。

压力一直在,那只能是学会缓解压力、提高抗压力,有了相应的抗压力之后就不会轻易被压倒。

不加班,老板可能不同意。真的很庆幸我们几乎不加班,如果你想加班,对不起,请提前申请。

不喝酒,朋友和客户可能不同意。年轻人有几个是没事也要喝两口的,大多还是应酬需要。

自己能做到的也只有少喝点,不劝酒,会拒酒。

不熬夜,自己不同意。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熬夜在年轻人中成为了一种文化,仿佛不熬夜都算不上年轻人。即使很困了也要再等等,然后拿过来手机,俩小时又过去了。

你不想睡,可能你的手机也需要休息,还是稍微早睡一会,哪怕就早10分钟哪。

上面这些你觉得做不到,但下面这些是你努努力就能做到。

在家好好吃饭,不暴饮暴食,少在外就餐

很多年轻人过的是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早饭根本不吃或路边摊凑合,午饭快餐,晚上吃大餐。

因没吃早饭发生低血糖昏迷,被好心人及时救助,类似的报道一直有。很庆幸他们得到了及时救治,但万一没有人及时发现会怎么样?因为救治不及时造成脑损伤后又该如何生活?

且不说路边摊和外卖的卫生状况,单高热量、高油、高糖、高盐的问题都触目惊心。长期在外就餐和暴饮暴食的结果必是引发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要知道血脂、血压和血糖超标是引发猝死的主要原因。

少吃零食

食品行业想尽办法生产让人“成瘾”的食物,好吃的越来越多;油炸和膨化类美食往往是能量超标却营养不足,长期大量摄入必然是导致肥胖和“三高”。

少喝碳酸饮料

老有人说“我喝凉水都长胖”,我敢肯定能长胖的“凉水”它肯定不是“水”。她可能是饮料、是奶茶、是可乐、是果汁……它们只是贴着水的标签的糖衣炮弹。他只会让体重越来重,血压、血脂和血糖越来越高,血管越来越堵、越来越脆。要知道心血管被堵死时造成的就是心源性猝死。

定期体检

一辆车还要定期保养,保养并不能阻止它抛锚,但却能降低抛锚的风险,减少抛锚发生的频率。

很多慢性病就像埋藏在身体里的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拉动引信给你致命一击。

这些病都是有迹可循的,也是可防可控的。定期体检就是为了尽早的发现埋藏在身体里的这些炸弹,早发现就能早治疗,早治疗一方面可以帮你切断引信,同时也能提醒你尽量避开他。

增加运动,强身健体

强壮的体魄不能避免猝死,但强健的身体可增强抗病和应激状态下的反应和调节能力,使人不那么脆弱,脆弱到一点点刺激就崩溃。

总之,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帮助避免很多健康问题。

保温杯里泡枸杞其实也反映出中青年人关注健康和想要更健康的意愿。

发布于 2019-12-04 15:21

冷天注意防寒保暖

尤其是有心血管病史者,冬天更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衣。外出时避免迎风疾走,室内通风透气也不要大开门窗。



坚持运动

天冷也要坚持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但是要注意,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建议要在温度较高的时间段进行,如中午或下午,尽量避免晨练
控制血压平稳

要在家中定期监测血压的变化情况,对于有基础病的患者要规律服药、定期复诊,如果血压较以往有明显波动要及时就诊。




作息正常

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
保持情绪稳定

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做到情绪乐观、性格开朗、随遇而安。脾气暴躁、易发火动怒的人,血压波动剧烈,易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戒烟少酒

吸烟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禁烟,饮酒宜少量。


健康饮食

适量吃鱼,特别是深海鱼类如鲑鱼、鲔鱼等,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胆固醇。多吃果蔬,适量进食豆类制品,大豆异黄酮对心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老年人、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尽量少吃红肉。心血管人群最好少肥腻食物,多选择煮炖等烹调方式。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也很有必要,可以帮助筛查出一些身体的潜在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更好地预防心梗的发生。


黄金救治4分钟,你要知道!


第一步:确认患者意识,大声向周围人呼救;观察10秒患者胸部有无起伏、颈动脉是否搏动,判断是否还有呼吸。寻找AED优先进行抢救;


让身边的人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与此同时,应叫人迅速找到AED。


AED是能够自动监测心率,并通过快速电击让心跳从异常恢复到正常的急救工具。若能立即取得AED,则应优先使用AED,再行CPR!



第二步:实施胸外按压,进行心脏复苏;


迅速把患者转移到安全、易于施救的地方,将患者放在较硬的平面上。


松解患者的衣领及裤带,对准两乳头连线中点(在剑突两横指上),以掌跟按压,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垂直于肩膀,用上身力量用力快速胸外按压30次。


第三步:人工呼吸。(非专业人士可不进行)


与同时进行人工呼吸的患者相比,单独进行心外按压的患者存活几率要高39%。



最后,郑重地提醒大家:余生很贵,千万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欢迎转发提醒身边的人!


2021年,希望所有人:吃健康的食物,睡充足的睡眠,过有序的生活,别让爱你的人担心

发布于 2021-01-07 09:55

你自己也说了啊“拼命赚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所以不要“拼命赚钱”就可以了呗。

发布于 2019-11-27 13:52

什么是猝死?

猝死就是平时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

猝死基本上都在1小时之内死亡。因为实在太快了,80%的死亡都发生在医院之外,连抢救的机会都没有。猝死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对日常生活有极大冲击力的事。一个人昨天还好端端的,还热情洋溢地发朋友圈,今天可能突然就没了。

2018年,吉祥三宝里的父亲,蒙古族歌手布仁巴雅尔就是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58岁。

麻醉界有一个特别经典的段子。

患者问医生:“我做手术危不危险啊?”麻醉医生回答说,全国的麻醉医生有10万人。2017年,工作中猝死的麻醉医生是16个。2018年前几个月,死亡了4个。算下来,麻醉医生的死亡概率是三千分之一。而手术中病人的死亡率目前已经降到了十万分之一。

“所以,在手术室这几个小时内,我猝死的几率是你的300倍!我们都不怕,你怕什么?”

事实上,心脏停搏是美国最致命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因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流感、肺炎、车祸、HIV、枪支案件和家庭火灾死亡人数的总和。在我国,每年就有54.4万人死于猝死,相当于平均每分钟一个人。

猝死,是威胁中年人的一个凶恶杀手。

猝死如此可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85%是心血管问题,这其中,又有80%是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突发缺血了。

这样的猝死可以预防或者控制吗?

好消息是,绝大部分情况可以,前提是你要有足够的心脏储备。而储备,是心血管健康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维度。

这一讲,我们就来讲讲储备这个维度,讲讲猝死要怎么预防。

1、猝死是储备坍塌导致的

储备这个词听起来很陌生,不过概念很简单,就是心脏因身体的需要而增加射血的能力,也称作心力储备。储备,是一种扩大适应范围的潜力。

正常健康人群的心脏储备,最大可以是日常心脏功能的8倍。但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同,心脏储备也完全不同。

这和一个人的长期健康习惯,近期工作生活压力,当下疾病状态等一系列因素有关。而且,它的减退和提升,都是一个相对较长且隐秘的过程。

在心血管疾病不知不觉的发展中,一个人的心血管储备就会接近坍塌。这时再加上一点压力,这个人很有可能就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猝死是心血管储备坍塌导致的。

2、预防猝死的三种策略

我们要怎么预防猝死呢?逻辑上有三种策略。避免最后一根稻草策略。能引发猝死的事情,我们不要去做。

关注身体信号策略。我们要注意引发猝死的先兆,也就是去注意储备透支的信号。

拓展储备策略。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策略。既然储备是一种潜能,那我们就要努力去拓展它。人类面对疾病,总是想从最简单的办法入手。既然如此,我们就先来看看,如何识别最后一根稻草。

2013年,《柳叶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引发猝死的10根稻草,分别是:

在闹市骑车

用力解大便

大量喝酒或咖啡

心情抑郁

暴饮暴食

性生活纵欲过度

吸食毒品

吸烟或吸二手烟

吃得太咸、太甜

久坐不动

是不是觉得分分钟躺枪了?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基本无法避免。所以,避免最后一根稻草的策略,不够有效。

这很容易理解。

骆驼能被最后一根稻草压死,是因为它的背上已经有了一大捆稻草。放不放上最后一根,都不会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注意先兆,要比发现最后一根稻草有效。骆驼倒地前,腿或许会颤抖一下,注意到这个征兆,并且移走一定量的稻草,才是预防的重中之重。

3、注意储备透支的信号

怎样才能准确注意到先兆?我先来分享一个案例。一个人,他36岁,是中关村一家创业公司的CTO。他的公司创业不到三年,有三百来人,有些技术算是全球领先了。

他本人,则是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麻省理工的博士。家里有一个漂亮太太和一个可爱的女儿,典型的事业家庭两如意了。

作为创业公司的高管,他的压力还是有的,所以加班熬夜也是常态。好在他以前是大学校田径队员,身体素质很好,也就没有什么不舒服。

但是最近两个月,他时不时有些心慌。我问他都什么时候心慌?他说自己很喜欢喝咖啡,一天大概要喝三四杯。喝完咖啡,尤其是黑咖啡,他就会心慌得厉害。还有熬夜后,他也会连着一两天都比较容易心慌,但过会就能好。

我又问了一句,那以前呢?他说以前完全没有。我留了电话,很谨慎地告诉他,一定来找我。

直觉告诉我,这是储备不足的前兆。

咖啡因、熬夜这样的因素,对一般的心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有,就证明,要么是他的储备出了严重的问题,要么是他过于敏感。

不过根据他以前的经历,我判断他不是特别敏感的人群。

他做了常规体检报告。报告上所有的心脏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

不过,这些都是对静态下,心血管功能的评判,他的储备究竟怎样,还是不清楚。

他又到心脏康复中心,做了心肺运动试验。

在这个实验里,让被测试者跑步或者踏车,然后逐渐加量,直到他筋疲力尽,到达我们认为的,接近心肺功能的储备极限为止。

然后,检测被测试者的各项生理学指标,明确心肺功能的储备是否正常。这个是目前医学界最准确的方法之一。

剩下的检测项目,还有运动下的心电、超声、核素检查等,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需要给心脏一定的负荷。

在心血管达到极限前的负荷,就是心血管的储备能力。这位CTO在踏车的时候,就发生了不同寻常的事情。他有特别多的早搏,甚至出现了室速,这种心律失常,分分钟就可能出现室颤,然后导致猝死。

他停下来,之后安排了心脏的核磁共振。报告提示,他有一种比较罕见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我们用不着知道这个病究竟怎么回事,只需要知道,这个病很大概率上,发了病就猝死,占到心血管性猝死中的20%。基本得通过尸检,才能发现病因。

之后,他做了射频消融,也就是干掉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的源点。结果很顺利,之后,他再没有发作过。

有人说,工作要忘我,但这我不提倡。

国外有很多研究发现,人们在猝死前的两三个月里,经常会走进一个所谓忘我的工作状态。那时候,身体器官一定会有所反应,只是大部分人都忽略了,因为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我建议,你一定要感知到身体在接受压力时,发给自己的不良信号。这恰恰是它在努力告诉你,你的储备在透支。

具体来看,储备透支的信号都有哪些?

首先,是一些惯常的因素。比如吸烟会增加2~3倍的猝死风险。精神紧张、自卑都是心脏性猝死的独立相关因素。

其次,是和心率相关的信号。比如莫名其妙地,安静时的心率比以前加快了不少,这个表现可能是因为心血管储备明显下降,连安静时的基础代谢都不能满足,需要通过增加心跳来代偿。

再比如,运动时心率增加缓慢,运动时血压下降。或者,运动停止后1分钟内心率下降不多,就是一个猝死强有力的预测因子,体现了心力储备的不足。

最后,还有一些和疾病相关。比如心功能不全合并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如果已经患了这类疾病,就说明储备已经在透支了。

值得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很多的猝死研究都证明,过量运动会大大增加猝死的风险。特别是那些长期以来低水平活动或者不活动的人群,如果突然做剧烈的体育运动,会使心脏性猝死概率增加17倍。

本质上来讲,注意到储备透支的信号已经能比较有效地预防猝死了,但这还只是对当下自己储备的认知。

第三种,才是我们最重要的策略。那就是如何扩展我们的储备,提高我们心脏的潜能。

4、心脏健康带来的真正自由

本质上,心脏的适应健康,是一种节制力。

选择太多,诱惑太大,但适应总是有限的。因此我们需要知己而任。知道有所为,并不是成熟的标志,知道有所不为,才是一种从外而内的自省和自知。

储备健康,则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上,拥有储备健康,你会从内而外散发出一种自信和从容。这个看不见的竞争力其实非常有意思。它不炫耀,不张扬,却是生命里厚重的所在。它和我们在心里的信念遥相呼应,构成了生命里最绚烂的美丽。这种美,是那种即便你遇上人生最不幸的遭遇,也可以从泥潭里生出莲花的希望。

具备了这种竞争力和节制力的人生,就进入了庄子所说的“大美无言”的境界。

行走在这样的境界里,你就可以体会到真正的自由,从身体到心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心所欲”了。

发布于 2020-06-19 22:45

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工作不是生活。过度沉浸于工作的时候,往往就是没有生活目标的时候,只能用工作来麻木自己。可到头来会发现累了身体,死了理想,麻木了灵魂。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就知道如何才能更好的生活,如何才能享受生活。。。。。。。。。。。。。。。。。。。。。。。。。。。。。。。。。。。。。。。。。。。废话那么多,其实就是,管住嘴迈开腿,放下手机闭眼睡

发布于 2019-12-05 21:45

猝死,令人惊愕。在探寻原因的路上,我们先将范围扩大到:

导致年轻人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从统计数据入手。以下是全球疾病负担(GBD)针对中国15-49岁群体早逝的原因统计 [1]

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且年轻。作为参照,截止2020年2月24日24时,新冠肺炎所有年龄群累计死亡病例为2663例 [2]

从预防的角度来看,也许风险因素更具指导意义。我们继续来看 GBD 的统计数据 [1]

每个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且年轻。

谈到猝死,常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我们进一步聚焦,来看导致心血管疾病早逝的风险因素 [1]

若将上面是个风险因素分类:

  • 环境类:1个(室外颗粒物)
  • 代谢类:3个(高血压、高胆固醇、BMI过高)
  • 行为类:6个(其它)

而这三个代谢类风险因素,也能够通过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来干预。


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回顾第一张图中的数据,前十原因进一步分类如下:

  • 传染病:1个(HIV/艾滋与性传播感染)
  • 伤害:3个(交通伤害、意外伤害、自残与暴力)
  • 慢性疾病:6个(其它)

传染病暴风骤雨,慢性疾病水滴石穿。

为了应对慢性疾病,生活方式医学(Lifestyle Medicine)出现了。美国生活方式医学院(ACLM)将生活方式医学定义为6个维度 [3]

  • 增加身体活动
  • 健康饮食
  • 压力管理
  • 改善睡眠
  • 避免有害物质(烟草、酒精等)
  • 建立并保持人际关系

所以,就从减少上面的那些风险因素,做出这六个改变开始吧。


更多信息,参考下文。

参考

  1. ^ a b c 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compare/
  2.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xNDM4MA==&mid=2666299425&idx=1&sn=dab6f94f2321d92455990197f9b59047&chksm=bdb4e9628ac36074113586f267ed782d06b5779b3bd25b4cb6d1ca4b31f349ae1acd762e8495&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82621621784&sharer_shareid=524df8fd70b5930a215e28c189e08e2a#rd
  3. ^ https://lifestylemedicine.org/What-is-Lifestyle-Medicine
发布于 2020-02-25 17:28

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疾病,青年人群猝死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

猝死,指潜在疾病快速进展或者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死亡,在我国定义为症状发作24小时内出现的死亡。

资料显示,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以及亲属猝死家族史均是猝死的危险因素。但作者指出,青年人群猝死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猝死的诱因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过度劳累、精神刺激、饱餐、饮酒、大量吸烟以及寒冷等。

长期慢性疲劳以及精神处于应激状态,是无明确既往病史青年人猝死的重要诱因。运动是猝死的重要诱因,39~59岁男性以及非体力劳动者是运动诱发猝死的高发人群,且猝死的救治成功率低,远期预后差。

猝死往往会发生在看起来比较健康的人群中。近期,《柳叶刀》心脏猝死相关委员会,汇聚30位国际专家发表了降低全球心脏猝死负担的多学科行动倡议。文章称,尽管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心脏猝死的风险最高,但从绝对人数来看,这些人反而属于少数。中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也发现,我国超半数急性心梗患者发病时,为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评分中的低中危风险人群。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猝死的发生?猝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可分为心源性猝死与非心源性猝死两大类。冠心病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疾病,约占患者总数的50%以上。此外,不同年龄段猝死患者疾病构成有差异,青年患者猝死原因中,心律失常和心肌病为主要原因;而随着年龄增加,冠心病导致的心源性猝死比例上升。非心源性猝死是指由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者其他系统原发疾病导致的死亡。

近年来,青年人猝死的发生率升高,不良生活方式起了很大的作用。那么,哪个年龄段的人最应该防范猝死?阐述指出,30~63岁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且猝死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及昼夜节律特征,可能与人体内在节律以及包括气候条件在内的气候原因相关。有研究显示,清晨、周一、冬季猝死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还有研究显示,寒潮与猝死风险增加有关。

与中老年患者相比,青年冠心病猝死患者具有无明确病史、无前驱症状以及发作迅速的特点,相对于有既往病史及危险因素的中老年患者的风险预警更加困难。

降低全球心脏猝死负担的多学科行动倡议指出,约一半的心脏猝死患者在事件发生前的几分钟或几小时内报告心脏骤停前的警示症状。

大多数人不会呼叫救护车,呼叫急救系统的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因此,在心脏猝死发生前的几分钟、几小时或几天内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并立即采取手段是有效的措施。


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远离猝死?猝死的防治需要从控制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危险分层以及完善救治体系环节进行干预,提升救治水平。北京安贞医院的研究人员指出,除了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外,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青年人群猝死危险因素呈现出以慢性疲劳、心理应激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为主的特点,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避免过度疲劳与应激,定期体检,根据健康状况控制运动强度,减少青年人群猝死的发生。

降低全球心脏猝死负担的多学科行动倡议也指出,有效解决心脏猝死有两个关键环节:预防和复苏。对于预防,一方面,需要针对有潜在结构性心脏病或心电疾病的患者防范心律失常。

另一方面应关注心血病的零级预防,这有助于降低人群水平的心脏猝死发生率。应以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体系为抓手,构建以健康环境、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为特征的“零级预防”体系。在生命早期强调心血管健康,实施以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发生为目标的“零级预防”。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心脏猝死的潜在可改变的因素。对“零级预防”的重视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在年轻时测量血压、体重指数和关注吸烟状况,从长远来看可能会降低心血管风险。

对于青年人来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猝死至关重要。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健康生活8要素”指出,不吸烟,体重正常,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血压、血脂和血糖正常,健康睡眠。保持健康8要素对心血管病有重要意义。

发布于 2023-09-27 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