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灰猎犬号(电影)

如何评价电影《灰猎犬号》?

影片讲述二战初期,由37支盟军船只组成的护航舰队在欧内斯特·克劳斯(汤姆·汉克斯饰)舰长率领的一艘美国驱逐舰指挥下,穿越险恶的北大西洋,同时还要与德国…
关注者
533
被浏览
631,009

168 个回答

海战电影不多,潜艇片更少,演啥像啥的汉克斯大爷亲自出马,算是相当难得了。作为伪军事/电影/天文爱好者想到哪写哪,欢迎各位大佬指正。

0.海战题材不像陆战那么短兵相接,换小屏幕上映气势也略逊一筹,有些小伙伴可能会觉得平淡无聊,然鹅要是影院座位可以随着战舰摇晃,那么开场那个白花花的浪就足以把大多数人晃趴下了。

1.美军舰长的姓氏Krause(克劳斯)源自德语,他的名字Ernest(欧内斯特)则与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欧内斯特·金同名,金海军上将在珍珠港事件后临危受命,被罗斯福总统任命为美国海军舰队总司令和海军作战部长。

金(King)上将的王(King)之蔑视

2.德国U艇经常浮出水面除了为了炫耀艇徽刷存在感(并没有),还因为U艇在水下使用蓄电池时航速太慢,有时甚至追不上商船。

3.原著小说叫The Good Shepherd(好牧人),书名带有浓厚的宗教意味,电影里也多次出现祷告等场景。原著出版于二战结束十周年的1955年,充满了伟光正的美式主旋律,和后来那些带有反战色彩的好莱坞战争片不太一样。

4.英国皇家海军在1941年发明了一种可以安装在舰船上的无线电测距仪,叫做High-frequency direction finding,缩写为HF/DF,昵称huff-duff,片中通讯兵对这个新词还不是很熟悉,而舰长一听就明白了。有了huff-duff之后,盟军就可以通过U艇的无线电通讯定位它们,所以可能有不少U艇的沉没原因是过于话痨......

5.剧中反复出现的那些三位数字091、096等等,是表示方位的角度,跟天文上的方位角(azimuth angle)是一样的,以正北为零点(000),俯视顺时针转,正东是090(即90度),正南180,正西270。

舰船还可以使用相对坐标来判断相对目标的方位(比如片中第一次和U艇狗斗的时候),通常为舰首000,舰尾180,右舷001-179,左舷001-179。

舰船对于空中目标还有另外一种角度,对应于天文上的高度(altitude)角,水平为零度,天顶(zenith)为90度。天文上还有一个天顶角,是从天顶起算的。有了方位角和高度角(或天顶角)这两个参数就可以确定一个天体在地平坐标系中的位置。

6.作为猎杀潜航的菜鸟玩家,看到声纳屏幕和切换探测距离倍感亲切。其实面对驱逐舰,U艇一般挺憋屈的,经常是苦苦等待好多天,小心翼翼靠近船队,发射完鱼雷就赶紧跑路,有时候都不知道到底打中了没有。像电影里这么嚣张的用德国口音公开叫板的,可能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吧。

鱼雷控制的几个仪表盘有的用绝对角度,有的用相对角度

7.虽然灰猎犬号缺少空中支援,但是“航拍”镜头(外加海图)对于广大观众理解剧情必不可少,否则光听着一大堆角度和距离的数字,很容易让人找不到北。

8.舰长在紧张的战斗中各种换衣服戴帽子,一方面是为了剧情起伏,另一方面估计也是给一等人的制服打广告吧…...最后还强行安排了一波来自皇家海军的赞赏…...

9.找到一张1942年上半年的大西洋之战地图,绿色虚线是盟军船队航线,红线是盟军飞机掩护范围(可以看出纽芬兰和冰岛的重要地位),绿点和红点分别代表沉没的商船和U艇(很多商船都是在大西洋西边被击沉的)。

10.英语里左舷叫port(港口),说的是左舷是用来靠岸的那一侧。那么为什么用左舷靠岸呢?因为古时候的船是用一种特殊的桨(下图6)来充当舵的,而水手大部分是右撇子,所以这个“舵桨”会放在水手/船的右侧,于是右舷就被叫做starboard,意思是“掌舵的那一侧”。

作为伪天爱,曾经因为starboard这个词里面有个star(恒星),还以为是观星的那一侧的意思,强行解释为因为港口有灯光,远离港口那一侧更适合观星......

11.开场旁白来自英国首相丘吉尔1941年12月26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讲

Twice in a single generation the catastrophe of world war has fallen upon us. Twice in our lifetime has the long arm of fate reached out across the oceans to bring the United States into the forefront of the battle.

和美国总统罗斯福1941年10月27日的海军日演讲,此前有美军驱逐舰被德军潜艇攻击。

Our American merchant ships must be armed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the rattlesnakes of the sea. Our American merchant ships must be free to carry our American goods into the harbors of our friends. Our American merchant ships must be protected by our American Navy. It can never be doubted that the goods will be delivered by this nation, whose Navy believes in the tradition of "Damn the torpedoes; full speed ahead!"

12.汉克斯大爷真的很适合演Captain,基本已经把这个单词的几种意思都演了一遍。从《拯救大兵瑞恩》里的陆军上尉、到《菲利普船长》里的商船船长、《萨利机长》里的民航机长,再到这部片中的海军舰长。虽然片中舰长的军衔只是中校,但是美国海军的上校和舰长都可以叫Captain,此外舰长还有skipper等昵称。至于为啥开场时年纪一大把还是少校,估计是因为美军一战后裁军的缘故?

------一百赞更新------

感谢评论区小伙伴补充,汉克斯大爷年轻那会,还在《阿波罗13号》中演过宇航员吉姆·洛威尔(前海军上校,Captain+1),将来借助减龄技术或者设定更改演一演美国队长也不是不可能(Captain+10086)。

说起来,唐国强老师和汉克斯大爷确实都演过不少正面角色,唐老师也演过人民解放军海军舰长和陆军连指导员。

13.看了这片子才知道军舰等较大型的船只急转弯时会向外侧倾斜,比如下图航母这样。

正在向右(Starboard)转弯的航母向左(Port)倾斜
原理图:向右(Starboard)转弯的船只向左(Port)倾斜

14.片尾字幕是大西洋之战(1939-1945)中盟军的损失:72200名士兵和商船船员、3500艘商船、175艘战舰;德军方面损失了约3万名U艇艇员、783艘U艇、47艘战舰,意大利则损失了约500名水兵、17艘潜艇。

15.本片首尾结构相互呼应,相当工整。

开篇(偏冷色调):丘吉尔和罗斯福的演讲、船队全景、任务概况字幕、护航飞机飞走、舰长起床、祈祷、洗漱时回忆女友…从卡林上尉那里接管了指挥权…沃森上尉接替卡林上尉…

中间点附近:船队遭遇狼群的艰难时刻,舰长又一次回忆女友

结尾(偏暖色调):…沃森上尉向卡林上尉交班…护航飞机赶到、舰长将指挥权交给卡林上尉…洗漱时回忆女友、祈祷、睡觉、船队全景、大西洋之战总结字幕、历史影像(包括丘吉尔和罗斯福的)。

片尾和片头的回忆比起来,多了一个女友微笑的镜头。

16.本片对美军这边的人物描写其实不少,虽然德军那边主要靠在无线电中喊几嗓子刷存在感…

舰长欧内斯特·克劳斯中校(CO):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毕业(戒指)、很久未获升迁(女友的话)、工作优先(从西部调到东部、向女友求婚未果)、虔诚的基督徒(祷告等)、对下属宽容和鼓励(水兵打架、声呐兵误判)、沉稳(坚持看到U艇才开炮)、责任感爆棚(两天两夜不吃不睡一直在舰桥上指挥、最后还要求护送船队到利物浦)、灵活(给海军部发help求援)、工作能力强(知道huff-duff的意思、右转追击左前方的U艇、舷窗结冰用温盐水擦、躲避两枚交叉来袭的鱼雷)、道德感强(先救落水的人、不骂德国人)、有大局观(宁可不确认战果也要尽快赶回护航位置、正确指挥其他三艘战舰)。

副舰长查理·科尔少校(XO):因为这位从军前在芝加哥当黑帮老大(并没有),所以负责唱黑脸(水兵打架)、沉稳(听到有6艘U艇虽然紧张但不慌张)、工作能力强(负责CIC、在战斗间隙组织海葬)、忠诚可靠( 支持舰长向海军部求援、多次安慰舰长)。

沃森上尉:值更官(OOD),这位上尉的名字也可以翻译成华生,比较善于发现盲点,而且比较话唠, 比如制止吹口哨的副舵手、训斥打喷嚏的话务兵、建议舰长开炮、解说U艇动向、询问是否收集击沉证据、以为没击中U艇爆粗口、遇到水面跳弹爆粗口、发现舰长留下的血迹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舰桥上的值更官换来换去,全部四艘U艇都是在他当值的时候被击沉的。

卡林上尉:值更官,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娃娃脸,他当值的时候基本没啥大事。

炊事兵克利夫兰:和舰长关系不错(多次闲聊、舰长叫错名字),工作认真(想方设法给舰长准备吃的)、忠于职守(冲到甲板搬运炮弹被炸身亡)。

声呐兵爱泼斯坦:工作能力强(迅速定位第一艘U艇,意识到它要加速逃跑),敬业(深弹爆炸都不摘耳机,还是说不用摘?)。

其他:尼斯特伦上尉(值更官,因为击沉U艇之后过于话痨被舰长吐槽),哈伯特中尉(值更官,灵活可靠不话痨),洛佩兹上尉(负责武器、打全场)、菲普勒中尉(深弹补充)、比尔少校(军医)、道森中尉(负责通讯、在第一场对U艇的战斗中他一直等着向舰长汇报海军部的来电,喜欢在耳朵后面别铅笔)、鲁德尔(负责机械,处理舷窗结冰和雷达故障)。

17.第一次和U艇对战前,舰桥上的人从值更官沃森上尉到操舵的水兵都有点担心舰长的能力,副舵手吹口哨和话务兵打喷嚏反应慢都被沃森训斥了,然而在舰长对左前方敌人发出了右转弯的命令之后,舵手迟疑了一会,但是沃森上尉并没有训斥舵手,而是疑虑的看着舰长那边,而舰长其实自己心里也没底(给汉大爷的演技点赞),据说原著中舰长有比较严重的自我怀疑,还在第一次指挥驱逐舰第一次护航时就遇到了U艇狼群(主角光环谁也挡不住)…

18.第一次遭遇U艇发出战斗警报时,舰长穿上救生衣戴了钢盔,等到警报解除别人都脱掉救生衣摘掉钢盔,只剩舰长一个人还全副武装,通信员跑来提醒舰长要不要摘掉钢盔,有水兵偷笑被舰长看了一眼。结果后面舰长就没再穿过救生衣也没戴过钢盔。

19.潜艇和驱逐舰一般是用鱼雷和深弹互相招呼,短兵相接的情况比较罕见。1943年10月31日夜,一位美国海军上尉带着一群预备役开着一艘一战时期的老旧驱逐舰(DD-215)和德国U-405艇进行了10分钟的贴身肉搏,大概是下图这个画风,各种轻机枪、步枪、手枪、飞刀、炮弹壳都用上了,就差拿竹竿捅、土豆砸了。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潜艇和驱逐舰都不得不弃船(驱逐舰的损伤主要是其老旧船身和潜艇相撞导致的、驱逐舰的人员损失主要来自于恶劣海况导致的救援意外)。

20.片名翻译成“灰猎犬号”其实不太严谨,因为灰猎犬和鹰、哈利、迪基一样是这次行动中几艘军舰的代号,而不是军舰本来的名字。本片是基于历史编写的虚构故事,正如网友吐槽的,有一些不太符合历史的地方,不过鉴于难得有一部海战而且带潜艇的片,就不奢求那么多了。

21.和灰猎犬擦肩而过差点撞上、把话务兵都吓呆了的那艘商船叫“美国号”,在本片开头也出现过(反复刷存在感)。本片舰船之间距离似乎有点太近了,而在船身倾斜的时候舰长往往还喜欢站在危险的地方,虽然有主角光环,还是让人担心他会掉水里…

22.汤姆·汉克斯的儿子切特·汉克斯也在本片中饰演了一个角色,就是遭遇诱饵弹的那个声呐兵(一开始居然没发现声呐兵换人了,是有多脸盲...…)。

23.片中的水兵角色很多都没有名字,按照岗位大致上有:(以下中文译名仅供参考)水手长/副水手长(boatswain/boatswain's mate,在舰长发言前吹哨的那位,是值更官下面级别最高的水兵)、舵手(helmsman,按照上级命令控制舰艇方向)、副舵手(lee helmsman,按照上级命令控制舰艇速度)、话务员(telephone talker,带特殊钢盔那位,负责值更官和各部门之间的通讯等)、通讯员(messenger,负责送信、接电话和值更官指派的其他任务,比如拿大衣手套拖鞋咖啡)、信号兵(signaller,负责信号灯、旗语)、此外还有一大群瞭望哨(look-out),负责海上和空中目标的观察(比如大喊鱼雷!鱼雷!)。

图片来自网络,有空再补充。

编辑于 2020-07-22 17:47

如果说《决战中途岛》是二战太平洋战场宏大的战略起始,《灰猎犬号》则是一场精巧的大西洋海战战术表演。


这一切都源于一种古老的海军战术“破交战”。

破交战——德意志帝国的无奈选择

电影《灰猎犬号》以一段背景介绍开始:

Convoys of ships carrying troops and supplies to Great Britain were crucial to the Allied war effort.
船队运往大不列颠的部队和补给对盟军的作战努力至关重要。

The convoys were most vulnerable to U-Boats when beyond the range of air cover, in the middle of the Atlantic, in the area known as the “Black Pit”.
而船队最容易遭到U型潜艇攻击的地方是超出空军掩护范围的大西洋中部,这一区域被称为“黑暗海沟”。


所谓“Black Pit”又称“Mid-Atlantic Gap”(中大西洋真空地带),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西洋中部岸基飞机无法覆盖的海域。

这片海域正好和世界各地向英国本岛输送物资的海运航线重合。

英国是个岛国,国家赖以生存和运转的物资、食品、燃料、原料,以及用来反击纳粹德国的兵员和装备都需要依靠海运。

所以,大西洋海上运输航线是英国的生命线。

从这张简单的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北大西洋周边几个方向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伦三岛、欧洲大陆、北非,以及冰岛。

靠近上述陆地的海域可以得到岸基飞机的掩护,但远离陆地的大西洋腹地飞机无法到达,所以大西洋中间形成了一个危险的“黑坑”(Black Pit)。

Black Pit/Mid-Atlantic Gap


大西洋海运航线同时也是英国的弱点,只要纳粹德国掐断这条航线,就相当于扼住大英帝国的喉咙。

宣传画:前往英国的船队就是前往坟墓的船队
宣传画:“生命线很稳固,感谢商船队”

纳粹德国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开始,几乎同时展开对英国大西洋运输航线的“破交战”。

“海上破交战”是一种古老的海战战术:这种战术以破坏敌国海上交通运输线为手段,导致敌国经济生活瘫痪,从而迫使敌国投降。

一战和二战期间,德国对英国都采取了“海上破交战”,除了政治经济战略上的原因,也受德国海军实力的限制。

德国想征服英国,但海军上打不过,距离上打不着。

① 打不过:

德国自19世纪下半叶统一后,在海军领域奋起直追,不断发展和壮大,但依然赶不上英国。

以二战为例,1939年二战爆发前,德国仅有2艘战列舰,而英国有15艘;英国的巡洋舰数量是德国的8倍,驱逐舰和其他战舰是德国的5倍;除此之外,英国海军还有6艘航母。

二战英-德海军公海舰队主力舰艇对比图


从上图明显可以看出,德国海军水面舰艇的数量远低于英国皇家海军,不具备与英国皇家海军正面刚的实力。

② 打不着:

德国海军实力不如英国,而如果德国可以越过英吉利海峡,直接登陆英国本土,依靠强大的陆军征服英国,那一切事情都简单了。

但就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让德国输送陆军登陆英国本岛的“海狮计划”,逐渐演变成旷日持久的不列颠空战。

“海狮计划”示意图
不列颠空战示意图


面对德国空军的入侵,英国皇家空军以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精神顽强抵抗。

同时,首相丘吉尔空前凝聚起英国民心,即便伦敦等多个城市被炸成火海,英国也没有投降。

英勇的不列颠空战使德国无法获得实施“海狮计划”的先决条件,即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也就谈不上登陆英国本岛。

与英国皇家海军正面决战打不过,登陆英国又够不着,这两种直接的军事行动都无法实现。

所以德国只能无奈以攻击商船的“破交战”为主要手段,间接消耗英国的力量。

这个破坏英国海上交通线的任务落到德国U型潜艇(U-boat)肩上。

德国潜艇部队总司令邓尼茨与整装待发的U型潜艇


电影《灰猎犬号》表现的是1942年二战中期U型潜艇与盟军护航驱逐舰的攻防戏,实际上U型潜艇和英国及其盟友的恩怨早在一战时就已经结下。

U型潜艇这个称谓源于德语对潜艇的称呼Unterseeboot,意思是“水下舟艇”。

德国潜艇部队的舷号也是字母U+数字组成,比如我们熟悉的经典潜艇电影《猎杀U-571》。

U+数字成为德国潜艇的标志性符号


在英文里,U型潜艇的缩写是U-boat,简称为“U艇”。

U-boat即“U艇”这一称呼逐渐成为德国潜艇区别于其他国家潜艇的超级符号。

这个超级符号背后,是U型潜艇在二战期间对各国军舰和无辜商船的屠杀。

丘吉尔曾特别用“U艇”这个称呼专指邪恶的德国潜艇,与“潜艇”(submarine)这个中性词区别开来。

他曾说:“敌人的潜艇叫‘U艇’,保留‘潜艇’这个名称来称呼盟军的水下潜艇。‘U艇’是那些击沉我们船只的卑鄙的恶魔,而‘潜艇’则是那些击沉敌人船只的勇敢而高贵的战舰。”

潜艇发明和不断完善的历史,基本都围绕着军事用途,且最大假想敌都是英国。

从英国殖民地独立出来的美国,与英国争夺海上和殖民地霸权的法国,以及后起帝国德国,历史上都与英国有矛盾。

但英国公海舰队实力太强,所以这三个国家对早期潜艇技术贡献最多,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发展潜艇遏制英国海军。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U型潜艇第一次给英国及协约国带来威胁。

德国海军第1艘U型潜艇U-1(1906年8月4日下水)


据史书引用德军潜艇部队档案统计,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共有351艘各类潜艇参战,击沉各类船只5000余艘(主要是非军舰类船只)。

在1917年英国护航体制建立前,共计约有800万吨运输船被德国U型潜艇击沉。

一战德国王牌潜艇U-21号


从参战潜艇数量与它们击沉船只规模的比例来看,用潜艇对付水面舰艇的性价比很高。

但是,潜艇的战果,也不能像地摊文那样夸大其词。

美国历史学家阿瑟·马德(Arthur Marder)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任何时刻潜艇都没能制造出“大范围危机”。

可以这样说,潜艇战对英国有很大威胁,但还不至于致命。

潜艇战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决战,而是考验交战双方意志力和忍耐度的拉锯战。

潜艇“破交战”更大作用在于以不断攀升的船只沉没吨位数,让对方的心理处于恐惧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这段时间,德国表面上被《凡尔赛和约》束缚,海军受限制且不能拥有潜艇。

但德国军方利用壳公司秘密运作,加之潜艇战狂热者邓尼茨的推动,德国U型潜艇很快就波澜再起。

一战时任潜艇艇长还被英国海军俘虏过的卡尔·邓尼茨


电影的时间维是1942年2月,这个年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的中期。

从电影表现的剧情可以看出,此时的历史背景是:

1. 英国海军对商船队已经建立起军舰护航制度;

2. 美国海军刚刚参战,首次加入盟军护航编队;

3. 德国U型潜艇“狼群”围攻战术已非常成熟;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

1. 英国并未像电影中表现得那样对反潜护航高效行动且足够重视;

2. 美国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积极英勇地参与到大西洋海战之中;

3. 战争刚开始“狼群”战术也并不像电影中表现的那么游刃有余;

电影是虚构的文艺作品。

《灰猎犬号》改编自C·S·福里斯特的小说《忠实的牧羊犬》(The Good Shepherd),包括“灰猎犬号”这艘船也是虚构的,她并不是弗莱彻级驱逐舰中的一员。


电影不可能照搬历史实情,它只能构建出一套符合当下价值观的历史背景。

《灰猎犬号》中表现美国的二战救世主形象,盟军抵御邪恶轴心的团结一致,反复出现的宗教元素,以及黑人炊事员的牺牲,几乎集合了美国主旋律倡导的全部价值观。


电影同时作为一个娱乐媒介,对价值观的传递不能是说教式的,应该具有可看性。

所以电影的故事要选择典型事件的典型场景,即使英国在二战中表现欠佳,美国参战犹犹豫豫,德军也并不都是恶魔,但虚构作品需要选择和裁剪,只表现符合价值观的那一个瞬间。

美式战争电影向来都是“战壕式”,无论是《血战钢锯岭》还是《兄弟连》等等,表现得都是战争依靠战壕里的普通一兵打赢的。


在英语中,掩体坑、散兵坑可以用Pit这个词表达。

这次《灰猎犬号》把“战壕”搬到大西洋的Black Pit,大西洋战壕中的短兵相接紧张刺激。


对1939年二战爆发到电影表现的1942年大西洋海战历史做一个扫描,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解析,有助于理解电影中的情节。

护航队——英美盟友的博弈与合作

1. 二战初期大西洋海战——英德唱主角

几乎每一本关于大西洋海战的历史著作都会引用这两位历史学家的名言:

在漫长的海战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战役能与这个战役相提并论。这个战役的战场是几千万平方英里的海洋,没有时间的限度,也没有空间的限度。(史蒂芬·罗斯基尔,英国皇家海军军官、海军历史学家)

大西洋之战是时间最长、战斗最残酷、耗费人力物力最多的海上战役,它几乎贯穿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戴维斯·汤玛斯,英国历史学家)

正如这两位二战史史学家所说,大西洋之战在整个二战中并不是某次战役,因为它从二战开始直到德国战败凿沉最后一艘U艇,几乎每天都在大西洋中上演。

第一阶段 1939年9月——1940年5月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而就在2天后的9月3日,海上的大西洋之战其实就已经同步开始。

1939年9月3日11时,英德两国进入交战状态。

12时56分德国统帅部向德国海军发出“马上开始对英国的军事行动”的命令,早在1939年8月,已经有18艘U型潜艇离开母港进入大西洋作战阵位。

1939年10月德国海军司令雷德尔(右3)在邓尼茨陪同下视察U艇部队


这一阶段潜艇战的战略态势,总结起来:

德国潜艇部队饱受潜艇数量不足,鱼雷质量低劣,“捕获法则”限制,以及39年到40年冬季罕见低温等多重困难。

另外德军占领波兰后,并未马上调转方向到西线,而是先北上入侵挪威。

挪威战役中,潜艇部队停止破交战,被调来配合德国公海舰队进攻挪威,但表现平平。

潜艇因性能受限和鱼雷的各种故障,证明它并不适合编入水面舰艇编队作战。

正在填装鱼雷的U艇(摄于39/40年冬),艇身和海面都结了冰


由于潜艇维修、补给、保养需要时间,从港口出发抵达预定位置也需要航行时间,所以这个阶段每单位时间实际出海执行任务的潜艇数量太少,邓尼茨潜心研究的“狼群”战术无法施展,基本都是单艇作战。

虽然这9个月U型潜艇共击沉200多艘船只,总吨位近100万吨(各统计数字有出入),但这个数字对动摇英国交通运输线来说还不够。

英国方面的表现同样差强人意。

二战刚开始,英国统治阶层和军方还在争论不休,对用于进攻的皇家海军来给商船队护航态度不积极。

此时,英国军舰为商船队护航已经开始,但并未形成固定体制,还是以反潜编队巡逻为主。

同时,英国皇家空军海岸司令部在态度、资源、装备和组织结构上也都没有准备好,甚至出现反潜飞机投弹后又弹回空中炸到自己的情况。

二战初期英国空军反潜主力飞机之一“桑德兰”


此时岸基飞机对潜艇的威慑,还没有达到《灰猎犬号》中表现的那样足够令海军放心交接。

第二阶段 1940年6月——1941年2月

这一阶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大西洋上的“First Happy Time”(第一次快乐时光)。

这个“快乐时光”是对德国潜艇部队而言的,U型潜艇终于证明了自己的作战价值。

例如下图中的U-124号潜艇,指挥塔上高高飘扬着她击沉船只的吨位旗。

还有U-124号第二任艇长约翰·莫尔(Johann Mohr)在旗子前开心的宣传照,都是这一阶段德国潜艇占据上风的缩影。

“第一次快乐时光”结束时挂满击沉吨位旗的U-124
这一阶段对德国潜艇部队来说很happy

这一阶段之所以德国占了上风,总结起来:

首先,曾经让德国潜艇官兵士气严重受挫的鱼雷问题得到解决。

经典二战潜艇电影《从海底出击》(Das Boot)对德国潜艇出海执行任务有过详细展现。

《从海底出击》剧照


面对复杂的海上环境以及瞬息万变的敌方船只,U型潜艇默默航行、搜索合适的船队目标、跟踪到合适距离、进入合适的攻击阵位,还要防止自己被敌方反潜力量发现,以及艇内各种事故、故障,还有艰苦狭小的生活空间。

这一切的努力都为了最后发射鱼雷那一击。

但如果最后一击因鱼雷问题没有爆炸,对全体U艇官兵来说是非常窝囊的。

到这一阶段,鱼雷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U艇的杀伤成功率大幅提升。

除了鱼雷问题得到解决,德军陆军也帮了潜艇部队一个大忙。

1940年6月22日,法国在德国陆军进攻下投降,德国一下获得了法国西部沿海的多个军港。

原来U型潜艇只能从位置憋屈的本土母港出发,无论是出发还是返航都需要航行较长距离,限制了潜艇真正用于作战的航程。

德国本土港口位于北海和波罗的海


而把法国比斯开湾的几个港口改造成潜艇母港后,大大缩短了U型潜艇在大西洋中间截击船队的距离,比从本土出发缩短约800公里,连一些小型近海潜艇也能深入大西洋腹地活动。

法国西海岸的几个港口被德国用作U型潜艇母港
U艇从法国出发远比从德国出发近得多

随后,邓尼茨甚至把德国潜艇部队的指挥部设在法国洛里昂(Lorient),为的就是靠前指挥,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德国除了上述两大优势,此时希特勒同意把更多生产资源倾斜给U型潜艇。

新艇数量增加,让邓尼茨的“狼群”战术更加从容。

反观这一阶段英国方面,盟友法国沦陷、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空战、意大利宣战等一系列危局让英国捉襟见肘、疲于应付。

傲娇的英国斗牛犬不得不放低身段,不断向山姆大叔求援。

2. 1942年前后的大西洋海战——美国逐渐喧宾夺主

上文分析,大西洋海战是纳粹德国主要针对英国展开的破交战,英德是主角。

但从《灰猎犬号》来看,美国为打败纳粹德国潜艇破交战贡献不少。

所以,美国是一步步成为二战大西洋海战的主角之一的?

历史上,美国建国以来有着根深蒂固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又通过了《中立法案》(Neutrality Acts)。

这些战略思想和体制保障美国远离欧洲大陆纷争,闷声发展国力,但同时也助长了欧洲纳粹的力量。

希特勒知道,只要自己不主动招惹美国,美国也不会轻易放弃中立出来帮助欧洲盟友。

所以在二战前期,希特勒特意告诫德国海军,尤其是以商船为目标的U型潜艇,不要误击美国船只,避免刺激美国。

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身后中立者是美国海军司令金上将)


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想置身事外,但总统罗斯福深知一旦英国被德国打垮,美国就要陷入对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的两线作战。

面对丘吉尔不断的求援求助,罗斯福总统一步步推动放宽《中立法案》某些条款,好让美国能帮英国一把。

美国对英国的第一件实质性帮助,是“基地换军舰”。

丘吉尔上台后,面对造船速度赶不上德国U型潜艇击沉的速度这一困难,只能向美国求助。

在丘吉尔三番五次地写信求援下,英美两国终于在1940年9月3日签署了《驱逐舰换基地协定》(Destroyers for Bases Agreement)。

协议规定,英国把巴哈马群岛、牙买加群岛、安提瓜群岛等几处海空基地租借给美国99年,换取美国50艘一战期间的老旧驱逐舰。

美国交付英国的老式驱逐舰之一:威克斯级(Wickes Class)


虽然这50艘驱逐舰都是带有4锅炉4烟囱的老古董,但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英国反潜军舰不足的局面。

英国海军得到这些驱逐舰后,加装了深水炸弹发射器、声呐、雷达等设备,立刻就投入到大西洋海战的反潜作战中,还转送给加拿大海军6艘。

美国对英国的第二件实质性帮助,是美国军舰的护航范围扩大。

1941年1月29日,英美两国参谋长在华盛顿秘密进行了ABC-1会议(U.S.–British Staff Conference),会议商讨盟军联合作战的战略。

决定无论美国是否参战,美国海军都需要担负起北大西洋护航的责任。

而且会议规定,美国海军参与护航后,加拿大海军也可以由美军指挥调遣。

这就是为什么电影中加拿大的那艘叫“Dicky”花级护卫舰(Flower-class Corvette)需要听美国船长的指挥。

罗斯福&丘吉尔以及英美军方高官的一次会议合影
电影中虚构的加拿大花级护卫舰迪基(Dicky)号

随后,美国立刻宣布将本国海军承担的护航海域从西经60度扩大到西经26度。

这次会议的决定意味着,此前美国仅仅是援助,现在需要真刀真枪地走上战场。

只不过范围还不能越界,而且差对德宣战的一个理由。

美国对英国的第三件实质性帮助,是美国直接参与护航任务。

电影《灰猎犬号》开始,交代本次护航的船队代号是HX-25,目的地是英国港口利物浦。


HX护航船队(HX convoys)是一系列北大西洋航线护航船队的统称。

H代表船队的出发地是加拿大新斯科舍省(Nova Scotia)的哈利法克斯(Halifax),终点是英国本岛港口。

美国参战后,船队的出发点一度改到纽约。

哈利法克斯和英国的相对位置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HX船队前往英国的路线正好经过危险的北大西洋中间,所以几乎每次都是是U型潜艇“狼群”围猎的目标。

HX船队编号是根据执行任务的顺序依次排下来的,历史上确实有HX-25这支护航船队,但它发生在1940年3月而非电影中的1942年。

HX护航船队最有名的一次战役是第156次。

这次航行有5艘美国海军驱逐舰护航,其中一艘名为鲁本·詹姆斯(DD-245,Reuben James)的克莱姆森级驱逐舰(Clemson-class destroyer),于1941年10月31日被德军U-552号潜艇击沉。

这艘军舰是美国在二战中被击沉的第一艘军舰,比日本偷袭珍珠港还早1个多月。

鲁本·詹姆斯号驱逐舰


虽然历史上都以偷袭珍珠港事件来界定美国正式参战,但实际上早在一个月前的大西洋,美国海军就已经加入二战,只是没有正式宣战。

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得到消息的丘吉尔反而松了一口气。

因为他知道,日本这样一炸,美国国内的反战中立势力再也没有理由阻止罗斯福参战了。

战术板——电影中的战术装备简史

1941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正式参加二战。

此前美国对大西洋海战准备不足,比如有些悄悄潜到美国佛罗里达海岸的U型潜艇发现,美国已经受到战争威胁,但佛罗里达海边竟没有进行灯火管制,大家还在开Party度假、泡酒吧。

电影《灰猎犬号》给出的时间维1942年2月,此时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罗亚尔·英格索尔(Royal Ingersoll)海军上将才刚刚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大西洋反潜指导小组。

小组由反潜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怀尔德·贝克(Wilder D. Baker)领导,负责指导大西洋美国军舰的反潜作战。

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罗亚尔·英格索尔(Royal Ingersoll)海军上将
怀尔德·贝克(Wilder D. Baker)海军中将

美国此前并未对大西洋反潜战有足够的重视,而且美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缺乏实战经验。

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舰长在指挥时非常焦虑,下属在作战过程中打喷嚏,声呐员听错诱饵的声音等等,都表现出美国驱逐舰刚刚参战时的紧张和生涩。

舰长最后也在电话里说,这是他第一次参与护航任务。


反观德国方面,这波狼群攻击为首的那艘U艇艇长则非常自信,多次在公共频道里对灰猎犬号喊话,就像玩吃鸡游戏有人在公共频道里吹牛X。

电影中一共出现了6艘U型潜艇。

其中5艘在那艘指挥塔上画有大灰狼的U艇统一指挥下,进行了一次典型的狼群攻击。

狼群战术并不玄妙,源于邓尼茨曾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潜艇上服役的经历。

他发现,一旦船队有军舰护航,单艇击杀的成功率就会很低。所以他开始研究让几艘潜艇共同协作的战术,也就是“狼群”战术。

二战中的U艇每艘艇都有每艘艇的故事,每艘艇都有每艘艇的性格,这些海战往事都凝结在每艘U艇不同的艇徽上。

根据外国U型潜艇数据网站比对,电影《灰猎犬号》中有几艘潜艇是有历史原型的。

这艘在电影中与灰猎犬号擦身而过的潜艇,指挥塔上画有德意志帝国和鹰的符号,可能是以历史上的U-132号为原型。

电影中可能是U-132的U艇
真实的U-132

另外一艘浮出海面的U艇指挥塔上画着4张扑克牌,可能是以历史上的U-107号为原型。

电影中可能是U-107的U艇
真实的U-107画着四张扑克牌(看旗子上的吨位也是斩获颇丰)


还有一艘带有斧子和盾图案的U艇,可能是以历史上的U-271号为原型,电影中的图案与原型稍有不同。

电影中可能是U-271的U艇
真实的U-271

电影中另外三艘U艇,包括那艘画有狼图案的指挥艇,红底闪电,还有画有骷髅兵的那艘,艇徽均与实际历史不符,只能说是电影为了视觉效果好看虚构的。


另外,电影在大约第40分钟有一幕U艇施放诱饵弹骗驱逐舰浪费深水炸弹的桥段。

这种像泡腾片一样的诱饵是一个装着氢化钙的小罐子。

氢化钙遇海水会产生大量气泡,大概可以持续20-25分钟。

德国U型潜艇在1942年首次使用这种诱饵,所以电影中美国声呐兵说他应该能分辨出来之类的话并不符合历史史实。

《灰猎犬号》并不像我们曾经看过的其他潜艇电影,潜艇无时无刻都在水底,而是经常浮出水面,还用甲板炮与驱逐舰对射。

另外,U型潜艇在夜间攻击船队的成功率要远高于白天。

电影中U艇击沉多艘商船的战绩基本都发生在夜间。


这样处理,一方面是因为《灰猎犬号》是驱逐舰视角下的军舰肉搏战,所以必须更多表现水面作战。

另一方面,U艇浮出水面和夜间作战也符合史实。

二战刚开始时,U艇的战术一般是先跟踪船队,到了晚上商船和军舰“失明”时再发动攻击,而且很多商船都是被U艇的甲板炮打伤沉没的。

虽然《灰猎犬号》和原著都是虚构故事,但电影营造出的紧张氛围都源于非常严谨的历史、装备和战术背景,影片短小精悍但毫无尿点。

关于大西洋之战,丘吉尔曾说过一句名言:

战争中唯一真正让我害怕的是德国海军的潜艇!它不是以激烈的战争和显赫的战果形式出现,而是通过数字、图表证明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的海上交通线横跨辽阔的大西洋,就我个人来说,大西洋上的作战,要比英国本土的空中决战更令人担心。对于我们来说,德国潜艇的攻击是最具毁灭性的灾难!

大西洋之战不像中途岛之战、库尔斯克会战或诺曼底登陆等等这些战役是一次性决战,所以经常被忽略。

灰猎犬号完成护航任务后,客轮上的士兵向灰猎犬号舰长致敬。

这一幕正说明了大西洋之战的意义。

对德国潜艇破交战的顽强抵抗,才保障了后来盟军反攻的物质基础,包括诺曼底登陆的兵力、装备和物资,都是通过大西洋航线源源不断运往英国。

可以说,没有大西洋之战的胜利,二战欧洲战场恐怕还要多打几年。

以上历史信息如有错误疏漏还望指正!

-END-

更多战争电影干货影评:

如何评价电影《决战中途岛》(Midway)?

如何评价波兰斯基的《我控诉》?

如何评价电影《1917》?

如何评价俄罗斯电影《T-34》?

编辑于 2020-07-22 14:26

狼群战术:

  • 猜测船队航线
  • 许多U艇呈一条曲线守在航线下
  • 发现船队的U艇跟随船队,禁止攻击,与潜艇司令部保持联系
  • 潜艇司令部向附近U艇发令,与跟随U艇联系组成伏击阵地,由一条U艇指挥和协调
  • 在夜间总攻,浮出水面,敌人声呐会无效,U艇岛式建筑在夜里难以命中,接近到600米距离射出鱼雷,最好占据上风向,浪扑向敌舰干扰观测
  • 天亮前撤退,一条U艇跟随船队,其他U艇充电和补装鱼雷
  • 夜间再次总攻

狼群战术的高峰是1942年秋,盟军削弱护航军舰参加北非登陆,船队最脆弱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北大西洋天气很糟,U艇被限制了。

邓尼茨计算后认为每个月要击沉80万吨商船才能赢得吨位战,从未达到过。

被击沉的幸存者经常不能获救,船队高速航行摆脱U艇,扔下他们等死,U艇可能救他们,德国补给军舰或潜艇在会合点把俘虏带回港口,战时有俘虏交换,有些俘虏被泄露假情报送回去。

1942年9月U艇击沉商船拉科尼亚号,听到大量意大利语,幸存者是盟军人员和意大利战俘,U艇救所有人,幸存者过多,U艇向邓尼茨报告,邓尼茨派出支援,U艇明文报告自己方位请求敌人参与救援并保证不攻击,然后拖带救生艇并打出红十字旗,一架美国轰炸机飞过,半小时后返回,飞行员得到明确命令后投下深水炸弹,邓尼茨愤怒,下令U艇停止一切仁慈行为。

邓尼茨控制交战策略,有段时间要求U艇用机枪与反潜机对射,不许下潜,损失更大了,反潜机也增强对射火力,只能放弃。

U艇从鱼雷管里发射油和浮起的碎片,假装沉没,上当的船会停止攻击撤离。

德国鱼雷有引信麻烦,有撞击和磁场两种引信,潜艇上浮下潜会改变内部气压,部分撞击引信在气压变化中失效,磁场引信受地球磁场干扰,总哑弹率达30%。

1940年德国攻入荷兰得到荷兰人发明的潜艇通气管,简单原理和巨大作用,潜艇不必浮出换气,通气管足够小不被雷达发现,但德国人直到U艇被飞机大量炸翻才推广,通气管有一个保护帽,有时会堵住切断空气,海面天气很糟时气压变化剧烈,通气管会引入气压变化,令艇员痛苦。

英国从不列颠岛西南部到加勒比建立无线电侦听站,U艇发报会被三角测位,德国人说这种手段在500公里外失效,可以容忍,但英国人改进了,导致能猜到U艇行动。

军舰侧面有一根横杆延伸到海面上,挂着网或绳,幸存者从这里上船,在浪中小艇极难贴上军舰,撞碎或被浪推离,这根杆让小艇能够登船。

炸沉U艇的飞机是卡塔琳娜式水上飞机,飞机上有一台雷达,U艇后来全部装上接收机,收到雷达波就躲起来。

深水炸弹要设定引爆深度,许多舰长宣布他们有“第六感”,由第六感决定引爆深度。

海图上密集分布的四位数字是该位置水深。

金海军上将是美国海军最高军官,小罗斯福爱他,所有人恨金上将,丘吉尔公开说“如果把金上将枪毙将更有利于大西洋海战”,金上将对大西洋运输保守和疑虑,要求船队出发前等待,以组建足够的护航,丘吉尔不要运输停下来。

当时没有白人会服从黑人命令,美国海军怕出现抗命,让黑人做炊事兵,这个职务没有晋升渠道,保证白人不会被晋升的黑人领导。

编辑于 2020-07-12 18:23

非常好的战争电影。护航舰队的存在感一直不高,大家通常更关注航母对战、抢滩登陆之类,其实护航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片子填补了空白。

整个二战,美国作为盟军兵工厂,还是竭尽全力的。二战前,美国如同一个小气、自私的孤立主义旁观者,但是珍珠港后,表现出了世界拯救者的伟大一面,不仅仅是通过损失惨重的大西洋运输线支撑英国,还有同样损失惨重的驼峰航线,支撑中国。这些贡献,也为美国后来的世界领袖地位,奠定了基础,当然现在美国又变得尖酸、小气起来,这是另一个话题。我也盼着,什么时候好莱坞可以拍一个驼峰航线的电影,当然商业上,似乎容易扑街。

我认为这个片子口碑可能不会太好,因为军事方面比较硬,一群人在那里大喊:087、225……对大众友好度较低。另一个方面,海上反潜有个情况,就是双方距离较远,探测手段也有限,大部分时候都在猜对方位置,而使用的是鱼雷这样速度很慢的东西,缺乏战斗场面电光火石的一面。一般观众看不懂,就很容易矫情一些其他方面:演技不在线、剧情太单薄云云,然后故意给一个较低的评价,这没看豆瓣的评分,纯属我诛心猜测。

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片子的色调:一片灰色。天是浅灰的,海是铅灰的,船和潜艇是深灰的。总之,没有一丝一毫明快的地方。我想这也和残酷的背景暗合,每一次运输,都意味着一些船被击沉,一部分人被消灭。

剧情上合理性高,没有太煽情狗血的部分,我比较喜欢,但是也可能比较沉闷。当我觉得,全舰队放下警惕,还有一次偷袭,一个反转的时候,故事结束了。

细节方面可圈可点,人类战争的手段一直在变化,但是本质没有太大变化,把那些复杂的东西简化掉,就是下棋差不多的博弈。

护航舰队方面的优势是雷达。同时具备侧向与测距能力,不过那个时代不是很有效。另一个优势是护航舰队拖的比较长,这样可以通过截获德军电报,大致知道其方位和距离。水下方面,大家都用被动声呐,能凑活听个方位。

片子有一个细节,护航舰队之间,使用无线电话而非电报,电报的优点是可以加密,电话则比较方便,但是距离很近(也就是视距内),而且敌人也能听到,实际上德国艇长只要愿意,还能在频道里说话,学狼叫。

在雷达和声呐都不可靠的年代,最终的战斗,还得靠目视。德国人用了一个小干扰装置,骗过听音器,为战斗增加了一点儿周折。但是整个故事中规中矩,偏写实,没有太一惊一乍的起伏,如果说有什么夸张的地方,可能潜艇靠的有些近,U艇浮出来,和军舰对炮的意愿有些高。

另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U艇编队,对护航舰队有恃无恐,就浮在水面上,紧跟着舰队,甚至混到舰队中间来,确实有点狼群的意思。整个战斗,就是一场冗长的耐力赛,确实不容易拍出花了。最终我们发现,驱护舰对抗潜艇,效率还是太低,所以还是需要护航航母这种东西。

编辑于 2020-07-10 22:19

我继续来编辑这篇影评,混知乎的大家素质果然比豆瓣的要高很多,讨论的也都是很文明的发言(可能有人骂我,但是我忘了,哈哈),我继续再豆瓣上完善了影评,同时也编辑到知乎,我其实一直打算写篇关于大西洋潜艇战的文章,但是无奈之前写的“战争之路”系列还没完成,主要精力还是先放在分析当年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德国怎么走入死胡同的方面吧:)

好了,下面继续分析历史实情。

美国人什么时候对德宣战的?1941年12月11日!这意味着之前美国都没有机会正式对德国潜艇进行大规模攻击,但是不代表双方没有接触。1941年9月4日,美国驱逐舰“格里尔”号(USS Greer (DD-145))在冰岛同德国U艇U-652号发生接触,双方发生交火,但是没有任何损失。脱离接触后,德美双方均声称是对方先开火,这算是有记载的美国驱逐舰和U艇的第一次正面对抗。7天后,罗斯福总统宣布,只要在美军防卫海域发现U艇,将不经警告,一律击沉,所以邓尼茨命令U艇尽量不要主动招惹美国人,毕竟那时候还没宣战。

下图为USS Greer (DD-145),一艘1918年下水的老舰,隶属“威克斯”级驱逐舰,4门102炮,3门76炮,12座鱼雷发射管,1个深弹导轨,2座深弹抛射装置(Y-炮)。看看美军1941年都用的是什么货。

那么美国人第一次击沉U艇是什么时候呢?是1942年4月14日,由美国驱逐舰“罗帕”号(USS Roper (DD-147))完成first kill。倒霉鬼是U-85号。“罗帕”号如下图所示,依然是老旧的“威克斯”级驱逐舰。当时,周围也没有什么护航舰船,是U-85自己浪过头了,13日午夜来到了北卡州博迪岛灯塔附近,被“罗帕”号上的286雷达(英国货)在2500米距离上抓了个正着,然后彼时还没有雷达警告器(Metox)的U艇直到800米才发现美国驱逐舰,然后尝试南逃并且发射了船艉的鱼雷,但是“罗帕”号轻易避开了(35节满速的“威克斯”级,过了30年,估计航速能维持在32-33节就不错,600米距离,夜晚,还能躲开鱼雷,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电影中迎头白天雷击“弗莱彻”不靠谱了),然后在一系列炮战中,U-85被迫下潜,最后被11枚深弹送入了海底。为什么只要11枚深弹?U-85在浅海,只有30米,躲都没法躲,在浅海,基本被抓上了U艇就只有祈祷的份了(鬼子的声呐不过关,到了45年依然会出现在浅海背景杂音情况下无法分辨美国潜艇声音的情况)。

电影时间差不多是定位在1942年3月(2月?具体记不清了),我们来看看那时候U艇的战绩,你们就知道为什么说在“黄金狩猎季”中,美国人根本没准备好了。1月份,U艇在大西洋击沉48艘商船,27.7万吨,几乎全部在美国海岸;2月份,85艘,47.6万吨,绝大部分在靠近美国海岸的北大西洋;3月份,95艘,53.7万吨,创开战以来月猎杀记录。这3个月,U艇损失了几艘呢?0!!你没看错,没有一艘损失,多少年后,那些幸存的潜艇老兵们回忆起1942年的1季度,依然满心的怀念,那才是“黄金”一样的时节啊。美国海岸的灯塔没有灯火管制,商船没有编队,没任何护航舰队,U艇就像是狼入羊群,随心所欲的猎杀,为了延长猎杀时间,U艇的艇员节约用水,甚至有U艇出发时将1/3的淡水柜用来储藏燃料,就为了在北美多呆一段时间。

英国人坐不住了,开始对美国援助轻型护卫舰和武装拖船进行商船护航,要知道1年前,英国人还要向美国人请求援助超过2打的驱逐舰呢,1年河东,1年河西啊。然后美国人才开始正视起U艇的威胁,四月份才有了“罗帕”号的第一次猎杀。

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4月底邓尼茨派出上半年第六批,也是最后一批潜艇横跨大西洋时,已经有多达80艘U艇巡猎过北美海岸,而4-6月,U艇在大西洋取得了173万吨的战绩,其中北美及加勒比沿岸占了超过一半。从5月份开始,美军才开始建立护航体系,成立了6个护航队,包括12艘驱逐舰,12艘武装拖船。

下午蓝色曲线代表盟军商船损失,可以看到,1942年开始,斜率陡增,到了1943年初,达到了80万吨月击沉吨位的顶峰。

说这么多,还是想说明,电影将时间设定在1942年初,非常不合理,先不说“弗莱彻”级那时候还没服役(要到42年6月4号才服役,虽然我怀疑电影里更合理的应该是“本森”级),那时候,美军连护航体系都没建立起来,连护卫舰都需要英军支援,哪来的余力帮着英国佬横跨大西洋护航呢?而且人家U艇3个月一艘都没损失,你这一次护航干掉4艘,的确有点太过了。。。。

再来聊一聊电影中的反潜“利器”-深水炸弹。

美国二战初期用的深水炸弹是MK6型,是衍生于一战的老型号,说白了就是一个大桶,里面有压力感测装置,重338公斤,装药272公斤TNT,每秒潜速2.4米,后期才改进到3.7米。电影中“灰猎犬”大概率用的就是这货。看出来这个东西的问题了么?潜速太慢。这还是在静水中,遇到洋流情况更慢,很多情况下根本追不上U艇(人家边下潜边前进,等MK6达到指定深度,U艇已经开到前面几百米远了)。更要命的是,42年初,这货的极限爆炸深度只有91米,在这个VIIB型U艇肆虐的年代,人家随便就可以下潜到150米以下,你怎么炸?后期好歹增加到了183米,但是遇到不要命下潜到250米深度的艇长,依然没招。

后来美军实在是忍不了了,才出现了改进型MK9。下面这个设计加了尾翼,保证入水后,弹头朝下,水流顺着弹体表面叠合尾翼的矫正,可以以4.4-6.9米的潜速下潜,装药也减少到91公斤,为的是多带弹药。


为什么要多带弹药,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问题,之前差的资料,“弗莱彻”早期型只能装备28枚深弹,枚看到型号,我猜大概率是MK6型,毕竟300多公斤的大家伙,20多枚也就7吨多了,要知道驱逐舰本身重量和体积都有限,装不下啊。后来反潜型提升到56枚,我估计不是地方大了,很可能是改装MK9了,重量缩水了一半,携带量提升了一倍。

大家会问,装弹多不好么?杀伤范围大啊。这里就需要涉及到一个反潜概率的问题。你一个装药270公斤的深弹下去,有效杀伤范围撑死也就50米,要能彻底震破艇壳,30米以内才是最好的。所以投弹的时候,一般都会多点同时投弹,不要大力出奇迹,只要稳稳的概率论。

下图我做了个示意图,灵魂画手,大家将就,红色代表U艇,左边代表MK6,蓝圈比较大,代表大装药,因为体重大,装不了太多,所以一般美军驱逐舰也就是2导轨2抛机的配置,这样一次可以投4枚深弹。但是别忘了,深弹攻击是个概率活,二战深弹综合命中率也才3%,所以你就算是这样照住了U艇,也很难保证最终杀伤,并且因为投弹数目少,潜艇逃脱概率很大。右侧代表MK9,因为重量轻,所以投弹装置可以多装(我这里简化了一下,实际上是6抛机),这样一次投弹6枚-8枚,罩的面积更大。同时因为重量轻,投射速度更快。后期英国人为了加大效率,一轮投弹后,后面继续再罩一轮,这样一次攻击下去,就是12枚-16枚深弹,形成上下两个网,而且因为驱逐舰有速度,这个网还是上下错开的,才进一步提升了攻击效率。

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依然能看到有超过20艘U艇汇报自己在经受了200枚以上深弹攻击后,依然幸存的报告。

真正提升反潜效率的,是43年英国佬发明的“刺猬弹”,它是一种超口径弹药,放在一个金属插杆之上,发射管的外壳套在插杆外面,起到与炮管相似的作用;弹体由电路控制发射,每次发射2枚弹,间隔0.1 秒, 一次齐射时,24发刺猬弹以很短的间隔逐个发射出,可以在舰艇前部200多米远的地方形成一个半径大约130英尺的椭圆形弹幕。 引信为触发式, 需要碰上潜艇才能爆炸,而一发爆炸造成的震动,又引起其余23发爆炸,把潜艇围在火网之中(说白了,还是我们之前讲的套圈,只不过刺猬弹一次攻击,套圈的范围更大,而且刺猬弹潜速更快)。这样到了二战后期,反潜效率才逐步提升到了10%。(所以才有了1944年“英格兰”号护卫舰,15天击沉6艘日本潜艇的壮举,没刺猬弹,你让她累死也打不成这个战绩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你告诉我说42年初,“灰猎犬”号一次猎杀,就用深弹就干掉2艘潜艇,逼出2艘用舰炮击沉,我是怎么都不信的,不是我埋汰美国佬,他们那时候反潜武器太差了。

对了,关于U艇黑入美国通讯系统挑衅的事,海外军迷还做了一番考证,对于盟军常用的护航舰队通讯频道(BAMS),德国人也许有机会偷听到,但是从未发现任何U艇有主动挑衅的行为。让下面某些评论的人扎心了,对不起哈。

最后,有没有片中近距离交火的情况,有,美国人也做了回答,43年11月份的U-405就是这么被击沉的,我要说的是,还真不只这一艘,但是别当真,100场战斗中还能遇到1次就算不错了,“灰猎犬”号运气很好,老是遇到稀罕事。

先写这么多吧,没想到豆瓣上“美粉”们态度这么激烈,我就摆事实讲道理给他们看,说我是伪军迷的,拿出反驳的史料来,大家继续交流,骂人的人嘛,就由他们去吧,反正嘴炮谁不会呢。

-----------------------------------分割线---------------------------------------------------

本篇影评我之前发到了豆瓣上,后来想了想,还是要再补充一些东西,以免被人说看的不认真。

总的来说,一部中规中矩的海战电影,但是,为了突出美军英勇,做了太多戏剧化的处理:

首先,“弗莱彻”级驱逐舰的反潜武器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位于舰尾的两具Mk3型深弹投放导轨,二是位于舰体后部两侧的6具Mk6型抛射机(又称K炮)。全舰共搭载56发深水炸弹,包括Mk6型和Mk9型二种。这种载弹量在单次巡航中如果不是遇到大群敌人,基本够用。而且战争后期,专门用作护航的“弗莱彻”载弹量还要高,所以我们可以看见战史里美军和英军护航船只耐心的扫荡一片海域长达2-3个小时,前提就是深弹要管够。

下图是弗莱彻俯视图,三个画圈的地方分别是舰艉的MK3和两侧的MK6

下面分别是MK3和MK6

但是,电影里做了很大的剪短,毕竟好莱坞要求的是短时间内大量的信息,不可能把枯燥的“海上犁田”作业展现给你看。于是乎,我们在电影一半的时间,就发现“灰猎犬号”的深弹突然不够用了。。。

我看了一下片中用到深弹的地方,第一次白天攻击,投弹4枚,干净利落干掉敌人。

第二次,第一天夜里,对付插入船队中央的U艇,“灰猎犬号”进行了两次攻击,数了下,大概耗费了十二枚左右的深弹,然后U艇发射了诱饵弹,美军中计,没有任何斩获。


然后第二天一汇报,结果投了32枚。你告诉我就两轮就干掉了32枚,没有刺猬弹,没有所谓的环射,就是两个导轨加上左右各3个抛射器哦,你这不是干了两轮啊,你这是4轮弹药量啊(所以豆瓣上有人说,其实电影删的太快,直接略掉了中间大段的过程)。然后还剩6枚。。。。肯定不够一轮整投的量了。


而且32+6+4=42,标准载弹56枚,剩下的弹药去哪了?所以估计第一次白天阶段,消耗了不止4枚,而是18枚,差不多两轮整投加一轮补枪(效率高的吓人,这哪是第一次出海的菜鸟啊!)但是这种情节上的删减,看起来很爽,但是实际上效果就是,观众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耐心活,以为深弹丢下去,基本U艇就拜拜了,如果这么容易,本子当年反潜也不至于这么难看了。


好了,下一个吐槽点:Pillenwerfer,翻译过来叫“诱饵弹发射装置”,这玩意一般在U艇的两侧靠艇艉位置,如下:

这个东西本身是没问题的,问题是它怎么出现在了1942年年初?而且美国佬连名字都知道了?!这玩意我查了下,成规模应用要到42年6月份以后了,看片子里的意思,“灰猎犬号”还不是第一个遇到的。。。

这哥们的好基友41年就遇到了,德国佬:“我那时候还特么没发明出来这玩意呢,你是怎么遇到的?”

发射的东西在片中是这样的,它大概15厘米直径,装不到500克氢化锂,像一个巨大的药丸,氢化锂混合海水后,可以产生大量的气泡,阻挡潜艇的回声,可持续25分钟,严重干扰ASDIC的效用。这玩意要是早半年出现,U艇们的战果可能要比历史上更恐怖。


好了,咱们接着来,下面就要涉及到剧情问题了。我其实很疑惑,42年初的德国人是从哪找了这么一个二杆子做狼群领队的?先不说黑进美军公共频道发战书,你这言语间,是动作片看多了么?(我还没有查到二战美军舰-舰通讯系统的频率信息以及加密情况,但是如此明目张胆的黑进人家的通讯频道,我觉得此大哥不是拿到了盟军全套通讯频率本,就是锲而不舍一个个试出来的,不过问题又来了,您都黑进来了,老实听着获取情报不好么?为啥充大尾巴狼?)

而且,纵观U艇部队6年战斗历程,我从来未见过任何一个艇长敢用无线电对近在咫尺的美军如此挑衅,还带着一口咖喱味的英语(没钱找德国人,找的阿三客串的么?)。而且最不能忍的是最后一天白天时,这哥们竟然在潜浮状态继续挑衅美国人(注意指挥塔上的大灰狼艇徽,这哥们绿野仙踪看多了)。请问你是已经攻克长波通讯秘籍了么(超低频一般能用在浅浮时收发报,但语音通讯无法保证)?请问你是把无线电绑在了潜望镜上了么?那么为啥你们U艇直到43年开始用通气管之前,每次收发报还得浮出水面呢?这特么才42年2月啊,大哥!!


好了,吐槽完这个头狼的二货行为,再来看看他们的战术,我觉得任何一个玩过历代“猎杀潜航”的玩家都能冲这个哥们说俩字:“菜鸟!”一般而言,Kreigsmarine在每次猎杀中,都会对预定航线上布置一定数量的狼群,注意,是不同的狼群,为的是锲而不舍的猎杀,而最好的机会就是在晚上。这也是为什么第一个夜晚,当U艇干掉6艘商船时,我一度认为这种正常的发挥(42年上半年)应该能保证这部片子最少带走12艘商船。结果。。。。。。第二个夜晚狼群没了?!下图就是Kreigsmarine常用的给U艇分配任务的北大西洋地图,这个地图把各地区划分为细致的格子,每隔段时间都会有变动,为的是保密以及方便快速布置狼群前往猎杀地区。

你要知道,北大西洋,双方对于空掩区域的空白低端都一清二楚,德国更是铭记在心,因为过了这村儿没这店儿了,你不在空掩空白区干掉更多商船,进了苏格兰北部的空掩区,根本没机会进行大猎杀。类似下图,能猎杀的区域也就是出了哈利法克斯东北700海里开始,到苏格兰西北的防空区以外这片地区。

这也是为什么Kreigsmarine会在截击路线上布置多个狼群的原因,当然,类似电影中这种6-7艘的大狼群,如果机会合适,可以进行二次猎杀,问题是,德国人人呢?让下图二位在夜间轻松的拟定策略,简直是U艇部队的耻辱!然后铆足了劲第二天白天和驱逐舰对怼,实在是“旷世勇将”矣。


好了,接着是U艇接敌的策略。玩过“猎杀潜航”系列的各位都应该明白,潜艇单挑驱逐舰到底是多自虐,不到万不得已,U艇绝对不会这么做,U艇的首要职责是商船,你费尽巴拉击沉一艘驱逐舰,下个月美国佬下海10艘给你看。你击沉一艘商船,上面的坦克,大炮,飞机,油料都是战场上急需的,没有哪个二杆子艇长会上来就和护航舰干到底。

而且极少会出现下图这样100米近距离刺刀的情况,当然,你可以一遍一遍的强调U艇被打坏了,下潜不了了,我们也的确看到过被舰炮击沉,被飞机直接炸沉,甚至被驱逐舰撞沉的U艇,但是你装备了一水的127,102炮外加一堆40-20毫米机关炮的驱逐舰,让人家U艇船员爬到甲板上从容操炮射击,这个就有点对不起观众智商了吧。42年初德国的潜艇应该是VIIB型,17节最高航速,和两艘驱逐舰护卫舰并驾齐驱,还带伤,看到这,我真摇了摇头。

同时,也极少会出现下图三英战吕布这种盛况,注意下图两条鱼雷尾迹,感情你们这是组团猎杀驱逐舰,作为一个初次执行任务的驱逐舰,又是炮战,又是各种躲鱼雷,“灰猎犬号”表示我真是日了。。。

最终,“大灰狼”高扬着潜望镜冲向“灰猎犬号”的场景,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位艇长可能是重度偏执狂+暴露狂,他一定以为自己是“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可以将对方的船底割烂。

比如说这种?!


精神正常点的艇长一般有多远就会躲多远,等到夜色再临伺机而动。最终“大灰狼”可耻的在潜浮的状态下被一炮“中出”,然后被迫上浮,被“灰猎犬号”乱棍打死- -!德语怎么形容这种哥们来着?“Arschloch!”

此外,各位观友,电影讲的是42年初,U艇北美狩猎的美好光景就在前方,这不是44年,这是克雷齐默尔,卢斯等大牛还在的时代,是一个盟军海员听到U艇名字就颤抖的年代,当年要是都这么玩,估计邓尼茨不用到45年,可能42年底就被元首枪毙了。

当然,我能理解的事,事实和电影是有差距的,让你坐那看2小时投深水炸弹+水花,然后看看海面的油污,然后就结束电影,估计你得骂娘,还是炮战加肉搏爽。但是这就是为什么好莱坞的电影人们看了,人人都觉得自己也可以上去搞两把,但是你看了“从海底出击”,人人都觉得我不要当“潜艇兵”,因为真实的东西总是枯燥的,恐怖的,你等了40多个小时,就为了射出那枚鱼雷,打中了还不能狂欢,赶紧下潜忍受剩下40个小时深水炸弹的狂轰滥炸。你等了40个小时,打出了几十枚深弹,就为了看看海面上有没有油花泛起,看到了,大家喝杯咖啡继续干活,看不到,大家喝杯咖啡还是得继续干活。这样的生活没人想要,也没人愿意看。但是这就是事实,这就是战争。

所以看了下,我个人感觉,整个电影结构工整,好莱坞标准水平,但是要是考究嘛,德国人可能又要骂娘了,毕竟咱们有抗日神剧,美国有抗德神剧,既然可以在“狂怒”里被屠,“灰猎犬”里为啥不能再屠一遍呢?所谓成王败寇,好莱坞就是这么占领意识阵地的,不给五寸炮们一点机会,怎么能显示我美帝水手们的英勇呢?最后再吐槽一点,美国127炮的炮手水平是真的烂,前后大概打了上百炮,命中2炮,看看人家U艇,88炮发射1发,命中1发,欧耶!

编辑于 2020-07-21 16:59

侧面体现出舰长这个岗位有多忙......

大事小情都有人跟你汇报,上到操舰躲鱼雷下到处理水兵打架,一堆事等着舰长拿主意。

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舰艇指挥官还真就是这么个工作环境。因为全舰只有这个岗位和当班值更军官能获知全舰各部门所有情况。片中副舰长一直在战情室呆着,估计一方面是要保证全舰作战指挥中心的运作,另一方面也是怕一二号指挥官都在舰桥万一一发八八炮全给收了那可就尴尬了......

在那个年代种族歧视还是很明显的,黑人水手只能干厨子......

通信兵有专属头盔,方便戴耳机;另外打一个喷嚏就被骂不是闹着玩的,迟一秒延误战机那是那全舰百十口人命开玩笑啊。

所有指令需要重复一遍,这也是航海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

有几个片段完全可以进行撞击战术嘛.......

发布于 2020-07-11 18:50

上周末,久旱逢甘露的影迷们过年了!

查理兹·塞隆《永生守卫》登陆Netflix。

汤姆·汉克斯海战大片《灰猎犬号》登陆Apple+。

两部电影口袋君都看了,

《永生守卫》比较一般,不推荐。

《灰猎犬号》真的很不错,强烈推荐!

豆瓣8.3,好于81%的战争片!

自从3月底,北美院线因新冠疫情停滞以来,影迷们太久没有新片可看。

作为疫情爆发后投资最高的大片,《灰猎犬号》的成本高达5000万美元

可能是觉得:

普通观众对于满屏的“右舵 079 右舷 30度”专业海战术语有些晕,对影片上映后的票房前景有点不自信

索尼影业最终同意了苹果公司7000万美元的报价,7月10日,《灰猎犬号》在苹果旗下流媒体Apple+上线。

比较有意思的是,

此片背后竟有中国资本“正夫影业”的加入。

正夫影业法定代表人韩家女,《我不是药神》的编剧。

他的爸爸是韩三平,《建党伟业》和《建国大业》的导演。

最近还为大热网剧《隐秘的角落》担纲监制,为其过审保驾护航。

韩家女的爷爷叫韩正夫,老革命,14岁就参加红军,解放后担任四川省林业厅厅长。

得名“正夫影业”

因此,

若中国影院复工的话,影迷们很有希望在大银幕上欣赏到《灰猎犬号》。

口袋君评分:4.5星/85分。

不得不说,

在这个病毒侵袭、洪水泛滥、地震频发、科比去世的悲催2020年,太需要这样的高水准大片,来提振电影行业低落的人气。

和许多战争片喜欢交代背景,渲染铺垫不同,《灰猎犬号》最大的特点就是:

01

节奏极为紧凑的战争爽片

作为站在好莱坞权势金字塔顶端的大人物,64岁的汤姆·汉克斯对于战争题材一直情有独钟。

有影迷调侃道:

看完《灰猎犬号》后,发现汤姆叔真的强!

1942年,当船长打完德国潜艇

1944年,又被派去登陆诺曼底,拯救大兵瑞恩

1970年,成为阿波罗13号的头牌宇航员,在发生事故后,操纵着登月舱安全返回地球

1977年,又化身为阿甘参加越战,救了自己的排长

1995年,退休后搭乘飞机遭遇空难,不得不展开“荒岛余生”。

2009年,再次复出饰演菲利普船长,与索马里海盗殊死搏斗。

讲真,

正是投资5500万美元的《菲利普船长》,7年前在全球拿下2.18亿美元的票房,才让索尼同意《灰猎犬号》的立项。

汤姆·汉克斯一人担纲制片人/编剧/男一号,斜杠中年男神!

扣除片头片尾字幕,《灰猎犬号》只有80分钟。

用B级网大的片长,拍出了一部丝毫不拖泥带水的A级战争大作。

电影的内容很简单:

二战期间,为了保护37艘盟国商船安全穿越北大西洋。

在空军火力无法覆盖的50小时内,汤姆·汉克斯饰演的船长,指挥灰猎犬号驱逐舰的全船海军,同一群纳粹德国的U型潜艇战斗的故事。

【前20分钟】

在汤姆·汉克斯果断的指挥下,击沉第一艘U型潜艇。

【第20-50分钟】

汉克斯换上羊毛大衣,与德国鬼子的U型潜艇群展开恶战

【第50-70分钟】

以海上葬礼为界,全片的最高潮部分。

在空军支援前,展开生死存亡的苦战。

【第70-80分钟】

空军抵达。灰猎犬号光荣完成任务。

汤姆·汉克斯终于可以躺下来休息了。

总体而言,

导演几乎将80分钟的所有篇幅,都集中在海战的满满细节呈现上:

北大西洋的狂风怪浪中,雷达声纳探测,手工地图定位、惊险躲避鱼雷,释放深水炸弹,军舰对轰潜艇,海空联合作战 轮番上演,爽就完了!

从上面的描述中,就能看出,《灰猎犬号》是一部

02

崇尚专业精准 气质冷酷的战争佳作

与很多战争电影喜欢煽情不同

《灰猎犬号》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冰冷残酷的海战一线是什么模样:

根本没有情绪化的嘶吼,更没有自乱阵脚的慌乱

所有美国海军士兵都很专业,训练有素,雷达声纳兵提供作战信息、炮兵则执行汤姆·汉克斯的军令。

作为领导者,舰长的每道命令都很果断。

因为他坚信自己丰富的海战经验和敏锐的观察,解决一个又一个的危机事件!

自始至终,他对下属非常有礼貌,丝毫没有任何飞扬跋扈。

由于是一舰之长,汤姆·汉克斯也一直克制着自己的情感和脆弱。

面对一直给自己送菜的炊事兵,被德国潜艇的炮弹炸死的残忍现实后,汉克斯虽有恻隐之心,但对死亡依旧表现得很镇定。

战争必有伤亡,舰长一定要冷静,不能有过多的情绪波动。

从而道出了此片的真正主题:

千变万化的生死危难时刻,唯有依靠专业冷酷的判断和决策,才能避免更大的伤亡,拿下最终的胜利。

回顾过去的海战电影,

航空母舰对战,抢滩登陆的题材,存在感颇高,但护航舰队其实也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灰猎犬号》填补了这一空白。

1941年12月7日,在震惊全球的珍珠港偷袭事件爆发后,美国从发战争财的孤立主义自私旁观者,变身为终结法西斯的世界拯救者。

在驼峰航线的空中通道上,美国空军力撑中国

在大西洋的物资运输线上,美国海军力撑英国。

这也正是电影《灰猎犬号》的时代背景。

不得不说,此片绝对堪称是《怒海争锋》之后,最好的海战电影。

对于驱逐舰上的海军分工、装备术语,进行了教科书般的还原度。

身为舰长,汤姆·汉克斯一句句枯燥无味的操船指令, 过去很少在海战片中呈现。

但这才是海军打仗时的真实状态。

传令兵不仅要做到指令拷贝不走样,一旦打喷嚏还会被长官训斥

瞭望员因为太紧张,竟忘记在发现目标后,附上方位信息,又遭一顿臭骂。

的确,在战争的高压下,一丝一毫的不精准,都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

由于请了海军专家当参谋,电影在还原战舰反潜水艇方面,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写实主义:

首先,精确表现了雷达显示屏和声纳示波器的真实效果。

口袋君的父亲曾在舟山当兵,学过两年雷达,他看完此片后惊叹毫无破绽。

其次,对射角的计算,护航阵型的表现、对友军的误伤,都很真实。

特别是那颗鱼雷,因为剐蹭角度太小,而导致引信无法起爆,看的真是惊心动魄!

最后,灰猎犬号还精确还原了军舰战斗系统核心部门CIC(Combat Information Center) 的工作现场和流程。

如果说舰长所在的舰桥是整艘军舰的核心大脑,那么隐藏在战舰深处的CIC,则是军舰武器系统的神经中枢:通过种种探测手段,来推测敌方的位置。

绝大多数的战争电影,都会鲜明地塑造敌我双方。

不过,这部《灰猎犬号》却剑走偏锋,拍成了一部

03

没有反派角色的战争片

尽管《灰猎犬号》在中国豆瓣上拿到了8.3的高分,但在美国IMDB上,仅拿到了7.1的评分。

在老外的影评中,绝大多数批评聚焦在“作为一部战争电影,此片连敌人的脸都没出现过,感觉怪怪的,欠点意思”。

没错,整部电影的视角全部集中在“灰猎犬号”上,德国鬼子无一人出镜,仅以挑衅的狼叫电报音,偶尔露出海面的潜艇以及漂浮在海面的油渍残骸呈现。

但仔细想想,这很有可能就是汤姆·汉克斯最想表达的主题:

身在北大西洋的护航军舰上,所有海军完全不知道德国U型潜艇中的敌人在做什么。

他们如幽灵般神出鬼没,如饥饿的狼群那样等待撕咬英美船队的机会。

甚至连汤姆·汉克斯通过深水炸弹炸死他们,也死不见尸,只能通过海面上的漂浮物来判断。

让观众通过代入这样的场景,Get到真实的海战就是这样:

看不清对手,缺乏面对面的眼神对峙,作战难度系数极高。

因此,对于这部《灰猎犬号》,汤姆·汉克斯完全是本着“高合理化剧情、零煽情狗血桥段”铁血直男思维来进行拍摄的。

虽然军事细节上很硬,但口袋君看的很爽!

从大年初一,今日头条斥资6.3亿人民币让《囧妈》免费上线;

到上周末Apple+花费7000万美元(4.9亿人民币)买下《灰猎犬号》

被新冠疫情严重冲击下,影迷们要想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大片,似乎有且只有一条路径:土豪充当买单侠。

显然,这样不计回报、一掷千金的商业模式是低频的,不可持续的。

想要让A级大片像过去那样高频地、有规律地上映,还是得等电影院复工的那一天。

在此,立个Flag:

待到《灰猎犬号》登陆内地电影院的那一天,口袋君肯定会二刷,享受巨幕效果带来的晕船体验

在大银幕上能够亲眼目睹战舰对轰潜艇,绝对是独属于男人的浪漫!

编辑于 2020-07-14 12:31

7月20日低风险地区影院将会陆续复工,前天我也第一时间带着大家看了一下第一批复映电影,进行了一定的期待。

这两天也有一些电影陆陆续续的在定档,例如唐尼主演的《多力特的奇幻冒险》、范迪塞尔的《喋血战士》、史皇的《当幸福来敲门》。都定档了七月底。

而且为了促进电影消费,这段时间不仅会有优惠政策补贴,一些平时可能看不到的电影也会稍微放开尺度进行引进。


比如一直因为限韩令不得引进的韩国电影...也许《釜山行2》会有希望进入内地市场?

总之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接下来的院线安排了。

最近也有朋友私信我,说想抢票去电影院,但是周边的影城都没有售票。个人建议是不用过于着急,毕竟影院停了半年,忽然复工,这段时间不仅要配合地方政府政策还得进行内部的调整复工。


即便是当地影城不能当日开放,七月底也会陆陆续续开的。


那么,这两天影城没有开放,你又特别想看电影,有什么选择呢?今天我就来给你推荐一个新片,给你热热身。

灰猎犬号

Greyhound




此次疫情,停工的不仅是我们的院线,全球的院线基本上都停了。在这段时间里,最受益的其实是各个流媒体平台,国外除了网飞,各大厂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流媒体争抢市场。比如苹果的“苹果TV+”,迪士尼的“Disney+”...


国内的“爱奇艺”“腾讯视频”...不是说不行,而是他们的发力点根本不在影视剧方向,国内大厂的重点还是放在更能赚快钱的综艺领域,国内的流媒体影视剧之前我也是接了一些广告,虽然是有所进步,但总体质量我们也都心知肚明。


可是国外的流媒体平台已经做到了媒介融合,运用大数据拍电影也是我们早就知道的事情。这样的“产播一体”不仅是提升了制作水平,也影响了整个电影产业链。


现在网飞不仅是可以拍像《惊天营救》这样的商业大片,也能拍《罗马》这样的奥斯卡电影,足以可见我们在产业制作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部电影也就是来自“苹果TV+”的新电影《灰猎犬号》





《灰猎犬号》由年初感染了新冠肺炎的汤姆汉克斯主演。老大叔身体还不错,现在完全康复了,新片也正好上映。


《灰猎犬号》的故事背景是在二战初期,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美军军舰长克劳斯是37支盟军护航舰队的护航舰长之一。

他要保护盟军船只穿越最为凶险的大西洋“黑暗海沟”,整部电影也就是讲述了如何穿越这个海沟的故事。


电影看下来其实故事非常简单,就是汉克斯升职受命出发护航,然后遇到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任务的故事。

汤姆汉克斯之前演过《萨利机长》,再饰演这样的舰长角色,其实还挺驾轻就熟的,作为观众也是很快就能接受了他这样的设定。





个人认为这部电影厉害的地方其实不在于它的故事,而是它拍的很硬核,并且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作为普通观众面对这样的大片,需求的就是简单粗暴的战斗场景。

这部电影总共就只有一个半小时,短小精悍。一开始就通过字幕对战斗背景进行了简单介绍,简单的感情戏之后,基本上90%的时间都是在战舰上。


饱满的战舰生活、战斗过程,能够完全的让观众进入到作战情绪当中去。

不拖沓简单干脆的战斗场景,也能迅速的点燃观众的观影热情。





而如果作为一个军事迷,电影当中的许多军舰都是有历史原型的,相应的战术措施也都是非常专业。

这部分内容我看到有专门的博主来进行分析,我个人并非军事迷,此处就不做过多的分析,避免弄巧成拙。


但是作为非军事迷,我们可以关注到的是电影中的一些细节反应。

比如传讯士兵在紧张的战斗关头,忽然的喷嚏,导致情报暂时停滞。

比如忽然的狂轰滥炸,让年轻士兵楞在当场无法动弹。


还有,当年轻士兵洋洋得意的跟舰长回报“舰长的英明指示,让我们又消灭了50个德国鬼子”

舰长略显沉重的说了一句,那是“50个灵魂”。


年轻人面对战争的紧张恐惧,将领面对战争的无可奈何在这部电影都非常生动的呈现了出来。





对比一下,年初上映的那部《决战中途岛》,《灰猎犬号》虽然噱头没有那么大,但明显在细节上的处理好了不少。





7.5分,推荐给大家吧。

我这段时间也会慢慢地恢复工作状态了~


明天我生日应该休息一天,后天应该会去电影院,如果我们这边开门了,就来聊聊上映的电影吧~

《灰猎犬号》老规矩,去违心公主号“Roy的电影圈”自取就好

发布于 2020-07-18 21:11

作为初中就开始在猎杀潜航3以及各种mod中纵横大西洋的老U艇艇长,看到这么一部专门描绘“敌方视角”的电影的时候无疑是激动的。这些年很少看到如此纯粹的战争类电影了,除了片头有一些不疼不痒的情感铺垫,全程都着力于护航驱逐舰的战斗描写,让观众,特别是我们这些军迷可以从头看到尾,毫无尿点。

育碧游戏《猎杀潜航3》,一代潜艇模拟器的经典之作,其中最为运用广泛的一个mod叫做GWX,The Grey Wolves 的名字不正好和那位通过无线电挑衅汉克斯大叔的U艇艇长的自称对上了么?

既然题目问的是如何评价《灰猎犬》号这部电影,一个负责任的回答应当包含以下的内容:首先我要阐述一下我的标准,一部什么样的基于历史改编的战争片我认为可以被称为优秀?《灰猎犬》这一作符合了哪些我认为的条件所以我称它为优秀?以及一些我认为想要正确理解这部片子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和一些我发现的片中的亮点,这里面会有不少有趣的干活,如果你不想听我在前面瞎bb,可以直接跳到这一部分看。


第一个问题,《灰猎犬》的真实性,影不影响我对他的评价?或者说我们该如何衡量真实性对这类作品的评价?

不用看别的回答,我就知道一定有人一定会吐槽“啊呀,这个U艇怎么可能这么强呢?还敢和驱逐舰硬刚?”“哟呵,这还带语音挑衅的?不要命了??”“这鱼雷射的,要多假有多假”“有人吹这片子真实,真实个屁,各种硬伤....”最有意思的是某军事博主还去历史上找,真实的“HX-25”护航队的结局是怎样的,以及灰猎犬的原型在战争中是怎样表现的,最后得出一个“年度战争大片《灰猎犬号》也是一部神剧,和真实的大西洋反潜护航战距离太大了”的结论。


????

电影《灰猎犬》号的文学原型是一部1955年出版的小说《The Good Shepherd》,这部小说描绘了美国海军指挥官克劳斯(一个贼德国的姓 2333)是怎么从马汉级驱逐舰“基林号”的指挥岗位上。在大西洋反潜战中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牧羊人”的故事。历史上的马汉级没有这一名称的舰只,也没有叫克劳斯的指挥官,这部小说的作者也不是什么退役的美国驱逐舰舰长,而是一个英国情报部的前雇员。换句话说,灰猎犬号(既基林号,灰猎犬类似于小名,这部剧中的其它舰艇用的都是类似的小名)根本就是这位作者C. S. Forester通过采访和翻阅历史材料脑补出来的。按照朴素的标准,这显然谈不上真实。但是从艺术真实层面,它却通过描写,把真实的大西洋反潜站诸多场景,精准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这,是通过诸多细节实现的,比如他详细描绘了早期搜潜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水手们在长期神经绷紧下的精神状态。不过我要坦白,我并没有来得及完整地读这部小说,也许读完了我可能会有更深的体会。


所以,汤姆·汉克斯发掘,并自编自演的《灰猎犬号》也同样值得用艺术真实的角度去审视。现在有的童鞋吹毛求疵去追求“纪录片式的真实”,这我就有点不理解了。要是真拍成了纪录片,您看得下去吗?在我看来,一部优秀的,反映一线作战真实境况的电影,并不一定要完全和历史一一对应,在能创造出足够吸引观众的情节和场面的同时,竭力去完成场景的精准,这就已经足够完美了。就拿《灰猎犬号》所表现的大西洋护航和反潜战来说,如果把各位看官投射回1941、1942年那个同盟国最艰苦的时期,亲身感受这场战役,我敢100%保证,您最大的三种体验是无聊恶心恐惧。北大西洋常年恶劣的海况,秋冬春季漫长而寒冷的气候,令你恶心(生理+心理)以及无法预知敌人的存在带来的未知的恐惧我们暂借不论,无聊绝对是首当其冲的感受。

1942年的大西洋护航队航线图,注意其中的代号,《灰猎犬》中的HX-25便是从哈利法克斯发往英国本土的护航船队。两侧的圆弧线代表着陆基空中力量的支援,而中间的Air Gap便是本作船队遇袭的部位。

由于二战时期远没有今天高度发达的广域战场侦搜体系,没有携带大型扫海雷达的海上巡逻机,没有海洋预警卫星,没有超越地平线的天波雷达,同盟国的商船队和德国的U艇双方都想在广阔的操场上乱撞的瞎子,唯一能够利用的就是一点靠破解对方密码获知的,更新频率极低且时有出错的情报。对于熟知大西洋护航船队运输航线的攻击方来说,理论上他们更具有优势,但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纵使邓尼茨时常能保持2、30艘甚至更多的U艇活跃于大西洋,很多潜艇出海几十天都看不见一艘船。U艇的狼群们尚且如此,护航船队的驱逐舰更加如此。船队从北美的最后一站英属纽芬兰岛开往英国本土大约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直布罗陀到英国本土也需要差不多的时间。如此长时间的高度紧张,也许一开始还有点紧张刺激,但到后面你的精神状况一定会出问题。一部实质内容只有90分钟的电影,是不会把这个真实的体验展现给您的,所以,在基本的历史设定下,综合历史上的多个原型,人为地创造一场紧凑、精彩的驱逐舰 vs 潜艇大战,浓缩战斗场面为精华,造就必要的戏剧冲突,这样的思路我个人认为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电影对复现的历史有了什么样的修改,又在什么地方体现了我上面说的,场景的精准呢?


  1. 潜艇协同作战能力被加强,换言之为了平衡驱逐舰对潜巨大的优势,编剧大幅提升了U艇群的信息化能力。但是在驱逐舰这个角度看,那场夜间狼群攻击所带来的负荷过载,对于这个时期的护航舰只来说,非常精准

要想理解这一点,就必须几乎完整地了解,二战时期的潜艇是如何作战的。我尽量用最精炼的语言把这个能写一本书的过程讲一遍。二战时期的德国潜艇主要执行的破交战,既通过击沉敌方的运输船,来达到破坏敌军交通线,孤立敌方岛屿的战略目标。由于受制于当时相当有限的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潜艇虽然美名其曰潜艇,但其实只有在遇到重大威胁,诸如飞机、战舰等时才会潜入水下。一般的巡航以及战争早期,商船还不兴加装武装时的攻击,潜艇都处于水面状态。大部分型号的U艇,水面巡航采用普通柴油机引擎,速度可达15节以上。而水下则只能使用蓄电池带动的电动机,功率小,速度慢,最大速度不足7节,因为噪音控制和续航的原因,很少跑最大速度。一般U艇在水下的使用速度,只有非常可怜的3-4节,而且走几十海里,电池就会没电,必须上浮,利用柴油机的动力充电才能再次下潜。这些性能直到1944年底极少量投入使用的具有革命性改进的XXI型潜艇才有改变,但因为对战局影响微乎其微,我们可以忽略不计。U艇的主要攻击武器是完全没有制导功能的直航鱼雷,和甲板炮。

U-995,一艘被保留至今的VIIC/41型U艇。VII型潜艇是德国在二战期间制造量最大的潜艇,诞生了包括第一名在内的无数王牌艇长。

U艇这样的技术特点就几乎完全决定了他们的作战方式:那就是必须尽一切可能得隐藏自己,让对手不知晓我的存在。一旦对方的商船拥有护航舰,哪怕是一艘老旧的护卫舰,只要对方牢牢地钉死了你的位置,U艇就会陷入,逃也逃不掉(速度太慢,驱护舰航速普遍30节+),奋起反击也无力反击的绝望境地(直航鱼雷对于驱护舰这样速度快,转向灵活的目标很容易躲,甲板炮,相信大家在电影里也看到后果了......)。而一般U艇发射的鱼雷触碰到船队里的商船爆炸之后,护航船只就可以快速判断敌方U艇的大概方位,然后就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比如最常用的主动式声呐去定位U艇。此时U艇要想活命,就必须和护航船玩躲猫猫,一旦被准确定位,很少有不死的。

勇士1:想用鱼雷挑战已经alerted,且处于迎头状态的驱逐舰
勇士2:这个就不用我说了,绝对的作大死,当然电影中的剧情是潜艇被打坏,没法下潜了,只能用这种手段拼一拼。不过历史上真正的U艇遇到被打得无法下潜,一般会直接投降,用甲板炮和驱逐舰对轰的应该是一个都没有............

了解这个原理后,就知道为什么要有狼群战术了。因为单艇面对大型护航编队时实在是力不从心。多艇就有很大的不同了。单艇发现编队目标的时候,不会独自攻击,而是通过无线电,将编队的位置、航向、速度向全域广播,收到无线电消息的附近的U艇就会慢慢集结、跟踪,他们通常会和编队保持几十海里的距离,直到夜晚来临。他们通过一定程度的配合,来快速过载敌方护航舰艇的能力,这一点在电影中段那段夜战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各位看官在看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这边刚刚拉响警报,灰猎犬号全速向被攻击的船只机动,那边就又腾起火光的手忙脚乱之感?这边有被击沉舰船的落水船员要救,那边突然发现个潜望镜,这边刚救完,那边友军的火力就打过来了?狼群战术最大的优势就在这里,在没有空中支援的情况下,一艘驱护舰短时间只能对付一艘潜艇,如果以远多于你护航舰只的数量的U艇组成狼群,选择夜间,在你的护航编队中乱窜,到处发射鱼雷攻击商船,你是根本管不过来的。

这段四处开花的场景,大家应该印象深刻

1940年10月17日夜,大型护航编队,SC-7(通过第一张图你应该知道这个编队的航向)在经过苏格兰西部海域,遭到狼群的袭击。这个护航编队本身和攻击方U艇的配置和《灰猎犬》里的HX-25非常类似:SC-7由34艘商船和4艘驱护舰组成,而HX-25由37艘商船和同样4艘驱护舰组成,攻击SC-7的狼群有7艘U艇组成,而攻击HX-25的狼群则是6艘。再加上SC和HX都是经典的跨大西洋航线,所以我们挑这个真实战例来看看。

真实的护航:1940年10月,英国V级驱逐舰HMS Vanity号上拍摄的SC-7编队

德军潜艇U-48艇长Heinrich Bleichrodt在10月16日发现了编队的踪迹,于是他保持着一定距离跟踪编队,同时发出了无线电讯息。周围的艇长们接到了他的无线电,纷纷赶来支援。带着礼物(U艇和鱼雷)来捧场的有:Engelbert Endrass(第23U艇王牌艇长)的U-46,Karl-Heinz Moehle(第39U艇王牌艇长)的U-123,Joachim Schepke(第11U艇王牌艇长)的U-100,Fritz Frauenheim (第51U艇王牌艇长)的U-101,Heinrich Liebe(第4U艇王牌艇长!!)的U-38,Georg-Wilhelm Schulz(第40U艇王牌)的U-124,以及著名的,二战德军U艇头号王牌,Otto Kretschmer率领的U-99。事实上这次的狼群并不成熟,U-48没有等到其他的潜艇到位,自己就独自发动了攻击,直接将编队中最大的船——一艘英国油轮送入了海底。但是也导致了编队中驱逐舰HMS Scarborough对U-48发动了深水炸弹攻击,导致U-48被迫退出战场。但Scarborough的舰长犯了一个灰猎犬号没有犯的错误:为了追逐潜艇,而远离了应该保护的护航舰队。本来兵力就极其有限的编队少了一员大将,王牌艇长们终于在10月18日晚,以5艘U艇的最终兵力,向编队发起总攻。用奥托·克瑞奇米尔自己的话说“我们靠着夜色和低矮的舰桥,在船队中穿梭,找到最诱人的目标,消耗掉我们全部的鱼雷”

奥托·克瑞奇米尔,被称为“沉默的奥托”,二战第一王牌U艇艇长,他短短的18个月服役期击沉击伤高达31万吨的商船。1941年被俘,战后加入北约海军。他对鱼雷的运用有着极高的要求水准,要求“一雷沉一船”

花级轻型护卫舰HMS Bluebell舰长罗伯特·谢尔伍德在战后的采访提到,当人们被第一艘船鱼雷的爆炸炸的正懵逼的时候,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紧接着,第二枚,第三枚接连命中船队里的商船,一艘荷兰籍的商船刚刚准备放下缆绳,救那些被击沉落海的船员上船,就在这时,它自己也被命中鱼雷。这里可以叉出去一点,事实上我们在《灰猎犬》中看到的舰长在船队被攻击时放下舷侧救援网,这是一种在战时极易让自己受到攻击的行为,历史上的护航,到了后来遇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保持高速S型机动,让那些落水者自生自灭。这里也许是必须得强行迎合一下圣母吧,算是一个小小的不真实之处。

与K80同级的英国皇家海军花级反潜护卫舰K134“苜蓿”号,它几经周折,后来于1953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成为第一代“临沂”号护卫舰,作为当时东海舰队的主力

就这样,当晚就有17艘商船被击沉,5艘被击伤,其中的三艘一天后也沉没了,U艇却毫发未损。即便显然不够成熟,这是卡尔·邓尼茨第一次向世界展现“狼群战术”的巨大杀伤力。但是,尽管狼群战术对早期的盟军护航编队杀伤力巨大,并不意味着狼群战术是一个高效的战术。海上巡弋的U艇一旦发现目标船队,便会边跟踪,边发电报,注意此时U艇是处于上浮状态。随着狼群凑齐,战斗开始后,狼群中的狼其实是各自为战,因为他们有的处于上浮状态,有的处于下潜状态,有的浮在水面发射鱼雷攻击商船,有的在被驱逐舰用深水炸弹攻击。在水下是没法使用无线电的,即便可以使用无线电,也不像今天的海军,拥有高速数据链,可以把我方传感器探测到的敌情信息实时显示在你方屏幕上,要组织协调一场水下战斗,几乎不可能实现,U艇们最多按照原先的预案就行攻击,尽量不要重复攻击同样的目标,以及避免攻击友军就行了。而在《灰猎犬号》的不少场景中,貌似U艇获得了可以在水下使用的高速数据链,语言挑衅这个很美式的套路可以理解,但特么居然是在全下潜的时候就显得非常离谱。特别是在最后,居然还搞了一次两艘U艇同时从不同角度对驱逐舰继续交叉鱼雷射击。这在电影中也许是加速观众心跳的肾上腺素,但是在二战的环境下,这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

水下对讲机,在没有低频通讯天线的二战,简直是6,就算放到核潜艇时代,极低频天线有这么大的带宽都可以传语音了,更加6了
嘿嘿

2.北大西洋漫长的冬季,多风,高浪高海况,阴冷的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水兵的影响。

真实历史影像,记录着北大西洋的惊涛骇浪

3.驱逐舰搜潜设备

()

编辑于 2023-06-20 20:13

《灰猎犬号》表面上是美帝主旋律爱国传教电影,其实是隐藏的美帝海军和战争海军黑。

一等人的弗莱彻级有足足五门127mm高平两用炮,却和只有一门88炮的U艇在炮战上五五开,甚至还挨了一炮,全船唯一40mm多联当场报废,最后贴身才能打赢,属实丢人。

战争海军的U艇嫌命长,放着商船不打非要和DD较劲,被炸出水面了还要和DD玩炮战,88炮首发命中,炮术比灰猎犬形成跨射都击不沉强太多了……但是你破交舰头铁怼战舰?

美帝海军也属实奢侈,造了175艘的弗莱彻级舰长是中校,舰上少校上尉加起来四五个……

除去这些不谈,整体电影的节奏紧凑,对驱逐舰战斗的刻画相当精彩,汤姆·汉克斯不愧是最受美国人信任的公众人物,一如既往优秀的扮演着如父亲一般高大的角色。

编辑于 2020-07-18 16:31

话说这应该是汉克斯第一次乘坐的载具安全到达目的地了吧?

编辑于 2020-07-20 10:41

非常好看的一部片子,切口很小,大部分的拍摄都是在舰桥,CIC中完成的。处处体现了预算的不足。但是得承认体现二战海军战术的片子确实不多,中途岛什么的都是战役级的大场面。这种从驱逐舰视角的护航反潜作战好像还真是头一遭(也可能是我阅片量不够)。

我认为本片最值得品味的是处处还原了北大西洋战场恶劣的作战环境,以及U艇当时嚣张的气焰。本片的1942年其实同盟国的黑暗时刻,美国的商船产量还没爆出来,自由轮和护航航母这种大杀器还没显现出来,遇到狼群的时候区区几艘驱逐舰真是防不胜防,光凭几条猎枪就想赶跑狼群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得时刻注意自己别被咬上一口。

XO 在画右转航线

本片中精确的海军口令,反潜作战的详细体现,让我这样的军迷大呼过瘾。虽然其中的魔法水听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弗莱切级本身良好的设计,首次在驱逐舰级战舰上设置了战情中心(CIC)等等她可以胜任反潜,防空,反舰等任务。但片中的灰狗号配备了雷达和4联装高炮好像是44年才配备的吧,不过这么多潜艇凭借4条驱逐舰如果不buff一下恐怕是要够呛。另外魔法深弹以及舰长的超强灯泡技能让反潜的效率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当然为了剧情只能牺牲这部分真实性了,否则转圈耕地(地毯式深弹投射)实在没啥看头。舰队在与潜艇遭遇后,全速脱离才是王道,潜艇下潜之后几节的龟速是追不上舰队的。

另外北大西洋恶劣的海况下,战舰的瞭望手如此的火眼金睛也是有点夸大。但是总体的ASW描述确实是非常详实的,舰桥,CIC中各战位的人员配置,位置等等都是非常准确的还原。海战其实是非常沉闷的,很多时候发现敌人到追踪上去再到正式交战可能要一整天。海军也被称为是贵族军种,优雅从容,即使是驱逐舰这种小船,也是精致的瓷器餐具,热咖啡等饮料供应不绝。当然了这里主角是护航舰队领舰,银橡叶的中校军官,因此有配备勤务兵的。

舰桥上各个战位

海战的片子拍的比较少一个是因为如果是过去实景拍摄太过困难,尤其是这些老船早就退役了,也不能像狂怒那样拉出来一辆真的虎式,所以在战舰特写上还是能看出比较明显的CGI痕迹。这种片子其实特效镜头不少,除了舰桥等有限的几个场景剩下的都是电脑合成的。另外就是之前说的,由于海军战的战斗很多时候一打就是好几天,因此如何安排影片节奏是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海战的游戏都比较少,因为时间尺度没法把控,《猎杀潜航》是通过时间压缩,《战舰世界》是强行安排对头,砍去最耗时间的索敌环节。而电影没法这么去做,因此能看见好几幕的换场交代,因此片中看的非常紧凑,非常刺激,但其实在真正的战斗中并不是如此。中午声呐、雷达发现目标,赶过去就得1-2个小时,中间还要与各舰协调,等等乱七八糟的事情非常考验对故事的交代能力,我认为本片在节奏上把控的非常好。既交代了战术的制定和执行,又不会让人感觉过于拖沓。

但是片中各种航向的口令如果不是对海战尤其是反潜作战有一定了解的话估计会看的头晕,其中大量的航向调整是在抢占攻击阵位。驱逐舰的深水炸弹是装在尾部的,攻击角度非常有限。其实通过一些列的航向调整可以清晰的想象出灰狗号当时与U艇的相对位置,不得不让人感慨对细节的把控。然而由于过于硬核,我估计口碑不会太好。

总而言之,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片子。

以上。

编辑于 2021-07-19 07:55

作为一部时长91分钟的海战片,它的体量较小,剧情也相对比较简单,全片的重点主要放在对于海上战场「惊」与「险」的细致描绘上。

影片一开始节奏就非常快,整部电影也没有什么大喘气的空间。

舰长刚刚走马上任,还没处理好士兵斗殴的争端,就有急报传来。

两条护航舰偏离航线,一条敌军U艇潜藏在海上,灰猎犬号孤军奋战。



首先,影片通过大远景俯瞰镜头下先酝酿恶战来临前夕的压迫气息。

天空昏暗,灰猎犬号在前方独行,耳边不时传来海浪翻滚的声音。



而后迅速转至舰船内部。

这狭小的空间里连角落里都挤满了人,迎面而来的就是满屏的焦灼感。

其次,它的配乐和音响交互辉映,独具巧思。

厚重的鼓声、深远的号角、悠长的风笛等各种乐器,配合着惊涛骇浪般的拍打声、天边滚滚的轰鸣声,一股战场上的悲壮紧张氛围直击内心。



而它在光影方面的把控也让影片大放异彩。

灰猎犬号夜晚落败,气势低迷。

这时舰船内被代表着警惕和战斗的红光笼罩,士兵们在暗光中垂首不语,战友离去的悲鸣和战场居于下风的愤懑充斥在这压抑的空间中。



而随着灯光转化为正常的黄色,空间情绪似乎又迅速调转了开来,低落的氛围被一扫而净,取而代之的是作战前夕的焦灼备战。



到此,这部战争片在「形」上的「惊」已然丰满,而「质」上的「险」则主要表现在三次作战中。

第一次,敌方U艇多次消失在视线中,连雷达和声呐都探测不到它的踪迹。



暂时的风平浪静加上士兵们的屏息凝神,让突然间出现跳动的声呐线具有异常的刺激性。



向目标扔出炸弹后,敌军残骸久不浮上水面,而当大家整理好心态准备向上级汇报败绩时,海面突现血色,并混杂敌军尸体。

一波三折,歼灭一艘U艇,这是「险胜」。



第二次,转至黑夜,舰船作战能力大大降低,误入敌军圈套,深陷「群狼战术」,遭到多艘U艇攻击,一颗颗鱼雷连番将护送的商船击中引燃。



多名士兵牺牲,敌军甚至侵入舰船无线电台耀武扬威。

气势低沉,损失惨重,这是「险境」。

第三次,正面应敌。

先是两颗鱼雷双面夹击,舰长现身甲板,前线指挥,整艘舰船在急速调转中左右晃荡。

一颗鱼雷巧妙避过,另一颗则擦身小撞,稍有差池,全军覆灭。





而后灰猎犬号奋起直追,再加上空军协助,敌军彻底被击败。

黎明已至,天时地利人和,这是绝处逢生。

当然,谈到战争片,必然要聊聊它的视听特效。

影片采用「实景+CG(影视动画)」的方式呈现海军作战,部分实景取景于加拿大皇家海军「蒙特利尔」号和美国弗莱彻级驱逐舰「基德」号护卫舰。



5000多万美元投资对于战争片来说虽然不多,但制作却也精良,群舰在海浪中骁勇迎敌的场面颇有千军万马之势。

单看一场夜间对战戏就能把一颗沉寂已久的心燃烧到沸腾。

黑暗无边的海面上,一条舰艇破浪前行,忽的一下却火光四射,前方船只猛然引爆,天边乍然亮起。



与此同时,灰猎犬号全力出击,炮台接连不断闪现炮弹炸裂亮光。

随着镜头慢慢拉远升高,整个战场被呈现入我们的眼前,海面炮火连天,黑烟四起。

直至紧跟海雾来到云层之上、极光之下,这股战火也若隐若现。



写到这里,其实我是有一股惋惜的。

这本是一部为院线而生的影片,无奈于现实,只能通过网络屏幕与观众见面。

无论它的视听有多精良和震撼,没有了适配的影院设备和环境氛围,就永远达不到那种独有的效果。

这段时间里,有那么多曾经让我期待不已的电影不能如约而至,《1917》、《姜子牙》、《唐人街探案3》.....

这些话并不是说去不识大体地抱怨当局,而是单纯地表达一股遗憾和想念。

幽暗的空间、唯一发光的银幕、置身人群的热闹、电影票、爆米花.....

一切的一切都太令人怀念了。

一家家影院倒闭、一个个工作人员被迫转行,有太多悲伤无处诉说。

唯一能做的就只有静静等待,等待能像电影中灰猎犬号一样迎来充满希望的朝阳。

迷雾终将散去,黎明悄然而至。

惟愿如此,仅此而已。

首发于公众号:一碑电影

「作者」


发布于 2020-07-15 21:56

道理都懂,可是为啥不吃人家做的饭?

发布于 2020-08-09 21:20

元首看了会沉默,邓尼茨看了要流泪。要是真有这些放着商船不打大白天和驱逐舰玩鱼雷刺刀的艇长,估计早就被通通枪毙了。抗德神剧加基督教传教片罢了。

编辑于 2020-07-18 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