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神秘文物探源(2)青铜大立人像拿的是什么、神树与祭坛解析【多图】

【三星堆】神秘文物探源(2)青铜大立人像拿的是什么、神树与祭坛解析【多图】

【题图: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侧面展示图与实物),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上几篇文章:】


【提醒:本文文内有许多三星堆文物图片,以飨读者。】


---------------------------------------------------------------------------------------------



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造型研究--其在美术发展史中的作用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正面、侧面、背面图解),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内容提要:



  三星堆文物具有世界影响。在中国浩如烟海的文物群体中,亦属最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同时也最富观赏价值的文物群之一。

  公元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祭祀坑的发现,是中国遗址考古半个多世纪以来最为重要的发现。大量精品文物横空出世,有力地证实了这里曾经是3000多年前中国西南地区颇为发达的古城,古蜀历史曾经在此掀开了无比辉煌的一页。


  三星堆文物的出土,一夜之间名扬四海,成为举世轰动的重大新闻。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许多光怪陆离的青铜造型,有高达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像,有宽近1.4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约4米的青铜神树,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

  其中尤为令万众瞩目的是阵势雄浑、威赫森严的青铜雕像群——一大批受人顶礼膜拜的众神群巫人像。其文物填补了中华文化演进序列中一些重要文物的缺失。


  在今后的美术发展史中,三星堆青铜人像造型,无论在任何载体中都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以至于在文化多元性并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对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它的出现引导了人们的审美取向,其精美绝伦的造型文案使用至今。


  在我国出土的商代以及前后时期的雕像类文物群体之中,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群,以其数量多,体积大,造型精美及其所凸显的文明社会初期神权王权崇拜的色彩,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


  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像群中,这尊青铜大立人像,堪称他们的“领袖人物”。根据其造型特征与身份象征,一般称其为“群巫之长”。


上图转载自:绿色太阳裙的博客《行摄三星堆之九——铜立人像》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中国商代青铜人像群,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魅力。美国《独立报》1987年8月13日报道:“广汉的发现可能是一次性出土金属文物最多的发现,它们的发现可能会使人们对东方艺术重新评价……。”香港《文汇报》1986年12月21日评述说:“过去,在世界青铜时代考古史中,只有埃及、希腊才有出土的真人大小的青铜人像……如今中国也发现了这些文物,其中不少是全国首次发现……这次发掘是四川考古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比湖南马王堆的文物时间早,数量多,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多,可以和西安的半坡遗址媲美。”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青铜大立人像由人像和底座两部分构成,采用“分段嵌铸法”铸造而成。身体中空,通高2.62米,其中人像高1.72米,底座高0.9米,重达180公斤。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赤足站在方形怪兽座上。底座有座基、座腿、座台面三部分组成。座基成梯形,座腿为四个相连接的怪兽头;座台面为方形,四周纹样装饰以日晕纹为主。从图像总体的语境分析,青铜大立人像所站立的方台,可整体理解为巫师做法的道场——神坛或神山。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青铜立人像(局部底座),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K2②:149、150大型铜立人像,《三星堆祭祀坑》报告有详细的描述,但是因为服饰没有全拓,整体和细部表现略有欠缺。三星堆博物馆青铜器馆有展开的服饰拓本,清晰完整。

(这几幅有水印的图,摘录自:《再读三星堆——参加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札记》,文章出处:浙江考古 作者:方向明)

三星堆铜立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图片采自《三星堆祭祀坑》)



  青铜大立人像头戴铸有兽面纹和回字纹的花状高冠,粗眉大眼,鼻棱突出,嘴角下钩,两耳下垂各有一穿孔。颈部细长,右臂上举,置于鼻前,左手举起与胸部同高,两手卷握,似在作法。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三星堆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青铜大立人像身着窄袖与半臂式套装三件。 最外层为单袖衣,由领至下摆长75.6厘米,开领至右肩斜下至左腋,左侧无肩无袖,右侧为半臂式连肩袖,袖短至上臂中段,下摆齐平。衣上阴刻纹饰,左侧是两组相同的龙纹,每组两条。龙的整体造型为形相背,尾相对,吻部上卷,长耳,背上有羽翅,腹下有鳍,前后爪呈球状,龙身上饰有联珠纹。外衣右侧前后各有两条竖形纹饰。一组为横倒的兽面纹,兽面头戴锯齿形冠,大眼,鼻部仅勾画出轮廓。另一组为简化的虫纹和回纹。两组之间用平行线相隔,上端平行线中又填以斜行的短线。一种说法认为,四组龙纹装饰有呼唤神灵、引神附体的意义,很有可能是巫师祭祀时使用的法衣。


三星堆博物馆铜立人像拓本的反相




  中间一层为短衣,长68厘米,被上层衣服所遮,只可以看见领和袖。前后均为V字形深领,右衽,腋下有两个方形凹痕,下部衽口呈剪刀状,半袖至两臂中段。后背左侧有一条龙纹,龙为长角,大耳,垂须,尾部向上卷曲。

三星堆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内层衣服最长,长袖,袖肘部纹饰镂空,左右腕各带手镯三只,右臂两层衣服之间的袖筒内插有一梳形物,前裾短,下摆齐平。后裾稍长,两侧下摆垂至脚踝。前后纹饰相同,分别有上下两组,上组纹饰呈虫纹和回纹,组成简化的兽面纹,仅有眼额及身躯;下组为头戴锯齿形冠的兽面纹。兽面纹用上,中,下三组平行线分割,平行线中填以波折纹。

三星堆铜立人像(图解),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提醒:上图为高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可查看原大图】

三星堆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铜立人戴冠,着三层衣,脚踝穿镯(一些环镯还不一定做臂穿用),跣足。

  外层为单袖衣,左侧两组龙纹,形相背,这条龙咧嘴吐舌,与K1:36龙柱形器上的龙形制接近。

三星堆博物馆铜立人像拓本局部——外层单袖衣左侧的龙纹

  外层单袖衣右侧有“横倒的兽面纹”和“虫纹和回纹”,“回纹”实际上就是“眼睛”,在内层纹样中表现的更为清晰。

  中层短衣为外层所掩。

  内层衣长袖,前裾短,后裾下摆垂至脚踝。前后裾纹样基本一致,上组为“虫纹和回纹”,就是如K2③:231铜兽面的图案化,正中为额顶部的介字形冠尖突,两侧为多重圈双眼的“回纹”,再外侧的“虫纹”可能是耳朵。下组为倒的佩戴锯齿形冠的兽面纹。

三星堆博物馆铜立人像拓本局部——内层前后裾上下组纹样


三星堆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整座人像造型奇特,精谨庄严,神威赫赫。品味此造型的寓意,似乎表现的是他正在作法,将民情上传于神,又将神旨下宣于民。


  一般认为,青铜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巫师一类的人物。在古蜀先民眼中,他是神界和人界两重世界的连接使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铜大立人像服装装饰得繁复讲究,纹饰得华丽精细,显示出古蜀先民已掌握了刺绣、堆绣等技巧,显示出当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纺线、织布、剪裁、缝纫成衣的工具和技术。从这身漂亮华贵的服装上,可以追寻蜀绣的源头。并且其精美的纹案如:龙纹、回字纹、兽面纹等一直沿用至今。




三星堆遗址中的古代蜀人服饰——云想衣裳系列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李来玉


  三星堆遗址的一号祭祀坑和二号祭祀坑中出土了不少青铜人物造像,从这些青铜人物造像及其雕刻图案上,我们可以一窥当时蜀人的服饰特征。

  就衣裳样式来说,三星堆青铜人像中,既有斜襟衣,也有对襟衣;既有华丽的长衣,也有简单的短衣等。这些不同形制、花纹的衣物不仅展示了蜀人丰富多样的服装样式,而且体现了不同阶层在服饰上的差异。

  二号祭祀坑所出的青铜立人像,穿着全套庄严的华丽礼服。上衣可分为三层。最里面是一件袖口又细又窄的长袖上衣,外面套有两层短袖上衣。最外面的一件斜领向左交掩,长度达到腹部以下。特别罕见的是在外衣的左右两侧各垂下一条刀形的突出衣裾。这一样式与中原的商族服装有所不同。在上衣里面束有长及小腿部的裙裳,用以掩盖下体。赤脚,头上戴有圆箍形的冠帽,冠帽上装饰有突起的冠物。衣物上都刻有云雷纹和直线纹,象征着纺织物的织绣纹样。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青铜立人像

  对襟衣是三星堆青铜造像中穿着较多的一种衣服样式。二号坑出土的青铜跪坐人像,所着即为对襟长袖服,窄袖长至腕部,无衣领,两襟相交露出颈部在前面成V字形,腰间系带两周,正跪姿势的一尊可清楚看出衣襟长至大腿中部。另一青铜兽冠人像,双手呈握物状,所穿也为对襟衣服,窄袖长过双肘,腰间系带两周,衣服上有明显凸出的纹饰,上身前后为云雷纹,两肘部为变形的夔龙纹。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青铜跪坐人像

转载自:绿色太阳裙的博客《行摄三星堆之九——铜立人像》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跪坐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青铜兽冠人像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兽冠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三星堆铜立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兽冠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这几幅图与图片解说转载自:绿色太阳裙的博客《行摄三星堆之九——铜立人像》

人像仅存上半身,估计是在入坑前举行某种宗教仪式时被有意火燎及砸损所致。人像体态端庄,神情冷峻肃穆,两臂呈环抱状构势于胸前,双手皆作执握中空的手型。

其所穿对襟衣纹饰精丽,且腰间系带插觹,整个构型和服饰符号元素的运用均力图表现人像的威武气质和着装的神秘华丽。

造像最为引人注意的便是其奇特的兽首冠。兽首冠作昂扬取势,兽口宽扁,口部两侧各饰一太阳纹。冠两侧为兽眼,冠顶中部铸一劲拔的兽鼻,冠顶后部两侧铸呈外展开张之势的兽耳。兽首怪异莫名,显然是综合多种动物局部特征的复合型神兽形象。从兽鼻和兽耳的造型特征看,当是以意象手法仿拟大象的鼻与耳。

推测这尊人像表现的也应是某种祭仪主持者的形象,其所穿之衣应是法衣。总体来看,人像造型及手势与大立人像相类,其手势的细微变化在于其右手大拇指并未与其他四指扣拢,且小拇指作略向外微翘状,其形式意味与后来道教法术的“捻诀”颇为相似。从手形来看,似乎原握有形制为外圆内方的“琮”这种礼器.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兽冠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短衣,一号坑出土的青铜跪坐人像上身穿交领右衽窄长袖短衣,腰间系带两周以束衣,衣服素面无纹饰。据学者研究,其所着裤式与后世所称犊鼻裤应为一类,而后者在汉代为仆役之类作粗活时的穿着,由此可知这尊青铜造型的身份比较低微。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 青铜跪坐人像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兽面》

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青铜跪坐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除以上服装样式之外,从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的青铜鸟爪人像上可以看到裙的踪迹,该残存的人像下身所穿为紧身包裙,长度刚到膝盖,裙的前后中间有合缝,裙上有几何形云雷纹,给人以绘绣之感,裙的下面为竖条形纹裙边,比较宽厚,整体看来,这是一条异常华丽极富特色的紧身短裙。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 青铜鸟爪人像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鸟爪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这件青铜器完整时是什么样子已无从得知,其纹饰和铸造工艺之精美体现了古蜀人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鸟爪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转载自:绿色太阳裙的博客《行摄三星堆之九——铜立人像》
转载自:绿色太阳裙的博客《行摄三星堆之九——铜立人像》

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青铜鸟爪人像(局部),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参考文献:
  黄剑华:《三星堆服饰文化探讨》,《四川文物》2001年第2期。
  蔡革:《从广汉三星堆祭祀坑出土文物看当时蜀人的服饰特征》,《四川文物》1995年第2期。
  赵超:《云想衣裳—中国服饰的考古文物研究》,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78年第10期。
  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发掘简报》,《文物》1989年第5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对比:】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小立人,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

(这四幅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金沙•青铜小立人》)

通高19.6厘米,人物高14.6厘米,插件高4.99厘米;体态矮小,大眼圆睁,嘴如梭形,微微张开,脑后拖着三股一体的长辫子,头戴圆涡形冠,服饰为单层中长服,腰间系带,斜插一物,手腕间戴有腕饰,脚下有一插件。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小立人,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

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小立人(局部),金沙遗址博物馆收藏


【对比各文明的相似之衣:】

以下转载一篇文章:转载自:兵策儒剑的博客

佛教袈裟起源

1 佛教袈裟

袈裟乃圣贤的标帜,自古为佛教教团所尊重。制法是先把布截成小片,而后缝缀,像一块块的田,故又名福田衣、割截衣,也称作慈悲服、无上衣、离尘服、解脱服等。披着法袈裟有通挂左右肩之“通肩”,与裸露右肩披挂左肩之“偏袒右肩”两种。对佛及师僧修供养时,偏袒右肩。

下图为佛教雕塑:

穿袈裟的和尚。袈裟乃圣贤者披之,现在给人的感觉是个和尚都能穿袈裟。


2 披袈裟之通肩法

若外出游行或入俗舍时,披通肩法。


3 藏传佛教喇嘛袈裟

藏传佛教喇嘛僧人穿着的袈裟与佛教其他支派的袈裟虽略有不同,但基本形式仍然一致。藏传佛教的袈裟为长条状,裹于上身,袒露右肩,下部穿僧裙。



4 印度民族服装

古印度河谷文明来源于苏美尔文明的分支,其圣贤之衣深刻地影响了后来佛教袈裟以及印度所谓民族服装“纱丽”的形成:


5 苏美尔人圣贤之衣

苏美尔人文明作为人类文明之母,我们可以在4000多年前的苏美尔人雕塑身上看到可几乎与佛教袈裟没有多少区别的衣服,其突出特点是:裸露一个肩膀,另外一只手则几乎长袖拖地:

6 三星堆大祭司之衣


下面是被认为三星堆祭司的青铜大立人像,我们可以看到其身披的衣服具有显著的苏美尔人圣贤之衣特点。显示三星堆文明与苏美尔-印度河谷古文明的渊源:


【提醒:有关“华夏文明(包括三星堆文明等)”与“苏美尔文明”的渊源猜想,可参阅另一系列文章:】




青铜大立人像整体造型强调线的运用,线面的结合,并注重了人体结构和局部的刻画,强调整体的比例关系,尤其是头、颈、肩、腰等关键部位的协调,并注重了人物神态地刻画等,显示出古蜀艺术家对人物造型艺术的深入理解和较高程度的艺术根基。


青铜大立人像不是一件表现写实风格的艺术作品。从人物的结构上分析,他的身体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任何地方也找不到长有这般躯体的人。也就是说,这件艺术品所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粗大的手,纤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都无法和现实的人联系起来。只能把他解释为一种人体抽象的艺术造型,一种程式化的东西,是古蜀人情有独钟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于青铜大立人像环握状造型双手的寓意也是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青铜大立人像特有的艺术造型集中体现在古蜀人特定的“手崇拜”上。整体造型表现的是某一位“群巫之长”的形象。他作为帝王或者巫师,在祭祀时挥舞着巨大的环握状双手,窥天瞅地,向人民传达着上天之意。巨大的环握状双手造型,显然不管是谁都不可能长出如此巨大的双手。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帝王或者巫师在主持祭祀活动时,双手握有环管状的手饰,即法器,有可能是一个或者两个。作法时遮掩在袖袍之下,远远望去与真手浑然一体,别无二致。



黄金立人:古蜀祖先神


转载自原作者:朱文灿 朱 帆


从四川广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出土的文物中,有一大批玉、石、圭、璋、金、铜祭祀礼器。这说明古蜀国时期实行“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周礼·鸡人》说:“凡国之玉镇大宝器藏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这是当时盛行的习俗。黄金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不少学者曾经认为,中国与西方古代文明的差异之一,是中国看重玉石而西方看重黄金。然而,据记载,南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四川曾发现“蚕丛氏之墓,得不少铜器、玉器,并有‘金蚕她数万’”。民间收藏的古蜀玉石大立人高2.75米,重350多公斤,身上的纹饰以蛇、鸟、虎为主,手里也握着鹰头权杖,形态神秘庄严。当深埋于古蜀沃土之下的黄金大立人像,在漫长的沉睡中苏醒过来,那几近神秘的手势、王冠、服饰、气度,令人震撼。古蜀国时期有“首领兼政教于一身,人既是蜀王又是群巫之长”的传统。据考证,此古蜀王亦为巫师。王者虽为政治人领袖,同时,仍为群巫之长。黄金大立人像头戴筒形高冠,冠分上下两层。下层饰回纹一周,纹作两排平行。上层为大眼兽面之形,仅为一对带眉眼的大眼睛,耳鼻均无。立人冠式为兽面冠,兽面的眉心有一圆形装饰,以为是太阳象征。


图(1)黄金大立人像站在台座上,身躯修长,前摆过膝,后裾及地,头戴花状王冠,右臂上举至额,左臂屈胸,空握的两手相拥成环。仿佛在主持一次非同寻常的典礼,给王孙贵族、文武百官颁令。

我们能够看见大立人像的三层着衣,最里面的襟衣贴身,二层短袖鸡心领的长襟达膝,披肩外套,由左向右斜挂而下,上下都有镶边的图案,腰带紧束,显得格外精神。有人说,那是华服夏裳的经典,也许就是丝绸做成。《说文解字》中有这样一句话:“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娟娟。《诗》曰‘娟娟者蜀。’”《尔雅》释文引《说文解字》作“桑中蚕”。《诗•豳风•东山》:“蜎蜎者蠋,蒸在桑野。”毛传:“蜎蜎,蠋貌,桑虫也。”古蜀国用蚕来命名,桑蚕业一定相当发达。这位古蜀王身躯修长,前摆过膝,后裾及地,头戴花状王冠,与权杖上錾刻的王者形象一模一样,那是旷世无二的精品。古蜀王右臂上举至额,左臂屈胸,空握的两手相拥成环。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场合,保持着那种特有的姿势 ,这应该是在主持一次非同寻常的典礼。也许站在台座上的君王,刚刚给王孙贵族、文武百官颁发旨令。 有人推测,黄金大立人像有可能是古蜀王国奉祀的祖先神。其依据是,《山海经》里的日月之神帝俊,就是商周两族的高祖。殷墟卜辞中有“高祖(俊)”。“高祖”即远祖。中原商周时期盛行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宗教观念,帝俊这位声名显赫的日月之神,也就成为黄帝及古蜀国君的先祖。《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帝俊生帝鸿。”《左传·文公十八年》载:“昔者帝鸿氏有不才子,……天下之民谓之浑敦。”杜预注:“帝鸿,黄帝。”《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逵云:“帝鸿,黄帝也。”“浑敦”即混沌。《庄子·应帝五》说:“中央之帝为混沌。”《吕氏春秋·季夏纪》谓“中央土……其帝黄帝”。所谓“帝鸿”有不才子“浑敦”,乃神话传说之变异,故袁珂说“帝鸿即浑沌”,乃是“黄帝名号”,是正确的。可见,黄帝乃帝俊之子。

自古以来,国人就有将某位有大功大德的先祖刻于木头之上,用来祭祀的先例。《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有言:“黄帝既仙去,其臣有左彻者,削木为黄帝之像,帅诸侯朝奉之。”这里,用于祭祀的先祖木人像即是“木主”,其材质并不固定。据《说文解字段注》中记载:“夏后氏以松,夏人都河东,河东宜松也。殷人以柏,殷人都亳。亳宜柏也。周人以栗,周人都丰镐。丰镐宜栗也。”可见,使用什么材质雕刻“木主”,是由先民当地的特产决定的。古蜀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金器,可以看出古蜀国黄金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在用玉石、青铜制作器物的同时,也用黄金雕刻人像、腰带、装饰手镯等,且纹饰十分繁复,可能是用来彰显贵族、祭祀的高贵身份的。以此推论,黄金立人也许是古蜀先民的祖先神。 通过观察发现,在一些平面玉雕的上方,都有一个或者四个穿孔,明显是作为穿绳之用。背面镌刻或多或少的古蜀文字。关于穿孔,在《艺文类聚》中曾经有记载,“木主之状,四方,穿中央,以达四方”。通过在穿孔中穿绳,不仅可以将玉面具挂起,放置在宗祠之中,当作先祖牌位供奉。也可以系起来,挂在祭坛或者大巫的颈脖之上,充当先祖神灵的替身用来祈求和祭祀。这些,充分体现出古蜀先民的祖先崇拜思想。

在古蜀国时代,古蜀君王具有多重身份,既是号令平民众生的一国之君,又是统领大小巫师的群巫之长,这尊黄金大立人穿着礼服,手奉祭物,正在主持一次隆重的祭典。更耐人寻味的是,黄金大立人为何如此崇拜环管状巨手呢?显然,对这两个用巨手握成的特殊形状所显现的“环状管道“圆”和其中的“虚空”,古蜀人赋予了某些神秘和神圣的理念。 有人认为,环管状双手所握成的“空心管道”,是对玉琮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众所周知,古蜀国时代是“上天”、“天帝”观念的产生期和扬播期,玉石礼器滥觞于华夏大地。而作为祭器的玉琮,“内圆像天,外方像地”,其内圆即为中空的环状管道,被视为能够穿天贯地、知古达今的通道,是人类与天地、神灵、祖先沟通的重要渠道。显然,古蜀国巫师们,让双手“长”成环状管道,无疑是在强调他们是超人,是人神。只有他们才能与天地、神灵、祖先对话,传达上苍的旨意和祈求上苍的护佑。就是直到今天,有着巨大环管状双手的青铜立人,也会让观者感受到一种巨大的震慑力。

环管状双手所握成的空心管道,以“圆“和”“虚空”,体现着古蜀先民的宇宙观——哪怕当时仅仅是十分原始朦胧的宇宙观。如前所述,双手握成的空心管道与玉琮的空心管道一样,其正投影都是空心圆。而“圆”,无论平面还是环形的,都应是人类印象中最神秘的几何图形,“虚空”则与“圆”伴生。有人曾猜测,黄金大立人举在胸前的环管状双手本应握有何种东西,其实可视作什么都握有,或者什么都没有握有。因为双手本来就是“虚空”,就是包罗万象的“圆”,就是宇宙。

环管状双手以“圆”和“虚空”所体现的古蜀人宇宙观,在中国道教文化中得到表达。道教也崇尚“圆”和“虚空”,有名的太极图就是在一个“圆”里,用黑白双鱼图,表达了“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客观规律。


如以上所述,有学者认为环握状双手造型形成空心管道,以“虚空”体现古蜀人宇宙观的雏形。环握状双手本应握有什么东西,其实也可以看做什么都有握或者什么都没有握。因为双手本来就是虚空的,就是包罗万象的,就是最初的宇宙观。在这里,可以说无形无象或包罗万象,实际上都被巧妙的容纳在这极具夸张的手造型中。

青铜大立人像双手的位置清晰地表明所握物体必须有一定的弯度,因为两只手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而且上方手握成环的直径要大一些,因此判断所持的物件应该是上粗下细,有一定的弯度,从而也支持了所持之物乃“象牙”之说。


说起三星堆,大家印象中最深的就是那些难忘的青铜器,那是1980到1986年之间国家文物部门发掘出来的。

据故宫博物院古玉研究所研究员周南泉初步调查,三星堆出土的玉器中,国家文物部门收藏约有近千件,在民间收藏家手中还有大约3000余件,一些精品玉器已经出现在国外。

《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手握什么?

三星堆出土的《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粗眉大眼,直鼻方颐,阔嘴大耳,身躯细长,右臂上举齐颊,左臂屈于胸前,夸张的双手握成环圈状,原应执物。人像身着镂有云龙纹的华丽外衣,赤足立于覆斗形方座上,神态庄严肃穆。有人以此推测立人手中所执物为琮,是巫术活动所需之物,进而推测立人为正在主持祭典的蜀族巫师形象。


直到看到了一个三星堆玉版,一下子豁然开朗:

(来自民间收藏)

在这些玉器中我们看到两块玉板,一块正面深浮雕一株神树,另一块站着五个长衣的巫师,有三个巫师手里抱着一条蛇,这应该是巫师祭祀时用的龙蛇。

《山海经》中有很多关于珥蛇,操蛇,践蛇的记载,他们认为蛇与神有联系,具有神性,能够上天入地,所以有人认为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手里握着的也可能是一条龙蛇。


玉器中大祭师手握蛇的图案

经过观察研究成都地区出土的上古玉器时发现上古玉器中大祭师手握蛇的图形,有人猜测三星堆出土的《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可能手握一条蛇。


【以下转载一段网友对“拿蛇神人”的讨论,观点仅供参考:】

三星堆出土《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与圣经关系


转载摘录自原作者:旭华星海


2.《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身份与圣经关系

有些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的学者认为,四川成都地区与圣经记载的上古伊甸园有关。是人类始祖亚当夏娃被造的地方,也是神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相会相交的地方,也是人类开始一切神传文明的起点。因此“伊甸园”地理位置是人类朝拜祭祀神的中心,因此上古人类聚众人之力建立神圣的朝拜祭祀神的坛。上古时期人类必然围绕伊甸园地区聚居生活,天下各地的人们到伊甸园朝拜祭祀,人类子孙当中对神信仰虔诚的一族人,不忘神赋予人类的修理看守伊甸园的神圣守护天使使命,不离不弃伊甸园,守护伊甸园,担当着礼拜神,行神道,与神沟通,传达神意等的专职神职人员。这就是在伊甸园中说神传语言,用神传文字,行神道的古蜀人,也是人类祖巫。

从这一角度,可以试着猜想,三星堆出土的《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代表上古守护伊甸园,敬拜神,依靠神征服治理黑暗邪恶族群的神人合一之领袖人物。


3.《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手握蛇代表什么?

大祭司手握恶蛇,意味着依靠神灵的力量,征服战胜治理了给人间带来一切谎言邪恶痛苦不幸的代表黑暗邪恶力量的《蛇》。山海经记载上古的神人或巫师都有操蛇,践蛇,征蛇的能力。圣经记载《蛇》代表不愿顺从神的私欲黑暗混沌邪恶自由力量。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立人像


山海经记载的操蛇的神人:

《山海经》中大多具有神奇力量的神人都有操蛇之能。《山海经•海外西经》曰:“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巫咸是《山海经》记载的群巫之首。《山海经》中的“操蛇之神”并不止巫咸一位,还有神于儿、帝之二女、博父、雨师妾、夸父等人。《大荒北经》就说:“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耳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海外北经》:“博父之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海外北经》所说的水神禺强是“珥两青蛇,践两黄蛇”,《海外南经》中的金神蓐的“左耳有蛇,乘两龙”。


圣经创世记记载的恶《蛇》及神对恶《蛇》的审判

3:1耶和华 神所造的,惟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蛇对女人说:“ 神岂是真说,不许你们吃园中所有树上的果子吗?”

3:2女人对蛇说:“园中树上的果子我们可以吃,

3:3惟有园当中那棵树上的果子, 神曾说:‘你们不可吃,也不可摸,免得你们死。’”

3:4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

3:5因为 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 神能知道善恶。”

3:6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能使人有智慧,就摘下果子来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

3:13耶和华 神对女人说:“你作的是什么事呢?”女人说:“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

3:14耶和华 神对蛇说:“你既作了这事,就必受咒诅,比一切的牲畜野兽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终身吃土。

3:15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4.《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身上画着代表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图案

三星堆出土的《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身着外衣的上半身右侧属肋骨的部分画着带着冠的一位人物在中心,中心一位人物的上下两侧各画着两对带着冠的人物,人物共9位。人物的下方排列着四方的中心为圆的图形和右旋符号。四方的中心为圆的图形的意义为圆代表神(古人用圆表示神,《文史通义.书教下》记载“体圆用神”),四方代表地,圆与四方组合说明地上神的创造。右旋符代表阴,代表女,因此9位人物排列中处中心位置的一位人物代表神在地上创造的人类女始祖夏娃,两侧四对人物代表其子孙。人类夏娃图案在肋骨位置的这幅图与圣经记载的神取男人肋骨做成女人的记载相吻合。

《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身着外衣的上半身右侧对应的后背部也画着一人为中心,两侧各排两对,人物共9位。人物的下方排列着四方的中心为圆的图形和左旋符号。左旋符号代表阳,代表男,与上同理9位人物排列中处中心位置的一位人物代表神在地上创造的人类男始祖亚当。


人类子孙当中对神信仰虔诚的一族人,不忘神赋予人类的修理看守伊甸园的神圣守护天使使命,不离不弃伊甸园,守护伊甸园,担当着礼拜神,行神道,与神沟通,传达神意等的专职神职人员。这就是在伊甸园中说神传语言,用神传文字,行神道的古蜀人,也是人类祖巫。


三星堆博物馆发现的《东方巨人》青铜立人像当时手握的青铜蛇


有人猜想:《圣经》记载的亚当夏娃造人故事,与中国的伏羲女娲有某种可比较性。两河文明是中国上古的祝融氐战败,被黄帝流放于中东地区,后发展壮大,建立了阿卡德帝国与法老国!



网友“旭华星海”认为:

中华龙是吉祥标志,跟圣经里的邪恶蛇是两码事!

三星堆文化使得中国有了能跟埃及法老文化美洲印第安玛雅文化以及古印度雅利安文化媲美的神秘文化旅游胜地,和他们并列为世界四大最古老神秘的文明!神奇的是这四大古老文明都有太阳神崇拜,神蛇(龙)和神鸟图腾,难免令人怀疑他们拥有共同的文化源头,是兄弟文化系统,其母体文化系统在世界上被称为雅利安文明。太阳神,神蛇(龙)和神鸟是雅利安文化的标志!


【提醒:有关“华夏文明”与“玛雅文明”的渊源,可参阅另一系列文章:】

(下面这个链接的完整标题:【文明起源】中华文化的渊源【5】美洲印第安人是殷商后裔)


三星堆文物里面很可能有华夏远古夏商周三朝主体宗教信仰的内容,就是中华圣典《诗经》,《周易》,《尚书》中的“上帝”的神像!

三星堆文物最有价值的是为中华龙图腾起源提供了文物证据,证明中华龙图腾并非虚构的神秘生物,而是有极其重要的宗教信仰意义的,那就是上帝的标志,为诗经,周易,尚书中的“上帝”提供了具体形象的文物证明,并为“华夏文明与雅利安文明具有某种渊源”之说提供了强有力的实物证据。有人认为,根据中华圣典诗经,周易,尚书记载华夏祖先信奉的上帝和雅利安圣典中的最高神VISNU可能是一个人,而三星堆文物可能提供了实物参考,三星堆文化应该属于夏朝或之前更早的文明。我们很可能因此知道创作中华群经之首《周易》的大周文王信仰的上帝的具体形象,彻底破译易经的神秘面目,并确定华夏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完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寻找中华文化源头的历史重任。这是三星堆文物的真正价值。


【提醒:有关“华夏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渊源,可参阅另一系列文章:】



博物馆里的三星堆青铜大立人像


【还有人猜想:大立人铜像为大禹,手上拿的是:治水用的耜子。】

还真有一件类似的“大立人”文物上有“上古大洪水”的信息,


以下转载一篇文章:


体势巍峨立人像


转载自:古蜀探源的博客


民间收藏的古蜀玉石器中,有1米高的长发丰乳女娲造像、眼球突出的纵目玉人头像、高约70厘米的鸟头人造像、人头鱼身造像、玉虎扑人造像、牛蛇缠斗造像。还有2米长的龙蛇头玉石令牌,其水浸痕迹斑驳,一望可知是相当古老的东西。另外有2件组合玉器,人骑马打仗,上身前倾,作跃进状。一件40多厘米的玉人拉弓造像。但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古蜀时代的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带着满身的秘密和历史深处的沧桑,突兀地现身于我们这个世界。


图(1)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由17块玉板组成,高7.2米、最宽处1.7米。该立人头顶一大玉璧,脚踏一神兽,立人的两侧是两条头向上的长龙,玉版上面刻划人物104个。(来自民间收藏,拓片)


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由17块玉板组成,高7.2米、最宽处1.7米。该立人头顶一大玉璧,脚踏一神兽,两侧是两条头向上方的长龙;浮雕人物104个。浮雕内容分“发洪水”和“战胜洪水”两部分。其中“暴发洪水”部分,用深细阴刻线表现下暴雨、粗阴刻线表现洪水暴涨、冲倒树木房屋和淹死人等场面;“战胜洪水”部分有表现太阳出来了、树木和房子又立起来了。玉版浮雕体积巨大,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


【提醒:有关“上古大洪水”,可查看另一系列连载文章:】

【此外,还有一篇“大禹治水”的连环画:】



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人像光华熠熠、体势巍峨,它蕴意奇诡、气韵磅礴。它或许是一代古蜀王的雕像,或者是古蜀时代某个神明的象征。这个古蜀时代的“大个子”,浑身都是秘密。首先,从体量上看,特大立人像与出土的高2.7米的青铜大立人相比,可以说是“大巫”见“小巫”。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古蜀特大立人像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玉质人物雕像。


特大立人像头戴高冠,身穿窄袖与半臂式共三层衣,衣上纹饰繁复精丽,以龙纹为主,辅配鸟纹、虫纹和目纹等,身佩方格纹带饰。其中,人像佩戴的方格纹带饰,当具有表征权威的“法带”性质。其衣服上的几组龙纹装饰似有与神灵交感互渗的意义,所穿之衣很可能是巫师的法衣。整体形象典重庄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具有通天异禀、神威赫赫的大人物正在作法。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当深埋在古蜀国土地下的特大立人像,从史前的沉睡中苏醒,以前的一切玉器立人都沉默了,年代久远不及,形体最大不及。那几近神秘的手势,那王冠、那服饰、那气度,那古蜀一代君王直立台座的肃穆,把目光送远,直抵天际。


在古蜀玉石器中,常常见到的眼形装饰引人注目。且不说人面兽面上各类变化多样的眼睛造型,更让人费思索的是古蜀玉石器的眼形装饰和大量单体的眼形装饰。古蜀人在玉石器造像的衣服上,常常铸有成对的眼睛图形,在古蜀玉石器上眼睛造型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这是一种让人感到非常特别的事象。如古蜀玉神坛中部铸出的操蛇四力士像,它们双腿的外侧都有对称的眼形图案;在另一座古蜀玉神坛顶端有一尊跪坐的人像,残存的双腿外侧也见到一双眼形图案;还有另一件玉石人像的双腿外侧,同样也见到类似的眼形图案。这些玉石人像的双腿外侧都有相似的眼形图案装饰,它们的装束是如此的一致,理应具有同样特别的意义。


有人从另外的角度论证,特大立人像应是太阳神的形象。古蜀先民们观知太阳与农作物的生长、成熟相关,太阳能给人带来光明、温暖,还能明辨善恶,洞察人间。所以在古蜀时代太阳就被奉为丰产之神、保护之神,以及光明正大、明察秋毫之神。特大立人像的铸造就糅合进了传说中的太阳神形象,他的冠式如盛开的莲花,寓意头顶着太阳。在中原古史传说中,天帝少昊是商人的先祖,商人曾以太阳为名,奉太阳为神。从字意上看,少昊的昊,从“日”从“天”,是一个头顶太阳的人。古蜀人也可能是受了这种传说的影响,崇拜太阳,将蜀王塑造为太阳神的形象。


从大量古蜀玉器传递的信息可知,古蜀先民并非为了活着而活,他们的精神追求,才是作为万物之灵最可宝贵的心灯。一部古蜀文明发展史,也正是一部古蜀先民的精神发展史。古蜀人对宇宙自然、天地万物、四方神灵、祖先神祗,有着极高的敬畏、感恩心理和神秘的理解。他们相信人外有神、万物有灵,并逐步形成与神“对话”的系统化仪式。规模宏大的祭祀场景,就涵盖了古蜀先民的神圣信仰与礼制观念。古蜀先民们在社会重大活动及日常生活中,时常举行各种虔诚的祭祀仪礼,表达对各类神灵的敬仰与崇拜,其目的是希冀与天地间诸多神灵达到沟通,以求得诸神的保护与庇佑,同时也深寓着古蜀先民对于终极的追问和关怀。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成都平原有大禹治水、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等优美动人的历史传说。金沙遗址是古蜀王国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它沿着古河道的南岸分布,面积约10000平方上,用土进行覆盖。下次祭祀仪式后又将祭品掩埋,层层垒叠,从商代晚期直至春秋早期,经历了长约500年的漫长岁月。祭祀区的发掘出土的金、铜、玉、石、漆木器、陶器等文物的数量已达6000余件,还有大量珍贵的象牙、数以千计的野猪獠牙、鹿角等。很有可能,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的出现,与祭祀活动有关。


2012年11月,在什邡市区西南,距三星堆遗址13公里处,分布范围跨元石镇箭台村、南桥村、城西社区和方亭街道办西外社区等行政村,发现出土遗物最丰富、延续时间最长、与三星堆遗址并行发展的聚落等级最高的遗址。这里发掘的陶器种类繁多。如平底罐、高柄豆、坩埚形器、鸟头勺把等。黑皮陶高柄豆,就是类似现在人们使用的果盘,而鸟头勺则作为舀水工具。至此,成都平原的发现金、铜、玉和有机物载体中的实物及图案里面,已经包括文字、马车、学校、水渠、堤坝、城市下水系统、贸易业、农业,牲畜业,手工业、纺织,制陶、酿酒、木船、砖头、战车、长矛、弓箭,以及最早的军阵。其中体量最大的是玉石器。上世纪四十年代发现的前蜀皇帝王建陵墓,棺床侧有石刻24乐伎,保留了唐代燕乐座部伎演奏歌舞的瞬间场面。石刻乐伎中有乐伎22人,舞伎2人,使用乐器达20种。燕乐指宴会时演奏的音乐,以龟兹乐为主。龟兹乐是西域民族音乐,多为鼓舞曲。使用琵琶、箜篌、筚篥、排箫、笙、笛、毛员鼓、腰鼓、答腊鼓、鸡娄鼓、革兆牢等管弦击乐器。商乐是汉族大曲,主要使用虎、吹贝、吹叶、弹筝、琵琶、腰鼓、羯鼓、都昙鼓、铜鼓。还有两个领唱手执拍板的乐伎。这组伎乐是唐代音乐的生动写照:一是除舞者外,全为坐姿,表明是座部伎在室内演奏。座部伎比室外演奏的立部伎,技巧难水平高,地位珍贵,故王建死后还想把这组宫庭乐队带入天国。


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像说明,从四五千年前的古蜀时期,到近1000年的唐代,蜀地权贵们延续、接力、传承了借助当时先进的生产工艺,通过对玉石雕塑的积累和奢侈品的垄断,来强化自己的权力并彰显其身份,用世俗和宗教性的大型建筑物表达自己的地位,神化手中的权力,而且借助文字宣扬王权理念、制度的做法。 即便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古蜀神权逐渐式微,王权日益壮大,在稍后的各个朝代中,即使古蜀王本身的神圣性已经淡化甚至消亡,在古蜀王的身边,仍然需要能够与神灵沟通、具有巫祝性格的大臣辅政,如周代的召公,召公以皇天尹大保为号,这是守护天子之灵的职务。


【提醒:有关西周故事,“周公旦”的连环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书经·顾命》篇中记述了成王没后,康王继位时的继体大礼。大保召公主持了仪礼。还有,写下流传千古的《天问》、《九歌》等瑰丽诗篇的屈原,其实很可能是活跃于楚国的巫祝集团的首领。所以其诗歌中,充满了许多奇特的宗教信仰色彩和神灵世界的内涵。由此看来,环绕在特大立人身边的一群人,很有可能就是辅助他治理古蜀国的文臣、武将、巫祝。但是,古蜀国的神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当古蜀国面临包括祭祀、军事在内的诸般事务时,许多事情只好由古蜀国的首领或者巫祝,施法降神,询问神意,或者以神的名义来操办。因此,在古蜀社会中,某些人就需要不时改变身份去扮演神的角色。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就是在他们的这种身份变换时的道具。它可以使人瞬间变身为神。后来,随着古蜀社会的成长发展,古蜀政权逐渐凌驾于神权之上,神的意义和作用也就日益衰微。因此,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的出现,就向我们传达了当时古蜀尚处于神权大于政权的时代,或者说尚处于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并告诉我们古蜀先民崇敬的是什么神,那神的面貌是怎样的等一系列重要的信息。尤其是,特大立人拼接玉版浮雕镌刻的古蜀文字,与器形等结合起来解读,就更加具有价值和意义。


----------------------------------------------------------------------------------------------


以下摘录自:《再读三星堆——参加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札记》,文章出处:浙江考古 作者:方向明


 3

  万娇《三星堆祭祀坑所见古蜀祭礼蠡测》,她把祭祀坑所出分为祭器和场景两类,其中祭器类如玉戈玉璋、铜尊铜罍、金杖等其他,场景类如神树、铜神殿、面具人像等。

  我更愿意把祭器看成场景的主要元素和构成,看成是场景中的配件。

  在三星堆祭祀坑中,神树和神殿(神坛)是主要的两个场景。

  关于神殿(神坛),孙华教授的复原很犀利,他把K2③:296神坛分为四层:

  第一层,圆形的底座和其上的两头怪兽。

  第二层,圆形平台及站立的四个铜立人。

  第三层,分别由三段组成。下段为四个“花瓣”形的“花蕾”。“花瓣”其实与K2③:201-4刻纹玉璋的“山”图像是一致的。中段为四壁各跪五人的覆斗形。上段最为关键,孙华教授把报告中定名为神殿屋盖(K2②:143)、神殿顶部(K2②:143-1)复原为“一座三段式的铜尊形器”(从复原的器物编号中可以发现他们出土层位的不同),“四瓣花蕾构成了尊的圆形高圈足,斗状的’屋身’就是方尊的肩部和腹部,凸起的方形上段如果向上延展并逐渐外侈,就是方尊的喇叭状器口”。

  第四层,尊盖,形同K2③:48跪姿铜人(孙华、苏荣誉:《神秘的王国——对三星堆文明的初步理解和解释》,巴蜀书社,2003年,第241~245页)。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上图:三星堆出土的神殿(神坛),三星堆博物馆收藏(拍摄于展览现场)


  尊盖的顶部还有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还会有小鸟吗?


孙华教授对于神坛的复原(这是三星堆出土的神坛,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在这座最后以尊为上的神坛上,神兽、神鸟、立人、跪人俱全,持璋形象明确。罍尊配套使用,更为重要的是K2还出土了盛满玉器的铜罍,“有些人头像内装有少量海贝”。(《三星堆祭祀坑》第158、159页;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陈显丹:《三星堆祭祀坑发掘记》,文物出版社,2016年,第78、79页),加之神坛上的龙纹、涡纹、太阳纹等装饰,祭祀坑中出土的不少散件祭器类器物多可在神坛上体现,成为这一场景的构成元素。


三星堆K2内装玉器的青铜罍(采自《三星堆祭祀坑发掘记》第79页)

  神树也同样。K2两件大神树,底座各有不同,一为龙,另一为山形和跪坐持璋铜人。K2②:94龙座大神树,以旋转纹样的璧形器分割为三节,顶部残。K2②:194也分多节,顶部不明。神树枝丫上套穿环璧,有花蕾和伫立的神鸟。神树的分割和套穿的环璧、神鸟、龙、跪人等成为重要的构成元素。


套在铜树枝杈上“凸棱环”(采自三星堆博物馆官方微博2016-11-24)

  从挺拔和峙出的枝丫情况判断,虽然K2③:272小神树的主干也残,但两侧的挺拔枝丫明显不同于下方的弯曲枝丫,极有可能这件小神树的主干顶部也是类似的“人面鸟”。



三星堆K2②:94龙座大神树,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K2③:264铜人形象较为特别,佩戴神兽冠(也就是神龙冠,与K2③:296神坛龙座基本一致),除了铜人面具外,这一铜人像的大小仅次于K2②:149、150大型铜立人像,有可能是大神树主干的顶部铜人。


三星堆K2③:264铜人(采自《三星堆祭祀坑》彩图41),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三星堆神树,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上图转载自:绿色太阳裙的博客《行摄三星堆之四——通天神树》

神树是古蜀原始宗教文化中的“宇宙树”,反映了古蜀人天人合一、人神互通的原始宗教观念,以及日神崇拜及三界、天下之中的时空观。


Ⅰ号大型铜神树,树干残高359、通高396厘米,二号祭祀坑出土。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一号铜树

一号青铜神树树干高384厘米,通高396厘米 ,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座略呈圆锥状,底座呈圆环形,上饰云气纹,底座之上为三山相连状,山上亦有云气纹。树干接铸于山顶正中,干直,树根外露。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在树桠和果托下分别铸有火轮。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翅。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东方的神木“扶桑”。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树》

三星堆青铜神树,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造,使用了套铸、铆铸、嵌铸等工艺。

树干顶部及龙身后段略有残缺。是我国迄今为止所见的全部青铜文物中形体最大的一件。

铜树底座呈穹窿形,其下为圆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边三角状镂空虚块面构成,三面间以内擫势的三足相连属,构拟出三山相连的“神山”意象,座上铸饰象征太阳的“☉”纹与云气纹。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树》

三星堆青铜神树,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树铸于“神山之巅”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势。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

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两果枝,果枝上立神鸟,全树共二十七枚果实,九只鸟。


以下是这可青铜神树的一些细节图,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青铜神树原型


社树


“扶桑树”、“建木”的造型与功能与三星堆青铜神树极其相似,而“扶桑树”、 “建木”的原型很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社”树。后世把“社”等同于土地,作为国家的象征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却具有更为广大的意义,人们在社坛上从事测天、祭祀天地神灵以及求雨、祈农等政治及宗教活动,这是一个沟通天人的极其神圣的场所。“社”一般建立在坛上或者山丘之上,这样的坛就称为“社坛”。 “社坛”的中心往往是一棵树,如《论语》里面就讲到鲁哀公向孔子的学生宰我请教关于社的问题,宰我回答说:“社,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古代在建邦立国之初,必首先建社,社的象征,就是一棵树或几棵树或一片丛林。作为社的标志的树,往往硕大无比。

三星堆青铜神树,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树侧有一条缘树逶迤而下的身似绳索相辫的铜龙。


龙树


神树下部悬着一条龙,它的头朝下,尾在上,夭矫多姿。特定的树叫做龙可以肯定是一种古老的传承,在中国的早期时代,将龙与“社树”连接在一起的,是它们共同的“指时”的特征。一般的树自然只能称为树,但作为测天之用,具有“通天”之功用的神树,才被称为“龙树”和“龙”。由于测天,确定时节对农业社会的重要意义,所以这种通天龙树渐渐被赋予诸如保护庄稼丰收、邦国安全,掌控雨水甚至动植物生殖繁育等多重神性功能。


二号铜树


三星堆的二号铜树仅保留着下半段,整体形态不明,下面为一圆盘底座。三条象征树根的斜撑之间的底座上,各跪有一人,人像的双手前伸,似乎原先拿着什么东西。能够复原的树干每层伸出三根树枝。它的枝头有一长一短叶片包裹的花蕾,其后套有小圆圈,与一号大铜树基本相同;但枝条的主体外张并且上翘,鸟歇息在枝头花蕾的叶片上,这却不同于一号大铜树。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树》

三星堆青铜神树,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二号大型神树人为损毁比较严重,曾被砸击和焚烧而变形。残留部分为树座和树干两部分,底座为圆形圈座,三个拱形足如同树根。树干通高193.6厘米,残高142厘米,底座直径54.8厘米。圈座三面正中有一方台,上有一19厘米的跪坐人像。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树》

三星堆青铜神树(局部细节),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均出自二号祭祀坑,其中大型神树两件以及破碎和无法拼接的小型神树及残段若干。根据《三星堆祭祀坑》一书的介绍,它们的基本特点大致择要如下。


一号大型神树形制最大,通高3%厘米,残高 359厘米,圆形底座圈直径为92.4-93.5厘米,圈上三足呈拱形,状似树根。座上为树身,其上套铸三层树枝,每层出三枝弯曲向下,全树共九枝。第一层树枝靠近根部,第二层树枝在树干中段,第三层树枝靠近树端,端部残缺。每层树枝共分三叉,其中一枝中部又分两叉。各下垂枝端有一花,中部向上短枝花朵上有一立鸟,共九只鸟。在与分两叉的树枝方向相反一侧的底座上嵌铸一龙,龙身呈绳索状蜿蜒顺树干而上,尾巴残缺。


二号大型神树人为损毁比较严重,曾被砸击和焚烧而变形。残留部分为树座和树干两部分,底座为圆形圈座,三个拱形足如同树根。树干通高193.6厘米,残高 142厘米,底座直径54.8厘米。圈座三面正中有一方台,上有一19厘米的跪坐人像。现存的仅二层树枝,有三个分叉,但仅存一枝完好。该枝从中段上下一分为二,上段有一立鸟站在花瓣上,下段端部为一花朵。


小形神树只有一件比较完整,也颇有特色,残高50厘米。该树为三股辫绳状树干,基座无存,但周围有几枝卷曲的枝条外展。树的主干中部有两层树枝向外展出,但端部均残。两个主干顶端分别有一立鸟。特别有意思的是,该两只鸟均为人面,戴着面罩,方脸、大眼、高鼻、大耳,身短翼大,造型更像是长着鸟翼的人。


这些青铜神树和其他前所未见的器物,如青铜立人像和青铜面具引起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正如英国学者罗森所说的那样,这些惊人的东西构建出一幅异乎寻常的世界图像。三星堆青铜器是一种舞台道具,它们描绘了神灵的世界,对于那些参加这幕剧的人具有极大的意义。然而,对于这些道具的用途和象征意义,学者们仍然众说纷纭。比如对于青铜树,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青铜神树及其解释


扶桑若木说


持这样一种观点的学者占了很大的比例,其中还包括了很多的日本学者。这种观点的依据主要来自中国古代的文献如公元前四世纪的《山海经》和公元前二世纪的《淮南子》。《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三星堆祭祀坑》一书也根据其中“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的记载,认为那棵人面鸟的神树就是司木之神“句芒”。


三星堆博物馆里的三星堆人首鸟身像(复制品)


三星堆人首鸟身残件,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同时,《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还提及了若木的特征:“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灰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生昆仑西附西极,其华光赤下照地,名曰若木。”《淮南子·地形训》中有若木上居住着十个太阳,树地果实掉落在地上的描述。从以上这些记载中可以知道,扶桑与若木是古代传说中分别生长在东极和西极的两棵太阳树,也就是太阳和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从扶桑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若木树上。远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树上,这也正好印证了青铜树上有九只青铜鸟这样的一个事实。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神树。图源:《三星探玉》(厦门点石斋艺术馆、厦门上古文化艺术馆 编著)



建木说

这一观点也是基于古代文献的基础之上提出的。在《山海经》中,建木被描述为一棵盘根错节及其茂盛的通天神树,它拔地而起,直上九霄,长满了层层叠叠的果实和树叶。在《淮南子·坠地训》中记载:“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建木因此被认为是传说中的众神或者仙人以及具有人神交往无穷法力的巫师来往天上人间的通道,也就是说建木是一座神奇的天梯。但由于建木与太阳的关联并不直接,且无法有效解释树上栖息的九只鸟,所以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并不是很多。


民间收藏的带铭文的古蜀玉石神树拓片

【提醒:上图为超清超大图,在图片上点击一次后,再点击右键“在新标签页中打开图片”,通过这种方式可查看——原始尺寸的最大图】



图腾说

这种解释主要是对建木的理解上延伸而来。有些学者认为,建木具有图腾柱的特征,并与古人对日影的观察有关。比如闻一多先生认为:“直立如建表,故曰‘建木’,表所以测日影,故曰‘日中无影’。”陆思贤认为先民重视太阳运动的观察,十日神话就代表了这样的一种观察,因此图腾柱被用作立杆以测日影。但图腾柱并不仅仅为了满足立杆测影的需要,也为了满足一个氏族共同崇拜和信仰上的需要。


摇钱树说


绿釉陶座铜摇钱树,通高152cm,台座高48cm, 广汉市文物管理所

1983年在四川省广汉市万福狮象村出土。这是东汉至三国时代,四川地域特有的随葬品。该摇钱树陶质台座上浮雕天禄、辟邪神兽,青铜制做的树身由树杆、树叶和树顶端的朱雀组成,树杆分六节,上挂大小叶片64片,树枝上有西王母和独角兽、五铢钱等,是汉代升仙思想的反映。该树彩用失蜡范铸,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铜钱树


这种观点来自于对考古学材料的推测和研究。根据汉代出土的青铜摇钱树,推论三星堆青铜树也有可能是一种摇钱树。因为祭祀坑出土了许多贝币,他们推测这些贝币有可能被挂在树上。此外,20世纪80年代位于雅砻江下游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川滇走廊上的四川盐源县境内,考古工作者在战国至西汉初的墓葬中征采集到一批人兽纹青铜祭祀枝片,其造型与“摇钱树”酷似,但铸造工艺更为粗狂古朴,有学者认为它就是通天神树的象征,树端立有沟通天地的巫师,枝端的璧形物被认为可能代表太阳。由于这样一种造型的器物出土在四川省境内,因此就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同样出土于此的三星堆青铜神树,因此也被认为是青铜神树的发展形式。


铜钱树,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这几幅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树》

底座和那两棵树不同呢:

铜钱树(细节),三星堆博物馆收藏,这几幅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树》


外来传播说

一种观点认为神树是中东地区普遍的装饰物,巴比伦乌尔王陵的出土法器就大致如此,不同的是,那棵巴比伦的神树只有八个分枝,假如能够证明九个果实与叶子属于蔷薇科杏类,则更能肯定它确实来自中东犹太人,因为杏树在古代犹太人中间特别受到青睐。同时鸟也是中东地区非常普遍的装饰物和神圣的象征,一些民族崇拜鸟,因此很有可能闪米特民族的一些传统会流传到三星堆文化中来。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青铜神树来源于西亚民族对竹的崇拜,这主要是根据青铜神树分节这一形态来进行推断的,但是这种观点受到较大的质疑。


大部分外国学者都附会中国学者的观点来讨论青铜树的象征性,比如德国学者r.goepper指出神树和立鸟可能和古蜀国的太阳崇拜的习俗有关,神树上立鸟数目一共是十只,正好与中国神话中关于“后羿射日”的故事吻合。他也列举了神树是世界的脐带和连接天地的纽带,和古蜀国的“生命之树”等中国学者的看法,但是对外来说却不以为然,认为对神树的解释从两河流域的发现来推断其象征意义,显然走得太远。


然而,罗森对青铜树的讨论,并没有陷入文献的圈套。她认为,这些树采用了贵重的材料,用青铜来铸造,也许暗示了它所表现的是人世以外的一个非物质的世界,因为人世间的树木是木头的而不是青铜的。树上的鸟在礼仪和宗教世界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鸟可能代表了诸神,是专门保护某些特定人群的神明、或神界的重要角色。罗森还对利用时空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的文献和考古发现来解释青铜树涵义的做法表示怀疑。她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中原地区早期的人们和晚期的文化享有共同的信仰,更妄论当时的四川先民与中原先民享有共同的语言和信仰了。中国学者用较晚的文献来解释这些树和小鸟,看来是无稽之谈,是相当危险的。我们如想了解这些树和小鸟的含义,恐怕还需要有其他器物来提供一个更充分的背景,并在这种宗教和礼仪的背景之下来进行讨论。罗森女士的看法显然是不无道理的。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残件底,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三星堆一件顶尊跪坐人像,将尊顶于头顶,可能是蜀人祭祀是的礼仪动作:

上图转载自:昆仑山上一棵草儿的博客《三星堆·青铜大立人》

三星堆顶尊跪坐人像。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以三星堆为代表的中国商代青铜人像群,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商代青铜造型艺术的魅力。美国《独立报》1987年8月13日报道:“广汉的发现可能是一次性出土金属文物最多的发现,它们的发现可能会使人们对东方艺术重新评价……。”香港《文汇报》1986年12月21日评述说:“过去,在世界青铜时代考古史中,只有埃及、希腊才有出土的真人大小的青铜人像……如今中国也发现了这些文物,其中不少是全国首次发现……这次发掘是四川考古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比湖南马王堆的文物时间早,数量多,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多,可以和西安的半坡遗址媲美。”



(下一篇会介绍更多三星堆精彩文物图)

聚圣源隔壁的男孩春天的景色烧烤店字取名起名大全给闺蜜起什么名字重庆联通网上营业厅公司起名随机杨烁个人资料建安公司起名断袖之癖浴血黑帮第二季易名中国免费起名女程氏起名家长会起个好听的名字严寒地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翻译刘起名字男100分周易公司起名网免费测名卜姓起名企业起名的大师如何通过出生日起名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鞍山交警男孩用硕字起名字文字辈起名女孩名字2018年4月份男孩起名感恩作文600字按笔画起姓名靳姓男孩起名起名噢打分分贝仪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