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

如何评价编剧朱苏进?

关注者
174
被浏览
373,180

45 个回答

许多人黑朱苏进都没黑到点子上。

编剧的第一要务是啥?是写一个拍成电影后故事情节精彩的剧本,不是什么历史地理常识之类的,更用不着去还原历史。

就我来看,历史类的影视,我觉得最好的是《天国王朝》和《勇敢的心》,但是,这两部电影符合什么“历史常识”嘛?

符合个屁。

“勇敢的心”本来是称赞罗伯特的,然而在《勇敢的心》电影里,罗伯特变成了一个孬种二五仔,直到华莱士死后,才TM假惺惺地跑出来篡夺华莱士的革命果实。另外,华莱士居然睡了伊莎贝拉?伊莎贝拉在华莱士死的时候才十岁啊……

这咋没人喷?原因很简单,剧情紧凑,看得人爽嘛。

以及《天国王朝》,这剧情更是“篡改历史”了,但无所谓嘛,人家剧情很棒,不但能让人沉浸于中世纪史诗之中,还能给你一种无义战的反思。


而朱苏进真正的不足在哪儿呢?在于天赋有余,功课不足啊。

篡改历史,写爽剧本,也是要做大量功课的。好的历史剧编剧,还真不一定是不懂历史就开始胡编,而是为了剧情有意篡改,一切都是为了剧情服务的。而朱苏进在表示他要写新三国的剧本时,他看过的三国资料,就连环画啊……这明显是又懒又自负。

我们能看到,比一比朱苏进的几部作品。

《康熙王朝》,由于朱苏进可能读过原著,并对原著进行了提炼,舍弃了原著中的其他内容,围绕着怎么把康熙写成一个“圣君”(原著里似乎可没这么“圣君”),重点就是“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打噶尔丹”四个剧情,其他内容一概舍弃。所以虽然硬伤多,但也能勉强让大伙看得爽,说是康熙王朝,其实压根就没有展现真正的康熙一朝,其实就是《我叫康熙,我击败了鳌拜、吴三桂、郑经、噶尔丹四个BOSS》,就是打四个BOSS而已。这里朱苏进还是提炼的不错,即便有历史硬伤(说实话影视剧,历史硬伤根本就不是毛病),和一些让人狗血的桥段(康熙的一些尴尬爱情戏份),仍然不失为一部爽剧。

《朱元璋》,这部剧的剧情,说白了也就三段,第一段就是跟着郭子兴当小弟,第二段就是击败陈友谅和张士诚,第三段就是整治跟着他打天下的小弟,其他的一概省略。非常紧凑,历史硬伤再多,也能让人看爽。

而《新三国》呢,说实话,朱苏进由于功课不足,提炼剧情时就出现麻烦了,结果弄成了个曹操传,曹操一死,不知道啥是重点了,直接写崩了。但是,好歹朱苏进读过连环画嘛,也就不至于剧情崩的太厉害,然而,央视版三国演义珠玉在前,这一对比直接碾压了。所以说大伙在网上能看到一些年轻人认为新三国还不错,其实就是因为新三国还真的算能看成,只可惜我们这些看过央视版三国演义的人,真心的是吃过酒店大餐再吃不下朱苏进的这顿能果腹的zhushi了。

另外还有《江山风雨情》《郑和下西洋》等其他作品,差不多就都是些流水账了。就我的感觉,很可能是朱苏进都没功夫也懒得去真的搜集资料,正好明末清初和郑和下西洋都没有一部耳熟能详的小说原著,朱苏进没法方便阅读再去提取剧情,就只能写成流水账了。

所以说,朱苏进的长处,在于提炼剧情,可要是遇到自己都没法提炼剧情的作品,他的真的常识性的短板就可能会无限放大。

他的常识性的短板在哪儿呢?不在历史常识,真的,不在历史常识,历史常识对于影视剧创作来说,真的就是个可以随意打扮的洋娃娃,咋胡编都行。君不见港台的历史剧,照样看得人很爽,可港台历史剧,就不要奢谈什么历史常识了,那就是胡写啊。

朱苏进的真正常识性的短板,还在于一些普通性的常识。举个例子,比如新三国里,官渡之战中,荒谬的盔甲反射镜致胜、刘备带着大批兵力忽然出现这类,这才是真的让人恨铁不成钢的地方。


微博上比较活跃的一个编剧叫汪海林,他的历史剧作品有《楚汉传奇》《抗倭英雄戚继光》等,一对比伤害就来了……汪海林可能比朱苏进勤奋一点,还知道搜集资料,但是对剧情的把握提炼方面,真心是被自负懒汉朱苏进碾压了。《楚汉传奇》《抗倭英雄戚继光》,依然只是两部毫无波澜能把人看睡着的中下级流水账。

我估计,要让朱苏进去写《楚汉传奇》,恐怕连灌婴是谁朱苏进都懒得去了解(对比下汪海林版剧本,灌婴这个戏曲和民间传说中很重要的人物,由于在史书中不怎么重要,居然成了龙套。推想下的话,汪海林还知道从史书里找到灌婴,朱苏进可能写完楚汉了都不知道还有个灌婴),但是楚汉争霸的相关影视剧很多,朱苏进说不定就看过几部,所以也朱苏进即便依然懒得搜集资料,但凭他的胡编能力,依然能写一个剧情紧凑的剧本,在爽度至少可能比汪海林的流水账要好。

其实就楚汉来说,楚汉传奇同时期的《楚汉争雄》剧本真心不错(黄秋生刘邦、任程伟项羽),然而陈家林导演老了,不适应新时代的影视剧了,外加根本就没几个台播。一些吹毛求疵的历史帝跑去看,又因为该剧本设置的刘邦和项羽第一集就认识,装逼地表示“这不是历史”而劝退了,导致这部剧很少有人知道,我这里推荐一哈。

编辑于 2019-01-10 18:07

或许有点小文采,能写点东西。但他历史地理逻辑常识实在难以恭维,请注意我不是说他缺乏,而是压根没有。

新三国就不说了,就拿“某些人评价颇高”的《康熙王朝》来说吧,下图中的内容居然能避过所有正确选项,在这世上也真是没谁了?



(为防有人说我P图诬陷,可以请大家去优酷46集版第38集9分36秒处开始观看)


康熙王朝 38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E0NDQzMzEy.html

同是二月河的小说,《雍正王朝》中焦晃的康熙真是高出陈道明太多。就这剧还能被奉为经典,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而这也正是我对朱苏进的评价。

编辑于 2017-09-19 17:14

我很不喜欢他,虽然只看过他的《康熙王朝》和《新三国》,但是两部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台词张口就来毫无考究,剧情肤浅空洞,和历史常识的严重缺乏。有的人觉得无所谓,看的爽就行,何必较真。可我觉得这是态度问题。一个好的编剧首先不能把观众当傻子,而朱苏进就是把观众当傻子的类型,也就是所谓的偷懒型。很多为新三国 康熙王朝洗白的观众我觉就是当傻子当上瘾了。

猪鞭还有一个最操蛋的特点就是明明功力不够又老喜欢去按照自己粗浅的理解去刻画角色或者说是颠覆角色,最后搞的不伦不类。口口声声号称角色是人,要站在人的角度上去刻画角色,但是没见他刻画过哪一个像人的角色,只是换个姿势脸谱化而已。要说差别,看看陈道明的康熙和焦晃的康熙就明白了。看看陈建斌的曹操和于和伟或者鲍国安的曹操就知道了。

编辑于 2017-07-22 21:39

《雍正王朝》里那句“我孝庄”,至今记忆犹新。

你恶搞康熙、雍正,无所谓,反正没几个人对辫子戏感兴趣,但是三国不行!电视剧不是纪录片,没有规行矩步的要求。但《三国》是历史剧,不是搞笑或家庭剧,基本的常识你得有啊。拍的还是中华民族数一数二的文学瑰宝,这样浅陋的底蕴,说贻笑大方、万世笑柄是毫不为过的!

朱苏进一向以历史文化知识令人发指的无知和态度的极度狂妄无耻而著称,之前的《康熙王朝》《郑和下西洋》都显示出其历史文化知识的学龄前水平,而新三国这方面则为集大成作品,经典语录有如下。

董卓:洛阳就是豪华,在这里我都乐不思蜀了。

周瑜:我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公孙瓒:天下谁人不识君。

吕布:我家貂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首!

刘备:攘外必先安内。

刘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刘备:袁绍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孙策夸弟弟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

你听听,这都是人话吗?

东汉人喊着“主子爷”,曹操封袁绍的所谓“司马将军”,诸葛亮把“龃龉”说成“龌龊”,无法尽数,整个新三国堪称一个编剧没文化没知识的博物馆。

孙策去世,周瑜回来奔丧,孙权做的第一件事是假模假样地要把兵符交给周瑜,请周瑜即位。 那种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英雄气呢?没有,一点都没有,就剩下了这点蝇营狗苟。能把一部英雄传奇编成这个样子,朱苏进的格局也就只有苍蝇屎那么大了。

新三国这部电视剧非常坏,坏就坏在它的格局低下。历史、文化知识不够其实不要紧,可以学习的。但一个人的格局一旦低了,神仙来了都没救。

什么是英雄气?英雄气,是桃园结义的肝胆,是千里走单骑的忠义,是髀肉复生的气短,是隆中高卧的散淡,是长坂坡前的血战,是华容道上的挣扎,是青梅煮酒的惺惺相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鞠躬尽瘁,是赤壁矶前的大火,是五丈原上的秋风。

单拿孙策之死的这个情节来说,英雄气就是孙策对弟弟的托付,对周瑜的相知,是张昭的老成谋国,是周瑜的肝胆相报。那都是多么崇高而美好的事物,结果直接被朱苏进编成了蝇营狗苟,简直令人反胃。

更令人作呕的是,此公对自己的问题非常清楚——他自己说“我的历史知识一塌糊涂”,“我看《三国演义》的连环画比看书更有味道,因为书看到最后实在看不下去了,记不住。”一副彻底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嘴脸,把戏剧性视做高于一切,公然宣称“只要精彩,你骂我爹都行”——翻译一下就是“只要好看,赚钱,我什么碧莲也不要”。

编辑于 2020-04-24 14:55

「崇祯二十一年」即出自朱老先生手笔。

一言以蔽之,缺乏社科和文史积淀。



补充:这个跟是否承认南明没有关系。我真是服了评论区。难道崇祯死后四年,他的儿子才出生?编剧确实是写错了,没什么好辩护的。

官职、年代,这些最基本的时代元素是否地道,往往可以传递出一些信号,反映这个创作团队是否有足够的诚意,编剧的功底如何。

编辑于 2018-06-17 22:18

这里只评价一个作为历史剧编剧的朱苏进。

历史剧剧本类型繁多,题材甚广,不过大致归纳,路子无外乎两种:史料本位与剧情本位。前一种写剧情是为了诠释(不一定百分之百还原)历史信息而服务,代表作是90年代的那部孔子、贞观之治。后一种的核心是编剧创造的剧情,历史文献做参考、取材、奠基之用,大名鼎鼎的刘和平先生即是走这条道路的佼佼者。题目中带这位朱苏进先生虽然名声不如刘先生,但从根本上说也是走的这个路子。

戏说从来都不是历史剧的原罪,历史剧落在“剧”上,就说明不论还原历史到什么程度,都必须要构成完整的戏剧逻辑才堪称合格。以上所列举的走“史料本位”路线的孔子、贞观之治两部剧即使以枯燥著称,但终归在“剧”上也是达标的,完整叙述了孔丘、李世民在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表现的同时,也都并没有完全抛弃原创情节(比如贞观之治中给武媚娘加的戏份、李世民亲自授意玄奘西行以及魏征去河北安抚人心的相关戏份,均是编剧原创)。因此,对于走“剧情本位”路线的历史剧,我们更不必太过苛责情节是否忠于历史,不必看到剧中哪处不符合史料或者“原著”就痛骂一顿,没有什么意思。

对于虚构情节,个人认为需要关注的是这些虚构是否合理、是否精彩。这两个标准兼合了“历史”的要求与“剧”的要求:合理性方面,比如至少写汉朝的戏时,不能出现内阁、军机处这些机构,不然跳戏。至少写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样子,最基本的东西不能含糊(套用《贞观之治》台词“贞观要有贞观的样子”);精彩方面则要求是否“好看”,是否把历史的精彩呈现出了几分。

至少在“精彩”或者说戏剧性方面,我认为朱苏进先生做的还是非常非常成功的。纵观出自他手的《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三国》诸剧,无不是在收视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绩,赢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尽管它们被喷的很惨,但很少有人能否认它们“好看”,质疑者通常是一边骂一边看完全剧。应当说使剧本有戏剧性是一个电视剧编剧的天职(当然,文艺片除外),然而纵观当下古装影视界局面,能做好这一点的还真不多。《三国》导演高希希的后一部作品《楚汉传奇》的制作与阵容可以说超过前者,但就是因为编剧无才(当然,跟剧本筹备时间短和导演瞎改关系也很大),所以剧情拖沓无味,导致其备受冷落,与三国播出时的盛况形成强烈反差。因此,单从这个角度看,朱苏进先生无愧于优秀编剧之称。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这位朱先生比较喜欢写一些“抒情”而无实在意义的剧情或台词,比如康熙王朝最后一集康熙在千叟宴上的台词,新三国最后一集司马懿去何进祠庙里感慨的情节,看似很“带感”,但实际上对于剧情推动并没起到什么实质作用(写过《武则天》的冉平先生,也用过这种路子)。很多人都会为这种情节而倾倒,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深度,也有一些人认为朱苏进刻意制造“伪高潮”(荞麦大神语)非常拙劣。相比之下,刘和平先生就不怎么喜欢写这种情节或台词,他的作品情节一环扣一环、台词精短而深沉,罕见废笔或无病呻吟之语(雍正王朝前二十集很典型)。喜欢哪种则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这里笔者就不站队了。

然而对于虚构是否合理这一点来说,朱先生的作品内容就值得商榷了。

康熙王朝的“成吉思汗使大宋丢掉半壁江山”、新三国的“长子司马昭”等老生常谈,就不多说了,已经被骂的狗血淋头了。咱们来看点新鲜的——张艺谋新作《影》的原著《荆州杀》(就是《三国.荆州》):

全书把都是“荆州”作为一座城关来看的,这个毛病古人犯过,姑且放过(这个标准有点松弛……可能是因为后边两点太雷人了)

“权必遣长子孙皓前往许昌”……

what?????

孙权长子是孙皓???

差辈了啊……

作为掌控过一部整体叙述三国时代正剧的编剧,犯这个错误实在不应该,太低级了

“父亲在军机处已经三日未眠了”

东汉三国时期就有了军机处……(我上文那个至少汉朝不能出现军机处就是从这儿来的)……


像网络上吐槽的“把郭嘉的事情安在荀彧身上”这些事,我都可以看作是戏剧创作,为了简化人物关系、突出对于剧来说的重要人物形象,凡此种种倒可以接受。

但上述这些错误……真的真的太低级了,稍有一些历史常识的朋友可能都会看着跳戏。


这些基本史实错误在以前很多人都指出过,然而没有什么用,照错不误。(幸亏《影》把三国荆州彻底改了一遍,要是照着原剧本拍,豆瓣恐怕是连三星都上不了)

可见挨过无数骂的朱苏进先生根本没有不打算改掉这一点……楼上有一位总结的很好,朱先生可能在故意露拙。

不过不管他本人出于何种想法,总之个人认为,他是一个好的影视编剧,但未必是一位顶级的历史剧编剧。

缺什么?缺的是对那些沉迹斑驳而又价值斐然的史料的敬畏之心。

编辑于 2018-10-05 13:08

文笔功底不错

历史功底太差

去给现代剧当编剧应该不错,结果他出名的都是历史剧

发布于 2018-11-27 11:44

朱编剧大概心底觉得

英雄都是装逼

流氓都是真性情

发布于 2021-02-03 18:27

半吊子一个,没文化却喜欢写历史剧,和高希希毁了三国这么好的题材

发布于 2019-08-23 17:26

两个字:误导

他误导了多少人?

发布于 2019-04-17 18:11

写历史剧格局太小,之前新三国已经领教过,后来心血来潮看电视剧《嘎达梅林》,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他对于历史的理解,一直都跟过家家似的,很典型的史学积累不足,比较肤浅。

台词设计上,喜欢堆砌一些故弄玄虚、貌似深奥的句子,直接导致冗长乏味,剧中基本所有人都是话唠。

情怀方面,特别喜欢把一切人之间都搞出阴谋论,这是一种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行为,似乎他不能理解世间真的有英雄、有侠义、有坦荡。

编辑于 2018-11-08 20:05

说实话,中国编剧要都能达到朱苏进的水平,现在的电视剧也不会这么难看。

朱对观众的把握还是很见功夫的,小细节不纠结,抓大感受、大方向,对普通观众来说,65分就可以看了,朱持续大量地产出不到70分的东西,已经很够意思了。黑朱的,要么是基础史实,要么就是拿刘和平这种顶级编剧来比,但是刘产量太低,而且基础史实也不太用心其实……

真正对基础史实和细节比较在意往往是并不了编剧为事业,比如阿城写的《贞观之治》,后来写完之后阿城在书里写,才知道电视剧就是一句一句的对话。

发布于 2019-01-22 13:08

最差的历史剧编剧,他的水平也就婆婆妈妈口水生活剧的水平,以这种思路编写历史剧,真的是在侮辱历史,侮辱观众的智商!

编辑于 2021-02-10 14:31

因为只看过他的历史剧,所以我主要评价一下他的历史编剧水准

一言蔽之,他就是个网文写手式的编剧,提取史实编故事的能力挺强,能让人看的挺爽,但是根本经不起推敲

《康熙王朝》《江山风雨情》《新三国》都是这副德行,当然他的剧收视率都不错,普通大众倒也喜闻乐见,要是国内编剧的平均水准可以达到他的水平,倒也能说的过去

(PS:我一直都不明白《康熙王朝》是怎么成为经典的,豆瓣能上九分?)

发布于 2019-04-13 14:14

看过朱老先生编的几部电视剧,因此有感而发来说一说。
我个人的想法是,朱先生是一个非常聪明但故意不把事办齐话说全对的人(类似林毅夫)(让子弹飞的剧本你写试试看)。
那么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不符历史却具备观赏价值的剧本呢?我个人以为原因如下:
第一:朱先生通透人心,所以他的电视剧在百姓面前具有引人观看的能力。但他的历史知识也的确有结构型欠缺,而他也特意不去弥补这种欠缺。
第二:朱先生故意露拙,一个露拙的编剧更好在剧本与投资方吃得开(不会让投资方以为编剧有很多价值观及史实洁癖从而影响剧本可观度)。为什么这么说?从各投资方认为刘和平及《大明王朝1566》及《北平无战事》曲高和寡得知。
第三:观众低质化使朱先生没有改良历史知识的契机和动力。
但,但我还是觉得他的剧本不好,最可惜的是,他能写好却不想写好。
百年后人们会记着刘和平阿诚孟宪实张黎,但不会记着朱先生。

编辑于 2019-03-02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