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诗词
宋词
古诗词
诗词赏析

宋词里的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怎样区分的?

关注者
5
被浏览
29,837

5 个回答

宋词中的婉约派与豪放派 | 寒原

宋词中的婉约派,他们的词内容大多侧重离愁别绪、闺怨绮情、多写儿女情长。结构比较深细缜密,语言也是柔美清雅,音律更是婉转和谐,往往被称作 “伶工” 之词。

代表人物: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李煜等,加上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

~ 最美的12首婉约派诗词,清丽雅致

~ 婉约派诗词520篇大全集(1-320篇)

~ 婉约派词人简介及其诗词代表作

豪放派则视野广阔,气象恢弘,悲壮慷慨,多抒发豪情壮志,被称为“士大夫”之词。

代表人物:主要代表是苏轼和辛弃疾,并称 “苏辛”。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晚期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

~ 豪放派诗词 (81首)

更多的细节可参阅下面的文章:

—— 唐宋的诗派和词派有哪些?

——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百度知道)


编辑于 2023-01-13 10:10

按照词人不同风格的词数量占比、影响力大小来区分的


比如苏轼也写过《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人家照样是豪放派

发布于 2023-03-23 09:41

原创:唱响2019-12-28 11:12:15

28.

  读完了辛弃疾的词,悲壮之中总带有惋惜,我们总是禁不住替古人叹息:英雄豪杰业未竟,“已是白发生”。

  叹息之余,再读下去就有点儿“五岳归来不看山”的感觉。但是,略一沉静再读宋词,却发现“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词人个个占岭秀,词作篇篇争风流。

  我不由自主,继续地沿着词的烂漫花谷往前走。但是,却明显的感觉到,作为文学艺术繁荣客体的宋朝廷已经是病弱残躯了。

  与辛弃疾同时代且是好朋友的陈亮(1143-1194年)也是南宋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也是杰出的豪放派词人。他的代表作应该是《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在此不再列举。

  陈亮之后,章良能(?-1206年)、刘过(1154-1206年)、姜夔(1155-1226年)、张鎡(1153-?年)、俞国宝(不详)、戴复古(1167-?年)、史达祖(不详)等许多词人中,姜夔的成就应该算是较大的。

 姜夔总体来说属于“婉约派”词人,但是也有独特风格,后世称为“清雅词派”。他作品的特点向来有两个词用以形容,一个是“清空”,一个是“骚雅”,前者承苏东坡,后者出辛弃疾,但是他的作品主题大部分却犹如李清照的“怀愁”,原因也是因个体的“情”方面的聚集,而引导的“观照主体”的偏移向“情”。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就导致他的这种清空既不同于豪放的粗犷,也与婉约的绵柔有着显著的区别。简而言之,姜夔以骚入笔,不强调实物描述,而善于捕捉心境、表达情感。

如:《江梅引》南宋.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

忽相思。

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

今夜梦中无觅处,

漫徘徊,

寒侵被,

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

俊游巷陌,

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

心事已成非。

歌罢淮南春草赋,

又萋萋。

漂零客,

泪满衣。

   再如: 《扬州慢》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余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三如: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南宋.姜夔

肥水东流无尽期。

当初不合种相思。

梦中未比丹青见,

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

鬓先丝,

人间别久不成悲。

谁教岁岁红莲夜,

两处沉吟各自知。

  除了姜夔以外,还有一位张镃也比较有特点。张鎡,字功甫,号约斋,南宋名将张俊曾孙,承祖辈富贵之余荫,湖山歌舞极尽风流奢侈,最后任司农少卿。其则以“浮艳如其人”属于婉约派的继承人。他的《菩萨蛮.芭蕉》稍有情趣。

《菩萨蛮.芭蕉》南宋.张鎡

风流不把花为主,

多情管定烟和雨。

潇洒绿衣长,

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

似索题诗句。

莫凭小阑干,

月明生夜寒。

  张鎡的词除题目带有“芭蕉”外,通篇再无芭蕉,也没有具体描述芭蕉的形状,态势,但却是“惟妙惟肖”的描述了芭蕉,但描述的不是芭蕉的形态“物象”,而是它所给人带来的“意象”,是“物象”下的主观体验即情绪意想之状。

  在诗词中,芭蕉常常同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清照曾在《添字丑奴儿》中写过: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把伤心、愁闷情绪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甚至还颇为怨悱。一缕淡淡的哀愁回肠九曲,大有欲吐又吞、欲说还休的况味。

而张镃的这首词就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情思同作品外化的意象融合无间,使读者若有所悟又难以名状。总体意境上更富有象征意蕴,表达上也越显得曲折幽深。

二者相比起来,李清照的稍显具象,而张鎡的更显含蓄。

  29.

  再后来的南宋后期,张缉(具体出生不详)、刘克庄(1187-1269年)、方岳(1199-1262年)、文及翁(不详)、刘振翁(1232-1279年)、文天祥(1236-1283年)等,约略归属“豪放派”。其中,文天祥的爱国主义诗篇《过零丁洋》十分出名,刘振翁的词较为著名。

  本人比较喜欢刘振翁的《兰陵王.丙子送春》,其实这算是一首婉约妆,豪迈体的词。

《兰陵王·丙子送春》刘辰翁

送春去。

春去人间无路。

秋千外,

芳草连天,

谁遣风沙暗南浦。

依依甚意绪。

漫忆海门飞絮。

乱鸦过,

斗转城荒,

不见来时试灯处。

春去,最谁苦?

但箭雁沉边,

梁燕无主。

杜鹃声里长门暮。

想玉树凋土,

泪盘如露。

咸阳送客屡回顾。

斜日未能度。

春去,

尚来否?

正江令恨别,

庾信愁赋。

二人皆北去。

苏堤尽日风和雨。

叹神游故国,

花记前度。

人生流落,

顾孺子,

共夜语。

  还有他的《西江月.新秋写兴》:

天上低昂似旧,

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

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

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

阅尽银河风浪。

——前词里有对苏轼的纪念,后词单写新秋感悟,两首词或许都有着对苏轼的念念之情,或许是读了苏词之后的,两首都明显的带了点苏轼的味道。

  黄孝迈(不详)、吴文英(1212-?年)、周密(1232-1298年)、刘剡(1232-1303年)、王沂孙(宋末元初)、徐君宝妻(具体年份不详)、陈克(1081-1137年)、蒋捷(具体年份不详)、陈德武(具体年份不详)等约略可以归类婉约派词人。

  其中,徐君宝妻以宋被灭时,被金兵掳去,坚贞不屈投河自尽而留名;蒋捷的词作较为出名。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南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樱桃进士”,其气节为时人所重。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风格多样,而以悲凉清俊、萧寥疏爽为主。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其代表作有

《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

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词人从“听雨”这一独特视角出发,通过时空的跳跃,依次推出了三幅“听雨”的画面,而将一生的悲欢歌哭渗透、融汇其中。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和由春到冬的情感历程。

其中,既有个性烙印,又有时代折光: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还有他的: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

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

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

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

  词人在词中逐句押韵,读起朗朗上口,节奏铿锵。大大地加强了词的表现力。这个节奏感极强的思归曲,读后让人有“余言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味。特别是最后的两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生动形象,似一副美画置于我们面前。其“樱桃进士”之名即由此词而来。其意境多被后人引用。

  再就是他的:

《梅花引.荆溪阴雪》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

     是心留?

     心若留时,

     何事锁眉头?

     风拍小帘灯晕舞,

     对闲影,

     冷清清,

     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

     花外楼,

     柳下舟。

     梦也梦也,

     梦不到,

     寒水空流。

     漠漠黄云,

     湿透木棉裘。

     都道无人愁似我,

     今夜雪,

     有梅花,

     似我愁。

 婉转流畅,情思绵丽。开始以问而未答的方式,营造出一种虚境,以此衬托出内心真实的感受,笔法高妙。末尾以傲雪的寒梅不耐寒愁的设置,新意尽出,足见设景功力之深。

   南宋末年,还有民间流传的两首婉约词也很难让人不得不长吟长忆,可惜作者的名字无从考证了。

  其一:

《玉楼春. 铅山驿壁》(宋·无名氏)

     东风杨柳门前路,

     毕竟雕鞍留不住。

     柔情胜似岭头云,

     别泪多如花上雨。

     青楼画幕无重数,

     听得楼边车马去。

     若将眉黛染情深,

     且到丹青难画处。

  主要表达一种离别情。离情含蓄生动,用语贴切浓郁。

  其二:

    《玉楼春.闻笛》:

     玉楼十二春寒侧,

     楼角何人吹玉笛。

     天津桥上旧曾听,

     三十六宫秋草碧。

     昭华人去无消息,

     江上青山空晚色。

     一声落尽短亭花,

     无数行人归未得。

  主要表达了一种风雨飘摇,良辰不在的伤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宋中后期每况愈下的社会景象。

30.

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没有谁能阻挡,朝代的更替是历史必然,没有谁能改变。“其兴也悖焉”,“其亡也忽焉”,宋代在经历了发展、兴盛和衰弱以后,也必然地走向了湮灭。

  相随着,我们瞻略宋词的脚步也慢慢地停住了。

  站在文史的又一个渡口,我们不得不立岸回首,和宋词的“婉约”、“豪放”这对情人摆手说“再见”。

  此时此刻,许多的留恋,许多的不舍都涌上心头;还有许多的赞许、许多的遗憾,也萦绕在心间。

  以“婉约”和“豪放”的两道脉络纵览了宋词的花谷,我们却觉得并不尽其意。因为,二者,只是对宋词风格的一个大体的概括,并不能详尽地概述宋词五彩斑斓异彩纷呈的局面。

  但,无论如何,走出宋词的花谷,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还是“婉约”和“豪放”这对情人挽着的臂膀。

  南朝梁时期的刘勰(约465-532年)早就说过“草创鸿笔,先标三准,履端于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于中,则酌事以取类;归余于终,则撮词以举要。然后舒华布实,献替接文。”就是说,

要想写好文章,先要遵循三条准则:首先,要根据所要表达的情感来确定主题,其次,选择和内容相关的素材,最后,要选用适当的语言来突出重点。然后才能去安排文辞,用上必要的省略掉不必要的。

  ——也许,这是对文学作品风格形成的原因较为准确的总结。我发现,用这个论述来解释所谓的“婉约”和“豪放”还是很恰当的。

  刘勰还说:“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革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意思是说:水性柔和,涟漪才可能产生;树木坚实,花朵才可能开出。这是词采以附于文章的情谊;虎豹没有斑纹,它的毛皮就和犬羊的没有区别;犀牛虽然有皮毛,但做成甲胄之后还需要涂上丹漆,这是文章的情意离不了词采。

  ——这也许能作为对“婉约词”的较形象的描述。

  刘勰还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其意是指:

文章在构思时,精神活动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所以,静静地凝神思索,思绪可以上接千年;悄悄动了心脉,视线好像通到了千里以外。对此,我再加一层意思:心脉的旷远大度,可以让思维居高临下领略千山万水江河湖海。

   ——这或许能作为是对“豪放词”的最形象描述。

  刘勰还以“博见为馈贫之粮”来形象比喻艺术想象的基础只能是客观生活中的素材和原料的观点,符合了唯物主义的文学创作的原理。这好比是先见之明,印证了我一直坚持的:

“婉约词”、“豪放词”的产生,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生活境遇的不同,所赋予作者的不同的人生体验,产生的不同的思想情绪和不同的兴趣“观照客体”和不同的“观照主体”,因此就会产生“主观体验”的差别。这就是二者产生的社会基础。

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作者因为“主观体验”的差别,就会抒发不同的“感悟”,发出不同的或期待的呼声或愤懑的挞伐或心旌的自然流露。再加上这个抒发过程中,由于个体叙事风格的差异,不同思想,不同风格的文字就产生了。这就是二者风格形成的过程。

  也就是说,生活基础是决定宋词是“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客观因素;观照客体和观照主体的不同是决定宋词是“婉约派”或“豪放派”的主观因素,“表达主体和主题”加上表达手法就是二者的自然形成。

  简单说:作者生活经历的不同,会直接和间接影响其世界观的不同-所导致的-“主观观照”主体-的不同,从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不同,是其作品是为“婉约词”或是为“豪放词”的所在。

  但是,因为客观社会现实所给与人们的生活形态,并非就是两种鲜明的“固型”,而是千差万别各有不同的境遇,因此就会引起后续的千差万别。所以,宋词不能完全以“婉约派”、“豪放派”概括全概。

  作为对宋代社会映照之一的宋词,还有许许多多的新奇的风格和手法,完全可以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形容。但是囿于篇幅、题材和鄙人本人的“观照主体”及视角局限,我就不再一一展现了。

  抓住了“西瓜”,而遗漏了“芝麻”,这或许是本文最大的遗憾。

  宋词的画廊我们就要走出了,心中却悠然生出依依不舍的情绪,这也是由于我们太过注重了对宋词的“观照”,所产生的“主观体验”过于融情入情所导致的情绪,是一种由“相知”而“相爱”后又不得不分离的离情别绪。其中,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婉约”和“豪放”这对情人的丽影,以及他们之间“相遇、相识、相爱及分分合合”的历程。

  人们都说“浅相遇,深相知”,但是,对于“婉约”与“豪放”的宋词来说,

浅相遇,浅到何处?

  是一泓清泉落花雨?还是清风轻柔荡青竹?

  踏蹊径渐入山深处,猛然发觉,

  梅花一株悄绽放,暗香沁肺腑;

  浮云聊隐鹤孤独,秋草黄,紫藤长,虬树怒,林风萧索。

  黄鹂密林中嘀啾,不知为何倾诉?

  这样的景遇引领我们不得不前往探究。

相遇了欢快却还羞涩的少女,结识了阳光但又深思的少男,我们就伴随了他们的脚步,分享了他们喜怒哀乐的情绪,我们又发现,他们在逐渐的成熟,少女变得“漱玉”,少男变得“豪迈”。

  再后,则是“多舛命运”的或悲或喜或怒,间或着“婉约”的“哭哭啼啼”直至“凄凄惨惨戚戚”;或是悲愤难抑而“怒发冲冠”,发出问天问地问历史的诘嗟长叹和慷慨长啸。于是:婉约至老就成了极端悲怨的老妪,的确不似“婉约少女”那么含蓄美好了或者也不如“贤端少妇”那么矜持温婉了;而“豪放男儿”至后则悲愤悲壮髭髯直立惊天地泣鬼神,但也不那么潇洒飘逸了。

  难道,这样不再姣好或帅气的“婉约”和“豪放”我们就不爱了吗?更爱!爱其思想,怜其遭遇!

  爱之深,我们不得不因他们的遭际而生深刻的同情之意。

浅相遇,深相知。

  深相知,知之何处?

  可曾知?相知愈深愈牵绪。

  春来桃花情恣意,

  哪堪一场急雨!

  西窗秉烛,

  偷赋一曲钗头凤,洞箫长歌如诉。

  浅相遇,深相知,

  犹唱江头江尾曲。

    这是一曲多么委婉曲折的爱情际遇?!引发了多么委婉的倾诉啊!

    读罢我对宋词的“简述”,其实你会发现,我只是从万花丛中采撷了了了数朵花朵儿而已。

    然而,仅此,却引得一叶知秋千绪稠,半江碎月万日悠。

宋词的烂漫花谷是宽宏无度的,

  也许,一块顽石,一叶绿碧,一条小溪;

  甚至是一声鸟鸣,一道月影都有情绪。

  恰如:

  烟波洲头数鸟升,

  浩淼无声意却浓。

  何时春宵梧桐锁?

  临窗芭蕉斜雨浓。

  素墨写得春江水,

  叶帆如云西风瘦。

  史尘染卷写春秋,

  关山雁月霜木稠。

  俯瞰江山八千里,

  烟波浩渺一株红。

  宋词如此多娇,引无数男儿不得不为你折腰!

    但是,天下无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就要和宋词说“再见了”。

一曲忧伤的箫声回荡,

    蚕不死,正织霓裳,

    风卷残卷凝固蜡炬的忧伤。

    相见时难别非难,

    清风缠绕红杏黄。

    时时的春月秋光,

    回想那扇西窗,

    不知是否亮起?

    那炬陈年红烛的光芒。

    你与谁?曼舞影双,

    是墨满砚还是酒酣畅?

    ……

   【本部结束,下面紧接着第一部《唐诗里的一对孪生兄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欢迎您继续跟着我同喜同悲。

  再次感谢各位的不厌阅读,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也欢迎各种方式的合作,以便此书的出版,更快的奉至读者面。

发布于 2024-04-28 00:03

词起源于唐代,在宋代大为流行。随着宋词的繁华发展,许多流派就此分出。其中,豪放派豪雄奔放,婉约派婉转含蓄,格律派审音协律,不过大致上格律派可以被归属于婉约派。

虽说豪放派的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捲起千堆雪”般波澜壮阔,我却独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哀婉凄苦及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陶醉于“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闲适意境,钟爱沉醉于“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梦境般的奇幻场景。

虽然婉约派不及豪放派格局之大,相比阔论国家政事的豪放派,婉约派多描写词人细腻的内心及情爱。或许略显庸俗,但是世界需要的不只是政治策略,还有每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现距词人作词已有千百年,那些国家纷扰早已远去,虽有轮廓却模糊不清,我们难以共情;但是喜怒哀乐之情仍在,相隔几千年的心可以由简单而美丽的词句联系在一起共同跳动,寥寥行间词人描写的场景便可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甚至可以使我们身临其境。我们可以感受到秋风吹过脸庞撩起发丝,抬头便见黄花如雨阵阵散落满地;我们可以看见藕花簇拥之下一叶轻舟轻轻划过水面,滩边欧鹭齐飞;我们可以于混沌中朦胧瞥见星河运转、云涛翻涌,金碧辉煌的建筑拔地而起矗立在飘渺的云端之上,耳边传来阵阵低沉而庄重的呓语。

词人已去,但美意不殆;原卷或销,却赞叹不已;古处或亡,可意境不泯——名垂千古之流,必情有可原。

发布于 2023-12-11 22:58

豪放派则视野广阔,气象恢弘,悲壮慷慨,多抒发豪情壮志,被称为“士大夫”之词。


代表人物:主要代表是苏轼和辛弃疾,并称 “苏辛”。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晚期代表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古、刘辰翁等。


10大豪放派诗词,让你见识真正

发布于 2022-12-12 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