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自闭症)
特殊儿童教育

孤独症的症状是什么?

关注者
19
被浏览
4,838

19 个回答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自闭症/孤独症?
  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该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儿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
  目前,我国自闭症患病率约1%,即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自闭症患者,而0~14岁少年儿童的患者数量可能超过200万。自闭症谱系障碍,起源于儿童早期,以社会交往和沟通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及兴趣范围狭窄为两大主要临床表现。自闭症病因至今成谜,不少患儿的病症会伴随终生,也有一些孩子能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工作并自立。


流行病学
  孤独症是一种日益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男孩多见。根据美国8岁儿童的数据,从2012年到2020年孤独症患病率由1/68升高到1/54。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自1980年来,各种研究均显示孤独症与遗传因素关系非常密切,遗传度高达80%~90%。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
  目前的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存在脑结构和功能的异常。部分孤独症患者存在小脑发育不良、脑干萎缩、杏仁核缩小、胼胝体缩小、海马缩小、侧扣带回缩小、早期脑体积增大等。
自闭症孤独症诱发因素
  ●母孕期不利因素
  目前有研究显示,母孕期不利因素是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包括:
  母孕期高龄;
  母亲怀孕时父亲年龄较大;
  母孕期有先兆流产、病毒感染、吸烟、服用某些药物、情绪不稳、出生时缺氧或窒息等。
  ●后天的环境因素
  特别是在患儿大脑发育关键期,其接触的不良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自闭症孤独症症状
  孤独症多起病于3岁前,主要表现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以及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
典型症状
  孤独症多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于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1、社会交往障碍
  孤独症患者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他们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典型的表现为:回避目光、对呼唤缺少反应、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和想法、不懂得社交规则、不能够根据社交场景和线索调整自己的社交行为、难以建立友谊。
  患儿具体表现随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中以与同龄人的交往障碍最为突出。


  2、交流障碍
  孤独症患儿在儿童期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方面,均存在障碍,其中以言语交流障碍最为突出,通常这也是患儿就诊的最主要原因。非言语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交流的表情、动作、姿势很少。语言交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语言理解能力受损,语言发育迟缓,语言形式及内容异常,语调、语速异常,言语运用能力受损。
  3、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患儿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行为常常刻板重复,倾向于使用僵化刻板、墨守成规的方式去应付日常生活。
伴随症状
  1、情绪及行为异常
  除前述核心症状外,部分孤独症患者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
  2、认知发展不平衡
  部分患儿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
  3、其他共患病相关表现
  许多孤独症的个体存在不属于该病范畴的精神疾病症状,即其他共患病相关的症状,约70%有孤独症的个体可能有一种共病的精神障碍,40%可能有两种或多种共病的精神障碍。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还常伴有精神发育迟滞、注意障碍、有过度活动倾向、感觉系统受损等表现。此外,患儿可能同时患有抽动秽语综合征、癫痫、脑瘫、巨头症等,可表现出相应疾病症状。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行为表现是什么?
  孤独症障碍的每个个体各不相同,因此,以下描述只能看成是一种总的指导,因其影响到社会互动、沟通和想象力以及重复行为的一些共同问题,仍然可能透过所以的行为差异被识别出来。
  大多数孤独症儿童从婴儿早期就显现出社会交往和沟通方面的障碍。但是,由于婴儿不能走来走去,他们可能展示的行为范围有限,因此,在这一阶段,障碍的迹象并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直到孩子开始独立走路,孤独症行为才可能全面展现出来。
  1、婴儿期的行为
  由于最早的诊断很少在2岁之前做出,婴儿期的行为表现细节依靠的是父母在孩子长大之后的回忆。一些后来表现出孤独症行为的婴儿,在一段时间内似乎发育正常,因此,他们的父母在其出生的头一年左右,并没有注意到任何异常表现。可是,经过仔细、系统的询问,人们会发现,即使在出生的第一年,许多乃至大多数这样的孩子就存在一些异常的行为表现。还有一些婴儿几乎从一出生就会引起他们父母的关切。母亲们说:从孩子出生头几天,她们就感觉有些地方不对劲,但她们通常说不清楚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哺乳问题相当普遍,一些婴儿吮吸不良。
  似乎存在着三类有孤独症障碍的婴儿。大多数婴儿往往安安静静,并不闹人,整天满足于静静的躺在婴儿车内。有时候母亲们感觉不知道这类孩子什么时候饿了,因为他们不会哭着要奶吃。在婴儿期他们被说成是“天使般的婴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婴儿并没有变得更加活跃起来,或者说没有变得更加喜欢交往,家长往往由此开始关注起来。相反,少数婴儿没日没夜地不断尖叫,无法哄好或无法使之平静下来。还有一些后来诊断为有孤独症的婴儿,并不符合前两种描述,而且回顾他们的行为模式似乎并没有显示任何异常的特点。
  这些婴儿可能不喜欢任何干扰,例如,换尿布、穿衣服和洗澡等。他们会对任何闪闪发光、闪烁或旋转的东西及电视机上的视觉刺激产生强烈的兴趣,就像迷恋音乐一样,这种情况可能很早就出现了。另一方面,这些婴儿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似乎对能够吸引其他婴儿的事物并不感兴趣,也不会借助手指指点或视线接触来引起他们的母亲对这些事物的注意。如果到了18个月还没有这种行为,这个孩子非常有可能有孤独症。有一些婴儿确实会指点一种或少数几种引起他们兴趣的特殊事物,但并不关心别人来分享那种喜悦。有一些婴儿即使会指点东西,也要等婴儿期过后很久才会开始。
  2、可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行为
  对于绝大多数孤独症障碍的儿童来说,家长是逐渐才意识到有问题的。要是他们的孩子到了第二年还不会说话,或者孩子的行为模式与同龄的其他儿童不一样,他们往往就开始担心了。要是孩子在某些领域具有某种高超的技能,家长可能要等到3岁或更晚一些才关心起来。就少数孩子而言,家长似乎觉得他们的孩子发育超过了一般水平,然而在一周或几个月之后,他们的行为也许会伴随着某种技能的退化,尤其是语言上的倒退,无论属于这两种发病类型的哪一种,在学龄前的岁月里,孩子们或早或晚都会出现可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行为。
  我们从描述社会交往、沟通和想象力的三合一障碍,以及重复行为等方面开始讲述,因为这些描述对诊断来说至关重要,然后再来讲述通常见到的其他特征。
  3、社会互动方面的障碍
  这种障碍展现出来的形式各不相同,虽然这些形式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界限,但是把各种各样的表现合并成四种主要类型加以描述是最容易的。
  A.孤独的群体
  这可能是体现在幼儿身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社会交往障碍的类型,而且这个阶段表现的最明显。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另一些人的确会发生变化,但在某些人身上,这种情况会持续终生。
  在儿童期,与其他同龄儿童相比时,社会交往障碍尤其引人注意。在一般发育过程中,孩子在满周岁前,会对其他孩子发生明显的兴趣。而有孤独症障碍、属于孤独群体的幼儿,在集体游戏中,或者在幼儿园里,对他们的同伴都漠不关心,或者会被同伴惊吓到。即使能够接纳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也不会与家庭以外的孩子互动。那些成人会继续孤独下去,他们对同龄人没有任何的兴趣。如果想要什么东西,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走近负责这个东西的那个人。尽管他们存在着社会交往障碍,但是,他们会准确无误地识别出那个说了算的人,这一点仍然是未解之谜。
  B.被动的群体
  这是一种最不普遍的社会交往障碍形式,这些孩子和成人并不完全与他人隔绝。他们能够接受社交性亲近,并不会躲开他人的主动亲近,但他们不会主动开始这种社交互动。他们像孤独的群体一样,也可能对视不良,但如果提醒他们看着对方的眼睛,他们比较有可能会迎接他人凝视的目光。因为在童年,他们能够顺从听话,愿意服从别人的安排,所以,其他孩子往往喜欢让他们一起参与游戏。在过家家的游戏中,他会扮演一个乖宝宝,在到医院看病的游戏中,他会扮演一个病人。问题在于,当游戏改变时,被动的孩子可能会被晾在一边,因为再也没有他适合的角色了。
  一般来说,较之其他孤独症障碍人士而言,这一类孩子和成人的行为问题最少。可是,一些人在青春期会有显著的变化,在行为方面变得烦躁不安。
  C.主动但怪异的群体
  这类孩子和成人会主动去接近别人,通常接近的是一些负责照料他们的人,而不是他们的同龄人,。不过他们在接近他人的时候,会以一种奇特的、单方面的形式提出要求,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地谈到他们自己所关切的事情。他们对与之交谈的那些人的感情与需求一点也不会注意。他们中的有些人对视不良。他们不排斥社会性接近,包括对别人的拥抱,但往往抱的太紧。如果得不到他们所要求的那种注意,他们会变得很难相处,且具有攻击性。在童年,他们对同龄的孩子可能不予理睬,或者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这一群体往往会呈现出诊断方面的特殊问题,因为这种主动的社交性亲近掩盖了这样的事实:他们对如何与他人进行社会互动并没有任何真正的理解。
  D.过分古板、不自然的群体
  这类行为要等到青春期和成年之后才能看得到,出现在那些功能最高、语言发展水平良好的青年人和成人身上。他们的行为过分彬彬有礼、过分古板。他们力图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举止,刻板僵硬地固守社会互动的那些规则。在不同场合,人们的行为应当有所不同,而且应当随时间变化而有所变化,但他们并不真正理解那些社会规则。在适应这些不同和变化方面,他们存在特殊的困难,会因为缺乏对社会规则的真正理解而犯错误。即使他们强烈希望表现出善意和乐于助人,但对他人的想法和情感缺乏理解,在所以这些不同的孤独障碍亚群中,这点都很明显。


  4、沟通方面的障碍
  所有有孤独症障碍的儿童和成人都存在沟通方面的障碍,他们在语言方面可能存在障碍,也可能不存在障碍,但无论他们掌握的是什么样的语言,问题都表现在他们使用语言的方式上。
  A.语言使用
  语言发展延迟和异常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方面的困难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在所有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从来没有语言,一辈子都不会说话。这其中又有一些孩子能够精确模仿动物或者机械的噪声,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蹦出单个的词语,但其语言能力的进展仅限于此。
  其他孩子确实会发展言语,虽然许多人开始发展的时间要比普通孩子延迟许多。他们往往从重复别人说过的词语开始,尤其是重复一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或者最后几个词,可能只是原样模仿其语音和音调。词语的重复对那个孩子来说可能没有什么意义。我们称这种鹦鹉学舌的随声附和为“仿说”。有些孩子会重复以前听到过的词语或短语,这种情况叫“延迟性仿说”。
  一些孩子永远不会跨过仿说阶段,而另外一些则能够取得进步,进入下一个阶段,开始说出一些他们自己创造的词语或短语。起初,孩子会给他们想要的东西起名字,例如,“糖果”、“饮料” 、“冰淇淋”等。在几个月或者几年之后,他们可能继续使用一些自发的短语,说得很费劲,而且往往语法和词义上都有错误。
  一些孩子在进入成年生活期时,仍然保持这些不正常的言语。另一些在言语方面有所改进,其中有的人或早或晚会掌握好语法及大量词汇。有的人尽管词汇量很大,却很少说话。一些人谈论起来滔滔不绝,但往往不使用通俗的表达,以致他们的言语听上去过时了,还带着学究式的味道。如果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会给予全面的回答,往往提供的细节比需要的还多。
  一些有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或成人能够跟他人进行交谈,但他们的言语内容是重复的,而非交谈式的。他们可能反复询问同一个问题,尽管已经有了答案,或者不顾听众的反应,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独白。在了解到这种重复的谈论在社交场合中不被接受后,一些成人会尽量不这样做,但是,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不由自主地回到他们喜爱的题目上来。
  B.言语理解
  如同言语使用水平存在极大差异一样,言语理解的水平也差异极大。一些儿童或成人根本理解不了口头言语,别人跟他说话时,他不会做出反应。他们看上去能理解的程度可能比他们实际理解的要多,因为他们是通过视觉来获取情景中的提示的。
  大多数孤独症谱系障碍人士确实能理解一些言语,但仅限于熟悉物品的名称,或者上下文中的简单指令。很难得知这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是出于对词语的理解,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根据情景猜测出的。很容易想象,他们的问题出在听上去相同但意义却不同的词语上。例如,一位母亲对她的女儿说:“我午饭后来接(meet)你”。这句话被她有孤独症的儿子听到了,他接茬说:“午饭吃肉(meat)”,并带着一种终于明白了的愉快表情。这个例子还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他们往往只对句子中的一个词或两个词做出反应,而忽视了其余的词语。
  有孤独症障碍的人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无论他们的语言看上去有多好,他们都是从字面上进行解释的。例如:有一个能够独自乘车的孤独症成人,他第一次买了一张交通卡,卡上写着:“午夜前乘坐有效”。他在凌晨回家时已经精疲力竭,原来,他在地铁里一直乘坐到半夜,因为他以为卡上的词语是绝对的指令。
  那些能力最高的有孤独症障碍的人士,成年后对他们感兴趣的主题似乎具有良好的理解力,而且具有使用复杂语言的能力。但他们仍然可能犯下低级错误,这些似乎能够理解陈长词语的人往往会被最简单的日常用语弄糊涂。
  C.音调与声音控制
  绝大多数有孤独症障碍的人语调古怪,可能是独白式的,或者在抑扬顿挫方面不恰当。他们在控制声量方面也存在问题,可能音量太高,少数人或者会音量太低。他们的声音可能带有一种古怪的、机械的、机器人式的特征。这些困难在自发言语中比仿说中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问题可能会有所改进。
  一些人偶尔会使用一种“特别的”声音,与平时说话的声音不同。这可能是在模仿他曾听到过的声音。虽然有些儿童和成人在言语方面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在确实能够说话的时候,他们的词语发音清晰。
  D.使用和理解非口语沟通
  一般情况下,除了说话外,人们还以许多方式互相沟通。他们使用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即使在使用这些沟通替代方法方面,有孤独症的儿童和成人也存在着障碍。
  在发展语言之前,大多数有孤独症的人在表达需求时,是通过用手抓住某个人,拉着他们的手,放在他们希望得到的东西上。可能要过好多年,他们才开始会指东西。然而,通常他们不是用一个手指,而是用整只手来指东西。只有少数人会试图比划他们的需要,其动作也往往比较简单和粗略。
  在理解和使用非口语沟通这两个方面,有孤独症障碍的幼儿存在同样多的麻烦,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对那些简单,明白的手势和表情有所了解。这是因为他们不仅能够从人们的动作中,而且能够从进行沟通的一般背景中获得提示。
  5、想象力方面的障碍
  有孤独症障碍的儿童不能像其他儿童一样发展装扮游戏以及各种想象性活动。许多人从来不会任何一种装扮游戏。
  一些能力较高的儿童确实能够表现出较多的,看上去像是具备想象力的表现。他们能够扮演自己创作的一系列事件中的角色。最初,这看上去令人信服,但是长期的观察表明,那个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经历同样的顺序,没有任何变化。大多数有孤独症的儿童并不会引起其他儿童的兴趣,但是如果他们引起了其他儿童的兴趣就会要求其他孩子参与同样的重复活动,但不会参与其他孩子的想象性游戏。他们可能会达到想参与的阶段,但不知道如何参加。
  一些儿童可从事的另一类行为是扮演角色,这使他们看上去似乎具有想象力,有时候是模仿电视或书籍中的人物,有时候模仿动物或鸟类,甚至模仿无生命的东西,如铁路机车等。但这些模仿很有限且重复,没有创造性。这种行为的古怪特征在于那个孩子似乎生活在那个角色或者物件之中,而不是扮演那个角色或物件的动作。
  许多人喜欢电视或录像,但最受欢迎的录像和电视演出的类型是动画片,因为其中有着他们熟悉的众多角色。那些确实喜欢别人讲故事或从录音带上听故事的孩子,他们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听同样的内容,一旦漏掉任何一个词,他们也都知道。虽然他们能够逐字整段地复述,但是他们对故事情节并不具备富有想象力的理解。
  对于孤独症的儿童来说,他们感受不到儿童期具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所带来的愉快,他们对其他人的情感理解非常有限,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他们很难与他人分享快乐与悲伤。他们在分享他人想法的能力方面存在障碍,也不具备运用过去和现在经验为未来制定计划的能力。有孤独症的人们对于大多数人通常能够获得满足感的来源一无所知,而只能在自己特殊兴趣方面找到愉快的感觉。
  6、重复刻板的活动
  如果孤独症人士不喜欢参与涉及灵活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不喜欢与他人交换想法,对他人根本不理解或不感兴趣,不能够结合过去和现在的经验来计划未来,那么他们剩下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安心于那些重复的活动,因为那些活动的确会给他们带来某些愉快感。
  A.简单的重复活动
  这些活动中最简单的形式是各种重复的感觉。如:盯着灯光或闪闪发光的东西看、开关灯、观看旋转的东西、或者旋转自己的身体等,这些都是在有孤独症的人士身上见到的行为实例。有时候,这种重复的活动会是咬自己、撞头、打头、抓挠等,或者其他形式的自伤行为。简单的重复活动大多数出现在幼儿期。在那些障碍程度最为严重,涉及面最为广泛的人们身上,这类简单的重复活动往往会持续较长的时间,甚至可能会持续到成年的生活。
  B.复杂重复的常规
  一些人所具有的常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例如:坐下去之前要敲一敲椅子,吃饭过程中要站起来转三圈,或者进行一系列复杂的躯体动作,如把物体排成一长行,且不准打乱,这是一种大家熟悉的孤独症行为的特征。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和成人可能采取这样的形式,他们会严格安排自己所有的物件,谁也不准乱动,哪怕已被厚厚的尘土所覆盖。
  孩子们可能对某些物品产生依恋,拒绝与之分开,这些物品可能是普通的玩具,也可能是一些古怪的东西,如一小段绳子、冬青树叶、小块水泥块、或者色彩鲜艳的塑料片等等。
  反复表演电视连续剧中的角色和插曲,这种情况在那些孩子中间非常普遍,孩子们看上去都迷恋于他们所模仿的众多角色的那种奇异的、机械而重复的特征。观看录像对于有孤独症的孩子们之所以具有显著影响,很可能是由于每次录像播放时都在重复同一件事,不会稍有改变,这是孤独症人士理想的娱乐方式。许多孩子或成年人迷恋于某些录像,他们会经常反复播放同样的片断,直至录像带断裂。
  重复常规也可能集中在音乐方面。大多数孤独症人士迷恋音乐,他们可能用录音带或CD反复播放同一曲调。
  以上描述的种种行为,在儿童期最为常见,虽然这些行为可能持续到成年的生活。


  在能力较高的孩子身上,尤其是在那些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孩子身上,复杂、重复的活动往往呈现出对特殊主题的迷恋,如科幻小说人物等,一般来说,他们的兴趣集中在收集、回忆以及谈论与那些主题有关的一些事实。
  特殊的兴趣可能集中在数字、物品与数字有关的方面或者复杂的计算方面,那种常规有可能很复杂。这类复杂的重复行为往往会持续到成年生活中。
  其他行为特征还包括对冷热漠不关心,遇到其他疼痛难忍的事情时根本不会抱怨,不知道什么是饥饿感,过度饮水或喝其他饮料,在大部分时间里似乎存在焦虑,在社会交往中他们会天真的说出不恰当的话语来等等。这些行为属于常见行为,但不是普遍的行为。
  在成年生活中,孤独症行为表现方式的变化明显更加多样化。那些残疾程度最严重的人,完全依赖于他人,仍然表现出儿童期见到的孤独症特征。而在谱系的另一端,能力最高的那些人能够独立生活和工作,一些人结婚了,还有了孩子,遗留的问题是,虽然有些人会通过学习和追随别人的榜样来弥补这些问题,但他们在社会互动与沟通方面仍存在轻微的障碍。而在一些人身上,由于存在某种精神疾患,情况还会变得复杂起来。
就医
  大部分孤独症患儿在3岁以前就可以出现相应的表现。因此,如果发现有疑似孤独症的表现:对父母呼声不敏感、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语言发育延迟等,尤其是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病史的儿童,需要及时去儿科或精神科就诊。
孤独症自闭症康复干预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专注为2-18岁有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干预需求的儿童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包括孤独症(自闭症)、多动症在内的“医疗+教育”一体化衔接的助诊、评估、干预、融合康复教育服务与培优服务,全面帮助儿童综合能力发展,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和生活幸福度。
  经过近五年的积累,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摸索出一套完善的康复干预服务模式。截止2020年初,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已设立4家分校,拥有软硬件完善的康复训练场所超6,300平米,专业特教康复师逾150名,已为近10,000组特殊需要家庭提供咨询、评估等服务;帮助近2,000名特殊需要儿童提升全面技能,其中超三成儿童回归正常生活。
  北大医疗脑健康儿童发展中心电话400-081-2698



发布于 2020-07-09 15:01

孤独症的症状:

编辑于 2022-02-21 14:09

问度娘,或者知乎找类似答案。

发布于 2020-03-03 20:42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作为一种先天性的神经性发展障碍对儿童发展有终生性的持续性影响,主要以社会交往、沟通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特征。孤独症的变异基因多达三百至五百种,千变万化的基因组合共同表现出一类残疾特征,这种异质性让医学领域难以找到疾病的生物学根源,无法进行病因学诊断,只能根据儿童的行为特征判断其是否有孤独症倾向,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1、语言障碍。这一症状是自闭症的明显表现。儿童患上自闭症一般语言会慢慢减少,出现语言倒退,甚至是完全消失。自闭症严重的儿童可能不愿意说话,即使在他的旁边大声喊,他也不做出回应。

2、重复动作。有的自闭症患儿会坚持重复的动作,而不愿意去改变,对改变表现得比较抗拒。比如:坐的地方位置不能变、放的东西位置不能变等。自闭症患儿会顽固地重复一些动作。

3、人际交往障碍。自闭症儿童常常会感觉孤独,缺乏和其他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联系。患儿通常没有什么依恋之情,有时对亲人生人一样。

4、依恋某些特定的物品。自闭症儿童通常会对某些特定的物品有着特殊的兴趣,比如:积木、球、画等。他们会对这些物品爱不释手,在玩耍中觉得满足。如果把他们的这些物品拿走,可能会引起他们很大的情绪波动。

5、智力障碍。有的自闭症儿童没有出现呆滞等明显特征,但是适应能力明显较低,甚至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6、反应迟钝。自闭症儿童对听觉和视觉上的冲击反应比较迟钝,对周围人的声音不理睬,或是看见周围出现的人像是没有看到一样。

发布于 2021-01-13 10:56

孤独症孩子可能表现出来的症状:

1、回避目光接触,不看人眼睛,与人无主动对视;

2、对人的声音或外界环境缺乏兴趣和反应,不愿与人贴近;

3、经常一个人玩耍,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

4、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

5、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或者语言言语发展不同程度的迟缓或者障碍;

6、言语运用能力受损,例如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7、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经常会沉迷于单一的兴趣,玩具,活动,事物等。

8、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

9、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10、常常不能接受变化,或者对变化的应对困难,需要有固定的计划安排。

发布于 2021-01-06 10:34

2022年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孤独症日”,笔者将孤独症的相关知识分解为二十个常见问题,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孤独症。

1、 “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自闭症就是孤独症,英文都是“autism”。大陆地区的通用叫法为孤独症,港台地区的通用叫法为自闭症。以前国内医学界也有混用的情况,但日前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宣传文化部(残联宣文[2022]12号)《关于在宣传报道中规范残疾人及残疾人工作有关称谓的通知》中,对自闭症和孤独症,要求统一称谓为“孤独症”。目前有些国内媒体仍习惯称之为自闭症,大家只要知道自闭症和孤独症是一回事就行了。

“自闭”也是一个网络流行语,意为处在一种消极颓废、不愿与外界沟通的状态。

2、 “谱系”是什么意思?

2013年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将孤独症(Autistic Disorder)改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并将原先(DSM-4)单独诊断的阿斯伯格综合征、非特定的广泛性发育障碍(PDD-NOS)也划入孤独症谱系障碍。

在“谱系”的概念之下,可以把孤独症理解为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症状群,或可把孤独症的相关行为表现看成是一个连续的谱系(spectrum),一端是“典型”的孤独症,一端接近正常人群。

3、 什么是“高功能孤独症”?

“高功能孤独症”(High-functioning Autism)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医学术语,但常用于描述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孤独症群体。正常人的智商(IQ)在85-115分之间,70-84分被称为边缘智商。智商大于等于70分的孤独症患者,可被认为是“高功能孤独症”。“高功能孤独症”患者通常具备相对较好的语言能力,可以说、读、写,也具备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

4、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什么意思?

“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AS)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但在DSM-5中已不是正式的诊断术语。与“高功能孤独症”相比,“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语言能力、智力水平可能更优,一些成年“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能够参与主流社会工作、组织家庭,但在社交方面仍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他们可能很难理解他人的观念或情感,也很少和他人分享自己的情感。阿斯伯格患者对特定的事物会有强烈而持久的兴趣,常专注于事物的细枝末节,或有重复的仪式化行为。有的阿斯伯格患者对图像、数字、声音或气味高度敏感,有时也叫“学者综合征”(Savant Syndrome)。

5、 为什么我的孩子和别家孩子表现不一样,却都被诊断为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两个核心症状是:1、社交、互动方面有缺陷;2、行为和兴趣刻板、重复。孤独症患者都具有这两个核心症状,但可能各自能力有高低,或表现形式不一样。

比如,同样是缺乏社交能力,有的患者可能消极回避社交,常常独自待着;有的患者可以和其他孩子待在一起,但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玩玩具,对物品的兴趣大过对人的兴趣;有的患者可能很愿意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却难以掌握恰当、高层次的社交方法,只能跟着跑来跑去,或常以打人、拍人来表示喜欢;有的患者则可能很难理解抽象的游戏规则,不会玩角色扮演性游戏。

刻板行为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年龄小的患者可能表现为反复舔物品、挑食、爱将东西排成一列、古怪的手部动作、手里总抓着一个物品、长时间观看旋转的物体、反复开关门等,“高功能孤独症”或“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则可能对汽车商标、地铁路线、火车时刻表、日历、天气预报倒背如流。

此外,孤独症患者的伴随症状可能各不相同,有的患者语言能力差或智力发育落后,有的患者语言能力及智力正常;有的患者好动,甚至常发脾气、打父母,有的患者则安静胆小。

6、 查血、查基因、查脑电图、拍片子可以诊断孤独症吗?

确诊孤独症主要依靠临床医生对患者行为的观察,患者的病史,以及相关测评量表。目前不能通过血液检查、脑电图、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孤独症,但完善相关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疾病,或确认有无合并其他疾病,如癫痫、遗传代谢病等。大约10%的患者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发现疑似的致病性基因突变,其中典型的孤独症或合并智力缺陷、癫痫的孤独症患者的基因检测灵敏度较高,不典型的或智力接近正常的孤独症患者则很少能检测出确切的结果。

国内常用的孤独症测评量表包括ABC、CARS、克氏量表等,国外常用的量表还有ADOS、ADI、M-CHAT、ASQ等。家长可以使用ABC量表进行自我筛查。某些个体会有类似孤独症的表现,但并不意味着就患有孤独症。是否患孤独症需要由有资质的、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来判断。

7、 孩子一岁半前都正常,也会说话,怎么现在不理人,以前会说的话也不会说了?

绝大部分孤独症患者在3岁前出现症状:其中约70%的患者在1岁以内就出现症状,约30%的患者会有一个相对正常的发展阶段,在1岁至2岁半期间逐渐出现语言及社交能力的退化,这部分患者有时也被称为“晚发性孤独症”,但“晚发性孤独症”并非正式的医学诊断用语。目前很难说这两种发病类型的预后孰好孰坏,但通过积极的干预治疗,大部分“晚发性孤独症”患者的语言及社交能力也是可以恢复的。

8、 几岁可以诊断孤独症?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意见是,最早可以在两岁时,由有经验的医生做出孤独症诊断。但大部分患者会在更晚的时候才得到孤独症的最终诊断,原因可能是一些患者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但随年龄增长症状越来越明显,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后期达到了孤独症的诊断标准。

9、 如何区别孤独症和社交障碍?

DSM-5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之外,设立了一个新的诊断条目:社会(语用)交流障碍,即Social (Pragmatic) Communication Disorder,可简称为社交障碍(SCD)。如果个体仅有社交能力缺陷,或社交和语言能力有缺陷,但无兴趣狭隘及重复刻板行为的表现,可以考虑诊断为社交障碍。

社交障碍患者也存在大脑发育的问题,他们可能很难理解社交场合中语言的深层含义,或肢体语言的所传达出的信息,不善于以符合情境的方式进行交流,比如自然地打招呼、以眼神致意、通过互动来分享信息、在交谈中适时轮流发言、对儿童和成人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懂得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调和情境下存在不同的意义等。

10、 成人可以诊断孤独症吗?

成年人可以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但是,诊断一个成年人可能相对困难,因为不太可能了解一个成年人在生命最初几年的发展情况,采集病史相对困难,而且患者很有可能长期被诊断为其他疾病,这或许会使孤独症的诊断复杂化。一直以来,孤独症的研究重点都在儿童期,关于成年孤独症,以及孤独症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发展与演变,我们还需要有更多的了解。

11、 为什么会得孤独症?

生物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作用。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些与孤独症相关的基因。脑影像学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大脑的部分区域的发育情况存在差异,这可能是控制大脑发育和调节神经细胞生长的基因缺陷的结果。个体的基因可以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环境因素,家长行为导致孤独症的理论长期以来一直被否定,环境污染的理论也得不到数据支持。

现有证据表明,以下因素可能会增加儿童患孤独症的风险:有兄弟姐妹患有孤独症;有某种遗传或染色体疾病的,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或结节性硬化症;早产儿,出生时低体重,或出生时有并发症;父母年龄大。

12、 得孤独症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吗?

近年来,研究报道及官方机构发布的孤独症患病率一直在上升。据美国CDC于2021年的报告,美国每44个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2015年的《中国孤独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中提到,我国孤独症发病率达到1%,男女比例大约是3:1至4:1。孤独症报道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不除外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但也与专业医师及大众对孤独症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孤独症诊断标准的变化有关。而孤独症的真实发病率是否增高,以及是否存在诊断范围的人为扩大,则存在争议。

13、 已经生了一个孤独症孩子,还能再要孩子吗?

孤独症儿童的弟弟妹妹患孤独症的总体风险为19%,如果是弟弟,患病风险将上升到25%以上。

如果能确定孤独症患者的致病基因,再孕时行羊水穿刺或羊膜腔活检来取得胎儿细胞行基因检测,或人工辅助生殖时检测胚胎的基因,或许能降低再生孤独症孩子的风险,但在伦理及法规方面有一定争议。

14、 孤独症患者还容易有哪些问题?

有1/3至2/3的孤独症患者合并智力障碍,半数以上的孤独症患者存在语言发育落后。孤独症患者共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抽动症、癫痫、睡眠障碍、胃肠道功能紊乱、情绪障碍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儿童。

约5%-10%的具有孤独症表现的患者可查出致病性染色体或基因突变,如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Rett综合征等,但这种情况下,可以只诊断原发病,不用再另行诊断孤独症,孤独症表现可以作为原发病的一个症状。

15、 孤独症可以用什么药治?

孤独症治疗以行为训练和教育干预为主,目前并无疗效确定的、针对孤独症核心症状(社交缺陷、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的药物,但可以用药物控制孤独症患者的伴随症状。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利培酮和阿立哌唑这两种药物用于治疗孤独症患者的相关行为症状,如易激惹、刻板行为和多动症状。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可以改善孤独症患者的多动和攻击性行为,但可能使合并癫痫的患者惊厥发作的阈值降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文拉法辛,可以减少青少年的刻板重复行为和攻击性行为。抗惊厥药物如丙戊酸,可以改善孤独症患者的情感不稳定和攻击性行为。谷氨酸拮抗剂如金刚烷胺、美金刚,神经兴奋剂如哌甲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卡巴拉汀、加兰他敏,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可乐定,阿片受体拮抗剂如纳曲酮,均可以改善孤独症患者的一些症状,但应注意药物副作用。

16、 有没有推荐的孤独症干预机构?

正规的孤独症康复机构都会在当地残联登记,经残联认证的孤独症患者每年可有一定的康复治疗费用补贴。

但孤独症的干预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康复机构和老师,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有效互动和支持,是保证孤独症患者康复效果的有效泛化和可持续性,帮助孤独症患者取得生活自理能力、走向社会的最重要因素。

17、 心理治疗对孤独症有用吗?

孤独症患者常合并情绪障碍,情绪障碍不仅会影响干预治疗的效果,也对患者生活的各方面产生重大的不良影响。

心理治疗对“高功能孤独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使其情绪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值得重视的是,孤独症患者的家属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孤独症患者家长的情绪问题很容易传递到孤独症患者身上,所以作为给孩子撑起一片天的家庭顶梁柱,更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稳定的心态,这样也能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大小事务,保证家庭收入的稳定性。

18、 孩子被诊断孤独症,家长需要辞职在家陪伴孩子吗?

孩子被诊断孤独症后,家长常常有内疚、自责心理,觉得是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或觉得自己带孩子来看病太晚、耽误了孩子。因此,许多家长会产生补偿心理,觉得自己辞职后,会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康复治疗,甚至有的家长两地分居、带孩子去异地机构康复,或花巨资去外地尝试新疗法。

不过,做出辞职的决定之前,应先稳定好情绪,从实际出发,进行各方面的考虑,如家庭的经济收入是否足够,夫妻之间能否互相支持,能否得到长辈或亲属的帮助,当地有无可靠的康复机构等等。无论如何,家长需保持良好稳定的心态,理性做出决策。

19、 是打疫苗造成孤独症的吗?得了孤独症还能打疫苗吗?

打疫苗和孤独症无关,预防儿童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并不会增加人群患孤独症的风险。孤独症患者只要身体其他指标正常,也可以接种疫苗,具体指征则由当天进行疫苗接种的公共卫生医生来评估。

20、 孤独症患者能上学吗?

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智商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孤独症儿童,可以尝试入读普通公立学校。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干预情况,推迟1到2年入学,或在有条件、有需要的情况下陪同上学,或请“影子老师”陪伴孩子上课。

如果孩子的生活能力较差,或确实适应不了普通学校的节奏,也可以入读孤独症康复机构所办的融合学校。智力语言发育明显落后的孩子,可以选择当地的特殊学校。

发布于 2022-04-04 22:52

我分享几篇星儿宝贝相关的文章。

另,若尚未确诊孩子是否为孤独症,建议一定要找专业的康复老师或专家咨询,询问最合适孩子的家庭锻炼模式和干预方向。

发布于 2020-08-07 00:29

根据DSM-5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手册第五版的定义,孤独症的诊断必须伴随两个核心障碍,社交障碍和刻板行为。

发布于 2020-03-09 11:26

孤独症的诊断方法

孤独症诊断方法。自闭症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种困难的状况。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危害健康,还会严重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让我们来看看孤独症患者的诊断,看看如何介绍。

  患有儿童孤独症该如何科学的确诊?

根据大多数国际疾病分类系统,自闭症的发病年龄被设定为2.5-3岁一次,跳过这一儿童发病年龄限制将不得不关注其他疾病。

例如,儿童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在6到12岁之间,比自闭症晚,男孩比女孩多得多。

儿童的衰退期精神病始于2-10岁。

  不典型孤独症--不完全信息符合孤独症患者确诊进行规范,起病于3岁今后,一些其他躯体治疗疾病并伴有功能孤独症主要体现的“如脆性、综合症,结节性硬化等起病常在3岁今后。

  孤独症的诊断方法:

1.专家采用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儿童进行评价,量表共15项,评分为1-4/0.5,分7级,1为正常,4为最严重。 CARS评分 ≤ 29.5为正常,CARS评分30-36.5为轻度-中度孤独症,CARS评分 ≥ 37为重度孤独症;

2.脑电图或脑地形图的异常率为10% 至83% ,由于脑电图通常是用电极记录脑细胞群的自发性、有节奏的电活动,因此判读规格与所选取的样本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导联越多,异常率越高。脑电图异常者一般为智商较低者。智商损害越严重,出现脑电图异常和癫痫的概率越高。但约有20% -40% 的儿童患有青春期前癫痫,脑电图未必异常;

3.CT和MRIMRI结果显示,部分自闭症儿童的脑干和脑桥总面积比同龄正常儿童小,小脑蚓部ⅵ、ⅶ正中矢状面面积比正常儿童小19%。提示小脑发育不良可能与某些自闭症的发病有关。

4、SPECT单光子通过发射成本核算以及机体层摄影术SPECT能够进行检测脑血流变化情况。孤独症患儿SPECT检测研究发现,大脑组织血流灌注反常,阳性率达75%。主要问题体现在我们大脑皮质,小脑和皮质下多处建筑结构,会集在皮质的额,颞叶,以左边额叶最为一种常见。一同海马回部分患者血流灌注可以削减;

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自闭症儿童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I-V,异常高达20%-60%。自闭症儿童的自闭症症状的听觉缺陷和脑干传导的延伸表明,脑干工作使用的变化可能是影响自闭症症状的原因之一。脑干工作的阻碍可导致向大脑的传播途径,这可能是自闭症儿童认知、社会和语言发育异常的一部分。

孤独症的诊断方法

发布于 2022-06-02 13:58
孤独症孩子可能表现出哪些症状?
475 播放
孤独症孩子有哪些症状?
发布于 2022-05-17 15:39· 4 次播放

基本上每个ASD的症状都不相同,但是孤独症的典型症状是: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

还会有一些刻板行为,认知功能比较差,有的甚至有自伤行为。

发布于 2020-03-04 16:56

1.对某些特殊物品的病态依恋

孤独症患儿通常我们会对企业某些物品之间发生一些特殊的兴趣,如积木、收音机、球等,以至于可以达到依恋的程度。他们对这些很多东西爱不释手,且能在玩耍中感到无法满足,如将这些生活物品拿走,则会影响引起哭闹、惊慌。

2、刻板重复动作

儿童经常坚持反复僵化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抗拒改变,缺乏改变和想象力,如反复排队等玩具;坐姿不能改变;事物不能改变;生活内容的顺序必须保持不变。天生保持现状是自闭症的重要症状之一。

3、人际交往障碍

孩子往往感到特别孤独,缺乏与人的沟通,缺乏情感沟通,如新生儿不与母亲接孩子;7-8个月时,亲戚或其他人没有不同的反应;孩子对父母回来离开,没有依恋。

4、语言发育障碍

是这种疾病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孩子生病后,一般语言逐渐减少,严重时完全缺乏。

5、感知觉障碍

儿童对听觉和视觉刺激反应迟钝,似乎是“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我好像没有看到周围环境中的人或者其他人物,也没有理会他们的发言。

发布于 2022-04-14 16:59

情感互动是首位,然后是语言理解和使用,然后是感统失调、刻板行为

编辑于 2020-03-22 23:57

您好,通常孤独症的患者年纪都会比较小,发病期就是在二三岁的时候,常有的症状都有:1.会病态的依恋某种东西,这是多数患者会有症状,会对某件东西发生极大的兴趣,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如果一旦把东西拿走,情绪就会变得很暴躁。

  2.患者也会经常出现重复同一种动作的行为,而且变现的很刻板,因为他们内心很抵触改变,没有想象力,很多东西都不让出现变化,必须保持原样,做的事情也都是单一的,也是很多患者的重要症状。

  3.孤独症的患者也会有人际交往的障碍,因为他们常常会感染到孤独,无法与人交流,甚至是不管是对亲人还是陌生人态度一样,经常一个人玩耍,不参与多人的游戏,不与周围的人进行情感交流,这也是比较典型的症状。

  4.有的孤独症患者还会有语言障碍的症状,患病以后经常不说话,语言就会慢慢减少,有的比较严重就完全无法进行语言交流了,而且对别人的话理解能力也不强,不知道说什么,经常重复一些刻板的话,不能熟练的进行面部表情,语言动作等。希望对您有帮助。

编辑于 2022-03-19 09:50

有不少家长咨询时总是一直在问一个问题“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自闭症,有多严重”。自闭症不是一种单一疾病,而是一类具有共同核心症状组成的谱系障碍。每一位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患者在社交、行为等方面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障碍,但其程度和症状却大相径庭。

有很多关于自闭症的术语,如高功能自闭症、非典型自闭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等,这些术语可能会让人十分费解,而且会由于不同的人使用而语意不同。

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内容。

在2013年之前的分类系统中,三种最为常见的自闭症谱系疾病包括:自闭症(或典型自闭症)、亚斯伯格综合征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三种疾病有很多相同的症状,但在严重程度上和对患者的影响上存在不同:自闭症是最严重的,亚斯伯格综合征和待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对较轻。儿童崩解症和雷特综合征等也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但由于两种疾病都是极其罕见的遗传性疾病,所以现实中常有别于自闭症谱系障碍进行处理。

目前,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最新一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中,将广泛性发育障碍也归入“自闭症谱系障碍”这一诊断类别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疾病分类不一致造成的不必要的麻烦,也让父母们无需再关心孩子到底患上了孤独症谱系下的哪一类,需要清楚的仅仅是他是否患上了“孤独症谱系障碍”。

但是,并不能说孩子表现出一些类似自闭症的症状,就一定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诊断基于多种症状,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日常交流、探索及学习能力都造成阻碍。

为了更容易分辨孩子的症状,我们从社交能力问题和语言沟通上分别展开。

1.社交行为与理解能力

异常或不恰当的肢体语言、姿势和面部表情;

对他人不感兴趣,或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兴趣与成绩;

不愿主动接近他人或进行社会交往,遇人显得冷淡,倾向独处;

难以理解他人的感受、回应和非语言的表达;

抗拒身体接触;

很少或完全不能与同龄孩子建立友谊;

2.语言沟通

学会说话的年龄推迟(两岁以后)或根本不说话;

说话时语调异常,或使用古怪的语速或音高;

不断重复某个词或者短语,但不是为了交流;

很难开启或维持谈话;

难以表达自己的需求;

无法理解简单的表述或问题;

总是从字面意义理解他人的话,无法理解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3. 有限的行为与娱乐活动

重复的肢体动作(拍手、晃动、旋转),静不下来;

强迫性地接触某些不寻常的物品,如橡皮筋、钥匙、电灯开关;

只对一小部分事物感兴趣,可能与数字或符号有关;

过度坚持常规,强调一成不变与秩序性;

行为笨拙、异常的姿势、或奇怪的动作;

对转动的或活动的物体,或玩具上的某一部分痴迷;

感知过于敏感或麻木。

以下问题不作为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官方诊断标准,但患儿往往会表现出以下特征:

感知障碍:许多患有谱系障碍的儿童会表现出过强或过弱的感知行为

情绪问题:谱系障碍的孩子可能不善于调整或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可能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开始大喊大叫、哭泣或是歇斯底里地大叫。

认知能力不匹配:谱系障碍的孩子,语言沟通能力往往弱于非语言沟通能力。而且,通常在需要速记或涉及视觉能力的任务上表现良好,而涉及象征性和抽象思维的任务对他们而言则十分困难。

发布于 2022-04-07 23:25

语音能力发展滞后

有刻板行为

和人没有眼神交流

没有共情能力

发布于 2020-03-11 09:39

孤独症的核心症状是以社交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或狭窄兴趣。三分之二合并智力障碍。每个孩子症状都不一样,社会适应程度也不一样,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通过康复训练改善功能,并且最佳的训练时间是在6岁以前,越早越好。孤独症的诊断需要有儿童行为发育背景的儿科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来做,最好到省级以上的三甲医院的儿童行为发育科,儿童保健科,儿童精神心理科,儿童康复科寻找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来做诊断,自己在网上求医问药性价比不高。

发布于 2020-03-07 11:14

以社会交往为主要障碍。狭隘的兴趣,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发布于 2020-03-06 23:33

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与非言语的沟通障碍,刻板行为,兴趣狭隘。

发布于 2020-03-05 0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