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 “禅说王维”
评说千秋功罪惟有“良知”

评说千秋功罪惟有“良知”

“诗佛”王维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

比如,在前面的美篇中,就曾经介绍了王维,对秦始皇、息夫人、楚文王,等等著名人物的个人见解。可以看出,“诗佛”写作很少人云亦云,有使命、有担当,更充满慈悲。

今天介绍的这篇《李陵咏》,就更具代表性。

我现在常常想:王维为什么要为李陵蒙冤“大声疾呼”?莫非时年十九岁的他,预感到了几十年后自己的“宿命”?!

再或者,一语成谶?

行笔至此,忽然想到这样一句话:对于历史人物,如果你看不到这个人的缺点,那说明你离“真相”很远。

我们先还是来看看这首诗,究竟写了些什么:

《李陵咏》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说实话,个人认为,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并没有过多可圈可点之处,只不过是内容“敏感”。

关键词就是“李陵事件”。

先来看“李陵”其人吧:

李陵,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善骑射,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两千余里……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与单于相遇。单于以骑八万围击陵军,陵且战且走,杀伤匈奴万余人。后矢尽道穷,遂降匈奴。

请注意“遂降匈奴”中的“降”!

堂堂大汉帝国的将军,居然“投降”了匈奴!

据说,汉武帝“龙颜大怒”、“雷霆震怒”:你是名将之后,就是战死,也不能“投降”啊!这,关乎“气节”!

于是,汉武帝下令:夷其三族!

此举细想“极恐”,多少无辜且“鲜活”的生命啊,惨遭诛连!

不忍下笔……

谁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却对另外一个历史人物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谁啊?太史公——司马迁!

怎么回事?

当时啊,司马迁正在琢磨着如何“名垂千史”,在那儿动脑筋呢,汉武帝气吟吟地来了:真是气死寡人啦,爱卿,你来说说,李陵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作为史官,司马迁对于李陵战败投降匈奴之事,所得到的资讯,相对更多,且更全面一些。以他的智力,也明白,皇上只是想看看他的“态度”。

结果,汉武帝“失望”了!

司马迁显然没有“顺杆子爬”,而是据理直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拳,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

司马爱卿,你在说什么呀!朕怎么觉得你是在为李陵开脱呢?汉武帝越听越愤怒。

司马迁的意思呢,主要意思似乎是,李陵已经“尽力”了;作为统帅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自己的“帅”责。

这里“剧透”一下:“贰师将军”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地球人都知道,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啊。

何为“贰师将军”?

西域共有三十六个小国,星罗密布。其中,有一个大宛国,盛产一种名马,这马十分健壮,奔跑后能流出血红色的汗水,由此被称为“汗血宝马”。 大宛国盛产汗血马的地方叫“贰师”。担当此类征伐职责的指挥官,自然就是“贰师将军”。

我们接着回到大汉朝廷,看当时汉武帝为什么又“龙颜大怒”——

司马迁认为啊: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

紧接着,司马迁越说越激动:“李陵只领了五千步兵,吸引了匈奴全部的力量,杀敌一万多。虽然战败降敌,其功可以抵过。我看李陵并非真心降敌,他是活下来想找机会回报汉朝的。”

说实话,作为局外人,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据说,公孙敖还谎报,李陵为匈奴练兵,以期反击汉朝。

事实被证明“子虚乌有”。

司马迁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把天“捅了一个大窟窿”。

刚愎自用的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怒不可遏,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最后,司马迁也以“欲沮贰师,为陵游说”,被定为“诬罔”罪名。

诬罔之罪,为“大不敬”之罪,按律当斩。

司马迁被推到了生死抉择“关口”:

面对大辟之刑,慕义而死,虽名节可保,然书未成,名未立,这一死如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之死无异。

回顾历史啊,许多伟大的人物,其实都是带着某种“使命”来的。

索性来数道数道:文王拘于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时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赋有《离骚》,左丘失明乃有《国语》,孙膑遭膑脚之刑后修《兵法》,吕不韦被贬蜀地才有《吕氏春秋》传世……

司马迁冥冥中觉得,自己的使命,就是一部“书”!

为了“使命”,屈原“向生求死”;

为了“使命”,司马迁决定“向死求生”!

最后的抉择,大家也看到了:司马迁毅然选择了以“腐刑”赎身死!

这一“抉择”,对司马迁的影响,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首先,身份从此“另类”。司马迁原本是朝廷的一个官吏,接受“宫刑”以后,他成了一个不是太监的“太监”了。其一,成了一个男人的另类,他不再被认为是一个“男人”。其二,他成了一个士大夫的另类,他不可能被“士大夫”阶层所接受。其三,他成了一个“文化人”的另类。也就是说,最有资格被称为“文化人”的司马迁,被原来所归属的群体开除了!不承认他是男人,不承认他是文化人,不承认他是士大夫。

第二,终生陷入“羞辱”。司马迁在谈到自己接受宫刑的痛苦时说: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为人一世,最大的错事,莫过于侮辱了你的祖宗。说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你被人指责的最大的过失,莫过于你接受了宫刑。所以,司马迁后来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是“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唉,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啊。

第三,虽生犹“死”。人,终究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他必须要得到社会的承认。司马迁保全自己生命的代价,是付出了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所以,接受宫刑以后,作为男人的司马迁死掉了;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司马迁,也死掉了。在接受了精神与身体的双重折磨以后,司马迁被迫,从一个被人们看不起的社会最底层那个社会身份,去看待人,看待人生,看待历史。作为个体,是司马迁之大“不幸”!

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站在中华文化的角度,却是“大幸”!

因为《史记》!

在坚忍与屈辱中, 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完成了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公元前91年(征和二年),《史记》全书完成。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鲁迅先生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于《史记》的面世,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

司马迁有一个女儿,嫁给了权贵杨敞,生有二子:大儿子杨忠,小儿子杨恽。

杨敞在汉昭帝时,曾官至宰相,权倾一时。

二子杨恽自幼聪颖好学,他的母亲把自己珍藏着的并且深爱着的《史记》,拿出来给他阅读。

杨恽初读此书,便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住了,爱不释手。杨恽成年之后,也常常把它当做案边书,读了好几遍。每读一遍,总是不觉热泪盈眶,扼腕叹息。冥冥中,觉得自己肩负着一种“使命”。

在汉宣帝的时候,杨恽被封为平通侯。

这时候啊,他看到当时朝政清明,忽然想:这正是外祖父司马迁这部巨著,重见天日的时候!于是,就上书汉宣帝,把《史记》献了出来……

啊哈,从李陵扯到司马迁,再到《史记》,话题似乎扯得有点远。

好啦,我们还是回到王维的《李陵咏》。

在此诗中,王维从“汉家李将军”首句切入,便如长河直泻,奔腾而至,夹叙夹议,把李陵重大事件“合盘托出”。

从李陵“三代将门子”的出身落笔,着重描写他对敌作战的勇敢精神,表现他对汉室的忠心,对他的不幸结局表示同情。

其实,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觉得内容有些眼熟?

前文中,司马迁好像也是这么说的。

王维读史有感,为英雄李陵蒙冤所震撼。

呜呼,史上有多少英雄忍辱负重,有多少英雄蒙冤不悔,惟盼有人知情,有人替申辩,还自己一个清白。

李陵有幸:同朝,有司马迁;后世,有王摩诘!

面对李陵的遭遇,年仅十九岁的王维,无可奈何地发出了——谁雪英雄“穹庐耻”的呐喊!

穹庐,是指用毛毡制作的大型圆顶帐篷。穹庐耻:遭遇同居“穹庐”,即指投降匈奴的耻辱。

王维的呐喊,确实是一种无可奈何。

此诗末四句,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情绪:“深哀欲有报,投驱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诗中的“理”,就是“申辩”。这、这、这,没有办法说啊!

当年李陵降匈奴后,汉武帝甚怒,问太史司马迁。司马迁替李陵辩解,从而触怒汉武帝而下狱,受到宫刑。

写到这里,又引出一个大名鼎鼎的历史人物:苏武。

苏武,字子卿,天汉元年(前100年)出使匈奴,单于多方胁降,武皆不为所屈,遂被留匈奴凡十九年,昭帝时还汉,拜典属国。陵与武素厚,单于尝令陵说武降,武不从。后武归汉,陵曾置酒与之诀别,泣下数行。

这《苏武牧羊》啊,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

故事是说啊,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由于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劝其投降。苏武宁死不屈,坚决不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

有史料说,李陵曾经受命劝说苏武投降,但是,被拒绝了。

据说,李陵和苏武,还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但是,他却羞于和苏武见面。因为,李陵投降匈奴,最初实乃权宜之计。可是,剧情急转,汉武帝杀光了他全家,使得李陵再也了无牵挂。

这个时候,匈奴单于一直想方设法,劝说苏武“变节”。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所以,单于就想到,让李陵去劝说苏武。

据说,李陵烹牛宰羊,为苏武举办了一场丰盛的宴会。期间,他便按照单于的意思,劝降苏武。尽管李陵的说法,被认为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终被苏武拒绝。

李陵是打内心佩服苏武,对比自己,确实感到羞愧。

人各有志,互不相劝。双方约定,喝酒就是喝酒。此后,李陵又与苏武痛饮了几天,然后,惜惜而别。

苏武的坚守,终于有了圆满的结局,被“礼送”回汉。。

回到汉地以后,苏武受到了汉昭帝的各种礼遇。朝廷给苏武加官进爵,赏赐金银,以表彰他的这种气节。

可以说,苏武已经成为大汉朝的灵魂人物,那是“气节”的象征。

写这首诗时,王维年仅十九岁。

王摩诘所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数十年后的“安史之乱”中,自己竟遇到与李陵一样的窘境!

这,也成为他引以自悔的人生污点!久久而陷入赎罪的深渊,直到“往生”。

莫非,他是未卜先知?

抑或,是一语成谶?

真所谓“穷途悲歌,沉郁苍凉。”

客观而论,王维与司马迁,有着类似的“历史观”, 评说千秋功罪惟有“良知”。

何为“良知”?

先看儒家。孟子提出了“四心四端”说,分别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与之相对应,佛家讲“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所以,“良知”即天理、即天道,与“本心”合一。

对于李陵其人其事,司马迁对汉武帝“仗义执言”,正是基于“良知”;王维诗叹《李陵咏》,也是基于“良知”!

这,其实就足够了。

行笔至此,忽然想:一个文人的活法,除了出仕兼济天下,化笔为史,将自己永远地镶嵌在史书中,也是一种活法。

对一个文化人来说,若干年后,在一个寒冬的夜晚,若还能有三五个人,聚在一起,红泥小火炉,或煮茶、或温酒,谈论着关于“自己的故事”,那就还是挺值得的!

不是吗?

聚圣源青椒第二课堂学生登录平台入口易美易家门市起名有什么讲究千古玦尘47董起名龙凤胎起名字水果蔬菜超市怎么起名字磁条读卡器在线起名字网灵剑尊动漫在线观看仿宋gb2312字体壹电视我和我的父辈在线观看林格斯观察中的发现抗弯强度计算公式双夫宿姓男孩起名炮灰女配的极致重生宝宝起名网上的靠谱吗?男孩瑞字起什么名字好游戏的名字起什么好听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第二季樱花动漫luanlunshipin根据父母名称起名jasonwood官网元卿凌宇文皓最新免费阅读女孩网游起名字2020起名大全咨询舜缘居店铺取名起名大全测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