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族谱
华夏谱库 我的族谱 族谱体例 特色优势 家庭谱介绍 常见问题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新闻动态

郭氏十大祠堂——湖北阳新汾阳堂郭氏宗祠

2016-07-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994
转发:0
评论:0
郭氏十大祠堂——湖北阳新汾阳堂郭氏宗祠,   鄂东南郭姓系子仪公六子暧公及八子映公后裔,尊子仪公为一世祖。据族谱记载,子
     鄂东南郭姓系子仪公六子暧公及八子映公后裔,尊子仪公为一世祖。据族谱记载,子仪公生八子。六子暧公派下二十四世祖元化公生保一、保二,保一生华一,保二生华二、华三、华四、华五、华六、华七,简称七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1399年),由江西吉安府吉水县迁武昌府各地。华一公迁居大冶,华二公迁居鄂州、黄石,华三、华四、华五、华六公定居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华七公迁居黄冈市团风县及江西吉水。
族谱网——郭氏十大祠堂——湖北阳新汾阳堂郭氏宗祠
     随着人口繁衍,迁徙频繁,七华部分后裔陆续迁往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江西、湖北郧阳、十堰等地,部分侨居海外,共约六万人口。
一、源流
       据大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郭氏宗谱*源流总序》记载:“元顺帝元年(公元1333年),正纲公乡贡授江西南昌府武宁县学正。值红巾寇乱,吉安被陷,迷归,卒于官。生子二,长元龙,因寓于武宁之眼头;次元化,因寓于建昌之土平头。化生保一、保二。保一生华一;保二生华二三四五六七。”而另一本大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的《郭氏宗谱·源流总序》与其大致相符,只是正纲公的官职略有出入,记载道:“正纲公举乡贡授豫章吉安府永寗县(今井冈山市)学正,因徐寿辉乱未归,遂于南康府建昌县家焉。”
      元末年间,适逢红巾起义,抗元浪潮迭起,两湖地区战乱连连,社会动荡,人口锐减。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组织部分江西人氏迁往湖南、湖北,拖家带口奔走四方的移民络绎不绝。就在此时,郭家七华兄弟从建昌出发,乘船西行,穿长江,过富水,来到了湖北武昌府兴国州,各自择地落业。相传七华兄弟曾共同立下“遇头居遇滩止”的誓言,遂以有“头”为名的地方定居下来。华一公居石嘴头又迁姜头(今大冶金湖),华二公居颜头(今大冶境内),华三公居长滩水磨头(今通山县大畈)后迁大陂头(今龙港郭家垅村),华四公居冷井金头(今浮屠龙井郭村),华五公居阳辛嘴头(今龙港阳辛村附近),华六公居焦滩梁头(今龙港大桥铺村),华七公年幼,与华三公同居数年后,仍转去豫章箬头居住。
二、宗祠
    郭氏宗祠始建于乾隆甲戌年(1754年),位于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大桥铺村,地处富河北岸、望夫山南麓。道光戊戌年(1838年)第二次重建,民国壬子年(1912年)第三次重建。二战期间,宗祠被日寇捣毁。民国丁亥年(1947年)第四次重建,因内战爆发,被迫停建,工程未竣工,只留下残垣断壁。
     时隔60年,2006年子仪公六子暧公派下九大支系及八子映公派分支系,涉及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西塞山区、阳新县、大冶市,黄冈市团风县、浠水县、武穴市,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鄂州市,江西省武宁县,陕西省三阳县、安康市,安徽省金寨县等地区宗亲,在原地址进行第五次重建,宗祠占地面积158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平方米。新建的宗祠古朴典雅,蔚为壮观。
三、宗谱
    首届宗谱修订于乾隆甲午年(1774年),后历经六次续修,2008年组织了第八次宗谱续修工作,2009年宗谱付梓。第八届宗谱共四十卷,其中谱首三卷,世系37卷。谱首三卷共十篇,以章节分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世系源流和各支派脉络清晰,排行对应排序,规范统一。从42世后,排行统一为:“步肇西邦,庆衍盛唐,位高勋炳,忠靖武扬,功奇业富,桂馥兰芳,克绳前美,裕后绵长”。此次参修范围广泛,遍及鄂、赣、皖、陕等省,涉及97个庄门,五万余人口。
族谱网——郭氏十大祠堂——湖北阳新汾阳堂郭氏宗祠
四、祭祀
    在郭氏宗祠举行祭祀活动历史悠久。自宗祠建成后,就有春秋二祭之习俗。清末至民国期间,郭氏以庄门地域划分为16祭,祭祀活动和费用由当值庄门负责。
      为弘扬郭氏文化,从2010年起,将每年古历三月二十三日定为祭祀日,在宗祠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持续三天三夜,黄石市文化局已将郭氏祭祀活动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2015年已申报省级非遗。
五、组织
     2008年,在郭氏宗祠成立了“鄂赣皖陕郭氏宗亲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协调各支派关系,处理相关族务工作。
2009年,在郭氏宗祠又成立了“郭氏希望之星促进会”。促进会的主要宗旨是:筹集资金,奖励郭氏学子,激励家长教育子女成才。促进会成立后,先后设立了以郭亮先生冠名的“郭亮基金”和以龙庆先生冠名的“龙庆基金”。促进会利用募集的资金,奖励考上一类大学和研究生的郭氏学子,向培养子女成才的模范家庭颁发奖金和证书,向完不成学业的特困生进行救助。
六、历史及近代名人:
    在中华民族百家姓的大家庭中,郭姓是名列第十八位的大姓之一,纵观历史文献,郭姓朝朝有宗彦,代代出英贤。阳新支派也是人文蔚起,人才辈出。历史上有统护将军1人,进士3人,吏部仕郎1人,光禄大夫1人,文林郎、修职郎、承德郎、登士郎计24人,六品、八品、九品之职计6人。
其中部份历史及近代名人详述如下:
      郭   衮:生卒不详。北宋兴国军永兴里人。(兴国州志·进士》载:郭衮,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丙戌科(贾黯榜)进士。
      郭良肱:生卒不详。北宋兴国军永兴里人。《兴国州志·进士》载:郭良肱,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丁酉科(章衡榜)进士。
      郭  浃:字从仁,号南坡。生卒不详。明兴国州银山庄人。弘治六年(1493午)癸酉科(毛澄榜)三甲九十名,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南京巡按,河南道监察御史,按察使司佥事。善诗,著有《铁壁诗抄》,已散失,现有部分散诗存于世。   
       郭华三:生卒不详。军中表功号为断山。元末时期,被朝廷诏封为安尉使,统兵剿匪,屡立战功,后敕勃封为统护将军。《郭氏宗谱》有记载。
       郭寿万:(1454--1533年)华三公派下四门庄落业祖,明朝时期,因灾年购粮赈贫恩奖义宰大夫。传详于《郭氏宗谱》谱首。
       郭维楚(1628--1692年) 华六公派下梁头庄人。字银汉,号平溪,明廪庠生,清顺治甲午科正贡,丙申宝授通山县教谕,转任新田县学正,后升任永州正堂。传详于《郭氏宗谱》谱首。
       郭尚澍:(1780--1839年) 华六公派下梁头庄人。官印书,字作霖,号湘帆,一号拜石山人,廪庠生,清嘉庆癸酉科拨贡,乙卯科乡试举人,道光乙科大祧二等级教渝,原任宣恩县儒学正堂,政绩卓异,后升任来凤县正堂。传详于(郭氏宗谱》谱首。
       郭承法:(1811—1899年) 华三公派下四门庄人。清季诏封例赠文林郎勃封承德郎,例封其妻应氏为安人。传详于《郭氏宗谱》谱首。
       郭金陵:(1846--1928年) 华三公派下四门庄人。号汉屏,榜名铭鼎。清光绪乙酉科举人,历任江西永新、永宁、安仁等县知县,钦加光禄寺署正职衔封承德郎。传详于《郭氏宗谱》谱首。
       郭均淑:生卒不详。华四公派下三溪龙井庄人。明洪武年间,勃赐银青光禄大夫职衔。  (郭氏宗谱》有记载。
      郭庆春:(1906--1959年) 华六公派下坑口庄人。。1927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红军。先后担任特务连副连长,营长,团政委,左眼负伤失明,参加过长征。解放后任山西省太原疗养院院长,获二等乙级革命军人残废证。1959年病故,葬双塔寺烈士陵园。《阳新县志》有记载。
      郭茂溪:(1920-2010)华三公派下四门庄人,早年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后从教,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投笔从戍。1965年于台湾以陆军步兵中校衔职申请退役,随后转入市政工作至退休,曾先后任世界郭氏宗亲总会第五届理事兼秘书长,《环球郭氏宗谱》编纂委员会委员。《环球郭氏宗谱》和《郭氏宗谱》均有记载。
     郭茂炳:(1913- ? )华三公派下四门庄人,早年毕业于省立莲塘师范学校,后从教、抗日军兴,发自爱国热情投笔从戍,报考国军空军学校并毕业,对日空战50余次,多次荣立战功并获奖,晚年于台湾以空军上校组长衔职退休。《环球郭氏宗谱》和《郭氏宗谱》均有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
朱元璋
#
元顺帝
#
宋仁宗
#
乾隆
#
徐寿辉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汉族。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参加郭子兴军改名元璋。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朱元璋出身平民,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统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兴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并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领各
相关族谱
朱氏宗谱 [52卷] 朱氏宗谱 [52卷] 朱氏宗谱 [52卷] 朱氏宗谱 [52卷] 朱氏宗谱 [52卷]
元顺帝
元惠宗妥懽贴睦尔(蒙古语:ᠲᠣᠭᠠᠨᠲᠡᠮᠦᠷ,鲍培转写:toγantemür,西里尔字母:Тогоонтөмөр,1320年5月25日-1370年5月27日),清刊《元史》、清修《续资治通鉴》改译托欢特穆尔,元朝庙号为惠宗,蒙古语称号乌哈噶图汗(蒙古语:ᠤᠬᠠᠭᠠᠲᠤ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uqaγatuqaγan,西里尔字母:Ухаантхаан;或蒙古语:ᠤᠬᠠᠭᠠᠨ ᠲᠤ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uqaγan-tuqaγan),明朝谥号为顺皇帝,又称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元朝第十一位皇帝,
相关族谱
原州元氏世谱 原州元氏世谱 原州元氏世谱 原州元氏世谱 原州元氏世谱
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母李宸妃。赵祯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受封为庆国公,八年(1015年)受封为寿春郡王;天禧元年(1017年)进中书令,二年(1018年)进封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1023年改年号为天圣;1063年驾崩于汴梁皇宫中,享年54岁,在位四十一年。
相关族谱
宋氏支谱 宋氏支谱 宋氏支谱 宋氏支谱 宋氏支谱
徐寿辉
徐寿辉(约1310年-1360年),一名真一,又作真逸。罗田县多云乡上五堡(今属湖北)人,元末长江中上游红巾军领袖,建国号天完,后遭部将陈友谅杀害。
相关族谱
浦阳上徐徐氏宗谱 [6卷] 浦阳上徐徐氏宗谱 [6卷] 浦阳上徐徐氏宗谱 [6卷] 浦阳上徐徐氏宗谱 [6卷] 浦阳上徐徐氏宗谱 [6卷]
展开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home.title}}
{{home.channelName}}
{{ news.releaseDate.split(' ')[0] }}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24小时热门

开门七件事是哪些事?
162
0
满月传统习俗剃胎发:文化传承中婴儿健康的科学解释
612
0
长沙童谣:月亮粑粑、谢谢你的茶、牵羊卖羊、打铁歌
450
0
九紫离火运来了!这二十年离火大运什么行业适合做?什么行业不能做?
1321
0
越南四次归属中国:历史回顾千年战争与归属纠葛
513
0

推荐阅读

· 郭氏祠堂重现雄狮
解放前,郭氏祠堂大门外有两座雄狮,非常高大威猛。后来遭到破坏。郭氏祠堂位于内乡县湍东镇庞营村境内,同治9年开始修建历时三年建成,距今已有138年。郭氏祠堂,南北长75米,东西长23米,建筑面积716平方米。整个建筑,依中轴线三进四院,祠宇设计独特,结构精湛,艺术精巧,极富中原地区建筑风情特色,里边砖雕、木雕、石雕风格独特,院内古木参天,相传郭营村郭氏为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后裔,因而,郭氏祠堂与其他祠堂不同,祠堂内龙头兽脊,钢叉铁戟,雕梁画柱,颇为考究。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郭氏祠堂在建设之初,即开辟为义学,清末民初,改为小学,抗日战争期间,县城一小迁至郭氏祠堂办学,建国后,郭氏祠堂一度办有初中、小学,至1996年,学校从郭氏祠堂迁出,郭氏祠堂见证乐清、民国、新中国的基础教育,有独特的史料价值,并为各个时期建设培养了大批的人才。郭氏祠堂的结构和布局深刻地反映了中原地区的种族观、道德观、...
· ​朝晖下的祠堂(郭塱郭氏宗祠)
朝晖下的祠堂(郭塱郭氏宗祠)
· 内乡县湍东镇郭氏祠堂
内乡县湍东镇郭营有一个郭氏祠堂,始建于清同治年间,如今保存完整。郭姓属于大姓,凡郭姓聚集地,均有祠堂,但延续至今,保存完整得很少,郭营村的郭氏祠堂是个例外。作为郭氏后人,倍感亲切和好奇。也感谢郭营村本家人的邀请,能让我有幸于辛丑年桂月目睹郭氏祠堂真容。郭氏祠堂,一座古老的大祠堂郭氏祠堂是一处古色古香的砖瓦结构古建筑群,三进四院,古木参天,石碑林立,相当气派。四个人合抱粗的银杏树,古老又沧桑,见证着祠堂的久远。相传,郭营的郭氏系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后裔,自明朝山西洪洞县小郭庄迁移至此。据郭营村走出的内乡县第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郭学志讲,郭氏祠堂,为郭营村郭姓第六代郭瑶池所建。郭瑶池逝世后,祠堂尚未完工。后在其后人的努力下,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腊月正式建成。整个祠堂建筑群,南北长75米,东西长23米,占地2.59亩,建筑面积716平方米。有拜殿,正殿,会客室伙房等组成,其中正殿存放...
· 走访古祠堂:400年郭氏祠堂古风犹存
撰文/摄影信息时报记者刘诗敏坐落于广州市番禺厦虼宓墓氏祠堂距今有四百多年历史,曾是郭氏族人的祭祀、聚会议事的重要场所,如今已成为村民休闲娱乐之地,仍保留宗族祭祀功能。地址:番禺区厦虼走访对象:厦虼骞氏祠堂祠堂正面,红色对联说明了厦蚬氏源自汾阳。碑记记载:祠堂建于明朝期间多次更名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夏虮甭飞系墓氏祠堂,发现祠堂镶嵌在厦蜓校内,但与校园不相通。在学校现代建筑的映衬下其岭南特色的古代建筑特征更为凸显。郭氏宗祠呈三间两进格局,祠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造型,铺设绿琉璃瓦。祠堂大门外立两石墩,墩上各设一米高石碑,气势雄伟。祠堂头门面阔三间,次间以大理石建包台,深约3.1米,包台设柱廊,柱廊上端采用有地方色彩的“虾公梁”,与精美壁画互相衬托,宁静通透。头面明间设中门,门额上用赤红漆书“郭氏宗祠”,门匾左边刻有“光绪元年仲冬重修”字样。祠庙后堂为光远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祠堂建筑内部以青砖灰石...
· 郭氏宗祠
郭氏宗祠郭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位于广州市芳村区东漖街龙溪东路仁秀坊185号[1]的郭氏大宗祠便是郭子仪的后裔迁居羊城后所修建的一座大宗祠。据介绍,郭子仪后裔传至第25代和第26代时,在芳村东漖的居住者已达6000人左右。万历年(1577年)第一次重修。清康熙、乾隆、宣统年间又重修。1993年再由海外港澳乡亲捐资重修。祠堂建筑风格堪称典范,整个祠堂由青石砖瓦打造而成,其中主体建筑前的走廊上由四根方方正正的“檐柱”支撑,每根“檐柱”的整体均由一块石料打凿而成,“檐柱”上搭建了四根长短不一的房梁,呈阶梯形牢牢地将整个屋顶支撑而起。其中最下面的房梁从“檐柱”上突出,上面的花纹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其精美程度令人惊叹。在祠堂的两侧各有一块彩色浮雕图案,上面的花鸟造型呼之欲出。木制对联长度羊城称最。祠外古朴陈旧但风采依然不减...

知识互答

家谱制作软件有哪些?免费家谱制作工具有哪些
有哪些免费的家谱制作软件?
家谱制作软件到底哪个最好用?有免费的吗?
当前家族谱修谱软件哪个好?
家族谱用什么软件做?哪个最好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