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资源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2课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资源简介

第22课 《<礼记>二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虽有佳肴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教与学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教与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板书课题:<礼记>二则 虽有佳肴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礼记>二则》,先来学《虽有佳肴》。我们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3.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认识到教与学的重要性。
——学生齐读
三、预学展示,了解背景
课件展示:
1.了解《礼记》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它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内容分为两大类: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和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等各方面的内容。它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礼记》全书气势磅礴、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了解背景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乃至师生关系、老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节选这一部分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来看仍值得重视。
四、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课件展示:
虽 有 嘉 肴
虽有/嘉肴(yáo),弗(fú)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ɡ)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2.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五、疏通文意,夯实词句
1.学生借助工具书,分小组讨论自行翻译课文。
2.逐句检查学生翻译情况,进行订正。
预设:
重点字词:
肴:指有骨头的肉。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相互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yuè)命》:即《说命》,《尚书》中的一篇。
学(xiào):同“敩”,教导。
其:表示揣测,大概、或许。
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六、再读课文,厘清思路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借助标志起承转合的标志性词语,找到课文的结论句,并给课文分层。
预设:
标志性词语:“是故”“故”
第一层:(虽有嘉肴……不知其善也)
第二层:(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学相长也)
第三层:(《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七、课文精讲,细查细悟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从“嘉肴”写起
预设:
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由吃饭引申到学习,再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论证浅显易懂,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最后引用《兑命》的话有什么作用?
预设:
通过引用《兑命》中的话来讲道理,证明论点,阐述教与学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教的重要性,这样把中心论点阐述得非常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教学相长”与“学学半”有何异同?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预设: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阐述“教”和“学”的关系,即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后者则主要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教”的重要性,将学的部分暗含其中,说得委婉含蓄。
两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论据,用来补充强调中心论点,二者是主从关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
预设:
教学相长。运用类比论证和引用论证,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也”,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对举“学”与“教”分别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深入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层层递进。
5.从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预设:
①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②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6. 如何理解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和现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预设:课文所讲的“教学相长”是一个人学习成长的过程:一方面,“学然后知不足",而后“自反",另一方面,“教然后知困”,而后“自强”,在同一个主体的身上,学与教互相促进。
现代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教师不仅仅是讲授者,他本身也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激发教师的思维,使他对问题认识更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也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7.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预设:
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类比论证,引出论点。
②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情境。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类比说理的效果。
八、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大道之行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师:大家还记得《桃花源记》中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吗?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社会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的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去看看。(板书课题:大道之行也)。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积累文言词汇,疏通文意。
2.赏析文章多用对偶增强气势的特点。
3.理解“大同”社会的内涵。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课件展示: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ɡ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学生自由读
要求:读音准确、停连恰当、富有节奏、读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夯实词句
1.学生借助工具书,分小组讨论自行翻译课文。
2.逐句检查学生翻译情况,进行订正。
预设:
重点字词: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修:培养。
亲其亲: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第二个“亲”指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第二个“子”指子女。
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矜(guān):同“鳏”,老而无妻。
寡:老而无夫。
孤:幼而无父。
独:老而无子。
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分(fèn):职分,职守。
归:女子出嫁。
谋闭:谋,图谋之心。闭,闭塞。
兴:兴起。
乱贼:作乱害人。
作:兴起。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分,女子要及时出嫁。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样一来,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财物和作乱害人不会兴起,(家家户户)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四、再读课文,厘清思路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愿景,表达了对“大同”社会的美好期待。
五、课文精讲,细查细悟
1.“大同”社会的纲领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分析。
预设:
天下为公: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贤”和“能”是标准。
讲信修睦:社会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
2.本文所描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预设: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作者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4.你如何理解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
预设:
见解一: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一份宝贵的财富。
见解二:文中描绘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这当中折射出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何联系。
预设:
“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很幸福,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表现。大同社会的“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谐安定相似。
6. 本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请你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预设:
①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②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③男有分,女有归。
——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运用对偶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师小结主旨: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聚圣源起名软件 排行甘肃卫视节目表都姓金女宝宝起名重映射扇区计数薄樱鬼第一季男男的网站推荐靠谱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唐诗薄夜巴比伦柏林学生自评henhenshe与大师一起创作世界名画王塑末日秀武炼巅峰漫画免费下拉式六漫画邓氏男孩取名起名大全公众号起名起名字 唐诗宋词起重机十大排名我爱石家庄霹雳震寰宇之兵甲龙痕起名字带雨字男孩名字属猪的起名宜忌公文包和文件夹的区别成语起名男大全起名字火的佳字的起名夏天出生的孩子起名sm女奴甲醛最怕的三个土方法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雅江山火三名扑火人员牺牲系谣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山西高速一大巴发生事故 已致13死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李梦为奥运任务婉拒WNBA邀请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王楚钦登顶三项第一今日春分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杨倩无缘巴黎奥运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黑马情侣提车了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韩国首次吊销离岗医生执照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阿根廷将发行1万与2万面值的纸币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胖东来员工每周单休无小长假“开封王婆”爆火:促成四五十对专家建议不必谈骨泥色变浙江一高校内汽车冲撞行人 多人受伤许家印被限制高消费

聚圣源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