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
指数型基金
基金理财

指数基金真的比主动型基金收益高吗?

小白一个,看到大多数介绍基金的帖子都说巴菲特那个定投指数基金往往比主动型基金收益高,可是对比支付宝里面的基金历时收益,感觉混合型跟股票型要比指数型涨幅…
关注者
228
被浏览
140,583

103 个回答

不是的。如果稍微会选一点点主动基金的话,应该是比指数要高很多的。

发布于 2020-02-13 15:07

隔壁老王是个老基民了,没事儿就爱琢磨买买基金。昨天晚上一起喝酒,几番推杯换盏之后,老王口吐莲花,吹了不少自己的“光辉业绩”。

老王:那个小X,这两年做基金,虽然有点儿过山车行情,但咱有经验,逢低补仓,盈利多了就卖点儿,真的赚了不少。

我:真牛,您都买哪种啊?

老王:有指数的,也有主动管理的。有时候主动的涨得好,有的时候指数的涨得好。有个事儿我没懂,微信上文章老说股神巴菲特觉得指数好,可实际不对啊,你做金融的给我说道说道呗。

我:要说这事儿,还真有依据...

我如此这般的跟老王把之前做过的数据分析结果讲了一遍,老王听得两眼放光。我也突然意识到,是时候把主动型和被动型基金这些事儿再念叨念叨了。

闲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认真脸)。

一、什么是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

主动型基金与被动型基金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基金经理的管理方式上。

主动型的基金经理比较任性,在符合基金投资风格的股票中,可以任何时间选择任何股票来投资。我们用汇添富价值精选混合(519069)这只基金举个例子,它底层持仓中有中国平安、美的、茅台等等,是典型的大盘蓝筹风格基金,但不是所有大蓝筹的股票都会投资,且会按照意愿选择什么时候交易股票。

相比之下,被动型基金,也就是指数基金的经理就是乖宝宝,会严格遵守老师(指数)的指导来投资。买了被动型基金就约等于买了个指数。比如沪深300指数基金,复制的就是沪深300成分股和权重。自然,指数涨多少,这只指数基金也会复制相同的涨跌。

二、主、被动基金到底哪个好

1、美国主动型VS指数型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指数基金更好。通过晨星的数据,我研究了美国市场不同时间段主、被动基金胜率对比,翻译后重新排版如下图。

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6月28日

这胜率表示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以左上角第一个数据32.3%为例,它代表大盘混合型基金中的主动基金,在一年时间,有32.3%的基金跑赢了同风格的指数基金。通俗说,年初买了10只这种风格的主动型基金,拿到年末,只有3只收益超过了指数型基金。

不难发现,从整体49个数据来看,只有标绿的7个数据说明主动型基金跑赢了指数型,而且这7个里面,还有3个是“险胜”。如果看整体走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动型基金胜率越来越小,直至十五年、二十年维持在20%上下。就像考试,小明一、两次考的比小红好,可能是因为运气之类的意外,原因不好说,但连续15年多数考试都比小红好,证明了他们两个的确有实力差距。时间越长,随机的因素就会降低,数据的代表性就越强,更能具有参考意义。

我选取数据最全且时间最长的十五年数据,可以涵盖美股的比较长的时间阶段,一共有9组数据,其中胜率在25%左右有4组,20%左右有2组,还有3组在15%以下(最低一组只有可怜的8%),算术平均的胜率是20%。这意味着你在2005年买了10只主动型基金并持有,拿到2019年中,从概率上只有2只能跑赢指数基金。一首凉凉送给投了美国主动型基金的投资者们,心疼你们一秒钟。

所以(敲黑板),就长期投资来讲,美国确实是指数型基金胜算更大,不能任性啊!信巴爷,得永生,至少美国市场没错!

2、国内主动型VS指数型

与美国相比,国内情况就是惊天大反转,和很多大V说的都不一样啊。 我们统计了从2003年到2018年所有主动型基金(包括运营中和已摘牌的基金,排除幸存者偏差嘛)和被动型基金的单月收益率数据,计算结果显示在跨越牛熊的十六年大周期内,主动型基金收益率大幅跑赢被动型基金收益率。

主动型基金在这十六年里翻了7倍多,指数型基金只翻了1.4倍,无法用言语为指数型基金辩解太多。

好了, 国内长期看,主动基金已经打了翻身仗,那么过程中的各种阶段表现如何呢?我们把市场情况继续细分,我们结合数据来看:

这是从2013年到2018年,市场经历了熊市末期到2015年的牛市,再到牛市结束持续了大约3年的震荡下跌。主动型基金收益率为76.53%,是被动型基金收益率的2.7倍,主动型基金又赢了。当然,为了让结果的确定性更强,我们也测了07年6124那个牛市,得到了相同的答案。

接下来,指数型基金能不能咸鱼翻身呢?还真的,翻了一次,唯一一次。

在15年的牛市中,如果只考虑牛市中疯长的那个阶段,闭着眼睛买都赚钱的阶段,指数基金平均斩获97.53%的收益,收益高于主动型基金17.55%个百分点。

其实在这里,我们特别想提醒投资者们,所有产品没有绝对的好坏,投资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在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产品,这一点在文末有相应的解读,这里先有感而发一下。咱们继续,再看看下跌的情况会如何。

2015-18年熊市震荡,这段时间,主动型基金以少跌近一半的好成绩远远超越了指数型基金。

综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国内,主动型基金涨得不错,除了短期“疯牛”拉不住,剩下行情基本通吃,并且有跌的少的好品格,就一个字儿,稳!

一张图总结,标红的都是主动赢:

三、中美之间市场和市场参与者也是有差异的

为什么中美市场表现出来的差异会这么大?

左边上证综指,右边标普500。中国市场通常牛短熊长,而大洋彼岸的美国则一直在享受 “慢牛”行情。我们在回顾一下之前结论,美国市场指数型基金收益更好,中国“疯牛”时期指数基金好,不难推测,牛市时指数型基金收益高,只要牛市时间足够长,那么长期看,这个市场的指数基金就会比主动型基金收益高;市场要是熊市时间长,大部分时间被动基金表现逊于主动型基金。

所以,一句话:牛市多,被动好;熊市多,主动好

另外一方面,中美市场的参与者也不一样。下图是17年末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权威数据:

大家可能觉得,这美帝吹了这么多年机构投资者多,没啥散户,咱们也不差。您这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就这21.17%的散户,小小的身躯,撑起了82.01%的交易量(下图,出自同年的上交所投资年鉴)。如果要颁发最佳交易贡献奖,中国大妈排第一,那中国散户就得排第二,温州炒房团就得靠边儿站了。顺便说一句,18年这个数据已经不统计了,至于为啥…我什么都不知道。

这里,中肯的说,大家炒股,大多数都有过追涨杀跌的情况吧。如果和机构的投研能力以及交易经验来比较,散户的确不算特别专业,就会造成中国股市“牛短熊长”

当市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熊市下跌或震荡阶段,短期处于牛市上涨阶段,且每次牛市上涨幅度都比较剧烈,就会导致被动指数基金长期处于下跌状态,短时间会有爆发性涨幅,波动较大。这时候,国内的主动型基金经理,投研团队的择时择股能力就体现出来,结果是主动型基金收益表现长期看高于被动基金。

四、我们在投资中使用主被动基金的观点

1.分析与总结

美国市场--指数基金更好

中国市场--长期看主动型基金比被动型基金要好。主动基金更适合长期持有;而被动基金随市场坐过山车,如果长期不动收益大打折扣,需要投资者进行更多的择时。在熊市初期和中期,不太建议长期投被动基金。

2. 我们的观点

我们看待主动型基金与被动型基金不应过于极端,主动型基金好就只投主动型,因为市场是在发展变化的,主被动基金收益表现背后的原因也是在发展变化的。而且主动基金确实存在长期业绩表现好的和差的相差会更多一些。所以我们一直提倡的理念就是主动型与被动型基金都可以投资,在市场的不同阶段做相应的配置。

从家庭投资决策流程上,最重要的一定是根据家庭实际的财务情况,确定适合家庭追求的长期财务目标,再去衡量与之匹配的股债的战略结构,然后才是股类资产中主动型应该配多少,配什么风格的产品,被动型应该配多少,配哪些指数。所以主、被动基金的选择应是一个结合看待的事情。

====================

作者介绍:我是吴清扬,金融从业十年,曾在某上市银行北京分行负责私人银行和财富管理业务部门多年,带领几百人理财团队服务从上市公司百亿身家股东到各企业中高层经理人为主的高净值家庭,期间主导设计发行了十几家上市公司融资项目,以及各种知名私募对冲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共计百亿,从银行离职后创立了北京帆贝投资,担任私募对冲基金经理主管投研工作,并创立了国内最早经营付费咨询服务的买方投顾品牌新竹理财,大幅改造了传统理财服务的投资逻辑和服务流程。对股票、债券、信托、衍生品、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全方位的金融投融资策略,具备很丰富的直接投资研究和产品设计经验,帮助过几百个高净值家庭进行全面、高层次的财富管理决策。

个人微信:xinzhutianping

公众号:新竹财富

订阅号:天平大王砍投资

编辑于 2020-09-24 13:51

不知道你从哪得到的结论,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在中国主动型基金比被动型的指数基金收益更高。(我觉得这里你说的主动型基金应该指的是主动型股票基金)

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

2019年是股市表现的比较好的一年。

股票型基金2019年平均收益率最高,达47.46%,其次为34.29%的指数型基金平均收益率。

当然指数型基金追踪的是指数,不同的指数波动差别还是相当大的,我们可以看看2019年几个主要指数的表现情况。

可能一年的数据不具有说服力。我们可以看看近十年的数据。

根据中国基金报的数据,截至2019年1月18日收盘,近十年有可比数据的277只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为97.9%,而同期大盘(上证指数)涨幅为32.8%,约为大盘指数涨幅的3倍。

注意:上述数据非年化收益,而是十年间的涨幅。要看年化的话自己用复利公式算一下就好。算出来,肯定是主动型更高。

原文在这:

我们可以再对照一下这十年几大主要指数的涨幅:

有的朋友可能疑惑,主动型基金的收益也没跑赢创业板多少吧。

请注意,97.9%是平均收益,这就好像一个班级,有的学霸考100分,有的学渣考5分,大家一平均,班级平均分60分。

其实这里设计一个本质问题,指数无非是包含了大量样本的投资组合。而主动型基金是基金经理精挑细选的少量股票的投资组合。如果统计主动型基金的收益率,包含的主动型基金越多,相当于样本越多,收益自然越接近指数本身。

平均97.9%意味着有很大一部分优秀的基金收益远超这个水平。

根据上面的数据,主动权益基金收益率实现翻倍的基金数量多达121只,在主动权益基金中占比高达43.68%;基金收益率超过同期大盘32.8%的涨幅的基金数量更是多达235只。这说明,如果从十年前的主动权益基金中任选一只,跑赢大盘的概率将高达85%。

不过上面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幸存者偏差”,因为很多业绩不好的基金撑不到十年就清盘了(基金清盘是指基金资产全部变现,将所得资金分给持有人。),最后剩下的都是业绩好的,业绩差的​根本看不到了。具体有多少被清盘了,这个​数据很难找到。

我们其实可以从二者的本质做一个定性思考,因为主动型基金通常持有的股票数量更少,波动性自然更强,而指数大多包含了几百只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股票,其收益更接近市场平均。

所以,如果你选的基金的基金经理还可以的话,在中国主动型股票基金大概率跑赢指数。

为什么主动型基金能跑赢指数基金?

“在国外大部分的基金经理的业绩都跑不赢指数”这句话可能是很多小白经常听到的。这句话也确实没错,但是为什么在国外主动型就跑不赢指数,而在国内主动型就能大幅跑赢指数呢?

这主要是由于A股市场不成熟,散户水平太低了,而且A股市场大部分的投资者是散户。换句话说,就是韭菜太多了。

如果你使用一些股票软件,逛过一些股吧,经常看见股民一些让人“苦笑不得”的言论。

而国内的专业投资者,基金经理相比普通散户,信息优势和专业水平都更高一筹,自然能够获得超额收益。

这就好像一个打CBA的球员,跑到大学业余联赛来打球,非常轻松就可以取得亮眼的数据。

但是国外的资本市场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像是美股。

制度比较成熟,资本市场存在的时间也比较长,大部分都是机构的专业投资者,你想取得好成绩非常难。

这就像在NBA打比赛,都是专业的,谁也不菜,再想拿场均20分,非常难。

至于为什么国外的基金经理连指数都跑不赢,这就要涉及到一个专业的名词“有效市场理论”。

大概解释一下,有效市场理论是指一个市场的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的信息,没有任何人能够通过掌握更多的信息获利。

简单说,市场是存在着大量精明的投资者,任何一个信息,包括股票过去的历史数据,财务信息,甚至内幕消息,都有很多人会知道,一旦一个信息被披露出来的时候,这时候股票的价格可能已经上涨了,此时的股价充分反映了这条信息。所以等你知道了这条信息的时候,再想通过这条信息获利就是不可能的。

再翻译成人话,就是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内幕消息在有效市场里全都无效。市场越接近有效市场,那么这些分析就越无效。

美股市场是一个相对有效的市场,而A股市场是一个相对没那么有效的市场。

所以,A股的主动型基金能跑赢指数基金。

主动型股票基金收益更高,那么是不是应该选择这种?

没那么简单,收益的高低并不是你选择投资标的的唯一标准。

  1. 风险

风险性是你要考虑的第一个因素。

收益越高,相应的代表的风险也就越高。或者换一个比较专业的词,叫做波动性越大。

波动性是双向的,假设大盘上涨1%,你的主动型基金可能上涨3%;同样的,大盘下跌1%,你的主动型基金可能下跌3%;

不谈风险,只谈收益就是耍流氓。

  1. 选择困难

一个班平均分60分,但是你要在这个班里选择学霸很难。

你只能看谁长的像学霸,以及它过去的成绩。而且在基金领域里,有很多今年是考100分,明年考20分的神奇学生存在,它自己的成绩波动性本身就非常大。

如何在众多的主动型股票基金中,选择出那个“学霸”是买主动型基金的最大难题。选择主动型基金需要知识和技巧,当然也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

而且选基金,实际上选的就是基金经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帮你管理财产,你对他的信任又能有多牢靠呢?

在熊市中,股市一旦下跌,很多投资者就会赎回基金。

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高达29%,但是彼得林奇却说,他的投资者们80%都没有赚到钱。

这是因为,虽然彼得林奇投资功夫了得,但是买卖基金的那一刻,体现的却是投资者自身的水平。

熊市的时候赎回,牛市的时候买入,即使年化收益29%的明星基金,最终投资者还是赚不到钱。

更何况,基金经理圈鱼龙混杂,有些基金经理的水平也确实不怎么样。

还拿上面的数据举例子。

在十年间,在277只基金中有9只的收益为负收益。

可能乍一看,这个比率不高啊。但是你别忘了,有很多表现不好的基金可能没有坚持到2019年就清盘了,这部分基金就不再此列了。

(基金清盘是指基金资产全部变现,将所得资金分给持有人。)

具体有多少没有统计上的数据,我没有查到。但是我看了一下天天基金,目前大概是1000多只股票型基金。虽然10年间,基金行业的规模本身是在增长的,但是肯定有很多基金根本撑不到10年。

最终的这个数据有点“幸存者偏差”,能活十年以上的基金业绩都不会太差,差的那些你根本看不见了。

指数基金的优势

指数基金收益没有主动型基金高,但是同样的风险比主动型基金小,即波动性更低。

另一方面,指数基金的成分股通常都有上百只,屏蔽掉了系统性风险。更加详细的解释,我建议看一下这篇文章,说的很明白。

而且主要的指数就那么几只,你只要选好了买哪个指数的,确定好选择场内,还是场外基金,直接选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即可,比较傻瓜。

到底选择哪个好?

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踩谁,捧谁。

无论是主动型基金,被动型基金这些仅仅是投资工具。工具永远是为人服务的,这篇文章解释了两者的利弊,只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就好。

比如,你能承受更大的风险,追求更高的收益,又富有研究精神,想要探寻更多关于投资的知识,那么选择主动型基金。

如果你希望风险更低,又懒得去选基金,那么指数基金将是首选。

但是请记住,收益高低永远不会成为选择投资标的的唯一标准。

其他干货文章:

更多内容,可以关注我的公号《麦可撩财》。

觉得不错别忘给个赞! 好的内容应该让更多人看见。

编辑于 2020-02-13 18:27

不是,是看时机。

不同时间段,我会换仓进行重新分配,两个都买,但是比例不同。

板块轮动过快的时候,我会布局多一点的指数,因为我不想追涨,我买的不是股票,是基金,是长线投资,是追求稳健


而我对某个板块非常有把握的时候,我会在这个板块大量布局主动股票型基金

比如去年我有听过基金研究员的演讲,他在去年说今年5G即将进入基建之后的下半场布局,下半场每个阶段产业链上不同产品的崛起顺序都说的有理有据,非常详实的分析让人折服,所以二月份在各种人不看好科技的时候,我开始布局,中间绿了很多个月,现在翻红,每一步都印证研究员的话,早晓得老子该做个笔记,中间错过了部分细分领域。

我最近主要是责怪自己研究的不够细,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就是,更加深入了解我目前所有投资的公司的报道和信息,我必须非常清楚我投资了什么,它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它是不是这个领域的真正有价值企业。

另外就是对主流基金经理做更多的了解,风格,业绩,理念,

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他会把主动型基金管理的很稳健,不会出现巨大的波动,所以无论基金本身,还是管理者,你都需要去研究

这上面原来有个啥都不懂的什么北大清华的男的说他私募基金弄得好的朋友不出来授课,他说出来对公众授课的,都不是有能力的。他还从自己父亲例子出发说股票和基金不好。

怎么说呢,我倒没听人授课,但是我非常喜欢听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做访谈或者演讲,或者读老基金经理写的文章。我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我相信人家研究员有时候还跑到企业去调研懂得肯定比我多,我没有这个本事去产业链每个公司工厂调研,所以我需要他们专业的分析,我不是好高骛远吹自己牛逼的人,我这种小白,不需要私募基金的什么牛逼朋友,我就网络上随意搜索一下,了解普通的投资理念,自己琢磨一下,对我来说也是能用的。

关于股票,我是不懂的,但是我相信将来的股市和过去,会有极大的不同了,因为今年以来政府不断改革,就是希望A股变得越来越成熟稳定,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不应该用过去经验推断未来走势,我没有说股票很好,我只是觉得它是一个工具而已,没必要诋毁它,也没必要总是嘲笑那些专心研究它的人。而基金,也是一个非常非常普通的很多工薪族们使用的理财工具,如果你没有投资过,不要轻易说它没用,任何工具,对于善于使用它的人而言都是有用的。

我朋友圈没有一个北大清华的,因为我发现他们吹的牛逼对我一毛钱帮助都没有。

我如果花时间在某个人身上,那他一定是对我有实际作用才行,后来我发现第二梯队毕业的工程师转管理和销售的男性,才是聊天的好对象。我们会有更多关于赚钱工作的理念分享,而不是互相听对方吹牛逼

所以有很多人,每次寻求有效信息,比如学习方法的时候,最大的错误,就是寻找了一个跟你不匹配的对象。

第一梯队的人,可以说,大部分时间对你来说,都是没价值的。

这就好比你现在四六级还很吃力,我跟你说,gre你别读,对你一点好处都没有,一个道理。


我的其他高赞回答












编辑于 2020-07-18 21:08

过去十年间,近8成的主动基金收益秒杀指数基金。

最近,我专门去统计了一下今年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的业绩表现。

(数据来源:Wind / 统计区间:年初至2020年5月31日)

自年初以来,偏股混合型基金业绩前15强收益均在30%以上,部分表现特别好的收益甚至达到40%+,非常地不错。

我们永动机-高收益组合的“万家行业优选”涨幅38.12%, 位列其中第9名,也是非常的不错。

同时我又去查了一下大盘的整体表现。

上证综指跌幅-6.48%,沪深300跌幅-5.60%,代表整体A股的万得全A跌幅-1.35%。

如果年初你买的是指数基金,到现在大概率你还是亏损的;

而如果你买的是主动基金,你的收益可能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四十。

主动基金和指数基金我都买了好几年,长期观察下来,有很多心得体会,今天想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


01

主动基金VS指数基金到底孰优孰劣?

指数基金就是按特定的编制规则买入股票,没有人为因素,一般代表市场平均收益。

主动基金,就是基金经理主动操盘的基金,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策略和研究投资,有一定的主观性。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曾做过这样的统计。

60年的时间里,美国市场主动股票基金收益率均跑不过被动指数基金。

股神巴菲特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向投资者推荐指数基金:

定投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

巴菲特甚至还曾在2007年发起过一个著名的赌局:

由对冲基金的基金经理挑选主动基金组合,而自己就挑选标普500指数基金,对赌10年后哪个收益更高。

这场赌局最后以巴菲特的胜利而告终!

由此无数的人信奉【主动股票基金跑不赢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基金更强】。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流行谬误】!

【指数基金更强】在股市各项制度更加健全,发展时间更加久远,更加成熟发达的美国股市是正确的。

但中国的股市,散户较多,韭菜偏多,主动基金普遍比指数基金收益高。

再说直白点就是有大量散户可收割。

《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1.42亿,其中散户占比99.77%。

散户持股总市值59445亿元,占沪市总市值21%,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总市值为45294亿元,占比16.13%,两者相差其实并不大。但2017年机构盈利11156亿,散户盈利3108亿,机构整体盈利金额是散户的3.6倍。机构的超高收益都是收割散户而来的。


据wind数据,从2003-12-31~2019-12-31的16年时间里。

沪深300指数涨幅仅为239.37%,而同期混合型基金涨幅达574.81%。

股票型基金涨幅更高达到626.85%,涨幅是沪深300指数的差不多3倍。

(数据来源:Wind /2003-12-31~2019-12-31)

另外,2020年5月7日,晨星发布了《中国主动/被动晴雨表报告》,意在对比中国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的业绩表现。

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主动偏股型基金在十年期的战胜率高达78.2%。

这个数据什么意思?

它意味着,在过去十年间,有近8成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都是跑赢指数的。

(数据来源:晨星基金《中国主动/被动晴雨表报告》)

而且,无论是过去的一年、三年还是五年,主动管理型基金均是大比例的跑赢指数,即使在最低的三年期,也有近70%。

在中国,主动基金的收益大幅跑赢指数基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02

指数基金的优劣势

虽说主动基金的收益能够大幅跑赢指数基金,但指数基金能够得到股神的青睐和推荐,本身还是存在非常多优点的。

首先,指数基金最大的优点就是透明安全。

指数的编制方案非常明确,选股规则、买入卖出逻辑等都比较清晰、透明,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知道收益/亏损具体到底是怎么来的,你能够穿透它,它能够让人感觉非常地踏实。

其次,指数优胜劣汰,长生不老。

指数不会死,如果有公司倒闭了,马上就会有新的其它公司补充进来。指数可以通过吸收新公司,替换老公司的方法,实现长生不老。

就像学校里的前500名,虽然每次考试总会有人调离前500名,但总会有新人立刻补上,使得你买指数总能获得前500名的平均收益。

再就是,成本低。

指数基金是被动投资,只需要追踪和复制指数,不需要基金经理选股择时,花费的时间精力比其他股票基金少,所以整体来看,所有股票基金中,指数基金的费率是最低的。

当然指数基金最大的劣势也很明显:收益比不过主动基金。

尤其在震荡市或者熊市中时,指数一直震荡,来来回回都没啥收益。

比如我2019年的指数基金,到现在震荡一年了,依然还是原来那个收益。反观我去年底3000点买的主动基金,半年多,大盘震荡到2900,比之前跌了100点,但我还有5%左右的盈利。

要命的是中国股市大部分时候都在震荡,戏称“要你命3000”,3000点已经震荡了上百次,买指数基金基本没啥收益。


03

主动基金的优劣势

主动基金最大的优势其实就是收益高,特别是在震荡市和熊市中,远远跑赢指数基金。

比如,我2018年抄底医疗指数基金,如今收益56%,貌似很高了。但我一看同类主动基金,收益普遍都120%以上,表现好的都150%以上。

我真是拍大腿后悔,所以我后面再不买指数基金了。

主动基金最大的劣势在于:不如指数基金透明

相比于指数基金,主动基金的持仓和运作过程并不完全透明。

尽管信息披露非常完善,但只公布十大重仓股,而且还一个季度公布一次,你无法知道基金经理具体怎么操作,收益/亏损到底具体是怎么来的,你穿不透它。

其次,存在业绩不稳定和风格漂移的风险

基金经理变更、规模变大、基金风格漂移等问题,也一直是主动基金最被吐槽和诟病的点。

比如,华夏大盘精选在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管理期间,实现了6.5年12倍的回报,每年的收益接近2倍,一度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大喊牛逼。

然而,王亚伟离任后,华夏大盘精选业绩就不如以前。

再就是,对于普通人选择基金困难

据Wind数据,目前市场上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6600只,数量已经是A股股票数量的差不多1.7倍,在普通人看来,基金都长的一样,很难选出好基金。



04

总结

最后我们来做一个总结,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各有优劣势。

总体上来说,我们国家的股市,震荡市居多,散户居多,韭菜居多,主动基金的收益能够大幅跑赢指数基金,所以后面我全部买的主动基金,并且建立了永动机-高收益股票组合。

那么主动基金的劣势如何克服呢?

第一,针对选基困难的问题,主动缩小范围,只选普遍公认好基金和基金经理。

我反复说过,主动基金看似很多,但真正优秀的基金非常容易看出来。怎么看?就是业绩持续牛逼,远远超出同类,鹤立鸡群。

真正优秀的基金就那么几十个。而且这几十支基金,各大银行、各大评级机构,各大V,都普遍公认。

把这几十支基金列出来,组成基金备选池,进行重点研究,日常跟踪。就从这几十支普遍公认的好基金里选,选基金这事基本就解决了。

业绩持续牛逼,鹤立鸡群的基金,说明基金经理的能力远超市场平均水平,而这种能力一旦形成,会持续很久。

就像NBA的一样,球员很多,但真正的球星就那么几个,大家都普遍公认。他一旦能成为球星,就能持续很多年。

第二,主动基金的缺点中,唯一有点头疼的是:业绩不稳定和风格漂移的问题。

基金经理是否想离职,有什么新想法、新理念,他是不会告诉我们的……

对于这些,我们无法掌控,只能应对。

我们具体的解决方法就是:单一基金风险太大,我们多选几只优质基金组成组合,通过基金组合来进一步降低基金的这种风险和波动。

如果某一支基金业绩持续不好,那我们就从基金池子里选一个更好的更换。

其实把握住这两个核心,主动基金的劣势基本就解决了,这事其实很简单,没啥玄乎的。

剩下的就是心态:

第一个是相信专业,相信巴菲特这样的专业人士,比咱们业余的强。所谓专业就是人家从清华等名校硕士毕业,3年研究员,3年基金经理助理,全职磨砺5-10年。远不是看了经济评论,学了一些技术形态的散户能比。

第二个是明白长坡厚雪,基金每年能赚10%-15%的收益就非常非常牛了,基金想赚大钱,一定是5年以上的时间积累,基金投资一定要转变为长期主义。

投资我摸索了10来年,经历过巨大的亏损,我越来越知道投资怎么才能持续赚钱,未来10年,稳步实现1000万。


由于篇幅限制,关于主动基金如何选、如何买的部分,暂时没有过多的展开。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后续多多也会抽空为大家更新一版详尽的选基攻略,期待大家点赞,未完待续...


基金实际上非常简单,99%的人投基金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不懂,看完下面这些攻略,将帮你远离亏损,赚10%-15%收益。


基金全攻略:

1、基金全攻略:一篇文章帮大家讲透基金,不仅有理论还有我的实战结果

2、基金如何选:帮大家彻底搞懂怎么选出优质基金

3、基金怎么买:90%的人不懂,基金买入时机极其重要,这篇文章帮你彻底搞懂

4、基金怎么卖:手把手教你基金怎么卖,才能赚100%收益。

下面是重磅:

5、基金干货书籍:我给大家整理了10几本经典书籍,帮你功力会再上一个台阶

6、基金20强名单:公认优秀的基金名单,业绩可以超过80%的基金


我现在基金持仓200多万,盈利40多万,一路走来,我非常知道朋友们的迷茫。

以我的真实经验,大家不要到处问来问去,看一些碎片化的知识。相信我,耐心的花1个小时,认真学学上面几篇完整攻略,基金就能基本学懂。

基金实盘我会每周更新在公号,实盘完全按攻略在操作,实盘能让理论全部落地。大家不妨跟着实盘实践一下。不下水,永远学不会游泳。经过一轮涨跌,你真正赚到钱,你就完完全全搞懂基金了。

这是最快最捷径的一条路,也我真金白银实战的经验。


实战账户1
实战账户2

还有几个账户,就不贴了。知乎是非常好的学习平台,我在知乎6年,真心学到很多。我也会努力分享干货,让更多后来者受益。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一定知无不言!

作者:米多多,投资摸爬滚打10几年,赚过大钱,也亏过大钱,终有所悟。目前基金持仓200多万,计划未来10年达到1000万,财务自由退休。

编辑于 2020-06-22 14:10

巴菲特推荐指数基金是基于美国市场非常有效且长期慢牛的前提下的,在这种市场里主动管理基金很难跑赢指数,中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详见下文:

发布于 2020-02-09 08:24

你的感觉没错,国内的基金市场,好的混合型股票型基金,就是比宽基指数涨幅大很多。

当然,巴菲特说的也没错。

问题在于,巴菲特是个美国人啊——国情不同,市场不同,就得区别看待、因地制宜。

巴菲特推荐的是什么指数?

巴菲特在1996年说:“大部分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早晚会发现,最好的投资股票方法是购买管理费很低的指数基金。”

但有一个问题,截止2019年12月26日,国内可投资的指数基金共有1006只,跟踪的指数有286个。

国内网络主流的解读是:在286个指数中挑出低估的指数(或上涨潜力大的指数),再挑一个低费率的基金,然后买入。如果是做定投的话,要不断的评估当前哪个指数低估,然后再定投。

好嘛,每天都在忙着判断哪个指数低估高估了,还工作什么?

如果你现在还是这种方法在投资指数基金,那说明你被骗了。本质上很多大V是借着巴菲特的话,做起了自己的生意而已。

“买只指数基金,然后好好工作吧!”这句话的完整版是什么呢?

“我会把所有的钱都投资到一个低成本的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然后继续努力工作。”

巴菲特推荐的是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2008年,巴菲特和普罗蒂杰公司打赌:长期投资一只标普500指数基金的收益将跑赢普罗蒂杰公司精选挑选的5只对冲基金。

赌局的结果大家已经知道了,2015年普罗蒂杰提前宣布认输,巴菲特及标准普尔500指数获胜。

美国的标普500指数,对应A股就是沪深300指数。如果按照巴菲特的建议投资,那么毫无疑问易方达沪深300ETF就是最佳的投资标的。

巴菲特推荐标普500的核心思想在于:

1. 在美国绝大部分人(不管是主动基还是个人)都无法战胜标普500

2. 因为无法战胜,所以选择低费率的标普500指数基金

国内大V的解读:

1. 专业的基金经理(主动基金,增强指数基金)无法战胜指数基金(注:不是沪深300指数)

2. 但是我(各路大V)通过精选指数基金,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战胜沪深300指数。

大家可以多关注下那些狂吹“巴菲特推荐指数基金”的大V们,是否都是这种套路呢?

巴菲特的话,对他们来说,只是营销的工具而已。

最专业的基金经理战胜不了沪深300,但“大V”从286个指数中挑出来的指数就可以?

不妨看看14年专注一个基金,连续任职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吧。

朱少醒2015年11月16日担任富国天惠成长的基金经理,至2019年累计收益率1236.96%,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仅上涨369.97%。

再看看连续10年,每年都战胜沪深300指数的,高费率的增强型兴全沪深300:

成立至今,基金经理申庆管理10年,每年都比沪深300指数涨的多,跌的少,累计战胜沪深300指数93.87%。是申庆的运气真的好到爆炸吗?

现实就是,在散户投资者为主的中国,优秀的基金经理战胜指数是正常的。

指数没涨,基金能否挣钱?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2022年1月18日,沪深300的收盘点位4767点

而2020年7月8日,沪深300的收盘点位是4774点

也就是说,一年半时间过去了,指数简直是玩了个寂寞

那会不会指数不涨,基金就不赚钱呢?

我整理这一年半中,沪深300收盘点位相近的4天


这4天时间,沪深300的点位都是再4750附近,相差不大,并标记成ABCD四个点。

我们来看看在这4天时间中,我的定投组合“积少成多”的盈亏情况(天天基金、蛋卷等平台皆可查)

1. 在A点,2020年7月8日,指数4774点,积少成多累计赚了11547元

2. 到B点,2020年10月29日,指数4772点变化不大,积少成多盈利变成14596,增加了3048

3. 到C点,2021年7月27日,指数还是没涨,但盈利变成22042,增加了7446

4. 到D点,2022年1月17日,指数还是差不多,但盈利变成了27077,增加了5034

结论是不是很明显?即使指数一直起起落落不涨不跌,优秀的基金还是可以为我们赚钱的!

当然也有人会问,钱赚的越来越多,是不是因为本金增加才赚钱的?

——那我们再看看在这期间,积少成多组合中的主动基金的业绩表现

以上8只基金,是积少成多组合中的主动基金,在4个点之间,大部分情况下收益都是正的。

A到B点,平均收益率9.21%

B到C点,平均收益率10.57%

C到D点,平均收益率2.78%

A到D点,8只基金的累计平均收益率27.2%

这就是我一直想传递的信息:

1. 股市不可能只跌不涨,中国经济始终保持向上,拉长时间看指数肯定能回到原位

2. 下跌的时候少亏一点,上涨的时候多涨一点,长期看必然能赚钱

3. 选择优秀的主动基金,并长期持有,就能做到这一点

4. 好基金,买的早和买的低一样重要

5. 即使沪深300指数点位和2020年7月18日相近,但现在积少成多内主动基金净值,平均比一年半之前高了27.2%

所以,很显然,在国内,优秀的主动基是完全可以战胜指数的!

选择主动基的逻辑

那什么是优秀的主动基、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呢?

先说说主动基的被动基的区别:

1. 主动基金的持仓是不可跟踪的

被动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因为是复制所跟踪的指数走势。指数基金的持仓基本上和指数的成分股及权重类似,投资策略是透明的。

主动基金:每季度仅公布一次十大重仓股,基金经理有权对持有的股票进行调仓。并且季报年报的公布时间也有延迟。比如很多基金8月份才公布半年报,显示的是6月30日的十大重仓。说不定7月份基金经理就把重仓股卖了。

2. 主动基金的仓位是会变动的

被动指数基金:基本永远保持在95%的高仓位运行,上图为兴全沪深300指数的仓位,基本保持不变。

主动基金:有可能50%仓位,也可能95%的仓位。基金经理根据对未来行情的判断,可以主动的调整仓位。上图是兴全趋势的仓位,在2015年下跌行情时,仓位一度下降到了32%。

3. 主动基金涨跌,并不完全跟随指数

被动指数基金:指数涨,指数基金必然涨,指数跌,指数基金必然跌。

主动基金:主动基金虽然有业绩基准,但是涨跌并不跟随。有可能指数今天涨了,基金净值却按兵不动。也有可能指数不动,基金净值却蹭蹭上涨。

4. 主动基金分化巨大

被动指数基金:虽然有好有坏,但都是跟踪指数的,烂也烂不到哪。

主动基金:

好基金,非常好。比如兴全趋势,净值在过去十几年不断的创历史新高。

烂基金,非常烂。某主动基金,跌又跌得多,涨又涨的少。

选到表现差的主动基,确实会比买指数还惨!

所以,如果决定买主动基,一定要擦亮眼睛。

购买主动型基金,必须是基于对基金经理能力的信任。因为,再牛逼的基金经理,也不可能把市场上的每一分钱都赚到,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跑赢市场。

基金经理有不同的风格,当市场风格与基金经理风格不一致时,短期跑输指数是很正常的。因为主动基金是黑盒策略,如果无法建立起基本的信任,给予基金经理一定的时间和忍耐度,我不建议你买主动基金,要不会一直很痛苦。


选主动基,就是选基金经理。

总结下来,原则有五点——

第一,最重要的是基金经理的风格,你要了解他过往的投资经历。

最好能够看看他历年的季度报告,看他在市场展望里怎么说的。再从持仓中分析如果判断对了,是否言行一致,如果判断错了,是否及时纠错。这些都有公开的信息,有心搜搜都能找到。

第二,基金经理的稳定性,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如果频繁跳槽,人都跑了,还谈啥业绩。

第三,行业均衡配置,我个人是倾向于不要重仓赌一两个行业的,最好均衡一点,不然波动大,拿着害怕,没法稳稳地长期持有也没用。

第四,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兴全,交银,东方红这种整体实力比较强的公司,都挺有保障。

第五,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我不喜欢那种暴涨暴跌型的,害怕会追高,喜欢不管任何时候买入,起码都能获得市场平均水平,大概率能够好于市场的业绩

总之就一句话:长期持有,要选的是能大概率保持在前50%的基金,而不是偶尔冲进前10%的基金。

如果是新手,实在没把握,建议先从跟投开始。我的积少成多组合在天天基金、蛋卷、 盈米等平台上都能搜得到。

还想要更详细的了解,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最核心的选基标准: mp.weixin.qq.com/s/v1_X

主动基应该如何挑选: mp.weixin.qq.com/s/vJWA

积少成多的选基逻辑: mp.weixin.qq.com/s/argT

码字不易,点赞收藏不迷路,祝大家暴富。

我是用数据说话的定投君,欢迎搜索关注公众号“定投从零开始”,给你最适合普通人的理财方式—

编辑于 2022-02-10 17:51

如你所说,产生这种疑惑可能是基金定投的宣传文看多了……

首先,如果收益高成立。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谁还会去做主动型基金呢?然而在中国市场上的实际情况是主动基金占大头,指数基金仍然是小众。(差距在缩小)

你拿着锤子就会看什么都像钉子,这在A股市场及其普遍。

讲道理,基金是“主动好”还是“被动(指数)好”的争论应该是经久不衰的,毕竟这才符合两者并存且有效的市场现状。然而在言论上,被动的指数基金几乎是人人认可的,而主动基金却几乎人人口诛笔伐,当然是因为你指数基金的言论吸引了你,你所见便全是定投推广的软文喽~

至于更推荐买哪一类,不妨听我分析一二,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判断更好~

责任对象不同

(被动)指数型基金:核心是跟踪指数,说难听点就是个工具。而基金经理就是个“工具人”,在框架下他可以有所为或有所不为,影响有但不大,基金公司所收取的管理费、托管费都很低。投资者选择哪个指数、什么时候买进,什么时候卖出,都是由投资者自己决定的,涨了你不会夸到基金经理头上去,跌了有“指数”背锅,你也不好意思说人家。

主动型基金:核心是基金经理,投资者更多是基于一种对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的信任才买入的。这种信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又是通过过往业绩来形成的,诸如易方达的萧楠、兴全的谢治宇、富国的朱少醒。然而这种信任是脆弱的,当投资者面对基金下跌时,就会把情绪发泄到曾经“信赖”的基金经理身上。

收益期望不同

(被动)指数型基金:其收益期望的中值线是跑赢大盘,且今年跑不赢可能是某一种指数编制不匹配大盘风向,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呢~

“微笑曲线”和“定投”两样法宝傍身,收益另说,心态在跌的时候,是绝对受到保护的,例如“越跌越买,是在积攒便宜的份额”;“跌幅不及大盘,该指数防御能力强”。

主动型基金:其收益期望是对标过往业绩的,比如上一年该基金盈利30%,那投资者往往就是冲着这个收益率来的(当然,这也是为什么支付宝上买推荐的到收益率基金往往亏成狗的原因),既然期望值本身就高得离谱,稍有下跌会被骂的狗血淋头就不难理解了。

更有趣的是这种“脆弱的信任”很容易导致基民身上的一种常见现象。


持有时间不同

(被动)指数型基金:一个合格的定投周期大概要在3年以上(牛市后),根据止盈方法的不同,这个周期至少也得1年左右,对于定投者来说,追求的是享受漫长等待中那20%的时间带来的80%的上涨~

主动型基金:投资主动基金持有时间超过1年的占比很低,大部分投资者在回调时就疯狂抛出了。更别谈被套牢的了!


投资方式不同

(被动)指数型基金:定投为主,下跌时的亏损金额和比例往往被不断诸如的新鲜血液所稀释~

主动型基金:梭哈式投入,下跌时实际亏损金额往往触目惊心,让人累觉不爱。

指数基金本质上是股票的延伸。除了规避个股风险,其他的基本面、估值之类的研究本质与股票并没有多少差别。所以我一向反对无脑定投和懒人定投,而是倡导大家去学习它,毕竟指数基金这东西,学习层面的广度和宽度都是很有限的。


主动型基金投资则有两个难点

一是选择基金的难度较大,二是拿不住。

择基的问题本回答不做讨论,对投资者而言,拿不住的问题更恼火。一是投资者的短视,缺乏长期投资的理念,试图从波段中“捞一把”,又或者回调“兜不住”。二是衡量主动型基金的业绩,无论是基金名称、过往业绩、评级、基金经理都不是好“锚”。持仓的不完全透明,使得业绩归因难度较大。业绩一波动,由于缺少“锚”,往往就把投资者的信心也荡没了。

所以对于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的PK,其实际意义没有鼓吹定投者说的那么夸张。


拿巴老跟华尔街基金经理的对决说事儿没意义,因为你跟巴老中间差了n个“股神”。

广义上数据也可能是胜利了,可你实际操作不会买进市面所有指数基金,你的比较对象也不是买进所有主动基金的投资者。

况且如果是“优秀的主动型基金”“优秀的被动型基金”PK呢?孰胜孰负,即便拉长周期也不言而喻。

所以没有“指数基金一定优于主动型基金”这种说法。

被动型指数基金的门槛低,更适合咱老百姓,我们拥簇它,但也请做一个睿智的投资者

编辑于 2020-02-08 11:20

是指数基金的投资收益高,还是主动型基金的投资收益高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要拿巴菲特老先生说事儿。巴菲特只是推荐大家买指数基金,并没有说指数基金的收益一定比主动型基金的收益高。

通常情况下来讲,指数基金的目标是取得平均收益。如果总分是100分,投资基金的目标就是取得80分,甚至是取了60分。

主动型基金的初衷是取得超额收益,也就是取得比平均收益更好的收益。具体点就是想考80分以上,想考得优秀。但考优秀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都限于平庸,甚至还达不到平均数。工作了人大概都知道这个情况,每年考核优秀的数量是很少的,能够取得平均分就算是不错。

这也就是为什么从长期来看,指数基金更加受欢迎。因为一直能拿平均分的人也是很厉害的。曾经考核优秀的不能保证一直优秀,万一考几次不及格,整体下来,结果也是很难看的,还不如一直考80分的稳健。

这也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投资指数基金的原因。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投资者,选主动型基金,大概率可能选错了。选指数基金胜算会大一些。

关于2020年哪些指数基金我最看好,之前做过一个分享。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最后推荐我写的两篇文章,都是关于基金投资理财的,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篇文章链接:

《基金理财投资笔记》

《我的基金投资之路》

如果你觉得答的还不错,欢迎关注我哈,感谢点赞,评论和转发哈。举手之劳,手留余香。

关于投资理财的更多精彩及基金实盘定投操作,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萌萌的猪猪侠。

附上一张我最近一期的基金实盘投资业绩。

萌萌的猪猪侠-国内基金实盘:

萌萌的猪猪侠-海外基金实盘:


发布于 2020-02-13 13:08

牛市指数基金收益更高,其余时候部分主动型收益高。

因为牛市普涨,其余时候是板块轮动,基金经理可能会商量一起抱团去做某一个板块。只是说可能

发布于 2020-03-26 18:33

平均意义上讲:指基整体平均收益应该是指数收益(细致说还要加上平均股息率),减去指基整体平均费用等;而主动股基整体平均收益应该是指数收益(同样要加股息率),加上主动基金平均超额收益,再减去主动基金整体平均费用。目前国内散户占比还比较高(韭菜还比较多),所以主动股基整体平均超额收益还可能是正值(我几年前系统算过一次,印象中国内主动股基整体平均每年跑赢指数5-7%,最近不知道衰减了没有),而主动股基平均费率2%左右,比指基平均费率1%左右高1%左右。所以平均而言,主动股基现阶段可能更好(本结论依赖于个人不可靠的印象)


对个人投基者的建议:如果你没有最基本的选基能力,建议长期配置宽基指数的指基(因为简单接受渠道的推荐,简单追昨日明星,进出时点不妥和过于频繁操作,那么你很可能拿不到主动股基的平均超额收益);如果有选基能力,可以将合适比例的资金交给主动股基打理。简言之,一开始先投宽基指基,之后看情况,如果对选择主动基金有初步想法,可逐步增加主动股基和细分领域指基的比例。

编辑于 2020-02-12 12:05

高度总结:

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主动择时&选股,决定买多少买什么;

被动型基金——挂钩指数决定买什么。

主动基金:


被动基金:

国内主动型基金与被动型基金

下表显示的是过去三年中权益类主动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被动型基金(包括被动指数型、指数增强型)业绩收益率对比。结果显示,在2018年慢牛行情中,主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略高于被动型基金收益,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主动型基金的灵活性。而在2017及2019年震荡上涨行情中,主动型基金收益中位数均高于被动型基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国内资本市场仍未达到半强式有效市场阶段。

指数基金优势在于规则透明,费率低。

主动基金优势在与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

下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基金做了分析推荐,供参考。

主动股票型:

纯粹纯债基金(不投股、可转债):

混合型基金推荐:

被动指数基金推穿越牛熊的消费主题基金

欢迎关注(*^_^*)

发布于 2020-04-08 23:03

在投资长跑中收益远超指数的巴菲特,却在历年股东信中,多次推荐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他还曾与对冲基金管理人泰德·西德斯打了一场关于主动投资和被动投资对决的“10年赌约”。

结果是,巴菲特建议的被动投资胜出。

作为主动投资的代表人,巴菲特经常对标指数。其实国内对标指数做投资的主动型基金经理也有,但极少,偏好“主动管理指数增强”的富国孙彬算一位。

孙彬也是聪明投资者追踪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之一,入行至今已十年有余。

高考物理接近满分,大学研习材料物理化学方向,后来硕士又跨越到经济学,基金业的第一份工作是量化研究,管理的第一个产品是专户,近年来开始管理的公募产品投资业绩一样拔尖……

2012年3月孙彬入行做研究员,2016年开始管理专户,2016年7月加入富国基金,三年后的他开始担任公募基金经理。

富国价值优势是他管理最久的一只产品。自2019年5月接手以来,很快成为机构投资者的“心头好”。

2019年基金二季报显示,富国价值优势的基金规模为1.66亿元,份额1.24亿份;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基金份额达22.94亿份,规模涨到如今77.81亿元,其中既有净值大幅增长的贡献,亦有持有人的“猛烈追随”。

基金定期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机构投资者持有占比跟2019年年中比还高了11个百分点,达53%。

2022年基金四季报数据显示,孙彬管理超三年的富国价值优势过去三年净值增长率为92.53%,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27%,实现了91.26%的超额回报率。



注:(1)富国价值优势成立于2016年4月8日,2021年8月20日起将港股通标的股票等品种纳入投资范围,自2018年至2022年近五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8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0,2021年8月20日起变更为中证800指数收益率*60%+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2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0%)收益率分别为:-27.75%(-21.57%)、70.90%(26.90%)、86.83%(20.66%)、27.23%(-2.33%)、-19.01%(-14.07%);历任基金经理变动情况:王海军(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孙彬(2019年5月至今)。(2)富国融享18个月定开A成立于2020年5月25日,2020年至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35%+恒生指数收益率(使用估值汇率折算)*15%)收益率分别为:54.07%(15.99%)、23.80%(-1.90%)、-17.81%(-11.51%);孙彬自基金成立起至今任基金经理。(3)富国融泰三个月定开成立于2021年2月3日,2021年与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90%+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收益率分别为:5.78%(-9.08%)、-16.08%(-19.53%);历任基金经理变动情况:杨栋(2021年2月至2022年11月)、孙彬(2021年4月至今)。(4)富国红利A成立于2021年12月21日,2022年的净值增长率及同期业绩比较基准(中证红利指数收益率*60%+恒生高股息率指数收益率(使用汇率估值折算)*2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20%)收益率为-0.81%(-3.91%);孙彬自基金成立起至今任基金经理。以上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经理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收益,基金经理管理的其他基金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

孙彬拟任基金经理的富国融丰两年定期开放混合于2月16日首发,孙彬表示,该产品以价值投资为基石,追求行业均衡配比,尽量多关注“定增+大宗”这些通过流通受限来获取折扣的投资机会。

聪明投资者曾详细分享过孙彬的投资框架:“淡化择时、精选个股、分散持仓”,表现在投资结果上,是风格清晰、辨识度高的主动管理指数增强。点此可以查看文章《霸榜“买手真爱”的富国孙彬,把主动管理指数增强做到了绵绵不绝……》

这位管理人看得很长远,他希望尽可能规避单一行业和个股中的黑天鹅风险,均衡分散持仓,追求收益的长期可持续。

作为主动型基金经理,他将收益压在精选个股上,对各种行业的上市公司“一视同仁”,没有偏好,而且淡化择时。

被称为“调研大户”的他,在去年年底的一次交流中,表示自己“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在外地调研”。他注重挖掘第一手信息,在他看来,要想获取超额收益,就要比别人看得更早或更深。“如果只听路演,对投资的理解会出现偏差,获取信息也更滞后”。

2月16日,在孙彬的最新线上交流中,他又把自己的投资理念掰开来讲。他讲自己主动管理指数增强的出发点,期冀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赚“EPS增长带来的钱”。

对于当下市场,孙彬认为,这个时间点就相当于2018年的四季度,要在风险承受范围内多持有权益类资产。

谈及后市机会,他比较看好强周期的板块,会重点关注受益于“稳增长”的金融地产、建筑建材、消费医药板块。在新能源里,他比较看好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方向;对于半导体和风电光伏,会保持谨慎。

聪明投资者整理了本次孙彬的精彩交流,分享给大家。




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投资理念和后续的市场观点。先讲一下我的投资目标、投资理念和特点。

锚定指数,在估值合理的位置尽可能多持有权益资产

我希望每一个组合对标一个指数,并能长期稳定跑赢这个指数

可能很多人会疑问,为什么一个主动型基金经理会对标指数?

美国是全球最成熟的金融市场,不管是主动还是量化,都有非常多的明星基金经理,比如伯克希尔的巴菲特、文艺复兴的西蒙斯。大家听到美国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时候,有没有听过这样的一些说法:

过去三年伯克希尔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是否在全美排名为前10%?

过去5年西蒙斯的文艺复兴年化收益率是多少?是否在全美排名为前3%?

……

很少听过。以巴菲特为例,我们一般说的是,在过去50年时间里,巴菲特的年化回报大概是20%,同期标普500指数年化回报大概是10.6%。所以过去50年,巴菲特的年化收益跑赢了标普500指数10个点左右。

这是对海外明星基金经理最常见,也是最朴素的一个描述。

有时候,我们经常讨论的是全市场前10%甚至前1%的基金,或者今年的冠军是谁。甚至在一些特别艰难的年份,比如2018年、2022年,还要求获取一个正收益。

获取收益这个要求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我们每年必须要完成正收益的目标,可能“固收+”产品、CPPI产品更适合。

拉长时间来看,投资者可以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范围内,适当多地持有一些权益类的资产。因为无论在A股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权益类产品的复合收益率一般而言相对较高。虽然中间有波动,但也在收敛。

以沪深300指数为例:

2008年最大回撤超过70%;而2015年、2016年最大回撤不到50%;2018年,叠加去杠杆、城投等因素影响下,最大回撤约30%;2022年也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最大回撤在30%附近,全年指数下跌超20%。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坚持相较指数有一定超额收益,就算面临回撤和收益下行,或许也是可以接受并且承受的。

这是我为什么要锚定指数,做“主动管理指数增强”的出发点。

淡化择时、精选个股,分散持仓

投资理念和特点上,我会淡化择时、精选个股,分散持仓。

第一,淡化择时。

我管理的产品基本以高仓位为主,而且历史仓位水平变化不大。偶尔会因为申购赎回引发仓位波动。

第二,精选个股。

其实我们做主动投资的人的出发点就是选股,自下而上精选的个股是带来稳定收益的来源。

那么如何选择个股?

把股价拆成最基础的单元:P=PE×EPS(股价=市盈率x每股盈利)

股价由PE、EPS两个因素共同影响。PE是由基本面、情绪面、资金面等非常多的复杂因素共同驱动,而EPS是我们做主动投资的人能通过自上而下的研究把握的。

所以我希望赚EPS增长带来的收益,而非PE波动带来的收益。我会在合理的估值中买入长期有稳定EPS增长的个股。

第三,分散持仓。

市场上非常多的明星产品,尤其是每年排名最靠前的这些产品,都会极致地集中在某个行业和个股上,因为不做极致集中是跑不到市场最前面的。

但是我想反其道而行之——分散持仓,因为任何一个行业和个股都存在出现黑天鹅风险的可能。

比如以前的“塑化剂事件”、“禁酒令”等对白酒板块的影响;“疫苗事件”使得大量疫苗企业出现较大幅度下行……

我们无法保证任何单一行业一定不会出现风险事件,当单一行业和个股出现问题的时候,均衡地分散持有至少让我们有还手的余地。考虑到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可能我的组合不会在单一年度里跑到特别靠前的位置,但我觉得这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新产品叠加采用“定增+大宗”策略

我管理的新产品“富国融丰”它是一个两年定期开放的产品。

至于为什么要两年定期开放,是想尽量多地关注“定增+大宗”这样一些因流通受限而获取折扣的投资机会。

因为折价,这些股票的价格会比现有的交易价格更低。虽然有6个月的锁定期,但这个折扣就是我们的额外收益。

通过“定增和大宗”获取的股票收益可以分为折扣收益、贝塔收益和阿尔法收益。

怎么理解?

第一部分,折让收益。比如这个公司今天的收盘价是10块钱,而我们以定增或大宗的方式用9折的价格获取了股票,相差的1块钱就是折让收益。

第二部分,贝塔收益。如果以中证800指数作为贝塔,在我们持有的这6个月时间里,如果中证800指数是上行的表现,收益就可以算成贝塔收益。

第三部分,阿尔法收益。如果我们选择的个股能跑赢中证800指数,这部分超出的收益就是阿尔法收益。

折让收益是我们非常确定能拿到的,同时我们也寄希望于精准地选出一些有超额收益的个股。而且,目前市场处于相对低点的位置,所以我们对贝塔收益也有比较正面的预期。

权益类资产仍然值得配置,拒绝恐慌性抛售

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今年整个市场的一些判断。

从股权风险溢价来看,现在的位置基本相当于2018年的四季度,这个时间点应该拒绝恐慌性抛售,可以在自己的风险承受范围内尽量多的持有权益类资产。

可能有些人会以无风险收益率下行为由,认为这个指标没有那么有效。可以用股债性价比来看这个问题,用沪深300盈余收益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做一个比较:



中国-沪深300股债收益率比值vs沪深300。图源:MacroMicro

编者注:股债收益率=沪深300盈余收益率/国债收益率

沪深300盈余收益率为其市盈率(PE)的倒数,为衡量沪深股市估值的指标之一;债市的收益率一般选取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股债收益率比值愈高,代表股市愈被低估;反之,当比值愈低,代表股市愈被高估。

从图表中可以看到,目前股债收益率的比值处在一个超越历史极端值的位置。所以,虽然整个无风险收益率在往下走,但在这样的时间点,权益类资产仍是更值得配置的资产。

虽然短期尤其是1、2月涨得太急,但如果后面有小调整,我对市场还是比较乐观的。

关注受益于“稳增长”的金融地产、建筑建材、消费医药

关于看好的方向,我会主要关注几个点:

第一,金融地产、建筑建材。

过去三年,疫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包括中小企业都产生了冲击。

但其实,在过去的疫情中中国也是有一定受益的,因为封控使得我们的供应链稳定性非常强,在出口这条链上我们积累得不错,但大部分普通人的资产负债表还是受到了不小影响。

当我们的生活恢复正常后,稳增长、稳就业就可以让更多的人从过去的疫情损失中恢复过来,这才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在这样的预期下,像金融地产、建筑建材等稳增长方向上的板块,都非常值得关注。而且,金融地产现在估值也处于非常低的位置。

第二,我比较看好医药板块。

之前,医药板块估值受集采政策影响,使得大家对创新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服务抱有负面观点。但随着集采政策不断更新,一些新药企业开始从极低的估值下恢复。

随着我们的经济增长和生活提升,参照日本的情况,大家的医疗支出会不断往上走,集采事件只是在情绪上“挖了个坑”。

从长期来看,医药还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方向。现在医药也在估值的修复过程中,我们比较看好创新药和传统医疗服务。

新能源里比较看好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方向,尤其后者

第三,偏成长的方向里,绕不开的话题,就是所谓的“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和军工。

我们对半导体保持谨慎。

军工是比较看好的。虽然去年到现在整个军工的表现并不是特别好,但是军工在所有行业里面,景气度还是非常靠前的板块。

大家可能担心军工因为军费支出会有波动,但我觉得这只是一些短期的扰动,军工长期向上的景气度没有变化。所以,如果今年军工出现波动和调整的时候,或是比较好的上车机会。

新能源的话,比较看好整车和汽车零部件的方向。

大家可能对今年全年的预期不是特别乐观,但是整车企业在不断洗牌,未来能存活哪些企业这是个问题。

其实,整车是由产品周期去推动的,所以产品力特别强,处于产品周期上的整车企业,还是有比较好的配置价值。

汽车零部件会有比整车更好的机会。

因为在原有的燃油车体系下,大部分的汽车零部件由中国企业生产,但是这些企业却赚不到钱,大部分钱都被所谓的Tier1(一级供应商,汽车产业链中最具话语权的供应商)企业赚了,他们在利润分配上占有很大的权限。

但是汽车新能源化之后,从特斯拉开始,有很多整车企业都把研发放在了体内,而且直接从零部件企业采购零部件,Tier1这部分利润就被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分享了。

所以在这样的趋势下,我觉得汽车零部件板块也会有比较好的一个机会。

对于风电和光伏,我相对更谨慎。

光伏看好中间真正有壁垒的板块,而不是整个板块都可以配置,还是要从供需关系以及行业壁垒入手,选择一些能够算出长期盈利中枢的方向。

最后说一下港股。

港股之前跌了很多,又涨了很多,但现在还没有回到原来的高度。目前这个位置,我觉得港股过度悲观预期的修复基本完成,后面不用特别去区分港股和A股,还是要自下而上从估值层面选择一些更好的标的。

问答环节

强周期的板块有非常好的机会

问:怎么看最近的资本市场和周期行业?

孙彬:目前是在一个非常低估值的位置,这个时间点预期不应该过度悲观。

提到周期行业,大家会联想到上游的资源品,像煤炭、原油、有色,还有中游的化工、机械这些板块,我自己是比较看好这些周期板块的。

过去我们认同效率不断提升的全球化结果。钱是聪明的,总会在最有效的地方去做配置,所以全球化的分工也更有效——中国承担了更多的制造环节,而西方承担了更多的设计和高技术环节。

但是外围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导致在能源的选择上出现偏离,以及半导体纷争等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生产效益的下行。这很容易理解,放着中国便宜的东西不用,去用更贵的东西,使得全球效率下行。

同时,需求由人口决定。虽然中国的人口在缓慢增长,甚至第一次出现了人口负增长,但是全球人口还在增加,总需求还是在往上走。从生产端来讲,因为地缘政治以及长期竞争的影响,我们的效率是往下走的。

所以,从经济学最基础的原理可以推导出:上游资源品的价格要上行,周期要往上走。

除了极个别的周期品比如动力煤、碳酸锂之外,其他大部分资源品的估值和价格都处在较低位置。

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生产和消费活动逐渐活跃,上游资源品会有比较强的支撑。由于更多关注点落在就业、经济稳增长上,我们可以在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基建和地产开工后观察这些数据,一些强周期的板块应该会有非常好的机会。

看好金融、地产、化工和机械

问:未来比较看好什么方向?

孙彬:从目前的估值位置来看,很多周期板块都有非常好的配置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需要在择时上做太多选择。当然,前提是我倾向于今年短期还是存在一个调整的机会。

从行业选择上来讲,考虑基本面,置信度最高的是金融、地产、化工和机械。

金属的机会还没到,像铜、铝这样的上游资源品的机会,可能要到二、三季度到来。

定增的投资比例取决于市场以及是否能够获取到足够多的标的

问:定增的投资比例大概占多少?

孙彬:取决于市场情况以及是否能获取到足够多的标的。从2023年1月份开始,无论是从标的还是从获取上来看,都已经到了一个比较舒适的区域,我自己还是倾向于尽可能多关注通过流通受限的方式去获取更多个股的机会。

近期在一、二线拿地多的企业,2023年、2024年净利润率很高

问:你刚提到房地产的机会,是短期还是2年这样的长期?

孙彬:地产是我比较看好的一个板块,但是整个地产行业的贝塔是往下走的,不过中间的变化会非常大。

目前来看,不管是新开工面积还是销售数据,都是两位数的负增长,那为什么我还看好这个行业?

首先,地产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次,地产跟地方财政有比较深的牵绊,所以地产很难真正落下去。

此外,各地已经出现了非常多强有力的政策驱动,比如南京、厦门。未来从政策面来看,地产的利空基本上出尽了。

所以后面就是看哪些地产企业能够在这波修复中,获取比较好的收益。

中国的地产分化非常大,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和人口净流出的城市会有非常大的差异。未来,过去的地产50强中的很多企业将逐渐消失,一定会有新的玩家进来。新进入的玩家能获取更大的份额,主要是国企对民企的取代,这也符合了目前地产行业的走势。

2022年是地产最艰难的时刻,但乐观的是地价相对便宜,地价和销售限价双向放松,这使得2022年能在一、二线核心城市拿地的企业,他们在2023年、2024年的净利润的置信度和增长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些企业现在的估值还比较便宜。

只要在一个合理的估值位置买入这些企业,2023年和2024年可能都会有非常好的收益。

不论美国衰退与否,美股和A股相关性会逐渐降低

问:市场预期美国即将陷入衰退,中美周期的错位会不会影响估值的抬升?

孙彬:其实历史上A股和美股的走势大部分时间是互相影响的,很少出现基本面错位如此多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美联储的加息等政策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但我自己倾向于,不论美国衰退与否,纳斯达克指数和标普500指数的走势,与A股的相关性会逐渐降低。

过去一年,A股跟美股已经没有那么同步了,所以不会出现美股跌,A股也一定跌的情况。

比较乐观的原因是,全球是需要中国的,全球28nm以下的先进制程工艺,效率最高的还是中国。

但大家现在担心,17nm之后是否还会继续限制?这个可能性很低。

所以,它是一个动态的博弈,最差的时间点已经过去了,往后如果出现更严重的限制,是会影响美国甚至全球经济的。

中国的供应链和制造业才是我们存在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地选择一些低估值,偏价值、蓝筹、周期方向以及制造业板块做一些布局,影响并不会那么大。


凡注明“聪明投资者”的作品,版权均属聪明投资者。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违者必究。所有文章旨在记录和传递信息,不代表“聪明投资者”赞同或反对其观点。

发布于 2023-02-23 20:51

拿数据说话,在A股,100%买主动型基金更好。

数据见上面文章。

发布于 2020-02-15 15:45

对,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没错。

请看我今天的烧脑文章,为何烧脑?

几天写了5000字,自用、也送给有缘人!

发布于 2020-02-19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