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

在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在调节中心处,即所有商品供需均衡时,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由两种商品蕴含的抽象社会必要劳动量之比决定。劳动价值论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最抽象的基础;但由于其过于抽…
管理

详细内容

劳动价值论是一种认为商品的价格由其内在蕴含的抽象人类劳动量决定的理论。

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是它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最抽象的基础。

劳动价值论的局限是由于其过于抽象而无法直接用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中的所有现象。


澄清关于劳动价值论的错误观点:

  1. 劳动价值论是用来直接解释现实中的市场价格的。
  2. 劳动价值论要求完全竞争,前提假设太严苛。
  3. 劳动价值论试图解释珍贵艺术品和沙漠中的矿泉水问题,然后失败了,因此它错了。
  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只用劳动价值论解释一切价格现象。
  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劳动价值论完美到可以解释一切,不需要什么生产价格论等等。
  6. 劳动价值论只考虑了劳动,没像主流经济学那样考虑资本。
  7. 劳动价值论和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概念是一致的。
  8. 劳动价值论没有考虑到人的需求。
  9. 没有方法实证检验劳动价值论。
  10. 劳动价值论只是一种相对价格理论。


关于如何正确理解劳动价值论,可以参考以下这两个视频

【讲座】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论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劳动价值论与生产价格论02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目录

  1. 什么是现代古典经济学?
  2. 两种不同的均衡概念:作为可实现状态的均衡(主流经济学)和作为调节中心的均衡(现代古典经济学)
  3. 调节中心
  4. 简单商品经济
  5. 劳动价值论LTV
  6.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NLT
  7. 经验检验
  8. 劳动价值论:作用与局限
  9. 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相对价格理论
  10. 反思:对现实经济的抽象,真的是“别无替代”吗?

什么是现代古典经济学(Modern Classical Economics)

现代古典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主要以吸收了投入产出分析以及斯拉法数理框架为主要特征,大规模借鉴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非主流经济学学派之一。我个人认为可以将现代古典经济学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版本。

两种不同的均衡概念:作为可实现状态的均衡(主流经济学)和作为调节中心的均衡(现代古典经济学)

首先说一下两派对均衡理解的相同点:

  1. 均衡本身是供需相等的[1]
  2. 均衡意味着各行业有着相同的会计利润(率)。请注意,第二点现代古典只在生产价格这个抽象层次上赞同。也就是说只有在生产价格这个抽象层次上两派有该共同点。但是在简单商品经济层次(即劳动价值论适用的抽象层次上)和现实资本主义层次上。现代古典经济学均不认可这个主张。

现代古典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都对均衡概念予以极大的关注。然而两者对均衡的理解有所不同。

主流经济学最常用的均衡概念是“均衡是一种可实现状态”。例如,在供需曲线图里,市场价格在供给和需求两大力量的推动下从非均衡状态走向均衡状态。在主流经济学中,只要其他条件不变,均衡价格一定会实现。

相反,现代古典经济学将均衡理解为调节中心。这是一种非常动态的理解。现代古典经济学不要求商品的实际价格一定要达到均衡价格状态,而是要求商品的实际价格要围绕着该均衡波动。换句话说,均衡调节着实际价格。使得实际价格在偏离均衡时,均衡能通过调节机制使实际价格向自身回落。

以物理中的原子为例。如果电子是实际价格,那么均衡(调节中心)就是原子核。电子必须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好像实际价格必须围绕着均衡做运动。

两种不同的均衡概念也意味着现代古典经济学用不着主流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市场等概念。实际上,主流经济学许多看似脱离现实的假设,正是为了保证均衡可以实现而做的(例如有关完全竞争市场的各种假设)。

因此,认为现代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论需要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作为理论前提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想法。劳动价值论和生产价格论的得出是通过对市场竞争机制的抽象得出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文列出。

调节中心

现代古典主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竞争制度。既然是竞争制度,资本主义便有其内在的铁的秩序和运行机理。

那什么是“资本主义铁的秩序和运行机理”?现代古典在不同的抽象层次上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1. 在简单商品经济的抽象层次上,调节中心是商品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价值论)
  2. 在相对抽象的资本主义层次上,调节中心是商品的生产价格。(生产价格论)
  3. 在现实的资本主义层次上,调节中心是调节资本的生产价格。(调节资本的生产价格论)

本问题主要讨论的是劳动价值论,因此对于生产价格论和调节资本的生产价格论,我不会在这里赘述。

简单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富有竞争性。因此,无论是现代古典经济学的超级祖师爷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还是一代目马克思,都试图通过一个极为抽象的模型来把握竞争机制的最基本特征;并且试图推导出在这种极为抽象的情况下,商品的相对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简单商品经济正是这样的一种抽象模型,正如前文所说,它把握了竞争机制的最一般特征,但是抽象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简单商品经济里没有资本家与工人之分,每个人都是“自我雇佣”的小生产者。

为何我们要在最抽象的简单商品层次上抽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因为即使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商品经济本身在人人都是小生产者的情况下也可以产生竞争机制。

那么,什么是简单商品经济?现代古典经济学认为简单商品经济有且只拥有下面四个特征:

(1)没有雇佣关系,人人皆为自己打工;

(2)人们购买原料(记做成本),并耗费劳动来制成商品,通过售卖以获得收益。且收益与成本之差为自己的(会计)收入;

(3) 简单商品经济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经济。因此,人们会在简单商品经济中追求(会计)收入的一致。换句话说,简单商品经济的调节中心本身是使各行业收入一致的价格。而调节中心则通过竞争机制使每一个人追求收入一致(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很难真正实现一致)。这种收入,以每小时简单劳动[2]的报酬为核量单位。

(4)生产的商品是可以通过社会再生产活动来再生产出来的商品。

以上四个条件多一个不行,少一个也不行。只有在这四个条件的限定下,现代古典才承认劳动价值论的命题是成立的。例如经常提到的珍贵艺术品问题。珍贵艺术品无法社会再生产,违背了前提条件(4),因此劳动价值论不适用于解释珍贵艺术品的价格决定问题。我求求知乎各位经济学大手子了,别再用珍贵艺术品(还有那个沙漠里高价卖水的奸商)反驳劳动价值论了。我们压根就没想用劳动价值论解释珍贵艺术品的价格。

但是假定(4)依然是合理的,无论是斯密、李嘉图还是马克思,都认为现实生活中能够通过再生产活动生产出来的商品占了全部商品的绝大多数。因此假定(4)是一个合理抽象。

劳动价值论LTV

劳动价值论只在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下完全适用。超出这个范围,例如你引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那么劳动价值论就需要修改成生产价格论。

劳动价值论的经典命题是:在简单商品经济的前提下(这一点几乎所有人都忘了),在调节中心处,即所有商品供需均衡时(好多人要么理解为了主流经济学的一般均衡,要么以为劳动价值论是在解释实际价格而不是均衡价格的相对比率),两种商品之间的相对价格由两种商品蕴含的抽象社会必要劳动量之比决定(这里又有一些人错误的理解为这里的劳动只是主流经济学中的劳动要素L)。

为什么现代古典经济学拒绝了通俗说法,即供需决定均衡价格?因为这相当于什么也没解释。供需作为两种力量,在均衡处的力量是相等而因此相互抵消的。如果供给的力量大于需求的力量,那么必然会导致价格下降;反过来,如果供给力小于需求力,价格会升高。因此只有在供需力量相等而抵消处,价格才是稳定的。这就好比在经典物理学里,一个因受力达到均衡状态而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此时的速度并不由其身上所受的力的大小而决定,而是由本身一开始的初速度而决定。类似的,当我们研究作为调节中心的均衡时,其本身的决定也不是由交换领域的种种因素决定的,而是由其“内在”的因素,即生产领域内的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SNLT

现在,为了说明劳动价值论的命题在数学上是如何成立的,请考虑下面一个简单商品经济模型:一个社会只生产谷物和铁两种商品。并且该社会有着如下的投入产出结构:

500cn+24ir+8hr·10N_{cn}\rightarrow800cn\\ 180cn+6ir+8hr·5N_{ir}\rightarrow60ir\\ w=8cn+2ir

cn代表谷物,ir代表铁,hr代表劳动时长[4],N代表生产者个数,w代表每个生产者的实际收入。

这个经济实现了供需均衡。该经济体产出了800cn(即谷物供给是800个单位),且其中有680cn投入了生产中,120cn用于生产者的个人消费,因此谷物需求也是800个单位。同理,该经济体产出并供给了60ir,其中30ir用于满足生产需求,30ir用于满足个人需求。因此铁的供需也是均衡的。

注意到该经济体没有经济剩余,所有生产出来的谷物和铁都被消费掉了(简单再生产)。因此,这个经济体耗费的劳动时间刚好足以维持自己的存在。所以,在该投入产出模型中,耗费在每种商品上的劳动时间代表的是为了维持这个经济体简单再生产而在每种商品上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现在,我们来求每个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被称为价值[5],我们用字母v表示:

500v_{cn}+24v_{ir}+80=800cn\\ 180v_{cn}+6v_{ir}+40=60ir\\

解该方程组,我们有谷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v_{cn}=4/9hr
,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v_{ir}=20/9 hr
。因此铁与谷物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比为5。


另外,我们注意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

假设我们令谷物价格

p_{cn}=0.82
,钢铁价格
p_{ir}=3.65
,那么铁与谷物的价格之比就是4.451。

在这种情况下,该相对价格比可以成为调节中心吗?答案是不能,因为不同行业的生产者之间的收入不同:

\begin{array}{c|c} \text{} & \text{谷物部门}&\text{钢铁部门} &\text{总计}\\ \hline 谷物投入& 500 & 180\\ 钢铁投入 & 24 & 6\\ 劳动时间 & 80 & 40\\ 产品总量 & 800 & 60\\ 收益 & 656元 & 219元 & 875元\\ 成本 & 497.6元 & 169.5元\\ 收入(=收益-成本)& 158.4元 & 49.5元\\ 每小时收入 & \color{red} {\text{1.98元}}\ &  \color{red} {\text{1.24元}}\ \end{array}\\


那么,什么样的价格比率才能使个行业生产者的收入一致,以至于可以成为调节中心?我们保持总收益为875元不变,以剔除通胀的影响。

答案是,当收入一致时,谷物价格为0.795元,铁价格为3.9773元。

\begin{array}{c|c} \text{} & \text{谷物部门}&\text{钢铁部门} &\text{总计}\\ \hline 谷物投入& 500 & 180\\ 钢铁投入 & 24 & 6\\ 劳动时间 & 80 & 40\\ 产品总量 & 800 & 60\\ 收益 & 636.36元 & 238.64元 & 875元\\ 成本 & 493.18元 & 167.05元\\ 收入(=收益-成本)& 143.18元 & 71.59元\\ 每小时收入 & \color{red} {\text{1.79元}}\ &  \color{red} {\text{1.79元}}\ \end{array}\\

显而易见,此时铁价格与谷物价格之比=3.9773/0.795刚好也是5[6]。而5也是两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比的比值。因此,我们在数理层面上证明了劳动价值论。

经验检验

劳动价值论不仅在理论层面上是可靠的,在一系列经验检验中也被证明是对现实市场价格的良好近似。一般认为,市场价格对价值(直接价格[7])的偏离不会超过20%。一般说来,价值对市场价格的近似度大概在85%到90%左右。

这里推荐几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手段和统计学手段检验并证明劳动价值论的文章:

冯志轩:《国际价值、国际生产价格和利润平均化:一个经验研究》

马梦挺:《价值、生产价格的经验估计方法;应用与评价》

法茹恩,马乔夫:《混沌原理》(The Laws of Chaos

Anwar Shaikh: Capitalism: Competition, Conflict, Crises. Chapter 9: Competition and Inter-Industrial Relative Prices.

Lefteris Tsoulfidis & Persefoni Tsaliki: Classical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Modern Capitalism: Theories of Value, Competition , Trade and Long Cycles. Chapter 4: Labour Values, Price of Production and Wage Rate of Profit Curves in Actual Economies.

劳动价值论:作用与局限

劳动价值论在现代古典经济学里,发挥着重要的基石作用。后续的一系列理论,例如剩余价值论、生产价格论和真实竞争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劳动价值论。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参考我在回答开头放置的两段视频。

但是,劳动价值论本身也具有局限性。

首先,劳动价值论无法或不能完全解释所有商品的价格决定机制。例如,无法再生产的珍贵艺术品,在沙漠中用来让奸商趁火打劫的矿泉水都不是劳动价值论可以解释的。再比如,现实世界中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涉及到了利润分配,而在劳动价值论本身的框架中,由于我们没有引入雇佣关系,我们还不能完全解释利润的来源和利润的分配。

其次,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解释在调节中心处商品相对价格如何决定的理论,无法解释在实际价格偏离调节中心时价格的大小是如何决定的。为了解释市场价格的大小决定因素,我们必须在现有的相对价格理论基础之上进行再研究。为此,我个人认为现代古典经济学应当考虑行为主体的主观因素(例如主观评价)在实际价格偏离调节中心的过程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我个人将研究“实际价格如何偏离调节中心的”理论称为“偏离理论”,将研究“人的主观因素如何影响偏离过程”的理论称之为“主观侧理论”。

我在这里给出几个可能对现代古典经济学发展出一套完整严密的偏离论和主观侧理论可能有帮助的几种思想来源:

  1. 主流经济学。主流经济学向来秉持原子主义方法论。尽管我们对该方法论抱有异议,主流经济学的一些思想和建模手法可能会对现代古典经济学有用。
  2. 奥派经济学。这个来源可能比较令人惊讶,因为印象里马克思主义(现代古典)和奥派水火不相容。但是,奥派向来自称自己研究的是“人的行动学”。因此,其对人的主观因素的研究也可能有用。
  3.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一套(但是比较粗糙)消费者选择理论和厂商的生产决策论。由于后凯和现代古典的在谱系上相近,后凯可能是被现代古典最先成功借鉴的学派。
  4. 行为经济学。这里的行为经济学既包括老行为经济学,也包括新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因此有可能有用。
  5. 神经经济学。研究人的经济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6. 心理学。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心理学。
  7. 演化经济学。人的主观行动的演化也会对偏离过程产生影响,因此演化经济学可能有用。
  8. 制度经济学。制度对人主观的重要影响不用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这个列表里,很多学派之间的方法论是冲突的。因此假若现代古典想要发展出偏离理论和主观侧理论,必然涉及到对上述内容的有原则取舍。

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相对价格理论

劳动价值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其关于商品相对价格的命题。因此,很多人会错误认为劳动价值论只是一种相对价格理论而已。然而,这种观点是错的。

劳动价值论背后有着丰富的社会学内涵:例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权力问题。不仅如此,劳动价值论还刺激了一系列有关规范经济学的问题。例如:何种分配制度是合理的。

如果说劳动价值论的容量是1G,那么其相对价格理论只是其中的几百MB罢了。我们要反对两种错误说法:一种是认为1G的东西只有几百MB;一种是认为这1G的东西里没有这几百MB。

反思:对现实经济的抽象,真的是“别无替代”吗?

在这篇长回答里,我提到了作为基准理论的劳动价值论的四个前提假设:

(1)没有雇佣关系,人人皆为自己打工;
(2)人们购买原料(记做成本),并耗费劳动来制成商品,通过售卖以获得收益。且收益与成本之差为自己的(会计)收入;
(3) 简单商品经济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经济。因此,人们会在简单商品经济中追求(会计)收入的一致。换句话说,简单商品经济的调节中心本身是使各行业收入一致的价格。而调节中心则通过竞争机制使每一个人追求收入一致(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很难真正实现一致)。这种收入,以每小时简单劳动[2]的报酬为核量单位。
(4)生产的商品是可以通过社会再生产活动来再生产出来的商品。

长久以来,我们被主流经济学家灌输这样一个观念,即主流经济学许多过于脱离现实的假设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真空球形鸡”。换句话说,主流经济学家认为,那些假设是别无替代的。他们一遍又一遍的以物理学中的在无摩擦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举例,以此为主流体系辩护。然而我们看到,现代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也可以用物理学例子来类比,并且看起来更合理。

例如,作为基准模型的完全竞争模型,就有多个连主流经济学家自己都承认不现实的假设:

(1)市场上有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
(2)他们都只是价格的接收者,竞争地位平等。
(3)生产者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无区别的)。
(4)资源自由流动。
(5)市场信息畅通。
(6)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基本没有,厂商加入或者退出市场完全自由。

百科摘录
8
为什么现代西方经济学抛弃了劳动价值论?下的回答内容摘录
劳动价值论是在客观价值论的基础上演绎来的,客观价值论解释不了价格成因,你指望劳动价值论解释价格成因?管他怎么矫揉造作,衍生出无数新概念,解释出来也是错的——逻辑基础就是错的,再怎么发挥演绎也是错的。
知乎小知 摘录于 2020-04-24
劳动价值论和边际效用价值论到底该如何理解?下的回答内容摘录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边际效应价值论认为,效用是物对人的有用性,表现为人在消费物品时的评价。举个例子,站在效用价值论的角度,你在沙漠中,对你而言一壶水的价值甚至高于一颗钻石,然而劳动价值论看来,水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它根本不包含人的劳动。
知乎小知 摘录于 2020-04-24
计划经济为何效率低?下的回答内容摘录
劳动价值论是不承认价值规律,也不承认价格,利润等散发着铜臭味的概念。没有了价值规律,何来商品贸易或者交易,没有了交易,也就没有了经济学的比较优势的发挥,也就没有了社会分工的必要。所以,只要搞劳动价值论下的计划经济,就自然而然是搞封闭贸易,自给自足的经济。苏联如此,中国如此,朝鲜也如此。
知乎小知 摘录于 2020-04-24
讨论量
16.1 万
 
帮助中心
知乎隐私保护指引 联系我们
 
举报中心
涉未成年举报 网络谣言举报 涉企侵权举报
 
关于知乎
下载知乎 知乎招聘 知乎指南 知乎协议
京 ICP 证 110745 号 · 京 ICP 备 13052560 号 - 1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088 号 · 京网文[2022]2674-081 号 ·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2)第00334号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6591号 · 服务热线:400-919-0001 · Investor Relations · © 2024 知乎 北京智者天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82716601 · 举报邮箱:jubao@zhihu.com
本站提供适老化无障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