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电影评分
韩国电影
母亲(电影)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母亲》?

如何评价这部韩国电影《母亲》? 本来是想来知乎看看大伙对这部电影的评价,没想到还没人发问过。 [图片] [图片] 电影还是拍的相当不错的,立意也很深刻…
关注者
54
被浏览
266,242

41 个回答

电影《母亲》:你是我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的


那些害怕失去父母爱的小孩,会虔诚的奉献自己的灵魂。

最终,道俊还是选择了成全母亲的愿望,做一个“智障的小孩”。


01 悲起

惠子和儿子道俊在小镇上相依为命,平日里惠子靠帮别人做针灸,赚些钱补贴家用。而道俊,一直表现的比常人智力低下,在惠子眼里,像是一个未开智的孩子,经常性的忘事,即使他在马路边与邻居家的狗玩会儿,惠子也要几番探查,随时担心着他的安全。在一辆车开过时,她因太焦急道俊的安危,不小心切到了自己的手,却近乎于癫狂的查看道俊有没有受伤。

这种溺爱的,担心失去的不安,在道俊被当做杀人嫌疑犯抓起来的时候,表现的淋漓尽致。

起因于一个高中女生在深夜被杀,并被抛尸于屋顶上。而道俊刚好当晚在附近喝酒,并跟在女孩后面。道俊早就到了一个成年人该有的,正常的性需求的年龄。在一次和惠子提到时,惠子对此并不支持或鼓励,相反,她在调笑了几句道俊之后,转移了话题。在她的认知里,道俊还只是一个小孩子,需要妈妈照顾生活起居,喂饭,甚至一起睡觉。

警方锁定了道俊,却缺失关键性证据而不能定罪。这期间,惠子到处奔走,求证,找到女孩的同学了解情况,根据路人的只言片语,寻找着可能看见真相的人。

可随之而来的,是有目击证人提供了证词,看到了道俊在当夜和女生起争执,并情急之下,将女孩杀死。

惠子不能接受,在目击证人准备报案的时候,她把他杀死了,并放火烧了屋子。而捉弄人的是,没多久,警方找到她,说找到了真正的凶手。这似乎是这场悲剧的真正开始,但其实,悲剧早就拉开了序幕。


02 母子间“不分你我”的状态

心理学家玛勒提出了共生(Symbiosis)的概念(1975),她认为,婴儿在出生的前5个月,通常处在与母亲融合的状态里,简单说,这时候,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合二为一。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在半岁左右,会开始渐渐区分,走向分离,并开始产生自我。而这个发展阶段如果出现挫折,会导致发展停滞,在成年之后的各种关系中埋下危机。

而惠子,与道俊的关系,也处在这样一种共生的状态里。在他5岁时,她拉着他自杀,因为她内心深处觉得,他们是一体的。

这样的社会性事件其实屡见不鲜,随便可得很多例子。

2017年,一名31岁的家庭主妇,带着2个孩子,跳楼自杀。

同年北京,一个妈妈想带着女儿跳楼,女儿大喊“我不想死”,妈妈无动于衷。

2019年四川,一母亲带3个孩子跳河。

2020年,女博士带女儿自杀。

等等。

所有这些悲剧里,这些母亲,都将自己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所属物,甚至许多时候,自杀时,要让孩子先死,如惠子,让道俊先服农药,就是要确保孩子一定会陪伴着自己走。抛却这样极端的共存亡的例子,在许多普通的家庭关系中,这样的“不分你我”的状态也不少。最常见的一个现象之一是,一方父母(大多数时候母亲)拉拢小孩进行结盟,以输出对另一半的憎恨和愤怒。而不具备辨别力的小孩,通常会出于各种原因,去满足父母的愿望。

但惠子和道俊的“共生”状态,则更加的病态一些。道俊成年许多年,却依然与惠子一起睡觉,甚至在道俊撒尿的时候,她会跑到旁边去给他喂药,虽是出于关心的目的,眼神间却无任何的顾忌,放肆打量。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母亲与婴孩之间。


这样不分你我的状态,无疑主要是由惠子造成的。影片中虽没有涉及到她曾经历了什么,但一个需要拉着孩子自杀的母亲,一定经历过她内心世界里的窒息与绝望,所以道俊,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

把孩子当成唯一稻草,是两个人的可悲。这意味着,在需要分离的时刻,一个母亲会因为自己内心的荒凉,而紧紧不放手。她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或是卖惨哭诉,或是言语威胁,或是暴力相向。而孩子,面临的不仅仅是在家庭环境里能否活下来的威胁,也面临着爱的人的爱的撤回(妈妈不爱你了),他们常常别无选择

但道俊更惨。5岁没有死成功的他,其实已经记事了。但是在整个影片中,他经常表现出记不清事,遗忘的症状。经过努力的回忆,他可以想起来这些。

但是惠子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她在初听到道俊说时,情绪是崩溃的,她想起针灸中的一个穴道,可以帮助清除不开心的回忆,并迫不及待的想要对道俊使用。这不是她第一次使用这样的方式了。可什么样的穴道才可以消除记忆呢?没有的除非另一个人,主动地配合。而道俊,就是主动地配合惠子,演了一场母慈子孝的感人故事。

而遗忘,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是,看上去好像智力低下。然而在影片中,我觉得,真正“需要”智障存在的,是惠子,道俊只是在满足着妈妈的愿望。道俊本身,常常让我觉得,他其实具备“正常智力和正常生活”的能力。他会在惠子给他喂饭时,说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在惠子问他案发细节时,正常的对话交流;还能够在出狱时和朋友正常的庆祝;甚至在最后,他把惠子遗落在杀人现场的针盒递给惠子时,那眼神,心照不宣的表达着,我知道你杀了他,但是我假装不知道。

这样紧密的、有些窒息的母子关系,必然使得道俊无法像无数其他成年人一样,去开启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开启真正的自我生活。

我不能把这样的爱称作为“无私”,这里面有太多来自一个病态母亲的欲望,因为她自身成长中的缺失,却又因为她的种种“未放下”,而最终,捆绑了另一个独立的、自由的生命。

而道俊,直到影片最后,也没有挣脱出来。


03 亲子间的“分离”怎样进行

分离-个体化(separation-individuation),标志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母子关系的相互作用下,TA的人格逐步走向独立,有自己的眼光与判断力,记忆力发展良好,也会更加正确的看待自己而不是依赖他人的目光。

在健康的亲子关系中,孩子走向分离,是需要父母相助的。这需要父母有良好的情绪容纳能力,可以容纳自己在面对分离时的焦虑、不安甚至恐惧。同时,还要去帮助孩子在处理分离时面对的可能情绪。这往往,会容易激发起父母自己曾经的分离性创伤体验,而将这部分感受传染给孩子,两个人陷入黏连的怪圈。

而电影中,惠子,就是不能接受分离的极端例子。道俊最好不要有性冲动,不要恋爱生子,他们每天一起吃饭,睡觉。她赚钱,而他,保持“智力低下”的无能就好。

这样的状态,恰恰是不断地重复着道俊生命最初几年的状态。一个照顾孩子的母亲,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之间,最常见的样子。

但是影片最后,她意识到了,儿子不仅记起了一切,还可能知道,是她杀了那个目击者。她不能同样的方法再试一次使道俊遗忘了。于是,她选择了逃避,将针扎在自己腿上,像什么都不曾发生过一样,继续生活

这个母亲的心理无疑是不成熟的,她的人生需要捆绑住道俊,才具有价值,具有活着的意义。

那在经历着正常的共生关系下的母子关系,要如何顺利过渡到“分离”状态呢?这个状态通常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从半岁到三五岁之间,不断地发展与进行。

通常在孩子6个月左右,他们会开始积极地探索世界,这时候,他们通常会用母亲的态度为指标,来判断外界世界的危险性。如果一个母亲, 总是担心外界是危险的,那么孩子就会解读到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在探索时,会小心翼翼,甚至后退。

有些母亲会过于焦虑担心,这部分感受,一定会传达给孩子,有意思的是,大多数父母会觉得,是这个孩子太内向,太胆小。

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断奶。这几乎是母亲与孩子面对的最重要的一次分离。许多家长在面对这部分的时候,表现出很明显的焦虑。甚至在断奶时刻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开始想各种方法,比如离开孩子两周强制断奶,任由孩子哭闹不管不顾,心烦意乱,不知如何安慰孩子。

这时候,听到的更多的,是来自妈妈甚至上一代的焦虑。不信你看看,他们越焦虑,孩子哭得越大声,越难断。其实大人遭罪的不是孩子断奶,而是自己内心里,那道“分离”的坎。

一个会面对自己情绪的母亲,一定可以容纳住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做好分离,去安抚,去对话,去真正的以孩子(的感受)为中心。

而另一个常见的分离困境,是青春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许多孩子从小就接触各种各样的信息,造成进入青春期或前青春期的年龄,越来越早。十岁,十一岁,都很常见。他们开始拥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和判断标准,且不断革新变化。他们不再什么事情都想要去和父母分享,大多数时间也更加愿意自己待着或者和朋友玩,对独立的空间与独立的思想,有更高的要求。

但许多的父母,没有为此做好准备,常常过度干预,本质是,无法去正常分离,试图重建孩子年幼时,两人相融的状态。

这段时间冲上热搜的新闻,父亲在儿子房间装监控器时时查看,儿子一怒报警。在接受采访时,父亲更加生气的回应:“我不可以监控你吗?我是你什么人?你有什么隐私?”



这同样是一种“不分你我”的不成熟心理。你是我的,你的一切都是我的,你的思想,你拥有的资源,食物衣服,都是我的。

而作为孩子,如影片中的道俊,如果没有幸运遇见一个心理成熟的父母,在背负着这些桎梏,期待,父母的愿望长大的人,要怎么办呢?

在自己的期望与父母的期望之间,你总要做一个选择。是忠于你自己,还是忠于父母。那些期望,发生在你身上,日复一日,但本质与你有没有关系,永远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无论做出哪一个选择,你都需要承担随之而来的代价。忠于自己,必然要面对一些失望,爱的撤回,害怕,不安;而选择后者,必然要让渡部分甚至全部的自我,不快乐,没有灵魂,行尸走肉。

这大概就是成长的代价。

下一篇见。


文:刘婷

公众号:两人行心理

发布于 2020-09-04 04:23

在2009年《母亲》上映之前,片方公布的正式预告片在短短一周内便吸引到66万网民点击观看。

有如此热度,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10年后拍出《寄生虫》的奉俊昊。

那时,他的前作是刷新韩国影史票房纪录的《汉江怪物》,还有更早前的《杀人回忆》,观众自然会期待,他会不会再出现象级神作。

然后,“元祖花美男”元斌时隔四年重返大银幕,“国民妈妈”金惠子时隔10年再拍电影,两位“久违”的演员现身,使得电影的期待值完全不输奉俊昊和宋康昊的合体。



虽然票房上《母亲》未能再创神迹,300万人次的数据只有《汉江怪物》的零头,但奉俊昊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入选戛纳一种关注单元,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力压朴赞郁导演、宋康昊主演的《蝙蝠》代表韩国“申奥”,获得多个北美影评人奖项的最佳外语片,他的作品保持着高水准。

他延续了《杀人回忆》出色的犯罪惊悚氛围,母爱的主题被放到了如此的极端环境中,使得电影变成了一部极其另类的类型片。

是的,奉俊昊又在不知不觉之中打破了类型片的常规。



关于母爱,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温馨的”,“感动的”,“伟大的”。

然而《母亲》的故事却是“无奈的”,“悲愤的”,“疯狂的”

奉俊昊花了20分钟的时间铺垫,奠定了电影阴暗的基调,并交代了诸多的基本信息。

一,故事发生在一个小镇上,通过一场车祸,反映出当地警察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忽视;

二,尹泰宇是镇上出了名的“智障”,记忆力不好,常和一个小混混镇泰混在一起;

三,尹泰宇不承认自己是弱智,也不爽别人叫自己弱智,他一直有自己独立生活的想法;

四,尹泰宇的母亲擅长针灸,对儿子非常地溺爱。

五,母亲和尹泰宇相依为命,经济拮据。



影片进行到第21分钟,也就是第一个转折点,观众终于回想起了被《杀人回忆》支配的恐惧。

莫名其妙的凶杀案突如其来,警察蹲下查看受害者的样子,不就是宋康昊曾经做过的动作。





主剧情围绕着这起少女被害案而展开。

如无意外地,尹泰宇和母亲被卷入了案件当中。

因为案发当晚有人看到尹泰宇跟踪受害者,所以可怜的泰宇很快就被抓捕。警察为了赶紧结案,没有进行深入调查,就试图哄骗泰宇自首。

幸好,泰宇有一个尽责的母亲。



母亲想尽办法,找警察求情,请金牌律师,然而冷漠的社会环境令她徒劳无功,一种无力感悄然袭来,卑微的底层人物,根本就看不到获胜的希望。

这时候,母爱的力量就开始显现了。

如果不是因为爱,电影可能进行到1小时就直接剧终了。其实放弃对于母亲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尹泰宇进了监狱,她的生活压力就没那么大了,简直就是摆脱了累赘。

但爱就是非理性的,无论亲情,爱情,都会驱使人类忘却自身的利益,做出一些超出想象的事情。

关于母爱的奇迹故事屡见不鲜,母亲为儿子伸冤查案又算得了什么呢。为了进一步增加情节的可信度,编剧还加入了母亲和尹泰宇之间的一段往事,母亲对尹泰宇存有愧疚,她的行为动机也更加地能让观众理解和同情。



母爱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母亲不是一个侦探,她查案的源动力完全来自于她的母性。

她要找到真相,找出真正的凶手,替儿子伸冤。

当观众和母亲站在同一阵线的时候,奉俊昊就成功了。

查案最重要的是什么?

避免主观臆断。

警察在凭借人证和物证逮捕尹泰宇,哪怕他们敷衍了事,其实也合情合理。

只是在母亲的视角看来,她单纯无知的儿子不可能干出那样伤天害理的事情,她一开始就在主观臆断,相信自己的相信。

观众很容易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也陷了进去,用“主观”来追查那个逍遥法外的凶手。



于是当真相揭晓之时,观众能够强烈感受到母亲内心的那种矛盾与悲痛。

严格来说那并不是“反转”,奉俊昊只是把事实放到了最后才公布,我们只是被母亲的感情干扰了客观判断罢了。

真正的反转是母亲知道真相之后,警察找上门来,告诉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无法面对的真相,加上无法面对的现实,母亲的心理防线彻底被击溃了。

所以她最后跳起了舞,呼应了序幕中莫名其妙的舞蹈。

“我觉得大婶们在旅行汽车上跳舞应该是在我们韩国才有的一种风景。把它放到影片的最后,应该可以在滑稽中让观众感觉到一种悲凉,通过舞蹈,可以把一个像动物一般歇斯底里的母亲的情绪最大限度地展示给观众。”对于为什么要跳舞,奉俊昊这样解释。



与其说这是一部关于社会边缘人的电影,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父母溺爱的电影。

母亲对于尹泰宇的爱是过度的,她把泰宇视作自己的一切,以至于泰宇的生命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束缚。

一个可能性是,泰宇的病不是天生的,是母亲多年前的那次“绝望的决定”所造成的。于是泰宇责怪她的时候,她情绪异常激动,宣泄着自己的“负罪感”。

她爱自己的儿子,却因此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她忽视了泰宇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心只想着保护,却忽略了他的感受。

泰宇一直想要独立,想和另外一个女人在一起,这才导致他跟踪少女的行为。他厌倦了和母亲在一起的生活,却又无法摆脱,直到锒铛入狱,他才无意中对母亲吼出了一直憋在心里的一句话。

“我永远都不想再见到你!”



也许对于泰宇来说,监狱生活才更加“自由”,那是他离开母胎后的一次新生。

那么,母亲不顾一切替泰宇伸冤的行为,就有待商榷了。

一方面她确实是想拯救儿子,是无私的;另一方面,她是想继续“保护”儿子,强行要儿子留在自己的身边,是自私的。

爱是无私,也是自私。

无私的时候伟大,自私的时候疯狂。

《母亲》提醒了我们,就算是母爱,也会有疯狂的一面。一旦过了头,所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无可挽回的。



不是每个人都是会杀人的。——《母亲》

发布于 2019-12-08 22:30

同样是悬而未破的杀人案,同样是偏执的想要找出真凶的人。奉俊昊这一次将镜头对准了一位母亲。



如果我们看过《杀人回忆》,就一定对于这位韩国导演不陌生。善于在悬疑的案件中揣摩人性的他,一定意义上为我们不断的贡献精品。《杀人回忆》的豆瓣评分高达8.7,而在时隔6年之后的作品也最终获得了8.3的高分。



或许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某种联系,因为我们在欣赏这样的作品的时候,总是会不经意的带进去很多以往的情绪。比如说凶杀案件的电影之中,都会非常不意外的出现很多下雨的场景,似乎这个场景不仅仅是杀人现场的大环境的渲染,而且很多时候都是为我们营造一种紧张气氛的惯用手法。《杀人回忆》自不必说,国产同类型电影《暴雪将至》同样是在大雨倾盆的时候,为我们展现了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但是本片还好,至少凶案并没有发生在雨中。



相比于《杀人回忆》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悬而未破的场景,本片的结尾可以说给予了很多人一个明确的信息。表面的案子破了,但是内心深处的母亲,却会一直被这件事情摧残终生。说谎以及毁灭证据仅仅是能带给这个母亲一时的痛快。就如同结尾处,自己的儿子亲手交给他的针灸盒子一样。这个记忆将会伴随她终身。



悬疑电影,一定程度上的魅力就在于导演为我们设定一个非常大胆的迷局,然后在结尾的一瞬间轻而易举的用严密的逻辑将它推翻。本片的前前后后就是这样做的。而且当我们渗入到剧情当中去以后,就会对于这样的假设深信不疑。以至于结尾处,当这位母亲做出这种举动之后。我们竟然可以从侧面去原谅她。事实上这个时候,导演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用一种方式让我们自己深陷自我矛盾当中。



泰宇到底是不是杀人犯。我想如果你看到了结尾的话,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事实。但是结尾处的警察却用一种之前将泰宇结案的方式,诬陷了同样处于一种弱势群体的人。这无疑是对于警方办案最大的讽刺。就连泰宇的好朋友都知道,对于一起案件最重要的分析方式该如何进行。而警方却仅仅是依靠现场不多的线索而肆意的对于一些智力低下的人定罪。他们的荒谬可见一斑。



片中至少有四处为我们展示了泰宇对于别人称呼他“白痴”的时候,展现出来的攻击力。这一点也就是为什么后来,泰宇的母亲在听到拾荒老人的叙述之后,非常果断的结束了他的性命。因为她知道这一切的真实性是毫无疑问的。因此,保住泰宇的唯一途径,就是让这个秘密永远的深埋在自己的心底。而此时此刻结束拾荒老人的生命,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



再退一步,重新看这起案件。警方也是用了同样的逻辑来让泰宇以及后来的无辜者认罪。他们判断的动机仅仅是为了让这起案件有个结果,至于有没有冤枉好人。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让那些人心惶惶的民众,有了一颗定心丸。



稳定的重要性堪比一切,为此权力机关不惜用很多方式来维持这种稳定。警方是如此,而泰宇的律师亦是如此。出于对自己名声的考虑,律师在接到这起案件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并不是认真的听泰宇叙述完,然后相信泰宇是无罪的。不厌其烦的律师在第二次闻听泰宇的妈妈的所作所为之后,竟然用另一种方式来为泰宇脱罪。而这种方式的起因依旧是不相信自己的委托人是无辜的。



非常冰冷的现实最终使得泰宇的母亲放弃了找律师的途径,转而去利用自身的力量,去找到这起案件发生的动因。慢慢的距离真相看似越来越近,但结果却是让这位母亲寒心。线索的再一次中断,泰宇冷静的回想起了自己为何会变成低能儿的原因。这位母亲多年以前对于儿子的亏欠的故事再一次地浮出水面。



一桩看起来并不简单的谋杀案,此时此刻牵动着太多人的内心无处安放的愧疚的灵魂。泰宇的母亲只能将这起案件追查到底,一次来换回自己内心多年对于儿子的亏欠之心。但是结果看似是自己苦苦追寻的真相有了答案。其实只有自己知道,这样的真相永远地活在了自己的脑海中。



当泰宇递给她针灸盒子的时候,就已经注定她这一辈子将要背负太多的折磨。因此影片结束的时候和开始的时候的那段相互照应的舞蹈,才会让大家感觉交相辉映。这才是这位母亲的内心。



冰冷社会下的罪恶,母爱浇灌之下的奇葩。或许那些平时被我们忽视的群体,他们躁动着的罪恶,此刻正在一些阴暗的角落。,生根发芽。

编辑于 2018-09-06 08:41

母亲的记忆改造术

已经不再年轻的母亲时刻盯着已经成年的儿子,怕他被人欺负,也怕他闯下祸事。孩子终被卷入一宗谋杀案,老母亲倾尽家资,并涉险探索,想要为孩子洗脱罪名,直至发现自己的孩子就是凶手,随之,果断杀害目击证人,并焚尸灭迹。

原来孩子智力有缺陷;原来孩子的智力缺陷是因为当年母亲要与孩子服毒自尽未遂留下的后遗症;原来孩子误杀女孩也是遵循母亲的信条:别人欺负自己,就要马上反击;原来孩子被目击的拾荒者记住的思考动作,也是母亲交给儿子的;原来母亲的针灸技术很可能是母亲为了清除孩子头脑中被要求服毒的记忆。

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却可能改造或者被改造记忆。片中母亲的针灸术就是一种记忆清除术,把不利于己或者创伤记忆清除何尝不是一种改造。

于是,片中的母亲几乎是在无意中用记忆改造术制造了一个凶手,并以爱的名义化作一个凶手。

当母亲与记忆改造术联系在一起时,母爱变得如此复杂,以致于我们无法分辨是保护还是控制,是无私付出还是自私改造。

当我们尝试把以保护之名改造记忆的适用领域放大,就能把想象延伸一些。

在家庭领域记忆改造是个伦理问题,涉及的是教育理念和家长的道德排序

在传播领域则是个技术问题,关照的是传播理念和策略

在社会领域就是个政治问题,引申的是父爱主义和执政者的权责

当然,片中母亲要对自己都使用记忆清除术,这是她放弃道德意义的追索,唯想让自己活的舒服些,算是个人的选择了。

编辑于 2020-09-25 10:45
连母爱都要讽刺?韩国片真的可以了,母亲最后的选择残忍又真实
2.5 万播放 · 13 赞同
发布于 2022-01-19 11:11· 1.3 万次播放

这是一部让人绝望的电影,最好在观影前做好心理准备——《母亲》



惠子(金惠子 饰)是个单身母亲,经营着一家小中药铺,和傻儿子尹泰宇(元斌 饰)相依为命。



她几乎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泰宇的身上,就算是切草药也会把注意力放在和狗玩耍的儿子身上。



哪怕不小心伤到自己也不以为意,可见惠子有多么爱泰宇。



可再注意也会有疏忽的时候,这天泰宇被奔驰而过的奔驰撞了,惠子不顾一切的跑上前查看儿子有没有什么事,丝毫没有顾忌儿子说的你在流血。



虽然泰宇是个傻子,但是有个好哥们镇泰(晋久 饰)。



镇泰见泰宇被撞就追赶奔驰车主人报仇,在高尔夫球场找到了肇事车和肇事车主,破坏了车又打了车主。



于是,二人就被送进了警局。在警局经过警察协调后,肇事车主同意不追责打人问题,但是车的后视镜需要赔偿。



本来是镇泰踢坏的,却把责任推给了泰宇。最终还是母亲惠子前来赔钱了事。



其实泰宇并不完全是傻子,只是情商很低,而且很容易忘记事情。

晚上泰宇去找镇泰喝酒,可是镇泰却没赴约而是去捡扔到湖里的高尔夫球杆。



而泰宇喝醉后银虫上脑尾随一个女学生来到了一个偏僻的巷子……

结果第二天发现女学生的尸体出现在那个巷子屋顶。



毫无疑问,泰宇被当做第一嫌疑人抓到了警局,然后对于自己的强奸杀害女学生一案签字画押。



得知儿子莫名其妙的就犯罪入狱了,心急如焚的惠子自然是不信的。

可是儿子已经认罪了,惠子也只能尝试救儿子。



她散播传单,并且去女学生的丧事去说明儿子不会做这种杀人的事情的。



还找到著名的律师想为他翻供。



可是儿子当天喝多了,而且又智障,忘记了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惠子只好自己寻找真凶,为儿子证明清白。



最先想到的毫无疑问就是镇泰,泰宇想起了是镇泰踢坏了车的后视镜,那么这件事是不是和镇泰有关系呢?



惠子摸到镇泰家里,从镇泰家里发现了关于悬疑、推理、作案的书籍漫画,更是在衣柜里发现了染有暗红色好像血迹的高尔夫球杆,而且上面还有血迹……



兴冲冲的惠子带着高尔夫球杆跑到警局试图证明儿子无罪,可惜高尔夫球杆上并不是血液,而是口红印。



失落的惠子只好找到镇泰乞求原谅,而镇泰见惠子不容易,就指点了一下惠子。



惠子终于找到了一些灵感,不是财杀,那么就是怨杀和情杀。于是从女学生的身边人开始,惠子展开了调查。



原来女学生无父无母,和奶奶相依为命。偏偏奶奶又嗜酒如命,女学生只好用肉体换生存,很多人都和她发生过关系。



而这时线索也越来越明显,从女学生的闺蜜手中得知女学生的手机里存有各种发生关系的人。



惠子找到手机后,把目标锁定在了收废品的老人身上。而泰宇这时候也想起了案发当晚的一点记忆,他在那天看到的就是收废品的老人。



惠子亲自去了收废品老人的家里查看,从收废品老人的嘴里得到了另一个真相。



是自己的儿子泰宇跟随女学生来到巷子后,女学生很害怕,于是砸石头试图吓退泰宇。可是惠子教过儿子有人欺负自己就要反击回去,泰宇用石头砸女学生将女学生砸死了。



砸死了女学生的泰宇不知所措,只能把女学生拖到了二楼,试图能让看到的人救女学生……



惠子无法接受这个真相,她绝对不能承受儿子杀人这件事。而这个无人问津的孤寡老人只要死了,那么就没人知道女学生是儿子杀的了。



惠子对老人痛下杀手,然后一把火点了房子。



可纵使这样,儿子也无法证明他不是凶手,惠子依旧徒劳无功。



可是这时候警方来了消息,杀害女学生的“真凶”抓住了,这个真凶也是个傻子,因为他的衣服上有女学生的血迹……



儿子泰宇顺利返家,可惠子的心却再没有之前的满足和幸福,惠子报了个老年旅行团,决定散散心。



可是临行前,泰宇却拿出了她的针灸盒,针灸盒是在收废品老人着火的房子附近捡到的,这是惠子杀人的证据。



惠子终于崩溃了,在旅行车上她拿出银针,刺入了一个可以让人忘记事情的穴位,然后跟着狂欢的旅行团手舞足蹈了起来。至于旅行车开往何处无人知晓,正如惠子的未来。



电影导演是奉俊昊,佳作不少。《杀人回忆》、《寄生虫》、《雪国列车》等等,能看到导演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与嘲讽。

而在这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则看到了更多黑暗腐朽的一面。



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冷漠与偏见、腐败无能的司法体系、以及堪称残酷的背后真相。

电影环环相扣、细节满满,各种人物和线索都完美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比如开始泰宇在警察局的被人骂白痴就打回去,然后在监狱中泰宇被人骂也打回去,然后到女学生扔石头被泰宇扔石头砸死,而这一切都是惠子最初就告诉泰宇被人欺负就要打回去才引发的。



而母亲惠子对于儿子泰宇的溺爱则是引发这个悲剧的根源,从开头的泰宇被车撞惠子不顾手受伤也要追出去,到泰宇入狱为了给泰宇脱罪几乎付出了一切,然后更是痛下杀手害死唯一的证人收废品老人,最后更是隐瞒了一切真相,让另一个同样是傻子的人顶了罪。



电影的逻辑几乎完美——惠子是个正常人,但是对泰宇的愧疚以及被泰宇记起她曾在五岁时试图杀了儿子,更是为了儿子害死无辜的收废品老人,这两段记忆在不断地折磨她,她却只能自食苦果,忍受这一切。



而泰宇是个傻子,可是却拼命想成为正常人。他不喜欢惠子对自己无时无刻的关注,他已经长大了,所以喝酒、打架、拼命去回忆以前的一切试图证明自己已经好了。



一边在努力忘记,一边却在努力回忆。

这个巨大矛盾在惠子和泰宇之间反复纠缠。如果泰宇真的回忆起了是自己砸死的女学生,那么这个家将因为承受真实的回忆带来一个毁灭性的后果。



泰宇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惠子似乎知晓了一切,似乎又遗忘了一切。所以电影似乎最后是开放性的结局,实际上只是更残忍的没有明说而已。



惠子针扎自己要遗忘的是什么?

是想忘记她和儿子都是杀人犯?

是想忘记始终折磨她的痛苦回忆?



然而这一切终将继续,哪怕惠子和泰宇都侥幸脱罪。他们也将背负罪孽,艰难的活下去。

发布于 2022-04-05 11:04

深夜刚刚看完,感受有四个字:不寒而栗,细思极恐。

影片前面一直塑造着男主虽然有些神志不清,但是母亲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杀人的形象,然后我们跟着儿子以及被他们儿子怀疑的朋友的线索以及思路去寻找真正的凶手,途中历经坎坷,但还是没有一条完整的思路,直到儿子的一波恍然大悟,母亲也接着以假装去慰问的态度去试探“凶手”,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时刻相信着儿子是冤枉的,但是不料这位“凶手”竟然是儿子杀人的唯一目击者,母亲一开始并不相信,反倒是觉得是这个老头在扯谎,所以故意说警察也定了她的儿子并不是凶手来试探老头的反应,不料老头决定去报警说明事实真相,真正的凶手可不会去主动找警察,所以一时间慌乱的母亲为了保护儿子杀害了老头,并烧毁了他的房子。不久后警察抓到了另外一个人,他有着比高尔夫球更加令人们相信的理由,女孩子的血迹(这里确实是女孩子的鼻血),儿子被释放了,然后路过了已经是废墟的房子去寻找到了母亲的针灸盒。

在我看来,儿子并不傻,至少是有一段时间是保持着相当令人毛骨悚然的理智和智慧,他知道自己是凶手,利用母亲对他的愧疚(曾经5岁时想杀死他)让母亲去怀疑那个唯一目击他杀害了女孩的老头,并告诉母亲老头就是凶手,利用母亲去杀了这个目击者,并在出狱后去检查母亲是否还遗留有潜在的作案线索,然后主动向母亲解释,他是不敢去报警,让女孩置于高楼是为了让人看到她去救女孩,试图对母亲去解释自己是过失杀人,并且把母亲的针灸盒还给了母亲,这娘俩心照不宣的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但看透不说透还是好娘俩,最后以母亲刺向了之前在剧中说过好多次的一个穴位(据说可以消除不美好的记忆)为完结。

看完我只想说,儿子你太厉害了…

编辑于 2018-03-28 12:32

抛弃傻儿子,重获自由身 | 奉俊昊《母亲》

和《杀人回忆》的开放性结局不一样,《母亲》的真相是得到揭示了的,那就是傻儿子杀了女学生,因为捡垃圾的大叔在讲述犯罪过程的时候,有一些细节的描述完全符合傻儿子的特征,比如听到别人叫他“白痴”就出手,杀人之后挤压太阳穴,这些细节都是傻儿子才有的细节。

整部片子在我看来,是一个母亲终于放下心结,抛弃傻儿子,获得自由身的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为儿痴,为儿狂,为儿心痛哭断肠。

第一幕切草的段落,就很直白地表现出了母亲对傻儿子的关爱,这种关爱完全舍弃了自身的安危,甚至尊严体面都可以不要,如大马路边上,傻儿子撒尿,她给喂药,这里满地流淌的尿液她藏都藏不住,预示着接下来傻儿子要给她引来她无法阻挡的祸水。又比如那么大的小伙子了,还和老母亲睡在一起。一开始其他角色说他和妈睡一起,我还以为是住一间屋子的意思,没想到是真的睡一起,而且从猥亵的动作和挂在嘴边的想和姑娘睡觉的想法,估计没少在老母亲身上干羞羞的事情,想想都恶心。那这样的傻儿子,为什么老母亲能忍受这么多年呢?这就进入了剧情的第二阶段。

2、傻儿子闹心,整个社会也让人闹心。

傻儿子“冤枉”入狱后,母亲四处寻求帮助,警察表示自己很忙,爱莫能助,其实内心真实想法是嫌麻烦,傻儿子这种人,定起罪来最省力,而且把他关起来对社会也有好处。接着老母亲又找律师,律师躲着她,老母亲锲而不舍,杀到人家老窝,律师实在没办法,破罐儿破摔,直接把老母亲叫到商务KTV,声色犬马,喝了个烂醉,我敢打赌最后是叫老母亲买单的。在付出这么多以后,老母亲得到了什么?傻儿子不记得犯罪现场,不记得老母亲呕心沥血的付出,只记起来奔驰车灯是谁踹坏的,甚至连5岁那年母亲试图毒死他的事情都会记起来了。你说这不是白眼狼是什么?母亲在那一刻都崩溃了,因为当年的真实情况是她试图杀死儿子然后再自杀,一了百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她对傻儿子那么好,不惜舍弃所有包括自己的性命也要爱护傻儿子,因为作为一名女人,一名母亲,她的舐犊之情,她的爱意,被那一次未遂的自杀彻底激发出来了,并且病态地得到了扩大。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3、这样的傻儿子,不要也罢。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她被彻底激发之后做出的出格行为,把捡垃圾的老头给杀了。这里,老母亲为了儿子的安危,放弃了自己的良知。以前傻儿子再怎么犯事,她都是不至于要伤害别人的,她终究还是一个善良的大婶,到了这一刻,她突破自己做人的底线了。为此她想必心里痛苦了很久,一个人在黑夜里经受那超出她人格界限的折磨,直到警察告诉她“凶手”是女学生的男友这个“真相”后,她内心的波澜才最终得以平息,然后,傻儿子却从捡垃圾的老头的案发现场捡回来了老母亲的针灸盒子,又激起了她的“回忆”。那一刻她终于崩溃了,并迅速放弃了假装和煎熬,选择了放纵和出逃。最后的场景是她所能想象出来的最无拘无束的状态,刚看开头觉得她神经病,但在经历整个影片的剧情之后,反而发现她终于找回自我,呈现出了一个正常人应有的状态。只不过和开头的肚子尬舞相比,片尾多了一车老年人和她一起舞蹈,表明这样的老年人在韩国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大群人。你甚至可以上升到整个社会都是幼稚的、傻缺的,都需要老母亲为它奔波操劳、操碎心。

综上所述,奉俊昊《母亲》这个片子核心主线其实是讲了一个老母亲出于愧疚和母爱对儿子无私付出,但是却得不到起码的爱的反馈,最后放下负担,找回自我,重新当回一个正常人,这样一个过程。这不是一部单纯的讲述母爱的片子,而是一部社会问题片,从打高尔夫的富人、警察、律师这些掌控社会话语权的社会群体对母亲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个社会、这个国家也是一个缺脑子、很自我、很刚愎自用的傻儿子,那哪位“老母亲”来照顾这位傻儿子呢?有待大家来解读。

发布于 2019-08-23 10:58
韩国高分电影,而且是真实事件改编,几乎带着绝望看完!
3.9 万播放 · 108 赞同
发布于 2022-03-07 16:59· 1061 次播放
《老何读电影》第42期:以爱之名的「母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7705 播放 · 5 赞同
完整版

《母亲》作为一部反类型的犯罪电影,这部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位为了帮儿子伸冤,不惜铤而走险的绝望母亲。

通过开场,我们来看一下奉俊昊导演是怎样在开场阶段快速的建立一段独特的母子关系,以及“母亲”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在全景镜头里看到一片荒草地里,一个上了岁数的大妈向我们迎面走来,这位主人公不时回头看一眼。


随后又跳起舞来,一开场就用一个悬疑性的设置建立起来了一个病态的人,一个病态的母亲。

荒草地其实是人物内心的写照,戏剧空间的选择,外化人物的内心。

发布于 2021-09-30 17:44· 2831 次播放
智障儿子杀人被关,母亲不择手段杀掉证人为儿子脱罪《母亲》
1.1 万播放 · 8 赞同

《母亲》上映于2009年,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智障儿子杀人被关了起来,母亲到处找线索,因为在她的认知里,自己的儿子是不可能杀人的。

在得知自己儿子杀人后,警察也找到“凶手”。

母亲知道自己儿子才是杀人凶手,但是她为了不让儿子坐牢,选择了沉默。

电影中的母亲太过溺爱自己的儿子,导致小雅和大叔无辜惨死。更是让另外一个智障人士背黑锅。

发布于 2021-08-17 15:37· 1496 次播放

文雅中手机里,为什么有捡破烂老头的照片呢?

老头说的真的是事实吗?

发布于 2018-06-20 18:59
真实故事,生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母亲,就是一种耻辱《母亲》1
51.8 万播放 · 261 赞同
完整版

仔细看这个孩子的眼神,他正在看亲生母亲,回家的路上,男孩摔倒,受伤,母亲不正常的,舔了一下孩子的伤口。

露出慈祥般的笑容,然后,将自行车交给男孩来推,母亲则和刚刚认识的,男人走进屋内,家里没了热水。

就让男孩去借,孩子不同意,结果(不行),我要你还有什么用,男孩只能乖乖的照做。

听到母亲和男人的声音,只能在门口站着,不敢进屋。

发布于 2021-11-09 21:02· 5300 次播放
傻儿意外卷入一宗奸杀案,母亲为找出真凶却沦落成杀人犯,某瓣高分悬疑电影《母亲》
88 播放
这是一部让人看完绝望的电影,一位平凡的母亲为了让自己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免受牢狱之灾,为儿子洗脱杀人罪名而孤军奋战的电影,影片在杂乱纷扰的社会面前探讨了复杂的人性。 影片采用破解悬疑案的形式,通过不断穿插回忆的叙事方式,不仅将故事的真相步步揭示,还将人性的复杂--步步解析。本片的整体风格压抑,但在压抑中也饱含了浓厚的情感,在平静中蕴含了巨大的力量。 一天,城里发生了严重的谋杀案。可怜的儿子不知道为何成了头号的嫌疑犯。警方其实没有证据,但是妄下结论怀疑儿子是杀人犯。另一方面,儿子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急于要将案件了结的警方,不认为这样草率调查案件有任何问题,并很快将儿子拘捕。辩方的律师即无能又不可靠,儿子看来难逃定罪的命运,在别无选择下,母亲被逼自己展开调查 ,以证明儿子的清白。 在随后的情节里母亲在得知儿子被认定是凶手后给路人发传单来帮儿子洗脱罪名:二人闯人葬礼申冤甚至被死者家属打耳光;偷偷跑到儿子的朋友镇泰家中搜集证据。这些情节将母亲对儿子的爱更进-一步展示给了观众。而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母亲将儿子杀人的唯一一目击者杀死并毁尸灭迹。导演也正是通过这 一神来之 笔,将母爱的上限延伸到了可以为其毁灭对儿子有威胁的人或事物的程度。也正是在此时母亲的伟大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但人性的丑陋和自私也一览无遗。
编辑于 2024-03-03 18:14· 77 次播放
韩国R级猛片《母亲》!真敢拍,够变态无下限!
48.4 万播放 · 37 赞同
韩国R级猛片《母亲》!真敢拍,够变态无下限!
发布于 2023-04-01 17:54· 896 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