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首页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战胜内心恐惧的三个秘密

01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情绪上的问题。


最常见的,就是恐惧。

5A9C


比如怕黑,怕与人交往,怕失去工作,怕亲密关系出现问题,等等。


恐惧是一种让人痛苦的一种体验,让人难以忍受。


为了避免这种痛苦,我们会本能地蜷缩起来,以免受更多的伤害。


这个时候,我们又会被一种挫败感所困扰。


“你太懦弱了!”

“你一点也不勇敢!”


我们的观念里,总是下意识地认为:


感到恐惧,是一种内心不够强大的表现。


在《惧动力:拓展自我的根本力量》的作者苏珊看来,这是对恐惧的误解。



 02 



苏珊认为,关于恐惧,有很多容易被人忽视的秘密。


这里,我们分享其中三个。


秘密一:只要我们还在成长,恐惧就会一路随行。


人们经常有一种幻想,似乎真正强大的人,是不会感到恐惧的。


所以,只要我们拼命修炼自己,到一定境界后,就可以无所畏惧。


其实,恐惧是每一个人精神世界里的生命底色。

B9CF


它就像刻在我们DNA里面一样,“生命不息,恐惧就在”。


所以,我们唯一能够做的,不是消灭它,而是与恐惧同行。



 03 



秘密二:想让自己不害怕一件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动手去做这件事。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


比如面对危险,我们都会躲得远远的,以确保自身安全。


有些问题可以逃避,但也有很多,你很难逃避。


比如害怕与人交往。


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会逃离人群,用宅在家里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但,人是群体性的动物。

67D3

一个人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就必须与人打交道。


对类似这样的事情,一味的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


这个时候,化解问题的秘诀只有一个:


行动起来,去直面它。


我们的自信心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一点点激发出来的。


就像《权力的游戏》中说的:


“一个人唯有在害怕的时候才能够勇敢。”



 04 



秘密三:想象出来的恐惧,比真实的恐惧更可怕。


人人都有恐惧,但我们很少意识到这样一种事实:


这个世界上,真正值得恐惧的事其实很少。


大多数恐惧,来源于我们的想象。


比如,有的人害怕在人多的场合讲话,总是担心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看法。一旦自己讲的不好,或者某个细节不表达不当,就感觉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其实,当我们回想一下自己作为观众在看别人讲话的时候,并没有想的那么多。


即使讲话的人有什么差错,也很少会在意,或者马上就忘记了。


也就是说,面对公众讲话时的那种紧张和压力,更多是源于想象,而非事实。


我们内心最擅长的,就是自己制造恐惧,自己吓唬自己。



 05 



了解了恐惧的秘密后,你会发现,面对恐惧时,我们是有两种视角的。


一种是弱者视角。


弱者面对问题的时候,会沉浸在无助和无力的情绪旋涡中,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觉得自己永远在被伤害。


结果就是,陷入到心理瘫痪之中,被恐惧掌控。


另一种是强者视角。


当弱者想“这是个麻烦”的时候,强者会想:


“这是个机遇。”


当弱者想“生活就是挣扎”的时候,强者会想:


“生活是一场探险。”

33DD


当弱者想“糟透了”的时候,强者想说:


“这是个让我增长见识的经历。”



 06 



总之,如果说弱者把恐惧当成一种痛苦的话,强者就是走向另一面,把恐惧当成推动自己不断成长的动力源泉。


这样的人,用苏珊的话说,就是拥有了惧动力的人。


所谓惧动力,就是认识恐惧、接纳恐惧、并带着恐惧前行的能力。


惧动力并不是无所畏惧,而是即使感到恐惧,也能够继续向前,成为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93C8


愿你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来源|实用心理学

责任编辑|杨世泽

责任审核|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